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中小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锦州市中小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一、锦州市在校生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唐宁[1](2021)在《寄宿制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现状研究 ——以淮安市A双语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十八世纪以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随之国际上也越来越重视家校共育的发展。虽然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关的政策在国内尚不完善,但是国家以及地方教育部门已经逐渐增强了家校共育的意识,其中仍有大部分的学校以及学生家长忽视了班主任与家长合作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班主任便是家校教育之间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为解决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与家长需要合作。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通过以淮安市A双语学校为个例,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对淮安市A双语学校的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双方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如班主任年轻化、隔代监护人文化水平低、合作目的存在局限性、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合作方式单一、合作频率较低以及合作内容片面等,其主要原因便是学生家长忽视家庭教育、班主任缺乏专业素养与合作技巧、学校缺乏正规的合作组织、合作资源投入不足、家校课程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为了更好的改善当前现状,通过阅读以往学者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的问卷调查以及从教工作经验,应该成立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组织机构、提高双方合作意识、制定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考核制度、增加合作资源投入、创新合作途径、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合作效率及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合作内容。论文阐述了国内外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相关研究,论述了支撑双方合作的理论基础。多维度地对寄宿制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与家长合作展开调查,总结出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从家长、班主任和学校的层面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以便提高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秦胜楠[2](2020)在《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关于胜任力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是在教育领域中有关教学胜任力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而关于民办学校尤其是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则更加少了。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以往我们总是把关注点聚焦于公办学校,却忽视了民办中小学教师这一重要的群体。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为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民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研究在对文献进行梳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但存在薄弱环节,职业品格和教学技能两个维度教师得分相对较低。并且不同年龄、教龄、职称的民办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胜任力水平上存在差异。针对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出了影响民办中小学教师提升教学胜任力的主要因素有: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教师所处的学校体制、教师群体所处的学校环境、教师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由此从四个角度提出了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基本路径。即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以教师为本制定学校制度、提供人文支持和物质保障、营造支持性的社会氛围。

都田媛[3](2020)在《“95”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西部分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恋爱观是人们对于恋爱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体现。正确处理恋爱问题对于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正处于青春恋爱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地处理学习与爱情的关系,积极地应对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及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调查分析大学生恋爱观这一视角切入,结合国内外关于恋爱观问题的相关文献,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辽西部分高校“95”后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95”后在校大学生的恋爱观的认识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数据得出当前部分“95”后在校大学生在恋爱中凸显出了择偶标准功利化、恋爱缺乏稳定性、追求恋爱理想化、对性认识存在误区、恋爱消费观念不合理、无法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问题,并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和个人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原因。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从成因入手,提出了教育引导“95”后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对策,从完善和改进恋爱观教育的内容及形式、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引导作用、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举措。

王艺文[4](2020)在《铜陵市近十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调研报告》文中提出铜官区法院自2004年开始指定集中管辖铜陵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以来,(1)经过十五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调研报告全面梳理铜陵市近十年集中管辖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对186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基本情况、共性及个性特征等进行逐案分析,发现相比全国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和犯罪比例持续降低,近年来,铜陵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有所上升,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较高,本地未成年犯比重大,在校生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重新犯罪率和审前羁押率较高,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犯罪突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受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虽然未成年人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其认知水平有限,受同辈群体影响,容易产生性格行为偏差,加上法律意识淡薄,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每个“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未成年被告人大多数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教育缺失或者教育方式不当,部分未成年人家庭经济困难,为获取财物走上犯罪道路。学校对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学校家庭脱节,造成未成年人在违法犯罪边缘徘徊,却浑然不知。很多未成年犯尚未完成学业就中途辍学,沉迷于网吧或娱乐场所。社会不良因素诱导,未成年人重点场所监管不足,困境未成年人帮扶缺位,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成效不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或重新犯罪的风险。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政国家、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立足源头做好预防工作,有针对地制定矫治措施。遵循国家亲权理念,引入强制性亲职教育制度,加强对困境未成年人的帮扶力度。强化九年义务教育执行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衔接配合,发挥犯罪预防合力。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预防和处置校园内存在的欺凌偷窃等不良行为。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重点场所的管理和监督,发挥社区预防功能,加大社区内未成年人服务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尽可能消除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针对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由政府收容教养;对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按照新修订的《社区矫正法》规定,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判处实刑的未成年罪犯,完善开放式处遇,为未成年犯重新适应社会创造条件;建立未成年人社会帮教长效机制,依托学校、社区、企业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措施。

楚天[5](2019)在《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查中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路,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一环,也开始引入了“精准资助”的理念。自2010年国家建立普通高中助学金政策以来,帮助了数以万计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对促进教育公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精准资助”理念的不断深入,当前普通高中“粗放型”资助的问题日益突出,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本文试图对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回顾普通高中资助政策演化历史、分析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本文从普通高中学生资助体系的演变过程入手,对无资助、财政小规模资助和建立国家资助体系三个阶段进行了回顾总结,并着重分析了现行普通高中资助体系和资助精准化落实情况;其次,本文通过对2010年—2018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各项资助数据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指出了目前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存在资助形式单一,过度依赖财政、贫困生认定不精准、资助额度不能满足需求和资助整体效果欠佳等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陕西省财政投入较少、支出结构不合理,贫困生认定方式不科学,学校重视程度不高、资助理念落后,资助工作机制不健全和社会关注度低等方面的原因;最后,本文在权利贫困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发现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调整资助政策、拓宽资助渠道,精准识别贫困生,精准实施资助措施,做好贫困生精准管理,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期望可以为进一步推动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精准化提供思路,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米利·乌古特汗[6](2019)在《阿勒泰市农牧区寄宿小学生行为偏差研究 ——以阿勒泰市A镇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一系列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全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快速发展,我国农牧区的教育也在快步赶上。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在各方面促进了各地区教育发展,也为新疆边远农牧地区孩子的就学创造了条件,同时寄宿生人数呈现出稳定上涨的趋势。目前寄宿小学生们所面临的艰巨挑战是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他们得不到家庭氛围的温暖、缺失了亲人陪伴的关爱,寄宿学校的管理也存在问题,社会层面对寄宿生的关注度还不是很大。综合以上几点因素,这对处在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寄宿小学生们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使低龄寄宿的小学寄宿生产生了行为偏差,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和正常学习。这些应该引起家庭成员、社会各界以及学校相关人员对寄宿小学生的关注,找寻更加符合寄宿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寄宿生的行为偏差发生率并及时矫正,促进寄宿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为祖国未来人才整体素质提高和保证质量做出贡献。本文选择了A镇寄宿制小学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小学寄宿生的行为偏差进行研究,从多角度分析包括:从寄宿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教育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着手,进而探索出促进小学寄宿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四个有效措施。以国家教委的小学生行为准则为标准,并且结合寄宿小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首先是家庭教育方面,应改变父母传统教育理念;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提高家庭教育的思想道德意识。其次是从学校教育层面,培育健康的习惯行为,重视养成教育,强化心理教育,普及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改善管理体制,重视情感关怀投入。再次是政府和社会组织方面,应加大对寄宿小学生的关注力度,重视学校的相关监督任务;提升办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满足需求,推动“四社联动”促进寄宿生健康成长。最后是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应拔高教师素质,强化管理者职能;提高管理员素质。

孙梦圆[7](2019)在《初中生社交焦虑、抑郁症状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初中生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和孤独感的现状,探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症状三者间的关系,为社区和学校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4-5月,抽取锦州市某所中学1732名学生,使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量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青少年孤独感问卷表进行调查。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一般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t检验及方差分析;运用SPSS21.0的Process Bootstrap程序对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并采用AMOS22.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中介效应。结果1、社交焦虑得分为(23.91±9.08)分,在年级、家庭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初中生社交焦虑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抑郁症状得分(17.70±10.22)分;在性别、年级、学生干部经历、家庭状况方面,初中生抑郁症状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孤独感得分为(33.23±11.92)分;在年级、学生干部经历、家庭状况方面,初中生孤独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抑郁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孤独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2260.518,P均<0.01),社交焦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孤独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1960.346,P均<0.01),抑郁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社交焦虑总分、陌生环境下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维度得分和一般环境下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040.411,P均<0.01),害怕否定评价维度得分与抑郁症状总分及抑郁情绪维度得分、躯体症状维度得分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2560.296,P均<0.01)。5、初中生社交焦虑中对抑郁症状的总效果显着λ=0.463(LLCI=0.411,ULCI=0.515);社交焦虑对抑郁症状直接效果显着λ=0.299(LLCI=0.246,ULCI=0.352);孤独感三个因子共同发挥的中介作用显着(LLCI=0.135,ULCI=0.196),作用大小为0.164;在孤独感3个中介路径中家庭关系孤独(LLC=0.045,ULCI=0.090)、友谊关系孤独(LLCT=0.010,ULCI=0.045)、集体关系孤独(LLCI=0.055,ULCI=0.095)中介作用显着,中介作用大小依次为0.065、0.026、0.073;孤独感在初中生抑郁症状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1、高年级、非独生子女、非学生干部及家庭不和睦初中生的社交焦虑程度较高;高年级、非学生干部及家庭不和睦初中生的抑郁和孤独感水平较高。2、初中生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及独孤感三个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初中生社交焦虑、孤独感对抑郁症状有重要影响;孤独感中的家庭关系孤独、友谊关系孤独及集体关系孤独因子在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之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其中集体关系孤独的中介作用最大。

李冬梅[8](2018)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基于2006-2016年上饶市的数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办学,需要各方面的条件支撑。而综合条件的优劣,可通过班额这项指标来具体衡量。所谓的班额,通俗地理解就是一个班级最多所能容纳的学生数。只有班额适当,才能保证一个班级的教育质量,保证班内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可靠的教育。班额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班级教学工作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而就目前的班级教学情况看,班额明显存在偏大的问题,限制了基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探究大班额的成因,不难发现主因在于教育资源,体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整体匮乏等等。而且,面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多的农村学生“被迫”迁至城市,与城市学生共享有限的教育资源。这样,城市的学生严重饱和,不得不增加班级人数,使大班额现象越发突出。关于班额数,我国相关文件早已进行了规范,其中较具规范价值的就是《小学管理规程》(1996)。此规程明确规定,小学班级的人数原则上应低于45人。但据统计资料显示,几乎少有地方的学校的能够坚持此项规定,超过50人乃至更多的小学班级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大班额已发展成为我国小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而且呈现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江西省上饶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历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上饶市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在校生人数与学校实际可接纳学生人数之间的矛盾,以及实际教师需求人数与实际在职教师人数之间的矛盾,确定上饶市大班额具体现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分析了大班额形成的原因。结合国内外相关人口流动政策,国家惠民政策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影响,针对上饶市的大班额问题提出这样几项意见或建议:第一,加强相关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来限定班额的上限与下限。同时,给予各地学校已自主权,让它们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合理的班额数。第二,保证各地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并尽可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充分保证教育公平,让广大学生平等地分享有限的教育资源。第三,丰富教育模式和形式,增加民办学校的比重和民办教育的分量,在此基础上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实现班级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王超[9](2017)在《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统一化管理的研究》文中提出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涌入城乡结合部,截止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367.1万人,其中在初中就读人数为353.54万人。这给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巨大压力。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从全国各地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现状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入手探讨了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存在的优缺点,接着研究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存在的问题和缺点的原因。结合笔者长期在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管理的经验和全国各地一些通过以管理提升学生成绩的成功范例,提出通过学生统一化管理来解决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的学生管理难题以达到学生精细化管理,同时尊重学生天性因势利导为学生发展奠基。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相似性,形成原因具有共性,严重影响学校学生管理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问题突出,必须通过靶向治疗集中治理,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引入统一化管理是一种正确选择。通过统一化的管理把学生的行为约束好之后实施精细化管理,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坚持下来。在此基础上给予广大学生自由、全面、个性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统一化管理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符合社会发展和阶层流动的需要;符合城乡结合部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符合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利益。通过学生统一化管理,构建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家长学校,最后生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模式。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要以学生统一化管理为契机,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不断增近与学校和班主任的沟通并及时掌握孩子动态,使其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及早发现纠正学生问题。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通过学生干部和学生的自我约束把统一化管理对学生产生的正面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经过笔者对学生统一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希望能对各地区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管理提供些许帮助,同时能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并助推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的发展。

杨志敏[10](2017)在《大理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重视下,中等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取得一定成效,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着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的交融,中职学生因为年龄小,缺乏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中职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形成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中职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大理市地处祖国边疆,是滇缅、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古有茶马古道,属滇西要塞,有独特的地理、历史条件,外来人口较多、较杂,这里居住着汉族、白族、回族、彝族、傈僳族等民族,民族文化、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网络的发达,而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缺乏判断能力,从众的思想特点突出,因此中职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大理市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运输业、乳制品厂、食品加工、民族工艺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大理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中职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切实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和可行性,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有着重要作用。以对云南省大理市中职学校中职学生的调查为基础,深入了解大理市中职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以及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及条件下学生在思想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发生的一些变化。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大理市中职学生当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成功之处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从中职学生本身、家庭、学校、社会多角度的对大理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有根据的调查,针对大理市中职学生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旨在提高大理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实效性与措施的可行性,提高大理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大理市中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结合大理地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经济发展趋势,研究大理市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探寻适合大理地区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关注大理市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大理市中职学校实施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对大理市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社会发展、人生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二、锦州市在校生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锦州市在校生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寄宿制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现状研究 ——以淮安市A双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 选题背景
        (二) 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对家校合作的研究
        (二) 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的研究
    四、文献述评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 家校合作
        (二) 寄宿制小学
        (三) 沟通
        (四)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与家长合作
    二、理论基础
        (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二) 交叠影响域理论
        (三) 责权统一原理
第二章 寄宿制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内容
    二、调查结果
        (一) 班主任和家长的基本信息
        (二) 班主任和家长的合作目的
        (三) 班主任和家长的合作内容
        (四) 班主任和家长的合作方式
        (五) 班主任和家长的合作频率
        (六) 班主任和家长的合作效果
第三章 寄宿制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主要问题
    二、成因分析
        (一) 从家长层面分析
        (二) 从班主任层面分析
        (三) 从学校层面分析
第四章 寄宿制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改进策略
    一、成立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组织机构
    二、提高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意识
        (一) 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
        (二) 提高学校对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意识
        (三) 制定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考核制度
    三、增加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资源投入
    四、创新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途径
        (一) 更新家访形式
        (二) 丰富家长会内容
        (三) 开展亲子活动
        (四) 利用成长记录袋来协助班主任与家长合作
    五、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合作频率
    六、坚持以促进学生健全发展为核心的合作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寄宿制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现状问卷调査(家长卷)
附录二 寄宿制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现状问卷调査(班主任卷)
附录三
致谢

(2)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
        1.民办中小学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2.民办中小学生存发展的现实困境
        3.民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对已有研究简要评述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一)概念界定
        1.民办中小学
        2.胜任力
        3.教学胜任力
    (二)理论基础
        1.人职匹配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三)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维度分析
        1.知识素养
        2.职业品格
        3.个人特质
        4.教学技能
二、调查过程与现状分析
    (一)调查过程
        1.调查问卷的设计
        2.调查对象
        3.调查问卷的前测分析
    (二)现状分析
        1.总体水平分析
        2.不同维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3.不同特征群体的调查结果分析
三、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素养不够完善
        1.学科前沿知识掌握不足
        2.通识知识掌握不足
        3.教育科研知识掌握不足
    (二)职业品格需要加强
        1.职业追求不明确
        2.职业情感消极
        3.忽视职业道德规范
    (三)个人特质欠佳
        1.部分教师体力和精力不充沛
        2.缺乏幽默感
        3.对学生的心理容量不足
    (四)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1.教学设计存在忽视学生差异性的现象
        2.课堂教学中缺乏对教学行为的动态调整
        3.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意识薄弱
四、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
        1.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2.扎根民办教育的意愿不强
    (二)教师所处的学校体制
        1.管理制度不合理
        2.办学体制特殊
    (三)教师群体所处的学校环境
        1.缺少学习氛围
        2.物质资源匮乏
    (四)教师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
        1.传统社会观念对民办教师存在偏见
        2.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五、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基本路径
    (一)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
        1.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
        2.提高对民办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二)以教师为本制定学校制度
        1.制定契合办学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
        2.增加办学者的资格考核制度
    (三)提供人文支持和物质保障
        1.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2.提供充裕的物质资源和时间资源
    (四)营造支持性的社会氛围
        1.改变传统的对民办教师的偏见
        2.健全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95”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西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1.调查问卷的编制
        2.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五)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95”后大学生
        2.爱情与爱情观
        3.恋爱与恋爱观
    (二)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爱情理论
        2.约翰李的爱情彩虹图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三、“95”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现状调查
    (一)大学生恋爱情况
    (二)大学生对恋爱观认识情况
        1.对恋爱与性的关系的认识
        2.对恋爱与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3.对恋爱与婚姻的关系的认识
        4.对恋爱对方家庭状况的认识
四、“95”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95”后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学生择偶标准功利化
        2.部分学生恋爱缺乏稳定性
        3.部分学生追求恋爱理想化
        4.部分学生对性认识存在误区
        5.部分学生恋爱消费观念不合理
        6.部分学生对恋爱与学业关系处理不当
    (二)“95”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
        2.学校教育因素
        3.家庭因素
        4.个人因素
五、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对策
    (一)完善和改进学校恋爱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完善恋爱观教育的内容
        2.改进恋爱观教育的形式
    (二)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1.在全社会弘扬美好的爱情
        2.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3.净化不良的网络环境
    (三)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
        2.加强家庭教育和引导
    (四)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
        1.强化恋爱道德意识
        2.增强婚恋责任意识
        3.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当代“95”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附录2 当代“95”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访谈问题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铜陵市近十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样态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情况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特征
二、铜陵市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样态
    (一)铜陵市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情况
        1、总量情况
        2、比重情况
        3、罪名情况
        4、户籍情况
        5、羁押情况
        6、法援情况
    (二)铜陵市未成年人犯罪共性特征
        1、男性比例超九成
        2、初中文化超六成
        3、犯罪手段成人化
        4、团伙作案超八成
        5、14-16 周岁暴力犯罪突出
        6、16-18 周岁暴力、侵财犯罪突出
    (三)铜陵市未成年人犯罪个性特征
        1、本地户籍超八成
        2、无业人员超七成
        3、在校生犯罪突出
        4、重新犯罪率较高
        5、量刑相对较轻
        6、聚众犯罪突出
三、铜陵市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1、朋辈群体影响
        2、性格行为偏差
        3、法律意识淡薄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监护缺乏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3、物质条件——保障不足
    (三)学校因素
        1、法制教育缺乏
        2、学校——家庭脱节
    (四)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污染
        2、社会帮扶缺位
        3、社会结构转变
        4、改造成效不佳
四、预防和矫治铜陵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引入强制性亲职教育制度
    (二)强化九年义务教育执行力度
    (三)加强困境未成年人帮扶力度
    (四)家校衔接,发挥犯罪预防合力
    (五)加强社会预防,净化社会环境
    (六)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贫困生
        2.1.2 贫困生资助
        2.1.3 精准扶贫与精准资助
    2.2 基础理论概述
        2.2.1 权利贫困理论
        2.2.2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2.3 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思想
第三章 当前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现状
    3.1 普通高中学生资助体系的演变过程
        3.1.1 无固定资助阶段(2007 年前)
        3.1.2 财政小规模资助阶段(2007—2010 年)
        3.1.3 建立普通高中资助政策阶段(2010 年至今)
    3.2 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生精准资助现状
        3.2.1 普通高中资助政策体系
        3.2.2 普通高中资助政策精准落实情况
第四章 普通高中贫困生精准资助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陕西省普通高中精准资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4.1.3 问卷样本情况
        4.1.4 样本分析结果
    4.2 普通高中贫困生精准资助中出现的问题
        4.2.1 资助形式单一,过度依赖财政
        4.2.2 贫困生认定不精准
        4.2.3 资助额度不能满足需求
        4.2.4 资助整体效果欠佳
    4.3 贫困生资助难以精准化问题成因分析
        4.3.1 财政投入有限,支出结构不合理
        4.3.2 贫困生认定方式不科学
        4.3.3 学校重视程度不高,资助理念落后
        4.3.4 资助监管、评价机制不健全
        4.3.5 宣传工作不到位,社会关注度低
第五章 完善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建议
    5.1 精准制定资助政策
        5.1.1 调整资助政策,合理配置财政资金
        5.1.2 拓宽资助渠道,建立多元资助体系
        5.1.3 探索新型资助,拓展资助内涵外延
    5.2 精准识别贫困学生
        5.2.1 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
        5.2.2 协同多部门数据共享、联合认定
        5.2.3 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精准认定
    5.3 精准实施资助措施
        5.3.1 完善资助指标分配机制
        5.3.2 合理设定资助档次
        5.3.3 丰富宣传形式、开展精准宣传
        5.3.4 提升资助育人理念,发挥资助育人作用
    5.4 做好贫困生精准管理
        5.4.1 强化贫困生库的动态管理要求
        5.4.2 优化信息系统,线上线下联动
        5.4.3 建立贫困生紧急救助机制
    5.5 完善资助监管及评价机制
        5.5.1 完善资助监管机制
        5.5.2 建立资助考核机制
        5.5.3 构建资助评价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阿勒泰市农牧区寄宿小学生行为偏差研究 ——以阿勒泰市A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
        1、访谈法
        2、文献研究法
    (五)难点与不足
    (六)特色与创新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农牧区
        2、寄宿生
        3、小学生行为偏差
    (二)理论基础
        1、社会学习理论
        2、生态系统理论
        3、需求层次理论
二、阿勒泰市农牧区寄宿小学生情况概述
    (一)阿勒泰市农牧区寄宿制小学情况
    (二)阿勒泰市A镇寄宿制小学情况
    (三)调查对象
三、阿勒泰市农牧区寄宿小学生行为偏差的表现
    (一)不注重仪表、存在早恋问题
        1、卫生习惯不好
        2、早恋问题
    (二)不遵守校规校纪、学习习惯不好
        1、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2、课余学习时间不合理
        3、写字姿势得不到矫正
        4、不遵守秩序
        5、打架问题严重
        6、拉帮结派
        7、爱骂脏话
    (三)对师长缺乏尊重
        1、对老师缺乏尊重
        2、不尊重长辈
    (四)律己不严、有浪费行为
        1、偷窃行为
        2、抽烟行为
        3、去网吧和游戏厅
        4、浪费粮食
四、阿勒泰市农牧区寄宿小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心理发展不健全
        2、辨别是非能力较差
    (二)家庭因素
        1、亲情关爱缺失
        2、教育方式不当
    (三)学校层面的因素
        1、学校管理模式僵化
        2、学校教育重心失衡
        3、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四)政府与社会组织因素
        1、政策针对性与关注度不足
        2、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动性缺乏
五、纠正寄宿小学生行为偏差的对策建议
    (一)家庭方面
        1、转变父母教育观念
        2、加强父母与子女情感交流
        3、社会工作者开展家长培训工作
    (二)学校方面
        1、德育和智育、心理教育并重
        2、提高教师素养
        3、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4、加强学校与社会工作专业合作
        5、抓好学校管理者工作,强化职能意识
        6、提高管理员素质
    (三)政府方面
        1、加大社会对寄宿生的关注度,加大监督力度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3、改善寄宿条件,满足需求
        4、推动“四社联动”,促进寄宿生健康成长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初中生社交焦虑、抑郁症状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

(8)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基于2006-2016年上饶市的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意义
    1.3 文献述评
        1.3.1 国外文献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数据分析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城镇与新型城镇化
        2.1.2 大班额
        2.1.3 人口迁移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针对职业倦怠的三维理论
        2.2.2 小班化教学相关理论
        2.2.3 教育公平理论
        2.2.4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第3章 上饶市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状透视
    3.1 上饶市城镇在校学生规模和学校总数变化趋势分析
        3.1.1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变化分析
        3.1.2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变化分析
    3.2 学校可容纳学生数与实际在校生人数的矛盾
        3.2.1 上饶市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班级数与学校实际可接纳学生数
        3.2.2 2006-2016年上饶市义务教育城乡学校超额学生数
    3.3 上饶市教师人数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3.3.1 教师与师生比
        3.3.2 2006-2016年上饶市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实际规模
第4章 “大班额”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4.1 大班额产生的外部原因
        4.1.1 受班级授课制的影响
        4.1.2 城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4.1.3 人口的迁移与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
        4.1.4 学校发展与城市发展不同步
    4.2 大班额产生的内部原因
        4.2.1 教育投入不足
        4.2.2 师资短缺严重
        4.2.3 消费者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4.3 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的危害
        4.3.1 阻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4.3.2 违背素质教育理念
        4.3.3 阻碍教育教学进程,影响教学质量
        4.3.4 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3.5 增加教师职业倦怠感
第5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上饶市城镇化大班额化解方案
    5.1 国内外有关大班额的化解方案
        5.1.1 国外有关大班额化解方案
        5.1.2 国内有关大班额研究解决方案
    5.2 上饶市大班额化解方案
        5.2.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扶持
        5.2.2 将相关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
        5.2.3 强化监督检查工作
        5.2.4 优化城镇学校空间布局,增加教育用地有效供给
        5.2.5 发展民办教育
        5.2.6 增加教师数量,分学段、分城乡解决大班额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9)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统一化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对象及意义
        1.研究对象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对比分析法
    (五)本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1.城乡结合部
        2.统一化管理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现状
        1.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城市学生相对偏低
        2.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生活水平偏低
        3.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整体素质较城市学生相对较低
        4.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管理的层级不够完整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特征
        1.良好特征表现
        2.不良特征表现
    (三)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生因素
        2.经济因素
        3.家庭因素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1.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的混乱与不稳定情况突出
        2.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完善
        3.城乡结合部学生竞争意识缺乏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失范
        1.家长缺乏必要的教育素养
        2.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
    (三)城乡文化的冲突
    (四)城镇化进程导致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扩大
    (五)学生管理的创新不够
        1.管理结构僵化,工作分配不均
        2.家校教育未形成合力
        3.学生自主管理缺乏
四、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措施及达到的效果
    (一)实施统一化管理的措施
        1.拟定统一化管理的内容与标准
        2.统一认识,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
        3.培训管理主体,提升统一化管理的执行力
    (二)实施统一化管理达到的效果
        1.增强学生与老师的配合度,提升学生学业水平
        2.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增加学校美誉度
        3.让学生时时处于被管理当中与主动管理当中
        4.实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理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成果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理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三、大理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分析
        (一)大理市中职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大理市中职学生政治素质现状的分析
        (三)大理市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分析
        (四)大理市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的分析
        (五)大理市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第二章 大理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一)重智轻德的思想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大理市多元文化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思想
        (二)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
        (三)学校德育理论课收效一般
    三、家庭教育
        (一)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薄弱
        (二)家长的重智轻德思想
        (三)家长思想道德行为对子女的影响
        (四)家长教育方式对子女思想道德的影响
    四、学生因素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二)社会转型期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三)中职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知行脱节
        (四)学习浅尝辄止
第三章 加强和改进大理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方面
        (一)传承优秀的道德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转变重智轻德的思想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学校方面
        (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二)发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三、家庭方面
        (一)转变重智轻德的思想
        (二)提高文化修养,做合格父母
        (三)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
    四、学生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进行赏识教育,提高学生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恋爱问题
        (四)做好就业导向,提高学历突破就业瓶颈
        (五)因势利导,提高综合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锦州市在校生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寄宿制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现状研究 ——以淮安市A双语学校为例[D]. 唐宁. 扬州大学, 2021(09)
  • [2]民办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D]. 秦胜楠. 渤海大学, 2020(12)
  • [3]“95”后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西部分高校为例[D]. 都田媛. 渤海大学, 2020(05)
  • [4]铜陵市近十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调研报告[D]. 王艺文. 安徽大学, 2020(07)
  • [5]陕西省普通高中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D]. 楚天. 西北大学, 2019(04)
  • [6]阿勒泰市农牧区寄宿小学生行为偏差研究 ——以阿勒泰市A镇为例[D]. 米利·乌古特汗. 新疆大学, 2019(12)
  • [7]初中生社交焦虑、抑郁症状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 孙梦圆. 锦州医科大学, 2019(01)
  • [8]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基于2006-2016年上饶市的数据分析[D]. 李冬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18(05)
  • [9]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统一化管理的研究[D]. 王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10]大理市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杨志敏. 大理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锦州市中小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