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豆类新品种1号

普通豆类新品种1号

一、菜豆新品种常菜豆1号(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清[1](2021)在《菜豆新品种明菜豆1号的繁种技术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明菜豆1号的种子产量,作者开展了不同播种期、栽培密度、搭架方式、施肥方法对其制种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春季繁育明菜豆1号种子,在保证不遭受霜冻的情况下适当早播,可避开梅雨季和后期高温天气,有利于提高种子的产量与品质;种植株行距为35 cm×50 cm时,明菜豆1号种子的产量较高,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搭人字架可增大植株光合面积,利于提高种子产量;经工厂加工调配后的商品有机肥比农家肥对菜豆种子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在营养供应平衡的情况下,增施磷钾肥有利于提高明菜豆1号种子的产量。

李永清[2](2021)在《‘明菜豆1号’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文中提出通过‘明菜豆1号’菜豆的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搭架方式及施肥种类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春季鲜豆生产在不遭受霜冻的情况下适期早播,可增加菜豆产量;搭架方式以"人字架"为宜,株行距35 cm×50 cm处理产量最高;施用商品有机肥增产效果明显。

李睿[3](2020)在《春箭筈豌豆—燕麦间作系统的生产力与资源利用效率》文中指出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与燕麦(Avena sativa)间作是全球温带地区常见的生产系统之一。与两种作物分别单作相比,其具有产出高,效益好等特点,在为草食家畜提供优质饲草,保障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兰箭1号、兰箭2号和兰箭3号等三个春箭筈豌豆品种和青引2号燕麦为参试材料,于2014-2017年在典型的高寒牧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连续4年开展了田间试验;其中2014-2016年处理为春箭筈豌豆三个品种分别与燕麦行间作(1:1)和单作,2016-2017年为兰箭2号春箭筈豌豆与燕麦7个行配置[春箭筈豌豆与燕麦行数比1:1(RI),2:1(S21),3:1(S31),3:2(S32),4:2(S42),4:3(S43),5:3(S53)]间作和单作;测定了春箭筈豌豆品种、间作模式等对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春箭筈豌豆品种和间作模式下两种作物的光合特性、光能利用效率,并在实验室分析了植物和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期为进一步发挥春箭筈豌豆-燕麦间作系统的作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所获主要结果如下:1.春箭筈豌豆-燕麦行间作显着增加了盛花期的系统生产力,增加幅度因春箭筈豌豆品种而异。2014-2016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兰箭1号、兰箭2号、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分别与燕麦间作的3个系统地上生物量分别为7638 kg ha-1、8197 kg ha-1和8555 kg ha-1,较两种作物单作的加权平均水平分别提高了21%、44%和52%;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分别为1.07、1.21和1.27,其中兰箭2号和兰箭3号与燕麦间作的LER显着高于兰箭1号与燕麦间作(P<0.05)。间作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主要由于燕麦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其与春箭筈豌豆三个品种间作的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较其单作分别提高了51%、70%和79%(P<0.05)。间作系统中兰箭1号、兰箭2号和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3年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分别较相应品种单作降低了37%、26%和24%。2.兰箭2号春箭筈豌豆与燕麦7个行配置间作显着增加了盛花期的系统生产力(P<0.05),增加幅度因行配置不同而异。2016-2017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不同行配置间作系统的地上生物量为6073 kg ha-1-8130 kg ha-1,较两种作物单作的加权平均水平高35%-45%,其中RI处理最高达8130 kg ha-1,S32次之为7588 kg ha-1;LER为1.13-1.24,其中S32处理最高。7个行配置间作系统生物量的不同,主要由于春箭筈豌豆地上生物量的降低和燕麦地上生物量的增加。7个行配置间作系统中春箭筈豌豆的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较单作降低了6%-24%;而燕麦的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较单作增加了64%-94%(P<0.05)。3.间作系统通过增加作物株高,改变作物光合特性和光能利用效率(radiation use efficiency,RUE),提高系统生产力。春箭筈豌豆三个品种行间作系统中,春箭筈豌豆的平均株高为105-112 cm,较单作提高了28%-44%(P<0.05);燕麦的平均株高为162 cm,较单作提高了13%(P<0.05)。7个行配置间作系统中,春箭筈豌豆的平均株高为78-103 cm,较单作提高了2%-35%,其中在较窄带状宽度处理RI、S21、S31和S32中显着高于单作;燕麦的平均株高为158-164 cm,较单作提高了8%-12%(P<0.05)。春箭筈豌豆三个品种行间作和7个行配置间作系统中春箭筈豌豆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均有所降低,其中兰箭1号降低了22%(P<0.05),燕麦的平均Pn分别相较单作提高了15%和23%(P<0.05)。两种间作系统中参试春箭筈豌豆品种的RUE相较其单作均有所降低,但多数差异不显着,而燕麦的RUE相较其单作平均提高了44%和65%(P<0.05)。4.间作系统影响两种参试作物叶片和地上部分的氮、磷含量。春箭筈豌豆三个品种叶片的氮含量较相应单作的最高降低了4%-9%,地上部分氮含量和磷含量分别降低了4%-8%和11%-23%(P<0.05);燕麦叶片的氮含量较单作分别增加了33%-42%,地上部分的氮含量和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0%-28%和17%-45%(P<0.05)。行间作中兰箭1号、兰箭2号、兰箭3号与燕麦间作系统的盛花期粗蛋白产量分别为673 kg ha-1、732 kg ha-1和755 kg ha-1,较两种作物单作的加权平均水平分别提高了1.9%、29%和37%。7个行配置间作中不同处理间作系统盛花期的粗蛋白产量为686 kg ha-1-736 kg ha-1,高于兰箭2号和燕麦单作。间作系统的土壤养分与两种作物单作的加权平均水平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着影响;而0-20 cm、20-40 cm和40-60 cm等土层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因测定年份和土层有所改变,但无明显规律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春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系统可显着提高生产力,行间作和3:2带状间作表现最佳,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间作系统光合特性、光能利用效率、边行效应和土壤养分利用的改变。

莫婉媚,邓彩联,欧阳敏枝,刘政,李浩星[4](2020)在《广州市菜豆新品种比较试验》文中认为为了筛选出优质高产广适的菜豆新品种,更好地指导农户进行生产种植,进行了菜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玉1号、新丰玉豆2022和科优39号玉豆3个品种综合性状最佳,适合广州种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张俊,黄春燕,刘云梅[5](2020)在《菜豆新品种皋研豆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文中指出皋研豆1号为蔓生型菜豆,荚绿白色且表面光亮无粗糙感,平均每667 m2产量1 520kg,抗病、耐贮藏。适宜江苏省及气候相近省份春季大棚早熟栽培或秋季露地栽培。菜豆是江苏省高效设施农业主要的豆类蔬菜品种之一,在出口创汇蔬菜中占据重要地位。如皋市菜豆栽培品种主要以老品种红花白荚为主,缺少适于露地和大棚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耐低温弱光的菜豆品种。2009年,笔者在红花白荚菜豆(幼苗茎及子叶均为绿色,荚绿色,荚表面略有粗糙感,种皮褐色,种脐灰白色)栽培过程中发现变异单株,

陈琼,王兰芬,唐浩,邓超,马莹雪,刘玉兵,赵艳杰,冯艳芳,韩瑞玺,刘明月[6](2019)在《普通菜豆SSR分子标记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文中提出为了保护育种家合法权益、规范种业市场、提高种子市场监管效率等,本研究拟建立一套普通菜豆品种SSR分子标记鉴定体系。首先,遴选12个产地不同、植物学形态差异较大的普通菜豆品种,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出120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SR引物;然后,利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筛选出的引物多态性在96个普通菜豆品种中进一步检测,最终获得在菜豆基因组上均匀分布、多态性高、峰型稳定的33对SSR核心引物。在此基础上,依据扩增片段长度和荧光标记颜色对核心引物进行分组,并设置参照品种以校正不同实验批次和平台之间的误差,建立了基于SSR标记的品种鉴定体系。同时,构建了包含申请品种、保护品种、主栽品种和地方品系在内的161个普通菜豆品种的指纹数据库。这套核心引物能够将其中的140个品种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33,表明这些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未区分开的21个品种在产地、父母本、植物学性状等方面极其相似,但能通过部分性状加以区分,表明该套核心引物在辅助近似品种筛选方面非常有效。本研究建立的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普通菜豆品种鉴定体系将为其真实性鉴定及DUS测试近似品种辅助筛选提供有力支撑。

郭宁[7](2019)在《菜豆黄金勾突变体库的建立及多肉荚不育突变的基因定位》文中研究说明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是我国及世界人民所喜爱的杂粮作物,具有品种繁多、果实及种子特征差别大、基因组小、繁殖周期短、与大豆的亲缘关系较近等特点,是研究豆科植物基因功能的重要遗传资源。本研究对菜豆黄金勾品种大龙1号进行200Gy剂量的60Coγ射线诱变处理,于M3代构建突变体库并统计观察变异的类型。在M3代总计3500株单株株行中,观察到共607株行在生育期(开花期与成熟期)、叶部性状、株型、育性、种皮颜色等性状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异,其中33株行变异属于典型的孟德尔显性遗传规律,即符合3:1分离比,占总变异株行中的5.4%,初步推测该类变异由单基因所控制。从黄金勾大龙1号突变体库中随机选取110份种粒材料,以百粒重及种子大小(长与宽)为代表,对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所检测的两个性状上的变异系数均显着大于野生型对照。选取的大粒与小粒株行与野生型对照相比,在百粒重、粒长与粒宽上均与对照呈显着性差异。选取部分重要变异性状株行,进一步在M4代进行表型观察,验证M3代性状观察的结果。从黄金勾品种大龙1号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突变株行菜突230,总株数30株,其中正常株和多肉荚不育突变株(Seedless pod sterile mutation,SLPS)分别为23株和7株,统计检测符合3:1分离比,推测菜突230中多肉荚不育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菜突230变异群体中正常株(杂合型)为母本,菜豆油豆角品系PI60234为父本杂交得到菜突230×PI60234 F2代群体。该F2代杂交群体共137株,观察到多肉荚不育单株为35株,说明该群体的母本带有不育基因。进一步随机选择群体中48个单株DNA,利用BARCBean6K3 BeadChip芯片技术,得到1545个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将基因定位至3号染色体990752-3463964bp约2.5cM区间内,获该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百分率达75.81%。本研究结果为精细定位与图位克隆SLPS基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董佳文,肖靖,石晓华[8](2019)在《不同栽培因素对吉菜豆1号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吉菜豆1号"为吉林省农科院经济植物研究所培育出的优良菜豆新品种,以其为材料,研究了肥料种类、种植密度、施肥量及播期对其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的栽培组合。最终确定本试验条件下,A2B1C2D1即肥料2(N∶P2O5∶K2O=12∶18∶15),株距40cm,施肥量35kg/667m2,播期4月28日为最佳栽培组合,并为"吉菜豆1号"在吉林省地区的标准化栽培提供依据。

李江,邵登魁[9](2018)在《矮秧菜豆新品种区域试验》文中指出本研究从矮秧菜豆的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等5个方面对参试材料比较分析后认为:矮秧菜豆新品种代号0803从播种到嫩荚采收需要72天,与青刀豆1号早10天左右。平均产量为2062. kg,较青菜豆2号增产5. 76%,较青刀豆1号增产28%,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

陈琼,韩瑞玺,唐浩,刘明月,黄科,周义之[10](2018)在《我国菜豆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菜豆营养含量丰富,味道可口,是我国三大主要果菜类之一。菜豆新品种的选育对菜豆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作为菜豆的主要生产国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种质资源。对近10年来我国在现有的种质资源基础上选育出并通过鉴定和报导的33个优良菜豆新品种(以荚用菜豆为主)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主要育种目标、方向和育种方式,并从我国农业新兴技术发展方向和应用的角度对今后菜豆新品种选育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菜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菜豆新品种常菜豆1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菜豆新品种常菜豆1号(论文提纲范文)

(1)菜豆新品种明菜豆1号的繁种技术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不同栽培地和播种期对明菜豆1号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
    1.2 不同种植密度和搭架方式对明菜豆1号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
    1.3 不同施肥方法对明菜豆1号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
        1.3.1 不同基肥
        1.3.2 不同氮磷钾比例追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地和播种期对明菜豆1号种子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种植密度和搭架方式对明菜豆1号种子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施肥方法对明菜豆1号种子产量的影响
3 小结

(2)‘明菜豆1号’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鲜豆生产地点播种期对比试验
        1.2.2 菜豆不同种植密度与搭架方式的对比试验
        1.2.3 不同肥料种类对菜豆产量影响对比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鲜豆生产地点播种期对比试验
    2.2 菜豆不同种植密度与搭架方式的对比试验
    2.3 不同肥料种类对菜豆产量影响对比试验
3 小结与讨论

(3)春箭筈豌豆—燕麦间作系统的生产力与资源利用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系统
        2.1.1 概述
        2.1.2 间作模式
    2.2 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效果
        2.2.1 生产力
        2.2.2 生态效益
        2.2.3 春箭筈豌豆-燕麦间作
    2.3 影响间作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2.3.1 品种
        2.3.2 行配置
    2.4 间作系统生产力提高的机理
        2.4.1 生物多样性
        2.4.2 互补性及相互促进作用
        2.4.3 光能利用效率
        2.4.4 水分利用效率
        2.4.5 养分利用及共生固氮
第三章 春箭筈豌豆三个品种分别与燕麦行间作的产量及其分配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区概况
        3.2.2 试验材料
        3.2.3 试验设计
        3.2.4 播种与田间管理
        3.2.5 气象数据收集
        3.2.6 地上生物量测定
        3.2.7 种子产量与收获指数计算
        3.2.8 土地当量比、竞争指数计算
        3.2.9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
        3.3.1 气候条件
        3.3.2 地上生物量
        3.3.3 地上生物量分配
        3.3.4 种子产量及收获指数
        3.3.5 土地当量比和竞争系数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春箭筈豌豆与燕麦不同行配置间作的产量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区概况
        4.2.2 试验材料
        4.2.3 试验设计
        4.2.4 播种与田间管理
        4.2.5 气象数据收集
        4.2.6 地上生物量测定
        4.2.7 种子产量与收获指数计算
        4.2.8 土地当量比、竞争指数计算
        4.2.9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
        4.3.1 气候条件
        4.3.2 地上生物量
        4.3.3 种子产量及收获指数
        4.3.4 土地当量比和竞争系数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春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的光合特性及光能利用效率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区概况
        5.2.2 试验材料
        5.2.3 试验设计
        5.2.4 播种与田间管理
        5.2.5 气象数据收集
        5.2.6 株高测量
        5.2.7 净光合速率测定
        5.2.8 叶绿素含量测定
        5.2.9 相对生长速率计算
        5.2.10 截光率和光能利用效率计算
        5.2.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结果
        5.3.1 株高
        5.3.2 净光合速率
        5.3.3 叶绿素含量
        5.3.4 相对生长速率
        5.3.5 截光率和光能利用效率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春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的牧草及其土壤养分成分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区概况
        6.2.2 试验材料
        6.2.3 试验设计
        6.2.4 播种与田间管理
        6.2.5 植物氮含量和磷含量测定
        6.2.6 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测定
        6.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6.3 结果
        6.3.1 牧草的氮含量和磷含量
        6.3.2 牧草的粗蛋白含量与粗蛋白产量
        6.3.3 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
        6.3.4 间作系统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总体结论与展望
    7.1 总体性讨论与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广州市菜豆新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商品性比较
    2.2 丰产性比较
    2.3 早熟性比较
    2.4 抗性比较
3 小结

(5)菜豆新品种皋研豆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产量
3 抗性、耐藏性
4 综合评价
5 主要特征特性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适时播种
    6.2 栽培管理
    6.3 肥水管理
        6.3.1 肥料管理
        6.3.2 水分管理
    6.4 病虫害防治

(6)普通菜豆SSR分子标记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DNA提取
    1.3 SSR引物
    1.4 PCR扩增反应
    1.5 扩增产物检测
    1.6 数据分析
    1.7 核心引物与表型性状分类结果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核心引物筛选
    2.2 构建品种鉴定体系及SSR指纹数据库
    2.3 核心引物鉴别效率分析
    2.4 菜豆品种SSR指纹数据库在辅助DUS测试近似品种筛选上的应用研究
    2.5 核心引物与表型性状分类结果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核心引物有效性评价
    3.2 SSR分子标记在菜豆品种鉴定和DUS测试近似品种辅助筛选中的应用

(7)菜豆黄金勾突变体库的建立及多肉荚不育突变的基因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菜豆与大豆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1.2.2 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1.2.3 植物不育的研究进展
        1.2.4 植物基因组DNA分子标记
    第三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实验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第二节 实验方法
        2.2.1 田间试验及性状调查
        2.2.2 大豆叶片DNA提取(CTAB法)
        2.2.3 基因芯片与QTL定位分析
        2.2.4 分子标记的筛选,开发及基因型鉴定
        2.2.5 PAGE检测
第三章 实验结果
    第一节 菜豆突变体库中质量性状观察与统计
        3.1.1 M_3代表型变异观察
        3.1.1.1 生育期性状突变
        3.1.1.2 株型突变
        3.1.1.3 豆荚表型突变
        3.1.1.4 叶变异
        3.1.1.5 粒型变异
        3.1.1.6 育性变异
        3.1.2 重要突变体M_4代表型验证
    第二节 突变体库中数量性状的观察与统计
    第三节 多态性引物筛选和基因型鉴定
    第四节 遗传群体构建及QTL初定位
        3.4.1 230 F_2代遗传群体表型特征
        3.4.2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及QTL初定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不同栽培因素对吉菜豆1号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田概况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2.3 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3 结论

(9)矮秧菜豆新品种区域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熟性
    2.2 不同矮秧菜豆农艺性状分析
    2.3 不同矮秧菜豆产量分析
    2.4 抗逆性调查
    2.5 适应性调查
3 小结

(10)我国菜豆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品种选育进展
2 菜豆新品种保护
3 主要育种目标
    3.1 高产
    3.2 优质
    3.3 抗病性
    3.4 设施栽培品种
    3.5 高山栽培以及加工专用品种
    3.6 附加营养价值
4 育种方式和途径
    4.1 杂交育种
    4.2 选种和引种
    4.3 诱变育种
    4.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5 展望

四、菜豆新品种常菜豆1号(论文参考文献)

  • [1]菜豆新品种明菜豆1号的繁种技术试验[J]. 李永清. 上海蔬菜, 2021(02)
  • [2]‘明菜豆1号’高产栽培技术试验[J]. 李永清. 东南园艺, 2021(02)
  • [3]春箭筈豌豆—燕麦间作系统的生产力与资源利用效率[D]. 李睿. 兰州大学, 2020(04)
  • [4]广州市菜豆新品种比较试验[J]. 莫婉媚,邓彩联,欧阳敏枝,刘政,李浩星.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9)
  • [5]菜豆新品种皋研豆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张俊,黄春燕,刘云梅. 中国蔬菜, 2020(04)
  • [6]普通菜豆SSR分子标记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 陈琼,王兰芬,唐浩,邓超,马莹雪,刘玉兵,赵艳杰,冯艳芳,韩瑞玺,刘明月.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6)
  • [7]菜豆黄金勾突变体库的建立及多肉荚不育突变的基因定位[D]. 郭宁.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9(01)
  • [8]不同栽培因素对吉菜豆1号产量的影响[J]. 董佳文,肖靖,石晓华. 吉林蔬菜, 2019(01)
  • [9]矮秧菜豆新品种区域试验[J]. 李江,邵登魁. 青海农技推广, 2018(04)
  • [10]我国菜豆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展望[J]. 陈琼,韩瑞玺,唐浩,刘明月,黄科,周义之. 中国种业, 2018(10)

标签:;  ;  ;  ;  

普通豆类新品种1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