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合理布局设备

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合理布局设备

一、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合理进行设备平面布置(论文文献综述)

张辉超[1](2021)在《夏热冬暖地区绿色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王乐楠[2](2021)在《基于结构特性的充气膜大空间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充气膜结构作为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秀的结构特性,因此充气膜结构这一轻型结构形式被广泛的使用在大空间建筑之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充气膜结构的研究多半落脚于结构受力、材料性能以及作为建筑造型形态研究等方面,对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的研究较为匮乏。笔者发现,充气膜结构的建筑空间往往有着与传统建筑空间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充气膜结构在大空间方面的应用更为突出。充气膜结构的结构特性恰好能够解决大空间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能够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充气膜结构大空间形式。本论文选题,试图从理性的、量化的、技术的角度来研究充气膜结构这一结构形式所营造的大空间特点,通过对案例资料和技术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充气膜结构特性对其大空间设计的影响。本文以充气膜结构大空间为研究对象,以结构特性为切入点,对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的设计与应用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对比法对充气膜结构大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的体系构成,归纳总结出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充气膜结构的材料与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对气膜建筑的结构特性进行发掘,总结分析气膜建筑在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其次,本人通过实地考察与模拟分析法对宝鸡蟠龙新区的气膜烧烤乐园建筑进行现场调研,对其室内大空间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实测与模拟,归纳分析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的物理环境特点。最后从形态差异、空间功能、适应性设计、材料特性、构造技术等方面对收集的大量案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并总结设计原则,最后对宝鸡蟠龙新区气膜商业伴侣公园中的部分建筑进行设计应用的对比解析。本文试图从宏观到微观、策略到手法,全面的结合实际案例,在充气膜结构特性的指导下,对充气膜大空间的设计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当代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推动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的创作与发展。

马力[3](2021)在《基于“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文中认为自我国进入了高速城镇化的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和乡村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危机和隐患,整体建造体系粗放,存在对自然环境干预大、地域文化缺失、资源消耗大、经济成本不合理等问题,总体乡村建筑的品质较低。针对以上背景,本文借鉴“低影响开发”理论,汲取该理论的核心本质—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提出以尊重基地现有的自然、人文、能源和经济等综合环境因素为本质的“低影响”模式乡村建筑设计理念。该理念不同于绿色建筑与在地性建筑等熟知理论对单一设计层面的关注,而是将自然、文化、能源和经济等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考虑,来探究适合当下乡村的适宜性建筑设计思路,使建筑以“低姿态”的方式融入到周边的既有环境之中,从而达到对周边综合环境的“低影响”。全文总共六个章节,核心章节为第四章和第五章。首先,介绍了目前乡村建设的政策和实践方面的背景,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界定,并总结分析了国内外乡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其次,对“低影响”模式下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研究,分别总结各相关理论在“低影响”模式视角下的理论启示。并系统分析了“低影响”模式与各相关理论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原理概述,得出理论的深层本质,并提出“低干预、低冲击、低消耗”的设计原则和若干注意要点。再次,搜集国内外近些年来优秀的乡村建筑实践,首先采用数据图表的方式对这些案例的建成时间、地理位置和建筑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资源与成本三个方面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的策略提炼分析。随后,以东北地区为例,进行相应的策略总结,结合文献资料和调研成果,对东北乡村建筑的现状问题和设计影响因素的特殊性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以第四章的实践策略分析为基础,从三个设计原则的方面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层面对这些策略进行系统分析;最后依托本章提出的各项策略,通过层次分析法,探究一套“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评价体系。最后,选取调研村庄的某个场地,进行“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试设计和试评分,对第五章提出的设计策略和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综上,本文以东北地区为例,试图以较为全面的视角来探索总结出一套考虑到自然环境、地域文化、资源与成本等因素的综合适宜性设计策略。

赵思佳[4](2021)在《结合现代厨房设备的中小学食堂厨房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堂主要由就餐区和后厨区组成,厨房是生产食品的空间,也是烹饪人员的作业空间,是食堂的核心区域;厨房包含了从食材的输入到熟制品输出的整个过程。现代厨房是在传统厨房的基础上,经历了工艺流程的演变,空间组织的调整,厨房设备的更新,食材采购模式改变等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符合食堂发展的空间。厨房的流线组织主要体现在人流和物流两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流线即食品的工艺流程。厨房设备是工艺流程的物质基础,它们的布置直接体现了工艺流程和部分人流流线的走向。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逐步发展,厨房设备在质量、种类和功能上都有了新的提升,这对厨房的功能布局、空间形式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现代厨房设计的要点之一就是要结合设备进行设计,才能让厨房在功能布局上更加合理,在设备布置上更加符合现代设备的发展,最后使厨房的环境质量得到提高,也更便于烹饪人员高效作业。厨房设备与厨房空间设计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模式,更重要的在于这是一种对空间优化理念的倡导。中小学食堂的设计是特殊的,首先,要考虑到如何落实校园食品安全建设;其次要根据年龄段的差异和食堂来选择不同的供餐模式;再次还要根据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的营养需求来提供不同的餐品种类;最后,还要根据以上这些制约因素和食堂工作人员的诉求来决定厨房的功能布局与空间形式,设备的数量与类型。文章将根据厨房的工艺流程与现代厨房设备的合理设置来探讨厨房的功能布局、流线组织、设备布置等问题。通过对厨房功能的解析总结出厨房各单元空间设计要点与现代厨房设备的类型,最后根据厨房各单元功能区的需求合理地布置厨房设备;不仅需要考虑到厨房设计的共性,还应考虑到中小学厨房设计的特性,得出更加合理的功能布局与设备布置参考模式,以此来完善中小学厨房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最后本文将依托于设计实践项目——四会衡懿实验学校食堂设计来探讨中小学厨房空间设计。从项目概况,学校总体规划两部分来介绍项目整体情况,从学校食堂方案思考与设计过程,厨房的功能布局、流线组织与设备布置等方面来分析该厨房的设计。以设计实践来论述中小学厨房空间设计,为其更贴合满足现代中小学食堂的需求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唐晓芊[5](2021)在《湖南装配式中小学建筑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装配式建筑普遍采用标准化的设计以及标准化的施工方法,建筑具备绿色、环保、高效等特点,契合标准化中小学的建设要求,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各地学校的主流建设方式。由于装配式中小学建筑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时间不长,各项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装配式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还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目前装配式中小学建筑都为量身定制,建筑难以实现普适性。另一方面装配式中小学建筑设计步骤串联式独立开展,各类信息融合度不高,导致部分设计的构件难以符合生产、安装要求,因此,装配式中小学建筑高适应性及不缺个性化的设计方法分析,以及与工业建筑相适应的设计流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装配式中小学建筑的设计与设计流程特点进行调研及分析,并提出了装配式中小学建筑适应性设计及集成化设计流程的方法,主要内容为以下四点:(1)根据湖南中小学校建设以及构件厂生产现状调研,研究了装配式中小学建筑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小学建筑在设计适应性和设计步骤协同性不足、设计信息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并探讨了装配式中小学的发展趋势。(2)从平面、空间、立面三个维度对模块单元组合的设计方法及当前的设计流程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装配式中小学建筑空间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特点。在模块化的空间上,有长边拼合、短边拼合、长短边拼合、前后错位、间隔平行五种组合形式;在建筑空间在平面组合方式上,有行列式、院落式两种组合方法,在叠合组合方式上,有对位叠合、错位叠合、十字交错叠合三种组合模式。影响建筑立面设计造型的构件主要为外墙、门窗、外廊、阳台以及空调板,其建筑设计流程主要采用串联式的设计模式。(3)基于装配式中小学建筑模块单元、平面及立面设计特点,提出了装配式中小学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原则,以及提升装配式中小学建筑装配率的方法;构建了一套装配式中小学建筑与不同场地环境、不同建筑体量以及不同立面风格相适应的设计方案,探索了其与工业化建筑设计流程相适应的集成化设计思路。(4)以湖南省装配式钢结构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实践项目为依托,对其建筑适应性设计以及集成化设计流程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实践成果验证了研究策略的可行性,为装配式中小学建筑设计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一定参考。

孔德维[6](2021)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既有住宅室内品质提升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住宅存量时代背景下,我国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既有住宅量大面广,主体结构保存较好且区位条件优良,但此类住宅修建年代早、技术条件不够成熟,逐渐无法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如何充分发掘既有住宅的价值是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另外,当前政府大力推行多样化、多方参与的改造策略,鼓励住户参与设计,但二维图纸不能很好地把住户的意见融入设计当中,而且理解的偏差经常会造成改造满意度的降低。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多元化调研手段,对80-90年代的住宅的现状、改造需求等重点问题进行挖掘,归纳出典型家庭和户型进行分类研究。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段,根据住户的交互行为在VR室内模型中进行交互点设置,通过VR交互实验中参与者对交互点的选取和反馈信息,优化室内品质提升方法,探索VR介入的可行性及优势。首先在结合国内外住宅室内改造和VR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住宅平面布局和居住模式的演变。利用大连市典型居住区的图纸调研、实态调研、问卷调研的手段,对80--90年代户内的使用现状、改造需求、改造费用等信息进行量化统计,并归纳出典型家庭和户型进行分类研究。基于调研统计,归纳住户的居住情况和普遍性问题,根据层级化思想共总结出结构、设备管线和家具部品三大要点。由于住户的户内现状、资金预算和改造深度的不同,因此提出阶段式品质提升策略。层级化思想的户内要素和交互行为有对应关系,将交互行为设置为交互点,供后期VR交互实验中住户对交互点的改造进行自主选择。基于以上内容完成VR模型及实验流程的构建,本文以大连市典型楼栋为例,搭建三种典型户型的VR室内模型,邀请三种不同家庭进行交互点选择,此方法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完成公众参与虚拟室内空间的体验以及改造交互点的选取,帮助优化室内改造设计方法,第二是探索VR技术的介入下,住户如何参与到室内品质提升设计流程中。最后根据VR交互实验交互点的选择结果,形成“3×3矩阵”多样化品质提升模式,提出了典型户型和家庭的品质提升设计方法,依次分析了不同部位的设计施工、操作方法及其实现效果。也证实了利用VR技术进行室内品质提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为今后室内品质提升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陶建华[7](2021)在《基于住宅产业化的整体厨卫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下,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当前环境下也正面临着资源浪费、粗放发展等问题。基于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和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住宅产业化的载体,也愈来愈成为当前建筑业的重点研究对象。但我国近年来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装配式结构体系上,对于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的装配式内装厨卫部品研究则相对较少。随着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越来愈多的开始关注自身居住的生活环境,以往受人忽视的厨卫空间也随之进入人们视线。装配式整体厨卫技术也正因其采用系统化设计,施工安装简便等特点,契合了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应用,但关于模块化、人性化的理论研究还不深入。基于此,本文将通过以下问题的探讨对装配式整体厨卫进行研究:结合当下我国住宅发展实际情况,调查分析现阶段使用传统厨卫的居民在日常使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在今后设计中的解决策略;使用模块化的方式对整体厨房与整体卫浴间进行系统化、标准化设计,在满足预制工业化生产的同时考虑人的日常使用习惯和舒适度;在整体厨卫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探究整体厨卫设计理论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科学研究和设计实践,结合当下我国建筑行业环境,得出以下结论:1.传统厨卫空间在设计尺度、空间环境、安装维修、节能环保等方面难以满足居民日常使用和舒适度要求的情况下,装配式整体厨卫技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2.采用模块化设计,对厨卫模块的部品子模块进行尺度分析,并结合居民生活习惯分析,可以在满足厨卫部品工厂预制生产的同时兼顾居民生活品质需求;3.采用人性化设计,探究符合人体尺度和心理需求的厨卫部品基础模块,整体厨卫通过系统设计可以满足多种群体的使用需求。本次研究旨在为基于住宅产业化的整体厨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设计参考,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专业理论的完善,未来整体厨卫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

王宇虹[8](2020)在《A公司回收塑料造粒流水线生产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环保型企业应运而生。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国家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未饱和,大量相关投资企业争相进入市场,较少有企业退出市场,竞争激烈。但作为新型产业,环保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无前车之鉴,只能不断地摸索中前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A公司作为一家刚刚起步的环保型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体系尚未形成,导致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生产效率不高。本文先从A公司回收塑料造粒流水线平面布局情况、生产作业计划以及流水线劳动组织管理情况三个方面出发,对A公司该流水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A公司流水线存在设施布局不合理、生产计划编制缺乏灵活性、组织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制约着A公司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综合精益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首先针对设施布局问题,本文采用了SLP布置方法和价值流图析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流水线的物流、非物流、价值流关系进行分析改善,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新的设施改善方案;然后是生产计划编制缺乏灵活性的问题,结合A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了滚动计划编制法,为A公司的生产计划编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生产计划的灵活性;最后针对A公司劳动组织的管理问题,从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出发,通过精益理论体系的工作研究方法优化了流水线上的劳动组织,制订了生产安全守则,提高了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和整体的生产效率。

李家宝[9](2020)在《复杂场况下某煤场棚化设计与施工研究》文中指出露天堆煤场在遇到大风天气会产生大量扬尘污染空气,造成物料流失,污染大气环境。我国部分地区大气污染依旧严峻,对工业设施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现有邯郸某大型储煤场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与一般新建项目不同,本项目要求在既有堆煤场上直接进行棚化改造,厂区生产设备和构筑物在空间上分布不规律,地质条件不良。这些将严重干扰结构布置和施工,以此为背景,探索研究复杂场况下的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为相关工程提供实践依据。通过项目要求及对厂区干扰因素详细分析以,对比不同结构形式,利用骨架膜结构的优点,在不拆除原有构筑物并维持生产前提下进行结构设计与施工,研究基础布置和上部结构方案设计,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从平面上和高度上躲避或利用原有构筑物,设计出安全合理满足使用要求的钢骨架结构,提出应对复杂场况的结构布置设计方案。在结构设计中运用STCAD管桁架计算程序对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并优化,得到桁架尺寸及杆件规格。在分析计算过程中通过对比不同计算模型属性,阐述梁杆单元计算结果的区别和原因。利用ABAQUS对桁架中的典型节点进行有限元模拟,应力分布和大小的分析结果表明桁架杆件之间角度设计合理,即使在本工程受到的最不利荷载组合下,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节点具有良好的安全储备。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和构筑物的限制,因地制宜,提出符合现场作业条件的施工方案。从测量定位、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到桁架制作、拼接、吊装,各个环节都受到现场环境的影响。对不同的地基条件采用不同形式基础,放坡受限基坑采用钢板桩支护等。灵活运用现场空闲地面完成桁架拼装,按桁架所处位置采用不同的吊装方案,确定起重机站位,对吊装受限的桁架设计跨越、穿越、空中接力等吊装方案。通过对本项目的后续运行的观察,项目达到了环保目的,满足使用要求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鱼文宏[10](2020)在《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生态建设逐渐得到重视,绿色生态住区成为未来城镇住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国内绿色住区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规划设计主体较为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西安市作为最早探索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的城市之一,加之地处西北,其生态住区的建设及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本文以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现阶段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研究理论(理论着作、相关会议、评价体系等)和实践案例,通过对2019年2月1日正式实行的最新版《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的解读,建立了基于节地与室外环境、能源与环境、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四个层面的评价体系。并依据此评价体系对西安市三个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各方面的落地情况、综合效益与推广价值,提出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未来建设的发展方向与重点难点。最后综合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从地域特征、气候条件和时代背景三方面探究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策略,在结论中结合园区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新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设计要点,涵盖小区选址、交通配套、场地利用、采光通风、生态绿化、资源节约、装配技术等多个方面。此外,本文对后疫情时代的住区空间进行了研究改进,提出了基于室内室外健康环境、无接触归家的设计策略,丰富了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在时代背景下的新内涵。本篇论文总结研究西安地域条件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为建筑师、开发商以及相关人员提供未来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思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推动国内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研究进程,进一步完善充实了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二、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合理进行设备平面布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合理进行设备平面布置(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结构特性的充气膜大空间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膜结构的发展
        1.1.2 充气膜结构的广泛应用
        1.1.3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对象界定
        1.3.1 充气膜结构
        1.3.2 充气膜结构大空间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充气膜结构大空间发展及结构特性概述
    2.1 充气膜结构大空间体系构成和发展现状
        2.1.1 充气膜结构大空间体系构成
        2.1.2 充气膜结构与传统结构对比
        2.1.3 充气膜结构大空间发展现状
    2.2 气膜建筑的结构特性发掘
        2.2.1 材料层面
        2.2.2 空间层面
        2.2.3 构造层面
        2.2.4 建造层面
    2.3 气膜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2.3.1 空间形态的多变
        2.3.2 建造方式的多样
        2.3.3 应用功能的拓展
    2.4 本章小结
3 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物理环境分析
    3.1 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物理环境调研实测
        3.1.1 对象选取
        3.1.2 测试方案设计
        3.1.3 场地实测与结果分析
    3.2 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物理环境模拟
        3.2.1 室内风环境模拟
        3.2.2 室内热环境模拟
    3.3 充气膜结构大空间物理环境总结
        3.3.1 物理环境特征
        3.3.2 环境稳定性下的结构特性
    3.4 本章小结
4 结构特性下的充气膜结构大空间设计策略
    4.1 形态差异下的大空间布置
        4.1.1 向心式布置
        4.1.2 棋盘式布置
        4.1.3 自由式布置
    4.2 高阔空间下的大空间利用
        4.2.1 平面功能的复合型利用
        4.2.2 竖向空间的高效利用
    4.3 建造快捷下的适应性设计
        4.3.1 适应性组合
        4.3.2 适应性建造
    4.4 材料特性下的交互性增强
        4.4.1 内部交互性
        4.4.2 外部交互性
    4.5 构造技术下的舒适安全性提升
        4.5.1 空气调节设计
        4.5.2 灯光照明设计
        4.5.3 密闭门窗设计
        4.5.4 声环境设计
        4.5.5 地域差异性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结构特性下的充气膜结构大空间设计应用
    5.1 设计原则
        5.1.1 空间形态的适应性
        5.1.2 室内空间的高效率
        5.1.3 室内环境的高舒适
        5.1.4 调控系统的节能性
        5.1.5 大跨结构的安全性
    5.2 应用案例概况——宝鸡蟠龙新区的气膜商业伴侣公园项目
        5.2.1 项目概况
        5.2.2 建造过程
    5.3 结构特性下的多功能应用
        5.3.1 酒店住宿类应用
        5.3.2 零售商业类应用
        5.3.3 温泉休闲类应用
    5.4 应用对比总结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论文发表
        参与科研项目
        专利
        实践项目

(3)基于“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范围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乡村建设发展概况研究
        1.4.1 国外乡村建设发展与研究概况
        1.4.2 国内乡村建设发展与研究概况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与启示
    2.1 “低影响开发”(LID)理论
        2.1.1 “低影响开发”理论(LID)概念解析
        2.1.2 “低影响开发”理论的本质特点
        2.1.3 乡村建筑方面的应用启示
    2.2 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综述和启示
        2.2.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原则概述
        2.2.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局限性分析
        2.2.3 乡村建筑方面的应用启示
    2.3 在地性建筑设计理论的综述和启示
        2.3.1 国内在地性建筑设计研究概况
        2.3.2 在地性乡村建筑理念原则概述
        2.3.3 在地性建筑设计理念局限性分析
        2.3.4 乡村建筑方面的应用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低影响”模式乡村建筑设计原理与原则
    3.1 “低影响”模式与相关理论关联性分析
    3.2 “低影响”模式乡村建筑设计理论来源和本质
        3.2.1 理论来源及其转译到乡村建筑设计的可能性
        3.2.2 “低影响”模式原理本质
    3.3 “低影响”模式理论的设计原则
        3.3.1 理论内涵和原则概括
        3.3.2 环境保护方面—低干预原则
        3.3.3 地域文化方面—低冲击原则
        3.3.4 资源与成本方面—低消耗原则
    3.4 “低影响”模式乡村建筑设计注意要点
        3.4.1 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
        3.4.2 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3.4.3 多方位群体的相互协作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低影响”模式下的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实践分析
    4.1 乡村建筑实践案例汇总与介绍分析
        4.1.1 乡村建筑实践案例汇总
        4.1.2 案例介绍与设计分析
    4.2 自然环境-低干预原则下的实践解析
        4.2.1 实践案例低干预策略分析
        4.2.2 低干预原则下案例分析小结
    4.3 地域文化-低冲击原则下的实践解析
        4.3.1 实践案例低冲击策略分析
        4.3.2 低冲击原则下案例分析小结
    4.4 资源与成本-低消耗原则下的实践解析
        4.4.1 实践案例低消耗策略分析
        4.4.2 低消耗原则下案例分析小结
    4.5 本章小结
5 “低影响”模式下东北乡村建筑设计策略与评价体系研究
    5.1 东北地区乡村建筑调研概述
        5.1.1 调研对象与内容
        5.1.2 调研成果概述
    5.2 东北地区乡村建设特殊性与现存问题分析
        5.2.1 东北地区建筑设计影响因素特殊性分析
        5.2.2 东北地区乡村建筑问题总结分析
    5.3 基于环境保护视角的低干预设计策略研究
        5.3.1 推行环保生态选址
        5.3.2 节约乡村土地资源
        5.3.3 选择适宜建造技术
        5.3.4 推行绿色改造思路
        5.3.5 重视污水排放处理
        5.3.6 降低物理环境污染
        5.3.7 采用环保建筑材料
    5.4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低冲击设计策略研究
        5.4.1 顺应本土地形特征
        5.4.2 呼应传统营建模式
        5.4.3 重构传统建筑语汇
        5.4.4 因借在地景观条件
        5.4.5 关注居民生活习惯
        5.4.6 选用地方传统材料
        5.4.7 保护历史存量建筑
    5.5 基于资源与成本视角的低消耗设计策略研究
        5.5.1 减少场地开发强度
        5.5.2 进行合理结构选型
        5.5.3 简化建筑造型与装饰
        5.5.4 巧用预制装配技术
        5.5.5 优化围护结构性能
        5.5.6 减小冻土对基础的影响
        5.5.7 推行被动节能措施
        5.5.8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5.5.9 重视建筑维修设计
        5.5.10 采用可持续性能源和材料
    5.6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策略梳理
    5.7 “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评价体系构建
        5.7.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7.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5.8 本章小结
6 基于“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试设计——以大庆市古龙村为例
    6.1 建筑方案设计
        6.1.1 基地选址
        6.1.2 建筑总体布局
        6.1.3 建筑平面布局
        6.1.4 建筑造型设计
        6.1.5 建筑结构与围护结构系统
        6.1.6 节点构造解析
    6.2 试设计的“低影响”模式设计策略应用解析
        6.2.1 低干预方面的策略应用解析
        6.2.2 低冲击方面的策略应用解析
        6.2.3 低消耗方面的策略应用解析
    6.3 试设计评价打分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乡村建筑调研统计表格
附录B 乡村建筑入户调研表格
附录C 室内外环境舒适满意度调查表格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结合现代厨房设备的中小学食堂厨房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我国食堂历史背景
        1.1.3 我国食堂设计规范与政策
    1.2 国内外食堂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框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结合设备完善厨房空间设计
        1.4.2 研究意义——为厨房空间设计提供新思路
    1.5 本章小结
2 现代厨房调研与问题分析
    2.1 公共食堂与厨房设备
        2.1.1 公共食堂的类型
        2.1.2 公共厨房的性质
        2.1.3 厨房设备的演变
    2.2 调研对象选定与对比
        2.2.1 调研对象选定
        2.2.2 调研对象类比
    2.3 厨房设计现状
        2.3.1 食堂选取位置
        2.3.2 厨房外围环境
        2.3.3 餐厨连接模式
        2.3.4 厨房功能布局
        2.3.5 厨房流线组织
        2.3.6 厨房设备布置
    2.4 厨房设计现状问题
        2.4.1 面积配比
        2.4.2 功能缺失
        2.4.3 设备布置
    2.5 本章小结
3 结合设备的现代厨房设计探究
    3.1 工艺流程——厨房流线的隐形导向
        3.1.1 现代厨房工艺流程
        3.1.2 现代厨房流线演变
    3.2 厨房设备——工艺流程的物质基础
        3.2.1 现代设备类型
        3.2.2 现代设备带来的影响
        3.2.3 现代设备选择影响因素
    3.3 现代厨房空间设计要点
        3.3.1 主要单元设计要点
        3.3.2 辅助单元设计要点
    3.4 现代厨房设备布置分析
        3.4.1 厨房单元空间设备布置
        3.4.2 厨房组合空间设备布置
    3.5 本章小结
4 结合设备的中小学厨房设计
    4.1 中小学厨房设计与设备分析
        4.1.1 中小学餐厨典型布局分析
        4.1.2 中小学典型规模与形制分析
        4.1.3 学校形制对厨房设计的影响
        4.1.4 学校规模对设备选择的影响
    4.2 不同形制与规模的中小学厨房设计
        4.2.1 900 人完全小学厨房设计
        4.2.2 900 人高级中学明档厨房设计
        4.2.3 3300 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厨房设计
    4.3 结合学生营养需求的中小学厨房设计
        4.3.1 现代中小学生营养需求分析
        4.3.2 非寄宿制营养午餐厨房设计
        4.3.3 提供差异性供餐的厨房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设计实践——四会衡懿实验学校食堂设计
    5.1 四会衡懿实验学校设计总体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校园总体规划
    5.2 四会衡懿实验学校食堂方案设计
        5.2.1 食堂设计前期思考
        5.2.2 第一版——结合校园廊空间的设计
        5.2.3 第二版——与剧场的集约化设计
        5.2.4 第三版——结合厨房工艺的设计
    5.3 四会衡懿实验学校厨房设计
        5.3.1 厨房功能布局
        5.3.2 厨房流线分析
        5.3.3 厨房设备布置
        5.3.4 同功能空间中的设备布置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现代厨房功能布局
        6.1.2 结合设备的厨房设计
    6.2 存在的不足
        6.2.1 厨房设备调研不足
        6.2.2 需结合多专业分析设计
    6.3 前景展望
        6.3.1 商用厨房设备
        6.3.2 厨房工艺
        6.3.3 厨房设计
        6.3.4 厨房劳动者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 Ⅰ 图录
    附录 Ⅱ 表录
    附录 Ⅲ 厨房设备图例
    附录 Ⅳ 第四章中厨房设备表示例
    附录 Ⅴ 四会衡懿实验学校“食堂-剧场综合体”初设图纸与设备表
致谢

(5)湖南装配式中小学建筑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装配式发展历程
        1.2.2 国内装配式发展历程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
        1.3.1 国外文献研究
        1.3.2 国内文献研究
        1.3.3 文献研究小结
    1.4 研究内容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研究范围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湖南中小学建筑及预制构件厂现状调研
    2.1 调研概况
        2.1.1 调研时间
        2.1.2 对象选取
        2.1.3 调研内容与方法
    2.2 调研建筑实例分析
        2.2.1 现浇中小学调研实例分析
        2.2.2 装配式中小学调研实例分析
        2.2.3 预制构件厂调研分析
    2.3 调研总结
        2.3.1 调研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
        2.3.2 剖析装配式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湖南装配式中小学建筑特征
    3.1 装配式中小学建筑的总体特征
        3.1.1 标准化设计
        3.1.2 工业化建造
    3.2 装配式中小学建筑设计特征
        3.2.1 模块单元设计
        3.2.2 模块单元平面组合设计
        3.2.3 模块单元空间组合设计
        3.2.4 模块单元立面设计
    3.3 装配式中小学建筑设计流程特征
        3.3.1 主要设计步骤串联开展
        3.3.2 各专业工作独立完成
    3.4 本章小结
4 湖南装配式中小学建筑适应性设计策略
    4.1 整体策略
        4.1.1 建筑工业化意义的认同
        4.1.2 产业化的思维
    4.2 建筑适应性设计策略
        4.2.1 适应性装配率提升策略
        4.2.2 适应性竖向设计策略
        4.2.3 适应性空间设计策略
        4.2.4 适应性立面设计策略
    4.3 设计流程策略
        4.3.1 集成设计原则
        4.3.2 集成设计流程
    4.4 集成化信息管理策略
        4.4.1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策略
        4.4.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湖南装配式中小学建筑适应性设计实践
    5.1 项目概况
        5.1.1 设计目标与原则
        5.1.2 设计理念
        5.1.3 场地规划设计
    5.2 建筑设计与策略应用
        5.2.1 模块单元设计
        5.2.2 模块单元组织设计
        5.2.3 高装配率设计
        5.2.4 建筑空间设计
        5.2.5 建筑立面设计
        5.2.6 建筑构造设计
    5.3 项目信息管理与策略应用
        5.3.1 信息管理方式
        5.3.2 全专业工作前置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既有住宅室内品质提升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标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室内品质提升理论基础
        2.1.2 VR理论基础
    2.2 VR技术在室内品质提升领域的应用方法
        2.2.1 VR技术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分析
        2.2.2 VR技术在室内品质提升领域的适用性
        2.2.3 VR 技术的应用潜力
    2.3 本章小结
3 大连市既有住区室内信息采集调研
    3.1 图纸调研与分析
        3.1.1 图纸概况
        3.1.2 图纸基础信息统计
        3.1.3 图纸调研结果
    3.2 入户调研与分析
        3.2.1 调研对象
        3.2.2 调研目的
        3.2.3 调研过程
        3.2.4 入户调研结果
        3.2.5 入户小结
    3.3 问卷调研与分析
        3.3.1 调研对象
        3.3.2 调研目的
        3.3.3 问卷调研过程
        3.3.4 问卷调研分析
        3.3.5 问卷调研结果
    3.4 小结
4 既有住宅室内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4.1 层级化思想
        4.1.1 室内布局层次划分
        4.1.2 室内品质提升策略归类
        4.1.3 阶段式品质提升策略
    4.2 室内居住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及交互点设置
        4.2.1 就寝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及交互点设置
        4.2.2 起居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及交互点设置
        4.2.3 餐厨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及交互点设置
        4.2.4 卫生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及交互点设置
    4.3 本章小结
5 既有住宅室内品质提升与优化方法研究
    5.1 虚拟室内空间构建
        5.1.1 初步设计方案
        5.1.2 室内品质提升方法构建
        5.1.3 方法的应用程序
        5.1.4 室内空间VR效果展示
    5.2 虚拟室内空间感受调查
        5.2.1 调研问卷设计
        5.2.2 调研流程设计
        5.2.3 调研结果统计
        5.2.4 调研结果特征分析
    5.3 室内品质提升与优化方法
        5.3.1 多样化品质提升设计方法
        5.3.2 不同户型的品质提升设计方法
        5.3.3 不同家庭的品质提升设计方法
    5.4 本章小结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室内调研信息表(入户用)
附录 B 用于既有建筑空间改造的支撑构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基于住宅产业化的整体厨卫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厨卫现状
        1.2.2 国内厨卫现状
        1.2.3 我国整体厨卫设计既往研究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住宅产业化的含义
        2.1.2 住宅建筑的工业化
        2.1.3 住宅建筑的标准化
        2.1.4 住宅建筑的部品化
        2.1.5 住宅建筑的模块化
        2.1.6 整体厨卫
    2.2 住宅厨卫设计建造方式演变与分析
        2.2.1 传统生产方式—传统厨卫
        2.2.2 工业化生产方式-整体厨卫
        2.2.3 整体厨卫与传统厨卫比较分析
    2.3 整体厨卫的模块化设计理论
    2.4 厨卫部品体系
    2.5 小结
第三章 传统住宅厨卫空间使用现状调研及分析
    3.1 典型户型入户调研结果分析
        3.1.1 调研对象的选取
        3.1.2 厨卫平面类型调研及分析
        3.1.3 厨卫使用现状调研
        3.1.4 入户调研结果分析
    3.2 住户厨卫使用需求问卷分析
        3.2.1 调研对象的选择和展开
        3.2.2 问卷分析—户型分析
        3.2.3 问卷分析—厨房问题分析
        3.2.4 问卷分析—卫浴间问题分析
        3.2.5 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整体厨卫设计方法探究
    4.1 整体厨房
        4.1.1 整体厨房设计依据
        4.1.1.1 国内厨房设计相关规范要求
        4.1.1.2 整体厨房的平面布置
        4.1.2 整体厨房的构成体系
        4.1.2.1 整体厨房的外围护体系及材质
        4.1.2.2 整体厨房的设备及管线
        4.1.3 整体厨房的模块化设计
        4.1.3.1 厨房工作模式
        4.1.3.2 厨房部品子模块
        4.1.3.3 整体厨房模块化分析
        4.1.4 整体厨房的人性化设计
        4.1.4.1 储藏空间设计
        4.1.4.2 设施尺寸设计
        4.1.4.3 空间流线设计
        4.1.4.4 使用安全性
    4.2 整体卫浴
        4.2.1 整体卫浴间设计依据
        4.2.1.1 国内卫浴间设计相关规范要求
        4.2.1.2 整体卫浴间的类型
        4.2.2 整体卫浴间的构成体系
        4.2.2.1 整体卫浴间的外围护体系及材质
        4.2.2.2 整体卫浴间的设备设施及管线布置
        4.2.3 整体卫浴间的模块化设计
        4.2.3.1 整体卫浴间部品子模块
        4.2.3.2 整体卫浴间模块化分析
        4.2.4 整体卫浴间的人性化设计
        4.2.4.1 卫浴设施尺寸设计
        4.2.4.2 使用安全性
    4.3 小结
第五章 整体厨卫设计实例分析-以合肥滨湖沁园为例
    5.1 项目概况
    5.2 项目厨卫特征分析
        5.2.1 项目厨房特征
        5.2.2 项目卫浴间特征
    5.3 项目户型分析
    5.4 项目整体厨房设计应用
        5.4.1 项目厨房空间尺寸
        5.4.2 模块化设计
        5.4.3 人性化设计
        5.4.4 布置模式选择
        5.4.5 项目厨房方案设计
    5.5 项目整体卫浴间设计应用
        5.5.1 项目卫浴间空间尺寸
        5.5.2 模块化设计
        5.5.3 人性化设计
        5.5.4 布置模式选择
        5.5.5 项目卫浴间方案设计
    5.6 项目整体厨卫剖面设计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概要
    6.2 研究成果
    6.3 研究启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A公司回收塑料造粒流水线生产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流水线生产管理包含的内容
    2.2 精益化管理
    2.3 生产设施规划布置SLP法
    2.4 价值流图分析法
    2.5 生产计划编制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水线生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回收塑料编织袋造粒工艺流程
    3.2 流水线平面布局及存在问题分析
        3.2.1 流水线平面布局现状
        3.2.2 流水线平面布局问题分析
    3.3 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3.1 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现状
        3.3.2 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管理问题分析
    3.4 流水线劳动组织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4.1 流水线劳动组织现状
        3.4.2 流水线劳动组织存在的问题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回收塑料造粒流水线布置优化
    4.1 作业单元划分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4.1.1 划分作业单元
        4.1.2 流水线物流分析
        4.1.3 流水线非物流关系分析
        4.1.4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综合分析
    4.2 流水线作业单位价值流分析
        4.2.1 生产现状及研究对象分析
        4.2.2 生产工艺分析
        4.2.3 现状价值流图绘制及分析
    4.3 基于SLP和价值流的生产布局优化改善
        4.3.1 基本布置形式
        4.3.2 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
        4.3.3 基于未来价值流程图的平面布置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回收造粒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系统优化
    5.1 基于滚动计划法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5.2 JIT生产作业计划优化方案设计
        5.2.1 JIT看板管理优化生产作业计划
        5.2.2 订单排程
        5.2.3 JIT排单管理板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回收造粒流水线劳动组织管理优化
    6.1 基于工作研究的流水线劳动组织优化思路
    6.2 回收塑料编织袋造粒流水线人机作业分析优化
        6.2.1 现行人机作业分析
        6.2.2 人机作业优化
    6.3 回收塑料编织袋造粒生产线标准工时的测定
        6.3.1 确定观测次数及标准时间
        6.3.2 优化机器调整时间
        6.3.3 基于标准工时测定的生产组织优化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9)复杂场况下某煤场棚化设计与施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1.1 基本情况
        2.1.2 自然条件
        2.1.3 工程地质
    2.2 复杂场况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构方案设计
    3.1 结构选型
    3.2 设计复杂性分析
    3.3 解决方案
        3.3.1 地基处理与基础布置
        3.3.2 主桁架的布置方向
        3.3.3 桁架间距
        3.3.4 桁架及起拱高度
        3.3.5 联系桁架及支撑
    3.4 东侧山墙处桁架设计
    3.5 网格尺寸划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构设计与分析
    4.1 计算模型
        4.1.1 模型单元属性选择
        4.1.2 荷载与荷载组合
        4.1.3 计算模型属性特征
    4.2 杆件和节点优化方法
    4.3 设计结果与分析
        4.3.1 计算结果
        4.3.2 梁杆单元计算结果迥异分析
    4.4 基于abaqus的节点性能模拟
        4.4.1 Abaqus模型建立
        4.4.2 部件属性
        4.4.3 模型特征
        4.4.4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4.4.5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4.4.6 节点应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复杂场况下的施工方案研究
    5.1 复杂性及施工难点分析
    5.2 基础施工重难点
        5.2.1 放线定位
        5.2.2 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
    5.3 下料制作
        5.3.1 下料优化
        5.3.2 弯管与弧度较正
        5.3.3 接管工艺
    5.4 胎架及拼装设计
        5.4.1 拼装难点
        5.4.2 胎架与桁架制作测控方法
    5.5 吊装
        5.5.1 整体拼接精度控制措施
        5.5.2 特殊桁架吊装方案设计
        5.5.3 吊装流程
        5.5.4 细部措施研究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绿色生态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1.1.2 我国绿色住区的发展概况
        1.1.3 建设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重要性
        1.1.4 陕西省绿色生态住宅建设管理的发展变迁
    1.2 研究概念辨析
        1.2.1 生态社区与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1.2.2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绿色建筑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6.3 小结
    1.7 研究方案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述
    2.2 理论依据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自组织理论
        2.2.3 全周期理论
    2.3 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2.3.1 国外评价体系
        2.3.2 国内评价体系
        2.3.3 2019 版《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文件解读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案例解读
    3.1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整体情况
    3.2 西安保利心语花园
        3.2.1 项目概况
        3.2.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3.2.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3.2.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3.2.5 小结
    3.3 西安万科金域东郡
        3.3.1 项目概况
        3.3.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3.3.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3.3.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3.3.5 小结
    3.4 西安卓越坊
        3.4.1 项目概况
        3.4.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3.4.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3.4.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3.4.5 小结
    3.5 现有实践案例评析
        3.5.1 现有实践案例设计要点落地情况
        3.5.2 现有实践案例可借鉴之处
        3.5.3 现有实践案例不足之处
    3.6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
    4.1 研究背景与依据
    4.2 基于地域特征的园区规划
        4.2.1 科学的项目选址
        4.2.2 完善的周边配套
        4.2.3 高效的交通组织
        4.2.4 集约的场地利用
    4.3 基于气候条件的建筑设计
        4.3.1 建筑布局
        4.3.2 自然采光
        4.3.3 自然通风
    4.4 基于能源利用的景观设计
        4.4.1 绿化布局优化
        4.4.2 水资源利用优化
        4.4.3 生物多样性优化
    4.5 基于时代背景的新技术运用
        4.5.1 装配式技术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4.5.2 BIM全周期运营管理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4.5.3 智慧化技术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4.6 后疫情时代下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安全防疫策略
        4.6.1 室内健康环境
        4.6.2 室外健康环境
        4.6.3 无接触场景设计
    4.7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7.1 改变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4.7.2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
        4.7.3 普及推广绿色生态节能技术
        4.7.4 加强社会生态节能共识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评价标准》解析与设计目标提炼
        5.1.2 典型案例演绎与设计要点落地情况解析
        5.1.3 设计策略研究
        5.1.4 后疫情对《评价标准》的反思
    5.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片索引
附录-Ⅲ 表格索引
致谢

四、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合理进行设备平面布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夏热冬暖地区绿色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D]. 张辉超.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2]基于结构特性的充气膜大空间设计与应用研究[D]. 王乐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低影响”模式下的乡村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D]. 马力.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结合现代厨房设备的中小学食堂厨房空间设计研究[D]. 赵思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湖南装配式中小学建筑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唐晓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6]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既有住宅室内品质提升设计方法研究[D]. 孔德维.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7]基于住宅产业化的整体厨卫设计研究[D]. 陶建华.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8]A公司回收塑料造粒流水线生产管理优化研究[D]. 王宇虹. 燕山大学, 2020(07)
  • [9]复杂场况下某煤场棚化设计与施工研究[D]. 李家宝.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10]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D]. 鱼文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合理布局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