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中国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一、中国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1](2021)在《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GH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陈丹[2](2021)在《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数据化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发展得到迅速的提升,成为了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贵州在国家和党的扶持之下,贵州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在逐年增长,为了更好的引导和助推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对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但由于各县域之间评价视角不一,所考察的具体内容不同,导致教育决策者获取决策数据存在一定的困难,不便于推进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定。如何更好地反映以县域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实现智慧决策,需要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因此,对发展指标进行数据化处理、明确指标观测点是数据收集及后期处理的关键。本研究主要开展了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数据化研究,以期能给教育决策部分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础。本研究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明确了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的观测点。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对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或体系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然后利用关键指标法筛选出相关指标观测点。并通过访谈相关专业人士,利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的录音信息进行整理,进一步补充完善各指标观测点,进而构建起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观测点备选库。最后,通过专家咨询法明确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第二,构建了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数据采集表。首先,通文献分析提出了收集评价数据的方式以及处理评价数据的方法;其次,在明确的观测点的基础上,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关联进行分析;同时,对评价指标与评价数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形成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数据采集表,该表中对评价数据上报主体、数据形式、数据的处理方式都做了说明,并且对数据上报的方法和流程进行了介绍。第三,提出了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的算法。首先利用专家打分法明确观测点权重,其次对不同数据类型进行规范化处理,最后通过文献分析,选择并设计了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方法,算出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综合反映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状态水平。

王硕[3](2021)在《H市县域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文中认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评价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挥棒。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意识到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准则,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起着指导的作用。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在不同的区域开展对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由于经济水平、人文因素、政策实施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已建立的指标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合所有地区。H市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出台过很多政策文件,致力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平稳有效的发展。但目前尚未有出一套合理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本研究在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建立一套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建立要依据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本研究建立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五个方向分别是: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资源、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机制保障。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同的区县或学校可以依据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做出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使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趋于同一标准化。所以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出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差异性。在对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整理后,通过访谈法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具体的指标进行修正改进,使指标覆盖范围更全面。对指标完善之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的赋值,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带有权重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可以直观的展现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的侧重点。依据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以H市为例对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维度为市、区县、学校三个主要维度,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的维度,其它维度是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补充,学校的维度里分为校级信息化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多角度多维度的实证研究,可找出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势与不足。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本地区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者或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做出规划。本研究所建立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以H市为例做实证研究,可以为其它的盟市提供研究流程或评价维度上的参考,为本区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做基础。

金云灿[4](2020)在《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技术、经济、环境等需求的提升,建筑行业迎来“新挑战”,面临“新常态”,谋求“新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其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拼装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在节约工期、控制成本、减少污染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建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EPC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建设己经成为了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部分。基于以上背景,大批建筑企业踊跃转型升级、拓展装配式业务并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寻找适应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出现了大量的装配式建筑EPC企业。然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准确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建设发展决策缺乏科学指导,是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进行研究,帮助企业找准信息化建设方向,有效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装配式建筑、EPC模式、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评价方面的相关理论,总结了装配式建筑EPC企业的特点、信息特点以及信息化需求特点,分析了其信息化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参照国家、建筑行业较为成熟的信息化评价标准体系,通过综合对比、专家论证等方法,构建了三个层面,包含四个方面18项具体指标的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比分析各类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结合物元分析理论、可拓数学理论,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指标赋权的多维可拓物元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阐述了模型的实际运用流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运用迈实软件和EXCEL工具辅助数据处理及计算,得到了该企业信息化评价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评价结果,使企业能够认清当前信息化建设状况,明确信息化建设方向,进而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间接助力于我国建筑工业化及信息化的发展。

徐晓敏[5](2020)在《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结合目前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梳理国内外基层卫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综合评价模型,确定指标权重,检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实现定量地对各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研究内容:1、通过文献阅读和网络资料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基层卫生信息化的研究现状和基础理论,构建指标备选库。2、提出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评价的初步框架,筛选指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3、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三级指标的计算公式。4、对指标体系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构建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2、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进一步筛选和完善指标,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3、层次分析法:根据专家对指标重要性的两两判断矩阵结果,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4、加权综合评分法:制定三级指标评分细则,构建评价模型。研究结果:1、制定了一套内容全面的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化的组织管理和规划、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功能与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系统智能化情况、信息化建设成效等7个维度,以及19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2、通过德尔菲咨询和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信息化的组织管理和规划(16.99)、保障体系(15.26)、基础设施建设(11.67)、信息系统功能与应用(18.78)、信息系统互联互通(15.17)、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情况(8.04)、信息化建设成效(14.10)。3、制定了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确定了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4、综合评价指标模型通过了信、效度检验,计算的克朗巴赫α系数在0.471-0.823之间,表明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指标内容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后确定,表明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研究结论: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2、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内容,突出重点工作内容。3、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与目前基层卫生信息化工作重点相一致。4、综合评价模型的赋值和计算方法提高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建议:1、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常规评价工作。2、实现评价指标的动态更新。3、不断调整评分细则,保证评分结果的可比性。4、推进评价指标体系的落地与应用。

钟凯[6](2020)在《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改进策略》文中指出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信息化进程的作用下不断的革新,新一代高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断推动着企业信息化向着智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港口作为极具有战略地位的传统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贸易结构已趋于稳定。港口依靠贸易增长、通过持续投入资源谋求吞吐量和效益增长的传展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阻力。港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革新传统的发展战略,借助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勇于变革,抓住机遇,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进一步向智慧港口转型,那么在现阶段如何评价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程度成为重要课题。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信息化和智慧港口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基于现阶段信息化的特征,对智慧港口进行定义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建立适用于智慧港口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作为第五代港口智慧港口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为智慧港口信息化评定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以日照港建设发展智慧港口的建设过程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真实数据为基础,采用专家法进行权重和模糊评价进行获取和处理,运用本文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模糊评价模型对日照港智慧港口的信息化水平做出定量评价分析,给出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的评价结果,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指出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改进方向,提出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建设意见。

刘海刚[7](2019)在《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MC联合站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除了改革开放体制创新释放的活力外,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疑是综合国力提升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说明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迅速,并在各种类型企业中迅速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积累大量的经验。然而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发展较慢,对于石油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性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优化油田企业信息化资源配置,促进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更快发展,对石油企业进行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当前显得格外的重要。本文以企业信息化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对企业信息化的标准进行了分析,结合石油企业自身特点,初步确定石油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引入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石油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然后利用灰色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建立石油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最后以一家石油企业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发现石油企业信息化过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符合本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说明本文提出的石油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总之,本文以信息化相关理论和评价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油田企业信息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具有油田企业自身特点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有效的促进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完善了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

魏文丹[8](2018)在《会计信息化评价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认为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会直接影响经营管理者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会计信息化可以使会计发挥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对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和企业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传统会计与信息技术的逐渐融合,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进行持续优化。为了帮助企业发现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化建设质量,提升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本文构建了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考虑到评价内容本身的复杂性和评价者思维的模糊性,将评价问卷中的语言评价值转化为包含犹豫度信息的直觉模糊数进行计算,避免了有效信息的丢失。然后,采用多名评价者做出的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降低单一专家评价存在的主观偏向性。并且,采用综合直觉模糊熵和交叉熵的评价方法获得评价者权重,减少了因个人偏向带来的误差。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对A公司当前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发现其在会计信息化实施和应用效益方面有待提高,提出相应建议;同时也证明了本文构建的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杨文婷[9](2016)在《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物流产业是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等多个方面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提供给客户多功能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行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焦点的现代物流产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颠覆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运作方式。2009年国家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物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现阶段不断涌出的新技术带动着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物流信息化是调整和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以及实际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怎样从产业层面对物流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是建设物流信息化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以下4部分对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首先概括了现代物流产业及物流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并系统介绍建立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其次,依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本文从产业角度设计物流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份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选择和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构建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接着,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确立各级指标权重,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制定了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权重与二级指标权重,并对两套权重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使得权重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物流信息化发展指数。最后,本研究选取山西省物流产业2009年-2014年相关测度数据,对山西省物流产业信息化进行定量测评,测算出各指标信息化指数并评价其信息化水平,验证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可行及有效。最终得出:从本文构建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物流产业信息化的评价结果来看,与山西省物流产业信息化的真实现状基本吻合,由此证明本文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信的和可行的。

张晨婧仔,王瑛,汪晓东,焦建利,张英华[10](2015)在《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政策比较、发展趋势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相关研究是探索教育信息化系统运行规律的需要,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对于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教与学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内涵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等方面,剖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评价工作和研究中现存的问题。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政策与战略,揭示教育信息化评价在政策、研究、标准和技术四个维度上的国际发展趋势:政策上重视,以研究促进评价发展,统一评价标准,渗透新型评价技术。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信息化评价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信息化评价工作的效益。

二、中国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2)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数据化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
        1.1.2 数据驱动教育信息化评价常态化
        1.1.3 贵州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需求
    1.2 问题提出
        1.2.1 文献和实践中的反思
        1.2.2 问题聚焦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数据
        2.1.2 教育信息化
        2.1.3 指标数据化
        2.1.4 指标数据规范
    2.2 理论基础
        2.2.1 综合评价理论
        2.2.2 数据类型
        2.2.3 模糊理论
    2.3 研究综述
        2.3.1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2.3.2 确定指标观测点的常用步骤和方法
        2.3.3 评价指标规范的研究
        2.3.4 综合评价的方法
        2.3.5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
    3.1 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
    3.2 指标观测点确定原则
    3.3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备选库建立过程
        3.3.1 基于文献的观测点选取过程
        3.3.2 基于实践的指标观测点完善
        3.3.3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备选库
    3.4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确立
        3.4.1 专家咨询成员构成情况
        3.4.2 专家咨询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数据化表达
    4.1 指标观测点分类
    4.2 数据采集表设计
        4.2.1 收集数据的方式
        4.2.2 处理数据的方法
        4.2.3 指标观测点数据的关联性
        4.2.4 指标数据采集表及资料收集目录
    4.3 数据报送的方法
    4.4 数据报送流程
    4.5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的算法
        4.5.1 指标观测点权重计算
        4.5.2 定性指标的量化
        4.5.3 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
        4.5.4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的算法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H市县域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建立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
        1.4.2 以H市为例对指标进行检验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访谈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德尔菲法
    1.6 研究过程
第2章 研究现状与概念界定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内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
        2.1.2 国外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
        2.1.3 研究现状总结
    2.2 概念界定
        2.2.1 教育信息化
        2.2.2 基础教育
        2.2.3 评价指标体系
第3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初步建构
    3.1 评价指标体系本地化依据
    3.2 指导原则
        3.2.1 全面客观体现教育化建设的价值
        3.2.2 强调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切实可行性
    3.3 基础指标筛选
        3.3.1 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分析
        3.3.2 基础指标的筛选
    3.4 基础评价指标体系一轮本地化
第4章 H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4.1 H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完善
    4.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2.1 层次分析法(AHP)结构模型建立
        4.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2.3 依据意见表建立判断矩阵并赋权
第5章 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H市为例
    5.1 指标体系实证研究调查维度
        5.1.1 访谈提纲设置
        5.1.2 校级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设置
        5.1.3 教师、学生调查问卷设置
    5.2 H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5.2.1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5.2.2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5.2.3 教学应用建设现状
        5.2.4 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5.2.5 机制保障建设现状
    5.3 H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5.4 H市教育信息化综合评定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成效
        6.1.2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H市县域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调查表
附录2 H市县域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调查表
附录3 区县访谈提纲
附录4 校级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5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6 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理论研究
    2.1 装配式建筑理论
    2.2 EPC理论
    2.3 企业信息化理论
    2.4 企业信息化评价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相关分析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 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4 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建立
    4.1 评价方法分析
    4.2 AHP-可拓物元评价模型的构建
    4.3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企业概况
    5.2 评价模型的应用
    5.3 评价结果分析及改进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有关要素分析
    3.2 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 讨论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4.2 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内容,突出重点工作内容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与目前基层卫生信息化工作重点相一致
    4.4 综合评价模型的赋值和计算方法提高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4.5 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5 结论
6 建议
    6.1 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常规评价工作
    6.2 实现评价指标的动态更新
    6.3 不断调整评分细则,保证评分结果的可比性
    6.4 推进评价指标体系的落地与应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6)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智慧港口和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2.1 智慧港口发展过程研究
    2.2 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现状分析
    3.1 日照港智慧港建设情况
    3.2 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优劣势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水平评价
    4.1 智慧港口信息化评价体系指标
    4.2 智慧港口信息化评价体系模型
    4.3 智慧港口信息化评价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日照港智慧港口信息化建设改进策略
    5.1 智慧港口建设评价对策分析
    5.2 智慧港口建设改进策略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智慧港口评价总结
    6.2 智慧港口发展展望
    6.3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MC联合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图
2 相关基础理论与概念
    2.1 企业信息化概念
        2.1.1 企业信息化相应的概念
        2.1.2 油田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2.2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方法
        2.2.1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具体方法
        2.2.2 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的选择
    2.3 本章小结
3 油田信息化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
    3.1 油田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
        3.1.1 油田信息化的主要特点
        3.1.2 油田信息化的内容
        3.1.3 油田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2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3.2.1 评价指标相关概念
        3.2.2 国内学者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
        3.2.3 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3.3 评价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3.2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3.3.3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3.4.1 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
        3.4.2 评价指标的优化筛选
    3.5 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油田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1.1 权重的确定方法
        4.1.2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4.2 油田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4.2.1 油田信息化评价过程
        4.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4.2.3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4.3 评价标准的确定
        4.3.1 确定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和方法
        4.3.2 信息化标杆企业的确定
    4.4 信息化评价综合值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5 油田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以MC联合站为例
    5.1 MC联合站概况及标杆B企业的选择
    5.2 信息化评价过程
        5.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5.2.2 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5.2.3 基本指标值计算
        5.2.4 效能指标值计算
        5.2.5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油田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专家打分表

(8)会计信息化评价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会计信息化
    2.2 会计信息化评价
    2.3 会计信息化评价方法
    2.4 直觉模糊集
第3章 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第4章 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方法
    4.1 基于指标重要性的评价者权重计算
    4.2 基于评价值的评价者权重计算
    4.3 最终评价结果计算
第5章 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的应用
    5.1 A公司会计信息化现状
        5.1.1 A公司概况
        5.1.2 A公司会计信息化建设整体状况
    5.2 A公司会计信息化评价
    5.3 评价结果分析
        5.3.1 指标重要性结果分析
        5.3.2 A公司评价值结果分析
    5.4 相关建议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表
致谢

(9)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预期目标
    1.5 本文研究的逻辑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现代物流产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1.2 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2.2 信息化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信息化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影响研究述评
    2.3 物流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3.3 物流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2.4 物流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2.4.1 国外研究综述
        2.4.2 国内研究综述
        2.4.3 物流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述评
第三章 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3.2.2 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3.4 各评价指标的解释
第四章 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方法的确定
    4.1 评价方法的介绍
        4.1.1 因子分析法
        4.1.2 层次分析法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客观赋权法——因子分析法
        4.2.2 主观赋权法——层次分析法
        4.2.3 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综合权值的确定
第五章 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山西省为例
    5.1 山西省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5.2 山西省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
        5.2.1 综合评价模型
        5.2.2 山西省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10)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政策比较、发展趋势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一)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内涵
    (二)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
        1. 评价目的
        2. 评价人员
        3. 评价工具
        4. 评价内容
        5. 评价方法
        6. 存在的问题
三、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国内外政策与发展比较
    (一)国际教育信息化评价政策与发展概览
    (二)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政策与发展比较
        1. 政策:重视程度和执行力有待提高,修订评估不到位
        2. 研究:缺乏统一的评价研究机构和责任单位
        3. 标准:统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持续更新不足
        4. 技术:加快融入信息技术,注重反馈数据
四、发展趋势与启示
    (一)政策上高度重视,更新评价理念,明确评价目的,加强执行力度,完善持续评估
    (二)落实评价责任和研究单位,成立评价专家委员会,设立评价研究项目
    (三)顶层设计,研制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办学层次、构成要素的统一评价标准,配备评价指南和案例,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评价标准
    (四)渗透新型评价技术,开发各类评价服务支持系统,分析年度诊断报告和教育大数据

四、中国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GH公司为例[D]. 李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数据化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D]. 陈丹.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3]H市县域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 王硕.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4]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研究[D]. 金云灿.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区域基层卫生信息化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研究[D]. 徐晓敏.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日照港“智慧港口”建设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改进策略[D]. 钟凯.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7]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MC联合站为例[D]. 刘海刚.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8]会计信息化评价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魏文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9]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山西省为例[D]. 杨文婷.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6(06)
  • [10]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政策比较、发展趋势与启示[J]. 张晨婧仔,王瑛,汪晓东,焦建利,张英华. 远程教育杂志, 2015(04)

标签:;  ;  ;  ;  ;  

中国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