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植物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冷冻胁迫的响应

高寒植物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冷冻胁迫的响应

一、高山植物短管兔儿草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冰冻胁迫的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梅,贾成朕,李慧融,金林雪,侯琼[1](2020)在《水分胁迫对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文中提出基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6—2017年的群体光合作用及同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水分胁迫状态下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光合作用的受限程度。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初期及末期,群体光合速率处于较低水平,水分胁迫未对群体光合作用产生明显影响,7月牧草进入旺盛生长期,群体光合速率显着升高,并在8月上旬达到最高值(≥10.89μmol·m-2·s-1),水分限制对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显着;在牧草生长的初期和中期,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最显着,表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在该层分布最为集中;0~30 cm各土层平均土壤水分含量与群体光合速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方程拟合效果为极显着,表明30 cm以上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作用;MK突变检验分析表明,当典型草原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9%时(对应重量含水量为6.82%,相对含水量为27.60%)、0~3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2%时(对应重量含水量为9.57%,相对含水量为39.24%),群体光合速率会受到非常明显的抑制。综合分析,在典型草原干旱预报预警中,可将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9%、0~3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2%视为典型草原发生中度干旱时对应的土壤水分临界值。

冯鹏,孙力,申晓慧,李如来,李增杰,李志民,郑海燕,姜成,杨鹤,刘俊刚,郭伟,张英俊[2](2018)在《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60Co-γ射线、紫外线、零磁空间和EMS诱变处理对苜蓿SP1代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筛选最优诱变处理梯度,选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系或品种。以‘公农1号’、‘Wega7F’、‘WL319HQ’、‘敖汉’4个苜蓿品种试验材料,设置60Co-γ射线150、300、450 Gy射线强度,紫外线30、60、90 min照射时间,EMS 0.1%、0.2%、0.4%(v/v)溶液浓度,零磁空间处理180天;测定苜蓿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以及净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公农1号’450 Gy60Co-γ处理、紫外线处理时间为30 min和0.4%EMS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最高,均高于对照3.17 mg/g,但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Wega7F’在紫外线60 min时间处理下,叶绿素b值明显增加,且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公农1号’在450 Gy60Co-γ辐射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a/b比值最小,其他3个品种在150 Gy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但a/b比值最小。各苜蓿品种不同诱变处理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60 min紫外线处理的‘Wega7F’>零磁空间处理的‘敖汉’>0.4%EMS处理的‘WL319HQ’>0.4%EMS处理下的‘公农1号’。150 Gy60Co-γ射线、60 min紫外线、0.4%浓度EMS处理为苜蓿正向变异处理,有利于筛选有益诱变突变体。

李晨[3](2017)在《黑麦草幼苗对冻融和酸沉降的生理响应特征》文中研究说明冻融现象是指由于季节性或昼夜温度的变化使土壤反复出现冻结-融化的过程。冻融过程所引起的环境改变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影响,使得植物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形成了特殊的适应性。酸沉降现象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的方式迁移到地表的过程,酸沉降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不利影响,这已成为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本论文以冬牧70黑麦草(Secale Cereale Lolium)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冻融、模拟酸沉降、模拟冻融和酸沉降复合胁迫3种胁迫试验,研究了黑麦草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揭示了黑麦草幼苗对冻融和酸沉降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牧草和草坪草对冻融和酸沉降逆境胁迫条件下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模拟冻融试验:随着温度变化,黑麦草幼苗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呈显着性变化(P<0.05)。在融-冻阶段(10-2℃),当温度降低至-2℃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出现峰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在冻-融阶段(-210℃),当温度升高至10℃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SOD、POD活性随温度降低显着升高;温度升高显着降低(P<0.05)。2、模拟酸沉降试验:随着酸性增强,黑麦草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呈下降趋势;SOD、POD活性随酸性增强,不断上升,不同处理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pH2.5酸沉降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出现最小值;MDA含量出现峰值。在pH4.5酸沉降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出现峰值;MDA含量出现最小值。在pH2.5酸沉降处理下,SOD、POD活性均出现最小值。在pH4.5酸沉降处理下,SOD、POD活性出现峰值。3、复合胁迫试验:复合胁迫下的黑麦草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于单一冻融组;可溶性糖、MDA含量均小于单一冻融组。当温度降至-2℃时,可溶性蛋白、MDA含量出现峰值,当温度回升至10℃时,均出现最小值。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SOD、POD活性均大于单一冻融组。当温度降至-2℃时,SOD、POD活性均出现峰值;温度回升至4℃时,SOD活性出现最小值;当温度上升至10℃时,POD活性出现最小值。冻融和酸沉降胁迫对黑麦草幼苗叶片有较敏感的反应,其生理生化指标间存在显着性差异。黑麦草幼苗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和抗酸能力,在逆境胁迫下,黑麦草幼苗叶片可通过激活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及累积渗透调节物质两种途径进行适应调解,达到抑制膜脂过氧化。

侯媛[4](2017)在《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寒草甸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环境的变化,植物内在生理及外在形态方面也发生变化,其适应对策称之为植物性状,其中与叶片有关的性状称之为植物叶性状。叶性状属于植物的重要特性之一,对植物的功能和基本行为有较直接的影响,能够反映植物为了获得最大化碳收获以及适应外界变化所形成的生存适应策略。坡向是山地重要的地形因子之一,坡向的变化影响地表所能接受到的光照辐射,进而导致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生态因子进行再分配,常常能营造局部小气候,形成微生境,间接导致植物物种结构组成与分布,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组成、生态系统功能、植物生产力状况以及植物生长发育情况等,因此研究植物叶性状与微生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生境由于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因素存在差异,生境梯度内物种组成也会表现出相应地变化,了解微生境下植物的叶性状以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可以有助于我们探究物种对生境的适应机制,对生态学和生物进化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寒草甸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特征,以甘南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样地内5个不同坡向进行样方调查,测定了植物种高度、盖度、多度,以及代表性物种叶片的结构型与功能型性状参数,并测定了不同样地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阳坡、半阳坡、西坡、半阴坡、阴坡的物种分别为10科21属25种、14科31属36种、17科35属42种、22科41属47种、18科42属49种。(2)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温度、光照度、pH值在各坡向间差异显着(p<0.05)。2014年及2015年土壤水分含量最高的为半阴坡(40.98%、37.92%);阳坡日光照度最大(105.51lx、92.97lx)、日均土壤温度最大(23.56℃、25.57℃)、土壤pH值最大(8.21、8.09);土壤养分含量连续两年都是阴坡高西坡低。(3)植物比叶面积、叶干物质量、叶片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在各坡向间差异显着(p<0.05),这表明植物在微生境中的光合策略有所不同。(4)所选代表性植物种中,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为阳坡的优势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少花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为半阳坡与西坡的优势种;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为半阴坡与阴坡的优势种。(5)生境的优劣,导致了阳坡低生物量半阴坡高生物量的差别,但两者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都比较低;西坡生物量为中等水平而且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这些结果表明,随着坡向的变化,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氮含量、土壤磷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pH值、025 cm土壤温度、光照度等环境因素也发生了改变,营造出了局部小气候,形成了微生境。植物的结构型性状与功能型性状在不同坡向间也有所不同,反映了植物在微生境中的竞争以及适应机制。因此,研究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选出高光合、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物种,可以对亚高寒草甸群落的典型物种的保护及对人工草场的优选种培育提供帮助,为当地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周勇辉,刘玉萍,张晓宇,吕婷,胥芮,苏旭[5](2016)在《青海湖畔3种高原盐生植物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文中认为以同种非盐生植物作为对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盐胁迫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鹅绒委陵菜、西伯利亚蓼和灰绿藜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盐胁迫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其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而在低温及盐胁迫等多种逆境生态条件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叶绿体中淀粉粒呈现大量积累且增大的趋势,同时它们多呈圆形沿叶绿体长轴,电子密度中间高、四周低的不均匀分布。此外,还发现3种高原盐生植物产生的潴泡与其叶绿体类囊体程度不同的膨大密切相关。据此,我们认为3种高原盐生植物中淀粉粒增大、增多及潴泡的产生,应是青海湖畔盐渍、低温、低气压、强辐射等多种逆境生态条件胁迫下的反应。

刘晓婷[6](2016)在《羊草对冻融及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文中研究说明松嫩草原是东北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很少有人关注季节性冻融对该区域羊草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的影响。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松嫩平原上的优势物种,属于根茎型禾本科牧草,耐寒、耐盐碱、耐土壤瘠薄,在逆境下生长良好。本论文以松嫩平原的羊草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模拟冻融实验,测定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的变化规律,系统地研究了羊草对冻融及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获得如下研究结果:通过取自2014年春季野外(盐碱组)和人工草皮(对照组)羊草根茎、叶片进行对比实验和2015年春季野外羊草根茎多盐碱梯度实验,在模拟冻融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变化,羊草(2014年春季)叶片和根茎在-5℃时开始冻结,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且盐碱组含量普遍高于对照组(CK)。A1A5随着盐碱梯度的增加羊草(2015年春季)根茎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组间差异较为显着(P<0.05)。在融冻阶段(5℃-10℃),随着温度降低,根茎中可溶性糖、脯氨酸、蛋白质和MDA的含量均在-10℃达到最大。冻融阶段(-10℃5℃),随着温度的升高,根茎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后降,脯氨酸、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持续降低并趋于稳定。羊草(2014年春季)叶片和根茎的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分别在-5℃和-10℃达到最大值,且盐碱组大于对照组。在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盐碱梯度的增加,羊草(2015年春季)根茎SOD活性逐渐升高,POD活性逐渐降低,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在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在-5℃到达最高,并随着温度持续降低而降低,在-10℃时达到最低。在冻融升温阶段,CAT、SOD随着温度的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并在-5℃再次达到峰值,POD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羊草根茎产生一系列耐盐碱性生理反应,使其能够在盐碱环境下生长,进而改善土壤盐碱性。同时,羊草对环境温度变化反应敏感,在融冻胁迫(-5℃)通过快速激活抗氧化酶系统和积累渗透调节物以抑制膜脂过氧化及维护细胞水分平衡在适应冻融胁迫上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冻融及盐碱胁迫条件下,根茎大量积累保护酶、脯氨酸及MDA有助于防止逆境环境下羊草根茎中膜脂过氧化,并保持根茎正常的渗透调节能力。

刘旻霞,刘洋洋,陈世伟,安琪[7](2015)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山地12科59种主要植物进行光合测定,并结合对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分析了各种植物之间以及不同功能群之间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合作地区高寒草甸山地主要物种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Tr)、蒸腾速率(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4个光合特性参数上的差异显着,表明各植物种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适应高寒草甸山地环境;在功能群(莎草、禾草、豆科及杂草)水平上,各功能群之间的差异亦显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禾草>莎草>豆科>杂草,水分利用效率则是莎草>禾草>豆科>杂草;蒸腾速率除了禾草相对较高外,其他三个功能群变化不大;气孔导度则是莎草与禾草均低于豆科与杂草。2)坡向梯度上植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阳坡主要组成物种为莎草和禾草;而阴坡则主要由杂草组成,豆科的相对多度在半阴坡、半阳坡达到最大。在蒸腾速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莎草与禾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豆科与杂草。因此,在高寒草甸保护和退化恢复过程中,所选出的高光效、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植物种在当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有很高利用价值。图3,表2,参21。

王琰[8](2015)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策略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藏高原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其特有的植物资源。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因为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随之也造就了不同的生态类型。青藏高原主要含有森林生态系统、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和高寒荒漠生态系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使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植被类型,从而造就了青藏高原植物的多样性。而影响高原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强太阳辐射及光质、低温、低气压和地理环境及水气通道。强太阳辐射对青藏高原植物体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含量有显着的影响;光质对高原植物的发根能力、根系生长量、叶绿素的合成及含量和蛋白质的积累等方面至关重要。低温的环境特点使高原植物体内的抗寒物质增多、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及具有较低的光合最适温度。在青藏高原的低气压(低02含量、低C02含量)环境下,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增多,通气组织和营养贮存组织更发达,C02补偿点较低,潜在光合能力较高,这些特点均有利于高寒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理环境及水气通道影响着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类型。但当前,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乱采滥伐的状况比较严重,造成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使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吴炜[9](2014)在《普通油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其北缘不同生境的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食用油料树种,性喜光、喜温暖湿润,要求年均气温在1422℃之间,年降雨量在800 mm以上,对土壤要求不严。近年来,中国油茶发展提出了“北移南扩”的方针。安徽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类型区,是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影响北缘油茶生育和产量的主导因子是气候和立地条件。海拔、坡向、纬度等通过对温、湿度和光照等因子的影响,从而对油茶生长发育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北缘油茶生理生化对不同生境的响应规律及其机理,可以为北缘油茶栽培和油茶“北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推动安徽油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8个不同海拔、4个不同坡向、3个不同纬度的生境条件,较系统地研究了北缘油茶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油茶新梢生长、细胞生理活性物质以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分析其与生境的相关性,探讨油茶对自然生境的生理生化响应机理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油茶的新梢长度、新梢重量、新梢粗、新梢叶片数逐渐减小,分别减小49.04%、36.79%、21.55%、50.00%。油茶的比叶重增加了25.26%,油茶的新梢长度、新梢重量、新梢粗以及新梢叶片数均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小50.00%、36.70%、27.95%、40.78%;而随着纬度的升高油茶平均比叶重增大16.80%。不同坡向生长量和比叶重呈南坡>东坡>西坡>北坡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茶生长量与海拔之间的呈极显着相关(P<0.01)。新梢长度、新梢重、比叶重与坡向之间具有显着相关(P<0.05);新梢长度与纬度显着相关(P<0.05),比叶重与纬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2)油茶叶片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随着海拔、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其总体上呈北坡>西坡>东坡>南坡的趋势。不同海拔、纬度、坡向分别升高100%、46.15%、33.33%。相关性分析表明,束缚水/自由水与海拔、坡向呈显着相关性(P<0.05),与纬度相关性不显着。(3)油茶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着海拔、纬度的升高逐渐升高;油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为南坡>东坡>西坡>北坡。不同海拔、纬度分别升高28.37%、15.81%不同坡向降低21.26%。经相关性分析,油茶叶片相对电导率与海拔、坡向、纬度之间相关性不显着(P>0.05)。(4)油茶叶片MDA、Pro含量随着海拔、纬度的升高逐渐升高,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为北坡>西坡>东坡>南坡;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海拔、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为南坡>东坡>西坡>北坡。经相关性分析表明,MDA与海拔相关性显着(p<0.05),与坡向、纬度相关性不显着(P>0.05);Pro与海拔、坡向相关性显着(P<0.05),与纬度呈极显着相关性(P<0.01);可溶性糖与海拔、坡向呈显着相关性(P<0.05),与纬度呈极显着相关性(P<0.01)。(5)油茶叶片CAT、POD、SOD活性随着海拔、纬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坡向三种酶活性呈北坡>西坡>东坡>南坡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茶CAT、POD、SOD活性与海拔显着相关(p<0.05);POD、CAT与坡向呈极显着相关性(P<0.01);CAT与纬度呈显着相关性(P<0.05),SOD与纬度呈极显着相关性(P<0.01)。(6)油茶枝叶木质素、纤维素、综纤维素和苯-醇抽提物含量随着海拔、纬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四个坡向油茶枝、叶化学组成含量均呈南坡>东坡>西坡>北坡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茶枝、叶各项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均与海拔呈极显着相关性(P<0.01);枝木质素、叶木质素、叶纤维素、叶苯醇抽提物与坡向显着相关(P<0.05),枝纤维素与坡向具有极显着相关(P<0.01);叶综纤维素、叶苯醇抽提物、枝苯醇抽提物与纬度具有极显着相关(P<0.01)。综上所述,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油茶各项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在舒城晓天地区,当海拔从100m上升到800m时,新梢长、新梢叶片数分别下降了49.04%、50.00%;MDA、Pro含量分别上升了759.01%、194.39%;POD、CAT、SOD三种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20.06%、165.32%、62.47%。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于揭示北缘油茶的抗逆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杜子银,蔡延江,王小丹,鄢燕,鲁旭阳,刘淑珍[10](2014)在《土壤冻融作用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土壤冻融作用是季节性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是指由于土壤温度变化而出现的反复冻结解冻过程。冻融作用不仅影响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质,而且还会改变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从而可能对冻土广泛分布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冻融对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效应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高寒植被生态系统对不同冻融格局的响应特征,总结了不同气候环境条件及生境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生物量和生产力、根系生长及其对水分和温度胁迫响应等的生理生态表现,同时对当前土壤冻融与植物生理生态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释,提出全球变化背景下频繁的土壤冻融作用将强烈改变植被生态格局和功能,并指出这种改变在高寒生态系统中表现将更为显着。

二、高山植物短管兔儿草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冰冻胁迫的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山植物短管兔儿草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冰冻胁迫的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水分胁迫对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分胁迫对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季节变化规律的影响
        2.1.1 水分适宜条件下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
        2.1.2 水分胁迫条件下群落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
    2.2 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呼吸作用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分析
        (1)牧草生长初期:
        (2)牧草生长中期:
        (3)牧草生长末期:
        (4)整个生长季:
    2.3 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
    2.4 群体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变化的突变检验
3 讨论与结论

(2)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3.1 零磁空间
        1.3.260Co-γ射线
        1.3.3 紫外线
        1.3.4 甲基磺酸乙酯 (EMS)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叶绿素含量
        1.4.2 净光合速率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变处理对不同苜蓿品种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2.2 诱变处理对不同苜蓿品种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2.3 诱变处理对不同苜蓿品种叶绿素总量的影响
    2.4 诱变处理对不同苜蓿品种叶绿素a/b的影响
    2.5 诱变处理对不同苜蓿品种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 结论
4 讨论
    4.1 诱变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4.2 叶绿素含量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3)黑麦草幼苗对冻融和酸沉降的生理响应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支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冻融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2.1 冻融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影响
        1.2.2 冻融对植物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2.3 冻融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1.2.4 冻融对植物生物膜系统的影响
    1.3 酸沉降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3.1 酸沉降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影响
        1.3.2 酸沉降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3.3 酸沉降对植物生物膜系统的影响
        1.3.4 酸沉降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2.3 试验方法
        2.3.1 模拟冻融试验
        2.3.2 模拟酸沉降试验
        2.3.3 复合胁迫试验
    2.4 生理指标的测定
        2.4.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4.2 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4.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测定
        2.4.4 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测定
    2.5 数据统计分析
第3章 冻融和酸沉降对黑麦草幼苗体内渗透调节物的影响
    3.1 冻融和酸沉降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 冻融和酸沉降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 冻融和酸沉降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
第4章 冻融和酸沉降对黑麦草幼苗体内抗氧化酶的影响
    4.1 冻融和酸沉降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4.2 冻融和酸沉降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寒草甸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植物叶片性状的研究进展综述
        1.2.1 不同环境下植物叶片性状的研究进展
        1.2.2 不同研究尺度下植物叶片性状的研究进展
        1.2.3 对国内外植物叶性状的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2 研究方法
    2.3 环境因子的测定
    2.4 植物叶片性状测定
        2.4.1 植物叶片性状特性
        2.4.2 植物叶片光合特征值的测定
        2.4.3 植物叶片相对叶绿素SPAD值的测定
        2.4.4 叶片相对含水量、叶干物质量的测定
        2.4.5 叶片比叶面积的测定
        2.4.6 生物量的测定
        2.4.7 植物叶片氮含量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与作图
第三章 微生境梯度上环境因子的变化
    3.1 各个坡向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
    3.2 各个坡向的土壤温度以及土壤pH值的变化特征
    3.3 各个坡向光照度的变化特征
    3.4 讨论
第四章 微生境梯度上植物叶片性状的变化
    4.1 植物群落组成
    4.2 不同坡向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特点
    4.3 不同生境上植物物种多样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4.4 各个生境上主要物种及优势种的结构型叶片性状特征
    4.5 各个生境上主要物种及优势种的功能型叶片性状特征
    4.6 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影响的冗余分析
    4.7 讨论
        4.7.1 微生境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7.2 植物的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
        4.7.3 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青海湖畔3种高原盐生植物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观察结果
    2.1 非胁迫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
    2.2 盐胁迫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
3 讨论
    3.1 淀粉粒的积累
    3.2 潴泡的产生
    3.3 淀粉粒积累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6)羊草对冻融及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草地盐碱化问题
        1.1.2 土壤冻融问题
        1.1.3 植物抗盐碱胁迫的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1.1.4 植物耐冻融胁迫的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1.1.5 羊草生态学特征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野外样地
    2.2 实验材料的采集与处理
        2.2.1 盐碱胁迫对比实验样本
        2.2.2 多梯度盐碱实验样本
    2.3 实验方法
        2.3.1 土壤性质的测定
        2.3.2 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3.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3.4 脯氨酸含量测定
        2.3.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2.3.6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2.3.7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2.5 附录
第3章 盐碱及冻融胁迫对羊草渗透调节物的影响
    3.1 可溶性糖含量
    3.2 可溶性蛋白含量
    3.3 脯氨酸含量
    3.4 丙二醛含量
    3.5 讨论
第4章 盐碱及冻融胁迫对羊草抗氧化物酶的影响
    4.1 过氧化氢酶活性
    4.2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4.3 过氧化物酶活性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地自然概况
    1.2生理指标测定
    1.3样方调查
    1.4环境因子测定
    1.5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主要组分种的光合生理特征
    2.2坡向梯度上环境因子及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
    2.3高寒草甸植物各功能群光合参数差异
3讨论
    3.1物种间的光合特征差异
    3.2坡向梯度上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与光合及水分利用效率

(8)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策略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
2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 青藏高原植物的多样性
4 影响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4.1 强太刚辐射和光质对植物的生理效应
    4.2 低温对植物的生理效应
    4.3 低气压对植物的生理效应用技术
    4.4 地理环境及水汽通道对植物的影响
5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及保护对策

(9)普通油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其北缘不同生境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油茶综述
        1.1.1 油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1.2 油茶的生态特性及分布
        1.1.3 油茶的经济价值
        1.1.4 油茶的生态功能
    1.2 植物抗逆性研究
        1.2.1 植物生长与不同生境的研究
        1.2.2 植物细胞生理生化活性物质与抗逆性研究
        1.2.3 植物枝叶化学成分与抗逆性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生境下油茶枝叶生长量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采集地概况
        2.2.3 测量方法
        2.2.4 统计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海拔油茶生长量的研究
        2.3.2 不同坡向油茶生长量的研究
        2.3.3 不同纬度油茶生长量的研究
第三章 不同生境下油茶叶片细胞生理活性物质等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采集地概况
        3.2.3 实验方法
        3.2.4 实验仪器
        3.2.5 实验药品
        3.2.6 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海拔油茶细胞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3.3.2 不同坡向油茶细胞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3.3.3 不同纬度油茶细胞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第四章 不同生境下油茶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采集地概况
        4.2.3 实验方法
        4.2.4 实验仪器
        4.2.5 实验药品
        4.2.6 统计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海拔油茶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4.3.2 不同坡向油茶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4.3.3 不同纬度油茶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不同生境下油茶生长特征的比较
        5.1.2 不同生境下油茶细胞生理活性等物质的比较
        5.1.3 不同生境下油茶主要化学组成的比较
    5.2 讨论
        5.2.1 气候因子对不同生境的响应
        5.2.2 油茶生长特性对不同生境的响应
        5.2.3 油茶束缚水/自由水、相对电导率对不同生境的响应
        5.2.4 油茶生理生化指标对不同生境的响应
        5.2.5 油茶主要化学成分对不同生境的响应
        5.2.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经历及发表的论文

(10)土壤冻融作用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冻融对植物地上部分生理生态的影响
    1.1冻融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冻融对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
2冻融对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的影响
    2.1冻融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2.2植物根系对水分和温度胁迫的响应
3高寒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背景下不同冻融格局的响应
4土壤冻融循环生态效应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5结语及展望

四、高山植物短管兔儿草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冰冻胁迫的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分胁迫对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J]. 王海梅,贾成朕,李慧融,金林雪,侯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01)
  • [2]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冯鹏,孙力,申晓慧,李如来,李增杰,李志民,郑海燕,姜成,杨鹤,刘俊刚,郭伟,张英俊.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3)
  • [3]黑麦草幼苗对冻融和酸沉降的生理响应特征[D]. 李晨. 吉林大学, 2017(09)
  • [4]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寒草甸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D]. 侯媛.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2)
  • [5]青海湖畔3种高原盐生植物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J]. 周勇辉,刘玉萍,张晓宇,吕婷,胥芮,苏旭. 生物学杂志, 2016(06)
  • [6]羊草对冻融及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D]. 刘晓婷. 吉林大学, 2016(09)
  • [7]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J]. 刘旻霞,刘洋洋,陈世伟,安琪. 土壤与作物, 2015(03)
  • [8]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策略概述[J]. 王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5(03)
  • [9]普通油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其北缘不同生境的响应[D]. 吴炜. 安徽农业大学, 2014(02)
  • [10]土壤冻融作用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研究进展[J]. 杜子银,蔡延江,王小丹,鄢燕,鲁旭阳,刘淑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01)

标签:;  ;  ;  ;  ;  

高寒植物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冷冻胁迫的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