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基因让人变胖

“肥胖”基因让人变胖

一、“肥胖”基因导致人体发胖(论文文献综述)

雷欣[1](2021)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分布状况及痰湿体质调理方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中医体质分布状况,为老年T2DM慢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2.通过临床试验观察“痰湿体质调理方“对老年T2DM痰湿体质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痰湿体质调理方”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山西省11个地市中,每地市随机抽取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1所乡镇卫生院,与工作人员沟通,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概况,获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参与老年T2DM体质辨识的档案,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居住地、体重指数及合并高血压等一般信息和体质辨识结果,用统计软件分析老年T2D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2.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符合本次试验纳入标准,且在排除标准范围外的患者,共收集病例65例。对受试者介绍研究内容及项目,经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本研究,给予痰湿体质调理方进行干预,按4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体质指数(BMI)等相关理化检测指标、中医体质转化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FPG、2h PG分别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1、2、3个月的变化,其余指标用药前后各观察一次)。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1100例老年T2DM患者,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为主,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依次是: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和阳虚质;老年T2DM患者存在体质兼夹情况,主要为痰湿质兼夹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兼夹痰湿质与气虚质;气虚质兼夹痰湿质和阴虚质;阳虚质兼夹气虚质;2.不同性别老年T2D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无差异;不同地域老年T2D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晋中、晋南、晋东南以痰湿质、平和质和阴虚质为主,晋北地区则以平和质、痰湿质和阳虚质为主;不同体重指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体重指数过轻和正常患者阴虚质占比最高,体重指数过重和肥胖患者痰湿质占比最高;有、无合并高血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平和质,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依次为阴虚质、痰湿质、平和质;老年T2DM患者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年龄比较气虚质与阳虚质、痰湿质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阳虚质人群平均年龄相对最大,气虚质、阴虚质人群平均年龄较小;通过比较老年T2DM患者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的病程差异,发现平和质与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与阴虚质、阳虚质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平和质、痰湿质的患病时间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患病时间长。3.试验后患者的FPG、2h PG、Hb A1c、IRI、IAI和BMI水平较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中医体质转化总有效率为91.7%,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总有效率为93.3%,理化检测指标总有效率为86.7%;“痰湿体质调理方”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结论1.老年T2DM患者主要偏颇体质为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和阳虚质;老年T2DM患者体质分布状况复杂,多种体质兼夹存在。2.不同性别老年T2D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无差异;不同地域、体重指数及有、无合并高血压的老年T2D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部分体质类型之间年龄、病程比较存在差异。3.“痰湿体质调理方”对老年T2DM患者痰湿体质干预疗效显着,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偏颇、痰湿证候和血糖代谢状况,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数。4.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在公共卫生慢性疾病领域,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体质辨识和干预在慢性疾病诊疗中的优势,降低慢性病的疾病负担。

刘郁桐[2](2021)在《饮用蔗糖对肥胖和体重正常小鼠消化及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肥胖问题是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危害不仅表现为体重增加,也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类疾病的流行。糖类的摄入是诱发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摄入同等热量的液态糖较固态糖更易导致肥胖的发生,但其消化和代谢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自然肥胖和体重正常小鼠摄入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后,其消化及代谢生理发生何种变化,差异是否显着。以0、20、40、60%浓度蔗糖水分别饲喂40只肥胖的与40只体重正常的成年雌性昆明小白鼠30天,期间每15d测量一次血糖,每7d称量一次体重、对小鼠24h摄食量进行称量及计算;30d后解剖取血,检测血糖、甘油三酯、尿素氮、尿酸、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瘦素、饥饿素、脂联素等指标;冻存肝脏,检测FGF21、肝糖原、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等指标;冻存小肠,检测蔗糖酶、麦芽糖酶、氨肽酶的活力。消化方面,肥胖及正常组小鼠摄食量均随蔗糖浓度升高而下降42%和46%,肥胖组小鼠消化率亦下降5%;肥胖及正常组小鼠小肠内蔗糖酶、麦芽糖酶活力均随蔗糖浓度升高而显着升高80%和60%,氨肽酶活力则降低30%。代谢方面,随蔗糖浓度升高,肥胖及正常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浓度均无显着变化;两组小鼠血清尿素氮、尿酸的含量均显着降低约35%,这可能是小鼠摄入蔗糖增加而摄食下降致使蛋白质减少所致;正常组小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瘦素、饥饿素、脂联素均显着升高,60%组较对照组的胰岛素及瘦素分泌量增加近3倍,而肥胖组小鼠中无此类变化,但20、40%组肥胖小鼠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瘦素、饥饿素、脂联素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组小鼠,因肥胖小鼠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瘦素等激素的水平本就较正常体重小鼠高,机体对饮食中添加高浓度蔗糖后进行的代谢调控不如体重正常组小鼠敏感。肝组织中FGF21、肝糖原、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的含量在肥胖组小鼠中均随蔗糖浓度升高而增多,其中60%组较对照组总肝糖原增加86%、单位组织肝糖原增加78.6%、总糖原合成酶含量增加38%、单位组织糖原合酶含量增加22.6%、总糖原磷酸化酶及单位组织糖原磷酸化酶含量均增加19%,但正常组小鼠却无此类变化。消化方面,由于两组小鼠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摄入增加,而固体食物的摄入降低导致蛋白质摄入降低,导致消化酶活力出现对应变化,验证了消化酶的“适应性调节假说”;代谢方面,因肥胖小鼠对饮食中添加高浓度蔗糖的代谢调控不敏感,因此肝糖原累积、肝糖原合成分解酶含量显着升高,而正常组小鼠对饮食中蔗糖增加的代谢调控较为敏感,对过量摄入的蔗糖能及时代谢,不会造成肝糖原的过量累积。

孙思凡[3](2021)在《广西瑶族体质特征及遗传特征研究》文中提出为研究广西瑶族的体质人类学与群体遗传学特征,课题组于2017年4月下旬赴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石坪瑶寨等8个村寨和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4个村寨,对瑶族成人1195例(男性534例,女性661例)进行了60项体质指标、18项身体组成成分指标的测量及12项观察指标的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广西瑶族多前额直型,多有上眼睑皱褶,多无蒙古褶,眼裂高度多狭窄,眼裂倾斜度多为水平型,鼻根高度中等,鼻背观多直型,鼻基底上翘,鼻孔最大径多为水平,鼻翼宽多为中等,颧部突出度中等,三角形耳垂居多,正唇型率和薄唇率均较高,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下颏多直型。鼻翼宽阔型出现率也较高。性别间比较,广西瑶族男性多前额后斜、鼻翼宽阔,女性多直型前额、中等型鼻翼宽。从头面部观察指标来看,广西瑶族具有蒙古人种的主要特征。(2)按照指数均数,广西瑶族男性、女性均为宽肩型、宽骨盆型、矮胖型、矮型身高,男性为长躯干型、亚短腿型、中胸型,女性为中躯干型、中腿型、宽胸型。广西瑶族肩、骨盆较宽,身体矮胖。(3)广西瑶族男性头围、腰围、胸围等8项指标均数均大于女性,Vervaeck指数女性大于男性。广西瑶族男性的头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上臂最大围、前臂围及Vervaeck指数值随年龄增长呈线性下降;Erisman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随年龄增长,女性头围、臀围、大腿围等7项指标均数呈线性下降;腰围与Erisman指数值呈线性上升。广西瑶族男性围度更大。(4)广西瑶族男性肱二头肌皮褶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厚,而髂嵴上皮褶呈现变薄的趋势,女性肱三头肌皮褶逐渐变厚,髂嵴上、髂前上棘皮褶呈现变薄的趋势。瑶族成人皮褶厚度与南方族群接近,与壮侗语族族群较近,瑶族成人皮褶厚度具有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族群特征。(5)广西瑶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1-5.1-1.7,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4.9-1.1,属于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性肌肉、骨骼发育程度强于女性,身体线性度更好,身体充实度小于女性,女性脂肪发育则优于男性。与其他族群相比,广西瑶族男性皮下脂肪丰富,骨骼、肌肉发达程度中等偏低,瑶族女性身体脂肪、骨骼和肌肉发育程度及线性程度处于中等。(6)随年龄增长,广西瑶族男性的体重、身高、总肌肉量、推定骨量、BMI、热量、右上肢肌肉量、左上肢脂肪率、下肢脂肪率、肌肉量以及躯干肌肉量减小,生理年龄和水分率逐渐增大。女性体重、身高、总体脂率、总肌肉量、推定骨量、BMI、热量、右上肢脂肪率、左上肢脂肪率、左上肢肌肉量、左下肢脂肪率、右下肢脂肪率、躯干脂肪率、躯干肌肉量12项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减小,生理年龄和水分率与年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瑶族成人体脂率处于正常范围内。男性内脏脂肪等级属于内脏肥胖型,女性属于正常范围。(7)两地区的瑶族相比,桂林瑶族男性、女性头长、眼内角间宽、形态面高、鼻高、容貌耳长、容貌耳宽、身高、坐高、下肢全长9项指标值均大于来宾瑶族,头宽、额最小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宽、鼻宽、唇高、骨盆宽、胸围、体重小于来宾瑶族。桂林瑶族男性的耳上头高、躯干前高与上肢全长大于来宾瑶族男性,女性的容貌面高及头围大于来宾瑶族女性。桂林与来宾瑶族男性口裂宽、容貌面高、头围,女性鼻宽、口裂宽、耳上头高、躯干前高、上肢全长值相差不大。总体来说,桂林瑶族成人的头更长、更窄、更狭;面更窄,唇显低,鼻更高,胸围更小,骨盆更窄,身材更高一些。桂林、来宾瑶族均为中头型、高头型、中鼻型、矮身材。桂林瑶族男性、女性及来宾瑶族女性均以狭头型居多,来宾瑶族男性主要为中头型。从头面部观察指标的结果来看,多数头面部指标出现率两地区瑶族相近,但桂林瑶族蒙古褶较来宾瑶族发达,眼裂多为狭窄,眼裂高度中等型、眼裂倾斜度外角高型、鼻翼宽中等型、薄唇率均低于来宾瑶族。两地区瑶族男性头围差异不明显,桂林瑶族女性较来宾女性头围大一些,桂林瑶族成人躯干及四肢围度值小于来宾瑶族,来宾瑶族成人上肢肌肉发育程度更优。桂林瑶族男性肱二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值小于来宾瑶族,女性肱二头肌皮褶厚度值小于来宾瑶族。桂林、来宾瑶族男性、女性均表现为躯干部皮褶厚度值最大,髂嵴上皮褶厚度值较大,躯干部脂肪发育优于四肢,腰腹部脂肪较厚。除身高和水分率外,其余17项指标值桂林瑶族均低于来宾瑶族,桂林、来宾瑶族成人体脂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桂林瑶族成人的BMI处于正常范围,来宾瑶族成人属于超重。桂林、来宾瑶族男性的内脏脂肪等级均超标,女性在正常范围。总体来说,来宾瑶族体脂率、体重大于桂林瑶族,脂肪发育水平更高。(8)广西瑶族体质特征男性与广西壮族最为接近,与贵州布依族、云南独龙族、贵州侗族、贵州苗族及广西仫佬族较为接近;女性与贵州布依族和广西仫佬族最为接近,与贵州苗族、广西壮族、贵州侗族较为接近。广西瑶族男性表现为头较短、较窄,前额较窄,鼻较窄,身高、坐高较矮,骨盆宽较窄,女性表现为头较短、较窄,面较窄,鼻较窄,口裂及眼内角间宽较宽,身高、坐高较矮。广西瑶族体质特征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特征。(9)男性翻舌率大于女性,卷舌率、尖舌率小于女性。三种舌运动类型间不存在相关性,广西瑶族3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率与贵州苗族接近。广西瑶族成人利手、扣手及交叉臂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广西瑶族3项不对称行为特征与贵州侗族、贵州苗族接近。总体来讲,广西瑶族群体遗传学特征与南方族群接近,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特征。结论:广西瑶族体质特征和遗传学特征与壮侗语族族群等南方族群较为接近,其体质特征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桂林、来宾两地区瑶族多数头面部特征差异不明显,来宾瑶族较矮,肥胖程度较高,身体围度较大,皮褶厚度较厚。

卡丹[4](2021)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雷锋的故事》;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肥胖症一百问》》文中提出

王絮[5](2021)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基因饮食-肥胖科学与节食真相》(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基因饮食——肥胖的科学和节食的真相》一书,从中选取了两万字作为翻译实践材料。报告的目的在于分析翻译过程中笔者所运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及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源文本属于科普文,用词准确、科学,文体正式,目的是将健康减肥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目标读者是对基因饮食和肥胖症感兴趣的各界人士。英国翻译家卡特福德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他认为翻译中的转换是将源语翻译成目标语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形式的转换。卡特福德将翻译转换分为两大类: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语义对等,这对重在传播信息的科普类文本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再现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语义对等,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展开此次翻译实践。本报告在翻译源文本、分析翻译转换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科普文本的特点,从层次角度的词汇转换、语法转换和范畴角度的结构转换、词性转换和单位转换对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报告指出翻译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应该放在具体的语境下进行讨论。报告进一步指出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可以指导科技文本的翻译,具有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可行性,在形式不对等的情况下,应采用各种转换方法,争取达到形式的最大对等。

吴孟洋[6](2020)在《舞者体重控制因子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体重控制一直是舞者们关注并且持续投注有效注意的状态。本文分为体成分及其影响因素、控制体制方法及原理和体重控制与药物干预三部分展开讨论。前两部分旨在结合最近5年国内外分子生物学、脑神经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在已有的舞者体重控制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药物干预舞者控制体重部分,在药物动力学、药理学分析基础上,整理出各类常见控体类药物的药物使用、药物副作用等问题,并提出有待学界进一步思考的关于舞者体重控制药物干预的伦理学问题。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其物质承载者——人体——即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客体,使得"舞者的体重控制"这一问题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自然科学的,也是社会建构的。对舞者体重控制的科学研究和伦理问题展开讨论,也将是这一研究领域不断深化下去必然面对的挑战。

谢璐遥[7](2020)在《不含咖啡因的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性早熟的预防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越来越多的儿童发生性早熟或青春期提前,女童发病率尤甚,这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其成人时期的健康状况。目前,性早熟已成为继肥胖症之后的小儿内分泌第二大常见疾病,探究其防治的方式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肥胖,尤其是女童的肥胖,与性早熟的发生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瘦素,作为性发育启动的关键因子,是肥胖与性早熟发生机制中的重要桥梁。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已有较多研究发现其对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病均有防治作用,且研究发现茶多酚可降低肥胖动物或人群的瘦素水平。据此,我们推断茶多酚很可能在预防肥胖女童性早熟或性发育提前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茶多酚的人群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年人,很少关于儿童饮茶的报道,可能因为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影响儿童的睡眠及精神状态等。而专家认为,不考虑咖啡因的作用,饮茶对于儿童而言,是一种健康的饮食行为。据此,本研究使用不含咖啡因的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进行干预,来探索不含咖啡因的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肥胖及性早熟的改善作用,为安全有效防治女童性早熟提供新思路和依据。目的1、探究不含咖啡因的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体重的改善作用效果;2、探究不含咖啡因的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性早熟或性发育提前的预防改善作用;3、评估不含咖啡因的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的安全性。方法本临床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招募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就诊的6-10岁的超重肥胖女童,随机进入茶多酚干预组或安慰剂对照组。茶多酚组女童每日给予400mg茶多酚胶囊,安慰剂组给予等剂量安慰剂,干预周期为12周。期间,两组均定期接受专业的饮食与运动健康指导,并要求每位研究对象在干预过程中饮食运动行为尽量保持一致。通过一般情况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干预前的基本情况及生活方式资料;通过体格检查,身体成分分析,B超检测子宫、卵巢、乳腺组织,骨龄检测,生化指标检测(包括性激素、微量元素、肝肾功能、炎症因子、性发育关键因子、血常规等)来收集研究对象干预前与12周干预后的肥胖相关指标、性发育指标和安全性指标;通过食物频率调查与24小时膳食回顾以及研究对象记录的饮食日记来了解研究对象的膳食情况。本研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来比较干预前、后茶多酚组和安慰剂组肥胖相关指标、性发育指标和安全性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卡方检验比较茶多酚组和安慰剂组肥胖指标、性发育指标及安全指标在干预前后自身的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探究是否服用茶多酚对各项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截止至2020年1月,完成12周干预的肥胖女童共62名(茶多酚组和安慰剂组各31名),对其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显示:1、在肥胖指标方面,与干预前相比,12周干预后茶多酚组和安慰剂组女童身高、基础代谢率均显着增加,BMI、腰围、腰臀比、腰臀身高比均显着下降;茶多酚组女童的去脂体重显着增加,体脂百分比显着降低,而对照组这两项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生化指标方面,干预后茶多酚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异常值人数均有下降,且血尿酸水平显着性下降,安慰剂组上述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控制混杂因素后,茶多酚组干预前后的体脂百分比变化较安慰剂组显着降低2.932%[β=2.932,95%CI:(0.214,5.650),p=0.035];茶多酚组的平均白介素-6水平变化比安慰剂组降低13.295pg/ml[β=13.295,95%CI:(5.539,21.052),p=0.006];茶多酚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变化比安慰剂组降低52.601μmol/L[β=52.601,95%CI:(2.520,102.681),p=0.040]。2、在性发育指标方面,与干预前相比,茶多酚组和安慰剂组女童乳房Tanner II期以上人数百分比均有所增加,且子宫体积均显着性增大;茶多酚组女童的左、右卵巢体积均显着性减小,且左卵巢出现卵泡>4mm的卵泡女童人数也有所下降,安慰剂组左、右卵巢体积有所增大,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干预后的性激素指标均有所变化,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控制混杂因素,干预后,茶多酚组的平均右卵巢体积变化比安慰剂组降低1880.5mm^3[β=1880.505,95%CI:(61.861,3699.149),p=0.044],左卵巢体积变化比安慰剂组降低971.0mm^3[β=971.027,95%CI:(19.028,1923.027),p=0.046],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依旧无统计学差异。3、安全性方面评估:茶多酚组和安慰剂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的报告和退出,血清的微量元素水平变化、肝肾功能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在组间及自身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且无异常值。结论不含咖啡因的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肥胖指标和性发育指标均有改善作用,且女童补充12周400mg/d的DGTP安全且无不良反应。

金颖[8](2019)在《基于脂肪能量代谢探讨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对脂肪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阐述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防治围绝经期肥胖症的疗效机制,为临床应用背俞穴埋线法防治围绝经期肥胖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与造模:将体重(220±10)g的48只8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OVX模型组、埋线治疗组,每组12只大鼠,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喂养,饲养温度为恒温20-24℃,湿度40%-70%。OVX模型组与埋线治疗组大鼠应用切除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围绝经期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旁脂肪团。整个实验过程符合《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规定,实验方案通过辽宁中医药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2.干预方法:OVX术后大鼠恢复10天,埋线组大鼠应用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法干预,穴位定位参照《实验针灸学》,结合比较解剖学进行定位。埋线时采用7号埋线针,4号埋线用羊肠线,长度为0.2-0.3cm,刺入穴位内0.5-0.6cm,每10天一次,共进行8次。其余组大鼠仅捆绑于固定器中相同时间,不做埋线处理。整个实验过程所有动物自由进食、饮水,光照:黑暗=12h:12h。饲料采用SPF级大小鼠饲料。3.指标检测:3.1实验一: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摄食量、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处死前空腹12小时,麻醉后准确测量大鼠体长、腹围,计算Lee’s指数,剥离大鼠子宫、腹股沟sWAT、肾周vWAT、肩胛部BAT,计算子宫指数及WAT、BAT重量百分比;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脂四项;Elisa方法检测血清E2、FSH、LH、LEP及ADP水平;3.2实验二:取大鼠肩胛BAT,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的组织迅速放入液氮,用于组织学染色的组织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大鼠BAT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检测各组大鼠BAT内UCP1蛋白表达;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BAT内cAMP含量;q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各组大鼠B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3.3实验三:取大鼠腹股沟sWAT,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的组织迅速放入液氮,用于组织学染色的组织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大鼠WAT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检测各组大鼠WAT内UCP1蛋白表达;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WAT内cAMP含量;q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各组大鼠W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4.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统计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一:1.1各组大鼠子宫重量及血清E2、FSH、LH水平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子宫萎缩,子宫湿重与子宫指数减少,血清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与OVX组大鼠比较,埋线组大鼠子宫湿重与子宫指数,血清E2水平上升,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1.2各组大鼠肥胖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摄食增加,体重、Lee’s指数升高,腹围增大,各部位脂肪重量及WAT重量百分比增加(P<0.05,P<0.001),血脂四项检测结果显示OVX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上升,HDL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与OVX组大鼠比较,埋线组大鼠摄食量减少,体重、Lee’s指数降低,腹围减小,各部位脂肪重量WAT重量百分比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血脂四项显示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TG、LDL水平下降,HDL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1.3各组大鼠血清脂肪因子含量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血清LEP水平提高(P<0.001),ADP水平降低(P<0.001);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LEP水平降低(P<0.001),ADP水平升高(P<0.001);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实验二:2.1各组大鼠BAT HE染色及UCP1免疫组织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棕色脂肪细胞排列紊乱,体积增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CP1阳性染色显着减少(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脂肪细胞变小,UC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提高(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2各组大鼠BAT cAMP含量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cAMP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BAT内cAMP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3各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B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4各组大鼠B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B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减少,p-CREB/CREB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B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增加,p-CREB/CREB比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3.实验三:3.1各组大鼠WAT HE染色及UCP1免疫组织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WAT内脂肪细胞大小、形态、排列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UCP1固有表达均较少,各项指标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脂肪细胞排列紊乱,体积增大(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CP1阳性染色显着减少(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脂肪细胞变小,UC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提高(P<0.001);3.2各组大鼠WAT cAMP含量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cAMP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白色脂肪组织内cAMP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与明显差异(P>0.05);3.3各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WAT内PKA、CREB、PPARγ、PGC1、UCP1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3.4各组大鼠WAT内PKA、p-CREB/CREB、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OVX组大鼠W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减少,p-CREB/CREB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大鼠相比,穴位埋线组大鼠WAT内PKA、PPARγ、PGC1、UCP1蛋白表达增加,p-CREB/CREB比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围绝经期生殖激素骤变的情况,改善肥胖相关指标;2.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埋线通过改善生殖激素水平,激活BAT与WAT内cAMP/PKA信号通路,促进下游CREB磷酸化,增加PPARγ、PGC1表达,提高组织内UCP1含量,提高BAT能量代谢,促进WAT棕色化,从而加强脂肪组织能量代谢,起到防治围绝经期肥胖的作用。

曹建平[9](2014)在《肥胖症——人类健康的敌人》文中研究说明【知识介绍】肥胖是指身体脂肪的过度增多而使人的体重增加和体型发生改变的现象。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慢性病,它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容易被忽视,但发病率却在急剧上升的一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世界上肥胖症患者已超过3亿人。目前肥胖症最常用的测定标准之一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具体计算

奥布力喀斯木·图尔荪[10](2014)在《能量代谢失衡与肥胖症》文中指出人体内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是产能的过程,合成代谢是耗能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以上所说的两个过程相对平衡,结果人体不胖不瘦,如果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人就发胖,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人就变瘦。所以能量代谢的失衡是人体趋向过胖或过瘦的根本原因。正常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总能量与人体内代谢及运动消耗总能量应保持相对平衡。如果摄入的能量长期超过机体消耗的能量,不能保持相对平衡,则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蓄积体内,导致体重增加。当体重超过正常体重20%时,就引

二、“肥胖”基因导致人体发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肥胖”基因导致人体发胖(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分布状况及痰湿体质调理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老年T2DM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研究
    目的与材料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方法与内容
        1.调查方法
        2.调查问卷的设计
        3.调查方式
        4.调查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5.质量控制方法
        6.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调查结果
        1.老年T2DM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
        2.老年T2DM患者中医兼夹体质分布状况
        3.不同性别老年T2D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4.不同地域老年T2D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5.不同体重指数老年T2D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6.有、无合并高血压的老年T2D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7.老年T2DM患者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年龄差异比较
        8.老年T2DM患者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病程差异比较
    讨论与分析
        1.研究结果讨论
        2.不足与展望
    结论
第二部分 痰湿体质调理方的临床研究
    材料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脱落标准
        6.终止试验标准
    方法
        1.干预方法
        2.观察指标
        3.疗效评定标准
        4.统计学处理
    试验结果
        1.完成病例情况
        2.干预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比较
        3.干预前后体质转化分、证候积分比较
        4.干预前后中西医疗效比较
    讨论与分析
        1.痰湿体质相关研究
        2.痰湿体质与T2DM的相关研究
        3.痰湿体质调理方的疗效、安全性分析
        4.痰湿体质调理方的组方学术思想
        5.痰湿体质调理方组方解析及药理研究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B
    附表一: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表二:中医体质调查表
    附表三:体质判定标准表
    附表四:中医症状积分
致谢
作者简介

(2)饮用蔗糖对肥胖和体重正常小鼠消化及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肥胖
        1.1.1 肥胖的危害
        1.1.2 糖类的摄入与肥胖的关系
    1.2 消化的调节
        1.2.1 糖类的摄入对正常及肥胖小鼠消化道表型的影响
        1.2.2 糖类的摄入对正常及肥胖小鼠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1.3 代谢的调节
        1.3.1 糖类的摄入对正常及肥胖小鼠肝脏各项指标的影响
        1.3.2 糖类的摄入对正常及肥胖小鼠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影响
2 饮用蔗糖对肥胖及正常体重小鼠血糖、体重等指标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及处理方法
        2.2.2 血糖及体重的检测
        2.2.3 饮水量、摄食量的检测及消化率的计算
        2.2.4 器官重量的称量
        2.2.5 统计分析方法
    2.3 结果
        2.3.1 血糖的变化
        2.3.2 体重的变化
        2.3.3 饮水、摄食及消化率的变化
        2.3.4 器官重量、长度的变化
    2.4 讨论
    2.5 小结
3 饮用蔗糖对肥胖及正常体重小鼠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动物及处理方法
        3.2.2 取材方法
        3.2.3 消化酶活力、组织蛋白含量的测量
        3.2.4 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
        3.3.1 单位组织酶活力
        3.3.2 总蛋白量及单位蛋白的酶活力
    3.4 讨论
    3.5 小结
4 饮用蔗糖对肥胖及正常体重小鼠代谢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及处理方法
        4.2.2 取材方法
        4.2.3 各指标检测方法
        4.2.4 统计分析方法
    4.3 结果
        4.3.1 肝脏中肝糖原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4.3.2 血清中激素水平的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5 创新点及总结
    5.1 创新点
    5.2 总结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3)广西瑶族体质特征及遗传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广西瑶族简介
    1.2 体质人类学及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测量工具和质量控制
        2.2.2 研究指标
        2.2.3 数据处理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广西瑶族体质特征研究
        3.1.1 广西瑶族成人头面部特征研究
        3.1.2 广西瑶族成人体部特征研究
        3.1.3 广西瑶族成人围度特征研究
        3.1.4 广西瑶族成人皮褶厚度研究
        3.1.5 广西瑶族成人体型研究
        3.1.6 广西瑶族成人人体组成成分研究
        3.1.7 广西桂林瑶族与来宾瑶族体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3.1.8 广西瑶族成人与其他民族体质特征的比较
    3.2 广西瑶族成人群体遗传特征研究
        3.2.1 广西瑶族成人舌运动类型研究
        3.2.2 广西瑶族成人不对称行为特征研究
第4章 讨论
    4.1 族源和遗传因素
    4.2 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因素
    4.3 生活环境及其他因素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基因饮食-肥胖科学与节食真相》(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Project Description
    Reasons for Selecting the Source Text
Chapter One Process Description
    1.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1.1.1 Source Text Analysis
        1.1.2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1.1.3 Glossary Building
    1.2 While-translation Work
        1.2.1 Time Arrangement
        1.2.2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1.3 Post-translation Proofreading
        1.3.1 Self-proofreading
        1.3.2 Proofreading by Others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oundation
    2.1 Literature Review
        2.1.1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Shifts Abroad
        2.1.2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Shifts at Home
    2.2 Introduction to Catford’s Translation Shifts Theory
    2.3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Shifts Theory into the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Case Studies
    3.1 Level Shifts
        3.1.1 Lexis Shifts
        3.1.2 Grammar Shifts
    3.2 Category Shifts
        3.2.1 Structure Shifts
        3.2.2 Class Shifts
        3.2.3 Unit Shifts
Conclusion
    Findings
    Limitations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7)不含咖啡因的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性早熟的预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
绪论
第一部分 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体重的改善作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性早熟的预防作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 不含咖啡因的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的安全性评估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8)基于脂肪能量代谢探讨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相关指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BAT能量代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WAT棕色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中医学对围绝经期肥胖的认识
    综述二:西医学对围绝经期肥胖的认识
    综述三:针灸减肥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肥胖症——人类健康的敌人(论文提纲范文)

【知识介绍】
【高考链接】
【习题演练】
【参考答案】

四、“肥胖”基因导致人体发胖(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分布状况及痰湿体质调理方的临床研究[D]. 雷欣.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饮用蔗糖对肥胖和体重正常小鼠消化及代谢的影响[D]. 刘郁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广西瑶族体质特征及遗传特征研究[D]. 孙思凡.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雷锋的故事》;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肥胖症一百问》[D]. 卡丹. 新疆大学, 2021
  • [5]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基因饮食-肥胖科学与节食真相》(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王絮. 兰州大学, 2021(02)
  • [6]舞者体重控制因子探析[J]. 吴孟洋. 艺术评鉴, 2020(18)
  • [7]不含咖啡因的绿茶多酚对肥胖女童性早熟的预防作用研究[D]. 谢璐遥.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基于脂肪能量代谢探讨背俞穴埋线对OVX大鼠肥胖的作用机制[D]. 金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肥胖症——人类健康的敌人[J]. 曹建平. 试题与研究, 2014(33)
  • [10]能量代谢失衡与肥胖症[J]. 奥布力喀斯木·图尔荪.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5)

标签:;  ;  ;  ;  

“肥胖”基因让人变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