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设立130家医疗救助定点医院

北京设立130家医疗救助定点医院

一、北京市设立了130所医疗救助定点医院(论文文献综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1](2021)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文中指出(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社会建设委员会审议的56件议案,由23个代表团1814名代表提出,共涉及27个立法项目、2个监督项目。其中:关于制定法律(11部)的议案21件,关于修改法律(16部)的议案33件,关于执法检查的议案2件。主要围绕突发事件、安全生产、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慈善事业、劳动就业、社会治理、体育事业、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9个方面内容。

朱恒鹏,田文文[2](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为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努力。透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视角,本文系统地对建党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与实践进行梳理,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思想萌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再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城乡融合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阳义南[3](2021)在《社会保障支持衔接机构型医养结合服务及其“梗阻”破除》文中提出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其筹资来源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养老金收入偏低且代际转移支出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力;医养结合机构的医保定点率低,"家庭病床""养老病床"等服务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长期护理保险未全面铺开;社会福利和救助范围窄、种类少;智慧养老平台也暂未能与社保对接等。这些"梗阻"目前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机构型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建议稳步提高养老金水平,出台医保政策精准对接医养结合服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拓宽社会福利和救助范围,针对智慧养老平台制定对接政策。

穆希琳[4](2021)在《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在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实施的正式制度中,工会互助制度属于工会保障职能中兼具职工集体福利和困难职工帮扶双重主题的制度形式。该制度的生成是结构互构与个体需求的复合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制度的表现样态呈现区别化,本文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阶段的划分将厘清制度的发展脉络,对各阶段制度内容和运行实际效果的分析是归纳制度阶段特征的依据。而在工会互助制度变迁的逻辑体系中,原有的制度生成结构发生变化,作为工会组织“自我赋能”的中层力量崛起发挥着创新工会互助制度组织形态的作用。对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将原本呈现为割裂状态的工会互助制度典型阶段融汇为一脉相承的制度发展过程,并且将静态的制度呈现以动态演进的方式开展研究。通过构建“结构—需求—制度”的分析框架,将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和变迁的动力要素划分为“宏观制度—单位组织”的多重制度逻辑结构,又将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使用“认同—行动”双重维度进行类型划分。通过分析强化了“中层组织”在制度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中层组织呈现单位组织“退场”、上级工会组织“入场”。工会组织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尝试达到“自我赋能”,这一外在突生的力量为工会互助制度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组织形态。本研究选择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YZ厂作为田野调查点开展实证研究。YZ厂建厂历史悠久,工会互助制度发展历程完善,并且当下YZ厂仍保留单位内外多种互助制度并行,在参与上级工会职工互助保障的主流互助制度之外,在单位内部按年度职工仍开展向厂内互助基金会捐款。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定性分析方法中的实地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将该厂1955年建厂初期至1995年间在工会会员之间实行的以“互助储金会”为代表的经济互助制度,结合“生活服务小组”、“思想互助小组”等为代表的劳力互助制度和思想互助制度,统称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将1995年后参与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组织的以职工医疗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保障”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低位时期,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平均主义基础上的按劳分配,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成为客观现实。社会管理领域国家以单位体制将个体纳入单位组织中便于管理及整合,单位组织也成为国家向个体提供福利待遇的中间组织。本论文所研究的国有企业在单位体制时期是典型的能够为单位成员提供近乎全覆盖福利、单位成员对单位组织依附黏性较强的单位组织。从自上而下的结构角度而言,国家经济社会的宏观制度要求单位组织承担国家意志的传达者、国家资源的提供者角色,纳入代表着“国家”的单位组织中的个体依靠单位解决自身的困境成为该历史阶段下理所当然的选择。这是国家制度对单位组织内部成员互助行为的社会建构。从自下而上的结构角度而言,在企业与国家“同构”之下的国有企业工会,听从党委领导并为行政部门分忧是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国家总体资源供给量不足的局限下,动员群众力量展开互助互济活动成为工会的理性选择。把单位成员的问题在单位组织的场域内解决,这是单位组织“向上负责”的反馈表现。在国家宏观制度与中层单位组织的互构结构之外,大量职工存在临时性经济借贷需求这样微观个体的实际需求也是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要素。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变迁是对原有互助制度中呈现正反馈递增的设置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变迁的方式,符合职工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的预期惯性,也符合制度制定的主体工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由于工会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功能侧重有所区别,工会互助制度也随之呈现了从“解群众之困”到“筑风险补充保障”的功能偏重转向。在单位体制之下,工会是生产性行政单位的企业同盟者或建设伙伴。因此工会组织为单位行政减轻负担的同时还要为职工群体缓解压力,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工人的生活福利工作,将出现临时经济困难的职工“揽”到工会职责份内,采取广泛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自身问题的方式设立“互助储金会”,这是工会对稳定单位体制的有效的助益方式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的群体边界相较单位体制时期工会互助制度范围扩大。职工互助保障将一事一时的工会“送温暖活动”转变为覆盖全年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将工会单向“施惠”转变为职工双向多元互助参与。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为职工提供风险补充保障,更在于“重塑”单位内部职工间相互关爱的凝聚力。“在内”有单位组织对“单位人”的关怀,“单位人”以尽心完成职业目标作为对单位组织的回馈;“在外”利用大数法则的职工互助保障,是低投入的非营利性的风险补充补充保障。笔者认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发展进路应在维护职工保障权益的原则上拓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互助保障体系,配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的下岗职工、人数日渐增加的离退休职工、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职工等群体设置有工会特色的互助保障制度,这也将是工会迎合职工民意需求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持续“赋能”的表现。

邵华,张苑晖[5](2021)在《传染病防控药品之不良反应的救济制度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品不良反应不仅涉及个体损害,还可能对一国公共卫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其已进入公益视野;而与普通治疗用药相比,传染病防控用药有更多特殊之处,新规则的出现、患者自主决定权受限及用药情况的复杂性等,使传染病防控所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变成一个公共问题。司法实践中,有患者以侵权诉讼的方式、公平的名义,试在医院、药企和个人之间分担风险来寻求救济,但此方式随着《民法典》对公平分担损失适用方式的修订已难以为继。为维护、实现公民的健康平等,对遭遇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建议建构以国家补偿义务为基础的直接救济机制:以传染病防治法修订为契机,建立我国传染病防控药品不良反应受害者直接补偿制度,采用财政转移支付和公共保险的方式双线筹资,确立适当补偿的原则。

杨泽荣,刘远立[6](2021)在《孤独症患者康复服务政策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孤独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引发国内外持续关注。若给予患者及时、适当、有效的康复服务和社会支持,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将大大提高。相关政策的制定是保障患者及其家庭获得充分社会支持和服务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法,了解发达国家孤独症保障性法律、医疗康复服务、教育和就业政策体系。我国针对孤独症患者康复救助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目前仍存在早期发现、诊断与康复不及时、康复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执行不力、大龄孤独症患者教育安置和就业存在困境等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完善孤独症早期诊断和筛查制度;构建多元化安置方式;给予孤独症患者特别是中重度患者教育补贴;提高康复训练费用的基本医保报销比例;完善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评估考核体系并进行有效评估;提高大众对孤独症的认识及接纳程度。

陈馨仪[7](2021)在《重庆市罕见病患者现状及保障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赵航[8](2021)在《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实施效果及优化研究 ——以北京市G街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贾云哲[9](2021)在《北京市老年人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安德森模型》文中提出

田恬[10](2021)在《上海市罕见病患者疾病负担与保障体系研究 ——以神经系统罕见病为例》文中认为

二、北京市设立了130所医疗救助定点医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市设立了130所医疗救助定点医院(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萌芽与实践性探索阶段(1921—1949年)
二、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阶段(1949—1978年)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阶段(1978—2012年)
    (一)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 各地自发探索阶段
        2. 中央顶层规划和财政支持下的试点与推广
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融合与发展(2012年以来)
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面,待遇逐步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社会保障支持衔接机构型医养结合服务及其“梗阻”破除(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社会保障衔接医养结合服务的主要“梗阻”
    (一)基本养老金收入仍不足以支撑老年人购买机构养老服务
    (二)医养结合型机构的医保定点、定级分类、报销项目等仍存阻碍或脱节
    (三)迫切需要发展长期护理险,解决入住机构老年人严重“压床”现象
    (四)社会福利、救助的覆盖面窄且项目少,支持作用较为有限
        1.社会福利覆盖面窄、种类少。
        2.社会救助覆盖面窄且保障水平低,只对极少数老年人入住机构兜底。
    (五)“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的社保对接仍在探索、尝新
四、社会保障衔接机构型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洞见
    (一)继续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支付水平,引导老年人合理的养老储蓄和消费观念
    (二)降低医保隐形门槛,出台“养办医”“医办养”的支持性政策
    (三)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接机构护理服务
    (四)积极引导社会福利、救助与机构型医养结合的有机衔接
    (五)尽早明确“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社保对接措施

(4)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
        1.1.1 选题缘起
        1.1.2 问题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工会
        1.2.2 工会会员与单位成员
        1.2.3 互助互济
        1.2.4 工会互助制度
    1.3 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
        1.3.1 理论基础:制度生成与变迁理论
        1.3.2 解释框架:“结构—需求—制度”分析框架
        1.3.3 论文篇章结构
    1.4 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现实意义
第2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国内文献回顾
        2.1.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2.1.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2.1.3 互助价值传统与互助实践研究
        2.1.4 工会互助保障研究
    2.2 国外文献回顾
        2.2.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2.2.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2.2.3 互助思想与互助组织研究
    2.3 既有学术贡献与局限
        2.3.1 学术贡献
        2.3.2 研究局限
第3章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背景分析
    3.1 制度下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催生互助“刚性需求”
        3.1.1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水平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局限
        3.1.2 单位制初期国有企业“纵横交错”管理体系下的工会组织
        3.1.3 单位制初期的工会保障职能
    3.2 组织反馈:单位成员团结模式的有机形塑
        3.2.1 发挥工会“政治动员”组织者的作用
        3.2.2 互助行为优化单位成员社会互动结构
        3.2.3 集体主义思想成为单位体制时期价值取向
    3.3 个体需求:满足计划经济时期单位成员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3.3.1 脱离剥削性质的旧时民间借贷组织的需求
        3.3.2 大量单位成员存在应急借款的需求
        3.3.3 缓解单位成员家属“后顾之忧”的需求
第4章 计划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
    4.1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运行和功能
        4.1.1 建国初期工人阶级互助实践
        4.1.2 工会互助制度的运行过程
        4.1.3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功能
    4.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内容和特点
        4.2.1 “互助储金会”——经济互助制度
        4.2.2 “生活服务小组”——劳力互助制度
        4.2.3 “思想互助小组”——思想互助制度
        4.2.4 由“输血”到“造血”的互助基金会
    4.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行动回应
        4.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4.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4.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4.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第5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
    5.1 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特点和功能
        5.1.1 从路径依赖视角解析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
        5.1.2 职工互助保障区别于商业保险的独特价值
        5.1.3 互助制度助力工会打造全方位保障“品牌”
    5.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表现形式
        5.2.1 YZ厂参与职工互助保障的必要性
        5.2.2 双轨互助制度并行的YZ厂特色
        5.2.3 对制度目标和成效的认同激发参与动力
    5.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行动回应
        5.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5.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5.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5.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第6章 工会互助制度的变迁逻辑分析
    6.1 宏观制度对中层赋能和个体需求的决定作用
        6.1.1 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用
        6.1.2 单位由行政性整合转向利益性整合
        6.1.3 “国家—单位保障”进阶“国家—社会保障”
    6.2 中层赋能的“强化”促生互助组织新形态
        6.2.1 向上贯彻:上级工会“在场”重塑互助边界
        6.2.2 向下回应: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
        6.2.3 自我赋能:工会组织市场化“跨界”
    6.3 微观个体为宏观结构和中层赋能提供经验建构
        6.3.1 “搭便车”的群体惰性助推互助行为制度化
        6.3.2 “由借到挣”的行为逻辑嵌入互助基金会的运营理念
        6.3.3 “风险自担”的制度常态激发工会互助保障的转型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1.1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复合因素
        7.1.2 工会互助制度变迁不可忽视的“中层力量”
        7.1.3 工会互助制度的现实意义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受访者基本信息表(以访谈时间先后排序)
    附录3:《互助储金会组织通则》
    附录4:《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章程》
    附录5: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障类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5)传染病防控药品之不良反应的救济制度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困境
二、传染病防控用药的特殊风险
三、直接救济制度的逻辑基础
    (一)国家在维护公民健康平等上的义务
    (二)国家在保护公益牺牲上的责任
    (三)基于公共卫生伦理的要求
四、直接救济制度的具体建构
    (一)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公共保险的方式筹资
    (二)机构设置
    (三)救济申请程序
    (四)损害认定标准
    (五)补偿范围和标准
五、结语

(6)孤独症患者康复服务政策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孤独症的国内外康复服务政策比较
    1.1 保障性法律
    1.2 医疗康复服务
    1.3 教育保障
    1.4 就业保障
2 讨论
3 政策建议
    3.1 完善孤独症早期诊断、筛查制度
    3.2 继续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机构,构建多元化安置方式
    3.3 完善孤独症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评估考核体系
    3.4 进一步完善孤独症的医疗、养护保障体系
    3.5 加强孤独症知识的普及教育
    3.6 加强庇护式就业保障

四、北京市设立了130所医疗救助定点医院(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J].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1(07)
  • [2]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J]. 朱恒鹏,田文文. 财经智库, 2021
  • [3]社会保障支持衔接机构型医养结合服务及其“梗阻”破除[J]. 阳义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4]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D]. 穆希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5]传染病防控药品之不良反应的救济制度建构[J]. 邵华,张苑晖. 医学与法学, 2021(04)
  • [6]孤独症患者康复服务政策的国内外比较研究[J]. 杨泽荣,刘远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04)
  • [7]重庆市罕见病患者现状及保障对策研究[D]. 陈馨仪. 重庆医科大学, 2021
  • [8]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实施效果及优化研究 ——以北京市G街道为例[D]. 赵航.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9]北京市老年人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安德森模型[D]. 贾云哲.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10]上海市罕见病患者疾病负担与保障体系研究 ——以神经系统罕见病为例[D]. 田恬.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标签:;  ;  ;  ;  ;  

北京设立130家医疗救助定点医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