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进一步加强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一、进一步加强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曾仁贵[1](2021)在《再次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左肝管结石的手术要点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既往有肝切除手术史的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再次腹腔镜肝切除的手术要点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既往有肝切除手术史再次行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在我院行肝胆胰MRI+MRCP和/或上腹部CT检查明确诊断[1]。其中既往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胆道探查手术患者21例,行传统开腹肝部分切除+胆道探查手术患者22例。比较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年龄,术前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ALT、AST、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APTT,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住院总费用相关指标。结果:43名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术前各项检查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留置T管患者术后四周返院行T管造影检查:腹腔镜组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2例,结石清除率90.48%;开腹组3例,结石清除率86.36%。一期缝合者出院嘱患者术后四周返院复查,行肝脏彩超或上腹部CT检查,均未见结石残留。术后随访3~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无失访患者。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良好,43例患者均无结石复发。结论:对于既往有肝切除手术史行腹腔镜残余左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术野充分暴露,再加上耐心、精细、精准的组织解剖和脉管处理,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陈金梅[2](2021)在《大黄灵仙方预防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及调节胆管炎症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肝胆管结石病术后复发率高,胆道感染是目前公认会导致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调节炎性信号通路控制炎症反应可改善胆管内环境,降低肝胆管结石病术后复发率。本研究通过临床上对肝胆管结石病PTCSL术后的患者进行大黄灵仙方干预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及安全性,以评价大黄灵仙方在预防肝胆管结石病PTCSL术后早期复发及调节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并以改善胆管内环境为切入点,结合实验研究探讨大黄灵仙方改善胆管细胞炎症反应防治肝胆管结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选取80例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并行PTCSL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大黄灵仙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PTCSL治疗后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大黄灵仙方治疗,连续用药三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证候评分,以观察证候改善情况;用药前后监测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及对有无肝胆管结石复发进行随访,最终评价该药物的临床疗效。(二)实验研究:将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分为9组:第1组(正常对照组)、第2组(LPS模型组)、第3组(LPS+中药组)、第4组(LPS+PDTC组)、第5组(LPS+SB203580)、第6组(LPS+PDTC+SB203580组)、第7组(LPS+PDTC+中药组)、第8组(LPS+SB203580+中药组)、第9组(LPS+PDTC+SB203580组+中药组),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AK1与ASK1的相互作用并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AK1与ASK1在细胞中的分布及共定位情况。结果:(一)临床研究:(1)本研究实际纳入77例患者(对照组38例,试验组39例)。两组患者用药前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试验组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6%,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WBC、CRP)及肝功能(TBIL、DB、ALP、GGT)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各个时间段WBC、CRP、TBIL、DB、ALP、GGT比较,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组别交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两组患者用药后1年结石复发情况比较,对照组1年内出现3例结石复发患者,试验组无复发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患者用药后出现腹泻患者3例、皮疹患者0例、乏力患者0例,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二)实验研究:(1)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显示:与第1组相比,第2、4、5、6组,TAK1与ASK1的相互作用无显着差异(P>0.05);与第1组相比,第3、7、8、9组,TAK1与ASK1相互作用增强,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其中第3、9组极显着(P<0.01)。(2)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空白组(组1)细胞细胞核(蓝色)完整,包膜清晰可见,ASK1蛋白标记为绿色荧光,TAK1蛋白标记为红色荧光,在胞浆表达;造模后,TAK1蛋白增多,信号通路阻断剂阻断后,TAK1蛋白主要在核中表达(见4、5、6组),胞浆中ASK1蛋白标记绿色荧光减少;用药后,TAK1蛋白分布在胞浆中与ASK1蛋白相互作用,荧光显示红绿荧光重叠的黄光(见7、8、9组)。结论:(1)大黄灵仙方在改善患者证候、调节血清炎症指标及改善肝功能具有良好效果。(2)大黄灵仙方对于预防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具有一定的疗效。(3)大黄灵仙方用药后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大黄灵仙方可能促进TAK1与ASK1相互拮抗从而下调NF-κB信号通路,同时减弱NF-κB与MAPK信号通路间的交流,这可能是大黄灵仙方减轻胆管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曹亚文[3](2021)在《三维可视引导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基于数字化肝胆管模型的肝内胆管结石分型的应用研究目的研究基于数字化肝胆管模型的肝内胆管结石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肝胆管结石病946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94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结石分布特点,包括肝叶/肝段分布及有无合并胆总管结石情况。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41例肝胆管结石患者256排CT DICOM格式数据,男性16例,女性25例;年龄4-74岁,平均(47.14±16.71)岁,导入Yorktal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着作权2013SR088244)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三维重肝脏分段模型和解剖研究结果,结合单中心946例肝胆管结石病例资料统计研究,对肝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狭窄程度、肝萎缩做出数字化分型诊断。观察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解剖特征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探索肝胆管三维角度与结石分布关系。结果单中心946例肝胆管结石病例中,包括Ⅰ段肝胆管结石段30例(3.17%),Ⅱ段肝胆管结石段139例(14.69%),Ⅲ段肝胆管结石段122例(12.90%),Ⅳ段肝胆管结石段112例(11.84%),Ⅴ段肝胆管结石段126例(13.32%),Ⅵ段肝胆管结石段93例(9.83%),Ⅶ段肝胆管结石段141例(14.90%),Ⅷ段肝胆管结石段183例(19.34%)。41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均成功通过Yorktal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重建得到三维重建肝脏模型,三维重建后的肝脏模型基本与术前CT呈现的肝脏形态一致,透明化处理后的模型能真实反映肝脏的解剖结构。41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均成功测算胆管三维角度,其中结石组与无结石组在Ⅰ段(112.43±11.78°VS 70.65±28.68°)、Ⅵ段(128.89±17.76°VS85.54±38.98°)、Ⅶ段(54.98±21.26°VS 78.82±36.27°)及右肝管段(89.87±16.11°VS 76.38±19.48°)胆管角度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数字化肝胆管模型在胆管结石分布和胆道狭窄精准定位上为数字化肝内胆管结石分型奠定了解剖理论基础,为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提供新思路。二、三维可视引导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索三维可视引导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及评估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31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治疗组(3D-PTOBF组)139例,男性56例,女性83例;年龄33-72岁,平均(56.83±12.76)岁。传统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治疗组(传统PTOBF组)手术92例。男46例,女46例,年龄18-83(57.70±16.38)岁。3D-PTOBF组依据肝胆管结石数字化分型完成术前规划并选择单侧入路或双侧入路取石方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石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同一疗程取石次数、结石复发率、狭窄未解除率等指标。结果与传统PTOBF组相比,3D-PTOBF组的最终取石率(85.6%VS 85.9%,P>0.05)没有明显差异,但3D-PTOBF组的即刻取石率有明显差异(74.3%VS47.8%,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21±6.14 d VS 18.77±8.73 d,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1.14±17.91 VS 21.47±25.91 ml,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10.8%VS 14.1%,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是有指导价值的,具有手术次数少、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优点,实现了解剖数字化、诊断精准化、治疗个体化,值得推广应用。

王蕾[4](2021)在《PTCSL结合ERAS临床路径在区域型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研究分析经皮肝胆管穿刺碎石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oscopic lithotripsy,PTCSL)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临床路径在区域型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探究该方法能否进一步安全、有效的减少患者手术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加速康复。研究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应用PTCSL结合ERAS临床路径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的患者做为ERAS组,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行PTCSL及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在术后残石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4h、12h、24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ERAS组(n=12,30%)与对照组(n=14,35%)相比,ERAS组术后残石率稍有减少,P=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AS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9.75±37.11)ml,相比对照组(46.25±82.11)ml减少,P=0.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AS组平均手术时长(126.50±11.11)min,相较于对照组(157.50±12.35)min缩短,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30±2.79)h,相比对照组(34.02±5.70)h缩短,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术后4h VAS(1.28±0.55)分、术后12h VAS(1.68±0.76)分、术后24h VAS(1.30±0.46)分,相比对照组术后4h VAS(3.12±0.34)分、术后12h VAS(3.55±0.71)分、术后24h VAS(3.38±0.63)评分均较低,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75±2.77)天,相比对照组(7.90±2.12)天明显减少,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别为3例(7.5%)和10例(25%),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CSL结合ERAS临床路径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加速康复。研究结论:1、PTCSL结合ERAS临床路径应用于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疾病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2、将ERAS理念运用于PTCSL手术中有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使患者获益,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张晟铭[5](2021)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肝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对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胆汁引流量及术后T管拔出时间的影响,并通过随访出院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情况,之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引起患者术后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评估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否有效降低这些风险指标以达到远期防治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的237例胆总管结石手术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将病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两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取石并放置T管。观察组在术后常规行止血,抗感染,保肝等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口服,1包/次,每日3次;对照组只予术后常规处理。(3)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d、3d、7d、14d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d、3d、5d、7d T管胆汁引流量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最终T管拔出时间;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嘱患者入我院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CP检查(术后3个月每月1次,后每6月1次),对比两组患者结石复发情况。(4)汇总数据并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的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风险因素评估采用Logic回归分析,结果以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次数及患者结石大小、数量及胆总管内径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WBC,NEU计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术后7d,14d WBC,NEU计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3)两组治疗前,ALT、AST、ALB、PA、DBIL、I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第7d,14d ALT、AST、DBIL、IBIL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A明显升高,ALB无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术后7、14天ALT、AST、DBIL、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ALB无显着变化;(4)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1d、3d两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7d观察组胆汁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终T管拔出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结果:两组总随访人数237人,实际随访人数106人;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对照组复发人数16例(结石复发率14.68%),最短复发时间2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0.5月;观察组复发人数10例(结石复发率7.81%),最短复发时间6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3.5月,两组结石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3,P=0.0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同一手术方式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多次手术患者对比1次手术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06,P=0.021;x2=13.855,P=0.003;)同组间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患者对比白细胞异常升高患者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x2=2.086,P=0.420;x2=1.335,P=0.8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术前WBC、NEU异常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ALT、AST、ALB、PA、DBIL、IBIL异常患者对比对照组对应指标患者复发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Log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术前炎性指标异常人数,术前肝功能异常人数后,结果显示:多次胆道手术史[OR=2.31(95%CI:1.34-3.97),P<0.01]、术前WBC异常[OR=1.58(95%CI:0.81-3.10),P<0.01]、术前NEU异常[OR=3.60(95%CI:1.90-6.82),P<0.01]、术前ALT异常[OR=3.48(95%CI:1.86-6.40),P<0.01]、术前AST异常[OR=3.86(95%CI:2.23-4.32),P<0.01]、术前ALB异常[OR=3.92(95%CI:2.41-4.58),P<0.01]、术前PA异常[OR=4.01(95%CI:2.56-5.01),P<0.01]、术前DBIL异常[OR=3.98(95%CI:2.43-4.62),P<0.01]、术前IBIL异常[OR=3.96(95%CI:2.42-4.60),P<0.01]是胆道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够有效控制胆道感染与胆管炎症,能阻断致石性胆汁的形成,促进患者肝功能迅速改善,调节肝脏的分泌与代谢功能,降低胆管内压力,减少胆汁淤积,促进残石排除,减少患者带管时间,进而逆转胆管结石复发,显着降低患者远期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率,既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值得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耿小平[6](2020)在《基于临床分型的肝胆管结石病治疗策略》文中指出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回顾其近70年的外科治疗,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治愈率仍不理想,目前还没有被公认和广泛接受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笔者团队结合近40年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经验和近年来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相关进展,将肝胆管结石病分为原发型、炎症型、占位型和终末型4种类型,并针对个案选用不同综合治疗方案,期望更好地完成"同病异治",更好地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从而不断提高肝胆管结石病精细化诊断与治疗水平。

陈英男[7](2020)在《肝部分切除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肝内外胆管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难度和效果,因结石发生的部位及其所引起的继发性肝脏、胆管病理改变而明显不同。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将右肝内胆管结石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1、右肝内胆管结石就其发病部位、病理改变、手术治疗方法等方面来讲,其复杂性及治疗难度明显高于左肝内胆管结石,更不同于胆总管结石或胆囊结石;2、由于右肝胆管结构更为复杂、且变异较多,相对于其他部位的结石来说,手术治疗后有更高的残石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因而,我们将其作为独立的结石发生部位,来进行重点的分析研究。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在右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主要适应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右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共1 16例,分别接受了肝切除术和非肝切除术两种不同的术式治疗。分析肝切除术组与非肝切除术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结石残留率、复发率、综合治疗效果等。重点分析术后结石残留率(RSR)、复发率(CI)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合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型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Ⅰ型(26例)、Ⅱ型(52例)、Ⅲ型(38例),并按手术方式分为肝切除术组(96例)与非肝切除术组(20例)(胆肠引流术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三型右肝内胆管结石病例中,肝切除术组96例患者,并发症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漏、腹腔出血等)40.6%;残石率27%;复发率15.7%;优良率71%。非肝切除术组20例患者,并发症率15%;残石率80%0;复发率75%;优良率25%。肝切除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然高于非肝切除组(X2=4.706,P=0.03),但其术后残石率(RSR)(P<0.001)、复发率(CI)(P=0.003)均明显低于后者,而且肝切除术组的手术优良率要明显优于非肝切除术组(X2=14.905,P<0.001)。结论:肝切除术在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时有其明确的适应症,对于符合肝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进行肝切除手术治疗。肝切除术前,应积极评价肝功能,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肝脏切除范围,对于病变局限在规则肝段内的病变,应选择规则性肝切除方式,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应注重术中彩超、术中胆道镜等手术工具的使用,尽可能的降低术后残石率、复发率,确保患者取得更加优良的手术疗效。

王盈[8](2020)在《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的恢复及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描述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19年112月湖南省长沙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位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等描述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等描述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现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发放问卷一共158份,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98.7%。156例患者年龄范围从1883岁,平均年龄为(52.98±12.82)岁。其中男性73例,女性83例。2本研究156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总得分为(45.79±16.28)分,显着低于国内常模。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坚韧性(23.30±9.19)分、力量性(15.37±5.35)分和乐观性(7.12±2.69)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5.71±9.92)分,处于中等水平,但低于国内常模。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主观支持(21.22±5.53)分、客观支持(8.26±3.71)分、支持利用度(6.22±2.11)分;应对方式条目均分为积极应对(1.40±0.63)分和消极应对(1.52±0.57)分。3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职业、病程、手术次数、术后带管、合并其他疾病、疾病了解程度对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心理弹性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6个因子为:职业、术后带管、疾病了解程度、主观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可联合解释变异的61.6%。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570、0.428、0.562、0.352,P<0.01);坚韧性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545、0.389、0.541、0.347,P<0.01);力量性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557、0.442、0.543、0.328,P<0.01);乐观性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467、0.368、0.457、0.302,P<0.01);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维度呈正相关(r=0.682、0.673、0.663、0.535,P<0.01);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240、-0.207、-0.221、-0.286,P<0.01)。结论1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国内常模;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为中等,但是比国内常模低;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应对疾病。2影响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有职业、术后带管、疾病了解程度、主观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3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

黄春求[9](2020)在《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现状。2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3分析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9月湖南省长沙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调查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现状。数据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分析。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描述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现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检验时,P<0.05时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发出问卷248份,其中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96.7%。其中男性87人,占比36.25%;女性153人,占比63.75%。2本研究24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为(84.63±13.12)分,平均得分指标为49.21%;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自我概念(19.95±4.66)分、自护责任感(12.27±2.97)分、自我护理技能(20.1±3.93)分、健康知识水平(32.32±6.63)分,各维度得分指标分别为62.34%,51.12%,41.88%,47.53%。各得分指标均处于33%66%之间,得分总分及各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3研究对象焦虑得分(44.9±14.28)分,抑郁得分(50.6±10.14)分。焦虑发生率为41.25%,其中轻度焦虑发生率为13.75%,中度焦虑发生率为24.58%,重度焦虑发生率为2.92%;抑郁发生率为44.58%,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为33.33%,中度抑郁发生率为10.42%郁,重度抑郁发生率为0.83%。4研究对象生活质量总得分为(417.45±96.83)分,其中8个维度得分分别为生理功能(69.85±17.91)分、生理职能(35.83±40.75)分、躯体疼痛(50.38±7.82)分、一般健康状况(43.25±9.98)分、精力(53.4±11.88)分、社会功能(61.88±18.95)分、情感职能(41.67±44.14)分、精神健康(58.85±15.49)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手术后天数、确诊肝胆管结石与糖尿病的先后顺序、伤口恢复情况、管道护理方式和血糖控制情况等10个因素对生活质量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年龄、家庭月收入、手术后天数、伤口恢复情况、管道护理方式与血糖控制情况7个因素对生活质量有影响。5研究对象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得分呈正相关(r=0.263,P<0.05),即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与生活质量总得分呈负相关(r=-0.285、-0.266,P<0.05)。焦虑、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呈负相关。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与焦虑标准分、抑郁标准分呈负相关(r=-0.424、-0.400,P<0.05),即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与焦虑抑郁状况呈负相关。结论1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2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焦虑发生率为41.25%,抑郁发生率为44.58%。3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年龄、家庭月收入、手术后天数、伤口恢复情况、管道护理方式与血糖控制情况。4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的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焦虑、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自护能力与焦虑、抑郁状况呈负相关。

王超[10](2020)在《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9例因肝胆管结石行腹腔镜左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LHD组)与对照组(CBD组),其中观察组(n=36)行腹腔镜下左肝切除联合术中经左肝管残端(LHD)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对照组(n=33)行腹腔镜下左肝切除联合胆总管(CBD)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及T管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残石、住院费用及各种相关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249.39±77.83 min vs 303.64±68.33 min)、术后住院时间(11.14±2.43天vs 12.58±2.25天)及总住院费用(54363.65±12203.81元vs 65778.59±11306.07元)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七天白蛋白水平(35.17±3.30 g/L vs 32.36±3.98 g/L)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汁漏、肝衰竭、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9例患者中63例(91.3%)得到随访,所有随访患者均无结石复发,对照组发现残余结石2例,观察组未发现残余结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不仅简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而且避免了胆总管切开与T管留置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加强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一步加强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再次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左肝管结石的手术要点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3 手术方法
        2.3.1 腹腔镜手术
        2.3.2 传统开腹手术
    2.4 术后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对比
    3.2 临床治疗情况对比
第4章 讨论
    4.1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
    4.2 L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运用
    4.3 本研究中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LLH)组疗效分析
    4.4 既往有肝切除手术史的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LLH的手术难点
    4.5 既往有肝切除手术史的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LLH的手术要点
        4.5.1 trocar的置入
        4.5.2 粘连的分离
        4.5.3 肝门区域血管的显露
        4.5.4 肝脏的离断
        4.5.5 胆管的处理
        4.5.6 术中意外损伤的避免及应对方法
    4.6 腹腔镜手术的优势
    4.7 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2)大黄灵仙方预防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及调节胆管炎症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肝内胆管结石流行病学概述
    2.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相关机制
    3.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在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
    4.中医药在胆石病防治中的理论及应用
    5.大黄灵仙方在胆石病中的防治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大黄灵仙方预防肝胆管结石病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的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大黄灵仙方调控ASK1与TAK1交互作用改善胆管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三维可视引导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数字化肝胆管模型的肝内胆管结石分型的应用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第二部分 基于数字化肝胆管模型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优点和不足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胆管结石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4)PTCSL结合ERAS临床路径在区域型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手术器械和相关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手术方法
        2.3.2 ERAS管理
    2.4 出院标准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行PTCSL手术治疗的区域型肝胆管结石患者一般资料
    3.2 ERAS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性和局限性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和排除标准
    1.5 仪器与试剂
2.方法
    2.1 治疗方法和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
        2.1.1 治疗方法
        2.1.2 两组治疗方案的选择
        2.1.3 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方剂的确定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基线资料
        2.2.2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2.2.3 肝功能指标
        2.2.4 胆汁引流量及T管拔出时间
        2.2.5 术后随访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
    3.4 两组胆汁引流量及拔出T管时间
    3.5 两组随访结果及其影响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5.1 随访结果
        3.5.2 两组手术方式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3 多次胆道手术史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4 术前异常血象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5 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6 两组患者与结石复发相关独立风险因素的Logic回归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7)肝部分切除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2.4 伦理原则
    2.5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一般资料
    3.2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现状
    3.3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3.4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应对方式现状
    3.5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弹性影响因素
    3.6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分析
    4.3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4.4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4.5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
    4.6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4.7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4.8 本研究的创新性
    4.9 本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2.4 伦理原则
    2.5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自护能力现状
    3.3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心理状况现状
    3.4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3.5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3.6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一般资料
    4.2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自护能力现状
    4.3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心理状况现状
    4.4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4.5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4.6 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 T 管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7 本研究的创新性
    4.8 本研究的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法
        2.2.1 左肝切除
        2.2.2 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
        2.2.3 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
    2.3 观察指标
    2.4 术后处理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进一步加强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再次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左肝管结石的手术要点及安全性分析[D]. 曾仁贵. 南昌大学, 2021(01)
  • [2]大黄灵仙方预防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及调节胆管炎症的机制研究[D]. 陈金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三维可视引导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D]. 曹亚文.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4]PTCSL结合ERAS临床路径在区域型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 王蕾.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5]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D]. 张晟铭.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临床分型的肝胆管结石病治疗策略[J]. 耿小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08)
  • [7]肝部分切除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疗效的研究[D]. 陈英男. 山东大学, 2020(09)
  • [8]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D]. 王盈.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肝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带T管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黄春求.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经左肝管残端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D]. 王超.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进一步加强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