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节能小窍门

柴油机节能小窍门

一、柴油机节能有诀窍(论文文献综述)

孟东晖[1](2019)在《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核心技术不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更是一国制造业强大的关键所在。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尽管已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核心技术受制约于人的局面未有根本性改变,核心技术突破仍是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战略性难题。主流技术创新和技术追赶理论对核心技术并未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少数提及核心技术的文献也仅仅将其作为自明性概念而“黑箱”化处理,因而导致关于核心技术的内在结构、突破路径以及突破机制的研究存在较大缺口。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实践背景,针对现有核心技术相关理论研究的局限,聚焦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力图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核心技术的内在结构是什么?第二,核心技术突破依循什么路径?第三,如何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本研究综合运用探索性纵向多案例研究、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基于专利的Tobit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三个问题展开研究,获得了三个发现:第一,核心技术可分解为功能性核心技术、性能性核心技术和可靠性核心技术三个单元;三者对应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而对应的技术实体越来越成熟。第二,三个核心技术单元是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的三道“关卡”,其突破路径为:先突破功能性核心技术,再突破性能性核心技术,最后突破可靠性核心技术。第三,三个核心技术的突破机制存在差异。其中,功能性核心技术和性能性核心技术依靠先逆向学习再正向学习实现突破,可靠性核心技术只能依靠持续的正向学习实现突破。除企业外,大学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主体之一,在功能性核心技术突破阶段发挥主导作用,在性能性核心技术突破阶段发挥辅助作用。本研究创新点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从微观和动态演化视角对核心技术内在结构进行了解析,建立了包含功能性、性能性和可靠性的核心技术内在结构模型,打开了核心技术“黑箱”,突破了现有创新研究领域对核心技术物理层面的静态分解。第二,发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路径及每个核心技术单元的突破机制,特别是发现可靠性核心技术无法仅通过模仿或逆向工程实现突破,而必须通过企业自身持续的正向学习实现突破。这一发现不同于主流技术追赶理论“从模仿到创新”的核心观点,对中国汽车产业乃至制造业的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三,发现大学也是核心技术突破的主体,揭示了大学与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的职能差异,打破了以往技术追赶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仅聚焦于企业的局限性。

李渊[2](2015)在《自主性工程创新风险性探究 ——以我国柴油机工程创新失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和政策空间的有限性,要求中国企业找准产业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这离不开自主性工程创新。但由于工程系统的复杂性、科技攻关的艰巨性以及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工程创新其实是一种高风险活动。然而,我国工程创新失败的案例资料由于种种原因鲜有详细披露,就是既有的许多技术风险研究成果,也多停留在纸上谈兵,造成工程创新风险理论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审视了我国车用柴油机的行业,在试图突破国外的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这一“技术壁垒”中,进行了与我国当时阶段相适应的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程创新活动。随着国家车辆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车用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引进相关技术成本的下降,我国柴油机主机企业不得不放弃投入大量资源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转而采用国外的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本研究在梳理我国汽车柴油机行业的工程创新基础上,以影响要素角度分析了此次工程创新失败的原因,一是由于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水平不足,工程创新不成功。二是项目投资的成本过高,超过了企业负荷,三是企业利润维持在低水平,必然导致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恶性循环。本研究以我国汽车柴油机行业的工程创新失败案例这一事实,证实并充实了工程创新的“壁垒-陷阱”理论,即以低水平技术试图绕开国外技术壁垒,结果掉入“技术陷阱”,从反面说明产品研发应遵循的原则。而对工程创新失败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工程创新,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

金东寒[3](2014)在《开拓创新,全面推进船舶动力自主品牌的开发》文中认为船用柴油机由于其在安全性、使用寿命、可靠性、经济性、燃料供给等多项综合指标上明显优于其它原动机,因此95%以上海洋运载船舶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目前我国已经在船舶动力领域成为了制造大国,但在研发和设计上仍处于跟随和研仿阶段,需要在该领域不断进行研发和产业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制定确实可行的路线图,使我国尽快跨入船舶动力世界一流强国行列。

陈政[4](2013)在《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环保、安全、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等优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我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技术发展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对中国铁路的发展道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自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后,就同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走过了一段长期艰难曲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铁路揭开了新的一页,发展速度大大提升,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在经历蒸汽机时代、内燃机和柴油机时代、低速电气化时代后,走向高速铁路时代。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最高运营时速达到350km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进入高速铁路发展时代,随后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等相继投入运营,预示着高速铁路发展春天的到来。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列车时速突破300km/h大关,正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简言之,高速铁路是在我国运输供需矛盾紧张的情况下运用而生的,其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本文用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和历史友好模式来系统研究铁路行业的发展,描绘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之所在。通过回顾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历史,找到影响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关键事件,通过情景分析得出这些关键事件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建立一个中国铁路运输业技术发展的历史友好模型的理论模型,总结出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模式,从而为以后铁路技术发展指导方向,为今后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谢永泽[5](2012)在《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铸造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柴油轿车铝合金发动机的重力铸造发展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重力铸造生产铝合金汽缸盖的理论和技术,因而研究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重力铸造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对提高促进我国的汽车工业的柴油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节约型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本文以玉柴的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为例,对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铸造方法的确定,铸造工艺制定与论证,铸造设备选用,重力金属外型模及砂芯芯盒的设计,以及在铸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实践和经验的总结阐述了实际的试制验证过程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控制对策,成功地生产出合格产品,为批量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数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采用金属型重力铸造工艺方法,是达到产品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法。2.YC4W柴油机汽缸盖采用以汽缸盖的下平面朝下摆放姿态的浇铸位置,可满足铸件下平面的晶体要求。3.YC4W柴油机汽缸盖采用开放式浇注系统,倾转式重力铸造浇注方式可满足生产要求。4.金属外模结构设计的总原则:模具结构设计必须结合浇铸机及铸造工艺,模具结构设计必须遵循由汽缸盖工作下平面至汽缸盖顶面的自下而上的顺序凝固及由下至上顺序冷却的温度场原则。5.严格执行浇铸过程工艺要求,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关键。6.对于铸件出现的铸造缺陷,其原因分析及采取对策在文中亦有详细阐述。

王世明[6](2010)在《装备产品集成创新的模式及选择研究》文中认为集成创新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实现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追赶进程的重要途径,模式也呈现多样化。但由于装备产品在技术构成和产品架构方面具有典型的复杂产品系统特征,创新行为不同于一般产品,这使得装备制造企业有效地开展集成创新正面临模式选择的问题。为此,论文选择装备产品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本土装备产品集成创新的模式问题,为企业的技术能力成长和集成创新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和管理支持。论文采用理论研究、案例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采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方式对装备产品集成创新的概念、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设计了初始问卷。随后,在对企业产品开发技术主管预调研的基础上,修改量表并确定正式问卷,并采用人员访谈法,对选取的129个装备产品创新项目进行问卷填写。最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分析数据。论文主要开展了三个阶段的研究工作。第一,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了架构设计型、模块更替型、内部一体化型以及许可改进型四种集成创新模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案例分析表明,装备产品集成创新过程由市场和用户需求调研、产品原型识别与借鉴、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模块分解与外包、系统集成与试验、系统交付与服务等阶段组成。同时,架构设计型强调对产品系统的设计规则进行建构;模块更替型聚焦于特定模块核心设计概念的更新;内部一体化型则自主开展产品的设计、模块开发及系统集成等主要任务;许可改进型注重内部研发人员通过交互式学习对许可产品的设计、技术或专有模块进行渐进性改进。第二,在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装备产品集成创新模式的形成过程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市场知识能力、模块化、技术吸收以及内部集成因子所包含的影响因素对装备产品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市场知识能力等因子所包含的影响因素通过中介变量内部集成对不同模式下的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内部集成因子对创新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发现,装备产品的集成创新还应该注意产品系统、架构及元件知识的积累与学习、模块化水平、试验能力等关键因素。第三,基于数据分析和在关键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提出模式选择的原则和依据,并对不同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对装备产品技术来源的研究表明,内部研发是产品开发的主要技术来源,用户、技术标准和供应商是技术来源的重要补充。在样本数据中,企业选择模块更替型模式的比例最高,许可改进型模式最低。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并在模式选择原则及依据的基础上分析表明,企业模式有效选择的实现有三种典型路径。

牟恕宽,孙永才,孙喜运,梁圣童[7](2010)在《中速大功率柴油机球铁曲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较详细地介绍了3680kW(5000马力)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的由来和发展,具体结构设计和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及有关计算分析,曲轴实物的试验、台架试验和实际运用情况,以及与国内外同类柴油机曲轴技术水平对比,从中可以看出该球铁曲轴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豪诺技术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某些重要特性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蔡海霄,王宇[8](2009)在《节能减排 全球共识 新能源汽车 多路出击》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危机的日趋严重,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便直接代表了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在我国,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新能源汽车都相继投入示范运行,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特别是结合着"绿色奥运"的契机,新能源客车在北京

方圆[9](2008)在《玉柴之春》文中研究表明引子如果你已听过始鸣的春雷,你就能够感受到,玉柴新班子改革的万钧雷霆。如果你已见过一日千里的长江,你就能够体会到,玉柴开启了内燃机制造业的新的万里长征。如果你信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哲理,你就能够理解,玉柴新掌门不让国有资产流失杜渐防微的举止。

王强[10](2008)在《农用柴油机节能诀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燃料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村各类机械使用成本费用也持续高涨。特别是农用柴油机的节能问题,也引起了机手们的注意。下面介绍六种节能诀窍:

二、柴油机节能有诀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柴油机节能有诀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核心技术的概念与结构
        1.2.2 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及核心技术突破
        1.2.3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研究
        1.2.4 研究缺口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核心技术界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核心技术的内涵
        2.1.1 物理属性
        2.1.2 经济属性
        2.1.3 知识属性
    2.2 核心技术的外延
        2.2.1 静态视角
        2.2.2 演化视角
    2.3 核心技术的影响因素
        2.3.1 学习主体
        2.3.2 学习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模型建立
    3.1 研究设计
        3.1.1 方法选择
        3.1.2 案例选择
        3.1.3 数据搜集
        3.1.4 变量测度
        3.1.5 数据分析
        3.1.6 发现验证
        3.1.7 信度与效度策略
    3.2 研究发现
        3.2.1 功能突破阶段
        3.2.2 性能突破阶段
        3.2.3 可靠性突破阶段
        3.2.4 结果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模型验证
    4.1 研究假设
    4.2 数据搜集与检验
        4.2.1 问卷设计
        4.2.2 样本描述
        4.2.3 信度与效度检验
    4.3 数据分析
        4.3.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4.3.2 模型构建与修正
        4.3.3 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突破机制研究
    5.1 研究概述
    5.2 研究设计
        5.2.1 变量和模型
        5.2.2 数据搜集及处理
    5.3 数据分析
        5.3.1 描述性分析
        5.3.2 多重共线性检验
        5.3.3 Tobit回归分析
        5.3.4 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政策建议
    6.4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调研提纲
附录B 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自主性工程创新风险性探究 ——以我国柴油机工程创新失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自主性工程创新理论
        1.2.2 国内外科技风险理论评述
        1.2.3 车用柴油发动机概况
    1.3 研究方法的选取
    1.4 创新点
第2章 我国柴油发动机的工程创新历史回顾
    2.1 柴油发动机研发背景
    2.2 柴油发动机研发的技术路线
    2.3 我国柴油发动机研发的阶段
        2.3.1 整机购入
        2.3.2 技术引进
        2.3.3 消化吸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创新失败的影响要素分析
    3.1 自主创新的中国柴油机工业面临的问题
        3.1.1 技术问题
        3.1.2 经济问题
        3.1.3 市场问题
    3.2 工程创新风险的监管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工程创新风险的理论解析
    4.1 工程创新的― 推- 拉- 阻‖模式
    4.2 工程创新的壁垒与陷阱
    4.3 “推”中的壁垒与“拉”中的陷阱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行业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2.1 产业创新系统
        2.1.1 产业创新系统的定义与概念
        2.1.2 产业创新系统框架
        2.1.3 产业创新系统的引申含义
    2.2 历史友好模型
        2.2.1 历史友好模型概念界定
        2.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2.3.1 研究方法的应用进展
        2.3.2 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研究进展
第三章 中国铁路关键技术发展评价
    3.1 蒸汽机车时代
        3.1.1 建国前中国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3.1.2 新中国成立后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3.1.3 小结
    3.2 柴油机与内燃机车时代
        3.2.1 以增压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技术
        3.2.2 以液力变矩器技术为基础的液力传动系统
        3.2.3 以牵引电机组技术为基础的电传动系统
        3.2.4 以集成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3.2.5 常规客车转向架技术
        3.2.6 基于低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2.7 小结
    3.3 电力机车时代
        3.3.1 以整流器技术基础的电传动装置
        3.3.2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3.3.3 以牵引变压器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3.3.4 基于牵引电气化的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3.3.5 以电子励磁技术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3.3.6 准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3.3.7 基于一般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3.8 小结
    3.4 高速铁路时代
        3.4.1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3.4.2 以斯科特牵引变压器自主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3.4.3 以无缝钢轨焊接技术为基础的无砟轨道
        3.4.4 以通信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3.4.5 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3.4.6 基于高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4.7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4.1 知识技术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1.1 知识层面
        4.1.2 技术层面
    4.2 经济主体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2.1 我国铁路建设现状
        4.2.2 铁路企业的活力
        4.2.3 组织类型
        4.2.4 出口活动
    4.3 体制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3.1 国家政策
        4.3.2 铁路企业规模
        4.3.3 企业研发
    4.4 环境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4.1 研发合作环境
        4.4.2 服务环境
        4.4.3 大气环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5.1 产业知识与技术
    5.2 产业主体与网络
    5.3 产业体制与机制
    5.4 产业创新系统模式
    5.5 产业动力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内容
    6.2 建议
        6.2.1 技术创新方面
        6.2.2 技术扩散方面
        6.2.3 体制改革方面
    6.3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铸造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世界柴油轿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1.2 柴油轿车发动机在我国发展现状分析
    1.3 课题开发背景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铸造工艺性分析
    2.1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产品分析
        2.1.1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工作条件的介绍
        2.1.2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材料及力学性能介绍
        2.1.3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技术质量难点
    2.2 铝合金汽缸盖铸造工艺方法介绍
        2.2.1 砂型铸造
        2.2.2 重力铸造
        2.2.3 低压铸造
        2.2.4 消失模铸造
        2.2.5 特殊的低压铸造工艺
    2.3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铸造工艺方法可行性分析
        2.3.1 砂型铸造可行性分析
        2.3.2 低压铸造可行性分析
        2.3.3 重力铸造可行性分析
        2.3.4 三种铸造方法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重力铸造工艺设计
    3.1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浇注位置的设计
    3.2 YC4W轿车柴油铝合金汽缸盖浇注系统的设计
        3.2.1 浇注系统类型的设计
        3.2.2 浇注方式的设计
    3.3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砂芯芯盒的设计
        3.3.1 热芯盒、冷芯盒制芯技术特点简述
        3.3.2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砂芯结构分析
        3.3.3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水道砂芯芯盒设计
        3.3.4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油池芯及冒口芯芯盒设计
    3.4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铸造工艺的确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重力铸造装备及金属型外模设计
    4.1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倾转式重力铸造装备的选择
        4.1.1 倾转重力浇铸机概述
        4.1.2 MJC12倾转式重力浇铸机
        4.1.3 MJC12倾转式重力浇铸机主要技术参数
    4.2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金属型外模的结构系统设计
        4.2.1 金属型外模材料的选择
        4.2.2 金属型外模的设计
        4.2.3 金属型外模底框的设计
        4.2.4 金属型外侧模联接架的设计
        4.2.5 金属型外侧模立柱导轨座机构的设计
        4.2.6 浇注机连接板的设计
        4.2.7 浇注机浇口包的设计
        4.2.8 砂芯定位系统的设计
        4.2.9 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
        4.2.10 模具排气系统的设计
        4.2.11 模具加热系统的设计
        4.2.12 模具顶出系统的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金属型倾转式重力铸造技术探讨
    5.1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金属型外模产前准备
        5.1.1 金属型外模的要求
        5.1.2 金属型外模工作表面喷涂处理
        5.1.3 金属型外模安装运行要求
    5.2 液态铝合金的熔炼及净化处理
    5.3 砂芯的射制工艺
    5.4 YC4W柴油机汽缸盖的浇铸工艺
    5.5 汽缸盖的清理及后处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YC4W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铸造缺陷与对策
    6.1 汽缸盖的针孔、气孔及夹渣
    6.2 汽缸盖的疏松缩孔
    6.3 汽缸盖的浇不足和冷隔
    6.4 汽缸盖的表面质量
    6.5 汽缸盖热裂纹
    6.6 汽缸盖漏水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6.6.1 汽缸盖油池面漏水分析及对策
        6.6.2汽缸盖进排气道漏水分析及对策
        6.6.3 汽缸盖加强筋流动不良分析及对策
        6.6.4 汽缸盖铸造过程排气不良分析及对策
        6.6.5 结果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装备产品集成创新的模式及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基础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装备产品
        1.2.2 集成创新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集成创新的研究进展
        2.1.1 集成创新思想的起源
        2.1.2 集成创新的研究视角
        2.1.3 集成创新的构成要素
        2.1.4 集成创新理论的拓展
    2.2 技术创新模式划分概述
        2.2.1 技术创新组织的视角
        2.2.2 技术创新内容的视角
        2.2.3 技术来源和能力形成的视角
        2.2.4 技术创新过程的视角
    2.3 复杂产品系统的研究现状
        2.3.1 复杂产品系统的提出
        2.3.2 复杂产品系统的特点
        2.3.3 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
        2.3.4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模式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的模式研究
    3.1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3.1.1 研究方法
        3.1.2 维度选择
        3.1.3 模式划分
    3.2 案例选择与资料收集
        3.2.1 案例选择
        3.2.2 资料收集
    3.3 案例分析
        3.3.1 架构设计型集成创新
        3.3.2 模块更替型集成创新
        3.3.3 内部一体化型集成创新
        3.3.4 许可改进型集成创新
        3.3.5 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过程的关键因素识别
    4.1 研究框架
    4.2 概念模型
    4.3 研究假设
        4.3.1 市场知识能力对产品集成创新绩效的影响
        4.3.2 模块化对产品集成创新绩效的影响
        4.3.3 技术吸收对产品集成创新绩效的影响
        4.3.4 内部集成与产品集成创新绩效
        4.3.5 理论假设小结
    4.4 问卷及研究变量测量
        4.4.1 问卷设计
        4.4.2 变量测量
        4.4.3 变量测量的修订与完善
    4.5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5.1 实证样本选择
        4.5.2 资料收集
        4.5.3 问卷发放及回收
        4.5.4 分析方法
    4.6 样本数据的质量分析
        4.6.1 样本数据描述
        4.6.2 信度分析
        4.6.3 效度分析
    4.7 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
        4.7.1 相关分析
        4.7.2 回归分析
        4.7.3 结果及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模式的选择研究
    5.1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模式选择的原则及依据
        5.1.1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模式选择的原则
        5.1.2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模式选择的依据
    5.2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采取的模式
        5.2.1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模式的维度分析
        5.2.2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模式的聚类分析
        5.2.3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模式的现实选择
    5.3 装备产品集成创新模式选择的实现路径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局限性分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装备制造业行业类别
附录B 调查问卷:装备产品集成创新的模式研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7)中速大功率柴油机球铁曲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16V240ZJE 型柴油机球铁曲轴的设计结构及技术参数
    1.1 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的设计结构
    1.2 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的主要技术参数
    1.3 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体的加工工艺流程和主要特点
        1.3.1 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体的主要加工工艺流程
        1.3.2 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的主要特点
2 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的计算分析
3 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实物试验、台架试验和运用情况
    3.1 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实物试验情况
    3.2 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台架试验
    3.3 16V240ZJE型柴油机球铁曲轴的实际运用
4 与国内外柴油机曲轴技术水平的对比
    4.1 与国内外柴油机曲轴技术水平的对比
    4.2 与俄罗斯球铁曲轴国家标准的比较
5 结束语

(8)节能减排 全球共识 新能源汽车 多路出击(论文提纲范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可用能源的大致种类
美、日、欧、中对节能与新能源的推广应用
中国四部委相关负责人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
“新能源”热潮下, 谁将求得市场竞争的突破口?
实现零排放——海格开发出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
恒通、福田、中通混合动力客车产品
新能源的差异化——创新成就宇通新能源客车传奇
安凯客车市场部负责人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康明斯Cummins
艾里逊Allison
伊顿Eaton
结语:

四、柴油机节能有诀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路径与机制研究[D]. 孟东晖. 清华大学, 2019(02)
  • [2]自主性工程创新风险性探究 ——以我国柴油机工程创新失败为例[D]. 李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3]开拓创新,全面推进船舶动力自主品牌的开发[A]. 金东寒. 2013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 2014
  • [4]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D]. 陈政.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3)
  • [5]柴油轿车铝合金汽缸盖铸造工艺的研究[D]. 谢永泽. 广西大学, 2012(05)
  • [6]装备产品集成创新的模式及选择研究[D]. 王世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5)
  • [7]中速大功率柴油机球铁曲轴的研究[J]. 牟恕宽,孙永才,孙喜运,梁圣童. 铁道机车车辆, 2010(01)
  • [8]节能减排 全球共识 新能源汽车 多路出击[J]. 蔡海霄,王宇.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09(04)
  • [9]玉柴之春[J]. 方圆. 中国作家, 2008(15)
  • [10]农用柴油机节能诀窍[J]. 王强. 农村百事通, 2008(01)

标签:;  ;  ;  ;  ;  

柴油机节能小窍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