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包衣技术研究

植物种子包衣技术研究

一、植物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科翰,邱德志[1](2021)在《种子包衣技术研究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包衣是一种种子处理方法,是通过浸种、拌种的方法防治作物幼苗期间病菌和虫害的侵染,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种子包衣处理还促进了作物精细播种的发展进程,在种子产业化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对种衣剂和种子包衣的概念、作用及其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种衣剂的高效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卢玉婷[2](2021)在《不同处理方式对西鄂尔多斯三种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冬青、蒙古扁桃和霸王是西鄂尔多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自然状态下更新较困难,如何促进其更新,增加这些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森林覆盖率是当前其天然分布区内需要突破的关键瓶颈技术。本论文通过实验模拟其种子天然更新时的生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种子包衣实验,从而为人工促进这三种古地中海孑遗植物更新提供技术支持。下面论文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相关的内容、结果分析:1.不同位置土壤容重、粒径组成及土壤含含水量均有所差异,整体来看不同部位土壤容重沙丘顶部>丘间平地>背风侧>迎风侧,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情况均为丘间平地最好,分别为2.65%、24.58%、23.21%、19.70%。降雨在土壤中的入渗深度与降雨量呈正相关。1mm、2mm、5mm、10mm、15mm、20mm降雨量最大入渗深度分别为2.43cm、3.52cm、6.00cm、9.59cm、15.83cm、19.12cm。2.最适宜沙冬青、蒙古扁桃、霸王种子萌发的果皮处理方式均为去除果皮;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0℃,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沙埋深度为0.5cm,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沙埋深度为0.5cm,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沙埋深度为0cm;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20%,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25%,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20%。3.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成膜剂为1.00%的壳聚糖,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成膜剂为0.30%的壳聚糖,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成膜剂为0.10%的壳聚糖。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生长调节剂为400mg/L的赤霉素,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生长调节剂为50mg/L的赤霉素,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生长调节剂为50mg/L的赤霉素。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杀虫杀菌剂为0.15g/ml的多菌灵,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杀虫杀菌剂为0.03g/ml的阿维菌素,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杀虫杀菌剂为0.20g/ml多菌灵。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保水剂浓度为1%,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保水剂浓度为1%,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保水剂浓度为1%。

安嘉雯[3](2021)在《不同处理方式对圆柏、侧柏种子萌发的影响》文中指出圆柏(Sabina chinens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是良好的造林树种,了解影响两种种子萌发的因素对两种树种的人工更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研究以采收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的圆柏、侧柏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萌发试验,测定各项发芽指标,对影响圆柏、侧柏种子萌发的生态因素以及种子包衣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对圆柏和侧柏种子萌发的生态因素研究得出:最适宜圆柏和侧柏种子萌发的温度、光照、埋土深度分别为25℃、24HL、0.5cm;最适宜圆柏、侧柏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5%、30%;有果皮的圆柏和侧柏种子均无法萌发。(2)对圆柏和侧柏种子的包衣研究得出:最适宜圆柏、侧柏种子萌发的成膜剂、保水剂浓度分别为0.30%的壳聚糖、种子质量的1%;最适宜圆柏、侧柏种子萌发的杀虫杀菌剂分别为0.15g/ml的多菌灵、稀释6000倍的氯氰菊酯;最适宜圆柏、侧柏种子萌发的生长调节剂为400mg/L的吲哚乙酸、400mg/L的赤霉素。

胡潇军[4](2020)在《河北省深泽县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调查及化学防治研究》文中认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J.E.Smith),2019年初入侵中国,目前在我国主要危害玉米田。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速度快、突发为害重和防治难度高等特点。根据实验室前期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调查及防治试验,本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2020年9月17日~2020年10月24日,采用棋盘式5点调查法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桥头乡不同生育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危害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喜食三叶一心期玉米,3~4龄幼虫喜食七叶一心期玉米。危害严重的地块百株虫口数为50头/百株,百株危害率达到70%。(2)2019年5月29日~2019年6月1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阿七乡测试了 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结果显示,药后72 h,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g/667m2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0 g/667 m2防效较好,分别为93.2%和94.2%。采用室内浸虫法对4种杀虫活性成分的不同剂型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杀虫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剂型的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杀虫活性排序为: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不同剂型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杀虫活性排序为:微乳剂>水乳剂>乳油;不同剂型的甲维·茚虫威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杀虫活性排序为:悬浮剂>水乳剂;不同剂型的甲维·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杀虫活性排序为: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3)采用室内饲喂法和室内盆栽接虫法测试了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包衣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杀虫活性。播种后15 d,室内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包衣剂量为4 g/kg、2 g/kg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防效分别为100%、98.8%;播种后15 d,使用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对盆栽玉米植株进行接虫试验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包衣剂量为4 g/kg、2 g/kg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防效分别为96.6%、79.3%;播种后20 d,四氯虫酰胺添加芸苔素内酯种子包衣的玉米植株,防效提高20%以上,氯虫苯甲酰胺添加芸苔素内酯种子包衣的玉米植株防效提高10%以上。播种后30 d,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酰·噻虫嗪添加芸苔素内酯种子包衣的玉米植株防效均提高10%左右。(4)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对玉米株高、茎粗、单叶叶面积、根系干重进行测量,以评价种子包衣对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包衣,可以促进玉米苗期和大喇叭口期植株的生长发育,添加芸苔素内酯后进一步促进了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邢艺凡[5](2020)在《高粱耐盐种衣剂的研制及其生理作用解析》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辽杂19高粱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包衣剂的筛选,确定最佳种衣剂配方,经过盐胁迫下盆栽的验证,从种子萌发、幼苗生理生化等方面,揭示了盐胁迫下种子包衣对高粱萌发及幼苗的调控效应,为探究提高高粱耐盐性的有效途径以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抗坏血酸、褪黑素、油菜素内酯、水杨酸、脯氨酸等外源调节剂的筛选,确定盐胁迫下水杨酸和脯氨酸作为种子包衣的有效成分对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最好,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分析得到最佳种衣剂配方为水杨酸的添加量为7.8mg/L和脯氨酸的添加量为100mg/L。2.盐胁迫下包衣的高粱幼苗发芽率、株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根鲜重和干重均显着高于未包衣的高粱幼苗,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3.盐胁迫下包衣的高粱幼苗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低于未包衣的高粱。盐胁迫下包衣的高粱幼苗的SOD、POD、CAT、APX活性显着高于未包衣,说明盐胁迫下高粱种子包衣可以显着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因此包衣处理的高粱幼苗具有更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了活性氧对膜脂的伤害,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4.盐胁迫下未包衣的高粱幼苗叶片和根部的Na+含量均显着高于包衣。Na+含量升高限制了高粱植株对K+的吸收,导致K+含量减少,包衣的高粱幼苗K+含量显着高于未包衣,且包衣的高粱幼苗K+/Na+比未包衣高,耐盐性更强。5.包衣高粱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着高于未包衣高粱幼苗,盐胁迫下包衣后的高粱幼苗积累渗透保护物质来抵抗渗透胁迫的伤害,降低盐带来的伤害。6.盐胁迫下包衣高粱的叶绿素含量显着高于未包衣。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高粱的光合荧光参数显着下降,盐胁迫下包衣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显着高于未包衣,且胞间CO2显着低于未包衣。盐胁迫下包衣高粱幼苗叶片的NPQ(叶绿素荧光非光化学淬灭)上升,启动热耗散系统将过多的光能以热耗散的形式消耗,提高了光保护能力。盐胁迫下包衣处理的高粱幼苗叶片的qP(光化学淬灭系数)高于未包衣处理,光合活性较高。

詹振亮[6](2020)在《关于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麦种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一些病虫害可以通过种子处理进行预防,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种衣剂对麦种进行包装,进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主要围绕小麦种子包衣的相关概述、目前小麦种子包衣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提升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有效途径,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周茂超[7](2020)在《复合生物种衣剂的创制与应用》文中提出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之一,因其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大量的蛋白质等而具有很高的经济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土传病害的侵染,玉米茎腐病又称茎基腐病或青枯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也是我国玉米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在农业中,对于土传病害的防治一般采用施加化学农药的方法。但是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环境大范围的污染,因此减少或者代替化学农药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得到普遍重视。种子包衣技术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玉米种衣剂大多数是农药型种衣剂,市场上许多种衣剂产品存在药剂老化、性状不稳定、包衣脱落率高等问题,并且微生物在玉米种衣剂上的应用比较少。因此研究生物种衣剂对于玉米病害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从实验室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中筛选出既有生防作用又有促生效果的菌株,将其与其他助剂配制成环保的生物种衣剂,应用于玉米的盆栽种植中,探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本试验共挑选了24种不同的菌株,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拮抗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菌株,共筛选到5株细菌和1株木霉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通过生理指标的测定,另外获得6株对玉米种子有促生潜力的芽孢杆菌,其具有产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的能力。综合抑菌和促生两种功能,确定TXM-1(Bacillus velezensis)和TXM-2(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别作为生物种衣剂的活性成分。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中将具有抑菌作用的TXMT-3(Trichoderma reesei)与具有促生能力的TXM-7(Bacillus cereus)复配(菌株可共生),两者协同作用。通过玉米种子的发芽盆载试验,筛选出两者的最佳比例作为生物种衣剂的活性成分。2、从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和包衣脱落率三个方面研究成膜剂的理化性质,本试验挑选了90:10、60:40、30:70、10:90四种比例用于下一步研究。通过不同比例的成膜剂进行玉米种子的发芽试验和菌株活性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生长和种衣剂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SA:PVA=1:9的成膜剂不仅对玉米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还能使菌株活性下降缓慢。另外,本试验还研究了菌剂与成膜剂按比例混合后的动态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通过测定菌株活性,确定了5种种衣剂与微生物菌剂的成分比例,并且估算出生物种衣剂的常温贮藏时间至少为两个月。3、试验最终获得四种兼具拮抗病原菌和促进玉米苗期生长功能为一体的生物种衣剂(BSCA-1、BSCA-2、BSCA-3、BSCA-4和BSCA-5),其配方为:分别以TXM-1、TXM-2、TXMT-3、TXMT-3与TXM-7(1:4和3:2)两种比例为活性成分,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成膜剂,膨润土和苯甲酸钠为助剂。将5种生物种衣剂应用于盆栽试验中,发现都能够促进玉米的苗期生长。经过BSCA-1、BSCA-2、BSCA-3、BSCA-4处理后,种子初期生长的POD酶活性都有提高;经BSCA-1、BSCA-2、BSCA-3、BSCA-5处理后,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显着增加;经5种种衣剂处理后丙二醛含量显着降低。综合玉米生长的生理指标,其中效果最好的是BSCA-1。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芽孢杆菌和木霉菌构建的生物种衣剂在拮抗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同时可对玉米苗期生长有促进作用,揭示了其在玉米种植中具有替代化学种衣剂的潜力。4、BSCA-1在玉米种植中,结果显示出其出色的应用效果。本文又将其活性成分TXM-2应用于菠菜和生菜两种作物,验证其促生和抑菌作用。结果显示TXM-2在生菜上具有抑制病害侵染的作用,又将它与实验室存储的其他病原菌做平板对峙试验,发现了它的广谱抑菌性,揭示了其在作物种植中作生物防治菌剂的潜力。对经过TXM-2处理后的土壤作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与CK相比较都有所提高,并且OTUs数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96%,说明TXM-2菌株可能具有招募其他微生物共同促进作物生长的能力。

蒋丽婷[8](2020)在《野牛草种子抗旱包衣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水资源的缺乏使城市绿化建设逐渐由耗水型转变为节水型。筛选抗旱强、需水量少、生态适应性广的地被植物,以及探索高效的种子改良技术是水资源缺乏地区绿化建设的关键。种子包衣技术可以通过促进种子发芽、提高种子抗逆性来保障植物的生长,从而使植物在干旱的胁迫条件下顺利建植,在“节水型”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子为研究材料,对种子进行去颖,然后筛选制备野牛草抗旱包衣剂所需的成膜剂、非活性成分、抗旱活性成分以及其他相关活性成分,对野牛草种子进行悬浮包衣以及丸粒化包衣。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野牛草品种与是否去壳在种子发芽势等发芽指标的影响上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去颖对‘Bowie’、‘Texoka’的发芽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其中‘Texoka’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第三天发芽势达到了60.67%,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为原来的5.09倍、8.61倍、11.94倍。2.野牛草抗旱悬浮种衣剂的最终成分配方为:2%的聚乙烯醇、0.3%的OP-10、0.1%的MF、0.05%的NXZ、0.2%的PE-100、0.1%的海藻酸钠、0.1%的胭脂红、0.01 mg/L的油菜素内酯、50 mg/L的赤霉素、50mg/L的萘乙酸、0.01%的聚磷酸铵、0.01%的黄腐酸、10 mg/L的硫酸锰、5 mg/L的硫酸锌和0.1%的聚丙烯酰胺。3.野牛草种子丸粒化包衣:“凹凸棒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硅藻土+蛭石粉”、“凹凸棒土+硅藻土+滑石粉”和“凹凸棒土+硅藻土+活性炭粉”四种处理后的丸粒化种子发芽时间延迟,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有所降低。推测填充剂对种子的透气性造成了一定影响,进而抑制了种子的发芽。在肥料包衣实验中发现1%的尿素包衣对种子发芽促进效果最好。

欧成明,毛培胜[9](2019)在《牧草种子包衣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种子包衣技术可以通过改善种子质量、防治病虫害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来增加种子的商业附加值,广泛应用于农作物以及花卉、蔬菜等经济类作物种子,而在牧草种子中包衣类型单一和应用有限。随着草牧业、粮改饲试点项目的启动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提出,国家需要大量优质的牧草种子,为牧草种子包衣技术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本研究结合牧草种子的自身特性以及种植区域特点,综述了不同功能的种子包衣技术和有效组成成分,以期为牧草种子功能型包衣技术提供基础材料和研究方向。

刘则一[10](2019)在《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与OsiLf-2的功能性生物制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现象,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开发高效率,无污染的生物肥料和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课题组前期分离筛选获得具有高效拮抗稻瘟病菌的水稻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OsiSh-2和对水稻植株具有显着的促生长效果的水稻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OsiLf-2,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潜力。本论文以OsiSh-2和OsiLf-2为研究对象,对将其开发为微生物制剂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一、研究了两株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和OsiLf-2的孢子特点,确定了其作为微生物制剂开发的可行性。OsiSh-2孢子亲水性强,剂型开发方向为可湿性粉剂;OsiLf-2孢子具有高度疏水性可开发为根际固定化制剂。同时,OsiSh-2与春雷霉素和嘧菌酯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OsiLf-2与三环唑和嘧菌酯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见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和OsiLf-2作为生物制剂可与化学农药适当复配。OsiSh-2孢子具有长时间耐高温的能力,在55℃高温处理下可保存一周以上;而OsiLf-2孢子不具备长时间耐高温能力,因此在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二、以秸秆粉,大豆粉,大米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确定了OsiSh-2固体发酵产孢的最适条件。当物料配比为秸秆粉36.8%、大豆粉30.2%和大米粉32.9%,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15天,产孢量可达到3.75?109个/g。三、以水溶性壳聚糖,海藻酸钠等包埋固定化材料,开发了具有活力的OsiLf-2固定化微球并在其基础上制备了OsiLf-2种子包衣。对OsiLf-2固定化微球和OsiLf-2种子包衣性能的测试发现,固定化微球和种子包衣中的OsiLf-2孢子活力在常温下可以保持300天以上,OsiLf-2种子包衣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够明显促进水稻生长。培养15天后,具备OsiLf-2种子包衣的水稻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都显着高于未用OsiLf-2处理的对照组水稻,分别增加了12.4%、30.4%和26.3%。本工作初步探索了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和OsiLf-2的微生物制剂,为这两株功能性内生菌在农业上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植物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种子包衣技术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衣剂
    1.1 种衣剂的概念
    1.2 种衣剂的主要成分
2 种子包衣技术
    2.1 种子包衣的概念
    2.2 种子包衣的分类
3 种子包衣的作用
    3.1 有利于种子萌发,调控植株生长,增产增收
    3.2 防病治虫效果显着
    3.3 提高植株抗逆性
4 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
    4.1 国外研究进展
    4.2 国内研究进展

(2)不同处理方式对西鄂尔多斯三种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种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研究进展
        1.2.2 种子包衣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特征
        2.1.5 生物资源
    2.2 研究内容与实验材料
        2.2.1 研究内容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土壤物理性质
        2.3.2 降雨在土壤中的入渗
        2.3.3 种子质量指标测定
        2.3.4 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5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6 沙埋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7 果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8 成膜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9 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10 杀虫杀菌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11 保水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4 技术路线图
    2.5 数据处理与数理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物理性质
        3.1.1 土壤容重
        3.1.2 土壤机械组成
        3.1.3 土壤持水性
    3.2 降雨在土壤中的入渗
    3.3 种子质量指标
    3.4 土壤含水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5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6 沙埋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7 果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8 成膜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8.1 壳聚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8.2 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复合成膜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8.3 壳聚糖与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成膜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9 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9.1 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9.2 吲哚乙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9.3 萘乙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0 杀虫杀菌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0.1 多菌灵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0.2 阿维菌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0.3 氯氰菊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0.4 复合杀虫杀菌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1 保水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不同处理方式对圆柏、侧柏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圆柏育苗研究进展
        1.2.2 侧柏育苗研究进展
        1.2.3 林木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1.2.4 水分因子研究进展
        1.2.5 温度因子研究进展
        1.2.6 光照因子研究进展
        1.2.7 埋深因子研究进展
        1.2.8 果皮因子研究进展
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3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种源地概况
        3.1.2 试验树种简介
    3.2 研究方法
        3.2.1 种子质量指标测定
        3.2.2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土壤含水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5 埋土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6 果皮对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3.2.7 成膜剂的筛选
        3.2.8 杀虫杀菌剂的筛选
        3.2.9 保水剂用量的筛选
        3.2.10 生长调节剂的筛选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1.1 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
        4.1.2 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指标和平均发芽速率的影响
    4.2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2.1 不同光照时间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
        4.2.2 不同光照时间对种子发芽指标和平均发芽速率的影响
    4.3 土壤含水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1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
        4.3.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种子发芽指标和平均发芽速率的影响
    4.4 埋土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4.1 不同埋土深度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
        4.4.2 不同埋土深度对种子发芽指标和平均发芽速率的影响
    4.5 果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5.1 果皮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
        4.5.2 果皮对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
    4.6 壳聚糖复合成膜剂的筛选
        4.6.1 壳聚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6.2 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复合包衣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6.3 壳聚糖与纳米TiO_2复合包衣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6.4 成膜剂的最佳浓度
    4.7 杀虫杀菌剂的筛选
        4.7.1 杀菌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7.2 杀虫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7.3 杀虫杀菌剂的最佳配比
    4.8 保水剂用量的筛选
        4.8.1 保水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8.2 保水剂的最佳用量
    4.9 生长调节剂的筛选
        4.9.1 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9.2 吲哚乙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9.3 萘乙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9.4 生长调节剂的最佳配比
5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河北省深泽县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调查及化学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1.2 草地贪夜蛾分布范围
    1.3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1.3.1 农业防治
        1.3.2 物理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3.4 化学防治
    1.4 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1.4.1 种子包衣防治作物病虫害
        1.4.2 种子包衣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2 试验材料
    2.1 供试虫源
    2.2 供试植物
    2.3 供试设备
    2.4 供试药剂
3 试验方法
    3.1 河北省草地贪夜田间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调查
        3.1.1 发生地概况
        3.1.2 结果调查与统计
    3.2 化学防治
        3.2.1 五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田间防治试验
        3.2.2 不同剂型的杀虫剂室内筛选
    3.3 玉米种子包衣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研究
        3.3.1 利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3.3.2 利用芸苔素内酯与四氯虫酰胺组合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3.3.3 利用芸苔素内酯与氯虫苯甲酰胺组合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3.3.4 利用芸苔素内酯与杀虫剂复配种子包衣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效
        3.3.5 种子包衣对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安全性评价
4 结果与分析
    4.1 河北省深泽县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调查
        4.1.1 草地贪夜蛾田间生物学特性
        4.1.2 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调查
    4.2 化学防治
        4.2.1 五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田间防效
        4.2.2 不同剂型的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
        4.2.3 不同剂型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
        4.2.4 不同剂型的甲维·茚虫威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
        4.2.5 不同剂型的甲维·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
    4.3 玉米种子包衣防治草地贪夜蛾研究
        4.3.1 四氯虫酰胺种子包衣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
        4.3.2 添加芸苔素内酯种子包衣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
        4.3.3 杀虫剂与芸苔素内酯复配进行种子包衣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效
    4.4 种子包衣对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安全性评价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5)高粱耐盐种衣剂的研制及其生理作用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盐胁迫对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
        1.2.2 盐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3 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1.2.4 盐胁迫对植物离子含量的影响
        1.2.5 盐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2.6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7 种衣剂的分类及效果
        1.2.8 缓解盐胁迫的有效途径
        1.2.9 种衣剂有效成分的生理功能
        1.2.10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盐胁迫下高粱在培养皿中的发芽试验
        2.2.2 种衣剂主要成分的筛选试验
        2.2.3 组合优化试验(响应面试验)
        2.2.4 种衣剂配制
        2.2.5 盐胁迫下高粱的盆栽试验
    2.3 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2.3.1 高粱苗期形态指标的测定
        2.3.2 高粱植株水分含量的测定
        2.3.3 高粱植株膜系统损伤程度测定
        2.3.4 高粱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2.3.5 高粱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2.3.6 高粱植株离子含量的测定
        2.3.7 高粱幼苗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子包衣剂的筛选
        3.1.1 单一包衣剂的效果分析
        3.1.2 复合包衣剂的效果分析
    3.2 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
    3.3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4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水分含量的影响
    3.5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6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7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离子含量的影响
    3.8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植株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9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单剂种子包衣筛选效果分析
        4.1.2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1.3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渗透物质的影响
        4.1.4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1.5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离子含量的影响
        4.1.6 种子包衣对盐胁迫下高粱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关于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种子技术的相关概述
    1.1 种衣剂的特点
    1.2 小麦种衣剂的种类
    1.3 小麦种衣剂的功能
2 目前我国小麦种子包衣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包衣剂质量有待提升
    2.2 种衣剂结构不合理
    2.3 种衣剂作用机理研究不充分
    2.4 包衣种子难以安全储存
    2.5 包衣种子管理不规范
3 提升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有效途径
    3.1 选择正确的种衣剂
    3.2 规范包衣技术
    3.3 提高种衣剂的质量水平
    3.4 开发特用型种衣剂
    3.5 加强小麦种子包衣管理
4 结语

(7)复合生物种衣剂的创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我国玉米的主要土传病害及其防治
        1.1.1 玉米茎基腐病
        1.1.2 玉米丝黑穗病
        1.1.3 玉米纹枯病
    1.2 种子包衣剂的研究进展
        1.2.1 种衣剂的概念
        1.2.2 种衣剂的成分及其作用机理
        1.2.3 种衣剂的分类
        1.2.4 种衣剂的研究进展
        1.2.5 生物种衣剂
        1.2.5.1 生物种衣剂的研究进展
        1.2.5.2 生物种衣剂成膜剂和助剂的选择
    1.3 种衣剂的问题和展望
        1.3.1 种衣剂存在的问题
        1.3.2 对策与展望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拮抗菌株和促生菌株的选择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1.1 供试菌株和玉米种子
        2.1.1.2 培养基
        2.1.1.3 主要试剂及溶液的制备
        2.1.1.4 主要仪器
        2.1.2 试验方法
        2.1.2.1 拮抗菌的筛选
        2.1.2.2 菌株的促生效果检测
        2.1.2.3 菌株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试验
        2.1.2.4 拮抗菌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测定
        2.1.2.5 真菌与细菌最佳比例的选择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拮抗菌株对病原菌的影响
        2.2.2 菌株的促生效果
        2.2.3 不同菌株浓度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
        2.2.4 真菌与细菌最佳比例的选择
        2.2.5 不同菌株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测定
    2.3 讨论
第三章 玉米生物种衣剂的创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供试菌株
        3.1.1.2 主要试剂及溶液的制备
        3.1.1.3 培养基
        3.1.1.4 主要仪器
        3.1.2 方法
        3.1.2.1 不同配比的成膜剂理化性能的测定
        3.1.2.2 不同配比的成膜剂包衣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试验
        3.1.2.3 成膜剂对菌株活性动态变化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比例成膜剂的理化性质
        3.2.2 不同配比的成膜剂包衣对玉米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影响
        3.2.3 不同配比的成膜剂对菌株活性的影响
        3.2.4 不同比例包衣对菌株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玉米生物种衣剂的研制及其盆栽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供试菌株与玉米品种
        4.1.1.2 培养基
        4.1.1.3 主要试剂及溶液的制备
        4.1.2 方法
        4.1.2.1 生物种衣剂的创制
        4.1.2.2 生物种衣剂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4.1.2.3 植株防御酶的测定
        4.1.2.4 植株叶片叶绿素的测定
        4.1.2.5 植株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盆栽试验包衣对种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生物种衣剂对苗期玉米防御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4.2.3 不同生物种衣剂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生物种衣剂对苗期玉米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在蔬菜上的应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1.1 供试菌株和作物种子
        5.1.1.2 培养基
        5.1.1.3 主要试剂
        5.1.1.4 主要仪器
        5.1.2 试验方法
        5.1.2.1 菌剂的制备
        5.1.2.2 田间试验设计
        5.1.2.3 病原菌的分离
        5.1.2.4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5.1.2.5 平板对峙试验
        5.1.2.6 土壤细菌多样性的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TXM-2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5.2.2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5.2.3 TXM-2与病原菌拮抗试验
        5.2.4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成果
致谢

(8)野牛草种子抗旱包衣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野牛草概况
        1.1.1 野牛草的基本特征
        1.1.2 野牛草的抗旱性研究进展
    1.2 种子包衣的概念
        1.2.1 种子包衣的基本概念
        1.2.2 种子包衣的作用机制
        1.2.3 种子包衣的分类
        1.2.4 包衣剂的成分组成
    1.3 国内外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1.3.1 国外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1.3.2 国内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1.3.3 草类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去颖对野牛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野牛草种子悬浮种衣剂的制备
    3.1 实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成膜材料
        3.1.3 活性成分
        3.1.4 非活性成分
    3.2 实验方法
        3.2.1 成膜剂的筛选及性能测定
        3.2.2 非活性成分的筛选
        3.2.3 抗旱活性成分的筛选
        3.2.4 其他活性成分的筛选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成膜剂的筛选结果
        3.3.2 非活性成分的筛选结果
        3.3.3 抗旱活性成分筛选结果
        3.3.4 其他活性成分筛选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野牛草种子丸粒化种衣剂的制备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活性成分
        4.1.3 非活性成分
        4.1.4 实验器材
    4.2 实验方法
        4.2.1 非活性成分包衣
        4.2.2 保水剂包衣
        4.2.3 肥料包衣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非活性成分包衣对野牛草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
        4.3.2 保水剂包衣对野牛草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
        4.3.3 肥料包衣对野牛草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1.1 野牛草种子去壳
        5.1.2 野牛草种子悬浮包衣
        5.1.3 野牛草种子丸粒化包衣
    5.2 结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牧草种子包衣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牧草种子包衣的需求
2 种子包衣方法
    2.1 人工包衣法
    2.2 机械包衣法
3 种衣剂
4 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4.1 促生长型包衣技术研究
    4.2 抗病虫型包衣技术研究
    4.3 抗旱型包衣技术研究
    4.4 耐盐碱型包衣技术研究
5 问题与展望
    5.1 牧草种子包衣技术存在的问题
        5.1.1 牧草种子休眠的破除
        5.1.2 种子萌发的非生物胁迫机理研究薄弱
        5.1.3 包衣工艺的标准化
    5.2 展 望
        5.2.1 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政策要求,需要大量优质抗逆的牧草种子提供基础保障
        5.2.2 包衣技术的发展为规模化、专业化草地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5.2.3 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高牧草种子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10)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与OsiLf-2的功能性生物制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
        1.1.1 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的危害
        1.1.2 过量使用化肥的危害
    1.2 农用微生物制剂
        1.2.1 微生物农药
        1.2.2 微生物肥料
    1.3 植物内生放线菌
        1.3.1 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
        1.3.2 水稻内生放线菌OsiLf-2
    1.4 固体发酵
    1.5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路线
        1.5.1 本课题研究背景
        1.5.2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
第2章 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和OsiLf-2 孢子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方法
        2.2.1 实验菌株
        2.2.2 实验试剂
        2.2.3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2.2.4 实验培养基及试剂配制方法
        2.2.5 水稻内生菌OsiSh-2和OsiLf-2 孢子悬液制备
        2.2.6 水稻内生菌OsiSh-2和OsiLf-2 孢子湿润分散剂的流点法筛选
        2.2.7 直接观察法测定湿润分散剂对内生菌OsiSh-2和OsiLf-2 孢子的分散效果
        2.2.8 测试内生菌OsiSh-2和OsiLf-2 孢子的长时间耐高温能力
        2.2.9 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和OsiLf-2 与常用化学农药的生物相容性测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水稻内生菌OsiSh-2和OsiLf-2 孢子湿润分散剂的流点法筛选
        2.3.2 直接观察法测定湿润分散剂对内生菌OsiSh-2和OsiLf-2 孢子分散效果
        2.3.3 内生菌放线菌OsiSh-2和OsiLf-2 孢子的长时间耐高温能力
        2.3.4 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和OsiLf-2 与常用化学农药的生物相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 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3.2.1 实验菌株
        3.2.2 实验试剂
        3.2.3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3.2.4 实验培养基及试剂配制方法
        3.2.5 初步探究OsiSh-2 固体发酵可行性
        3.2.6 单因素实验探究OsiSh-2 固体发酵最适初始含水量
        3.2.7 测试先液体后固体发酵方法培养OsiSh-2 的可行性
        3.2.8 OsiSh-2 固体发酵基质营养成分配比正交实验
        3.2.9 对固体发酵培养基质中的OsiSh-2 进行观察和鉴定
        3.2.10 从固体发酵培养基质中粗提取OsiSh-2 孢子的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初步探究OsiSh-2 固体发酵可行性
        3.3.2 单因素实验探究OsiSh-2 固体发酵最适初始含水量
        3.3.3 测试先液体后固体发酵方法培养OsiSh-2 的可行性
        3.3.4 OsiSh-2 固体发酵基质营养成分配比正交实验
        3.3.5 对固体发酵培养基质中的OsiSh-2 进行观察和鉴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稻内生放线菌OsiLf-2 新型根际固定化制剂的制备与促生效果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与方法
        4.2.1 实验菌株和水稻种子
        4.2.2 实验试剂
        4.2.3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4.2.4 放线菌OsiLf-2 固定化微球的制备
        4.2.5 放线菌OsiLf-2 种子包衣的制备
        4.2.6 OsiLf-2 固定化微球和OsiLf-2 种子包衣中OsiLf-2 孢子活力测试
        4.2.7 固定化微球的吸水溶胀度的测定
        4.2.8 OsiLf-2 种子包衣对水稻种子萌发影响的测试
        4.2.9 OsiLf-2 固定化微球和种子包衣活力保持时间测定
        4.2.10 OsiLf-2 种子包衣对水稻的促生长效果测定
        4.2.11 水稻水培液的配制
        4.2.12 水稻种子消毒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OsiLf-2 固定化微球及微球中OsiLf-2 孢子活力
        4.3.2 含OsiLf-2 包衣的湘矮早7 号水稻种子及包衣中OsiLf-2 孢子活力
        4.3.3 OsiLf-2 种子包衣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4.3.4 OsiLf-2 固定化微球和种子包衣活力保持时间
        4.3.6 OsiLf-2 种子包衣对水稻的促生长效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和下一步实验展望
    结论
    下一步实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四、植物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种子包衣技术研究概述[J]. 王科翰,邱德志. 农业科技通讯, 2021(11)
  • [2]不同处理方式对西鄂尔多斯三种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D]. 卢玉婷.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3]不同处理方式对圆柏、侧柏种子萌发的影响[D]. 安嘉雯.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4]河北省深泽县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调查及化学防治研究[D]. 胡潇军.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5]高粱耐盐种衣剂的研制及其生理作用解析[D]. 邢艺凡.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6]关于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的研究[J]. 詹振亮. 种子科技, 2020(19)
  • [7]复合生物种衣剂的创制与应用[D]. 周茂超.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8]野牛草种子抗旱包衣剂研究[D]. 蒋丽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9]牧草种子包衣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欧成明,毛培胜. 种子, 2019(11)
  • [10]水稻内生放线菌OsiSh-2与OsiLf-2的功能性生物制剂的研究[D]. 刘则一. 湖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植物种子包衣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