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社会保障目标责任书

签署社会保障目标责任书

一、签署社会保障目标责任书(论文文献综述)

郑石明,何裕捷[1](2021)在《制度、激励与行为:解释区域环境治理的多重逻辑——以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着,但不同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差异明显。为探究中国情境下区域环境的有效治理机制,本文选择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案例,构建"制度-激励-行为"分析框架,从多维视角分析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与环境治理逻辑。研究发现:为实现环境善治,需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源头控制与末端监管两手抓,形成以经济激励为基础、压力激励为补充的双重激励环境,并充分动员政府、公众与企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进程;企业缺位、社会监督力量薄弱、地方政府激励不足、治理手段单一等是影响区域环境治理难以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区域环境治理的范例,探索与分析其治理逻辑,对完善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肖伊然[2](2020)在《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研究 ——以双第华侨农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华侨农场归难侨的生活现状为切入点,梳理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关注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执行过程及其后续发展。文章以龙海市双第华侨农场为个案研究,以华侨农场历史文献档案为基础,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实地接触归难侨群,希望由点到面探究华侨农场未来发展前景和归难侨群体的社会融入之路。1960年,双第华侨农场确定为接待安置归侨基地,由公私合营转为国营华侨农场。之后,双第华侨农场共经历了三次领导体制变化。2007年,国家针对华侨农场体制改革长期难以突破困境的背景下,提出“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目标,推动华侨农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特殊的体制模式已不复存在,归难侨群体的场员身份意识逐渐转变为村民、居民。双第华侨农场的体制改革呈现了华侨农场从建制到“消亡”的历史过程,见证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变迁和归难侨群体社会生活变迁的方方面面。文章从“三融入”体制改革的目的出发,通过体制融入模式、地方治理、归难侨社会保障、侨居工程建设、归难侨生活现状等方面评析双第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执行状况。双第华侨农场纳入地方规划之后,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优势,由“环境促工业”的发展观念转变为“不再下达工业指标,建设生态旅游”。并逐步解决归难侨群体的住房问题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有效的地方治理,归难侨群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明显,对于全国华侨农场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华侨农场在后续发展仍然面临着共性问题。在涉及农场干部队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有土地开发利用以及归难侨子女社会融入等方面,需要开展更深入的工作。华侨农场作为制度性产物,成功“融入”的关键仍然依靠制度建设。笔者认为华侨农场未来发展前景的根源在于体制创新,建立一套保证华侨农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引导华侨农场干部创新观念,提高归难侨群体自身素质,注重华侨农场文化建设等路径,增强华侨农场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实现彻底融入。

李莎[3](2020)在《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基层政府的实施过程研究 ——以Z镇环保工作为例》文中提出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科层治理的常用工具,是由上级单位制定总方针与考核奖惩的规定内容,自上而下的对目标层层分解,并在上下级之间签订责任书,通过对责任书中指标体系进行结果考核,最终实现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时限,激发了地方干部的群体性动力,促进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我国现在主流的行政管理方式。乡镇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中最基层的一级,也是国家权力最基础的构成部份,党和政府对农村下达的相关发展目标、计划、任务全部都是在各级政府逐层传达之下落实到乡镇一级政府来贯彻执行的。本文以Z镇环保工作为例,通过阅读文献、分析案例等方式,从微观角度研究探讨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基层政府的实施过程,试图为政府更好治理提供可靠依据,促进我国政府治理的进步。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过程中,目标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的制定和群众意见的参与,上级单位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向下级单位传达,下级单位主要领导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方式明确目标责任。指标体系具有“硬指标”与“软指标”共存和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共存的特点。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由于上下级之间存在“责任——利益”关系,乡镇政府需要在上级领导和村干部、当地群众之间权衡利弊,在“夹缝”中谋求自身角色行为的合法性。在目标考核中,年终考核一般是上级单位采取会议传达文件方式说明考核办法、程序和考核结果,乡镇的环保工作还包括日常的监督考核。乡镇政府在考核中面临目标之间的矛盾、财力与事责的矛盾、实绩与关系的矛盾、个人与组织的矛盾。考核后,上级单位采用奖惩的方式对下级单位问责。为了避免问责,乡镇政府采取运作数据、积极表现和寻求帮助三种方式应对。目标管理责任制中矛盾产生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规范化不足,缺乏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二是考核主体单一,考核手段有限;三是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不科学,考核难度大;四是行政体制改革不深入,考核与落实脱节。为了使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更好的优化,建议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法律和制度建设,鼓励考核多元化,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加强督办保证目标的落实。在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未来展望上面,可以看出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法治化、多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陈慧玲[4](2020)在《强区放权改革背景下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困境研究》文中认为住房问题日益成为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改革开放的40年间,伴随我国商品房价格的持续走高,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压力愈加突出。为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持续大力支持。但保障性住房功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政策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然而我国各地在现阶段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类似于粗放式建设、供需不平衡、保障不充分等诸多问题,这些均制约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目标的实现,造成了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困境。深圳市作为我国首个进行住房保障改革的城市,也是我国几个特大城市之一,上述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深圳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现。可见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政策既内嵌于国家宏观制度背景,又作为改革前沿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基于此,本文选取深圳市作为研究对象,来对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困境进行分析,并利用新制度主义中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模型探究困境成因。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下,根据政策过程的参与程度将政策行动者划分为市区行动者两个层次,并引入了行动舞台的概念,从制度及行动者两个层面来对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困境成因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在制度层面,压力型科层制下的制度安排如何影响了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过程;在行动者层面,相关行动者如何在制度作用下进行行为偏好及行动策略的选择,其行为选择如何影响了政策执行过程及结果,导致了政策执行困境的产生等。从而评估现行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过程,找到政策执行困境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包括从制度层面,加强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的制度建设;从利益协调机制层面,齐心构建市区共同的利益协调机制;从政策执行主体层面,为各区政策执行者适当“减压”;从政策执行监督层面:完善政策执行过程的社会监督及参与机制;从思想层面,深化保障性住房政策价值的共同认知等。从而为深圳市及我国其他城市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困境的解决,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状况的改善提供思路,以期今后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过程更加顺畅,以便更好地发挥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积极作用,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住房梦”。

仇禄琪[5](2020)在《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完善研究 ——基于地方治理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县委书记县长在地方治理中拥有较大的公共权力,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权力涉及范围较广、责任较重,对地方治理的效果具有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比较重要,但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县委书记县长在地方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与地方治理的关系,很有必要从地方治理的视角对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及实地调研等方法,首先,以地方治理理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为基础,对地方治理、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及地方治理与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其次,通过查询国家政策及审计机关官网中的资料等,对当前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进行归纳,同时基于地方治理的视角提出当前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审计力量势单力薄;地方治理复杂,审计深度有限;地方治理责任划分不明,审计责任界定难;地方治理不透明,审计结果利用率低。再次,以F县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为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审计力量势单力薄、审计深度有限、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在地方治理中对审计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最后,基于地方治理视角,结合当前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以及案例分析提出的问题,提出匹配地方治理内容,组建审计综合型团队;以治理为导向,拓宽审计深度;明确责任划分,确定经济责任;建设透明政府,健全审计成果利用制度;加强地方治理,提高审计重视程度的完善建议。本文以地方治理为视角及以F县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为案例是本文的两大创新点。以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地方治理视角对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完善研究,可以丰富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体系,优化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且提升审计质量。

刘馨育[6](2020)在《甘肃省科学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肃省科学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现行的薪酬体系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国有企业在其管理过程中始终存在特殊性,决定薪酬体系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政策法规的监管与影响来确定工资的分配方式。因此,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受到政策法规的约束及上级部门的监管,企业自主权相对紧缩,不论是公司战略层面还是职能层决策方面,企业一切行为受到严厉监督。经济目标决定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紧紧跟随市场化的脚步,高效率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就需要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作坚实的基础和最终的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比较大的优化空间,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自身而言,促使薪酬体系构建不断优化完善。一方面,薪酬体系自身需要与时俱进,配合各项人力资源制度的更迭,完善自身体系更新运行,从而解决企业内部利益各方的矛盾;另一方面,要紧跟市场化竞争水平,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优势。基于此,本文以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体系优化设计为研究对象,以薪酬、薪酬体系、薪酬激励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的现有薪酬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从薪酬结构体系、薪酬层级体系、薪酬沟通反馈体系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分析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优化后的薪酬体系方案,以及在战略、制度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提升公司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为公司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论文在介绍公司现状、组织架构、薪酬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展开实地调查,针对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现行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重新设计薪酬体系优化方案。最后,论文从战略、制度、文化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使优化后的薪酬体系能够有效落地实施。本次论文研究对于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在深化改革、战略转型期间的薪酬体系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马晓旭[7](2020)在《KL学院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高等教育在我国建立以来,经济发展势头日渐递增,信息技术时代也处在不断变革的状态,教育领域强国的建立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石。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在我国也取得了稳定发展,但随着公办院校的扩招以及国外留学机构的不断涌现,促使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了不容忽视的阻碍,面对这种情形,民办高校只有通过广纳人才充实自身师资队伍,实施创新教育教学发展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学院为了长远发展,首要开展的就是形成高素质教师团队,改善组织内部管理水平,建立科学、适用于KL学院的激励机制,以稳定和吸引高质量、高素质的社会英才,只有这样学院才得以长期发展。本文着重研究KL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并对其激励机制进行探讨、加以分析,明确其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与科学的解决方案,充分使得教师的热情与业务能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提升KL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院良性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民办高校激励机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为指导,并对高校激励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分析。其次,对KL学院的概况加以介绍,并对学院师资队伍结构现状进行描述,对民办高校激励机制的相关概念做出阐述,分别从薪酬待遇、福利保障、教师培训与职业规划、工作环境与精神激励、聘用与绩效考核五个方面分析KL学院现行的激励机制。再次,对KL学院全体教师,开展调查问卷设计活动,对已离职的教师进行访谈,科学设计KL学院调查问卷项目,并对全院教师进行调查实施,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查找出教师对现行激励机制不满意的问题所在以及致使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KL学院教师对激励机制不满意表现在:薪酬结构不合理,没有对KL学院不同岗位、类别的教师做出差异化薪酬,使得教师工作缺乏一定的动力;社会保障激励的迟迟兑现;教师培训与职业规划体系的不健全;工作环境与精神激励的匮乏;考核与晋升机制不够完善。对产生的问题加以剖析,合理分析其构成的原因,为后文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最后,在激励机制具体实施的整个工作中,需要学院配备相应的组织、制度、资金三方面的保障,使得激励工作的顺利开展。KL学院教师的激励机制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也是其他同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性较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民办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措施提供依据,为民办高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重要依据与可实施的应用价值。

纪欢[8](2019)在《审计机关“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例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放管服”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协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放管服”政策贯彻落实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政策的各方参与者作为理性“经纪人”都会在公共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为保障宏观政策贯彻落实,作为国家治理基石和保障的国家审计对公共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必要的。审计机关“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属于政策跟踪审计,具有政策跟踪审计的特质。“放管服”改革涵盖经济、金融、财政、税务、计算机、政治、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不仅涉及政府还涉及公安、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因此,“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覆盖面广泛,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知识储备、沟通协调能力、使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审计机关开展“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发现不足之处,并从制度环境、审计对象和审计主体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完善我国审计机关“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改进建议。本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相关背景进行介绍,阐述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简要梳理了国内外政策跟踪审计的相关文献,阐述了“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理论基础,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并基于“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目标实现路径分析了各审计要素。第三部分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基于面上数据,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中央及地方“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实施现状。第四部分以J特派办“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为例,按照审计要素详细论述其实施过程,总结其优缺点。J特派办“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审前准备充分,项目选择科学;审计抽样精准,取证方式多样;原因分析透彻,审计报告规范。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审计目标及审计范围较窄;揭示的问题缺乏宏观性和整体性;权责界定不一致;缺乏政策落实效果评价等。第五部分从制度环境、审计对象、审计主体三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五点建议:分别是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框架;创新审计方法,开展“智慧”审计;完善政策跟踪审计评价体系;规范后续审计制度;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李超[9](2019)在《民营S企业海外派遣员工薪酬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国际化发展,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海外建筑领域拓展迅速,随之出现了的大量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国籍员工被派遣到海外工作。外派员工是海外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主要推动力量,其工作效能影响项目进度、质量、履约情况、成本开支和企业的国际声誉。因此,企业亟需对海外派遣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本文重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薪酬激励设计方案,针对企业的海外派遣员工,解决薪酬激励方向的问题。论文选取民营S企业为例,结合海外实践经验,着重对民营性质的S企业海外派遣员工的薪酬激励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学习和研究海外派遣和激励方面的研究成果,整理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设计出海外派遣员工薪酬激励的解决方案和对策。重点解决:1、企业全球化布局及海外薪酬激励性战略问题。2、合理的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薪资体系设计方案(中东、东南亚、非洲)。3、相对公平的海外派遣员工的奖金发放设计方案。4、合理的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福利体系设计方案(中东、东南亚、非洲)。本文调研并分析了S企业海外薪酬激励机制的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一步深入调研和设计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优化方向和具体措施。希望对民营S企业的海外薪酬体系和薪酬激励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为“走出去”的大量同行业企业提供薪酬激励机制方向的方法供参考。

任林琇[10](2018)在《基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PI制管理模式的构建》文中指出近些年来,科技与经济交融发展特征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基础研究是产出原创性成果、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先导和源泉,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开展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和战略重点。科研管理模式是影响科研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源自西方国家的PI制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积累,已经证明在基础研究领域起到了较好地组织管理作用。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在积极引进PI制,但因我国体制机制与西方国家不同,PI制功能在我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在我国现实国情、现有体制、现行机制下将PI制管理模式应用到我国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并发挥其优势管理功能,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焦点。从现有研究来看,学术界关于PI制的理论研究较少,多从科研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如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研究。努力结合我国科研管理机构体制、机制的特点,紧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规律,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科研管理模式,以期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管理体制的PI制,提高科研产出绩效、增强科技竞争力[1]。研究并构建符合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发展特征的PI制管理模式,对促进我国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发展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以构建新型PI制管理模式,促进我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提高原创性和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产出为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专家深度访谈、专家咨询、问卷调查以及系统分析、理论推演、总结归纳等方法。在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查找并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比较国内外PI制科研管理概况,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影响PI制管理模式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紧扣我国体制、机制的特点,提出PI制管理模式实施的建议,并探索构建适合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PI制管理模式,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及管理参考。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PI制管理模式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主要内容。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并归纳国内外对PI制、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以及科技人力资源等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相关理论、研究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本论文研究提出的问题、应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制定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PI制管理模式相关理论因素研究。对科学研究、科研管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激励与约束理论、PI制等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发达国家的科研管理研究。本章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的科研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为下文PI制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第四部分:国内科研管理历史演进及现状研究。首先阐述了国内的科研管理历史;接着梳理了我国的科研管理模式演进,重点对PI制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我国PI制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选取国内四个实施PI制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机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案例研究,针对案例科研机构,总结、分析、归纳其实施经验及遇到的瓶颈,为本研究构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PI制管理模式准备实践基础。第五部分:为PI制管理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影响PI制管理模式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应用德尔菲法采集因素,建立PI制的影响因素库,并根据每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赋值打分,按得分大小排序确认重要程度。其次,采用Dematel法建立因素的直接影响矩阵,通过对直接影响矩阵进行正规化、逆矩阵、矩阵乘积计算后得出综合影响矩阵,并计算出每个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依据各因素的原因度值和中心度值,最终确定影响PI制管理模式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第六部分: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PI制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本章在前文文献研究、国内外科研管理分析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等工作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面向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PI制管理模式:首先,在宏观层面,国家需要用政策引导、法律保障PI制实施顺畅;其次,在中观层面,基础研究领域的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机制、营造合适的环境促进PI制管理模式功能发挥;再次,在微观层面,研究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要素管理制度,包括有利于PI制管理模式实施的各项制度。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本章主要对本研究的发现进行总结讨论,阐述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以及主要创新点,分析本研究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基本特征出发,立足于创新性成果产出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管理学的系统理论、激励理论、权变理论、公平理论等同时应用在科研管理领域展开对应的分析,进而得出在PI制模式构建时应该重点强调的制度及其建设的核心。通过研究,创新提出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实施PI制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并对PI制模式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心的构建提出建设构想。本研究丰富了我国科研管理方面理论研究,同时针对性建议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选用PI制管理模式作为常态化、最优模式,并在实际工作开展上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参考。

二、签署社会保障目标责任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签署社会保障目标责任书(论文提纲范文)

(1)制度、激励与行为:解释区域环境治理的多重逻辑——以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述评
三、制度、激励与行为视角下的区域环境治理机制
    (一)制度:宏观体系与微观制度
    (二)激励:双重激励环境
    (三)行为:多方参与
四、区域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
五、基于多重逻辑视角的案例分析
    (一)制度逻辑:约束政府与规范市场两手抓
    (二)激励逻辑:兼顾压力激励与经济激励
    (三)行为逻辑:建立“保卫蓝天”统一战线
    (四)综合视角下的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
六、反思与启示
    (一)反思:区域环境治理为何失效?
        (1)企业在治理过程中长期缺位。
        (2)社会监督力量薄弱。
        (3)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激励不足。
        (4)治理手段单一化。
    (二)启示:区域环境治理缘何有效?

(2)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研究 ——以双第华侨农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萌芽阶段(1980-1995年)
        二、发展阶段(1996-2006年)
        三、深入阶段(2007年至今)
    第三节 文献资料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地域
        一、行政区划
        二、自然环境
第二章 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提出和实施
    第一节 华侨农场的缘起
        一、东南亚排华
        二、国内安置
    第二节 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次领导体制变化(1950—1977年)
        二、第二次领导体制变化(1978-1985年)
        三、第三次领导体制变化(1985年至今)
        四、“三融入”体制改革的背景
    第三节 “三融入”体制改革政策的实施内容
        一、体制融入地方
        二、管理融入社会
        三、经济融入市场
第三章 双第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具体执行
    第一节 “三融入”之前的双第华侨农场
        一、场员安置
        二、生产与经营管理体制
        三、社会职能管理
        四、场员薪资福利
    第二节 体制融入模式
    第三节 地方治理
        一、发展布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归难侨社会保障
    第五节 侨居造福工程
        一、实施背景
        二、实施过程
    第六节 归难侨生存现状
第四章 双第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农场干部队伍建设
        一、理顺体制机制
        二、优化农场干部队伍
    第二节 归难侨子女的社会融入
    第三节 土地利用
    第四节 华侨农场未来发展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论文资助项目

(3)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基层政府的实施过程研究 ——以Z镇环保工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一、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一)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概念和类型
        1.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概念
        2.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类型
    (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1.网格化管理
        2.量化问责
        3.“一票否决”
    (三)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优势
        1.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时限
        2.激发了地方干部的群体性动力
        3.促进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四)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理论基础
        1.目标管理理论
        2.政府责任理论
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过程:以Z镇环保工作为例
    (一)目标责任的确立
        1.目标的来源
        2.目标的传达
    (二)目标的管理
        1.目标的细化
        2.目标的实施
    (三)考核和奖惩
        1.目标的考核
        2.奖励与惩罚
三、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中的矛盾与应对:以Z镇环保工作为例
    (一)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中乡镇政府面临的矛盾
        1.目标之间的矛盾
        2.财力与事责的矛盾
        3.实绩与关系的矛盾
        4.个人与组织的矛盾
    (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中乡镇政府的应对策略
        1.积极表现
        2.运作数据
        3.寻求帮助
四、目标管理责任制中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规范化不足,缺乏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考核主体单一,考核手段有限
    (三)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不科学,考核难度大
    (四)行政体制改革不深入,考核与落实脱节
五、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优化建议
    (一)加快法律和制度建设,为目标管理责任制提供基础保障
    (二)加强政务信息的交流与公开,鼓励考核多元化
    (三)确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保证目标合理性
    (四)加强督办,确保政府目标的落实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4)强区放权改革背景下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论文安排及主要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研究法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保障性住房
        二、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
        (一)公共租赁住房
        (二)安居型商品房
        (三)人才住房
        (四)其他类型保障房
        三、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理性选择制度理论
        二、理论分析框架搭建
第三章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现状及困境分析
    第一节 强区放权后深圳市出台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一、政策目标
        二、政策实施的组织保障
    第二节 深圳市各区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现状及困境
        一、政策目标与各区客观资源存量存在冲突困境
        二、建设过程面临基层人员编制紧张困境
        三、供应比例失衡,存在供需矛盾困境
        四、房源分布不均,存在粗放建设困境
        五、政策顶层设计缺乏,存在执行滞后困境
第四章 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下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困境成因分析
    第一节 制度层面:压力型科层制下的政策执行
    第二节 :行动者层面:相关行动者行为偏好选择下的政策执行
        一、行动情境描述:政策行动者的政策控制层次及成本收益分析
        (一)行动者集合
        (二)各行动者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三)行动结果的成本和收益
        1.市级行动者付出行政资源成本,获得社会经济效益
        2.区级行动者付出经济成本,获得良好政治绩效
        二、行动者描述:压力型科层制下政策行动者的偏好及策略选择
        (一)市级行动者偏好于解决问题的结果导向型策略
        (二)区级行动者偏好于政治经济效益的自利导向型策略
        三、行为解释:政策行动者的策略选择对政策执行困境的影响
        (一)市级行动者以结果为导向的策略选择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1.政策指标设置不合理
        2.考核指标设置不全面
        3.政策顶层设计缺乏
        4.监督及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二)区级行动者以自利为导向的策略选择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1.考核压力下的快速执行,造成粗放建设的困境
        2.经济利益考量下的选择性执行,造成结构性供需矛盾的困境
        3.政策顶层设计缺乏下的模糊性执行,造成政策执行滞后的困境
        4.信息不对称下的变通性执行,造成执行投机化的困境
第五章 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从制度层面:加强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的制度建设
    第二节 从利益协调机制层面:构建市区共同的利益协调机制
    第三节 从政策执行主体层面:对各区政策执行者进行适当“减压”
    第四节 从政策执行监督层面:完善政策执行过程的社会监督及参与机制
    第五节 从思想层面:深化保障性住房政策价值的共同认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深圳市各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分布图
致谢

(5)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完善研究 ——基于地方治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图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视角创新
        二、案例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文献述评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地方治理理论
        二、经济责任审计理论
第三章 地方治理与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
    第一节 地方治理
        一、地方治理的目标
        二、地方治理的主要内容
        三、地方治理的方式
        四、地方治理的法律依据
        五、地方治理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
        一、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主体及客体
        二、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及评价标准
        三、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及程序
        四、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五、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及结果运用
        六、县委书记与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第三节 地方治理与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
        一、地方治理决定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
        二、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反作用于地方治理
第四章 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一、相关法规和政策
        二、开展情况
        三、取得的成绩
    第二节 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
        一、审计力量势单力薄
        二、地方治理复杂,审计深度有限
        三、地方治理责任划分不明,审计责任界定难
        四、地方治理不透明,审计结果利用率低
第五章 F县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第一节 案例介绍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F县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要素
        三、F县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四、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第二节 案例分析
        一、值得肯定的做法
        二、F县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三、F县地方治理对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
第六章 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建议
    第一节 匹配地方治理内容,组建审计综合型团队
        一、扩大审计队伍
        二、加强学习培训
        三、提高部门间的合作
    第二节 以治理为导向,拓宽审计深度
        一、确定审计重点内容
        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三、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第三节 明确责任划分,确定经济责任
        一、权责对等
        二、细化经济责任分类
        三、建立责任界定评分系统
    第四节 建设透明政府,健全审计成果利用制度
        一、落实整改情况
        二、健全结果公告制度
        三、提高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任用的作用
    第五节 加强地方治理,提高审计重视程度
        一、成立被审计单位领导小组
        二、科学制定审计规划
        三、加强地方财务人员培训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甘肃省科学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薪酬
        2.1.2 薪酬体系及构成
        2.1.3 薪酬体系的优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平理论
        2.2.2 期望理论
        2.2.3 锦标赛理论
    2.3 薪酬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3.1 薪酬研究文献综述
        2.3.2 薪酬体系研究文献综述
    2.4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3.1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现状
        3.1.1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简介
        3.1.2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组织结构
        3.1.3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3.2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体系现状
        3.2.1 薪酬结构体系的现状
        3.2.2 薪酬层级体系的现状
        3.2.3 薪酬沟通反馈体系的现状
第四章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问题及原因分析方法
        4.1.1 访谈设计
        4.1.2 调查设计
    4.2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4.2.1 薪酬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
        4.2.2 薪酬层级体系存在的问题
        4.2.3 薪酬沟通反馈体系存在的问题
    4.3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薪酬结构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4.3.2 薪酬层级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4.3.3 薪酬沟通反馈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5.1 薪酬体系优化原则和优化目标
        5.1.1 薪酬体系优化原则
        5.1.2 薪酬体系优化目标
    5.2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结构体系优化设计
        5.2.1 岗位工资优化设计
        5.2.2 绩效工资优化设计
        5.2.3 福利津贴优化设计
        5.2.4 奖励激励优化设计
    5.3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层级体系优化设计
        5.3.1 定岗定级优化设计
        5.3.2 薪酬浮动优化设计
    5.4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沟通反馈体系优化设计
        5.4.1 建立良好沟通反馈平台
        5.4.2 保证平台良好运维
第六章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薪酬体系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战略保障措施
    6.2 制度保障措施
    6.3 文化保障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薪酬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7)KL学院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相关概念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KL学院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2.1 KL学院基本情况
        2.1.1 学院简介
        2.1.2 教师队伍的构成
    2.2 KL学院现行的教师激励机制
        2.2.1 薪酬待遇
        2.2.2 福利与社会保障
        2.2.3 教师培训与职业晋升规划激励
        2.2.4 环境与精神激励
        2.2.5 教师的聘用与绩效考核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KL学院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3.1 KL学院教师激励机制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与设计
        3.1.2 调查问卷的实施
        3.1.3 教师问卷数据的总体分析
        3.1.4 不同类别教师对激励因素重视程度分析
        3.1.5 行政与工勤岗位教职工对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3.1.6 已离职教师对激励机制满意度访谈
    3.2 KL学院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3.2.1 薪酬结构不合理
        3.2.2 社会保障激励的延迟兑现
        3.2.3 教师培训与职业规划体系不健全
        3.2.4 环境与精神激励的相对缺乏
        3.2.5 考核与晋升机制不够完善
    3.3 KL学院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民办院校的“以学办学”
        3.3.2 激励管理意识匮乏
        3.3.3 激励机制的频繁变更
        3.3.4 激励机制的制定与教师需求之间的矛盾
        3.3.5 激励的实施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KL学院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的对策及实施与保障措施
    4.1 激励工作的目标与原则
        4.1.1 完善激励工作的总目标
        4.1.2 激励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4.2 解决KL学院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的对策
        4.2.1 建立差异化薪酬体系
        4.2.2 加强社会保障激励措施
        4.2.3 完善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制度
        4.2.4 改善工作环境与加强学院精神激励
        4.2.5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4.3 KL学院教师激励机制的实施措施
        4.3.1 KL学院近期采取措施
        4.3.2 KL学院中长期规划
    4.4 实施KL学院教师激励机制的保障措施
        4.4.1 提升组织保障措施
        4.4.2 建立多方位强化制度保障措施
        4.4.3 持续稳定的资金保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8)审计机关“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例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放管服”改革背景
        1.1.2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关于政策跟踪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
        2.1.1 国家审计的本质及职能
        2.1.2 政策跟踪审计的本质及职能
    2.2 关于政策跟踪审计目标及作用的研究
    2.3 关于政策跟踪审计方式方法的研究
        2.3.1 政策跟踪审计开展方式
        2.3.2 政策跟踪审计取证方法
        2.3.3 政策跟踪审计评价方法
    2.4 关于政策跟踪审计成果运用的研究
        2.4.1 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2.4.2 政策跟踪审计成果优化
    2.5 国内外文献述评
3.理论基础及“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
    3.1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理论基础
        3.1.1 公共选择理论
        3.1.2 国家治理理论
        3.1.3 目标管理理论
    3.2 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
        3.2.1 以合规审计为基础
        3.2.2 有较为鲜明的绩效审计特征
        3.2.3 具备专项审计调查的特质
        3.2.4 预防性和持续性较强
    3.3 基于目标实现路径框架的“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要素
        3.3.1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目标
        3.3.2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主体
        3.3.3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对象
        3.3.4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依据
        3.3.5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技术方法
4.审计机关“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概况
    4.1 中央审计机关“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概况
        4.1.1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开展方式
        4.1.2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开展频率
        4.1.3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主要内容及审计结果
        4.1.4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成效
    4.2 地方审计机关“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实施情况
        4.2.1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开展方式
        4.2.2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开展频率
        4.2.3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主要内容及审计结果
        4.2.4 “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成效
    4.3 中央及地方审计机关“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对比分析
5.J特派办“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案例分析
    5.1 审计项目背景
    5.2 审计目标
        5.2.1 总体审计目标
        5.2.2 具体审计目标
    5.3 审计人员
    5.4 审计项目确立
        5.4.1 审计项目确立依据
        5.4.2 审计项目确立方法
        5.4.3 审计项目确立流程
    5.5 审计依据
        5.5.1 审计H省涉企收费情况的审计依据
    5.6 审计技术方法
        5.6.0 审计H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改革情况的依据
        5.6.1 现场检查法
        5.6.2 面询法
        5.6.3 资料查询法
        5.6.4 账表分析法
        5.6.5 函证法
        5.6.6 专家咨询法
    5.7 审计结果运用
        5.7.1 审计结果
        5.7.2 审计报告
        5.7.3 审计结果运用及成果转化
6.J特派办“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优缺点
    6.1 J特派办“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经验总结
        6.1.1 审前准备工作充分,项目选择科学
        6.1.2 审计抽样精准,互联网取证与现场取证结合
        6.1.3 原因分析透彻,审计报告严谨规范
    6.2 J特派办“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尚存不足
        6.2.1 审计目标狭窄,具体审计目标缺乏层次性
        6.2.2 审计范围狭窄,未关注新情况、新问题
        6.2.3 审计对象局限,未检查涉企经营性收费
        6.2.4 审计揭示的问题缺乏宏观性和整体性
        6.2.5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权责界定不一致
        6.2.6 缺乏对H省“放管服”政策落实效果的评价
7.“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7.1 制度环境的约束
    7.2 审计对象较为复杂
    7.3 审计机关自身存在局限性
        7.3.1 缺乏专司“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人员
        7.3.2 一线审计人员不足,难以实现“全覆盖”
        7.3.3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以致审计范围及目标狭窄
        7.3.4 后续审计力度不足,审计整改不够及时、深入
        7.3.5 政策跟踪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评价政策落实效果
8.完善审计机关“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建议
    8.1 建立科学的“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目标管理框架
    8.2 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开展“智慧”审计
        8.2.1 综合使用多种审计技术方法
        8.2.2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审计项目深度融合
    8.3 完善“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评价体系
    8.4 规范后续审计制度,增强审计整改的宏观性和及时性
    8.5 加强“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8.5.1 设置专司“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小组
        8.5.2 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人才能力框架
        8.5.3 统筹协调一线审计人员与外部咨询团队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民营S企业海外派遣员工薪酬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基本理论
    2.1 战略薪酬理论
    2.2 激励理论
    2.3 内部客户理论
第3章 S企业基本情况和海外现行薪酬激励机制问题分析
    3.1 S企业的基本情况简介
        3.1.1 基本情况及发展战略
        3.1.2 S企业的组织架构
    3.2 海外派遣员工情况
    3.3 海外派遣薪酬体系和薪酬激励的现状
    3.4 海外派遣现行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
第4章 S企业海外派遣薪酬激励的解决方案
    4.1 海外派遣全球化区域性薪酬战略
    4.2 海外派遣全球化区域性薪资设计方案
        4.2.1 基本薪资设计方案
        4.2.2 区域化薪资设计方案
    4.3 海外派遣激励性奖金设计方案
        4.3.1 绩效奖金设计方案
        4.3.2 激励性奖金设计方案
    4.4 海外派遣全面覆盖福利设计方案
        4.4.1 全方位覆盖的保险保障
        4.4.2 灵活的海外休假制度
        4.4.3 区域化补贴
        4.4.4 员工投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PI制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基本概念界定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科学研究内涵
    2.2 科研管理相关理论
    2.3 生命科学基础相关研究
    2.4 PI制相关研究
    2.5 相关管理理论
第三章 主要发达国家科研管理模式的分析
    3.1 国外科研机构的组织模式变革
    3.2 主要发达国家科研管理模式研究
    3.3 研究启示
    3.4 小结
第四章 我国科研管理历史演进及现状研究
    4.1 我国科研管理的近代历史溯源
    4.2 科研管理模式演进
    4.3 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机构PI制模式实施案例研究
    4.4 研究启示
    4.5 小结
第五章 影响PI制管理模式功能发挥的因素研究
    5.1 TN法概述
    5.2 因素分析与识别的DEMATEL法及其实施步骤
    5.3 应用德尔菲法进行PI制管理模式影响因素识别
    5.4 应用DEMATEL法进行PI制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分析
    5.5 影响PI制功能因素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PI制管理模式构建
    6.1 构建目标
    6.2 构建原则
    6.3 构建方法
    6.4 “全自由契约式”PI制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
    6.5 PI制管理模式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心建设构想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科研团队PI制组织模式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签署社会保障目标责任书(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度、激励与行为:解释区域环境治理的多重逻辑——以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为例[J]. 郑石明,何裕捷. 社会科学研究, 2021(04)
  • [2]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研究 ——以双第华侨农场为例[D]. 肖伊然. 华侨大学, 2020
  • [3]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基层政府的实施过程研究 ——以Z镇环保工作为例[D]. 李莎.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强区放权改革背景下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困境研究[D]. 陈慧玲. 深圳大学, 2020(10)
  • [5]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完善研究 ——基于地方治理视角[D]. 仇禄琪.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6]甘肃省科学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研究[D]. 刘馨育. 兰州大学, 2020(01)
  • [7]KL学院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 马晓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8]审计机关“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的例证分析[D]. 纪欢.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9]民营S企业海外派遣员工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 李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12)
  • [10]基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PI制管理模式的构建[D]. 任林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签署社会保障目标责任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