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泾600MW汽轮机调节与安全系统

吴泾600MW汽轮机调节与安全系统

一、吴泾600MW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石凯彬[1](2019)在《大型汽轮机组轴系扭振响应模拟方法的定量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在电力传输系统中的各种扰动会导致与之连接的汽轮发电机轴系出现明显的扭转振动现象,大型汽轮发电机轴系扭转振动导致的部件扭振疲劳已成为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扭振问题进行研究,在某600 MW机组轴系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对比研究了电磁力矩添加方式(均匀分布电磁力矩和集中分布电磁)、不同模拟方法(Riccati传递矩阵法和有限元方法)及不同边界条件类型(电磁力矩激励、扭角激励、扭角速度激励、扭角加速度激励)对扭振固有频率、响应波形和幅值的影响,并定量比较了不同边界条件类型对轴系扭振疲劳损伤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方法在轴系扭振固有特性分析上,相比于有限元方法使用周期对称边界条件在计算轴系模态频率上能有效简化计算,提高效率,节省计算时间;传递矩阵法在低阶次模态计算中比有限元方法计算精度高。针对响应分析,两种电磁力矩添加方式的结果变化趋势及幅值基本一致且相对误差很小,在仿真分析中两种电磁力矩添加方式可以等价使用;在激励形式的分析中,角速度激励下轴系疲劳寿命损失大于电磁力矩激励,扭角激励下轴系联轴器疲劳寿命损失最大,扭角加速度激励下联轴器疲劳寿命损失最小;在两种分析方法的对比中,传递矩阵法在计算效率上有很大优势。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大型机组扭振响应及疲劳损伤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晗[2](2016)在《辽宁清河发电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实例研究》文中提出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力,而火力发电是中国电力工业的主要力量。然而火电厂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是造成我国酸雨、全球温室效应和光化学污染的重要因素,使火电厂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作为整体的污染防治策略和节能、降耗手段,清洁生产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工具,火电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本论文以辽宁清河发电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实践为实例,首先,通过对该企业生产及排污现状的调查,确定了本轮清洁生产审核的审核重点为整个机组,并针对审核重点设置了清洁生产目标,即氮氧化物排放量、烟尘排放量、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供电标煤耗、厂用电率和发电水耗在近期和远期内均有所降低;其次,通过审核重点的调研资料绘制了物料平衡图、硫平衡图和水平衡图,找到了物料流失的环节和废弃物产生的原因;通过现场考察发现:1#、8#和9#机组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烟尘浓度均能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但无法满足从2014年7月1日起需执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因此确定了1#和9#机组脱硝改造、1#和9#机组除尘器改用高频电源、8#机组低氮燃烧和脱硝降氮改造、8#机组径流式除尘器改造四项中高费方案;为了提高机组的热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消耗,确定了1#和9#机组进行打孔抽气改造,实现热电联产和1#和9#机组在电除尘入口设置低低温省煤器两项方案,并通过对这些方案的技术、环境和经济评估,最终确定六项中高费方案均可行。最后,为使清洁生产在企业长期、持续的推行下去,制定了持续清洁生产计划。本轮清洁生产审核共产生方案17项。至审核结束,已实施清洁生产方案15项,其中无/低费方案11项,中/高费方案4项。本轮清洁生产结束时,1“机组NOx单耗减排678 mg/kW·h,8#机组NOx单耗减排439 mg/kW·h,9#机组NOx单耗减排735 mg/kW·h; 1#机组烟尘单耗减排29.2 mg/kW·h,8#机组烟尘单耗减排40.4 mg/kW·h,9#机组烟尘单耗减排43.0 mg/kW·h;厂用电率降低了0.036%,发电水耗降低了17.83 g/kW·h,实现经济效益1139.06万元/a。

郑骏[3](2014)在《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和火电机组节能减排背景下发电企业若干技术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风电、太阳能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风电、光伏产业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大力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但由于风电、光伏项目容量小,分布地域广,场站数量多,运维人员少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新能源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因此建立新能源的远程运营监管平台,实现对所有风电、光伏电站的远程监管具有很重要意义。虽然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但我国火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68.8%、发电量占总发电量78.4%,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火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据较的高比重。近年来,随着600MW、1000MW机组的快速发展,300MW机组虽然仍作为目前主力机组,但受到火电厂能耗、排放和污染问题等影响,逐渐成为电网调停的主要对象。供热机组由于受到对外维持热供给,在维持热管压力的要求存在最小负荷,受电网调整影响较小,因此对300MW纯凝机组的供热改造具有显着意义。本文结合本人所在单位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情况,主要研究了基于目前17个风电、光伏电站的新能源运营监管平台暨远程监控中心的方案和基于下属吴泾电厂300MW纯凝机组供热改造热控方案的设计。本文首先基于目前公司现状分析了新能源远程运营监管平台方案设计的背景、建设和设计原则,重点完成了数据传输、系统架构和数据接入的设计,并规范统一设计了基于新能源远程运营监管平台风电、光伏电站侧监控系统的技术规范,明确了接入新能源远程集控中心电站所需配置、功能和技术指标。同时,结合公司下属吴泾电厂#11机组进行了供热改造的热控设计研究。针对汽机本体控制、补水控制和协调控制逻辑进行了修改,并对改造后的抽气供热机组进行了试验,对发现的AGC和一次调频问题进行了优化。本文设计的新能源运营监管平台方案将在2015年开始实施,纯凝机组供热改造热控设计研究已经实际应用在吴泾#11机组改造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叶非[4](2012)在《300MW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优化》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现有300 MW发电机组汽轮机危急遮断保护系统(ETS)的可靠性,将成熟的PLC控制等技术应用到保护系统控制逻辑的实现中。首先从危急遮断保护系统的原理入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被测点和控制量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了PLC控制等技术,来对双网双机双电源热备进行了优化。最后,对吴泾热电厂2台300 MW机组汽轮机危急遮断保护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进行优化能极大地避免由于单点测量故障、单控制回路和单电源引起的发电机组汽轮机危急遮断保护系统的非正常保护动作。

张回良[5](2011)在《部分进汽条件下机组振动研究分析》文中认为汽轮机不仅可用作火力发电、核电站及地热发电站用的原动机,也可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正因为汽轮机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汽轮机设备的安全运行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而机组振动水平是直接反映机组安全运行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研究汽轮机组的振动是不可或缺的。本文针对部分进汽条件下机组的振动响应进行建模和仿真计算。根据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进汽变化情况,论文中考虑了五种进汽情况,又因为机组在部分进汽条件下不同位置的振动不完全一样,本次计算选择了七个有代表性质的位置作为机组振动研究的考察点,包括轴承、轴承座、转轴等。为研究不同进汽度条件下机组振动问题,首先根据部分进汽试验台建立汽轮机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求解,提取并分析机组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然后对五种工况下加载的激振力进行了傅里叶变换并对其中包含的谐波分量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工况将加载过程编写成加载程序,不同进汽度下在动叶片上加载利用CFD软件模拟试验工况计算出来的激振力并进行了求解。之后对七个考察点加速度序列进行频谱分析,结合机组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对不同工况下不同考察点的振动进行对比分析,为减弱实际机组的有害振动提出了预防措施。经过计算发现:激振力含有与机组固有频率相同频率的谐波分量易诱发机组发生共振;机组振动强弱跟所受激振力不平衡程度相关,不平衡程度最高的两相邻通道进汽工况下,机组振动最强,不平衡程度最低的两对角通道进汽和全周进汽工况下,机组振动最弱,不平衡度一样时,机组所受激振力合力越大机组振动越强。

李芳芽[6](2008)在《锅炉给水泵不同驱动方式的经济性比较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锅炉给水泵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辅机,国内给水泵常用的驱动方式有小汽轮机驱动和液力耦合器调速电动机驱动两种,关于这两种驱动方式的经济性比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300MW、600MW火电机组汽动给水泵、电动给水泵运行情况和配置标准的调研以及对给水泵各种不同配置方案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更经济的给水泵配置方案。综合考虑了影响给水泵运行经济性的各种因素,分析以往计算方法存在的片面性及难度,提出相对功效率的概念及理论计算式,简化了计算过程,制定了一份较为全面、简便的计算方案。对国内某300MW、600MW机组的给水泵进行实例计算比较,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最后得出汽动泵的热经济性优于电动泵,但是选型时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的结论。

丁铭[7](2007)在《国产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及电厂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现役国产汽轮机组通流部分进行技术改造是发电厂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损失进行分析,论述了汽轮机通流改造的基本原理和先进技术。作者深入比较了有关的性能试验规程,重点针对ASME PTC-1996规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通流效率实验结果修正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修正计算的数学模型,为了验证改造后的机组性能的验证试验提供的技术准备。本文着重分析了国电谏壁发电厂#7机组3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技术措施以及机组改造后性能鉴定试验的结果,评估了改造效益,为国内同类型机组的改造和试验提供了借鉴。

朱建东[8](2007)在《3#高炉鼓风机控制系统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稳定发展,中国的钢铁行业也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宝钢作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也通过新建项目及对现有设备进行挖潜扩大产能、提升竞争力。几座高炉先后进行扩容提产,作为高炉的主要设备-高炉鼓风机的风量、风压也随之提高,鼓风机运行点将突破喘振报警线,进入压力高位运行区域。原有控制思想无法保证鼓风机在高位运行的安全问题,需要优化控制系统,确保高炉送风安全。本文将主要从优化鼓风机控制系统入手,对控制系统的硬件及控制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信号采集、信号分析、PID控制运算、输出控制、安全保护等整个鼓风机控制系统回路的各个组成环节出发,分别进行了优化和更新,从而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响应速率、控制精度,满足鼓风机高位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为高炉扩容、提产提供可靠保障。具体研究及优化、改造内容是鼓风机横河CS3000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控制模型的应用软件及5台机组控制系统网络通讯联网实现相互监视、操作。1、DCS控制系统硬件结构优化采用日本横河公司大型、主流的DCS控制系统CS3000作为控制系统主体架构,实现机组的启动、调整、调节、停机及安全保护等主要功能。针对不同的控制功能及实时性要求,分别采用了多种扫描速率,在保证控制系统FCS控制器负荷率在安全值的前提下,重要的停机保护采用了1mS高速扫描的SOE卡件,用于事故追忆和记录;防喘振等重要的PID控制采用0.2S高速扫描;常规的PID控制采用0.5S扫描。另外配以先进、灵活的可编程YS系列调节器与CS3000组成防阻塞、防喘振等6个重要回路的双重化、冗余控制,即当CS3000出现控制器故障、控制回路信号异常或失电等情况时,自动、快速、无扰动地切换到YS调节器;反之亦然;从而提高了鼓风机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更新现场的信号采集装置和控制输出的执行机构等,从现场到控制系统对整个控制回路进行优化。通过对氧气调节阀的研究、分析,发现了由于阀门汽缸设计容量过小,影响了阀门动作行程时间,导致氧气流量控制迟滞、振荡等问题,为此,重新设计调节阀的汽缸并进行更换,较好地解决了氧气流量控制稳定性问题。2、DCS控制系统应用软件控制模型优化在实现鼓风机的定风量控制、定风压控制、防喘振控制等控制的基础上,着重对防喘振控制模型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美国CCC(Compressor Control Company压缩机控制有限公司)公司的先进算法,改变了原来防喘振控制线静态接触式控制,实现鼓风机防喘振线随鼓风机运行点动态移动,扩大了鼓风机运行区域的。采用了当今DCS系统先进的故障回退(FALL BACK)策略,根据事先的定义组态,当控制系统检测到某个输入/输出回路故障,控制系统自动切换到故障回退策略模式,CS3000控制器采取断线保持、超限动作、冗余切换等动作。3、CS3000控制系统与不同系统设备之间的联网通讯主要实现了CS3000控制系统与YS系列调节器的通讯连接、CS3000与电气东芝鼓风电动机变频启动装置PLC的通讯连接、CS3000系统与其它鼓风机组CS3000系统和μXL系统的通讯联网。CS3000控制系统与YS系列调节器的通讯连接,采用了MODBUS通讯协议RS485方式,实现了CS3000与YS的双重化、冗余控制功能。在研究中发现了日本横河公司MODBUS通讯卡与SOE卡之间的通讯冲突而引发FCS控制器故障的重大缺陷。通过反复试验,采取对MODBUS通讯卡扫描周期的延时,错开了两者的扫描时间,确保了通讯畅通。CS3000与电气东芝PLC的通讯连接,采用横河公司小型PLC系统FA-M3作为网关,将东芝PLC的FL-NET通讯协议转换为CS3000的ETHERNET协议,实现了驱动鼓风机的同步电动机(SM)信号与鼓风机信号的交接,满足了机组启动及运行过程中对同步电动机的监控。另外,通过总线转换器BCV(bus converter)和多项目软件包实现新改造的3#鼓风机的CS3000控制系统与5#鼓风机的CS3000控制系统联网,实现两台机组信号的无缝连接。通过另外一台BCV将μXL控制系统的RL-BUS通讯协议转换成CS3000控制系统的V-NET通讯协议,实现3#鼓风机的CS3000控制系统与1#、2#、4#鼓风机的μXL控制系统联网。5台鼓风机控制系统的联网,实现了在一个操作站上可对5台鼓风机进行监控、操作,提高了机组自动化控制水平及劳动生产率。

郭素荣[9](2006)在《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文中提出综述了清洁生产、产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的意义和研究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循环经济及其相似的理论与传统学科如热力学之间的关系,指出按自然生态的模式组织产业活动,使资源利用、产品加工、消费,及废弃物处置构成一个循环的科学基础在于物质不灭与能量守恒,但从热力学意义上看,循环的困难在于将各种弃物重新分解为资源,也就是将系统从混乱变有序,降低系统的总熵,这必须由外界输入能量才能完成。因此必须探索尽可能大规模地、“经济”地推动产业“循环”的途径。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就是按产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产业活动范围内探索实施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方法,如物质和能量集成。 依托实际研究课题,深入考察了上海莘庄工业区(简称SXIP)、上海化工区(简称SCIP)、南京化工区(简称SNIP)和鲁北化工集团(简称鲁北),及太仓新太酒精厂(简称新太)的现状,研究在企业和园区层面如何通过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的梯级利用、公用工程的共享等手段来构建物质集成和能量集成系统,在区域范围内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企业层面的物质和能量集成以新太酒精厂为案例。通过深入调查该厂的生产工艺,首次提出酒精生产的本质上就是碳元素的反应与传递。测定了沼气的组成和原料木薯、沼渣、杂醇油、排放废水的总碳含率,对各物流进行碳元素衡算,做出了酒精生产的碳元素平衡图。结果表明,进入酒精产品的碳元素仅为44.74%,各副产品所含的有用碳元素分别为:沼气8.19%,沼渣4.32%,液态CO2 7.26%,杂醇油0.27%。系统的总碳元素利用率为64.78%。副产品的回收利用使系统总碳利用率提高了20.01%。与未回收利用副产品相比,酒精生产的原料利用率提高了45%。 探讨了新太能量集成的模式。酒精生产是个高能耗、高水耗的行业。新太通过热电联产,将高压蒸汽发电,发电后的乏汽用于酒精生产的蒸煮和蒸馏工艺使用,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企业的吨酒煤耗和电耗均优于国内最佳水平。但是,仍有大量余热没有得到利用。本文运用夹点分析方法,对系统的热交换网络进行能量分析,再辅以制冷机和热泵对系统中的三股热流体进行余热回收,预测结果表明:(1) 以精馏塔塔顶蒸汽(79℃)的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可

张晓丽,汤先钊[10](2001)在《吴泾电站10MW锅炉给水泵汽轮机》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吴泾电厂八期工程 10MW锅炉给水泵汽轮机的结构特点和系统组成。

二、吴泾600MW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吴泾600MW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汽轮机组轴系扭振响应模拟方法的定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汽轮机轴系扭振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1 轴系模型固有特性及响应分析
    2.2 工程实际扭振测量方法及其与分析激励类型之间的关系
    2.3 疲劳寿命损耗评价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某汽轮机转子轴系的扭振建模与模型验证
    3.1 机组的基本信息
    3.2 轴系建模及固有特性分析
    3.3 典型录波下轴系危险截面的疲劳寿命损耗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影响因素对转子轴系扭振响应的定量比较研究
    4.1 不同电磁力矩施加方式的仿真对比研究
    4.2 不同边界条件类型激励下的仿真对比研究
    4.3 不同分析方法下仿真对比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5.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

(2)辽宁清河发电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实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清洁生产概述
        0.1.1 清洁生产的由来
        0.1.2 清洁生产的定义
        0.1.3 清洁生产的意义
    0.2 国内外清洁生产发展概述
        0.2.1 国外清洁生产发展概述
        0.2.2 我国清洁生产发展概述
    0.3 火电行业在清洁生产的应用
        0.3.1 火电行业发展和现状简介
        0.3.2 火电行业污染状况
        0.3.3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现状
    0.4 课题研究背景
    0.5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0.6 课题研究内容
第1章 清河发电企业生产及排污现状调研
    1.1 企业概况
    1.2 企业产、排污及治理情况
        1.2.1 企业生产工艺概况
        1.2.2 企业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
    1.3 审核重点的确定
    1.4 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估
        1.4.1 企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评估
        1.4.2 企业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评估
        1.4.3 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价
    1.5 清洁生产目标的设置
第2章 审核重点重点指标输入输出平衡图
    2.1 审核重点简介
    2.2 物料输入输出的测定及物料平衡图
        2.2.1. 物料输入输出的测定
        2.2.2 物料平衡图
    2.3 水平衡图
    2.4 硫输入输出的测定及硫平衡
        2.4.1. 硫输入输出的测定
        2.4.2 硫平衡图
    2.5 废弃物产生原因及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第3章 清河发电企业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的提出及可行性分析
    3.1 方案的产生和中/高费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3.1.1. 方案的产生和汇总
        3.1.2 中/高费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第4章 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及成效
第5章 持续清洁生产
    5.1 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
    5.2 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5.3 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3)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和火电机组节能减排背景下发电企业若干技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远程监控系统现状
        1.2.2 供热机组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能源远程运营监管平台的设计概述
    2.1 设计背景
    2.2 远程运营监管平台建设的目标及作用
        2.2.1 建设目标
        2.2.2 远程运营监管平台作用
    2.3 建设和设计原则
        2.3.1 建设原则
        2.3.2 设计原则
    2.4 方案设计规划
        2.4.1 实施数据接入范围
        2.4.2 方案可行性
        2.4.3 方案总体规划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能源远程运营监管平台的设计
    3.1 数据传输方案
        3.1.1 集团新能源运营监管平台数据传输方案
        3.1.2 股份公司汇聚中心新能源数据传输方案
    3.2 运营监管平台数据中心系统架构
    3.3 新能源远程运营监管平台实时数据接入设计
        3.3.1 近期解决方案
        3.3.2 最终数据接入方案
        3.3.3 同部分合作控股单位申能数据交换方案
    3.4 新能源远程监控中心扩展应用功能方案
        3.4.1 重大事件短信报警功能
        3.4.2 iSIS移动端应用
        3.4.3 性能检测分析功能
        3.4.4 高级应用功能
    3.5 基于平台的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规范设计
        3.5.1 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原则
        3.5.2 电站监控系统结构配置
        3.5.3 电站监控系统功能
        3.5.4 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指标
        3.5.5 电站监控系统场地与环境
        3.5.6 电站监控系统电源
        3.5.7 电站监控系统防雷与接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吴泾 300MW纯凝机组供热改造热控设计及优化
    4.1 火电厂热电机组原理研究
    4.2 供热改造工程介绍
    4.3 供热改造热控设计
        4.3.1 本体控制部分设计
        4.3.2 补水控制部分
        4.3.3 协调控制部分
    4.4 试验测试分析
        4.4.1 机组带抽气供热的跳闸试验及分析
        4.4.2 机组AGC试验及分析
        4.4.3 机组一次调频试验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300MW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危急遮断系统 (ETS) 的发展
2 ETS系统组成及原理
    2.1 汽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2 ETS系统组成及原理
3 危急遮断系统 (ETS) 的优化
4 今后的进一步优化
5 结束语

(5)部分进汽条件下机组振动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汽轮机振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轮机振动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2.2 汽轮机振动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部分进汽试验台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 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思想和方法
    2.2 基础理论
    2.3 部分进汽试验台模型的建立
        2.3.1 ANSYS 软件介绍
        2.3.2 试验台模型简化处理方法
        2.3.3 有限元模型各部件的材料属性
        2.3.4 汽轮机各部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5 试验台模型特殊连接说明
    2.4 计算用的部分进汽试验台有限元模型
        2.4.1 计算用的两种不同部分进汽试验台有限元模型
        2.4.2 边界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部分进汽下机组振动响应计算
    3.1 激振力的来源
        3.1.1 研究工况说明
        3.1.2 叶片轴向推力特征
    3.2 激振力的加载方法
    3.3 瞬态动力学计算方法
    3.4 部分进汽试验台有限元模型模态分析
        3.4.1 模态分析应用
        3.4.2 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部分进汽条件下计算结果分析
    4.1 考察位置的介绍
    4.2 计算后各考察点的加速度
        4.2.1 单流道进汽下考察点的加速度
        4.2.2 两相邻通道进汽下考察点的加速度
        4.2.3 两相对通道进汽下考察点的加速度
        4.2.4 三个通道进汽下考察点的加速度
        4.2.5 全周进汽的情况下考察点的加速度
        4.2.6 综合分析
    4.3 各考察点加速度的频谱分析
        4.3.1 单流道进汽下的加速度频谱
        4.3.2 两相邻通道进汽下的加速度频谱
        4.3.3 两对角通道进汽下的加速度频谱
        4.3.4 三个通道进汽下的加速度频谱
        4.3.5 全周进汽下的加速度频谱
        4.3.6 计算结果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6)锅炉给水泵不同驱动方式的经济性比较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中国能源现状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给水泵组的配置及驱动方式
    2.1 给水泵组的配置原则
    2.2 国内300MW,600MW 机组给水泵组的配置情况调研分析
        2.2.1 国内给水泵配置情况
        2.2.2 国内给水泵组的配置方案分析
        2.2.3 备用给水泵的容量配置分析
        2.2.4 给水泵运行情况统计
    2.3 给水泵组的驱动方案
        2.3.1 驱动方案概况
        2.3.2 常用的调速方式
        2.3.3 驱动方案的选用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各种驱动方式的热经济性比较
    3.1 火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指标
    3.2 给水泵驱动方式经济性比较的方法总结
        3.2.1 比较各自的相对效率
        3.2.2 比较两种驱动方式的输出净功率
    3.3 比较给水泵不同驱动方式经济性的一种新算法
        3.3.1 相对功效率的计算
        3.3.2 给水泵扬程的计算
        3.3.3 给水泵效率的热力学测量计算
        3.3.3.1 热力学原理
        3.3.3.2 实验条件下泵效率的计算式
        3.3.3.3 试验系统精度要求
    3.4 主机排汽焓的计算
    3.5 液力耦合器的运行效率计算及节能分析
        3.5.1 调速型液力耦合器的特性
        3.5.2 给水泵安装液力耦合器节能效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组不同驱动方式经济性比较实例
    4.1 300MW 机组给水泵不同驱动方式经济性比较实例
        4.1.1 主要热力参数
        4.1.1.1 主机的主要技术规范
        4.1.1.2 泵组的主要特性参数
        4.1.1.3 运行方式
        4.1.2 给水系统特性
        4.1.3 实验及计算结果如下表
    4.2 600MW 机组给水泵不同驱动方式经济性比较实例
        4.2.1 主机的主要技术规范
        4.2.2 实验及计算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经济性比较
    5.1 经济技术比较的原则与方法
        5.1.1 经济分析指标
        5.1.2 技术经济比较的原则和条件
        5.1.3 经济技术比较的方法
    5.2 投资费用比较
    5.3 不同驱动方式下给水泵组的可靠性分析
        5.3.1 可靠性在电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5.3.2 泵组可靠性及其对泵组经济效益的影响
    5.4 经济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7)国产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及电厂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现役汽轮机节能降耗改造的意义
    1.2 国内外汽轮机通流改造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技术研究
    2.1 国产300MW 汽轮机组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汽轮机通流部分损失分析
    2.3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技术措施及效果分析
第三章 汽轮机性能试验技术研究
    3.1 汽轮机性能试验重要性
    3.2 ASME PTC6 与ASME PTC46 两种试验规程的差异
    3.3 汽轮机通流效率试验结果的修正
第四章 国电谏壁发电厂#7 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与电厂试验
    4.1 改造前的汽轮机性能状况
    4.2 #7 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采用的技术措施
    4.3 改造后的汽轮机性能鉴定试验
    4.4 #7 机组热力系统特性综合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3#高炉鼓风机控制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鼓风机控制系统优化改造背景
    1.2 课题研究对象及解决的问题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硬件优化及更新
    2.1 高炉冶炼工艺流程介绍
    2.2 鼓风机工艺流程介绍
    2.3 鼓风机控制系统介绍
    2.4 鼓风机控制系统扫描时钟优化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控制系统结构安全性优化设计
    3.1 原有控制系统结构
    3.2 CS3000 与YS170 组成控制系统双重化
    3.3 故障回退(FALL BACK)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气调节回路故障处理
    4.1 氧气调节回路介绍
    4.2 氧气调节回路故障现象
    4.3 氧气调节回路故障原因分析
    4.4 调节阀本体检查及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优化后的控制系统模型及结构
    5.1 鼓风机控制回路功能介绍
    5.2 原有防喘振控制模型的不足
    5.3 防喘振控制模型优化
    5.4 防喘振特殊控制
    5.5 喘振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S3000 与不同控制系统通讯
    6.1 CS3000 与YS 系列调节器的通讯
    6.2 CS3000 与东芝PLC 的通讯
    6.3 3#鼓风机与其它鼓风机控制系统的通讯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CS3000 控制系统SOE 通讯故障分析
    7.1 通讯故障现象
    7.2 故障分析及处理
    7.3 控制系统通讯冲突
    7.4 故障处理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控制系统优化后运行情况及展望
    8.1 改造后效果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高炉鼓风机组联锁一览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2.1 目标
        1.2.2 内容及创新点
        1.2.3 理论意义
        1.2.4 应用价值
    1.3 研究路线
        1.3.1 整体框架
        1.3.2 建立夹点分析计算模型
2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1 清洁生产
        2.1.1 清洁生产的发展历程
        2.1.2 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
    2.2 产业生态学
        2.2.1 产业生态学的起源和发展
        2.2.2 产业生态学的主要工具和研究层次
    2.3 循环经济
        2.3.1 国外的循环经济实践
        2.3.2 中国的循环经济实践
    2.4 生态工业园
        2.4.1 国外产业生态园的发展
        2.4.2 我国产业生态园的发展
        2.4.3 产业生态园构建的方法
    2.5 小结
3 物质和能量集成的理论
    3.1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能源梯级利用
        3.1.1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3.1.2 (火用)烟(火无)
        3.1.3 社会系统的熵变化
    3.2 传质基本方程
        3.2.1 费克定律与传质速率方程
        3.2.2 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
        3.2.3 物质流分析
    3.3 蒸汽输送的热传递
        3.3.1 每米管长热损失计算模型
        3.3.2 管内蒸汽的散热方式
        3.3.3 过热蒸汽的传热膜系数
        3.3.4 管内饱和蒸汽的冷凝传热膜系数
    3.4 管内蒸汽的动量传递
        3.4.1 流体输送的机械能衡算
        3.4.2 管内摩擦损失
    3.5 夹点分析
        3.5.1 工程设计的洋葱模型
        3.5.2 从单台换热器到热交换网络的优化
        3.5.3 建立夹点分析的综合曲线
        3.5.4 夹点分析的三大原则
        3.5.5 多级能源的设计
        3.5.6 系统优化的目标函数
        3.5.7 夹点分析的应用与发展
    3.6 制冷机与热泵的应用原理
        3.6.1 热泵的热力学基础
        3.6.2 制冷与热泵的性能系数
        3.6.3 (火用)分析与(火用)效率
        3.6.4 压缩式热泵
        3.6.5 吸收式热泵
        3.6.6 喷射式热泵
        3.6.7 制冷剂概述
        3.6.8 热泵经济性评价
    3.7 热电冷三联供
        3.7.1 热电联产是对传统电力生产模式的反思
        3.7.2 热电联产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3.7.3 三联供的优势
    3.8 小结
4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集成
    4.1 企业层面的物质集成--新太酒精厂案例研究
        4.1.1 概述
        4.1.2 酒精生产概述
        4.1.3 源头减量
        4.1.4 生产过程减量化和再利用
        4.1.5 末端减量与资源化
        4.1.6 用欧拉法分析酒精生产的碳元素流动
        4.1.7 冷却水的集成
        4.1.8 酒精生产的物质集成模型
        4.1.9 物质集成的效益分析
        4.1.10 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4.2 区域的物质集成--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的资源一体化
        4.2.1 上游产业--炼油与乙烯裂解
        4.2.2 中下游产业链
        4.2.3 舒驰容器
        4.2.4 SCIP的物质集成
    4.3 鲁北工业区的物质集成
        4.3.1 鲁北的核心技术
        4.3.2 海水综合利用
        4.3.3 制碱与热电联产
    4.4 小结
5 三联供在园区能源集成中的应用
    5.1 热电联供在企业层面的应用--新太酒精厂的案例分析
    5.2 鲁北的热电联产案例分析
    5.3 SCIP的热电联产案例分析
    5.4 热电冷三联供构建区域能量集成系统--上海莘庄工业区(SXIP)
        5.4.1 SXIP集中供热的现状
        5.4.2 SXIP实施三联供的分析与测算
        5.4.3 SXIP的热电联产概算
        5.4.4 热电联产规划的热源评估
        5.4.5 关于园区供热管网建设的配置
        5.4.6 管网改造的实施步骤
    5.5 小结
6 夹点分析在园区能源集成中的应用
    6.1 夹点分析的酒精生产案例
    6.2 能量集成方案
        6.2.1 吸收式热泵回收糊化蒸汽余热
        6.2.2 喷射式热泵回收废醪液余热
        6.2.3 吸收式制冷机回收余热遏制地面下沉
    6.3 小结
7 公用工程对构建生态工业园的意义
    7.1 管廊
    7.2 工业气体的集中供应
        7.2.1 化工园区工业气体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7.2.2 工业气体的强劲需求对园区规划的挑战
    7.3 水的集成
        7.3.1 给水工程
        7.3.2 排水
        7.3.3 去离子水
    7.4 热电联供
        7.4.1 提供公用工程蒸汽
        7.4.2 补充电力
        7.4.3 提供去离子水
    7.5 废弃物的集中处置
        7.5.1 构建公用的污水处理厂
        7.5.2 固废处理中心
        7.5.3 废气处理装置
    7.6 构建运输与物流的公用工程
        7.6.1 常规的运输设施
        7.6.2 码头与储罐
        7.6.3 中信物流中心
    7.7 公用工程的效益
        7.7.1 节能和减排二氧化硫
        7.7.2 污水零排放
        7.7.3 先进的环保技术
        7.7.4 生态指标的改善
        7.7.5 节省投资
    7.8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1.1 主要创新点
    8.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吴泾600MW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汽轮机组轴系扭振响应模拟方法的定量比较研究[D]. 石凯彬.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2]辽宁清河发电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实例研究[D]. 王晗. 辽宁大学, 2016(02)
  • [3]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和火电机组节能减排背景下发电企业若干技术问题研究[D]. 郑骏.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4]300MW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优化[J]. 叶非. 机电工程, 2012(04)
  • [5]部分进汽条件下机组振动研究分析[D]. 张回良.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6]锅炉给水泵不同驱动方式的经济性比较与方法研究[D]. 李芳芽.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
  • [7]国产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及电厂试验研究[D]. 丁铭.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8)
  • [8]3#高炉鼓风机控制系统优化[D]. 朱建东.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4)
  • [9]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D]. 郭素荣. 同济大学, 2006(02)
  • [10]吴泾电站10MW锅炉给水泵汽轮机[J]. 张晓丽,汤先钊. 上海汽轮机, 2001(04)

标签:;  ;  ;  ;  ;  

吴泾600MW汽轮机调节与安全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