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例报告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例报告

一、Thalido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周昭贵,刘泽林,刘黎琼,王淡瑜,金梦迪,刘宁,周欢欢,戴纬,钟楠,叶苑[1](2021)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缓解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缓解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骨髓瘤缓解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过常规化疗后效果良好,且多发性骨髓瘤也处于持续缓解状态。结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缓解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标准化疗及大剂量阿糖胞苷交替化疗能获得持续缓解,且耐受性好。

孙月蒙[2](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仝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用药规律及治疗思路》文中提出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异常的浆细胞浸润骨髓及髓外组织,并合成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轻链,可引起骨骼疼痛、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不全及免疫功能异常等[2]。在生活方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导师李仝教授从事中西医肿瘤血液方面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特色。本研究将通过研究导师的临床病案,探讨和总结导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经验,归纳导师治疗本病的辨证分型、用药规律,提炼出基础方,从而总结出导师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思路及学术思想。本研究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共2篇。第一篇为中医综述,回顾了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研究进展:中医对多发性骨髓瘤病名的认识、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历代医家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辨证论治、专病专法、分期治疗)。第二篇为西医综述,总结了西医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治疗。本研究第二部分为李仝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经验总结。目的:结合导师30余年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总结导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的思路。结果:导师认为肾虚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病机,其病位在肾,与脾胃密切相关。先天肾精亏虚,后天脾胃不足,导致瘀毒痰之内外合邪,从而发病。导师提出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证型有:痰毒瘀阻、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导师在诊治过程中注重问诊及舌、脉,治疗上多法并用,用药灵活。本研究第三部分为数据挖掘研究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李仝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用药规律对象:纳入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由导师李仝教授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病案资料,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案211 张。方法:采用spss22.0、IBM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分析,对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关联分析,总结数据的分布特征及类型,实现数据挖掘。结果:①用药分布:处方中共出现200种药物,其中60种药物出现频数大于20次,炒麦芽(193次)、生黄芪(191次)、生杜仲(178次)、生薏苡仁(144次)、茯苓(125次)、白芍(125次)、白花蛇舌草(106次)、鸡内金(104次)、续断(102次)、当归(100次)、炒白术(91次)出现频率最高;频率大于20的药物中,四气属“温”的最多,为1507次,“寒”、“平”、“热”依次为1145次、873次、32次;五味属“苦”的最多,为1675次,“甘”为1056次,“辛”为886次,“淡”为269次,“酸”为259次,“咸”为82次,“涩”为40次。药物功效以化湿、养阴、清热为主。②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常用的药物有炒麦芽、“炒麦芽—生黄芪”,支持度计数为180;“生黄芪—杜仲”,支持度计数为172;“炒麦芽—杜仲”,支持度计数为168;其次是:“生黄芪—车前子”、“炒麦芽—生薏苡仁”、“杜仲—车前子”、“生黄芪—生薏苡仁”、“炒麦芽—车前子”、“杜仲—生薏苡仁”、“生黄芪—茯苓”、“生黄芪—白芍”。③舌苔:舌红(24.2%),舌暗红(43.1%),舌淡暗(11.9%),舌嫩(3.3%),舌尖红(1.0%),舌紫暗(2.4%),舌胖大(18.2%),舌齿痕(6.2%),舌瘀斑瘀点(10.9%),舌淡红(11.9%),水滑舌(1.4%),苔燥黄(5.2%),苔少(4.3%),苔燥白(1.4%),苔厚(11.4%),苔白腻(7.1%),苔薄黄(18.5%),苔薄白(14.2%),苔黄腻(42.7%)。④辨证分型:以痰毒瘀阻、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最常见。⑤症状分布:以手足麻木、乏力、汗出、眠差、口干出现频率最高。⑥基础方:生黄芪、当归、白芍、茯苓、生薏苡仁、桂枝、杜仲、续断、炒麦芽、鸡内金、车前子、白花蛇舌草。结论:导师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其辨证分型多为痰毒瘀阻、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其中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型多见。在治疗用药上,导师根据不同证型施与不同治法:痰毒瘀阻型,予以化痰祛瘀、清热解毒;湿热内蕴型,予以清热利湿;肝肾阴虚型,予以补益肝肾、滋阴降火;脾肾阳虚型,予以健脾补肾。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多根据多发性骨髓瘤肾虚为本的基本病机及与脾胃相关的特点,常加用脾肾同治药物。

谷文蓉[3](2019)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LR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组)的临床资料,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计算MM组与健康对照组的PLR值,比较两组之间PLR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LR的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比较二组在年龄、性别、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免疫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MM组的PLR总体上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确定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LR的最佳临界值是117.92。以最佳临界值为界,将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高PLR组(PLR≥117.92)与低PLR组(PLR<117.92),低PLR组患者是108例,高PLR组患者是7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LR<117.92、LDH、β2-MG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DH、ISS分期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与高PLR组患者比较,低PLR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体水平偏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在年龄、肌酐、LDH、白蛋白、血红蛋白、β2-MG、免疫分型、ISS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PLR组患者的中位PFS时间是11个月,高PLR患者的中位PFS是21个月,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PLR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是16个月,高PLR组患者中位OS时间是24个月,低PLR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总体上比高PLR组患者短,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PLR的降低,低PLR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总体上短于高PLR组患者。因此,PLR作为反映机体炎症与免疫状态的指标在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郇春苗[4](2019)在《75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文献资料比较,探讨本研究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MM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其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济南市中心医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5例,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均符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诊断标准[27]。通过其数据收集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血常规、血肌酐、血钙离子、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β2-微球蛋白、κ/X值、骨髓常规、骨髓活检、流式细胞学、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免疫分型、D-S分期、ISS及RISS分期及预后分层、接受治疗方案等情况。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资料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7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21例,男:女2.57:1,年龄35-82岁,平均57岁,其中50岁以上55例。所有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要骨髓穿刺等限制,临床上容易被医师,尤其是非血液科医师所忽视,其误诊率较高,可高达65.17%。其中骨痛是最常见临床症状,共61例,占81.3%,上腹部不适、水肿、发热、局部肿物及神经根刺激征共16例,占21.3%。75例MM患者以IgG型为主,占56%,其次IgA型,占比20%,再其次为轻链型,占比13.3%。通过MM患者预后分析发现年龄(P=0.005**)、β2-微球蛋白(P=0.000*)、血清白蛋白(PP=0.000*)、ISS 分期(P=0.00000*)、RISS分期指标(P=0.000*)、FISH检查结果(PP=0.000*)对MM患者预后差存在统计学意义,为影响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方案的选择(P=0.00000*)对MM预后也存在显着差异。性别(P>0.05)、血红蛋白(P>0.05)、白细胞(P>0.05)、血钙离子(P>0.05)、血肌酐(P>0.05)、乳酸脱氢酶(P>0.05)、血小板计数(P>0.05)、κ/λ值(P>0.05)对MM患者预后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75例MM患者中60例行FISH检查,根据梅奥诊所mSMART 3.0版本将其危险分层分为标危和高危患者,其中标危患者42例,占比70.0%,高危患者18例,占比30.0%。并在其中提出“双打击”及“三打击”概念,其具有高危组中任意两个或三个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其预后极差。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化学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对症支持治疗等。其中化学治疗是MM主要治疗方案,包括含有硼替佐米治疗与传统化学治疗,本研究中所有75例MM患者中因各种原因拒绝行任何化学治疗共12例,占比16.0%;诱导治疗应用硼替佐米(商品名:万珂)治疗共43例,占比57.3%;未应用硼替佐米(商品名:万珂)治疗共20例,占比26.7%。通过随访,可以看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对MM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是MM仍然无法治愈,其治疗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一般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引起感染、贫血、出血、骨痛,甚至骨折等症状,甚至可表现为神经根刺激征及局部肿物等罕见临床症状。骨痛是促成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其次是贫血相关临床表现。MM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骨髓检查、FISH及染色体检查及临床表现。MM患者中其年龄、β2-微球蛋白、血清白蛋白、ISS分期、RISS分期、FISH检查结果对MM患者预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为影响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方案的选择对MM患者预后也有显着影响。性别、血红蛋白、白细胞、血钙离子、血肌酐、乳酸脱氢酶、血小板计数、κ/λ值对MM患者预后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依据IPSS-R对患者进行预后分组,通过临床分型及身体情况,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化疗缓解后ASCT仍然是MM延长生存期的标准治疗方案。各种新治疗方案仍然无法治愈MM,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仍需不断探索其新的疗法。

刘希洋[5](2019)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防治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预防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及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是否对其具有改善作用;3.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影响因素。资料和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8年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27例,筛选出其中158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将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防治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防治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总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点,电话及门诊随访生存状况,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入组的158名患者,中位年龄63岁(29-81岁),男女比为1.5: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免疫分型、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浆细胞比例、是否合并髓外病变、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硼替佐米暴露以及硼替佐米注射方式等基本临床资料情况无差异,在DS分期以及ISS分期方面也无差异。2.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GPR以上的缓解率分别为18.4%VS 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R以上的缓解率分别为51.7%VS 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的ORR分别为71.2%VS 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症状、带状疱疹及泌尿系感染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31.6%VS 41.7%),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2级及3级周身神经病变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48、0.040);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分别为22例和16例,占比19.3%VS 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4.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2-4级神经病变发生率增高,严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硼替佐米静脉推注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级神经病变发生率降低,严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生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合并糖尿病或硼替佐米静脉推注患者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研究组的中位PFS为24.6个月(95%CI为14.1-35.0个月),对照组中位PFS为26.8个月(95%CI为19.0-40.6个月);研究组的中位OS为49.2个月(95%CI为35.2-59.4个月),对照组中位OS为51.3个月(95%CI为35.7-68.9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髓外病变、LDH升高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组和对照组合并髓外病变、LDH升高患者的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糖尿病及硼替佐米静脉推注方式增加了骨髓瘤患者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2.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明显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关性神经病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但不能改善患者因合并糖尿病或硼替佐米静脉推注所增加的神经病变。3.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防治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神经病变,降低不良反应,不影响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4.髓外病变、LDH升高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独立预后因素。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不能改善髓外病变及LDH升高患者的OS。

白俊俊[6](2019)在《13q14缺失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文中提出背景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生存期差异很大,从几个月到十余年不等,中位发病年龄为6670岁,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类对MM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有上升趋势。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迅速发展,13q14缺失检出率较高,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13q14缺失检出率约为30%50%,目前对于13号染色体缺失与MM预后的关系尚有争议,先前大多数报道认为13q14缺失是预后独立不良因素,而在其他一些研究未能证实13q14缺失在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目的分析13q14缺失与MM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期为MM的预后分层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4年8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初诊MM患者251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RB1和D13S319、IGH、1q21、P53探针分别检测13q14缺失、IGH重排、1q21扩增、P53缺失异常情况。实验室指标:所有患者均行WBC、HB、PLT、血清钙、肌酐、β2-MG、白蛋白、球蛋白、LDH、血尿免疫球蛋白电泳、骨髓涂片、影像学(X线、CT、MRI、PET-CT)等检查。生存分析:分析13q14缺失与MM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研究MM的预后影响因素。探讨FISH检测的13q14缺失对硼替佐米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MM常见细胞遗传学异常:251例MM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59(3488)岁,其中男159例,女92例,男女比例为1.7:1。用RB1和D13S319两种探针检测13号染色体缺失,总检出率为31.9%(80/251),用1q21探针检测1号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1.9%(80/251),用IGH探针检测14q32易位,检出率为35.1%(88/259),用P53探针检测17号染色体缺失,检出率为4.4%(11/251)。2、13q14缺失MM患者的临床特征:80例13q14缺失MM患者中,男50例,女30例;13q14缺失与血清钙、β2-MG、骨髓浆细胞百分比、DS分期Ⅲ期、ISS分期Ⅲ期呈显着相关性(p均<0.05),其水平均较13q14未缺失组高;与血红蛋白、血小板呈显着相关性(p均<0.05),其水平均较13q14未缺失组低(p<0.05)。13q14缺失合并1q21扩增、IGH重排、p53缺失发生率比未缺失者显着增高(p均<0.001)。3、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100×109/L、血清钙>2.65mmol/L、肌酐≥177μmol/L、β2-MG≥5.5g/L、LDH>240U/L、1q21扩增、13q14缺失、ISS分期(Ⅲ期)为PFS的预后危险因素,性别(男)、血小板≤100×109/L、血清钙>2.65mmol/L、血清球蛋白>35g/L、LDH>240 U/L、浆细胞>40%、13q14缺失、初次治疗合并感染为OS的预后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100×109/L、血清钙>2.65mmol/L、LDH>240 U/L、13q14缺失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钙>2.65mmol/L、LDH>240 U/L、13q14缺失、性别(男)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4、13q14缺失MM患者的治疗反应:13q14缺失组患者采用含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和不含硼替佐米的方案化疗,1疗程后硼替佐米组较传统治疗方案组M蛋白下降率高(76.1%vs.37.5%;Z=3.844,p<0.001),4疗程后硼替佐米组较传统治疗方案组M蛋白下降率高(91.4%vs.43.3%,Z=2.425,p<0.05);中位随访时间14.0(0.543.5)个月,硼替佐米组中位PFS显着优于传统方案组(29.0月vs.10.6月,χ2=4.413,p=0.036)。结论13q14缺失在初诊MM患者中的检出率为31.87%,13q14缺失组患者的肿瘤负荷较高,表现为较高的血清钙、β2-MG、骨髓浆细胞水平,较低的HB、PLT水平,且初诊时多处于DS分期Ⅲ期,ISS分期Ⅲ期。13q14缺失的MM患者对化疗反应差,多因素分析显示13q14缺失为MM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应用含新药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提高13q14缺失患者的近期疗效。

童勇,孙志强,朱华民,凌宇,郝丹,周婴,包世杰,冯春,杜飞[7](2018)在《硼替佐米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病人IL-6、CRP和β2-MG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60例老年MM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合硼替佐米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IL-6、CRP、β2-MG、M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骨髓瘤细胞比例的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IL-6、CRP、β2-MG、M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骨髓瘤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IL-6、CRP、β2-MG、M蛋白水平和骨髓瘤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 00%)(P<0. 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用硼替佐米治疗老年MM,能有效降低炎性应激反应,增强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段雪[8](2018)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析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1-2016.12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MM患者共1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因失访、治疗后未评估即死亡及自动放弃患者13例,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为125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48例。老年MM患者共49例,男性33例,女性16例。以65岁为界,将患者分为≥65岁的老年组与<65岁的非老年组,所有患者诊断及分型均符合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诊疗标准。对125例M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化疗方案等进行统计整理,进行分析,比较49例老年MM患者的首发症状、分期、分型、化疗方案、疗效评估、总体缓解率、不良反应,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25例MM患者发病年龄为33-80岁,发病中位年龄为61岁,<65岁的有76例,≥65岁的49例。初诊时首发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37.71%)、胸闷、憋气(5.6%)、乏力(16.8%)、泡沫尿(4%),周围神经病变(3.2%),肌酐异常(2.4%),发热6例(4.8%),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骨痛均为常见首发症状,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除乳酸脱氢酶以外,血红蛋白、肌酐、血钙、、β2微球蛋白等相关因素的临床特征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无关。老年MM患者中应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总生存期(OS)明显高于传统化疗方案的OS,分别为40个月和26个月。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和呼吸道感染,硼替佐米组少于传统化疗组。根据患者年龄、初诊时症状与体征、合并症等因素,用PS分期将患者分为体健组与体弱组,体健组OS与体弱组无明显差异。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疗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种较好的化疗方案,在实际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结论:老年M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乳酸脱氢酶的异常较多见,血红蛋白降低、骨质破坏、低蛋白血症、高钙血症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应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患者的总生存期、缓解率优于以传统化疗方案为主的患者,且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和呼吸道感染更少见。

余洪艳[9](2017)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初次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25例,其中BD组48例,DVD组22例,VAD组55例,每例患者至少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采用IMWG标准评价疗效,按照NCI-CTCAE3.0版标准判断不良反应,至少随访6个月,评价3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分析B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DVD方案(长春瑞滨+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和VAD方案(长春瑞滨+阿霉素+地塞米松)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疗程后,BD组≥PR达50%,CR/s CR为10.4%,DVD组≥PR达9.1%,CR/s CR为0%,VAD组≥PR达5.5%,CR/s CR达0%(P<0.05);4疗程后,BD组≥PR后达77.1%,CR/s CR达27.1%,DVD组≥PR达22.7%,CR/s CR达0%,VAD组≥PR达20%,CR/s CR达1.8%(P<0.05)。3组达CR/s CR的平均疗程为3.41个、5.3个、5.6个疗程(P=0.037);BD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6月(4-54月),DVD组及VAD组分别为7月(3-12月)、8月(1-56月)。肾功能损害患者BD组肾功能完全反应占50%,DVD组及VAD组仅占11.1%,0%。主要不良反应有1-3级血液学毒性反应,乏力,胃肠道症状,带状疱疹等,经过对症治疗均能改善,神经病变经营养神经及调整剂量后大部分改善。结论:与DVD、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B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起效快、高效、改善肾功能、安全等优点,可将BD方案广泛应用于MM患者的一线治疗中。

张宽顺[10](2017)在《多发性骨髓瘤放化疗后中医证候分型和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MM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以及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相关联系;应用数据挖掘患者中药处方,分析统计得出中药用药规律,结合导师多年临床经验探讨其证治特点,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证候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经验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集其中医四诊资料及处方用药等信息。将病例中出现的中药信息规范化、统一化。选取高频症状及中药,采用spss21.0分别对症状、中药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数据树状图,根据症状树状图所示结果对样本进行证型归类、中药聚类,规定症状、中药出现为阳性者取1,阴性者取0,建立数据调查表并进行数据录入,生成相应数据表格。按照性别、年龄研究发病特点,根据不同分组方法得出不同情况的证型分布特点。中药数据经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常用药物、药类频数统计及聚类药组,最后总结导师常用的治疗药物及组方经验,联系证候分型分析用药规律及证治特点。研究结果:1、证型分布规律:经过筛选,得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50例,其中男性患者病例27例,女性患者病例23例,统计患者症状共有51种,通过对出现频次分布在10%以上的27种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树状图。得到聚2类、3类、4类3种结果。其中聚3类时,双侧P<0.05显着性提高,有统计学意义,得到3类症状组辨证分别为:气血两虚证、肾虚血瘀证、痰湿内阻证。对50例病例进行证型归类,统计三种证型发生的频数及频率,结果分别为气血两虚证32例,频率65%;肾虚血瘀证12例,频率为24%;湿热内阻证6例,频率为12%。证型与性别经过卡方检验得出不同性别中证型分布情况,数据分析得x2=1.426,P=0.49>0.05,说明不同性别中的证型分布不存在显着差异。统计患者年龄分布,发现61-80岁为本病高发年龄。2、处方用药规律:统计收集的患者病例中出现的中药数据信息,统计各中药出现的频数、分析得出每种药物在患者中出现的频率,并按照频数、频率进行降序排列,根据临床实际及研究需要,选取出现药物频率1 0%次以上的药物35种,分别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芍、白术、陈皮、柴胡、丹参、党参、川夸、当归、枸杞子、地黄、茯苓、杜仲、何首乌、水蛭、山慈菇、红花、桃仁、土鳖虫、菟丝子、续断、焦麦芽、麦冬、补骨脂、薏苡仁、黑芝麻、桑寄生、续断、女贞子、黄芪、浙贝母、牛膝、山药、砂仁。此35种药物所归属,按照频数由大到小排列主要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毒利湿药、理气药、化痰药、消食药,其出现频次分别为437、1]4、71、16、99、6。应用spss21.0对药物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检验,发现聚3类时双侧P<0.05,显着性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到3组聚类药组。研究结论:1、MM以气血两虚证为主,其次为肾虚血瘀证、痰湿内阻证。2、通过MM常用中药的聚类分析得到3组药物组合的主治功效能够基本涵盖前面所述三种证型。其中补虚药物频次最高,活血化瘀药和解毒利湿药次之。3、基因突变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Thalido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alido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仝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用药规律及治疗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研究进展
        2.1 病因认识
        2.2 诊断标准
        2.3 典型症状表现
        2.4 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李仝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经验总结
    1. 病因病机
        1.1 肾阳不足,脾胃相关
    2. 辨证论治
        2.1 李仝教授对MM的辨证论治
    3. 注重问诊及舌脉
    4. 对症治疗
        4.1 贫血
        4.2 高粘滞血症
        4.3 高钙血症
    5. 治法方药特点
        5.1 升降相佐
        5.2 动静结合
        5.3 气血同调
        5.4 顾护脾胃
    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数据挖掘研究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来源
        1.2 病历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中药录入规范
        2.3 数据统计
    3. 讨论
        3.1 一般资料
        3.2 学术思想总结
        3.3 典型案例
        3.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LR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观察指标
    1.4 PLR的计算及分组标准
    1.5 分期标准
    1.6 治疗方案及随访
    1.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健康体检者的临床特征
    2.3 MM组与健康对照组间PLR比较
    2.4 绘制ROC曲线和确定PLR的最佳临界值
    2.5 MM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6 高PLR组与低PLR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比较
    2.7 高PLR组与低PLR组患者生存时间之间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4)75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支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防治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13q14缺失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硼替佐米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病人IL-6、CRP和β2-MG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IL-6、CRP和β2-MG水平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M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骨髓瘤细胞比例比较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8)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体能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性别
    2.2 年龄
    2.3 分型
    2.4 分期
    2.5 临床表现
    2.6 实验室检查
    2.7 化疗方案
    2.8 体质评估
    2.9 合并症
    2.10 随访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9)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
    2.5 疗效评价
    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疗效观察
    3.2 MM-RI疗效评估及肾功能损害改善情况
    3.3 生存时间
    3.4 复发率
    3.5 不良反应
第4章 讨论
    4.1 MM一般情况
    4.2 硼替佐米
    4.3 MM疗效评价
    4.4 MM-RI治疗效果
    4.5 MM复发及维持治疗
    4.6 不良反应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10)多发性骨髓瘤放化疗后中医证候分型和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1.概述
        2.发病原因
        3.发病机制
        4.诊断标准
        5.诊断分期
        6.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
        7.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8.现代中药成分的作用
        9.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治疗进展
        10.结语
        参考文献一
    综述二 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药研究进展
        1.中医病名
        2.中医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中医药治疗
        5.中西医结合治疗
        6.中医其他方法
        7.讨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二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统计
        2.四诊资料分析结果
        3.中医证型分析
        4.用药分布
        5.基因检测结果
    讨论
        1.一般资料讨论
        2.四诊资料讨论
        3.证候特点分析
        4.中药聚类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三
问题和不足
致谢
个人简历

四、Thalido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缓解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周昭贵,刘泽林,刘黎琼,王淡瑜,金梦迪,刘宁,周欢欢,戴纬,钟楠,叶苑. 白血病·淋巴瘤, 2021(09)
  • [2]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仝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用药规律及治疗思路[D]. 孙月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LR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D]. 谷文蓉. 青岛大学, 2019(02)
  • [4]75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病例分析[D]. 郇春苗. 山东大学, 2019(09)
  • [5]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防治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D]. 刘希洋. 郑州大学, 2019(08)
  • [6]13q14缺失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D]. 白俊俊. 郑州大学, 2019(07)
  • [7]硼替佐米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病人IL-6、CRP和β2-MG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 童勇,孙志强,朱华民,凌宇,郝丹,周婴,包世杰,冯春,杜飞. 实用老年医学, 2018(10)
  • [8]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的疗效观察[D]. 段雪. 青岛大学, 2018(12)
  • [9]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余洪艳. 南昌大学, 2017(03)
  • [10]多发性骨髓瘤放化疗后中医证候分型和用药规律分析[D]. 张宽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