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大陆投资趋势分析

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大陆投资趋势分析

一、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陆投资趋势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筱,李东方,周明[1](2021)在《新形势下深化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集成电路是两岸科技创新发展和战略合作的重要产业。目前,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产品消费市场和制造中心,面临芯片自给不足,产业盈利能力与话语权不足问题;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有其不可比拟的技术领先优势。伴随国内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技术封锁管控和产业安全威胁,产业合作有助于大陆尽早实现关键产业的自主可控,也有利于台湾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研判当前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集成电路产业现有的比较优势,分析两岸产业合作面临的动力与阻力,提出新形势下两岸集成电路产业深度合作的对策建议,实现两岸集成电路产业互利共赢。

黄启帆[2](2021)在《台湾同胞投资大陆的演进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

徐曼[3](2021)在《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极问题在21世纪伊始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使该地区凸显出的经济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对北极地区巨大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地位的再认识使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开始围绕北极发展勾织蓝图。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发展是环北极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表现,国家能否采用合理开发政策来适应经济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北极开发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面积最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在北极开发问题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出台了积极的开发政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北极开发在21世纪初的酝酿阶段到至今的强化运行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极开发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开发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开发政策,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支撑区”建设领域。本文以要素禀赋、“增长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十多年的开发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俄罗斯北极开发是在北极战略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北极地区核战略威慑的军事安全、北极大陆架划分的领土安全、北方航道通行控制的航道安全、自然资源开采的能源安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以及对气候环境进行保护的生态安全,都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战略逻辑下,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开发动因和现实目标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的政策实施。在这一路径下,俄罗斯北极开发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由笼统向重点领域展开、开发范围由宽泛向某些具体项目展开,开发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发展展开,开发措施由单边管控向寻求国际合作展开。目前,北极开发的某些领域向良好的态势发展。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在采取投资和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数字化医疗、住房安置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生态监控、消除积累污染物和保护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强化军事力量部署和应对开发中的紧急事故等地区安全政策的背景下,对北方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采以及“支撑区”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既具共性也具特性的领域开发。共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三个领域的开发与本国经济水平、世界格局和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相关,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其次,由于北方航道运输的主要货物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能源资源开采程度以及“支撑区”项目建设的进展直接影响了航道通行的效率,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特性则主要表现在,航道通行、油气开采和支撑区建设的模式、方向和评估的方法完全不同。首先,在开发模式和方向上,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俄罗斯对航道进行了管理框架的构建、通航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发展一切与运行相关的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支持。利用资源禀赋的特点对北极地区陆上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油气综合体战略管理模式和国际勘探开发模式,并探究油气未来发展的方向。运用增长极理论方法继续对推进北方海航道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两个战略目标而规划出的重点建设区域,虽然区域轮廓模糊,但也是旨在实现俄罗斯北极战略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瞻区域;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北方航道采用了总货物运输量、过境货物运输量及货物、重要港口货运量以及破冰船运行时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收入分析了航道的利用率。油气资源开发从北极地区资源开采所占份额、开采量、对主要合作伙伴国的运输量以及促进本国技术和设备进口替代化的角度分析开采效率。因“支撑区”概念落实较晚,仅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它是以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和项目开发进程以及是否建立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航道、油气和支撑区建设三个层面的开发过程和成效分析,俄罗斯北极的主要开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取得的成果相比,实际上面临的阻碍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主要由整体上存在的短时间难以解决或调和的矛盾以及各领域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所组成。从整体来看,国际经济制裁的延长、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劣、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爆发地区冲突的预期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这些都加大了俄罗斯北极开发难度,影响了北极开发进程。从重要领域来看,在航道通行方面,国际航运业危机、油气价格下跌、与传统航线的竞争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劣等降低了北极航道通行的红利;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油气项目开采风险高以及俄联邦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限制国内外企业参与油气使原本规划好的项目举步维艰;在“支撑区”建设方面,俄联邦对各支撑区投入的融资结构差距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使“支撑区”难以均衡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国家发展进行北极活动提供了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营造有利于北极开发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俄罗斯以和平、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可以说,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合作的发展。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开发合作的项目或推迟或停滞。在此情况下,中俄北极合作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战略对接的可行性以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必要性,虽然两国合作存在一定的制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北极合作不仅有利于成为两国关系中合作的新亮点,更有助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时,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国典范。

周红芳[4](2021)在《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论》文中认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带来发展。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开放性和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创新战略的重要特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大国竞合博弈愈演愈烈,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逆全球化从经贸领域蔓延至科技领域。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科研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体制和产业政策等方面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微观层面的开放式创新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开放式创新制约,全球科技在开放与保护的较量中艰难前行。但是从长远来看,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跨国公司的逐利行为和数字产业的技术革新都会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科学从本质上讲是无国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人类共同的智慧。随着全球化研发和生产的发展以及跨国学术研究网络的出现,科学的发展愈发是一个全球合作的过程。从我国国内创新情况看,开放水平不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彰显了高层次创新和高水平开放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但是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广泛吸收耗散结构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制度经济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等理论知识,遵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纵贯式结构,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进行研究,并对我国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对策建议。在全文中,坚持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文试图回答三个问题:①为什么要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②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是什么,有哪些创新活动?它的基本特征、体系目标、运行环境是怎样?作为最鲜明的特征,开放度该如何衡量?③如何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论文在梳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构成要素、主要特点、建立原则、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等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随后论文根据马克思对创新形式的划分,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建立了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践分析框架:生产力层面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生产关系层面的制度创新。在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中,三大创新活动表现为:以高校、科研院所科学研究国际化为核心的科学创新、以企业研发国际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以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在体系中,科学创新是基石,技术创新是关键,制度创新是保障,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根据以上分析框架,论文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对中国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创新活动进行定性分析,对创新开放度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了新冠疫情下逆全球化形势对中国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最后根据美国、日本、德国和以色列等主要国家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经验和启示,提出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发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开放是经济增长的外在环境。开放式创新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相对于企业层面的开放式创新,国家层面的开放式创新研究并不充分,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既有理论上的重要性,也有历史和现实的必要性。第二,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建立起来的全面而开放的创新体系,这个体系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科技和经济各部门、公共与私有机构之间相互作用,对内要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对外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体系具有开放性、流动性、系统性和安全性等特征,有内向型开放和外向型开放两种模式。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第三,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可以从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维度进行。科学创新的主体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科研院所科学研究国际化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活动国际化、科研成果国际化实现,国家应注重对巴斯德象限的科学研究,加大对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建设。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通过跨国公司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跨国并购和建立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研发国际化,根据马克思全球化理论,要注意区分研发国际化的双重影响,趋利避害。制度创新的主体是政府,政府的制度创新主要通过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要在全球实现创新资源的配置,还会受到国际规则的影响。中国应该增强国内外规则的协调性,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订,提升国际治理的能力。第四,从知识开放、技术开放、资本开放、人才开放和制度开放五个要素分析,中国的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水平十分有限,创新要素跨国流动水平不高,不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借鉴美国、日本等创新强国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国应从科学创新开放、技术创新开放、制度创新开放以及三大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升创新开放度,利用全球资源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第五,从新中国时期的巴统协议,冷战时期的瓦森纳协定,到中美贸易战,再到疫情期间中美科技领域部分脱钩,美国打压中国科技发展从未停止。新形势下中国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应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下,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不同国别不同领域科技合作,探索更加柔性,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主动引领全球治理良性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盛九元,罗海蓉,刘一伯[5](2021)在《福建自贸试验区涉台政策成效与展望》文中指出作为全国唯一将涉台政策创新与落实作为中心工作的区域,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贯彻中央对台政策方针,推出了一批具有福建特色、全国首创的涉台政策举措,在台湾地区产生了较好的宣传效应和品牌效应,也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发挥了突出的引领作用。2015年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从促进对台贸易便利化、扩大对台开放、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提供"一门式"服务等多个层面,逐步构建起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涉台政策体系。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两岸关系形势,福建自贸试验区应积极应对挑战,持续完善闽台融合发展制度体系,推动闽台合作向高端要素领域拓展,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向台胞台企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为推动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提供福建经验。

符家豪[6](2021)在《产业政策、政策执行力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中国台湾和韩国芯片产业发展为例》文中指出

王绍媛,冯之晴[7](2021)在《日韩贸易摩擦的原因、影响及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日本对出口韩国的生产半导体零部件的3种核心原材料采取管制措施,其根本目的在于掌握半导体乃至高技术领域的主导权。出口管制实施后,部分日本企业试图通过拓展其他国家市场来弥补因对韩出口管制造成的损失,也有些企业计划在海外设厂以便避开政府管制向韩国供应原材料。出口管制还导致日本产品在韩遭到抵制、韩国赴日游客锐减等。韩国通过半导体核心部件国产化、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等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贸易制裁对半导体行业的负面影响,使日本被迫放宽出口管制。由于日韩处于半导体全球价值链分工不同环节中,存在紧密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依存关系,因此,日韩贸易摩擦的缓和存在内在必然性。另外,RCEP签署以及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外部因素会进一步促进日韩贸易关系改善。

王子旗[8](2021)在《台美经贸关系发展新动向及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受中美博弈及新冠疫情影响,台湾地区与美国经贸关系出现一些新特点、新动向。双方货物贸易保持较好发展势头,高科技产业合作持续加速,但在经贸相关议题上仍存在诸多分歧。预期拜登政府对台经贸政策将在继承特朗普时期"遗产"的基础上,对重点有所调整,这将整体有利于台湾地区参与美国主导下的全球供应链重组进程。.

曹海涛,陈颐[9](2021)在《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诠释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经验。经济快速增长使台湾的要素禀赋份额发生变化,资本累积增加且工资上升。要素相对价格的改变引发资本、技术密集型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创新需求。由于台湾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大企业因风险及不确定性不愿投资较先进之技术,加之移转的技术需要调适和吸收以适应本地之环境,遂由公权力部门承担了技术创新的重担。因此,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策略下,官方从先进国家移转适宜半导体的技术。同时,为了实现技术创新的收益,官方又建立各种制度安排以便利和吸收技术创新;正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台湾半导体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我们以台湾经验讨论大陆半导体的发展,并提出可供借鉴的建议。

李巍,李玙译[10](2021)在《解析美国对华为的“战争”——跨国供应链的政治经济学》文中指出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知名高科技企业华为发动的"市场战"和"技术战"不断升级,举世瞩目。美国一方面在需求端全面狙击华为产品和服务在美国和全球市场的扩张,另一方面在供给端直接切断上游企业对华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供应。作为全球霸权国,美国无视自由市场的基本规则,通过市场狙击和技术管制两种方式打击崛起国的明星企业,震慑崛起国的产业安全,这是对国际统一市场和跨国分工网络的公然挑战,必然削弱经济的全球化,加剧经济的民族化,从而可能从根本上威胁一个已经存续多年的自由国际经济秩序。这也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市场和技术的控制能力日益演变成为一种大国政治的权杖。美国针对华为所发动的两场"战争",不仅构成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经济秩序演进的一个分水岭,也为构建跨国供应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十分生动的案例,同时还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将握有供应链权力的超级企业"找回来"提出了紧迫性。

二、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陆投资趋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陆投资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深化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二、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比较优势
    (一)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生产模式
    (二)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对优势: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
    (三)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对优势:晶圆代工与技术优势
    (四)两岸专业分工下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1、芯片设计业。
        2、晶圆代工业。
        3、封装测试业。
三、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趋势分析
    (一)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的合作动力
        1、海峡两岸比较优势带来双方合作空间。
        2、两岸集成电路产业依存度极高。
        3、大陆鼓励台商赴大陆投资集成电路产业。
    (二)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的合作阻力
        1、台湾当局政策的强力阻挠。
        2、中美贸易关系进入对抗时期。
        3、大陆地区内部因素变化。
    (三)基于全球产业分工的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
四、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深化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的合作方式
        1、以贸易为主的专业分工合作。
        2、以投资为主的台资赴陆投资。
    (二)新时期两岸集成电路产业深化合作的政策建议
        1、创新两岸产业合作发展方式,提升两岸产业合作空间。
        2、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打造两岸共同要素市场。
        3、构建两岸产业合作园区,发挥两岸产业集聚效应。

(3)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北极地区开发的研究
        1.2.2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总体研究
        1.2.3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具体领域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概念
        2.1.1 北极地区范围及开发概念
        2.1.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围
        2.1.3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畴
    2.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动因
    3.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沿革
        3.1.1 探索发现-奠定基础阶段(1917-1990)
        3.1.2 机制重组-机制转型阶段(1991-1999)
        3.1.3 政策酝酿-实际启动阶段(2000-2011)
        3.1.4 政策强化-全面开展阶段(2012-至今)
    3.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现实动因
        3.2.1 北极开发的经济利益动因
        3.2.2 北极开发的社会环境动因
        3.2.3 北极开发的政治安全动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与政策
    4.1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
        4.1.1 促进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增长
        4.1.2 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发展
        4.1.3 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4.1.4 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安全
    4.2 俄罗斯北极开发政策
        4.2.1 北极开发的招商引资政策
        4.2.2 北极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4.2.3 北极开发的社会保障政策
        4.2.4 北极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
        4.2.5 北极开发的地区安全政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
    5.1 挖掘地理禀赋:完善北方海航道运营管理体系
        5.1.1 构建联邦、区域、公司三级管理架构
        5.1.2 遵循无害通行和过境通行的法律制度
        5.1.3 建设“北方海航道”通行的运营模式
    5.2 利用资源禀赋:加强油气资源开发
        5.2.1 北极陆上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现状
        5.2.2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5.2.3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向
    5.3 培育新增长极:建设“北方发展支撑区”
        5.3.1 “支撑区”构想的政策出台
        5.3.2 基于经济地理方法探究的“支撑区”内项目选择标准
        5.3.3 “支撑区”的规划:打造北极开发增长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6.1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通行的效果评估
        6.1.1 “北方海航道”的物流运输成效显着
        6.1.2 “北方海航道”开发面临的困境
    6.2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开采的效果评估
        6.2.1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占比逐年提升
        6.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6.3 俄罗斯北极“支撑区”建设的效果评估
        6.3.1 北极“支撑区”建设实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6.3.2 北极“支撑区”建设面临的局限性
    6.4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制约因素
        6.4.1 投资环境较差影响北极项目运行潜力
        6.4.2 劳动力潜力弱难以支撑北极开发力度
        6.4.3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加大“资源诅咒”风险
        6.4.4 生态环境脆弱增加可持续发展难度
        6.4.5 西方国家制裁严重延缓北极开发进程
        6.4.6 对北极地区爆发冲突的担忧降低合作意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
    7.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7.1.1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7.1.2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7.2 中俄北极开发的重点合作领域
        7.2.1 依法并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的合作
        7.2.2 建设并开发北极航道通航的合作
        7.2.3 开拓并实现北极旅游休闲的合作
        7.2.4 保护北极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合作
        7.2.5 积极探索并认识北极科考的合作
    7.3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制约因素
        7.3.1 中俄关于“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分歧
        7.3.2 航道通行问题制约合作项目的收益
        7.3.3 积极寻求北极合作的国家间竞争带来的压力
    7.4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模式探索
        7.4.1 本国资金投入与多方资本参与相结合
        7.4.2 北极项目开发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7.4.3 选择可行建设项目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
        7.4.4 支撑区建设与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7.4.5 中俄北极“公域”合作与参与俄罗斯国内建设相结合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4)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我国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价
    1.3 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1.4.2 具体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2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2.1 思想渊源
        2.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思想
        2.1.2 西方经济学中的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思想
        2.1.3 简要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2.2 开放式创新理论
3 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客观依据
    3.1 理论依据
    3.2 历史依据
    3.3 现实依据
4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分析
    4.1 基本概念
        4.1.1 国家创新体系
        4.1.2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
        4.1.3 相关概念辨析
    4.2 构成要素
        4.2.1 行为主体因素
        4.2.2 投入和产出因素
        4.2.3 环境因素
    4.3 主要特点
        4.3.1 开放性
        4.3.2 系统性
        4.3.3 流动性
        4.3.4 安全性
    4.4 建立原则
        4.4.1 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
        4.4.2 坚持两种创新资源和两个市场相结合原则
        4.4.3 坚持体现本国国情与符合国际规范相结合原则
        4.4.4 坚持开放合作与为我所用相结合原则
    4.5 目标体系
        4.5.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5.2 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4.5.3 提升本国在全球创新网络竞争力
    4.6 创新活动
        4.6.1 科学创新
        4.6.2 技术创新
        4.6.3 制度创新
        4.6.4 三大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
    4.7 体系运行
        4.7.1 运行模式
        4.7.2 运行机制
        4.7.3 运行环境
        4.7.4 演化路径
    4.8 开放水平的测度
        4.8.1 创新开放度的影响因子
        4.8.2 创新开放度衡量指标体系
5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维度一: 科学创新
    5.1 创新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
        5.1.1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主体
        5.1.2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人员的聚集地
        5.1.3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产出地
    5.2 创新形式:科学研究国际化
        5.2.1 人才培养国际化
        5.2.2 科研活动国际化
        5.2.3 科研成果国际化
    5.3 基于巴斯德象限的科学研究国际化
        5.3.1 国际大科学研究
        5.3.2 “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
6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维度二: 技术创新
    6.1 创新主体:企业
        6.1.1 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
        6.1.2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6.1.3 企业是技术发明的主体
    6.2 创新形式:研发国际化
        6.2.1 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6.2.2 实施跨国并购
        6.2.3 建立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6.3 研发国际化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双重影响
        6.3.1 有利影响
        6.3.2 不利影响
7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维度三: 制度创新
    7.1 创新主体:政府
        7.1.1 政府是国家科技计划的制定者
        7.1.2 政府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导者
        7.1.3 政府是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者
    7.2 创新形式: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7.2.1 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
        7.2.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7.2.3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7.3 国际规则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
        7.3.1 影响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国际规则
        7.3.2 相关国际规则变化趋势
        7.3.3 对中国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启示
8 中国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
    8.1 发展历程
        8.1.1 探索阶段(1949年—1977年)
        8.1.2 起步阶段(1978年—1991年)
        8.1.3 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2011年)
        8.1.4.深度融合阶段(2012年至今)
    8.2 创新活动
        8.2.1 以高校科研院所科学研究国际化为核心的科学创新
        8.2.2 以企业研发国际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
        8.2.3 以政府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8.3 开放水平测度
        8.3.1 国际比较
        8.3.2 总体评价
    8.4 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
        8.4.1 逆全球化下的挑战
        8.4.2 开放合作是大势
        8.4.3 中国优势
        8.4.4 应对策略
9 国际经验和重要启示
    9.1 国际经验
        9.1.1 美国经验
        9.1.2 日本经验
        9.1.3 德国经验
        9.1.4 以色列经验
    9.2 重要启示
        9.2.1 正确认识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关系
        9.2.2 正确认识自主创新和封闭式创新的关系
        9.2.3 正确认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关系
        9.2.4 正确认识局部开放和全面开放的关系
        9.2.5 正确认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9.2.6 正确认识制造业开放和服务业开放的关系
        9.2.7 正确认识向发达国家开放和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的关系
        9.2.8 正确认识完善国内创新环境与进—步扩大创新开放的关系
10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福建自贸试验区涉台政策成效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福建自贸试验区涉台政策概况
    (一)福建自贸试验区涉台政策特色鲜明
    (二)福建自贸试验区涉台政策落实到位
    (三)福建自贸试验区涉台政策经济效应显现
三、福建自贸试验区涉台政策实施成效
    (一)政策聚焦贸易便利化
    (二)率先扩大对台开放
        1.持续推动各领域对台开放。
        2.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释放对台红利。
    (三)优化台胞台商就业创业环境
        1.对标国际水准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2.以利民举措补全充实惠台政策。
    (四)构建台胞“一门式”服务通道
        1.积极开辟台胞来闽就业创业的“绿色通道”。
        2.完善纠纷解决的法律法规体系。
四、福建自贸试验区深化对台合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两岸关系紧张阻碍交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两岸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福建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亟需进一步提升
五、进一步促进福建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建议

(7)日韩贸易摩擦的原因、影响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日韩贸易摩擦经过
二、日韩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三、日韩贸易摩擦对日本的影响及韩国应对效果分析
    (一)日韩贸易摩擦对日本的影响
        1.出口管制商品对韩国出口额大幅度下滑,日本寻求其他海外市场
        2.韩国民间反日情绪高涨,日本商品在韩遭受抵制,韩国赴日游客锐减
        3.部分日本半导体企业考虑在海外设厂,日本适度放宽出口管制
    (二)韩国的应对措施及效果
        1.韩国政府、企业共同谋求“国产化和进口地多元化”目标
        2.向WTO提出申诉,WTO设立“小委员会”进行处理
四、日韩贸易摩擦发展趋势展望
    (一)日韩在半导体全球价值链上的紧密关系,决定了日韩贸易摩擦会逐渐趋于缓和
    (二)RCEP的签署以及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提速”会加速日韩合作,缓解贸易摩擦
五、结论及启示
    (一)提高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国产化进程
    (二)推进区域价值链的构建,实现供应链与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三)借鉴“白名单”管理模式,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白名单”制度
    (四)充分利用WTO规则,通过申诉制度维护本国利益

(8)台美经贸关系发展新动向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疫情背景下台美贸易情况
    (一)美国市场对台湾产品需求加大
    (二)台湾地区自美进口增长止步
    (三)台湾地区对美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
二、台美经贸互动新动向
    (一)建立专项对话机制
    (二)谋求构建“安全”供应链
    (三)高科技产业合作提速
    (四)医疗卫生合作成为热点
三、台湾地区对美经贸关系发展形势分析
    (一)全球供应链重组加速
    (二)拜登对华经贸政策“软硬兼施、突出竞争”
    (三)分散风险已在岛内形成“共识”
    (四)台美经贸合作挑战仍存
四、台美经贸合作前景研判
    (一)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
    (二)提升经贸对话机制实效
    (三)扰乱中国大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9)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理论架构
四、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经验分析
    (一)发展半导体产业是一种CAF策略
    (二)移转和采用的是适宜之技术或技术区段
    (三)官方为调适与吸收移转技术而进行的制度创新
        1、“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所:技术调适、吸收和转化
        2、衍生公司:获取技术创新之收益
        3、新竹科学园区:降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之交易成本
五、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经验对大陆的启示
    (一)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状况
    (二)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经验对大陆的启示
        1、官方因势利导的CAF发展战略
        (1)相应的制度安排
        (2)租税奖励
        2、产业聚集(cluster)效应
        3、专注:长期及耐心的投入
六、结论

(10)解析美国对华为的“战争”——跨国供应链的政治经济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市场控制与技术控制:大国的两个权杖
    (一)技术控制与国际政治权力
    (二)市场控制与国际政治权力
    (三)供应链权力的生成
二、半导体产业的跨国供应链格局
    (一)上游环节:原材料和生产设备
    (二)中游环节:芯片设计、制造与封测
    (三)下游环节:芯片应用
三、美国对华为的市场战:来自需求端的买方权力
    (一)封锁华为美国市场
    (二)围剿华为国际市场
四、美国对华为的技术战:来自供应端的卖方权力
    (一)阻止华为的投资并购
    (二)限制华为的产品采购
    (三)中国的买方权力
五、结语与启示

四、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陆投资趋势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深化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与发展趋势[J]. 朱筱,李东方,周明. 台湾研究, 2021(05)
  • [2]台湾同胞投资大陆的演进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D]. 黄启帆. 西北大学, 2021
  • [3]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D]. 徐曼. 吉林大学, 2021(01)
  • [4]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论[D]. 周红芳. 四川大学, 2021
  • [5]福建自贸试验区涉台政策成效与展望[J]. 盛九元,罗海蓉,刘一伯. 闽台关系研究, 2021(01)
  • [6]产业政策、政策执行力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中国台湾和韩国芯片产业发展为例[D]. 符家豪. 北京大学, 2021
  • [7]日韩贸易摩擦的原因、影响及趋势分析[J]. 王绍媛,冯之晴. 现代日本经济, 2021(02)
  • [8]台美经贸关系发展新动向及趋势分析[J]. 王子旗. 现代台湾研究, 2021(01)
  • [9]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 曹海涛,陈颐. 台湾研究, 2021(01)
  • [10]解析美国对华为的“战争”——跨国供应链的政治经济学[J]. 李巍,李玙译. 当代亚太, 2021(01)

标签:;  ;  ;  ;  ;  

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大陆投资趋势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