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电阻率油气藏评价技术研究

低电阻率油气藏评价技术研究

一、低电阻率油气层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涛,郭笑锴,杨小明,周丽艳,胡琮,李婷婷[1](2019)在《姬塬地区低对比度油层成因机理与流体识别方法》文中提出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储层油水关系复杂,其形成的油层与水层电阻率差异很小,测井对比度低,导致油水层识别困难,属于多因素复杂储层,需要从多角度深入开展相应的成因机理和流体识别方法研究。通过配套的岩石物理实验,水性、试油等资料分析,结合低对比度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确定高束缚水饱和度作用和地层水矿化度差异是其形成低对比度油层的主控因素。基于油层主控因素分析,优选综合反映储层岩性、物性、电性、水性的敏感曲线,建立基于高束缚水和矿化度差异的流体敏感因子低对比度油层识别图版和流体特征判别指数方法,对该地区新完钻20口井试油层进行判别,符合率达到了85%,有效提高了低对比度油层的测井解释符合率。

司马立强,殷榕,王亮,王琼,唐松[2](2019)在《准噶尔盆地头屯河组低电阻率油层束缚水饱和度确定方法》文中认为准噶尔盆地低电阻率油层发育,高束缚水饱和度是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之一;低电阻率油层束缚水饱和度的准确确定是明确油层低电阻率成因并确定含油饱和度的关键。常用束缚水饱和度确定方法结果差异较大,束缚水饱和度的准确确定存在困难。以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头屯河组储层为例,实验对比了核磁共振分析法、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法、半渗透隔板毛细管压力曲线法所确定的束缚水饱和度。岩心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核磁共振分析法、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法确定的束缚水饱和度均小于半渗透隔板法确定的束缚水饱和度。核磁共振分析法中实验所用离心力远大于成藏时油运移的驱替力,造成部分束缚水被离心出来;压汞法在实验过程中,岩样中的黏土束缚水被驱替出来。这2种方法测量的束缚水饱和度均偏小。半渗透隔板法由于充分模拟了油气运移过程中非润湿相(油气)驱替润湿相(地层水)的过程,其中的黏土束缚水未被驱替,与油层实际情况相符,可用于验证另外2种方法的可靠性。

赵璐阳,孙越,赵自民,黄胜,周萌,张润[3](2018)在《电阻率比值法在苏里格低电阻率气层测井解释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苏里格气田低电阻率气层发育,但在使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方面并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电阻率比值法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研究,认为该方法所提出的低电阻率气层的深电阻率降低,其冲洗带电阻率会更低的观点在苏里格气田具有普适性。依据电阻率比值消除储层岩性、水性的变化对电阻率的影响,进而评价低电阻率气层,在苏里格气田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测井解释符合率提高到90%以上,是使用常规测井资料解释低电阻率气层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于德义[4](2017)在《冀东某区块地球化学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冀东盆地南堡凹陷位于黄骅盆地北部,由三个构造单元组成,即北部深陷区,中部背斜带和南部斜坡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该盆地凹陷主要以受断层控制的复式油气藏为主,具有断块多、断块小,纵向上含油井段长、含油层系复杂、油水系统多、油水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严重等特点,造成储层油气水层评价难度较大。针对这一情况,开展了岩石热解、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及轻烃录井技术的研究。以近年来关于地化录井油气水层识别实际应用效果突出的理论为核心,通过深入研究、创新、完善,重新建立新的地球化学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目的是为石油勘探提供先进有效的适合该区复杂油气水层评价的新技术,提高解释符合率,满足生产需求。本文主要从影响储层产液性质及其生产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产液量估算所需变量与地化录井相关联参数,即含油饱和度、油质、束缚水饱和度、束缚油饱和度等,具体体现为岩石孔隙度、含油量、油质密度、油质黏度等。因此,在储层岩性相同、油质相近的条件下研究发现影响油水产能差异的最重要变量是含油饱和度。通过理论机制及含油饱和度分析,结合岩石热解参数地质意义特征,优选出有效参数;利用伽马概率分布函数与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图形态拟合,得出定量化表征参数。对于轻烃数据资料,主要从理论机制研究,即溶解机制、扩散机制、稀释机制,优选出反映油气水烃类构成的敏感参数。通过定量化数据解释评价标准和反映油气水烃类构成的敏感参数优选,并结合试油投产结论建立油气水解释评价图版,实现了地球化学油气水层识别的定量化处理及精确解释。应用表明,该方法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效果较好。同时对其它油田寻找合适的储集层流体评价的参数和方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陈清华,程祥,王晶,周宇成,刘强[5](2015)在《人工神经网络在闵北断块低阻油层识别上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化,非常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不断被发现,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低阻油层的储量和产量都在不断增加。低阻油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层,其含油性受多个因素影响。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评价低阻油层有很大的困难。针对闵桥油田断裂构造错综复杂、油层低阻特征典型、测井解释难度大等特点,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已知样本进行学习获得识别模式,并使用自编软件,成功识别了闵北断块阜宁组三段低阻油层。识别结果显示,该层新增油井8口,含油面积增加0.53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3.62万t,经济效益显着;同时深化了对该断块油气分布规律与油藏类型的认识,理论意义重要。

黄小刚[6](2014)在《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快速识别与评价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在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的分布比较广,主要分布在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和下第三系的东营组、沙河街组也广泛存在。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而且与储层埋藏深度以及沉积环境有关。其中,明化镇组储层泥质含量高,厚度薄,岩性粒度细,低阻形成机理主要与储层高束缚水含量,粘土附加导电性以及测井仪器纵向分辨率的限制有关;馆陶组和东营组储层泥质含量较低,厚度较薄,岩性粒度较细,低阻形成机理主要与储层粘土附加导电性以及测井仪器纵向分辨率的限制有关;沙河街组储层泥质含量中等,厚度较大,岩性粒度较细,低阻形成机理主要与储层高束缚水含量,粘土附加导电性有关。本文在总结前人录井资料应用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以FLAIR实时流体录井和地化录井等新技术为依托,确立了录井资料解释两步走的新思路,即先识别储层孔隙中烃类流体类型,然后对储层孔隙中含烃流体饱和度进行评价。建立了组分相对含量趋势线模型,组分—荧光模型,重组分—甲基环己烷模型,皮克斯勒—三角图板模型、Gadkari气体比率模型和地化油质图板6个烃类流体识别模型以及不同组分异常幅度参数模型,全烃—流体类型指数模型,组合组分比值模型,单位岩石气体体积模型,特征组分峰型模型和地化热解特征色谱谱图模型6个储层评价模型。规范了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识别和评价评价原则及标准。另外,本文通过两个应用实例,验证了低阻油气层快速识别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良好应用效果。

赵建伟,王武振,徐俊洋[7](2013)在《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许多油气田都先后发现了一批低电阻率油气层,引起石油专家们的重视,这类储集层主要表现为电阻率非常低,与围岩的电阻率相接近,甚至与水层的电阻率差不多,因此,这就大大增加了对这类储集层勘探的难度,促使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解释和评价技术不断发展,并将逐步形成为一套专门的勘探技术。

徐向阳[8](2009)在《新疆塔北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简析及现场录井识别实例》文中研究表明低电阻率油气层因其储集层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致使油层测井电阻率响应特征不明显,常规方法识别油水层难度增大。通过概述新疆塔北地区中生界、新生界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从高矿化度地层水、高束缚水饱和度、微孔隙发育、高泥质含量、轻质油气、半封闭断层及低幅度构造7个方面剖析了导致油层电阻率减小的机理。针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简述了现场综合录井过程中利用气测录井、定量荧光、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及核磁共振技术进行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应用实例表明,录井资料在识别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中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是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有效方法之一。

周凤鸣,司兆伟,马越蛟,徐风,彭银辉,贺忠文[9](2008)在《南堡凹陷低电阻率油气层综合识别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发育了大量低电阻率油气层,岩性、物性、地层水性质的剧烈变化以及盐水钻井液深侵入是导致储集层电阻率大幅降低、油水层电性特征差异减小的两大主要因素。以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藏测井资料为基础,充分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等有效测井信息和MDT测井技术信息,提出了以岩性识别为核心、以多参数交会图技术为手段、同时有效参考MDT非电阻率测井信息和气测录井等非测井信息的低电阻率油气层综合识别方法,Rwa(Rt)-ΔGR,Rwa(Rt)/Rwa(SP)-ΔGR,[Rwa(Rt)/Rwa(SP)]/(1-ΔGR)-C3含量交会图版的油水层解释符合率均达到96%以上。对南堡凹陷××3井、××4井、××5井进行了油水层识别,识别结论与试油试采结果一致,证实了低电阻率油气层综合识别方法与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图10参10

程相志[10](2008)在《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及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提出低阻油气层作为一种特殊的、隐蔽性极强的油气层,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成因和形成条件,导致其识别评价具有极大的难度。针对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困难的问题,论文通过对大量岩石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典型低阻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的整理与分析,系统总结了形成低阻油气层的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高不动水和高阳离子交换量,外因主要有泥浆侵入、砂泥岩薄互层及油水层矿化度的差异等,每一种成因都对应着独特的地质条件。对于某一地区而言,这些成因都是广泛存在的,而且往往是以一两种为主控因素的多因素共同影响着油气层的电阻率。所以,文中提出了基于主控成因的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思路,针对不同成因低阻油气层提出了低阻油气层测井系列和测井环境设计思想及原则,在此前提下创建了基于主控成因分析的、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低阻油气层的多种新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①首次提出了泥浆性能优化设计下利用自然电位信息识别低阻油气层的方法技术,即咸水泥浆条件下的油气层自然电位为小幅度的正异常或负异常;②创建了多种综合参数交会图油水层识别图版,图版制作过程中,每一个坐标向量的选取都首先考虑了影响储层电阻降低的岩性、水性、泥浆等因素,通过多种测井信息的有效融合将这些影响因素由综合参数体现出来,并且放大油层与水层之间的差异,通过综合参数的两两交会达到低阻油气层识别的目的;③针对岩性细、孔隙结构复杂、水性变化导致的低阻油气层,建立了模型参数m、n与泥质含量、孔隙结构指数和地层水电阻率之间的经验公式,通过低阻主控成因在模型参数中的体现来应用阿尔奇模型计算低阻油气层饱和度,这是对阿尔奇模型的发展和完善;④针对高阳离子交换量低阻油气层,提出W-S模型在低阻油层评价中的实用化思路和实现方法,依据多温度、多矿化度下的岩石电阻率实验结果,建立了W-S模型参数Bws与温度和地层水电阻率的实验关系,采用激发极化测井资料计算储层阳离子交换量和地层水电阻率,由此可以实现了W-S模型的推广应用;⑤论文还提出了测井与地质相结合的低阻油气层判别原则:即分层位、细分解释单元、合理的地层对比。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思路和技术在冀东滩海油田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深化应用,而且在勘探和储量落实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二、低电阻率油气层评价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电阻率油气层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姬塬地区低对比度油层成因机理与流体识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低对比度油层特征
2 低对比度油层成因
    2.1 高束缚水饱和度导致低电阻率油层
    2.2 油水层矿化度差异作用
3 基于岩石物理成因的流体敏感因子识别
    3.1 低对比度油层特征参数选取
    3.2 利用Fisher法建立流体敏感因子和判别函数
4 低对比度油层应用实例
5 结论与认识

(2)准噶尔盆地头屯河组低电阻率油层束缚水饱和度确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束缚水饱和度控制因素分析
2 束缚水饱和度的确定
    2.1 核磁共振法实验分析
    2.2 半渗透隔板法实验分析
    2.3 压汞法实验分析
3 结 论

(3)电阻率比值法在苏里格低电阻率气层测井解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苏里格低电阻率气层的成因分析及评价难点
2 电阻率比值法评价低电阻率油层
3 苏里格气田的应用效果
    3.1 电阻率比值法对水层的评价效果
    3.2 电阻率比值法对气层的评价效果
    3.3 针对低电阻率气层、含水储层的评价
4 结论

(4)冀东某区块地球化学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思路和工作量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构造特征
    1.2 储层及岩性特征
    1.3 油层及油源特征
    1.4 油藏特征
    1.5 流体性质
第二章 地球化学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的技术基础
    2.1 岩石热解分析技术
    2.2 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
    2.3 轻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
第三章 地球化学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的研究
    3.1 常规地球化学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的优缺点
    3.2 地球化学油气水层识别理论分析
第四章 岩石热解地化录井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的研究
    4.1 岩石热解油气水层识别
    4.2 岩石热解气相色谱数据处理技术
第五章 轻烃技术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的研究
    5.1 轻烃技术油气水层理论机制
    5.2 评价参数求取和优选
    5.3 图版建立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人工神经网络在闵北断块低阻油层识别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方法特点
3 基本算法
4 识别结果
5 结论

(6)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快速识别与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录井技术简介
    1.1 常规地质录井
        1.1.1 钻时录井
        1.1.2 岩屑录井
        1.1.3 荧光录井
        1.1.4 岩心录井
    1.2 实时流体录井
        1.2.1 常规气测录井
        1.2.2 FLAIR实时流体录井
    1.3 地化录井
        1.3.1 岩石热解分析技术
        1.3.2 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
        1.3.3 轻烃组分分析技术
第二章 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分布及成因分析
    2.1 渤中地区地质概况
        2.1.1 地质地貌
        2.1.2 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
        2.1.3 生油岩、储集岩、盖层发育及组合特征
    2.2 低阻油气层成因
        2.2.1 国内外低阻油气层成因概述
        2.2.2 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分布特点
        2.2.3 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成因分析
第三章 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快速识别和评价方法
    3.1 低阻油气层快速识别方法
        3.1.1 组分—荧光模型
        3.1.2 组分相对含量趋势线模型
        3.1.3 重组分—甲基环己烷模型
        3.1.4 皮克斯勒—三角图板模型
        3.1.5 Gadkari气体比率
        3.1.6 地化主峰碳数模型
    3.2 低阻油气层快速评价方法
        3.2.1 组分异常幅度参数模型
        3.2.2 全烃—流体类型指数模型
        3.2.3 组合组分比值模型
        3.2.4 单位岩石气体体积模型
        3.2.5 特征组分峰型模型
        3.2.6 地化热解特征色谱图模型
    3.3 低阻油气层识别和评价原则及标准
        3.3.1 低阻油气层识别和评价原则
        3.3.2 低阻油气层评价标准
第四章 应用井例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7)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概念和特征
    1.1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特征
    1.2 岩性特征
        1.2.1 粘土含量
        1.2.2 孔隙结构
        1.2.3 润湿性
        1.2.4 储层物性特征
2 形成机理
    2.1 内因因素
        2.1.1 高束缚水饱和度引起低阻
        2.1.2 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引起低阻
        2.1.3 岩性细、微裂隙系统发育引起低阻
        2.1.4 高-极高的地层水矿化度
    2.2 外部因素
        2.2.1 钻井泥浆侵入
        2.2.2 油气、水层对比条件发生变化
        2.2.3
    2.3 符合成因
3 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
    3.1 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定性判别方法
        3.1.1
        3.1.2
        3.1.3
        3.1.4 利用测井相进行定性识别
    3.2 低电阻率油层的定量测井解释
        3.2.1 饱和度解释模型进行测井识别
        3.2.2 双孔隙水模型进行测井识别
        3.2.3 侧向电阻率测井反演技术[9, 10]
        3.2.4 测井曲线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3.2.5 薄层评价技术的应用
        3.2.6 核磁共振测井的应用[11]

(9)南堡凹陷低电阻率油气层综合识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低电阻率油气层综合识别方法
    2.1 测井多参数交会图版识别技术
        2.1.1 Rwa (Rt) -ΔGR交会图版
        2.1.2 Rwa (Rt) /Rwa (SP) -ΔGR交会图版
    2.2 MDT测井快速、直观识别技术[9, 10]
    2.3综合识别评价技术[10]
3 应用实例
4 结论
符号注释:

(10)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及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低阻油气层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低阻油气层的概念
        1.2.2 低阻油气层成因
        1.2.3 低阻油气层识别技术
        1.2.4 低阻油气层饱和度模型
        1.2.5 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 本文采取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低阻储层特征
    2.1 储层特征
        2.1.1 岩性特征
        2.1.2 粘土矿物特征
        2.1.3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
    2.2 测井响应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阻油气层类型及成因
    3.1 高不动水含量引起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3.1.1 不动水的概念
        3.1.2 不动水饱和度成因组分机理分析
        3.1.3 不动水饱和度与水溶液矿化度的关系
        3.1.4 高不动水饱和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3.2 粘土附加导电作用形成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3.2.1 粘土矿物的性质
        3.2.2 阳离子交换的表征及影响因素
        3.2.3 附加电导对电阻率得到影响
    3.3 泥浆侵入造成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3.3.1 泥浆侵入机理简述
        3.3.2 泥浆侵入数值模拟
        3.3.3 泥浆侵入低阻油气层测井实例分析
    3.4 油气层与水层矿化度不同造成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3.4.1 导致油气、水层矿化度差异的原因
        3.4.2 油气层与水层矿化度差异的测井实例分析
    3.5 砂泥岩薄互层导致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3.5.1 双侧向电阻率响应的理论模拟
        3.5.2 砂泥岩薄互层油气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阻油气层测井系列优选及测井环境优化设计
    4.1 低阻油气层测井系列的选择
    4.2 泥浆性能的测井环境优化设计
        4.2.1 泥浆性能的优化
        4.2.2 泥浆优化设计下的自然电位辅助识别低阻油气层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阻油气层定性识别方法
    5.1 低阻油气层的定性分析技术
        5.1.1 重视相近物性和相似岩性条件下储层间的电性变化
        5.1.2 重视相近电性条件下储层间的岩性和水性变化
        5.1.3 重视低阻储层的测井特征与各种油气显示的匹配关系
    5.2 基于低阻主控成因的综合参数图版技术识别低阻油气层
        5.2.1 R_(wa)(R_t)-Δφ交会图版
        5.2.2 R_(wa)(R_t)-ΔGR 交会图版
        5.2.3 R_(wa)(R_t)/R_(wa)(SP)-ΔGR 交会图版
    5.3 测井新技术识别低阻油气层
        5.3.1 MDT 快速、直观识别低阻油气层
        5.3.2 核磁共振资料快速识别低阻油气层
    5.4 与地质紧密结合的低阻油气层定性综合判断技术
        5.4.1 细分解释单元的低阻油气层识别
        5.4.2 地层对比基础上的测井多井评价低阻油气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低阻油层饱和度定量评价技术
    6.1 变参数阿尔奇公式
        6.1.1 m、n 值影响因素的岩电实验分析
        6.1.2 模型参数m 值的确定
        6.1.3 模型参数n 值的确定
    6.2 W-S 饱和度评价模型
        6.2.1 Waxman-Smits 饱和度模型的描述
        6.2.2 饱和度模型参数的确定
        6.2.3 W-S 饱和度模型在泥质砂岩中的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典型低阻油气层发育规律探索
    7.1 低阻油气层的沉积特征规律
    7.2 粘土矿物发育规律
        7.2.1 粘土矿物横向分布规律
        7.2.2 粘土矿物纵向变化规律
        7.2.3 低阻油层中粘土矿物特征及分布规律
第八章 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在冀东滩海油田的应用
    8.1 滩海油田实现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的五个步骤
        8.1.1 全面分析低阻机理,准确抓住主控成因
        8.1.2 依据主控成因确定低阻油层解决方案和测井系列
        8.1.3 依据主控成因确定识别方法,制作解释图版
        8.1.4 规模应用MDT 识别低阻油气层
        8.1.5 发展、完善饱和度解释模型,实现饱和度准确评价
    8.2 应用效果分析
        8.2.1 变参数阿尔奇公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8.2.2 新钻井解释分析
        8.2.3 已完钻井试油效果分析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低电阻率油气层评价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姬塬地区低对比度油层成因机理与流体识别方法[J]. 张海涛,郭笑锴,杨小明,周丽艳,胡琮,李婷婷. 测井技术, 2019(05)
  • [2]准噶尔盆地头屯河组低电阻率油层束缚水饱和度确定方法[J]. 司马立强,殷榕,王亮,王琼,唐松. 测井技术, 2019(02)
  • [3]电阻率比值法在苏里格低电阻率气层测井解释中的应用[J]. 赵璐阳,孙越,赵自民,黄胜,周萌,张润. 测井技术, 2018(06)
  • [4]冀东某区块地球化学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研究[D]. 于德义. 东北石油大学, 2017(12)
  • [5]人工神经网络在闵北断块低阻油层识别上的应用[J]. 陈清华,程祥,王晶,周宇成,刘强. 海洋地质前沿, 2015(11)
  • [6]渤中地区低阻油气层快速识别与评价方法[D]. 黄小刚.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7)
  • [7]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J]. 赵建伟,王武振,徐俊洋.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15)
  • [8]新疆塔北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简析及现场录井识别实例[J]. 徐向阳. 录井工程, 2009(02)
  • [9]南堡凹陷低电阻率油气层综合识别方法[J]. 周凤鸣,司兆伟,马越蛟,徐风,彭银辉,贺忠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06)
  • [10]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及分布规律研究[D]. 程相志.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标签:;  ;  

低电阻率油气藏评价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