浦口烟草实施“阳光执法”

浦口烟草实施“阳光执法”

一、浦口烟草施行“阳光执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红霞[1](2020)在《瘟疫百年前: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文中提出1917年9月鼠疫爆发于绥远特别行政区萨拉齐、五原两县以及包头镇,此后鼠疫沿京绥、正太、京汉、津浦等铁路蔓延八个月之久,影响绥远、察哈尔、山西、直隶、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直至1918年4月消灭,共造成16000余人死亡。论文运用历史学、计量史学、灾害史、疾病史等方法,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个案研究和宏观叙述结合起来,试图探究1917—1918年绥远鼠疫的发生与近代边疆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1910—1911年东北鼠疫对比,进一步探讨民国初年社会、政治、卫生制度的变化。同时,希冀通过对绥远鼠疫的研究,加深对传染病的现代思考。绥远鼠疫爆发于乌兰察布、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在跳蚤、空气等媒介的传播下,鼠间鼠疫发展为人间鼠疫。当年的暖冬也为鼠疫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鼠疫爆发后,随着各类人口流动逐渐扩大了传播范围,而当地的风俗、卫生习惯也为鼠疫的扩散提供了隐性条件。绥远鼠疫除造成全国人口的逃亡和减少外,对民众的心理也是一次极大冲击,同时间接导致了部分地区社会动荡和经济凋敝。1916年颁布的《传染病预防条例》成为绥远鼠疫防治的纲领性文件。从中央防疫来说,北京政府接收到绥远爆发鼠疫的消息后,1918年1月开始布置相关的防疫工作,成立防疫委员会,并将疫情严重的地区分为四个区域:绥远、察哈尔、晋北、晋南,分别指定伍连德、何守仁和陈祀邦负责。同时颁布《火车检疫规则》、《检疫委员设置规则》以及《清洁及消毒方法》等一系列防疫相关规则。对政府的防疫举措,民众呈现出由抵抗到接受,再到配合的改变。民众的心理随着防疫工作的推进在不断变化。绥远鼠疫传染和防治过程中反映出如下问题。第一,政治局面的混乱造成政府反应迟钝。第二,绥远自身的复杂性影响防疫效果。第三,国人对边疆地区重要性认识不足。第四,防疫近代化过程的坎坷与复杂。综上,防疫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除了有赖于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支撑外,还需要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科学化的不断推进。

马旭[2](2019)在《流变、竞争与融合 ——中国控烟运动的媒介表征与数字媒介实践》文中指出中国的控烟运动自1979年进入政府议程,至今刚好40年。尽管中国政府早在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由于种种利益牵绊,控烟进程一直处于缓慢而渐进的状态中。以往研究中,通过对控烟政策的考察,发现中国控烟运动存在多元主体的相互博弈,是一场多方不情愿的运动;立足于健康传播学视角的研究则更多聚焦于控烟宣导的效果提升,对本土文化的牵制作用和个体心理基模的能动性有所忽略。本研究认为,促成控烟运动走向深远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群体在健康认知和控烟行动上取得一致;即达成控烟的多元共识,从根本上弥合分歧,让控烟运动实现社会共治。所以,本文以达成控烟共识为出发点,引入社会表征理论,从社会表征的两个重要来源:媒体影响和社会互动入手,分别与媒介表征和数字媒介实践的核心要素相勾连,建立了由媒介表征呈现“表层共识”,即共识的结果;数字媒介实践中的主体互动反映“深层共识”,即共识的过程两个维度的分析链条,结合框架分析探讨达成控烟共识的过程、结果与机制。研究综合运用数据挖掘、基于LDA主题建模的框架分析、基于语料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基于Plutchik情绪轮的细粒度情绪分析以及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寻2003到2018十六年间反映在媒体表征中的“表层共识”;以及数字媒介实践中多元主体通过搜索、展演、参与等互动达成“深层共识”的过程。研究发现:(1)媒介表征中的控烟议题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对不同主体的话语表征趋向固化,“表层共识”容易分化。烟草控制与烟草经营两种悖离的议题在我国的媒体报道中此消彼长,并在外力“拔河”下趋于平衡,长期共存。从全局来看,控烟报道在烟草大省和非烟草大省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这种差异在中央级媒体的表达上得到了微妙的调和,但仍显示出控烟议题在中国境内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价值地位。通过行动者并置词的分析发现行动团体间存在话语的割裂与固化,这种路径依赖的现状正是因为控烟议题缺乏进入公共议程价值而造成的。(2)数字媒介实践的考察中,当控烟议题与网络公共事件勾连,进入公共视野,并在互动中形成一致的意见和情绪,便可成为聚合控烟“深层共识”的强势路径;但在其他数字媒介实践中控烟议题则容易失焦与圈层化。通过控烟志愿者微信群的观察和典型人群的访谈也印证了上述结论。(3)我国控烟运动所展现出来的媒介表征和数字媒介实践,存在着阻抑共识聚合、分化不同群体烟草表征认知的现象。不同群体间关于烟草的表征和控烟的共识存在着争议性和模糊性,网络空间关于控烟议题的互动与现实生活也存在差异,但可以通过不断的意见扩散和协商,争取控烟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在研究创新方面,本研究首先致力于转变健康传播的常规研究视角,提出了媒介表征、数字媒介实践与共识达成的理论机制模型,并借助框架理论进行了操作化补充;随后,将此理论模型在控烟运动研究中进行了演绎和总结,推演出控烟共识达成的媒介路径;最后,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框架理论对海量数据文本进行分析,跳出了静态的结构分析,实现了对框架过程和情绪流变的呈现。

吕姝焱[3](2019)在《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与地域诗学》文中研究指明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的诗歌创作,是笔者对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的诗歌活动和诗学理念的梳理与讨论。吴蔚光、孙原湘相继主持了乾嘉之际的虞山诗坛,此时性灵诗风最受推崇。道光九年(1829)孙原湘去世,这标志着虞山诗坛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虞邑诗人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民生苦难及自身不幸遭际的诗歌。同治、光绪与宣统三朝,同光体风靡诗坛,虞邑诗人仍然坚守清初“虞山诗派”的诗学传统。特别是在光绪末年,张鸿等人组织了吴下西昆派,他们以诗笔表现波澜壮阔的社会与时代。受“诗界革命”和“革命诗潮”的影响,此期的虞邑诗人也有从事新诗创作者,更有加入革命团体的革命诗人。民国时期,虞邑的宗唐派诗人开始向其他诗派寻求新路,但他们不忘汲取清初“虞山诗派”的诗史精神,以诗歌关注社会时事与民生疾苦。虞邑文人十分重视乡邦文化,他们从中汲取营养助益地域诗学的发展。虞邑诗人对凝结着钱谦益精神的红豆特别关注,他们创作了大量红豆题材的诗歌。藏书、读书、文学创作更是相互促进,他们将藏书活动引入诗歌,充实了诗歌题材。糅合了诗、书、画艺术之长的题画诗,则丰富了本邑诗学图景。有清以来,虞邑地域文化繁盛,这为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的出现提供了重要保障。晚清虞山地区涌现出以席佩兰、归懋仪、屈秉筠为首的众多才媛,她们与才子夫婿联吟唱和,并承担起教育子嗣的重任,这为文学世家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常熟的士绅贵族也多设有义庄、义田,这为家族教育提供了充裕的经济支持。母教与义庄的兴盛直接推动了虞山地区科举事业的发展,由此造就了众多科举世家。举业兴盛的家族,其文学创作也往往可以取得丰硕成就。家集和乡镇诗歌选本是虞山文学世家与地域诗学交互与呈现的重要载体,文学世家以保存家族文脉、传承地域文化为己任。得益于对虞邑乡贤的感召、旧学知识的累积和发达报刊业,清末民初虞邑文人的结社酬唱活动特别频繁。它们勾连起家族内部、家族之间、虞邑与其它地区的诗歌交往活动,并为丰富和传播虞邑诗学做出贡献。晚清民国的虞山诗坛涌现出许多极具代表性、影响巨大的文学世家。孙原湘引领了虞邑的性灵诗风,他是虞山乾嘉诗坛向晚清诗坛过渡的关键。清末民初,孙原湘的裔孙孙雄在经学、诗文创作、选诗等领域均有建树,孙雄在承继家学的同时,也能够结合时代的变化,对家族诗学作出适时调整。杨氏家族的学诗过程有明显的宗宋倾向,杨沂孙在咸同时期创作了大量忧时悯乱的作品。杨圻诗学盛唐,这与其家族诗学异趣,也在清末民国的诗坛独树一帜。翁心存雅好苏轼而独崇唐诗,“结道光前宗唐之局”。翁同龢推崇苏轼、黄庭坚,诗歌重典实、尚真挚,显赫的政治地位更是助力他成为清末虞山诗坛的盟主。清初钱谦益、二冯、钱陆灿等人领衔的“虞山诗派”,其诗论主张在清末民初再次兴盛。汪氏、钱氏与单氏家族是追效钱氏诗学的代表。钱氏家族直承钱谦益兼采众长而去门户之见的诗学思想。汪氏家族与单氏家族则通过学习钱陆灿、钱良择、陈祖范、王应奎等人的诗学思想,上承钱谦益“学人之诗”的传统。庞氏、张氏家族是宗二冯诗学的典范,庞树典、庞树阶以及张鸿均学习李商隐,他们是清末吴下西昆派的主要力量。宗氏家族学诗兼采众长而自出机杼,诗歌反映时变,颇能代表虞山地域诗学的诗史精神。民国时期的宗威将诗歌融入大学课堂,影响了一批批青年学子的旧体诗词创作。

潘玉[4](2019)在《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文中指出2000年以来,转基因议题逐渐转变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共议题,引发广泛关注。转基因技术与应用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方对转基因的争论从未终止,科学的“不确定性”特征突显。相对于其他公共议题的知识构建,科学议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由于科学议题造成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媒介场域中的各利益相关者都可能会传达有效信息之外的信息,造成科学认知的混乱;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由于知识结构与个人经历的局限,很难直接对某一科学知识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因而,公众对于转基因议题的科学认知与理解往往更容易受到媒介场域的影响,媒体在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中承担重要作用。由此,本研究通过对转基因这一科学争议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综合而深入的考察,帮助社会各方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内涵,参与科学决策,从而缓解当前日趋矛盾的科学争议。媒体通过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用,为科学的“不确定性”沟通提供知识对话空间与传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与规避转基因所引发的科学风险,从而减缓社会公共危机。同时,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反映出科学议题的知识表征特征、实践规律与协商机制的转向,研究试图从理论层面完善与扩展科学知识传播内涵与理论框架。本研究较全面地论述了媒介与科学知识建构的关联性研究,搭建了媒介建构科学知识、引导科学理性的阐释框架,体现了科学传播领域的现实关切与理论关照,赋予该研究领域一定的创新性。本研究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围绕科学的“不确定性”这一核心话题,就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语境及其要素研究、“不确定性”呈现内容研究、“不确定性”沟通意义研究、“不确定性”管理研究逻辑,探究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知识实践、知识争论与知识共享。研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语境考察。“不确定”语境有哪些要素?呈现出怎样的语境特征?第二,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变迁与知识实践研究。基于“不确定性”语境特征,从历时性维度,研究选择中美媒体关于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报道为研究文本进行梳理与总结,进而探讨不同社会语境下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注意周期”与空间互动特征;从共时性维度,研究就议题内容、消息来源、话语立场与知识属性四个方面考察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框架与知识实践过程。第三,转基因议题的知识争论研究。依据反思冲突、化解冲突、超越冲突的研究逻辑,探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如何围绕科学争议的“不确定性”展开知识的协商与对话?媒体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采用哪些话语修辞策略?科学与社会之间如何达成知识对话与共识?第四,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与“不确定性”管理探究。如何反思风险社会的转基因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怎样完善与提升社会公众对转基因科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对我们反思科学知识传播的理念与模式有何启示?研究试图通过对上述研究问题的探讨,考察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实践,并基于更宏观地社会语境,思考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影响。研究以转基因这一争议性科学议题为研究对象,选择2000-2018年期间的媒体报道本文进行话语分析、对比分析与个案探究。通过阐释转基因议题的话语建构特征反映科学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实践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各相关利益主体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在科学话语的互动协商中将专业的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日常化的、已被社会接受的“公共知识”,进而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与“不确定性”管理过程中。因此,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社会中,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争议与冲突的释放与调试需要科学的对话与理解,完善与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以加强科学知识理解,搭建基于科学议题的“知识联盟”可实现转基因这一争议性科学议题传播的知识共享与理解,探索和推动多样化社会讨论与科学对话方式的形成,以消除知识间的差异与不对等,管理争议性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科学“不确定性”,进而助力科学决策的制定与完善。

南京市人民政府[5](2017)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文中提出宁政规字[2017]1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了加强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维护法制统一,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和"放管服"改革的相关要求,经对本市现行有效的342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市人民政府决定对下列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分别予以修改、废止:一、对下列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作如下修改(23件):(一)对《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的通知》(宁政规字[2012]

胡光华[6](2017)在《喻良能《香山集》注》文中研究表明喻良能(1119-?),婺州义乌人(浙江义乌),字叔奇,号香山居士,又号锦园先生,是南宋中兴时期的重要诗人。喻良能出生在义乌一个穷困家庭,其父母品行高洁,喻良能兄弟五人皆登科。他与吕祖谦、王十朋、杨万里、陈亮等均有交游。喻良能生平创作颇多,有《香山集》《忠义传》《诸经讲义》、《家帚编》等。但目前存留下来的只有《香山集》,学术界对喻良能关注较少,对喻良能作品的研究甚少。本文梳理喻良能的生平、家世,交游情况,诗歌内容及特色,并对《香山集》的诗歌进注释,以弥补现在研究的不足。论文的绪论部分说明《香山集》的研究现状和意义。论文部分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喻良能的家世和生平,第一节主要是根据地方志、族谱和相关史料对考述喻良能的家庭成员父亲喻葆光、母亲黄净德,兄喻良倚,弟喻良材、喻良显、喻良弼五人。第二节是以时间顺序对喻良能的生平和仕宦情况进行细致的探讨。第二章是对喻良能的交游情况进行考述,喻良能交游广泛,其多次外任,所到之处结交的同僚和好友皆存有唱和酬答之作。第一节探讨与当朝名宦的交游,喻良能虽一生未做高官,但与宰相和一些名宦交往甚密,这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对喻良能的诗文创作和生活状态产生了影响。第二节探讨与乡友同僚的交游,喻良能生于义乌,同僚中有同乡的人与他交往频繁,常在一起探讨诗歌,且有诗歌唱和。第三节探讨喻良能与王十朋等同年进士的交往,喻良能为王十朋榜进士,与王十朋诗歌唱和共二十五首,王十朋对喻良能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章节的最后将附一张喻良能交游人物简表,以详尽喻良能的交游关系。第三章研究喻良能诗歌的主题和内容,喻良能现存十六卷诗中共有诗772首,其中古体诗122首,今体诗650首,内容丰富,就其形式来看,有古体、律诗、绝句、长篇短制,各类体格兼备。第一节探讨政治诗,喻良能常借古讽今和体恤百姓,体现其爱国情怀。第二节探讨抒情感怀诗,首先是喻良能多次外任,对人生的感慨。其次是表达喻良能厌倦名利和归隐的愿望。第三节探讨山水景物诗,以喻良能活动范围所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第四节是闲适诗,以诗人对山水田园诗生活的向往和与文人雅集、诗社唱和为主。第五节为酬唱诗,主要是喻良能与僚友间的应酬和唱和诗。第六节是送别诗和挽诗,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是送好友宦游、送好友归家等,挽诗主要为悼念逝去的友人,对象多半是官居要职的,有丞相、中书舍人等。第四章是对《香山集》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第一节是喻良能的诗法渊源,喻良能不名一师,取法多家,喻良能推崇韩愈、欧阳修,诗歌具有散文化倾向,其诗也颇有苏轼风味。第二节探讨喻良能的诗风,喻良能诗风以清新自然为主,有晋宋风味,自抒胸意,不屑于雕琢。第三节探讨喻良能诗歌的取题和造语,喻良能多关注自然中的细节,大到山川,小到生活中的一隅,其诗歌语言平易近人,蕴藉深厚。最后将附录喻良能的着述、诗文辑佚和辩伪。《香山集》的注释以《四库全书》为底本,参考《两宋名贤小集》本、《续金华丛书》本。对集中的典故、官职名、人名、地名以及疑难字等进行了详细的注释。

林杰[7](2017)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文中指出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世界信息化技术改革与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获得变得十分便捷,信息的爆炸也推动了民主发展。人们从未像现在一样感受到信息及其带来的变化,信息从被掌权者操控,变得不受控制。民众、各类团体和组织从海量的信息碎片能够了解各行各业的状态甚至详实数据,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生活、生产,或者参与社会管理。在所有的信息中,政府信息最受追捧,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也是最旺盛的。政府信息公开,能够有效地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主动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民主监督,推动信息化社会发展。它还是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必须享有的权利,尤其在我国,这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大多先进发达国家都有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或者政府规定,这成为政治发展必经的路径。自2007年4月我国颁布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公开条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上取得了改革性的成就,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为例,提出了系列完善建议,供政府部门参考。研究之前,本人在浦口区人大办负责信息发布工作,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与导师深入探讨后发现这项工作不仅是方便公众获得信息,在政治发展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却在相关法条、政府执行、司法实践、供给保障等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足,总结起来即是基础薄弱。因此本人从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状况入手,在维护公众知情权、促进开放政府建设、推动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主要是以浦口区为例进行个性研究,通过介绍发展历程,并列举2015年度情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导出如下四大主要问题:知情权与隐私权相互影响、开放政府与公开例外的纠葛、保密意识和依申请公开的矛盾以及法律不健全导致的行政诉讼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基层情况和四大主要问题,对改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现状提出建议对策。本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最深的意义在于推动我国政治发展,首先要求培育与当前政治气候相适应的环境。然后,联系浦口区情况,本文进而提出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议。考虑到这两条实现过程较长,而应对现实问题又十分紧迫,因此又在物质和司法方面提出了当前技术能够实现和短期能够改进的保障策略。

殷德华[8](2016)在《基层烟草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烟草作为特殊制品,其种植、生产、销售、运输都需要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关进行统一管理,在我国,这项权力被法律赋予国家烟草专卖管理局。烟草在我国的专卖专营历史悠久,在古代专卖也叫做"桎梏",最早来源于盐、铁专卖,发展到北洋军阀时期,开始了我国烟草专卖的历史,我国第一部烟草专卖法律诞生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烟草总公司担负起烟草专卖专营的工作。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正式颁布,其诞生标志着我国烟草专卖制度被法律确认,同时赋予了烟草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权力。其后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零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将烟草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不断细化、规范。烟草及其制品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税收、同时牵动着消费者的健康利益,烟草市场的规范运行对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来说至关重要,而烟草行政执法是保障其市场规范运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依法行政不断深入,烟草执法教育培训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其执法水平也稳步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互联网的高速普及,涉烟违法的模式也逐步变化,如违法手段更加隐蔽、互联网违规售烟等问题的出现,对烟草行政执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在烟草行政执法管理体制中,基层烟草行政管理机关是面对市场、面对违法案件最直接的部门,基层烟草行政执法的问题最具代表性、对维护市场秩序也最为关键。把握好基层烟草行政执法工作,是提升烟草行政执法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维护烟草市场经营秩序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必由之路。

田光辉[9](2016)在《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研究》文中指出瓦乡人,是指居住在湖南省沅水中游及其支流流域,以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和古丈等县交界地带为主要分布区域且具有独特文化和语言“乡话”的族群。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瓦乡人人口达50多万人,其中沅陵县瓦乡人人口最多,达30多万人。瓦乡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族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瓦乡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具有本族群特色的世代传承的族群文化。根据湖南省《关于沅陵县民族成分遗留问题的批复》(湘族[1994]27号)文件,沅陵瓦乡人分别归属到苗族、土家族和汉族等民族之中。尽管大部分瓦乡人获得了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身份,有的瓦乡人家庭甚至存在汉族、苗族、土家族三种民族成分。但是,瓦乡人依然认同以独特文化和语言“乡话”为标志的瓦乡人族群身份,族群认同意识依然强烈。瓦乡人是一个曾在民族识别中存在广泛争议的族群,也是置身于汉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等民族间的边缘族群。长时间的边缘族群身份使得瓦乡人淡化了民族身份意识,这让瓦乡人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成为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重要推力。瓦乡人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积淀着瓦乡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瓦乡人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瓦乡人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包括:抵御外侮、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安土重迁、热爱家乡的族群自尊意识;诚实守信、情义为本的为人处世规范;团结和睦、互助协作的社会关系法则;自强不息、勤劳朴实的族群自立之道等等。瓦乡人传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全力推进“四个全面”建设背景下,加强瓦乡人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有利于增强瓦乡人凝聚力,激发瓦乡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促进瓦乡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变迁是当今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有关瓦乡人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对瓦乡人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领域,有关瓦乡人传统文化变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稀少,也缺乏较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事业的不断推进,原本相对封闭的瓦乡人社会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瓦乡人传统文化也正在发生变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等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瓦乡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及其变迁进行研究。试图总结出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反思其得失,以期通过对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研究,可以弥补瓦乡人文化研究方面的缺失,同时,也为那些具备相似经历的边缘族群的文化研究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导言部分阐明了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并介绍了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等。第一章对瓦乡人历史源流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进行了系统地介绍。第二章通过对田野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分析,详细分析了瓦乡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及其当代变迁。第三章详细分析了瓦乡人政治、经济、婚丧寿诞、家庭与教育等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第四章重点分析了瓦乡人宗教信仰、节日文化、生产生活习俗、口头文学与表演艺术、思想观念等精神文化的当代变迁。第五章分析了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特点,并从历史地理环境、教育、民族通婚、社会变革等方面分析了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视阈下瓦乡人的文化适应、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等进行了思考与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瓦乡人文化在不断变迁的过程中应积极进行文化的自我扬弃,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实现异质文化互动,从而形成新的进步的瓦乡人文化,实现瓦乡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赵慧春[10](2015)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析》文中研究表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中国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设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设置机构,三十年以来,工商行政管理从建立初期进入市场管理,担负起维护市场秩序、维护产权制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创建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等职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工商行政管理在引导机制作用发挥、规范市场标准和补充市场发展缺陷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政府理念的提升,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发展越来越跟不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再执行的现有的监管方式和坚持原来的职能模式,将会在市场经济大繁荣的今天感到力不从心。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已经拉开大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将会和其它相关部门进行重新整合定位。本文将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现有的职能出发,结合现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重新认识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地位和职责作用,以更好地对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和职责发展模式进行研讨,为保证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优势的强化,规避工商行政管理地位的弱化,在市场经济管理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将市场监管服务工作更深层次的推动下去提出论点与分析。

二、浦口烟草施行“阳光执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浦口烟草施行“阳光执法”(论文提纲范文)

(1)瘟疫百年前: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基本史料
    三、相关概念的介绍
    四、研究概况
    五、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1917-1918年绥远鼠疫的传播
    第一节 民国时期传染病概况
    第二节 鼠疫在绥远的爆发及传播
    第三节 绥远鼠疫在全国的蔓延
    第四节 鼠疫爆发及传播的因素
        一、引发鼠疫的因素
        二、鼠疫传播的因素
    第五节 鼠疫的影响
        一、人口的逃亡和减少
        二、社会动荡
        三、经济凋敝
        四、民众心理的波动
    小结
第二章 1917-1918年绥远鼠疫的防治工作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防疫
        一、防疫背景
        二、中央防疫措施
        三、防疫经费
        四、交通管制
        五、近代医学防疫
        六、外国的介入
    第二节 地方的防疫措施
        一、绥远特别行政区的措施
        二、绥远以外地区的措施
    第三节 民众对官方防疫的反应
        一、鼠疫初期的民众反应
        二、鼠疫过渡期的民众反应
        三、鼠疫后期的民众反应
    小结
第三章 绥远鼠疫与防疫制度化进程
    第一节 绥远鼠疫及其反映的问题
        一、政局混乱与官方反应
        二、绥远的复杂性与防疫效果
        三、当局对边疆地区的认知
        四、防疫及其近代化
    第二节 与1910-1911年东三省鼠疫比较
        一、鼠疫的传播与扩散
        二、防疫事务
        三、两次鼠疫差异原因分析
    第三节 防疫的警示
    小结
结语
图表索引
    图目
    表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1917-1918年绥远鼠疫大事年表
    附录二 绥远灾害大事记(1912-1948年)
    附录三 1917-1918年鼠疫山西死亡人口统计表
    附录四 《中国传染病条例》
    附录五 1917-1918年绥远鼠疫相关图片
后记

(2)流变、竞争与融合 ——中国控烟运动的媒介表征与数字媒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 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关键概念界定
    1.3 从表征到共识的媒介研究路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控烟运动的历程
    2.2 国外有关控烟运动的研究
    2.3 国内跨学科视角下有关控烟运动的研究
    2.4 文献评述与研究问题提出
3 媒介表征:基于历时、全局、主体性的考察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和处理
    3.2 时间脉络
    3.3 社会变迁与关键事件
    3.4 地域差异
    3.5 媒介表征下的行动者框架
    3.6 本章小结
4 数字媒介实践:基于实践画像的考察
    4.1 数字媒介实践的类型
    4.2 搜索: 媒体聚焦与用户关注的偏离与重合
    4.3 展演: 热门话题的表达实践
    4.4 “劝烟”网络公众事件的聚类
    4.5 参与: 网络公众事件中的表征流动与情绪竞合
    4.6 补充与验证
    4.7 本章小结
5 结语
    5.1 控烟议题的共识机制
    5.2 反思: 共识达成的媒介路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五类主体高频并置词
附录二: 2009-2018影响力排名前50热门微博
附录三: 2016-2018新浪微博“劝阻吸烟”媒介事件汇总
附录四: 深度访谈引导问题
附录五: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3)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与地域诗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原因及意义
    二、课题名称的范畴界定及学理依据
    三、本课题的学术研究回顾
    四、既往研究成果的反思
    五、研究内容概述
上编 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与地域诗学的形成
    第一章 晚清民国虞山诗人的诗学思想演进
        第一节 道咸时期虞山诗坛:“性灵”风落潮与“虞山诗派”回春
        一、延续、修正孙原湘的性情说
        二、承继清初虞山诗派
        三、虞山诗人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的现实书写
        第二节 同光宣时期虞山诗人对宗宋祧唐及宗唐诗学传统的坚守
        一、承继钱谦益宗宋祧唐的诗学思想
        二、与同光体异趣的宗宋诗人
        三、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虞山宗唐诗风
        四、光宣时期虞山诗坛的新诗接受者及革命诗人
        第三节 民国时期虞山诗人的诗史精神与诗学宗向新变
        一、虞邑诗人对钱谦益的尊崇
        二、宗唐诗人的诗学变化及革命诗人的诗风转变
        三、虞山诗人保存国粹的努力
        四、虞山诗人重视乡邦文化建设
    第二章 乡邦文化与晚清民国虞山地域诗学的发展
        第一节 虞山文人诗歌中的“红豆”意象——兼谈钱谦益在虞山后学中的接受进程
        一、芙蓉庄红豆与虞山文人的“红豆”情结
        二、虞山红豆诗歌的多样内涵
        三、民国时期虞邑文人引领的红豆研究热潮
        四、钱谦益在虞山后学中的接受过程
        第二节 藏书、读书与虞山文人的诗歌创作
        一、虞山藏书流派的形成及其特色
        二、藏书、读书、诗歌创作的相互促进
        第三节 诗画互动关系与虞山文人题画诗创作
        一、虞山画派的艺术特色及诗画的互动关系
        二、以人物情事为主的题画诗
        三、虞邑题画诗创作的家族性
        四、以画理阐诗学
    第三章 才媛、义庄、科举与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的形成
        第一节 才媛与文学世家网络的形成、延续
        一、文学夫妻
        二、母教与家学的传承
        第二节 义庄、家训与家族教育
        一、义庄为家族教育提供经济支撑
        二、家训为家族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节 科举与诗书之家
        一、科举:世家望族形成与维持的正途
        二、科举仕宦对诗歌创作既促进又制约的双重关系
        三、科举家族对晚清民国虞山地域诗学的贡献和影响
    第四章 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与地域诗学的交互与呈现
        第一节 常熟家集的编刊及其文化意蕴——以对家集序跋为中心的考察
        一、晚清民国常熟家集的存目及其时间分布
        二、家集:家谱的另一种呈现形态
        三、晚清民国常熟家集的形态
        四、家集的主要内容:诗歌与试艺
        五、家集中的女性
        第二节 常熟乡镇诗歌选本的存目、编选及其诗学特色
        一、常熟乡镇诗歌选本的存目
        二、常熟乡镇诗歌选本的编选
        三、常熟乡镇诗歌选本的选诗特征
        第三节 结社酬唱活动盛况
        一、晚清民国虞山地区诗社简况
        二、晚清民国虞山地域文士联吟酬唱活动
        三、晚清民国虞山文士结社酬唱之风兴盛原因、特色及对地域诗学的贡献
下编 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专题研究
    第五章 虞山诗坛“性灵诗风”的风靡与消解——以孙氏家族为考察对象
        第一节 孙原湘与晚清虞山诗坛的演进
        一、虞邑文化与孙原湘诗学理念的形成
        二、孙原湘与吴蔚光诗歌创作理路的异同
        三、“性灵之风”与嘉道时期的虞山诗坛
        四、清末民初性灵诗风的消解
        第二节 孙雄诗学思想中的家学渊源——兼谈《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甲集》的编刊及选诗理念
        一、性情·诗史·忠孝——孙雄于孙原湘诗学思想的继承
        二、《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甲集》的刊印
        三、由《四朝诗史·甲集》论及孙雄的选诗理念
    第六章 杨氏家族的诗艺传承与诗学宗向变化
        第一节 晚清民国虞山杨氏家族行传、着述
        第二节 杨氏家族的诗艺传承——兼论杨沂孙诗作中的劫后记忆
        一、杨景仁:诗学陶、苏,诗风本色无雕琢
        二、杨希钰:诗近陶、苏、陆,诗风率直
        三、杨沂孙诗歌内容与诗学宗向
        第三节 清末民国杨氏家族诗学代表——力振唐音的杨圻
        一、杨圻研究综述及上图藏《江山万里楼诗钞》誊清稿本发掘
        二、杨圻宗唐趣尚
        三、杨圻诗学风格的转变
    第七章 翁氏家族的隆起及其在清末虞山诗坛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晚清民国常熟翁氏家族的生平及着述
        第二节 翁心存早年的学习经历及其诗歌创作
        一、家庭教育与幕府生涯——翁心存早年的学习经历
        二、翁心存的诗歌创作
        三、翁心存对子女及虞邑后学的教育与提携
        第三节 从消遣到遮蔽:翁同龢诗歌创作的心理变迁
        一、翁同龢诗集的刊印及文献缺失
        二、“君亦能诗耶”:翁同龢居京时期的诗歌创作
        三、古籍的鉴赏、收藏活动与翁同龢的诗歌创作
        四、翁同龢晚年诗歌中的“庙堂”想象
    第八章 晚清民国虞山诗坛的“唐宋兼采”——以汪氏、钱氏、单氏家族为中心
        第一节 汪氏家族的学韩风尚
        一、汪氏家族的“状元诗人”
        二、汪佑南
        第二节 兼采众长、关注民生:虞山钱氏家族的诗学及诗艺
        一、钱氏家族的世袭及对钱谦益的追忆
        二、钱氏家族的诗歌创作
        三、钱育仁领导下的虞社
        第三节 晚清民国虞山单氏家族诗学研究
        一、诗法少陵与昌黎:康乾时期的单氏诗人
        二、兼采众家:晚清的单学傅与单良玉
        三、《海虞诗话》的编纂及其编选特色
    第九章 虞山文学世家的西昆风尚——以庞氏、张氏家族为中心
        第一节 庞氏家族的崛起及庞树阶“不专事色相”的西昆诗风
        一、庞氏家族成员的生平及着述
        二、积学励行与“贻安堂”庞氏的崛起
        三、虽尚西昆然更崇本色——庞氏家族的诗学实践与新变
        第二节 张氏家族的诗风演进与张鸿掀起的清末虞山西昆热潮
        一、张燮的藏书与写诗
        二、张定鋆
        三、伉俪情深的张蓉镜与姚畹真
        四、吴下西昆的旗帜——张鸿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第三节 清末民初吴下西昆的诗风演进、诗歌理念及其诗学成就
        一、“西砖酬唱”与清末吴下西昆诗风的兴起
        二、吴下西昆的诗歌理念及其兴盛原因
        三、以史入诗、以诗鉴史——吴下西昆的诗学特色及其艺术上的得失
    第十章 宗氏家族兼采众长与自抒机杼诗学路径的形成——兼论民国教授诗人宗威、宗白华
        第一节 虞山宗氏家族的源流世系与诗文着述
        第二节 承继家学与转益多师:晚清宗氏家族的诗歌创作
        一、吾家多闺秀,俱各擅文辞
        二、承继家学与转益多师
        三、宗氏家族的诗学主张
        第三节 传道授业、竞艳诗坛——民国宗威、宗白华的诗歌创作
        一、宗威的诗歌活动
        二、宗白华的旧体诗创作及其诗学思想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转基因议题的发展与影响
    第一节 研究缘起:作为社会公共议题的科学知识传播
        一、科学知识传播的演变与实践
        二、“科学媒体化”:转基因议题的媒体呈现
        三、转基因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沟通与知识争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转基因议题、沟通“不确定性”与知识传播
        一、科学知识传播中的转基因议题研究
        二、媒体与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沟通研究
        三、媒体与科学家、社会公众的关系探讨
        四、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
    第三节 理论工具:理解科学的知识社会学取向
        一、作为知识的转基因议题
        二、科学知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三、语境成为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变量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文本选择与说明
第二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表征与“不确定性”语境
    第一节 转基因议题的演变逻辑与知识特征
        一、转基因议题的演变逻辑
        二、转基因议题的知识构成要素及特征
    第二节 转基因议题的多元知识争论
        一、转基因技术与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二、转基因的引进与商业化推广问题
        三、转基因技术与产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问题
    第三节 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语境特征
        一、科学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
        二、被媒体建构的科学“不确定性”
        三、被各相关利益主体认知的科学“不确定性”
第三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实践与“不确定性”呈现
    第一节 中美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报道趋势变化
        一、我国转基因议题的“注意周期”
        二、美国转基因议题的“注意周期”
        三、中美转基因议题的空间互动
    第二节 我国转基因议题的媒体框架与知识实践
        一、议题内容与分布:经济与全球化议题占据主导
        二、消息来源:科学专家成为重要信源
        三、话语立场:先“挺”后“反”的话语实践
        四、知识属性: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生产呈现不对等特征
    第三节 转基因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呈现
第四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争论与“不确定性”沟通
    第一节 反思冲突:转基因议题的知识生产困境
        一、“挺转”、“反转”之争背后的冲突性科学话语
        二、转基因议题的理性冲突与多元对话
        三、冲突性科学话语开启“不确定性”沟通的可能性
    第二节 化解冲突:转基因议题传播的修辞策略
        一、修辞资源:运用科学理论与论证依据
        二、修辞工具:引入专业身份与知识背景
        三、修辞技巧:使用数据/实例
        四、修辞手段:诉诸于权威声誉
    第三节 超越冲突:科学与媒体的冲突与合作
        一、媒体在转基因议题传播中的角色功能
        二、科学家与媒体的互动关系
        三、科学家与媒体的知识对话与沟通
    第四节 转基因议题的科学“不确定性”沟通
第五章 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与“不确定性”管理
    第一节 由“专业知识”到“公共知识”: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共享
        一、新的科学概念与转基因议题的勾连关系
        二、由“科学问题”向“社会公共议题”的构建
        三、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协商与共享
    第二节 由“知晓”到“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完善与提升
        一、跨越公众与科学之间的知识鸿沟
        二、打破公众与专家之间的专业壁垒
        三、建立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对话关系
    第三节 “知识联盟”:转基因议题的“不确定性”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喻良能《香山集》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喻良能家世与生平
    第一节 喻良能的家世
    第二节 喻良能生平事迹
第二章 喻良能交游考述
    第一节 与杨万里、周必大等人的交游
    第二节 与张镃、陈亮等人的交游
    第三节 与王十朋等同年进士的交往
第三章 喻良能诗歌的内容
    第一节 政治诗:关爱百姓、讽喻现实
    第二节 咏怀诗:感叹仕途,厌倦名利
    第三节 山水景物诗:括苍山水名天下,工部风烟入笔端
    第四节 闲适诗:平生固寡好,嗜石如奇章
    第五节 酬唱诗:盍簪才百日,唱和无虑百数篇
    第六节 送别诗:他年应作祖张图与挽诗:惭痛泪阑干
第四章 《香山集》的诗学成就
    第一节 不名一师,取法多家
    第二节 不刻意雕琢,自抒胸意
    第三节 取法自然,含蕴深厚
附录一 喻良能的着述
附录二 喻良能的诗文辑佚和辩伪
附录三 沈叔埏跋
结语
喻良能《香山集》注
    凡例
    卷一
        赋
        喜赋
        古瓮赋
        菊赋并序
        辞
        和归去来辞并序
        五言古诗
        咏怀
        豪士
        雨后晓行并序
        新浴
        苦热不寐独起对月
        秋暑炽甚忍饥偶作书季直弟以诗见嘲因次韵
        中秋望月偶诵唐欧阳詹玩月诗追和一首
        望所居西山瀑布
        月山诸峰
        近结茒屋数椽以可赋轩揭取子美可以赋诗之义用沈约体赋诗一首
        古风一首谢张漕子温惠示诗卷
        伏日陪府公侍御登四望亭分韵得四字
        叶自强读书堂
        狱空
        同从兄季弟游香山追和东坡端午游诸寺韵
        题张漕子温贵希斋
        由下梅至资福估卖官産
        龙池寺
        观田家宴集
        次韵周敏卿秋兴三首
        星源县斋书事
        题圆通寺至乐亭次待制王公韵
        次韵侍御五月二十日闵雨
        鵞湖寺
        七峰亭独坐
        侍御王公去饶饶之士民数千万人遮道攀辕又相与断城北桥以留之公不得已乃回城从间道遁去余千主簿翁君画断桥图作诗二十韵寄侍御以和篇见示因次韵一首
    卷二 五言古诗
        石钟山
        题渊明醉石
        媿陶
        送吕宪帅维扬
        偶题
        十月五日从兄四弟三侄侍太孺人赏菊亦好园以赏心乐事为韵分得赏字
        闳中堂
        次韵提举王正言寒食游茶焙
        题红云岛
        道旁松
        夜宿天章寺
        华峰亭
        己亥中秋
        勿言鲁酒薄为史端叔作也端叔同寮于越未终更求奉中都祠归丞相侍傍作是诗以送之
        正月大雪追和退之辛夘年雪韵
        次韵奉酬刑部王嘉叟侍郎书戏彩集后
        次韵宗郎中师仁见示古风
        送高炳如悴天台
        张持荷示诗编次韵一篇为谢
        王丞相生辰
        次韵奉酬赵景明法曹见赠
        斋宿昭庆院祀南岳南海
        留别直院莫子斋少卿
        留别王嘉叟检正
        送参议林郎中
        游鹿田三洞
        次韵巩宪见示桐栢瀑布之作
        月桥诗
        约季野九日登云黄不果季野有诗因次韵
        送晏伯安
        次韵伯寿兄残春即事
        为何监狱题种德堂
        何茂宏茂恭携酒见过复又以诗次韵一首
        谢叶致政送芍药
        秋晓野步案此诗据南宋名贤小集增入
    卷三 七言古诗
        次韵伯寿兄海棠
        潘淑妃
        张丽华
        广信试院追和东坡催试官考校韵
        吉老手刃凶人为母报仇诗以纪之
        木状元惠示近诗一卷作诗为谢
        向伯章通判请赋画扇
        为周提宫题尚友堂
        题晚节香亭
        丫头岩
        侍御宴僚属于番江楼以卧病不克与分韵得四字
        题楞伽寺李公山房藏书阁
        春晚遣兴
        次韵王侍郎寄题亦好园
        种菊
        仆坐钓几季野弟寄诗来因次韵
        新居成茂恭以诗见贺次韵奉酬
        蚊
        题叶省干见示诗卷次韵一篇
        谢君植矮梅百许蟠屈如轮腊至皆着花洒洒可爱
        试院一首
        余同年田试院积俸给买马而归中路几逸戏作长句赠之
        安抚开府史丞相诞辰
        参议李郎中惠示古律诗两巨轴次韵首篇奉酬
        八月十五夜玩月
        予由中都还至暨阳道中闻禽鸣云明朝早起插田作诗识之
        送刘孟冶司令之官四明
        若耶曲
        点检朝陵内人顿逓至西兴道中纪事
        四月二十九日坐直庐读山谷效东坡作薄薄酒二章慨然有感追赋一首
        次韵王待制读东坡诗兼述韩欧之美一首
        古风一首奉送淳叟太博通守豫章
        都丞李侍郎叔永和予小园二十六诗因成古诗一首奉谢
        都丞侍郎再和屋字韵诗次韵奉酬
        李侍郎三和屋字诗次韵为谢
        何司业和屋字诗见诒次韵奉酬
        寄湖口刘少魏主簿求皂湖石
        伯琬明府年兄和予致字韵诗举英石见遗谨次来韵以报盛贶
        周希稷见示诗卷作诗为谢
        次韵杨廷秀浣花图歌
    卷四 七言古诗
        王枢使生辰
        题旌忠庙次王龟龄韵
        次韵王龟龄侍御不欺室
        饮饯王共父分韵得转字
        题愍孝庙次王龟龄韵
        二月二十四日杨廷秀郎中诸友约游西湖余以小疾不至分韵得子字
        王丞相生辰
        次韵王龟龄状元西湖赏梅
        次韵逢使君寺丞见赠
        赠神童林公滋公泽女神童(?)玉
        二月二十一日何司业集客于张园玉牒给事命予赋诗紫薇舍人左史舍人亦以见委因成七言十韵一首
        送杨飞卿国录
        丙午仲春西湖舟中作
        天台歌
        重阳
        次韵茂恭见寄
        题李氏拥万堂
        月窗以所画观音见遗为赋一篇
        砚屏
        以春盂送茂恭蒙以古诗为谢次韵奉酬
        悲夏畦
    卷五 五言律诗
        题三洞
        三月六日宴李家园亭
        郊行
        次韵季野弟蜡梅
        读书
        读玉局集
        留别伯寿兄
        之官桐川道中口占
        戏彩堂有作
        次韵赵景明呈许明府
        对镜芙蓉二岭相望仅三十里高不知几百尺十步九折殆不啻蜀道之难也己卯孟秋沿檄过之仆夫告痛已亦罢极因成小诗
        九日同尤司户舟行游梅山
        题听雨轩
        晚行竹山道中
        始生之日黎明以职事出郊
        朝爽之前瑞竹忽生
        端午至太平寺
        题九华山用太白联句韵
        题建德驿用经畧张舍人壁问韵
        新安遇雪
        次韵谢子良咏雪
        青岩道中
        周少府由姑孰送予同宿于玩鞭亭
        寄陈孟容二首
        广信道中
        次韵侍御晚宿三叉口
        书大洞僧壁
        寒食游香山
        被郡檄祷雨丹井山徐真君祠登山拜毕即获滂霈追用韩文公郴州祈雨韵
        紫霄宫
        摄邑狱空
        石井
        游西源
        奉和赵大本教授何处春深好二首
        景德道中口占
        由安仁回宿大木寺
        奉酬王宗丞用宿大木寺韵见赠
        送侍御帅夔府
        被檄之上饶言还未(?)又复往焉至小渡遇雨遣兴一首
        九月五日周少府卫秀才会饮吴波亭周有诗因次韵
        次韵王侍御夜宿高牙
        至日见梅
        次韵俞尉春日遣兴
        留别赵明府
        初离鄱阳
        衢右道中
        村居夜坐读王右丞山中与裴迪书爱其清婉有魏晋风味因集其语作诗一首亦老坡哨遍之义也
        独善堂
        灵山寺
        买舟至九里松游三天竺
    卷六 五言律诗
        次韵外舅黄虞卿为爱山园好八首
        次韵刘淳叟见寄二首
        次韵季直小疾初愈见寄
        二月二日大雪
        遣兴
        伯兄由临海归省出示近诗次韵奉别
        重九会饮爱山堂
        乏酒
        五舅处士惠访小园作诗为谢
        海上作
        再用彝公长老韵赠嗣宗教授
        叠嶂寒溪砚屏
        次韵何茂恭永新见寄之什
        立秋日迓宣谕中丞奉怀宋嗣宗
        试院九日次王茂材丞公韵兼呈翁沂伯广文
        筠溪
        二月五日夜梦何茂恭论诗
        挽盐官县丞何公
        夜梦亦好园
        闻东嘉王公得杂学士喜而成篇
        由真隐至枕峰寺
        题雪峰寺
        八月十六夜月
        送广漕曽郎中赴阙奏事
        侍太孺人由安国过贤沙至凰池
        山阴
        禹帝祠有序
        有感二首
        次韵伯寿兄秋日偶题
        夜发曹娥堰
        书堂
        九日诸暨道中示兴之
        道中口占
        题隐静寺
        访何茂恭于南湖何有诗因次韵
        即事
        紫笑
        雨馀
        谢赵昌父投赠诗卷
        三月六日湖上分韵得山字
        三月二十六日工部宿直
        题秀野堂
        奉酬鲍仲山机宜见赠
        次韵陈鲁望郎中
        温泉
        曹务拘缀不及赴张持荷赏梅之约因得小诗寄似
        题郭邵州同尘庵
        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卷七 五言律诗
        次韵李大着春日杂诗十首
        次韵王龟龄春日湖上
        罗春伯以吕居仁集寄似作诗为谢
        六月二十二日夜省宿一首
        印印诗有序
        十一月二日与陆明府陈广文黄使君吴都曹江广文同饮于闳中堂修年契也酒后耳热因得小诗呈似
        同德坊寓居
        检书偶见故王侍郎嘉叟旧与余倡和之什良用慨然因题四韵
        挽高宗皇帝词
        入局言怀
        寄宋子渊运使
        判院蔡丈和予五诗次韵一篇奉酬
        黄讲书太器见和五诗次韵一篇奉酬
        献之大着得予喜赋以诗来谢次韵奉酬
        茂林见访有诗次韵奉酬
        陈彦山寄示新诗次韵奉酬
        题周希稷清闭轩
        喜雪
        赠陈宣干
        侍亲由三山还东阳
        文举仙尉以诗寄似兼惠新安纸乳洞茶次韵奉酬
        题云黄山宝林寺
        锦园
        题何茂宏茂恭林堂
        月桂堂
        廿五兄宣义见招偕诸弟赴新亭宴集即席有作
        锦园双桂植之二十八年未尝着花今忽盛开紫趺黄蕊所未曾见喜而赋诗
        八月十三夜仲季二弟弄月亭对饮
        次韵程观过夜饮灵济祠下
        送朱师古少卿归蜀
        丞相王公挽词
        丞相大资叶公挽词
        挽商元鼎
        挽黄泰之
        挽楼士特
        挽唐立夫舍人
        挽石似之郎中
        挽国史侍读李公仁父
        挽处士陈容
        挽李康靖少傅夫人
        挽汤丞相汉国夫人
    卷八 七言律诗
        春水
        次韵送季直弟入越
        一室
        记梦
        次韵伯寿兄宿华藏有感
        晓霁
        题绣川驿揖秀亭次张明府韵
        次韵赵禹平春日书怀
        八月十四日亦好亭迟月不至分韵得秋字
        次韵卫知机秀才梅花
        谢张使君惠簟
        送张使君
        寄题梅山
        宁川
        再用前韵
        秋浦试院奉和马驹父见寄
        由当涂回宿齐山用杜牧之韵
        九日青阳道中呈张主簿
        谒太平兴国宫
        八月十五日夜试院玩月呈叶判官徐教授蔡主簿
        亦好园梅花
        次韵茂恭元日大雪
        柳季修知丞以诗见贻次韵为谢
        送交代李丞元举
        春尽偶书
        题颜范祠堂
        宴饯逢寺丞口号
        捕盗至栗洪岭下道人庵滞留数日遣兴
        题开先寺
        鹅湖寺
        游西源于白云峰下烟霏雾霭间逢一女子缟裙翠袂玉雪可念同游十有二人遂共酌酒于大石屏季直弟有诗因用其韵
        西禅寺
        予卧病数日意思殊昏昏中秋强起陪老人把酒对月不敢濡唇吻思去岁在当涂试院与诸公饮酒赋诗又一载矣因成长句
        次韵戏彩老人重阳怀故园作
        送阎紫微归蜀
        寄周彦礼知丞楼文举司理
        次韵伯寿兄见寄
        二月十五日陪府公出郊劝农
        陪曹使君牧马寺劝农
        次韵木蕴之状元见寄之作
        登五峰亭望庐山
        咏月
        陪通守李丈出郊
        晓行霜重如雪
        挽施州使君钟公
    卷九 七言律诗
        东归
        东归见梅
        草堂成即事二首
        亦好园即事
        亦好园春晚再用前韵
        经理西山同二客二弟侄辈侍太孺人游观联句
        春兴
        侍太夫人拜扫先茔季直弟有诗因次其韵
        次韵伯寿兄中秋玩月
        东轩即事
        寄程教授士廓
        重阳遣兴
        亦好园江梅变红仲文季直二弟有诗因次韵
        雪中赏横枝梅花
        戊子除夕追和陈简斋除夜一首
        次韵季直弟春日雪
        次韵和夷仲节推陪府公游北山
        题祥符寺灵山阁
        武夷山
        天申节望阙口号
        试院次韵马驹父见寄
        试院七夕
        陈知府体仁和予七夕试院诗并以龙涎数十饼为饷次韵奉酬陈每讲会甚盛
        司户李岩詹和予庐山诗二十一篇作诗为谢
        题冯家洞
        校官厅新栽岩桂
        参议李郎中见和次韵奉酬
        再用前韵呈参议李郎中
        寄张君玉
        次韵周希稷咏芭蕉
        次韵叶省干重九楼上言怀
        送洪右史赴召三首
        由建宁回三山道中重阳
        通判孙宗丞分饷温柑次马抚干咏橘韵作诗为谢
        园中口占
        闻交代将至喜而成篇
        府学职事置酒九仙以饯予行
        铅山
        中秋终日雾雨予还自都下宿分水岭夜漏约七八刻月出乌饭草荐山之东徘徊窗牖间欣然把酒对之因赋长句
        重阳咏菊
        送伯寿兄之官上虞
        贤良马叔度和周内翰送予悴越诗见贻次韵奉酬
        叔度贤良再用游字韵见贻复次韵谢之
        次韵马叔度再用前韵见寄
        过严濑寄陆守务观
        斋宿净明寺小饮易安斋口占
        挽县尉陈元圭
    卷十 七言律诗
        题确山梵安寺
        鉴湖道中口占
        次韵王龟龄谒大禹祠酌菲饮泉
        题东山谢安石故居
        既游东山乘月登舟至曹娥江
        题归宗寺
        次陆务观韵题姚复之秀才适斋
        追和陈子高赠王法曹韵
        喜待制王丈归自夔门
        次韵林参议小雪快晴
        大雪
        送王共父
        沿檄舟行出五云关
        挽周判院
        次韵林明府何主簿唱酬之什
        林明府携所和诗见过次韵奉酬
        帅参宴客于蓬莱阁林参议有诗次韵呈府公
        次韵王待制刘侍郎倡和
        次韵林致甫参议西园宴集
        读林公懿诚竹轩集次韵卷首一篇
        次韵林参议七月七日见示新作
        次韵奉酬林明府咏梅
        偶成
        裴园小集郑汝谐同年有诗次韵奉酬
        次韵宇文舍人见贻之作
        张使君生辰
        读初寮集呈王宗丞
        记六月二十日湖上所见
        六月晦日同楼少府由钱塘门至上竺遂游下中竺憩冷泉亭涂中记所历
        次韵范伯廉机宜病起见寄
        中秋示仲文弟
        次韵王宫教见贻之什
        长至忆天衣旧游寄王状元
        次韵奉酬黄泰之状元见寄
        挽吴春卿舍人
        除夕
        过东亭湖
        席上
        送陈给事帅四川
        姜春坊以诗编见贻借题雪堂图韵作诗为谢
        李大着惠示诗卷次韵首篇为谢献之
        史丞相生辰
        洪右相生辰
        次韵和宗郎中中秋不饮
        挽司理奉议楼公
        挽周子及
    卷十一 七言律诗
        次马抚干韵赠黄泰之状元
        次韵王侍御题诗史堂
        十月二十三日携家游裴园
        谢中书施舍人宴集
        试诸生直庐书事
        安抚大资李参政生辰
        次韵宋嗣宗梅花
        次韵谢察院田寺丞倡酬之作
        平湖
        思归
        王母口号
        显谟左司周公元吉将漕湖北一时名流赋诗饯行予与左司同出于詹事周公之门为同门同居班列二年为同朝同考类试于贡闱为同寮三者既同契好弥笃于其行也作长句以送之
        黄泰之郎中以潮阳诗见贻次韵一篇奉酬
        赠楼尉
        挽提宫知丞周公
        送曾大卿将漕江东
        悼吴居厚
        由之流溪回亭午苦热小憩牧马寺
        九日偕成均同官北山登高二首
        之官括苍道出涵碧因题四韵以继宾客刘公之后尘云
        再游东阳
        松峭山傍偃松昔尝过之为赋长句今三十有六年矣复至其下慨然有感因次韵
        游下岩过松峭祠傍偃松又赋长句
        州宅
        次韵奉酬王给事见贻之什
        签厅落成为赋长句
        对厅口号
        十一月十日同幕府诸公游郡圃叶抚属得梅花一枝马抚属有诗因次韵
        次韵木蕴之状元义乌道中一首
        送黄机宜叔愚归省四明
        爱山
        彦礼知丞上巳过访流觞于爱山之曲水
        次王待制维舟弄水亭韵
        三月二十四再到永佑陵
        己酉中秋
        盆池
        中秋爱山玩月
        次韵何茂恭重阳前二日见过
        磬湖之侧累拳石为山岩谷幽邃有巫庐台霅之趣因成短篇
        次韵奉酬参议林郎中见贻之作
        自题木假山
        次韵奉酬茂恭送茉莉重台白莲
        亦好园海棠秋开红英满树
        次韵张持荷桂花
        庚戌中秋病起言怀
        九日亦好园小集
        雪
        题渊明祠堂
        辇下言怀
    卷十二
        五言排律
        桐汭
        试院中秋效诸进士作月涌大江流
        由上饶之贵溪舟中书事
        为柴怀叔殿院题世彩堂
        题东林寺
        送参议李器之
        释奠礼成上安抚大观文十四韵
        夜宿浮石山崇福寺上方题壁
        湖上用王茂材同年韵
        过分水岭初出建宁界
        送江充之郎中知温州
        送赵达明太社知江州
        东宫生辰
        留别王状元二十四韵
        六言诗
        亦好园群花盛开戏成
        题李通判断桥图
        书赵德庄词后
        访何茂恭于南湖作三绝句
        茂恭见和再用前韵奉酬
        磬湖居士得片石于斗坡山其长五尺其广一尺有咫耸拔孤秀缜密温润绝不类此间石疑自他山飞来因目之曰飞来石
        五言绝句
        题齐山翠微亭
        赋竹
        海棠坞
        七峰亭独坐
        水乐洞
        曲水
        方池
        弄月亭
        紫君林
        小山
        石洞
        竹岩
        石塘
        饮茶
        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十小诗奉寄
        曝书
        池边树
        汲水
        赏月
        弈棋
        扫室
        浇花
        采菊
        策杖
        题径山一览亭
        题钱清江
        亦好园初春次韵
        读书
        览镜
        次王状元晚菊二绝
        彦礼提宫寄似黄芙蓉诗次韵奉酬二绝
        亦好园四咏
        黄石榴吾里所未有仆始携自中都植之二年方着花明洁可爱异于他榴
        磬湖即事
        题亦好亭集句
        园中即事二绝
        爱山堂
    卷十三 七言绝句
        锦园小春
        春雨
        春日偶成
        戏咏书案上江梅水仙
        寿星泉
        次韵杨廷秀郎中游西湖十绝
        九日无酒
        雪
        晓行
        道上口占
        咏梅
        十四日陪同年十有六人游净慈遂饮于水月居坐中即事
        凝香阁
        上巳郡宴即事
        次韵叶宰植竹四绝
        偶成
        至德
        齐山
        池阳报恩寺新成轮藏应公出示鲍仲山诗因赠
        游青山当涂王使君命供张甚适
        放姑恶
        春日道中绝句
        次韵何茂宏见寄
        登寺后峰绝顶
        洄溪阁
        蓬莱阁
        自入新安境中鸭脚千树罗生道傍秋实离离低拂行客顾之欣然因成绝句
        任公钓台
        好溪堂
        凝霜阁
        题灵源洞
        昌园赏梅
        县斋夜坐
        余祷雨龙湫翼日响应儿子兴之有诗纪实仲文季直弟亦既同赋老子久不作诗因得绝句
        馀干资福寺岩桂盛开因折一枝戏成绝句
        云锦阁
        上清
        七月晦日闻莺
        九月八日次韵沈虞卿一首
        次韵朱昂仲见寄一绝
        九日鞫狱茶山广教院遣兴一绝
        鹅湖双松亭
        石扶山
        松源山
        怀爱山
        仙隐观费长房故宅旧名灵阳宫观后有葛陂盖竹杖化龙处也
        题谷帘泉
        月台
        琵琶亭
        次韵梅花绝句
        次槐卿舅咏梅二绝
        石钟山
        题煮泉亭
    卷十四 七言绝句
        望月台
        题太白祠堂
        初到庐山
        温泉
        题开先寺飞桥次待制王公韵
        游柴桑怀渊明二绝
        题石榴洞
        登清音堂
        彦礼提宫以诗见招赴惠山登高之集次韵奉酬
        题徐子由菊坡图
        清心堂
        去岁十月六日由番江向安仁今岁十月回自广信复以是日同王蓝田诸公登安仁张古峰
        怀王侍郎刘秘监
        腊前二日见青梅桃花
        丞廨之后正瞰城城上有古木十数株盛夏五六月清风徐来萧然有山林之趣尝诵陈后山城荒可当山之句欲作亭对之榜曰当山而三岁之间十捧差檄三摄剧邑猝猝未能也今且去矣乃留诗壁间庶几后之君子会有成吾之志者
        次韵赵十太尉留题驿亭绝句
        爱山
        朝爽轩红蕉着花喜而成篇
        题泛五湖游东山图
        亦好亭独坐
        湖口主簿刘君少魏以皂湖石二峰见遗其一盘拗呀豁彷佛金华洞天因目之曰小三洞赋诗一绝
        病起
        次韵槐卿舅诗寄石榴
        六月十日偕夏卿兄季野孟明仲文季直弟游香山因得小诗书僧堂壁
        孟秋七日邀从兄廿五宣义四弟五侄同饮锦园即席之作
        何逊梅花诗云枝横却月观和林靖云水边篱落忽横枝又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是或一律也亦好园江梅一株枝横丈馀作平坛凿小池于其下坛池初成榜曰横枝喜而赋诗
        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
        北山登高
        渡江至侯官镇记所见
        峡桥
        文举司理以鸂鶒一双见遗作诗为谢
        赠神童陈朴
        就报恩借碾碾茶彝老有诗因次其韵
        七夕戏咏
        岩桂
        谢司路钤遗菊花塔
        谢陈苏州送酒
        元日追次东坡和子由省宿致斋韵
        人日道中口占
        书红香堂壁
        参议林郎中蓄乘轩君向来止有其一今日见之乃有嘉偶因得小诗
        南剑道中
        九曲溪
        游龙井
        次韵马驹父晚菊五绝
        莆阳道中
        乘风雨登舟至曲院
        登蒜岭
        次韵赵景明初见梅花
    卷十五 七言绝句
        送师相陈大观文
        桐庐舟中
        望湖亭
        贺知章祠
        鉴湖
        弄水亭次李察院韵
        题五泄瀑布四首
        绿毛龟
        禹帝祠道中
        窆石
        菲饮泉和韵
        陪胡少卿登山瞻禹陵
        鹅池
        秦望阁
        定泉
        登望海亭
        题智者双清堂
        磨勘转朝请郎
        乙未咏梅
        湖上二绝
        天申节明庆寺启建
        雨中至上竺
        闻庄鹏举山茶小盆葩华杂然有意举以见遗因作诗求之
        送王季海敷文赴闽漕
        追忆王詹事何知录
        直庐锁宿呈监丞宋丈
        怀亦好园钓矶寄仲文季直二弟
        蚊
        题蓝田松竹图
        送终南函谷二图还司路钤
        次韵林参议致甫以诗见索近作
        仆不饮久矣今日过宋嗣宗且谈且饮不觉沾醉
        次韵王待制游东坡留题十一绝
        九日无酒仍不见菊唯岩桂一瓶伴此岑寂
        次韵夔府王待制寄示巫山图
        上叶参政二绝
        雨后闻蛙
        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
        潇湘夜雨
        洞庭秋月
        平沙落雁
        渔村落照
        江天暮雪
        次韵王待制初见虎牙铜柱诗
        老僧携筇竹杖来试就求之欣然举以见赠
        得伯寿兄知丞书因成绝句奉寄
        读韩诗有感用介甫体
        读乐天诗
    卷十六 七言绝句
        次韵郑季远国录贤良题余庐山诗记
        次韵王待制题予庐山记后二绝
        荷花
        八月十八日观潮
        次韵郭删定观潮四绝
        读侍御去国集次韵卷首赴召
        张持荷以二诗见贻不敢虚辱次韵奉酬
        张持荷以诗见约同沈无隐赏梅因得绝句奉谢
        自题端溪砚
        谢监丞子长雪中四绝
        喜雪次侯宰韵
        高国正约饭素净慈遂至刘寺酌茗于凤凰泉同游者苏太博计抚挥公禅师请公道者苏计与予同庚
        春晚
        喜雨
        次韵李同年诚之见贻之什
        丁未二月十三日延和轮对
        送楼大防倅丹丘
        丐外得括苍东归侍次
        永佑陵
        誓节马驿读龙溪诗
        涂中读周希稷所示诗卷以诗代简
        州宅
        淳熙己酉上巳前一日蚤与遂昌县尉叶禾晚与弟良弼侄得之金华监酒何震饮于月山之曲水览节物之方新欣湖山之如画率尔成篇
        少微阁
        简张子温运使
        椿桂堂
        题吴先生祠
        题挹仙亭
        送王节推夷仲秩满赴阙
        寄洪舍人二绝
        平远台
        吴越王庙
        次韵丁端叔舟中值雪三绝
        二月二十八日周提宫叶致政楼司理过访锦园
        磬湖偶成
        次韵黄三以诗分送笋
        醉题艇斋
        送竹枕与勾希载太博
        次韵何茂恭咏玉簪三绝
        题湖上月林
        亦好园菊花盛开为赋二绝
        亦好园海红黄香梅着子戏成小诗
        磬湖小山激水作小溪
        连理枝
        送李深卿赴省试
        秋日有怀仲文季直二弟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文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五节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政府信息公开概论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
        一、政府信息
        二、政府信息公开
        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及特性
    第二节 本文研究及分析的理论依据
        一、知情权论
        二、开放政府论
        三、政治发展论
第二章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概况
        一、现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过程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现状
    第二节 浦口区政府信息公开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浦口行政区情况
        二、浦口区政府信息公开发展历程
        三、浦口区政府信息公开的机构、制度、途径和目录
        四、浦口区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分析
    第三节 浦口区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现象分析
        一、依法行政执行不到位
        二、浦口区政府信息公开质量不高
        三、执行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四、民众获得信息的权利意识淡薄
        五、各部门之间缺少统筹配合
第三章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对立面
        一、隐私权由传统转向现代
        二、政府信息公开危及隐私
    第二节 开放政府与公开例外的转换
        一、关于公开例外的考量
        二、错误运用公开例外的危害
    第三节 法律不健全导致的行政诉讼困境
        一、部分条款成为不公开的挡箭牌
        二、条款宽泛模糊造成部分公民浪诉
第四章 关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培育政府信息公开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法治建设
        二、大力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宣传
        三、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规格
    第二节 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一、依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二、整合政府信息资源
        三、强化问责和监督
    第三节 提供三项必要的保障
        一、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的软硬件保障
        二、执行信息公开行政行为的人员保障
        三、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司法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层烟草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烟草行政执法基本理论概述
    2.1 烟草行政执法权力种类
    2.2 烟草行政执法基本原则
    2.3 烟草行政执法主要依据
    2.4 违反烟草行政法律法规主要行为
    2.5 理论分析工具
第3章 基层烟草行政执法主体与客体
    3.1 基层烟草行政执法主体
        3.1.1 县级烟草专卖局机构设置及职责
        3.1.2 县级烟草行政执法人员
    3.2 基层烟草行政执法客体
        3.2.1 基层烟草行政执法客体概念
        3.2.2 基层烟草行政执法客体主要种类
第4章 基层烟草行政执法困境
    4.1 执法依据相对不够完善
        4.1.1 部分法律条文之间存在矛盾
        4.1.2 部分法律条文不够细化
        4.1.3 法律授权不够充分
        4.1.4 部分法律法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4.2 执法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3 执法手段相对落后
    4.4 基础管理工作有待提升
    4.5 执法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4.6 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第5章 基层烟草执法问题原因分析
    5.1 立法层面原因
        5.1.1 管理权和处罚权相分离
        5.1.2 缺乏必要强制权
        5.1.3 法律修正不够及时
        5.1.4 立法缺乏群体性意见征集
    5.2 组织机构设置原因
        5.2.1 传统科层制结构无法充分满足烟草执法实际需要
        5.2.2 基层机关人员比例不够合理
        5.2.3 部门之间职责交叉,职能不够清晰
        5.2.4 内部监管部门独立性不够
    5.3 队伍建设层面原因
        5.3.1 教育培训投入不够充足
        5.3.2 薪酬结构不够合理
    5.4 执法行为方面原因
        5.4.1 执法人员法律思维有待加强
        5.4.2 对程序公正性重视程度不够
    5.5 执法环境层面原因
        5.5.1 法律宣传层面原因
        5.5.2 联合执法层面原因
第6章 我国基层烟草执法对策及建议
    6.1 完善执法依据
        6.1.1 减少法律、法规之间冲突点
        6.1.2 清除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内部文件
        6.1.3 增强立法预见性
        6.1.4 扩大烟草行政执法权力范围
        6.1.5 立法充分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6.1.6 强化法律规划的群体性取向
        6.1.7 强化法律的目标性及变革性导向
    6.2 优化组织机构
        6.2.1 扁平化机构设置
        6.2.2 细化基层岗位职责
        6.2.3 探究建立学习型组织
        6.2.4 加强组织文化建立
    6.3 建立独立的监督监管体系
        6.3.1 建立烟草信息公开体系
        6.3.2 设置独立地监督管理机构
        6.3.3 完善监督制度,保障监督工作运行
        6.3.4 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畅通监督渠道
    6.4 优化执法队伍建设
        6.4.1 强化执法队伍思想建设
        6.4.2 提升专卖执法人员形象
        6.4.3 抓好日常教育培训
        6.4.4 建立人才战略规划
        6.4.5 优化绩效考核
    6.5 构建良好执法环境
        6.5.1 完善烟草行政执法工作机制
        6.5.2 强化信息体系建设
        6.5.3 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6.5.4 创新法律宣传方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化变迁研究综述
        (二)国内文化变迁研究现状综述
        (三)瓦乡人文化研究综述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采用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采用理论
        (二)研究方法
    五、关键概念界定、主要观点、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关键概念界定
        (二)主要观点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四)不足
    六、田野点概貌、田野调查情况和有关事项说明
        (一)田野点概貌
        (二)田野调查情况
        (三)有关事项说明
第一章 瓦乡人历史源流及其传统文化植根的环境
    一、瓦乡人历史源流
        (一)瓦乡人的族源
        (二)瓦乡人的族称与族属
        (三)瓦乡人的族群意识
        (四)瓦乡人主要聚居区域隶属沿革
        (五)新中国成立后瓦乡人的人口与分布
    二、瓦乡人传统文化植根的环境
        (一)瓦乡人传统文化
        (二)瓦乡人传统文化植根的自然地理环境
        (三)瓦乡人传统文化植根的社会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瓦乡人物质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服饰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传统服饰的特点
        (二)瓦乡人服饰文化的当代变迁
    二、饮食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传统饮食习俗
        (二)瓦乡人饮食文化的当代变迁
    三、居住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传统住房的式样与建造
        (二)居住文化的当代变迁
    四、交通运输和通讯方式的当代变迁
        (一)传统交通运输和通讯方式
        (二)交通运输和通讯方式的当代变迁
    五、生产生活用具的当代变迁
        (一)生产生活传统用具
        (二)生产生活用具的当代变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瓦乡人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政治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地区传统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
        (二)瓦乡人政治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二、经济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地区传统的经济制度概况
        (二)瓦乡人经济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三、婚姻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传统婚姻制度文化
        (二)瓦乡人婚姻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四、家庭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传统家庭制度文化
        (二)瓦乡人家庭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五、丧葬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传统丧葬习俗
        (二)瓦乡人丧葬习俗的当代变迁
    六、寿诞礼仪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传统寿诞礼仪
        (二)瓦乡人寿诞礼仪的当代变迁
    七、教育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传统教育
        (二)瓦乡人传统教育的功能
        (三)瓦乡人教育制度文化的当代变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瓦乡人精神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宗教信仰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传统信仰
        (二)瓦乡人地区外来宗教
        (三)瓦乡人宗教信仰的当代变迁
    二、节日文化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传统节日文化
        (二)瓦乡人节日文化的当代变迁
    三、生产生活习俗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生产生活传统习俗
        (二)瓦乡人生产生活习俗的当代变迁
    四、口头文学与表演艺术的当代变迁
        (一)瓦乡人传统口头文学
        (二)瓦乡人传统表演艺术
        (三)瓦乡人口头文学与表演艺术的当代变迁
    五、思想观念的当代变迁
        (一)价值观念转变
        (二)维权意识增强
        (三)健康观念增强
        (四)审美观念转变
        (五)思维方式转变
        (六)文化意识增强
        (七)族群认同强化
        (八)国家认同强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特点、影响因素与模式
    一、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特点
        (一)国家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
        (二)积极吸收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其他文化
        (三)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巨大变化
        (四)族群语言传承面临极大挑战
        (五)不和谐文化因素增多
        (六)变迁程度不平衡
        (七)同质化倾向明显
        (八)具有不可逆与可引导性
        (九)按由外到内的层次递进
    二、影响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因素
        (一)地理环境
        (二)教育
        (三)大众传媒
        (四)族际通婚
        (五)社会变革
        (六)国家政策
        (七)经济与技术发展
    三、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模式
        (一)文化涵化
        (二)文化传播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讨论
    一、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视阈下瓦乡人的文化适应与文化自觉
        (一)瓦乡人社会变迁中的文化适应
        (二)瓦乡人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文化自觉
    二、瓦乡人文化的未来——在调适中发展
        (一)瓦乡人的文化发展
        (二)在文化调适中寻求社会发展
    三、瓦乡人的族群认同及其对族群理论的启示
        (一)瓦乡人是一个多民族复合体
        (二)瓦乡人的族群认同
        (三)瓦乡人族群认同对族群理论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B 调查问卷(节选)

(10)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理论
    1.1 工商行政管理基本概念
    1.2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任务
    1.3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履行形式
        1.3.1 工商行政管理的组织职能
        1.3.2 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督职能
        1.3.3 工商行政管理的协调组织职能
        1.3.4 工商行政管理的控制职能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定位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2.1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存在的问题
        2.1.1 职能模式的设置过于集权,职能广度过于宽泛
        2.1.2 职能方式的运用过于陈旧,管理理念过于落后
        2.1.3 职能任务的实现力不从心,执法手段不足
        2.1.4 职能实践性差,职能被分割
        2.1.5 职能职责的分配缺乏合力,内部职能分解和交叉并存
    2.2 影响工商行政管理作用发挥的原因
        2.2.1 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缺乏有力的支撑
        2.2.2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市场监管的能力不足
        2.2.3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问题
        2.2.4 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不足,法制意识淡薄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现行改革现状及完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建议
    3.1 转变监管理念,改变执法观念
    3.2 扩大监管领域,提高执法能力
    3.3 健全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细化地方规章制度
    3.4 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3.5 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完善责任监管机制
    3.6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3.7 加强对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的开发和培育,强化核心职能
        3.7.1 加强对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的开发和培育,使之成为全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7.2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核心职能
    3.8 相关职能潜能的开发
    3.9 推进合并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发展建议
        3.9.1 进一步推进整合市场监管职能
        3.9.2 进一步推进监管手段的信息化
        3.9.3 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工作的法制建设
        3.9.4 推行市场监管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四、浦口烟草施行“阳光执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瘟疫百年前: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D]. 赵红霞.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2]流变、竞争与融合 ——中国控烟运动的媒介表征与数字媒介实践[D]. 马旭.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3]晚清民国虞山文学世家与地域诗学[D]. 吕姝焱.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4]沟通“不确定性”:转基因议题的知识建构研究[D]. 潘玉.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决定[J]. 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11)
  • [6]喻良能《香山集》注[D]. 胡光华. 广西大学, 2017(01)
  • [7]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D]. 林杰.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8]基层烟草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研究[D]. 殷德华.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6)
  • [9]瓦乡人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研究[D]. 田光辉. 中南民族大学, 2016(05)
  • [10]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析[D]. 赵慧春. 山西大学, 2015(03)

标签:;  ;  ;  ;  

浦口烟草实施“阳光执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