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型学习的内涵与特点——兼论中学地理研究型学习的操作方法

试论研究型学习的内涵与特点——兼论中学地理研究型学习的操作方法

一、试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兼谈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源[1](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提出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朱春梅[2](2020)在《中学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 ——以盘州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素养成为地理学科一大热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践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和理解能力。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思维方式还不成熟,因此自然地理教学成为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障碍,课堂教学效果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新课改下地理社团兴起的东风,将地理社团与自然地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促进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研究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这一切入点,以盘州市第一中学为案例开展实践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明确地理社团的内涵和本研究需要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盘州市第一中学开展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现状,通过访谈、问卷结果统计来分析盘州市第一中学在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接着,本研究通过以盘州市第一中学定向越野社与地图章节的结合为案例,详细的描述如何进行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模式的实践,并综合对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进行效果评价;最后,本研究通过充分结合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探讨提升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的优化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地理教师关于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的意识欠缺,开展活动流于形式,且内容不够丰富全面,活动模式过于单一。二是学生在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中的参与度和重视度不够。三是学校在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研究中,组织开展地理社团活动频率不高,且时间不固定。四是学校在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研究中,没有及时对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实践效果进行综合评价;(2)产生以上四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观念比较落后,二是自然地理教学方式与地理社团活动方式不一致,三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与社团活动要求不一致,四是自然地理教学评价与地理社团活动评价方式不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尝试探讨发挥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并提出优化措施。第一,学校制定推动地理社团对中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合理的指导方案;第二,学校加强自然地理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第三,完善学校地理社团管理制度;第四,加强地理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管理及实践。本研究尝试把地理社团活动与自然地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以地理社团来助力地理学科的变革,同时以地理课程改革来推动中学地理社团的进步,最终为地理教学探索出全新的模式与经验借鉴。本文旨在通过本研究让地理学科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将地理教学与地理社团完整结合在一起,相互推进共同进步。同时能将本研究的成果引用延伸至其他学科,带动中学社团与学科教学的共同发展。

梅雨彤[3](2020)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中海洋地理教育策略研究 ——以福州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周子烨[4](2020)在《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自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文件以来,研学旅行在全国逐步得以推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10个部门也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指导意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课程成为研学旅行的重中之重。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有独特的区域特征和丰富的研学资源,本文基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以研学旅行为途径对呼和浩特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适宜进行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路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地理学理论,遴选出10个典型的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并结合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的综合分析,开发呼和浩特市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师开发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提供了思路,也丰富了呼和浩特市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根据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安全性原则、研究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地理性原则;开发的基本程序是:资源收集调研→资源筛选分析→资源设计整合。第二,适宜开展初中地理研学旅行的乡土资源应具备典型性、安全性、交通便利性、可探究性的特点,遴选整合出6大类、109个乡土地理资源。第三,适宜开发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应具备与乡土地理的关联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包含12个研学主题。第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包含自然景观类、文化遗产类、科普场所类、农业景观类、工业景观类、公共交通类六大类资源。第五,课程资源应用方案由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线路与时间安排、研学活动准备、研学活动方案、研学总结评价六个部分组成,基于此设计了4个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方案。

赵丽佳[5](2020)在《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性科学,其突出的特性在于空间性,以空间视觉认识地理环境,分析地理问题是学习地理应重点掌握的能力。地理空间思维作为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中学生学习地理需要养成的能力之一。但是,整体来看,当前中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依然有可提升的空间,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还有待改善。而GIS独特的空间性特征和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三维分析等,在帮助中学生建立空间视觉、进行空间规划、解决地理问题、提升空间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研究GIS在培养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文本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特性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划分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各个维度,并对各个类型的地理空间思维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包括地理空间感知思维能力、地理空间比较思维能力、地理空间综合思维能力、地理空间决策思维能力。其次,本文分析了GIS技术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关系,整理分析了GIS功能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对应性,具体细化到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各个维度,由此结合GIS的功能从四个维度上提出了基于GIS培养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上的优势。最后,本文在结合GIS在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优势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构想,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培养策略,并结合提出的培养策略,从感知、比较、综合、决策四个空间思维的维度上设计了四大教学案例,以期为中学地理科学研究和一线教师进行地理空间教学提供指导。

阮咏文[6](2019)在《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影像技术诞生之日起,这种既保留真实又方便快捷的记录信息的方式就深受大众欢迎。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影像实验室的成功实践而提出的,希望能够将影像史学方法引入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切实提高学生基本的历史研究和历史表达能力,达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通过理论探讨,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包括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等;可行性包括影像史学实验室的成功实践、影像资源的特点、当代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等。为了验证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性,笔者在实习期间进行了实践与反思。案例实施阶段分为选题阶段、搜集资料阶段、访谈阶段和总结成果阶段。通过案例实施可以看到影像史学方法引入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的意义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知识内化和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等。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总结了一些经验:第一,选题需考虑可行性;第二,搜集资料需考虑有用性;第三,组织活动要进行合理计划;第四,影像研究需主次分明;第五,影像制作需要技术指导;第六,教师的指导需张弛有度。同时,为了使同类活动能够开展得更加顺利,笔者从案例实施的经验中总结出此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实施导引,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群体提供参考。

黄玉婷[7](2019)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对教育领域的逐步深化改革,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从地理教育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考察内容,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倡加强地理实践,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大多需要学生在社会和野外等真实环境下,通过调查和考察等方式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锻炼,并以对某一课题的调查和考察为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因此,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有一定的优越性。本研究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成都市部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现状以及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情况,据此构建了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实施策略与应用模式,根据实施策略与应用模式,以真实开展的社会调查类“学校周围道路拥堵情况调查”研究性学习与野外考察类“黄龙溪古镇野外综合考察”研究性学习为例,对实施的案例进行效果评价与教学反思。通过评价可知,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研究性学习为培育地理实践力素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与途径。

魏罕聿[8](2019)在《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科学素养、技术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为顺应21世纪的发展趋势,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地理教学中应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社会、发展的新成就,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时代发展推动下,由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构成的STSE教育应运而生,其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对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STSE理念与地理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基于STSE理念开展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成为重点研究内容。为此,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定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福州外国语学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并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究基于STSE理念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与策略,主要包括:基于STSE理念,确定研究课题;结合选题,进行研究准备;实施研究,渗透STSE理念;课堂交流,总结提升;基于STSE理念,设计多元评价。最后,在基于STSE理念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步骤与策略的指导下开展了“共享单车中的地理信息技术”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验证了上述培养步骤与策略的可行性。

张真珍[9](2020)在《基于地方感教育的地理研学教材开发 ——以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感是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某一空间的价值,是人对于地方意义建构的结果,对于人地关系和人的价值观念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地方感教育开始在教育界得到重视。本研究以初中生地方感教育为内部目的,以支撑中学现行地理教材为外部目的尝试阐释基于地方感教育的地理研学教材开发思路。本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个案分析法,并以地理学中段义孚先生关于地方感的理论,以及教育心理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云南省元阳县阿者科村地理研学教材开发为例,阐释以地方感教育为目标的地理研学教材开发思路。其中以基于地方感教育的地理教材开发包括五大关键步骤。一是教材三维目标确立。二是依据地方感理论选择有地方感教育价值的教材主题地方。三是地方意义建构过程中所形成的有价值的地理课程资源的整合。即在地方感理论指导下完成对地方纵向的时间挖掘和横向的空间剖析,并升华至人对地方基本情感的价值观层面的研究。四是具有研究性学习特点的教材结构设计。五是课程资源与教材结构的糅合,形成地理研学教材。本研究最终形成了课程资源与教材结构融合下的阿者科研学教材纲要与相关内容展示。本研究阐释的地理研学教材开发新思路倡导地理教育工作者去挖掘中国大地中更多有价值的地方并编写为教材推进青少年地方感教育工作。因此在文章最后提出几点编写建议以供有意进行新开发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参考。

卢静敏[10](2019)在《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文中提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今后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观念,同时新课程标准中对研究性学习做出了相应的要求,而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开展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对人地协调观和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梳理了国内外人地协调观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进展,同时明确了研究路线。其次对“地理核心素养”、“人地观念”、“人地协调观”、“研究性学习”、“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分析了其理论基础。接着对高中生和教师的人地协观素养培养和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总结了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高中的实施情况以及问题。随后对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目标、设计内容选取的原则及来源做出了说明,并根据课堂内研究性学习和课堂外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学习方式,总结了几种常用的研究性学习一般流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流程,分别对人地协调观中“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与地相互协调”的三个内容,设计了三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对其进行实践应用,旨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培养高中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对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立足于相关理论和概念,采用理论分析、问卷调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方法,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对广大一线地理教师深入了解人地协调观和地理研究性学习及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高中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的相关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试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兼谈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兼谈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中学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 ——以盘州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中学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促进作用研究现状的问卷调查
    3.2 促进作用研究现状访谈结果及分析
    3.3 促进作用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开展本研究的必要性
    4.1 地理社团活动能促进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上的改进
    4.2 地理社团活动推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
    4.3 地理社团促进自然地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5.本研究的教学案例开发和效果评价
    5.1 本教学案例开发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5.2 本研究的活动设计程序
    5.3 地理社团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5.4 教学设计案例展示
    5.5 本研究实践的效果与评价
6.本研究实践的优化策略
    6.1 学校要脚踏实地的渗透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6.2 加强地理社团与自然地理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6.3 完善学校地理社团管理制度
    6.4 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师技能和专业功底
    6.5 完善教师与学生评价体系,保障社团活动与地理教学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学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4)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研学旅行
        2.地理研学旅行
        3.地理课程资源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3.后现代课程论
        4.地理学理论
二、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二)案例具体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
    (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1.安全性原则
        2.研究性原则
        3.典型性原则
        4.整合性原则
        5.地理性原则
    (二)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程序
        1.资源收集调研
        2.资源筛选分析
        3.资源设计整合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依据
        1.师生的实际情况
        2.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4.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5.初中地理教材
    (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
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
    (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方案
    (二)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启示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理研学旅行相关文献资源目录
附录2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
附录3 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
附录4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主题目录
附录5 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应用方案设计
附录6 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之《研学手册》
致谢

(5)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理学科发展的需求
        1.1.2 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
        1.1.3 地理课程发展的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提升空间思维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1.2.2 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2.3 有利于推进现代教育步伐,深化地理课程改革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空间思维能力
        2.1.2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1.3 基于GIS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基于GIS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优势
    3.1 GIS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关系
    3.2 GIS在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中的优势
        3.2.1 利于增进地理空间感知思维
        3.2.2 利于加强地理空间比较思维
        3.2.3 利于提高地理空间综合思维
        3.2.4 利于形成地理空间决策思维
第4章 基于GIS培养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构想
    4.1 培养目标
    4.2 培养原则
        4.2.1 实用性原则
        4.2.2 阶段性原则
        4.2.3 启发性原则
        4.2.4 趣味性原则
    4.3 培养策略
        4.3.1 虚拟场景与三维动态相结合,增进空间感知
        4.3.2 符号显示与分层设色相结合,凸显空间差异
        4.3.3 叠置分析与缓冲分析相结合,提高空间综合
        4.3.4 综合分析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加强空间决策
    4.4 培养案例
        4.4.1 GIS培养空间感知思维能力案例
        4.4.2 GIS培养空间比较思维能力案例
        4.4.3 GIS培养空间综合思维能力案例
        4.4.4 GIS培养空间决策思维能力案例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6)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意义
    研究现状
        一、影像史学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行动研究法
        四、观察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影像史学的概念
        一、影像史学的概念
        二、影像史学方法的含义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三、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第二章 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四、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第二节 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一、影像史学实验室的成功实践
        二、影像资源的特点
        三、当代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三章 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实践与反思
    第一节 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标
    第二节 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
        一、认识蒙太奇
        二、学习影像史学方法
    第三节 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
        一、选题阶段
        二、搜集资料阶段
        三、访谈阶段
        四、总结成果阶段
    第四节 案例反思
        一、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二、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
        三、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导引
结论
附录:《关于“改革开放40年福州市民消费方式的变化”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性学习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
        三、地理实践力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立德树人理念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多元智力理论
        四、人本主义理论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改善学生思维方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问题探究意识
        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生对新型学习方式的现实需要
        二、学校提供的良好条件
        三、地理教师积极支持的态度
第三章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课时紧张,开展时间有限
        二、安全问题以及经费问题
        三、对直接提升成绩的效果不明显
        四、缺乏多元化的评价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施策略与应用模式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地理教学资源,提出适于研究的课题
        二、获得学校家长社会的支持,加强研究性学习可行性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做好前期理论准备
        四、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提升指导能力
        五、完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应用模式
        一、利用地理资源,提出可研究课题
        二、学生自主选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三、教师指导培训,促进研究顺利开展
        四、研究方案设计,突出地理实践力
        五、方案实施过程,践行地理实践力
        六、研究成果展示,展现地理实践力
        七、采用多元评价,检测地理实践力
第五章 研究性学习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案例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社会调查类:以“学校周围道路拥堵情况调查研究”为例
    第二节 野外考察类:以“黄龙溪古镇野外综合考察研究”为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一、STSE理念现状分析
        二、研究性学习现状分析
        三、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一、STSE教育理念
        二、研究性学习
        三、地理研究性学习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发现学习理论
    第三节 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二、必要性分析
第二章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设计原则
        四、调查问卷内容
    第二节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二、教师调查问卷结果
第三章 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步骤与策略
    第一节 基于STSE理念,确定研究课题
        一、结合STSE理念,设计丰富多样的选题类型
        二、结合选题原则,进行课题筛选
    第二节 结合选题,进行研究准备
        一、收集课题资料,了解研究课题
        二、以生为本,组建互助小组
        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撰写开题报告
    第三节 实践研究,渗透STSE理念
        一、借助实验探究,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二、开展科技活动,促进技术能力发展
        三、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意识
    第四节 课堂交流,总结提升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二、开展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
    第五节 基于STSE理念,设计多元评价
        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二、构建多样化的评价内容
第四章 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案例
    第一节 案例背景分析
        一、选题背景分析
        二、课标要求分析
        三、学生学情分析
    第二节 案例活动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标
    第三节 案例活动实施
        一、基于STSE理念,确定研究课题
        二、结合课题,进行研究准备
        三、实践研究,渗透STSE理念
        四、课堂交流,总结提升
        五、基于STSE理念,设计多元评价
    第四节 教学反思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共享单车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表
附录2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调查问卷
附录3 共享单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地方感教育的地理研学教材开发 ——以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地方感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有效途径的探索
        三、国家对教材多样化的倡导
        四、地理学科特性的内在需求
        五、研学旅行开展的必要基础工具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创新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创新点
        (一) 跨学科融合的实践
        (二) 研究性学习与地方性课程资源的糅合
        (三) 基于地方感培养的开放格局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一、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实地考察
        (三) 个案分析法
        二、研究路线
    第四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地方感研究综述
        二、地方感教育综述
        三、地理研学综述
        (一) 研究性学习的综述
        (二) 地理研学的综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界定
    第一节 地理学理论基础——段义孚经验视角下的地方感理论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基于段义孚地方感理论的地方感概念界定
        二、基于地方感理论的地方感教育概念界定
        三、基于地方感教育的地理研学教材概念界定
第三章 地方感教育指导下的地理研学教材开发目标
    第一节 地方感教育与地理课程关系讨论
        一、地方感教育与中学地理教育关系
        (一) 地方感教育对于中学地理教育的意义
        (二) 地方感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隐性存在
        (三) 地方感教育与地理教育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地方感教育与地理研学关系
    第二节 地理研学教材在地理课程中的定位
        一、使用群体定位
        (一) 使用群体学段
        (二) 使用群体地方归属
        二、使用场景定位
        (一) 学校地理专题课程参考教材
        (二) 地理系统教材的延伸读物
        (三) 地理研学旅行的指导教材
    第三节 地理研学教材开发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 基础地理知识的螺旋上升
        (二) 全方位多层次地理技能的渗透
        二、过程与方法
        (一) 自主探究中增进个性化感知
        (二) 合作学习中促进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 实地考察感知中实现知行合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 赏国家瑰宝,激发家国情怀
        (二) 品异域风情,构建包容开放格局
        (三) 承自然恩赐,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第四章 基于地方感教育的地理研学教材研究地选择与概况
    第一节 段义孚地方感理论指导下传统村落的选择
        一、相对清晰的边界
        二、易于把握的合理尺度
        三、具有地方性的标志景观——梯田
        四、村落历史保留了意义建构的过程
        五、完整科学的结构塑造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稳定现状
    第二节 元阳县梯田遗产区及阿者科村概况
        一、元阳县概况
        (一) 位置范围
        (二) 地形地势
        (三) 气候特征
        (四) 民族组成与分布
        二、聚焦元阳县哈尼梯田遗产区
        (一) 位置与范围
        (二) 遗产区村落概况
        (三)“四素同构”的良性生态系统
        三、锁定阿者科村
第五章 基于地方感教育的阿者科传统村落课程资源规划
    第一节 课程资源整体脉络的建立
        一、演绎地方意义建构过程的整体脉络规划
        二、整体脉络阐释
        (一) 地方的形成
        (二) 人对地方的基本情感
    第二节 脉络填充之地方的形成
        一、村落历史:建寨
        (一)课程资源开发理念
        (二)课程资源内容规划
        二、村落精神象征的建立——寨神林
        (一) 课程资源开发理念
        (二) 课程资源内容规划
        三、确定寨心,围之造房——建筑要素
        (一) 课程资源开发理念
        (二) 课程资源内容规划
        四、引水进村,修筑梯田——生产要素
        (一) 课程资源开发理念
        (二) 课程资源内容规划
        五、“四素同构”的和谐家园——生态系统的形成
        (一) 课程资源开发理念
        (二) 课程资源内容规划
    第三节 脉络填充之对地方的基本情感
        一、课程资源开发理念
        二、课程资源内容规划
        (一) 对地方的“爱”
        (二) 对地方的“怕”
第六章 基于地方感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教材结构设计
    第一节 教材结构设计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二、目标性原则
        三、适量适度原则
        四、整体情境启发性原则
        五、思维阶梯程序化原则
        六、研究学习的科学规范原则
    第二节 情境设置与人称角度的选择
        一、由土着小向导角色代入的亲切场合情境
        二、以研究者的客观角色科学建构地方感
    第三节 教材封面设计
        一、主体色调
        二、组成要素
        (一) 封面配图
        (二) 封面文字
        三、封面展示
    第四节 教材内部架构设计与意图
        一、研究性学习的整体思路
        (一) 整体情境创设
        (二) 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
        (三) 以现象引发思考,导入内容
        (四) 以问题形式逐步启发思维
        (五) 呈现相关的基础知识与课程资源
        (六) 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研学展示平台
        (七) 迂回性的阶段反思总结
        二、整体视野下的大模块划分
        (一) 模块一:揭开神秘地域的面纱
        (二) 模块二:从无到有的建寨史
        (三) 模块三:人地情未了
        三、聚焦每节的小版块设计
        (一) 细致化到每一小节的研学目标
        (二) 地理发现式的现象导入,引发思考
        (三) 基础知识与课程资源的呈现
        (四) 知行合一的自主研究性学习
        (五) 反思性的研究总结
    第五节 教材活动设计
        一、教材活动设计理念
        二、教材活动设计数量与位置
        三、教材活动名称与内容规划
        (一) 荒野求生
        (二) 探秘地球神秘角落
        (三) 节庆狂欢大还原
第七章 阿者科研学教材的形成与研学教材编写建议
    第一节 课程资源与教材结构融合下的教材纲要
    第二节 课程资源与教材结构融合下的教材内容展示
        一、样节展示
        二、教材活动展示
    第三节 总结与编写建议
        一、始终坚定的初心
        二、细致明确的分工
        三、规范统一的内容组织模式
        四、实践后的反馈调整
        五、流通后与时俱进地改版
参考文献
附录 阿者科精选图片素材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新课程改革对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1.3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的重要途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述小结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地理核心素养
        2.1.2 人地协调观
        2.1.3 研究性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地协调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新课程标准理念
3 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及研究性学习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
        3.1.1 调查对象及分析方法
        3.1.2 高中生人地协调观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3.1.3 高中生对研究性学习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3.2 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分析
        3.2.1 调查对象及分析方法
        3.2.2 高中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3.2.3 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3.3 小结
        3.3.1 人地协调观的内涵理解需加强
        3.3.2 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3.3.3 对开展研究性学习保持乐观的态度
4 人地协调观培养下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流程
    4.1 人地协调观培养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
    4.2 基于人地协调观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设计
        4.2.1 人地协调观下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取原则
        4.2.2 人地协调观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
    4.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4.3.1 课堂内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4.3.2 课堂外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4.4 基于人地协调观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5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应用
    5.1 研究性学习案例设计的依据
    5.2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案例
        5.2.1 “地对人的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案例
        5.2.2 “人对地的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案例
        5.2.3 “人与地的协调”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案例
    5.3 效果分析及反思
        5.3.1 针对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学生问卷调查
        5.3.2 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反思
    5.4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具体建议
        5.4.1 增强地理教师对人地关系内涵的认识
        5.4.2 提高对人地协调观培养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
        5.4.3 在研究性学习中树立人地协调观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四、试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兼谈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学地理社团对自然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 ——以盘州市第一中学为例[D]. 朱春梅. 西南大学, 2020(05)
  • [3]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中海洋地理教育策略研究 ——以福州市为例[D]. 梅雨彤.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D]. 周子烨.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赵丽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影像史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 阮咏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 黄玉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基于STSE理念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D]. 魏罕聿.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基于地方感教育的地理研学教材开发 ——以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例[D]. 张真珍.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D]. 卢静敏.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试论研究型学习的内涵与特点——兼论中学地理研究型学习的操作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