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与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防火墙与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一、浅析防火墙与网络安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和鑫[1](2021)在《浅析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人们还常常受到网络上不安全因素的困扰。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而防火墙技术是加强网络安全防御的核心技术,也是防止黑客入侵、防止非法访问的有效手段。拟基于网络安全问题及安全需求,浅析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徐智刚[2](2021)在《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架构及主动防御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更多企业加快了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进度,企业在享受新兴技术带来红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临瞬息万变的网络安全威胁。怎样在愈加严峻的网络安全态势下对云计算数据中心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是当前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一般是基于先验知识的被动防御,属于静态分层的防御体系,其对于一般攻击手段防护性能优良,但无法应对利用未知漏洞或后门的恶意攻击。而主动防御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通过动态联动的安全防护,实现对攻击链的有效识别和阻断,从而构建多维度的纵深防御架构,大幅度提高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防护需求的特点,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的要求,结合主动防御与被动防御架构优势,提出一种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整体安全架构。该安全架构首先针对主动防御区域中,传统攻击诱捕技术中的蜜网技术无法实现细化粒度的数据控制,以及蜜罐系统部署复杂、资源消耗大等问题,结合Docker和SDN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动态Docker的SDN蜜网。该蜜网由动态Docker蜜罐系统和SDN蜜网网关组成,动态Docker蜜罐系统通过利用Docker技术快速部署的优势并结合基于攻击分布检测算法,实现了蜜罐系统的动态部署。SDN蜜网网关结合Docker蜜罐系统中入侵检测模块对恶意流量的识别,利用SDN技术控制灵活的优势,实现了恶意流量的数据流重定向,有效解决了蜜网中对应不同流量实现细化粒度的数据控制问题。其次,针对主动防御区域中传统安全设备无法实现动态联动防御的问题,结合IDS对于恶意攻击实时监测与SDN集中控制的优势,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动态联动机制的SDN防火墙。该架构通过设计基于异构控制器的SDN控制集群核心,有效改进了原有防火墙系统易被利用未知漏洞攻击的缺陷。通过SDN控制器与IDS的联动架构,实现了对于恶意攻击流量的自动化安全策略部署。实验证明,所提出的SDN防火墙可以依据IDS对恶意攻击的识别特征,联动SDN控制器进行动态流表下发来实现自动化的攻击拦截,并在面对大规模DDo S攻击时具有高效的防护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等保2.0要求,结合主动防御与传统被动防御手段的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架构,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论文工作在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信息安全防护的探索道路上进行有效的尝试研究。

郝东方[3](2021)在《防火墙在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介绍防火墙的基础上,对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应用防火墙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防火墙的具体应用方式和企业在应用防火墙开展网络安全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电力企业科学、有效地利用防火墙提供借鉴。

栾桂芬[4](2021)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文中提出我国计算机技术的社会生产使用已经迈过初始的加速期,计算机网络安全现已成为社会生产应用的关键内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未来产业发展乃至技术革命的大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工作应用比重逐步迈向全面化,根据工作应用场景的差异,相关人员应该重视防火墙技术的网络安全保护使用,继而使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成为工作生产稳定的工具。可见,防火墙技术的网络安全防护使用,不仅有效降低了计算机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能够解决各种网络恶意攻击带来的使用隐患问题。

唐晓东,束平[5](2021)在《浅析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安全构建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前国内计算机行业发展已到国际水平,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计算机已经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对企业上的公司数据、策划等多方面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国家内部,对于构建网络国防具有显着优势。而随着编程的发展,出现部分人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攻陷他人计算机,或者网上发播电脑病毒等问题,这造成了他人隐私文件的泄漏,或使计算机程序瘫痪无法运行,给计算机用户产生了巨大的麻烦。而防火墙的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其计算机权限,给予计算机用户有效的计算机安全保障。但防火墙技术也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以有效构建全面的防火墙,本文浅析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安全构建中的应用,以此保证计算机的发展。

李浩[6](2021)在《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评《网络攻防技术与实战——深入理解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文中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当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深入渗透到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安全攻击行为始终存在。网络安全攻击行为虽然对互联网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但也在客观层面上促进了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的进步。

姬广恒[7](2021)在《基于Bert模型的Web应用防火墙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服务逐渐由传统客户机/服务器(C/S)架构转向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Web应用服务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相应的Web应用安全漏洞也暴露出来,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给Web应用服务开发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产生了Web应用服务使用者的隐私泄露问题。作为Web应用服务的防御机制,Web应用防火墙的发展被提上日程,各大厂商联合各高校实验室积极研究高效的攻击检测算法,以此保护Web应用服务。同时,目前市场上的Web应用防火墙大部分没有提供一个可视化的攻击数据展示功能,不能给Web应用开发者一个直观的效果展示。本文将Web攻击识别问题转化为文本分类问题,攻击检测基于Bert模型,在其基础上结合Web应用攻击检测现状进行微调,结合其他开源防火墙组件,进一步降低了Web应用防火墙的漏报率和误报率。本文采用B/S架构设计,使用调优的Bert模型完成攻击检测,结合Mod Security为用户提供多种检测方案,使用Spark Streaming结合Flume完成攻击检测数据实时流计算,最终设计了一个具有应用接入、攻击检测、攻击数据展示等多个功能模块的Web应用防火墙系统。基于概要设计和微调的Bert模型,详细设计实现包括用户管理、攻击检测、应用管理和数据分析四大功能。本系统经过测试,对Web攻击请求有较高的识别率,且能够处理大量的防火墙日志,提供攻击数据可视化功能,系统整体运行流畅,稳定性较高,可用性较强。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攻击检测模块算法设计与优化。本文将攻击检测问题转化为了文本分类问题,选取近年来应用广泛、精度较高的Bert模型作为基准模型,将Web请求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加入词库,使用Bert中文模型作为预训练模型,针对现有攻击检测数据集较小的现状进行微调,根据训练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率,在多轮训练没有提升分类效果时提前终止训练任务,使用均值最大池化和权重衰减方案防止模型过大而数据集过小产生的过拟合问题。二、Web应用防火墙微服务化。本文设计实现的Web应用防火墙系统采用微服务的实现,将Web应用防火墙作为服务提供给开发者,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单独对应用进行接入和配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Web应用防火墙部署复杂和配置修改对系统整体影响较大的痛点,适合需求较多且迭代较快的团队使用。三、Web应用防火墙数据可视化。本文使用Spark Streaming结合Flume完成攻击检测数据实时流计算,将Web防火墙的防御情况实时计算后通过图表方式展示给开发者,保证开发者可以及时对应用的安全情况进行了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Web用用防火墙的效果数据黑盒问题,数据计算较为及时,图表数据清晰,满足了开发者的实际需要。本文设计的Web应用防火墙系统在攻击检测方面使用了Bert模型并对其进行效果调优,降低了Web攻击的漏报率和误报率,在实用性方面提供了服务式的应用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本系统支持选择不同的安全策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该系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Web应用防火墙精度不足、部署和配置复杂、防御结果分析不足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常元[8](2021)在《虚拟防火墙研究设计实现IPv6-to-IPv4》文中研究指明网络信息时代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开发出来的服务器系统对IP地址池的占用也越来越多,终于在2019年11月26日全球43亿个IPv4地址全部耗尽,这也标志着信息化时代对于IP地址的使用必须得从IPv4地址转换到IPv6地址,但是从IPv4地址向IPv6地址的过渡是非常漫长的一个时期。目前网络上大部分服务器系统仍然是用IPv4地址进行数据传输与交互,所以在所有服务系统还没有成功过渡到IPv6地址服务器的这个阶段,新的IPv6客户端想要安全地访问网络上IPv4地址的业务服务器研究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研究者们也称之为IPv6-to-IPv4。目前的IPv6客户端访问IPv4业务服务器的方法是借助于NAT64路由设备和DNS服务器进行IPv6和IPv4地址转换,但是这样操作会非常的危险,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地址信息一直被暴露着,很容易遭受各种网络攻击如DDo S攻击、SQL注入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服务器和客户端瘫痪或是两端的数据被窃取,所以在实现IPv6-to-IPv4时必须要考虑到网络安全的问题。防火墙是网络安全中最首要的选择,因为防火墙本身具有强大的保护系统,可以抵御各种网络非法攻击,并且防火墙自身的性能也支持各种功能开发。所以本文以防火墙系统为基础,提出目前发展火热的虚拟防火墙技术实现IPv6-to-IPv4的结构系统,即通过虚拟防火墙实现IPv6地址和IPv4地址的转换技术,这样不仅可以非常大限度地保护信息传输的安全,还可以成功地实现IPv6-to-IPv4技术。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目前在国内外领域研究IPv6访问IPv4的技术和防火墙虚拟化技术,提出了通过虚拟防火墙实现IPv6客户端访问IPv4业务服务器方案。同时介绍了需要实现IPv6-to-IPv4的关键技术和虚拟化防火墙中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结构。(2)对虚拟防火墙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结构设计,主要是将目前的虚拟防火墙技术和IPv6-to-IPv4技术结合。通过对虚拟防火墙的整个工作流程分析后提出了将虚拟化防火墙实现IPv6-to-IPv4分为三个流程:会话前接收流程,会话中处理流程和会话后转发流程,然后依次对此三个流程进行分析与设计。(3)在实际网络中实现虚拟防火墙场景下IPv6-to-IPv4系统,主要包括虚拟防火墙环境的部署,DNS64服务器搭建与NAT64路由配置。其中虚拟防火墙部署包括IPv6客户端与IPv4业务服务器的建立,DNS64技术与NAT64技术也需要在虚拟防火墙环境中实现。(4)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在实际网络环境中成功实现设计系统后开始进行测试,主要分为功能性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性测试主要通过各个测试用例来测试。性能测试主要通过从IPv6客户端发送IPv6报文至IPv4业务服务器,查看虚拟防火墙对IPv6报文的成功解析率与成功转发率来测试。本文提出的虚拟化防火墙实现IPv6-to-IPv4系统经过不断地测试已经可以在小规模的实际应用中进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满足了企业的安全性传输,还成功实现了从IPv6客户端访问IPv4业务服务器。

蒋佳霖[9](2020)在《基于P-WPDRRC模型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及实现》文中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校园网安全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校园网普遍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如现有的防毒软件与防火墙共同防御的策略已经难以满足校园网安全使用,各部门在内部数据共享时具有局限性,报警系统设计缺陷等,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构成了校园网安全发展的瓶颈,急需改进。为此,强化校园网的安全体系构建对于提高校园网的整体安全性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当前主流的动态安全模型,如PPDRR及WPDRRC模型等,其虽然不同程度的实现了网络安全的响应,但均存在一定适应范围,属于平面空间模型,彼此相邻的模块很难互相反馈,为此,以PPDRR及WPDRRC模型为基础,提出了P-WPDRRC模型来有效避免模型中模块间难相互反馈的问题,分别从网络安全风险及预警模块、安全策略进行了详细制定,形成了更加安全的网络体系。同时构建了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等联动的接口等内容,并分析了主动防御技术,改进了BP神经网络算法,并进行了效果检验。基于P-WPDRRC网络安全体系模型,以YZ职院的校园网为分析对象,对其采用的P-WPDRRC网络安全体系进行了系统评测,验证了该体系的可行性。论文的关键内容及创新点是构建了P-WPDRRC网络安全体系,该体系充分结合了PPDRR及WPDRRC模型的优势,更能体现出三维网络安全模型的互动特性、及时性。主要思路是通过分析网络安全风险制定了安全策略,强化了校园网安全保护能力,充分开发安全检测模块功能,来减少潜在的校园网安全隐患,进而通过响应功能来及时作出响应及功能恢复。P-WPDRRC模型中,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两者互通接口,使得网络检测和防范更灵活、联动性强、实时性更强,同时入侵检测系统对绕开防火墙的行为进行检测,并及时将检测信息传输给防火墙处置。防护检测呈现出动态特征,同时提升了检测的安全系数及受攻击的次数,从而大大提升了检测速度。

曹永宁[10](2020)在《电子政务内网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架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政务涉密信息系统是国家行政机关单位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将政府内部的各种数据及文件以数字形式存贮于内网服务器中,可通过内网终端机快速查询以及访问所需要的内容,实现高效,规范化内部办公系统。随着每年各种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信息的泄露,特别是处理国家事务的机要部门,更加关注自己所建政务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在总书记习近平关于互联网强国的关键思想指导下,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得到了加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突飞猛进,数字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网络安全能力也在持续增长,网络与通信工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给出了中国经验。近些年,我国在政府信息安全建设和法治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绩,而且在政务网络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建设上出台了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等方面的强制要求,对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从总体的功能及体验上来看,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关的威胁和风险变得越来越突显,比如网络安全设计,网络体系结构漏洞等,将对现有政务内网的安全性造成或多或少的威胁。为此,本文结合电子政务内网安全防护架构的设计,对内网建设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优化其政务网络安全的设计,以实现网络安全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从整体上构建了适用于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防护架构的各个模块,在对当前电子政务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电子政务内网框架结构存在的安全风险,从应用系统安全和网络系统安全出发,利用三员分离的思想,对最基本的操作者安全管理进行了设计,避免一揽大权带来的违规操作风险,同时设计并编写了一种基于终端主机的用户本地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对内部人员的异常访问进行检测。接着在网络系统安全方面采用下一代防火墙技术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虚拟化设计对每个分域进行了保护。最后采用链路冗余、PQ检验的磁盘阵列、AB两地的容灾等设计,对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安全防护与备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安全防护架构可以更好地保护各种设备免受外界攻击并提高了政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对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安全合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浅析防火墙与网络安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防火墙与网络安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1.1 系统漏洞
    1.2 网络病毒
    1.3 黑客攻击
    1.4 网络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安全问题
2 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3 防火墙的部署分类及技术应用
    3.1 按防火墙的应用部署分类
        3.1.1 分布式防火墙
        3.1.2 边界防火墙
        3.1.3 智能防火墙
    3.2 按防火墙技术分类
        3.2.1 包过滤型防火墙
        3.2.2 应用代理型防火墙
4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4.1 安装并应用杀毒软件
    4.2 提升防火墙策略
    4.3 强化系统漏洞修复功能
    4.4 提高数据库加密水平
    4.5 搭建虚拟网络引入异常入侵检查

(2)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架构及主动防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架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背景
    2.1 数据中心技术
        2.1.1 云计算技术
        2.1.2 Docker技术
        2.1.3 SDN技术
    2.2 网络防御技术
        2.2.1 主动防御模型
        2.2.2 蜜网技术
        2.2.3 防火墙技术
    2.3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等保2.0的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架构设计
    3.1 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风险分析
    3.2 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架构设计
    3.3 被动防御区域设计
        3.3.1 安全区域边界
        3.3.2 安全计算环境
        3.3.3 安全通信网络
    3.4 主动防御区域设计
        3.4.1 基于动态蜜网的主动防御区域
        3.4.2 基于动态联动SDN防火墙的主动防御区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动态Docker的 SDN蜜网主动防御区域设计
    4.1 引言
    4.2 架构设计
    4.3 功能模块及工作流程
        4.3.1 动态Docker蜜罐系统
        4.3.2 基于攻击分布检测的蜜罐动态部署
        4.3.3 SDN蜜网网关
    4.4 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动态联动的SDN防火墙主动防御区域设计
    5.1 引言
    5.2 架构设计
        5.2.1 整体架构
        5.2.2 SDN防火墙控制器集群架构
        5.2.3 SDN防火墙与IDS联动架构
    5.3 功能模块及工作流程
        5.3.1 SDN防火墙控制器集群模块
        5.3.2 SDN防火墙控制器决策模块
        5.3.3 SDN防火墙与IDS联动防御模块
    5.4 实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3)防火墙在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防火墙概述
2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应用防火墙的必要性
    2.1 保障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需要
    2.2 构建内部强大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现实需要
    2.3 稳定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
3 防火墙在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4 应用防火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增强网络安全管理意识
    4.2 优化防火墙应用方式
    4.3 规范网络安全管理行为
5 结语

(4)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安全问题
2 防火墙技术
3 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1)分组过滤型
    (2)应用代理型
    (3)状态检测型
4 防火墙技术的主要功能
    (1)保障网络安全
    (2)避免内部网络信息出现泄漏
    (3)限制网络访问
5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应用策略
    (1)应用复合技术
    (2)监控网络日志
    (3)加强安全配置
    (4)合理应用代理防火墙
    (5)应用包过滤技术以及安全配置
    (6)配置访问策略
6 结束语

(5)浅析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安全构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防火墙概述
2 防火墙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
    2.1 包过滤防火墙
    2.2 代理服务型防火墙
    2.3 复合型防火墙
3 计算机安全问题
    3.1 计算机系统设计缺陷
    3.2 应用软件漏洞
    3.3 人为恶意攻击
4 基于计算机安全下防护墙入侵检测
    4.1 入侵检测
    4.2 入侵检测技术

(7)基于Bert模型的Web应用防火墙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2.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技术
    2.1 基础理论
    2.2 相关技术介绍
    2.3 本章小结
3.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概要设计
    3.3 本章小结
4.攻击检测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1 攻击检测算法设计
    4.2 基于Bert模型的攻击检测模型调优
    4.3 攻击检测模型实验设计
    4.4 本章小结
5.Web应用防火墙系统的详细实现
    5.1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5.2 攻击检测模块实现
    5.3 应用管理模块实现
    5.4 数据分析模块实现
    5.5 本章小结
6.Web应用防火墙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环境与工具
    6.2 功能性测试
    6.3 非功能性测试
    6.4 本章小结
7.总结与展望
    7.1 回顾与总结
    7.2 未来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虚拟防火墙研究设计实现IPv6-to-IPv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概括
        1.2.1 虚拟防火墙研究现状
        1.2.2 IPv6 协议与IPv4 协议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方法与技术理论
    2.1 IPv6-to-IPv4 相关技术介绍
        2.1.1 NAT技术
        2.1.2 DNS技术
        2.1.3 DNS64 技术
        2.1.4 NAT64 技术
    2.2 虚拟防火墙技术
    2.3 实现结构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虚拟防火墙结构设计
    3.1 会话前接受流程
        3.1.1 会话前接收流程设计思路
        3.1.2 会话前接收流程图
    3.2 会话中处理流程
        3.2.1 会话中处理流程设计思路
        3.2.2 会话中处理流程图
    3.3 会话后转发流程
        3.3.1 会话后转发流程设计思路
        3.3.2 会话后转发流程图
    3.4 本章小结
4 虚拟防火墙系统实现
    4.1 虚拟防火墙环境部署
        4.1.1 TECS创建虚拟机
        4.1.2 Cloud Studio实例化防火墙环境
    4.2 DNS64 服务器创建与NAT64 路由配置
        4.2.1 DNS64 服务器搭建
        4.2.2 NAT64 路由配置
    4.3 本章小结
5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5.1 实验测试系统
    5.2 系统测试用例分析
        5.2.1 功能性测试用例分析
        5.2.2 性能测试分析
    5.3 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基于P-WPDRRC模型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校园网安全问题及需求分析
        1.3.1 校园网安全问题分析
        1.3.2 校园网安全需求分析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网络安全相关理论技术概述
    2.1 网络安全的概念
    2.2 网络安全理论模型
    2.3 网络安全技术
        2.3.1 数据加密技术
        2.3.2 防火墙技术
        2.3.3 IDS(入侵检测系统)
        2.3.4 VPN(虚拟专用网)
        2.3.5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WPDRRC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方案构建
    3.1 校园网安全体系总体构建原则
    3.2 P-WPDRRC校园网网络安全体系模型
    3.3 校园网安全体系管理要素分析
    3.4 P-WPDRRC校园网络关键技术
        3.4.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结合技术
        3.4.2 主动防御技术
        3.4.3 改进BP神经网络入侵检测算法的应用
    3.5 基于P-WPDRRC的校园网安全体系构建与实现
        3.5.1 校园网安全体系的物理安全构建
        3.5.2 校园网安全体系的网络安全构建
        3.5.3 校园网安全体系的系统安全构建
        3.5.4 校园网安全体系的应用安全构建
        3.5.5 校园网安全体系的管理安全构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YZ职院校园网安全体系实施与评测
    4.1 YZ职院网安全现状
    4.2 YZ职院校园网安全风险评估
    4.3 YZ职院校园网安全体系
    4.4 校园网安全系统评测
        4.4.1 评测环境
        4.4.2 评测方法
        4.4.3 评测内容
        4.4.4 评测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电子政务内网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架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章小结
2 相关安全信息技术理论与分析
    2.1 操作系统安全
        2.1.1 操作系统类别
        2.1.2 加固措施及手段
    2.2 数据库安全
        2.2.1 存取管理技术
        2.2.2 安全管理
        2.2.3 数据库加密
    2.3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2.3.1 身份鉴别与控制
        2.3.2 权限划分
    2.4 安全保密技术使用管理
        2.4.1 防病毒技术
        2.4.2 访问控制技术
        2.4.3 防火墙安全技术
        2.4.4 入侵检测技术
        2.4.5 身份认证系统
    2.5 本章小结
3 防护架构安全需求分析与设计
    3.1 政务内网防护架构设计原则及依据
        3.1.1 设计原则
        3.1.2 设计依据
    3.2 政务内网防护架构安全需求分析
        3.2.1 信息系统分析
        3.2.2 安全保密风险分析
    3.3 防护方案及安全域设计
        3.3.1 设计重点
        3.3.2 分域定级
        3.3.3 防护体系设计
        3.3.4 安全保密框架设计
        3.3.5 保护要求调整与确定
    3.4 残留风险控制
    3.5 本章小结
4 核心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用户身份认证设计
        4.1.1 识别方法和途径
        4.1.2 身份认证模块流程设计
        4.1.3 身份认证模块时序逻辑
        4.1.4 身份认证程序逻辑框架
    4.2 安全角色权限设计与实现
        4.2.1 设计目的
        4.2.2 “三员分立”设计理念
        4.2.3 新增账号和授权管理模块设计
        4.2.4 新增用户模块时序逻辑
        4.2.5 新增用户程序设计逻辑框架
        4.2.6 表示层设计
        4.2.7 业务逻辑层设计
        4.2.8 持久层设计
    4.3 防火墙系统设计与实现
        4.3.1 防火墙系统设计目的
        4.3.2 部署设计与优势
        4.3.3 与传统防护模型的比较
    4.4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4.4.1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目的
        4.4.2 入侵检测系统组成
        4.4.3 入侵检测系统工作流程
        4.4.4 引入基于对象的虚拟系统
        4.4.5 入侵检测部署方式
    4.5 磁盘及存储系统建设
        4.5.1 存储系统建设
        4.5.2 磁盘阵列设计
    4.6 链路备份
        4.6.1 参数说明
        4.6.2 主备模式
        4.6.3 互备模式
    4.7 容灾系统设计与实现
        4.7.1 容灾备份系统设计要求
        4.7.2 电子政务内网容灾系统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攻防模拟测试演练
    5.1 环境描述
    5.2 默认口令攻击
        5.2.1 攻击阶段
        5.2.2 监测阶段
    5.3 恶意代码攻击
        5.3.1 攻击阶段
        5.3.2 监测阶段
    5.4 处理阶段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浅析防火墙与网络安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 王和鑫.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12)
  • [2]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架构及主动防御技术研究[D]. 徐智刚.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3]防火墙在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郝东方.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1(21)
  • [4]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J]. 栾桂芬.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09)
  • [5]浅析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安全构建中的应用[J]. 唐晓东,束平.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08)
  • [6]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评《网络攻防技术与实战——深入理解信息安全防护体系》[J]. 李浩.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1(03)
  • [7]基于Bert模型的Web应用防火墙系统设计与实现[D]. 姬广恒. 西南大学, 2021(01)
  • [8]虚拟防火墙研究设计实现IPv6-to-IPv4[D]. 常元.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9]基于P-WPDRRC模型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及实现[D]. 蒋佳霖. 湘潭大学, 2020
  • [10]电子政务内网涉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架构设计[D]. 曹永宁.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防火墙与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