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的选择

中小型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的选择

一、中小型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1](2020)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智慧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与信息产业相契合的新形态,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和智慧体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以人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理念与模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体育消费新的增长点和推动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呼应着场馆服务业提供更多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的现实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研究假设:在国家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我国体育场馆如何在政府财力有限和现有设施工艺薄弱的状态下,构建新时代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机制,提升其建设标准化、运营数字化、应用人本化水平,实现人与运动、场馆智慧互连。本研究不仅能加深社会各界对智慧体育场馆治理的理解,对于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推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解决长期困扰场馆运营的根本性痛点,满足消费受众的体验新需求和辅助智慧城市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梳理了发达国家智慧体育场馆的特点并与我国进行了比较分析,阐释了智慧体育场馆的内涵,提出了智慧体育场馆的三层系统模型,探讨了不同类型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内容,提出了五种实现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模式,设计了四类场景营销的类型,通过构建智慧体育场馆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6个省份部分体育场馆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促进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智慧体育场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协同体。从体育场馆发展历程来看,智慧体育场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智能设施的应用形成的先进发展理念,是体育场馆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较之互联网+场馆、智能体育场馆,智慧体育场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其鲜明的特征。智慧体育场馆利用新技术实现人与场馆的感知互联,通过具有认知、判断、应对的智能方式深度整合资源和促进公众运动参与,在体育场馆各个环节实现高效便捷的创新应用,优化体育场馆资源配置。智慧体育场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其服务体验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在场馆情境中产生良好的耦合效应,推动场馆全面升级服务形态。从协同管理来看,智慧体育场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智慧体育场馆是以新技术为基础,以追求服务、资源、技术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协调,以信息化、智能化等为典型特征,通过整合体育场馆及相关资源推进服务应用创新,从而实现场馆服务功能的升级优化。(2)研究构建了智慧体育场馆系统框架,在理论研究层面拓展和完善了智慧体育场馆的价值探索。本文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智慧体育场馆的关联,辨析了智慧体育场馆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界定了智慧体育场馆的定义,阐释了智慧体育场馆的特征、功能与价值、发展目标和关键要素。创新性地提出了智慧体育场馆系统架构,具体由技术层、资源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其中技术层位于系统的底层,包括作为场地基础设施的技术支撑、智能硬件和数据库等;资源层处于系统的中间层,包括智慧运营、资源集成和智慧社会等;应用层处于系统的最顶层,包括新型营销系统、智慧服务和统一应有等。(3)坚持分类指导,统筹设计不同类型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根据场馆的规模、区位条件和运营特点有所不同,大型智慧体育场馆应建设为城市“地标性”休闲娱乐中心;中小型智慧体育场馆应建设为“区域性”全民健身热力区;全民健身型智慧体育场馆应建设为“节点式”运动健康服务点。从错位发展、技术创新、应用导向、加强合作以及治理转变等角度提出建设策略。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促进智慧体育场馆可持续健康发展。(4)智慧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多样,其本质是为了提高场馆公共服务能力、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体育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研究认为智慧体育场馆在提高运营能力,优化人力资本、降低能耗成本、实现快速复制等方面优势明显。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包括政府投资运营、企业投资运营、政府特许企业运营、政府主导成立专门机构和场馆协会纽带模式五种模式。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并非一劳永逸,要注意正确认识体育场馆的信息化、加强场馆内部及周边业态联系、分析挖掘场馆数据价值、重视场馆网络运行安全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及培养等问题。提出政府加强财政投入、转变观念推动场馆智慧运营、尽快酝酿场馆智慧运营方案、合理选择智慧场馆运营模式、妥善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等发展策略。(5)根据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打造智慧体育场馆场景营销。为尽快摆脱体育场馆收入渠道单一,依赖政府拨款的局面,场馆运营机构需要主动求变,充分利用新技术和跨界思维进行场景营销互换和体育消费链接。研究根据体育场馆与体育产业寻求深度变革的发展目标、用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炼出注重情绪释放的娱乐型场景、强调寓教于乐的教育型场景、倡导空间差异化的审美型场景和满足精神调剂的移情型场景四类智慧营销的体验场景,以推动体育场馆智慧服务体系和整体功能提档升级。(6)构建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诉求。本文通过初步构建指标结构,经过两轮专家意见咨询,形成了 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设计了“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调查”问卷,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北、江西6个省份60座体育场馆作为调查对象,从供给侧了解体育场馆的建设期望和诉求,通过IPA分析明确智慧体育场馆应优先改进的项目,提出推广智慧体育场馆的策略。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顶层设计与战略发展规划。(2)强化政策引领,形成政策体系,研制出台《关于促进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制定专项激励政策,制定奖励、补贴和扶持政策。(3)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市场合作,建议将智慧体育场馆改造分期、分段进行分解,适当让渡部分经营权益吸引企业参与场馆智慧化改造与运营。(4)研制相关标准,针对不同类型智慧体育场馆科学编制建设指南以及数据接口标准等规范。(5)因地制宜建设,促进长效运营,划分智慧体育场馆功能版块,有规划、有重点、有策略的确保建设体系、步骤的完整性。(6)盘活人力资源,“引智借脑”从创意、营销等行业选聘人才,“自我造血”对场馆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与轮训。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王生伟[4](2019)在《基于图像处理的服装织物质量检测系统》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裁剪后的样板布料与成衣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制衣厂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速度慢、误检率高、漏检率高的现状为目标。在研究了服装织物质量检测的背景和制衣厂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服装织物质量检测系统,并且在搭建的硬件平台上完成了软件系统的基本测试。该系统实现了对制衣厂四种常见布料疵点的识别,实现了常见款式成衣主要部位的尺寸测量分析。论文将全面介绍该质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首先分析了制衣厂生产检测的两个主要需求:裁剪后样板布料的疵点检测与成衣主要部位的尺寸测量。针对这两个需求,搭建系统硬件平台以及软件系统框架。接着分别对上述需求进行算法分析与处理。针对疵点检测,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增强图像疵点特征。接着按照布料纹理特征,分别对简易纹理布料疵点与复杂纹理布料疵点进行识别分析。对于存在疵点的区块进行标注,将信息记录并反馈。针对成衣主要部位的尺寸测量,首先利用角点检测算法与特征点筛选策略定位成衣特征点。接着利用特征点计算特定部位像素尺寸。最后结合系统标定比例,计算成衣各部位实际尺寸。并与标准尺寸进行比较,分析实际尺寸是否合格。最后给出样板布料疵点检测与成衣尺寸测量的软件系统设计方案。对软件系统逻辑结构进行总体分析,将系统分为用户管理模块、疵点检测模块与成衣尺寸测量模块三个部分,分别对这三个模块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并对软件系统做了测试,保证软件系统能够实现基本功能。论文实现的服装织物质量检测系统对制衣厂实际生产检测过程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检测效率,提升了现代制衣厂生产检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PHAN NGOC DONG(潘玉东)[5](2019)在《越南高校数字图书馆中开源软件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广泛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类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既可以收集并生成多个不同的信息源,又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个丰富而方便、广泛且深入的知识图谱。因此,在某种角度,数字图书馆不仅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且是学术前沿交流的一个平台。越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始于2003年,并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近年来,国内许多图书馆已经开启了现代化管理并采用数字化的管理的方式,该类管理方式在应用科学与艺术的两个领域中得到了成效显着。但即使如此,至今,在越南的数字图书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原因有二,一方面由于越南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并未与时俱进,行业监管部门缺乏规划和监督,应用的管理软件多且杂,各校图书馆的数据库之间无法有效链接,导致资源分散;另一方面则是软件使用门槛高,目前大多数字图书馆管理软件采购自国外,不但无越南语版本,且安装过程复杂,缺乏使用说明等材料,普通员工也没有正式培训的机会,导致技术人员缺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来探讨越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现状,力图提供关于越南数字图书馆对开源软件应用情况以及的一个较全面的,专业的看法。以期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助力越南国内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本研究共七章,具体如下:第一章,问题提出部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综述。通过对中越两国对开源软件的应用现状分析,从而指出开源软件和封闭源软件的优缺点以及做出概括性评价。第三章,基本理论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的基本理论以及数字图书馆理论。第四章,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绩效评价实施与结果分析部分。这一部分首先分析越南高校数字图书馆软件的应用情况,然后做出相应结论。第五章,越南高校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策略方案部分。该部分根据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策略原则提出学术、管理、技术、环境等的四种策略。第六章,个案研究部分。研究以越南大叻大学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关于开源软件在越南大叻大学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七章,结论部分。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以及具体分析内容,该部分把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同时进一步提出开源软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研究方向。

俞剑飞[6](2019)在《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档案信息技术产业是顺应档案信息化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产业。在信息化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全国档案界都在积极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广泛的市场需求为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的衍生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档案产业”这个概念从提出至今,学术界已从档案信息服务产业、档案文化产业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但是针对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却少有问津。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档案信息化对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的需求越发强烈,也越来越多样化,现有政策法规已无法满足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档案信息技术企业的增多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型企业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大型企业如何继续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成为各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要决。本文对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的相关概念及基础问题进行了初步阐释,对我国档案软件产业、档案数字化产业、档案技术装备产业、档案数据备份托管产业、档案技术服务产业的市场状况展开了调研,并从发展现状中梳理出当前我国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国外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引介,提出了我国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对策建议。

廖思琴,龙晓琴,周宇[7](2018)在《嵌入中小型科研团队的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意义]旨在为我国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对国外高校3个中小型团队的科学数据管理案例进行了分析,从嵌入数据生命周期的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内容、嵌入式科学数据管理工具和图书馆承担的职责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结论]提出要重视中小型科研团队科学数据管理;从高校和资助机构层面解决经费难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图书馆的主导职能,并与多方机构开展协作;提高数据馆员职业素养等建议。

高宝[8](2018)在《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文中指出本文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论述了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资金投入、数据资源安全及版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焦阳,刘泉凤[9](2017)在《图书馆数字资源远程访问系统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意义]旨在帮助用户识别满足自己需要的数字资源远程访问软件,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方法/过程]选择5款数字资源远程访问软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论 ]5种软件系统采用的技术不同,均可以与一卡通等业务系统集成,在安全性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别。同时给软件开发者提出进一步功能完善的建议。

叶翠[10](2017)在《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技术消解了行业边界,使得跨界融合成为各行业谋求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地,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都欲在知识服务领域有所作为,双方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是可靠途径。在知识服务的大环境之下,出版机构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举办了诸如“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一系列业界会议,对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之间的融合进行了探讨,并对二者在知识服务方面的跨界融合十分关注。当前有利的环境为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提供了契机,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动力所在。本文以出版机构向知识服务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出版机构与图书馆跨界融合为背景,基于协同理论、信息集成服务理论、博弈理论,采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博弈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研究了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概述、机理及条件、实施、效应、发展对策等主要内容。通过对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研究,以期充实相关研究成果,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全文共分为七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该章主要通过研究背景的介绍引出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必要性;继而运用文献调研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知识服务融合研究以及出版机构与图书馆协作研究的相关成果;最后在分析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二章为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概述。该章首先论述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产生原因;接着解析知识服务、融合等相关基础概念,并界定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内涵;继而分析了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特征和原则;最后梳理出协同理论、信息集成服务理论、博弈理论等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机理及条件。该章在明确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目标的基础上,透彻剖析了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机理的建构问题,并据此阐述了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条件。第四章为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实施。该章首先明确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维度和层次;继而采用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梳理出当前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模式,并据此分析出相应实现路径;最后针对性地分析了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过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第五章为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效应。该章在明确知识服务融合效应包括知识服务融合风险与知识服务融合绩效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服务融合效应分析与评价的意义;进而运用博弈分析法对知识服务融合风险进行分析,以及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对知识服务融合绩效进行评价。第六章为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发展对策。该章与上文知识服务融合的机理、实施、效应三大部分内容相对应,分别提出一系列促进和保障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第七章为结语部分。该章总结全文,说明了研究中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二、中小型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型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智慧体育场馆研究现状
        1.3.2 国外智慧体育场馆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框架结构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框架结构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对象、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场馆相关概念
        2.1.2 体育场馆信息化
        2.1.3 互联网+场馆
        2.1.4 智能体育场馆
        2.1.5 智慧体育场馆
        2.1.6 场景营销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2.2.3 体验经济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中外智慧体育场馆发展比较分析研究
    3.1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现状
        3.1.1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总体情况
        3.1.2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现实困境
        3.1.3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制约因素
    3.2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探析
    3.3 国外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经验借鉴
        3.3.1 美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3.2 英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3.3 荷兰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3.4 日本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4 中外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比较分析
        3.4.1 智慧体育场馆的主导方式比较
        3.4.2 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对象比较
        3.4.3 智慧体育场馆的设施改造比较
        3.4.4 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目标比较
        3.4.5 智慧体育场馆的验收评估比较
    3.5 国外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启示
4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构建研究
    4.1 智慧体育场馆的内涵
        4.1.1 智慧体育场馆的特征
        4.1.2 智慧体育场馆的功能与价值
    4.2 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目标
    4.3 智慧体育场馆的关键要素
        4.3.1 服务主体要素
        4.3.2 服务本体要素
        4.3.3 服务客体要素
        4.3.4 信息空间要素
        4.3.5 技术应用要素
    4.4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基本架构
        4.4.1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理论机理
        4.4.2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基本架构
    4.5 智慧体育场馆的动力机制
        4.5.1 内部动力
        4.5.2 外部动力
        4.5.3 动力机制
5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研究
    5.1 大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
        5.1.1 建设目标
        5.1.2 建设思路
        5.1.3 关注重点
        5.1.4 建设内容
    5.2 中小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
        5.2.1 建设目标
        5.2.2 建设思路
        5.2.3 关注重点
        5.2.4 建设内容
    5.3 全民健身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
        5.3.1 建设目标
        5.3.2 建设思路
        5.3.3 关注重点
        5.3.4 建设内容
    5.4 推进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的策略
6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分析研究
    6.1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本质
    6.2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优势
    6.3 智慧体育场馆的运营实现路径
        6.3.1 政府投资运营模式
        6.3.2 企业投资运营模式
        6.3.3 政府特许企业运营模式
        6.3.4 政府主导成立专门机构模式
        6.3.5 场馆协会纽带模式
    6.4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应注意的问题
        6.4.1 正确认识体育场馆信息化
        6.4.2 场馆智慧运营需在规划阶段考虑
        6.4.3 注意加强场馆内部及周边业态联系
        6.4.4 充分挖掘和分析场馆数据价值
        6.4.5 重视场馆网络运行安全保障
        6.4.6 加强技术与管理型人才引进及培养
    6.5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典型案例分析——以浙江黄龙体育中心为例
        6.5.1 黄龙体育中心的基本情况
        6.5.2 黄龙体育中心智慧化改革的背景
        6.5.3 黄龙体育中心智慧运营的特点
        6.5.4 黄龙体育中心智慧运营的启示
    6.6 推进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策略
7 智慧体育场馆场景营销分析研究
    7.1 体育场馆服务营销现状
        7.1.1 场馆营销意识亟待加强
        7.1.2 用户营销需求把握不准
        7.1.3 场馆营销模式较为单一
        7.1.4 服务营销品牌特色不强
        7.1.5 市场营销保障机制不足
    7.2 信息技术对场馆营销的影响
        7.2.1 智能终端改变体育消费习惯
        7.2.2 移动网络改善场馆交易方式
        7.2.3 在线推送延伸刺激多元消费
    7.3 智慧体育场馆场景营销的作用
        7.3.1 场景营销连接用户消费轨迹
        7.3.2 信息技术助力识别潜在市场
        7.3.3 用户获得沉浸式体验效果
        7.3.4 实现多维度场景消费创新
    7.4 智慧体育场馆的场景营销路径
        7.4.1 注重场景营销体验的本质
        7.4.2 跨界思维的创新模式选择
        7.4.3 场馆场景营销的主要类型
    7.5 智慧体育场馆的场景营销策略
8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分析研究
    8.1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
        8.1.1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的内涵
        8.1.2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8.1.3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8.1.4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8.1.5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8.1.6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确立
    8.2 智慧体育场馆评价分析研究
        8.2.1 “重要性”评价结果
        8.2.2 “表现性”评价结果
        8.2.3 IPA分析评价结果与讨论
        8.2.4 总结
    8.3 推广智慧体育场馆的策略
9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9.1 结论
    9.2 建议
    9.3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9.3.1 研究的局限
        9.3.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智慧体育场馆初选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附录2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
    附录3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及应用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4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附录5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及应用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6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及应用研究场馆—运营机构访谈提纲
    附录7 访谈人员名录
    附录8 专家成员构成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4)基于图像处理的服装织物质量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基于图像处理的服装织物质量检测系统研究现状
        1.2.1 织物布料质量检测的研究现状
        1.2.2 成衣尺寸测量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总体结构设计
    2.3 图像采集系统设计与选型
        2.3.1 相机选型
        2.3.2 镜头选型
        2.3.3 光源选型
    2.4 软件系统方案设计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样板布料疵点检测
    3.1 疵点检测概述
    3.2 样板布料疵点检测方案设计
    3.3 图像预处理
        3.3.1 布料图像灰度化
        3.3.2 布料图像滤波
        3.3.3 直方图均衡化
    3.4 样板布料疵点初判
    3.5 简易纹理疵点识别
    3.6 复杂纹理疵点识别
        3.6.1 形态学疵点提取
        3.6.2 Gabor滤波分析
        3.6.3 最优Gabor滤波疵点提取
    3.7 布料疵点位置判断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成衣尺寸测量
    4.1 成衣尺寸测量方案设计
        4.1.1 尺寸测量需求分析
        4.1.2 测量系统方案设计
    4.2 成衣角点检测
        4.2.1 Moravec角点检测算法
        4.2.2 Harris角点检测算法
        4.2.3 Shi-Tomasi算法获取成衣角点
    4.3 成衣特征点筛选策略
        4.3.1 上衣特征点筛选策略
        4.3.2 裤子特征点筛选策略
    4.4 尺寸标定
    4.5 尺寸计算与误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质检系统软件开发与测试
    5.1 软件系统方案设计
    5.2 系统开发环境选择
        5.2.1 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简介
        5.2.2 MFC框架使用
        5.2.3 OpenCV库的使用配置
        5.2.4 数据库选型
    5.3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5.4 疵点检测模块开发
        5.4.1 相机控制模块
        5.4.2 疵点分析模块
    5.5 成衣检测模块开发
    5.6 软件系统测试
        5.6.1 软件系统测试目标
        5.6.2 软件系统测试内容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越南高校数字图书馆中开源软件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图书馆开源软件研究现状
        2.1.1 中国图书馆开源软件研究现状
        2.1.2 国外图书馆开源软件研究现状
        2.1.3 越南图书馆开源软件研究现状
    2.2 开源软件的应用现状
        2.2.1 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应用现状
        2.2.2 开源软件在西方国家的应用现状
        2.2.3 开源软件在越南的应用现状
第3章 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基础理论
    3.1 内容管理理论与技术
    3.2 开源软件的基本理论
        3.2.1 组织模式:开源社区
        3.2.2 生产模式:公共,平行生产
        3.2.3 流通机制:开源软件许可证制度
    3.3 数字图书馆理论
        3.3.1 数字图书馆系统分析的关注点
        3.3.2 数字图书馆系统服务分析
        3.3.3 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机制与策略
第4章 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评价实施与结果分析
    4.1 调查的目的
    4.2 调查设计与方法
    4.3 样本抽取
    4.4 调研结果分析
    4.5 开源软件在越南数字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5.1 学术问题
        4.5.2 管理问题
        4.5.3 技术问题
        4.5.4 环境问题
第5章 越南高校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策略方案
    5.1 框架设计
        5.1.1 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原则
        5.1.2 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策略总体设计
    5.2 策略方案
        5.2.1 学术策略
        5.2.2 管理策略
        5.2.3 技术策略
        5.2.4 环境策略
第6章 个案研究——以大叻大学图书馆为例
    6.1 案例背景
    6.2 越南大叻大学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现状
    6.3 越南大叻大学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评价
        6.3.1 学术
        6.3.2 管理
        6.3.3 技术
        6.3.4 环境
第7章 论文总结与前景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难度和创新点
第二章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概述
    2.1 现代技术对档案事业的重要性
    2.2 推动档案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2.3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定义
        2.3.1 档案技术
        2.3.2 档案技术与档案信息技术
        2.3.3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化
    2.4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化意义
        2.4.1 形成产业规模,降低平均成本
        2.4.2 形成产业链条,放大自身优势
        2.4.3 接受市场监管,获得市场回报
    2.5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的构成要素
        2.5.1 档案信息技术企业
        2.5.2 档案信息技术产品
        2.5.3 档案机构
        2.5.4 政府
第三章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3.1 档案管理软件产业
    3.2 档案数字化产业
    3.3 档案技术装备产业
        3.3.1 智能档案密集存储设备
        3.3.2 智能档案库房设备与系统
    3.4 档案数据备份托管产业
        3.4.1 档案托管
        3.4.2 档案数据容灾备份
    3.5 档案技术服务、运维产业
        3.5.1 档案资源挖掘利用
        3.5.2 档案系统运营维护
第四章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4.1 企业类型多元化
    4.2 服务内容综合化
    4.3 行业规模扩大化
    4.4 行业发展有序化
第五章 国外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5.1 美国
    5.2 加拿大
    5.3 英国
    5.4 澳大利亚
第六章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1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1.1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标准不够完善
        6.1.2 档案信息技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6.1.3 档案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有待提高
        6.1.4 档案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足
        6.1.5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
    6.2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策
        6.2.1 完善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法律法规
        6.2.2 提升档案信息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
        6.2.3 提高档案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
        6.2.4 注重培养档案信息技术人才
        6.2.5 把握机遇加强政企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7)嵌入中小型科研团队的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嵌入式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内涵
2 国外嵌入式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2.1 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需求与挑战———中小实验室案例解析
        2.1.1 3个研究站点概况
        2.1.2 数据管理的需求与挑战
    2.2 嵌入式科学数据管理服务
        2.2.1 嵌入数据生命周期的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内容
        2.2.2 嵌入式科学数据管理工具
        2.2.3 图书馆承担的职责
3 启示与建议
    3.1 重视中小型科研团队科学数据管理
    3.2 从高校和资助机构层面解决经费难题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4 发挥图书馆的主导职能, 并与多方机构开展协作
    3.5 提高数据馆员职业素养

(8)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一)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内涵
    (二)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技术力量薄弱, 无法形成强大的技术团队
    (二) 资金投入不足, 图书馆软硬件等数字化基础建设不完善
    (三) 数字化资源安全保护不到位
    (四) 数字资源版权问题
三、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建议
    (一) 提升整体认知水平及技术人员整体素养
    (二)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数字化基础建设
    (三)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重点完善特色馆藏数字化
    (四) 加强数据安全措施, 提高数据安全意识
    (五) 增强数字资源版权意识, 合理合规发布数字化资源
四、结语

(9)图书馆数字资源远程访问系统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软件系统介绍
    2.1 SSL VPN软件系统
    2.2 联图远程访问系统
    2.3 上业易享远程访问软件系统
    2.4 AUTU-IFC软件系统
    2.5 VPN358软件系统
3 图书馆数字资源远程访问系统比较分析
    3.1 技术原理
    3.2 安全性
    3.3 并发与访问速度
    3.4 流量控制
    3.5 后台管理
4 总结
    4.1 SSL VPN的优势和劣势
        4.1.1 优势
        4.1.2 劣势
    4.2 上业易享的优势和劣势
        4.2.1 优势
        4.2.2 劣势
    4.3 VPN358的优势和劣势
        4.3.1 优势
        4.3.2 劣势
    4.4 联图远程访问的优势和劣势
        4.4.1 优势
        4.4.2 劣势
    4.5 AUTU-IFC的优势和劣势
        4.5.1 优势
        4.5.2 劣势
5 建议

(10)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趋势显现
        1.1.2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研究欠缺
        1.1.3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值得研究
    1.2 研究综述
        1.2.1 知识服务融合研究
        1.2.2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协作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概述
    2.1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产生原因
        2.1.1 数字时代知识服务环境的转变
        2.1.2 知识服务协同创新是大势所趋
        2.1.3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的主动选择
    2.2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基本概念
        2.2.1 知识服务及其相关概念
        2.2.2 融合及其相关概念
        2.2.3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内涵
    2.3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特征和原则
        2.3.1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特征
        2.3.2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原则
    2.4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理论基础
        2.4.1 协同理论
        2.4.2 信息集成服务理论
        2.4.3 博弈理论
    2.5 小结
3 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机理及条件
    3.1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目标
        3.1.1 产生最佳知识服务协同效应
        3.1.2 促进知识服务泛在化智能化
        3.1.3 提供知识服务融合成功参照
    3.2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机理建构
        3.2.1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在知识服务融合中的关系
        3.2.2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在知识服务融合中的互动
        3.2.3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在知识服务融合中的角色
    3.3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条件
        3.3.1 实现政策制度对接
        3.3.2 形成核心领导机构
        3.3.3 解决技术方法难题
        3.3.4 具备跨界融合人才
        3.3.5 优化利益分配格局
    3.4 小结
4 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实施
    4.1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维度和层次
        4.1.1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维度
        4.1.2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层次
    4.2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模式和路径
        4.2.1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模式
        4.2.2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路径
    4.3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3.1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的过程
        4.3.2 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过程的影响因素
    4.4 小结
5 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效应
    5.1 融合效应的构成
        5.1.1 融合风险
        5.1.2 融合绩效
    5.2 融合效应分析与评价的意义
        5.2.1 有助于控制知识服务融合风险
        5.2.2 有助于检验知识服务融合效果
        5.2.3 有助于提高科学化决策的水平
        5.2.4 有助于实现各类要素优化配置
    5.3 融合风险的博弈分析
        5.3.1 融合博弈分析
        5.3.2 融合风险表现
    5.4 融合绩效的综合评价
        5.4.1 融合绩效评价的原则
        5.4.2 融合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5.4.3 融合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测定
    5.5 小结
6 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发展对策
    6.1 机理层面的对策
        6.1.1 掌握关键要素,增强互动关联
        6.1.2 核查现实条件,实现融合目标
        6.1.3 争取各方支持,破解障碍难题
    6.2 实施层面的对策
        6.2.1 树立典型模式,完善融合路径
        6.2.2 关注影响因素,优化融合过程
        6.2.3 营造良好环境,维护动力来源
    6.3 效应层面的对策
        6.3.1 厘清效应构成,指明融合方向
        6.3.2 实施风险控制,推进融合发展
        6.3.3 完善绩效评价,保障融合成果
    6.4 小结
7 结语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中小型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D]. 张强. 苏州大学, 2020(06)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基于图像处理的服装织物质量检测系统[D]. 王生伟. 东南大学, 2019(06)
  • [5]越南高校数字图书馆中开源软件的应用研究[D]. PHAN NGOC DONG(潘玉东). 南京大学, 2019(07)
  • [6]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研究[D]. 俞剑飞. 苏州大学, 2019(04)
  • [7]嵌入中小型科研团队的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研究[J]. 廖思琴,龙晓琴,周宇. 情报探索, 2018(11)
  • [8]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J]. 高宝. 大众文艺, 2018(20)
  • [9]图书馆数字资源远程访问系统比较研究[J]. 焦阳,刘泉凤. 情报探索, 2017(08)
  • [10]数字时代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融合研究[D]. 叶翠.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中小型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