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逆向心理对篮球教学的影响

论逆向心理对篮球教学的影响

一、论逆反心理对篮球教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宝阳[1](2021)在《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行为偏差问题的个案介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偏差行为是严重影响青少年正常成长发育的关键问题,也是多方力量需要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很多青少年在不良诱导之下,偏差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愈发凸显出来。在未成年人正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对外界诱惑的抵抗能力较弱,并不能详细了解社会道德准则和法律界线,因此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偏差以及偏差行为。在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行为偏差问题的服务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工作是以服务对象问题的改善为目标,注重增强服务对象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工的介入可以帮助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更早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行为偏差问题,找到问题背后的成因。本文以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为研究对象,以认知行为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等专业理论为理论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问题进行整理,运用社会工作的多种工作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解决其行为偏差问题。作为社工,最重要的是要与案主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了解案主,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随后开展实务工作。关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研究,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个案服务过程中,首先运用个案工作中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手段,有“直接治疗法”等方法,为了使得服务目标能够顺利达成,需要在服务过程中和案主本人还有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进行交流治疗,从而改变身边的人对案主的看法;其次,运用了人本治疗模式中的治疗方法,在服务过程中,关注案主的内心感受,将自己放在案主的立场和处境中来看待问题,协助案主进行自我表达,解决案主自身行为偏差问题。此外,还主要运用了个案工作面谈技巧中的倾听、沟通和参与进去的技巧,在这类技巧的正确使用下,能够促进案主更迅速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愿意积极做出改变。对于本次个案的介入,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中的相关方法和技巧,成功帮助案主解决偏差行为问题,使案主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李睿[2](2021)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这一群体比较特殊,他们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素养,但是由于长期的学校生活,他们很少与社会接触,人生观、世界观也在形成过程中,对自我以及社会缺乏全面的认识,且大多数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大多敏感、自尊心较强,受到学校、家庭以及人际交往等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心理问题的出现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健康以及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以专业的理论与技巧介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组成。绪论主要有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等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X中学的概况与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初步介入X中学时所作的问卷调查以及小组活动的基本情况,为下文的问题分析提供了背景与依据。第二章,主要根据第一章的问卷调查与小组活动进行分析得出的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分类和问题的主要成因以及进一步关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必要性的阐述。其中X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从家庭内部、人际交往以及学校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问题成因主要从家庭、学生自身以及学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然后主要从学生本身、家庭以及学校三个角度阐述了学校社会工作介入X中学的必要性。第三章,针对X中学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个案工作,根据三个角度选取典型代表,本章最后,对本次介入过程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反思与总结。结论与建议部分,针对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该介入过程提出其优缺点,进一步从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初中阶段正处于重要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期,是人从幼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期。在这一阶段内,初中生将初步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他们的心理也在这一时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校社会工作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介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社会化人格,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卢笑然[3](2020)在《散居孤儿心理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政府对于困境儿童的关注与帮扶力度越来越大。散居孤儿作为困境儿童群体之一,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注重解决孤儿的基本生存需求问题,民政部门每月都会提供经济补助,福利慈善部门也会举行节日慰问活动等。除了基本的物质所需以外,散居孤儿心理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需要社会工作、心理学等各界学者积极进行深入研究。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主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针对散居孤儿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专业也有所涉猎,社会工作者能够在自己专业价值观的引导和专业理论的支撑下,运用自己的专业技巧,进行专业的干预服务,帮助散居孤儿解决心理问题,让散居孤儿健康快乐成长,造福散居孤儿本人及家庭。笔者采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散居孤儿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笔者查阅与整理分析相关文献后,决定以社会支持理论和增能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研究,实地走访、观察散居孤儿的心理现状,发现其存在严重的自卑、孤独、逆反、逃避和情绪暴躁等问题。笔者从个人、家庭和社会支持三个层面分析散居孤儿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考虑经费、距离等实际因素后,笔者决定采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干预,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总结出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对帮助散居孤儿增能、调节亲子关系、促进社会参与和优化其社会支持有着正向支持作用。最后笔者对服务过程进行反思,提出帮助个人提高心理素质、优化社会支持有助于解决散居孤儿心理问题的结论。

边惠[4](2020)在《“喊练”教学法在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进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不足,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喊练”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较少。本研究立足小学篮球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喊练”教学法理论基础的探究,将这种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运用到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中,通过设计与开展教学实验,来进一步检验“喊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教学效果方面的差异,以帮助广大体育教师认识并掌握该教学方法,推动该教学方法在日后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提高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湘阴县城北小学四年级两个班为实验对象,从每个班级中选择符合条件的30名学生列为最终实验对象,每个班级男女各15名,进行为期14周、每周1次课、每次课45分钟的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两个班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环境、任课教师等一致,但实验班采用“喊练”教学法开展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开展教学,在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级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体育学习兴趣、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共4类指标进行测试比较,检验“喊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教学效果方面的差异,以帮助广大体育教师认识并掌握该教学方法,推动该教学方法在日后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提高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喊练”教学法能让小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掌握好篮球基本技术,比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小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方面的效果更加明显;2、“喊练”教学法除对提高小学生速度素质效果较明显之外,对其它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不够显着;3、“喊练”教学法对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能激发小学生的积极兴趣,降低消极兴趣,提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体育关注;4、“喊练”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情绪调控能力及意志品质,提升其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5、整体上看,“喊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喊练”教学法对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无明显差异,但对提升小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术、体育学习兴趣、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效果比传统教学法更好一些。

许磊[5](2020)在《“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学习兴趣的责任,初中阶段作为各项素质、技能学习的敏感期,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选取教学方法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师友互助式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坚持每一位学生都是佼佼者,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老师,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体育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发现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情意表现、体育学习兴趣,也丰富了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师友互助式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在师友互助式学习的基本环节、师友角色划分、师友评价等方面分析讨论并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对石河子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八个班进行观察了解,选取八年级一班和八年级六班两个相似的行政班级进行实验,八一班为对照班,八六班为实验班,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体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体育学习兴趣、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进行测试,在实验中期对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进行过程监控,实验结束之后对以上测试指标进行后测,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其提供好的对策建议。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师友互助式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部分身体素质(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2)师友互助式学习可以明显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积极性。(3)师友互助式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4)师友互助式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在文章最后也提出了展望:对构建师友身份划分标准的构建;加大师友互助式学习在课下应用的推广力度;推进家校合作育人的全程新模式。

邸伟[6](2020)在《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执裁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青少年篮球队伍的培养上。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小篮球运动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全国各地都开始组织小篮球比赛,极大的提升了小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小篮球裁判员作为小篮球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裁能力好坏也关系着小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本文以2019年太原市小学生篮球比赛的裁判员执裁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该人群执裁能力培养状况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队伍主要来源于各高校的学生与教师,执裁年限集中在2到3年。(2)太原市还没有专门针对小篮球裁判员培训,需要依托国家篮球裁判员培养体系,但存在着培养周期较长;培训次数少、时间短,形式单一等问题。(3)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存在自主学习性差,主动学习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缺乏相关学习手段。(4)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培训在专业裁判理论知识与临场执裁培养结合不到位;判罚准确性是小篮球裁判员最在意的培训内容;裁判员基本功是小篮球裁判员培养的主要部分;小篮球裁判员亲身临场学习机会少。建议:(1)促进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多元化发展,让更多中小学年轻体育教师能够参与到其中,并适当提升小篮球裁判员执裁年限。(2)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培养应通过太原市教育局、体育局与太原市各高校紧密协作,组织构建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培养体系,提升小篮球成长速度,促进小篮球队伍建设。(3)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手段,如CAI软件应用、视频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等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培养和提升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的学习积极性。(4)在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执裁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将理论知识培养与临场执裁能力培养相结合,也将篮球技战术融入到裁判法与裁判规则的教学中,同时还应该增加比赛场次,来提升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的执裁能力。

唐羽迪[7](2020)在《叙事疗法在流动儿童厌学问题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流动儿童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中规模较大的社会群体,而伴随流动儿童所产生的各种偏差行为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因为父母疏于亲自管教或不适应新环境,易产生厌学问题,如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差,严重者还会逃学、旷课,甚至辍学等。如何有效控制厌学问题的滋生和蔓延,从根本上矫正流动儿童厌学行为,已成为父母和学校非常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如何从实际出发,切实帮助流动儿童有效解决厌学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背景,本文聚焦于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以存在厌学问题的流动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量表的方式来探究当前流动儿童厌学的表现并分析其成因,并采用叙事治疗模式进行个案介入。通过个案的介入,案主的厌学问题得到缓解,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能够适应学校环境,亲子关系也得到改善。最后,本研究对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厌学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介入策略的建议。同时,也期待本研究能够帮助流动儿童家庭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促进个人良好发展和家庭的和谐发展。

胡斌[8](2019)在《体育项目干预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开始系统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逆反心理处于中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如果这一阶段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对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目前的研究中,体育作为辅助性手段对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同,本研究尝试从体育干预的角度,分析不同体育项目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以期从体育的角度,探索解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新方法与新策略。本研究立足于前人对逆反心理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访谈法、实际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在娄底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学校、株洲市天元区建宁实验中学、湘潭县茶恩寺镇花桥中学各班主任、体育老师及学生家长的密切合作下,经过前期的详细追踪访谈及参与性观察,充分了解各案主基本情况,采用体育活动的方式,分别对廖某、唐某、何某某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干预,干预旨在研究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各案主逆反心理的影响作用,干预前后的心理及行为变化,在此基础上对逆反心理中学生体育干预提出建议和展望。通过对三位逆反心理中学生的各体育项目实验干预,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项目的选择紧扣理论依据,保证了体育干预过程的合理性、可行性,结果发现干预方案中的各个体育项目对三位案主逆反心理的改善都具有一定效果,能够初步解决三者逆反心理问题。(2)案例一逆反心理类型属于情境、超限逆反(廖某),受时间、场合的影响极大,压力承受能力差。从心理理论上来说,案例一逆反心理原因为被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控制能力差。体育项目中对案例一逆反心理影响最大的是篮球、足球等群体性运动,此外,户外运动能改善其强迫、焦虑症状。(3)案例二逆反心理类型属于自主、禁果逆反(唐某),主体地位意识极强,细微的言语或身体触碰,都会引起其极大不满,从心理理论上来说,案例二逆反心理原因为被理解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知觉分析整合能力较差。体育项目中对案例二逆反心理影响最大的是户外运动,此外,太极拳和武术能改善其强迫、焦虑症状。(4)案例三逆反心理类型属于评定、平衡逆反(何某某),对老师的评价过于敏感,在抵制和对立中自暴自弃,在心理理论上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评价能力失调,缺乏积极情感。体育项目中对案例三逆反心理影响最大的是篮球运动,此外,太极拳和武术能改善其抑郁症状。为进一步明确体育项目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单个项目对个体逆反心理的干预时间过短,症状自评量表可能只能说明该项体育项目的即时效应,无法力证该体育项目对逆反心理的长期价值,需要延长单项目对逆反心理学生的干预时间,以研究其长期效应。(2)本文研究样本量过少,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深入分析无法进行,在以后的研究中,需扩大样本范围来研究不同运动对逆反心理的影响,使研究结果具有推广效应。(3)在中学生逆反心理问题上,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将体育运动的干预作用应用于实践,积极组织更多的群体性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交往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农村学校、家庭应重视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体育活动作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提供情感交流平台,逐步完善农村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陈蜜[9](2019)在《提升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生的显着特点就是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渴望独立,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信任。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却是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低下,对自己要求很低甚至没有要求,对学习没有目标,对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还不服从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管教。而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高峰期,在此期间,其身心都会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其性格也能因为积极干预得到重塑。那么,如何提升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主能力,就成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基于初中生的自主管理的现状,本研究运用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法对初中生的自主管理问题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其自主管理能力的缺乏不仅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缺乏正确自我认知、意志力薄弱等,也有客观原因如家长、教师包括学校在内的施教者的教育方式不当等。在这个基础上,研究者从学校、教师、家庭、个人四方面探讨了提升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认为要提升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学习育儿技巧,从重教育结果转向重教育过程;学校应营造自主教育的文化氛围,在日常教育中提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途径,并在学习和活动中对自主管理制度进行修正和改善;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德育与智育并重,在班级文化中倡导自主管理文化,并在班级中举行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生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提升自主管理意识,结合自身情况运用合理、有效策略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王俊杰[10](2019)在《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等方面,情绪属于心理能力方面,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篮球运动有着同场对抗激烈的特点,易引起运动员情绪上的起伏,甚至出现言语攻击和肢体冲突行为,较好的情绪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情绪起伏较大。因此,情绪管理对青少年球员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情绪管理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査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情绪管理的各个维度为出发点,对目前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情绪管理主要是由理智调控情绪、控制消极发泄、寻求外界支持、控制消极暗示、积极补救五个维度构成。2.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情绪管理能力整体情况偏差,运动员在各个维度的水平存在差异。在理智调控情绪、控制消极发泄、积极补救三个维度上水平较差;在寻求外界支持、控制消极暗示两个维度上水平一般。3.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情绪管理在不同性别、不同运动等级、不同运动年限、是否主力、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是否双亲家庭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在不同成长环境和不同场上位置方面不存在差异性;女运动员、运动等级高的运动员、运动年限长的运动员、主力运动员、非独生子女运动员、双亲家庭运动员的情绪管理水平相对较高。4.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层面因素、他人层面因素、社会层面因素、组织层面因素,其中个体层面因素和他人层面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5.三名成功案例球员有着较好的情绪管理水平,在理智调控情绪、控制消极发泄、寻求外界支持、控制消极暗示、积极补救五个维度上各自存在差异,但整体表现较好。

二、论逆反心理对篮球教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逆反心理对篮球教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行为偏差问题的个案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单亲家庭
        1.5.2 未成年人
        1.5.3 偏差行为
第2章 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行为偏差的个案情况
    2.1 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案主偏差行为原因分析
        2.2.1 存在的偏差行为
        2.2.2 原因分析
    2.3 服务目标与阶段计划
第3章 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
    3.1 介入目标
    3.2 介入工作的阶段划分与实务活动
        3.2.1 第一阶段——解决家庭沟通问题
        3.2.2 第二阶段——解决课堂扰乱行为
        3.2.3 第三阶段——解决沉迷网络问题
        3.2.4 第四阶段——解决社交问题
        3.2.5 结案
    3.3 工作评估
        3.3.1 过程评估
        3.3.2 结果评估
第4章 个案服务的总结与反思
    4.1 个案服务经验总结
        4.1.1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
        4.1.2 实务工作对青少年偏差行为校正提供的帮助
    4.2 个案服务的反思
        4.2.1 个案介入工作的实务成果
        4.2.2 本次个案介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三、相关概念
        (一)学校社会工作
        (二)心理健康问题
        (三)学校—家庭联动机制
    四、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理论
        (二)优势视角理论
    五、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X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步调查
    第一节 X中学及其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X中学现状
        二、学生及其心理健康现状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初步介入X中学开展工作的内容
        一、初步建立信任
        二、X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
        三、小结
第二章 X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第一节 X中学初中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一、家庭生活角度分析
        二、人际交往角度分析
        三、学校生活角度分析
    第二节 X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一、家庭内部因素
        二、学生自身因素
        三、学校因素
        四、社会因素
    第三节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X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三、助力家庭教育的需要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践
    第一节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介入——个案一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介入——个案二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介入——个案三
    第二节 个案工作介入X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结与反思
        一、个案工作介入X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结
        二、个案工作介入X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反思
    第三节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一、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努力建立学校—家庭联动机制
        三、积极链接外部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散居孤儿心理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依据
第二章 散居孤儿的心理问题及对社会工作的需求
    第一节 T区散居孤儿现状及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T区散居孤儿现状
        二、散居孤儿心理问题表现
    第二节 散居孤儿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二、家庭心理教育缺失
        三、社会支持力量匮乏
    第三节 散居孤儿对社会工作的需求
        一、促进个人成长
        二、改善家庭关系
        三、提供社会支持
    第四节 个案工作介入散居孤儿心理问题的可行性
        一、D机构开展困境儿童服务项目的基本情况
        二、个案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第三章 个案工作介入散居孤儿心理问题的实务探索
    第一节 介入散居孤儿孤独心理的实务
        一、个案资料
        二、服务方案
        三、实务过程
    第二节 介入散居孤儿逆反心理的实务
        一、个案资料
        二、服务方案
        三、实务过程
    第三节 介入散居孤儿自卑心理的实务
        一、个案资料
        二、服务方案
        三、实务过程
    第四节 个案工作介入的成效评估
        一、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个人能力
        二、调节亲子关系,改善家庭支持
        三、构建朋辈网络,适应社会生活
        四、链接潜在资源,优化社会支持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个案工作介入散居孤儿心理问题的反思与建议
    第一节 针对个案服务的反思
        一、成功经验
        二、不足之处
    第二节 针对解决散居孤儿心理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二、改善家庭情感支持
        三、建立朋辈支持网络
        四、规范心理健康课程
        五、发挥社工专业优势
        六、重视政府引领作用
        七、链接爱心志愿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喊练”教学法在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际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概念界定
        1.4.2 理论基础
        1.4.3 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教学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实验设计与应用案例
    3.1 “喊练”教学法在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3.1.1 实验对象的选取
        3.1.2 实验时间与地点
        3.1.3 实验教学内容与进度
        3.1.4 教学方法的设计
        3.1.5 测量内容与工具
        3.1.6 教学实验的控制
    3.2 “喊练”教学法在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3.2.1 教材分析
        3.2.2 学情分析
        3.2.3 教学目标
        3.2.4 教学策略
        3.2.5 教学过程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4.2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篮球技能的对比分析
    4.3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
    4.4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对比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B 部分篮球技术指标的测试流程
    附录 C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附录 D 小学生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自评量表
    附录 E 篮球主要基本动作分类与口诀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5)“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需要
        1.1.2 深化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师友互助
        1.3.2 初中体育的师友互助式学习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师友互助的理论基础
        1.5.1 行为主义理论
        1.5.2 人本主义理论
        1.5.3 建构主义理论
    1.6 研究对象与方法
        1.6.1 研究对象
        1.6.2 研究方法
2 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2.1 师友互助式学习的研究目的
    2.2 实验时间及地点
    2.3 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2.3.1 实验对象
        2.3.2 实验假设
        2.3.3 实验变量
        2.3.4 实验器材
        2.3.5 实验过程控制
        2.3.6 师友互助式学习的基本环节
        2.3.7 实验步骤
        2.3.8 师友互助式学习案列研究
3 师友互助式学习实验结果分析
    3.1 师友互助式学习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3.1.1 实验前两个班身体素质分析
        3.1.2 实验前两个班体育知识测试结果分析
        3.1.3 实验前两个班篮球技能结果分析
        3.1.4 实验前两个班体育兴趣测试结果分析
        3.1.5 实验前两个班情意表现结果分析
    3.2 师友互助式学习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3.2.1 实验后两班身体素质结果分析
        3.2.2 实验后两班技能结果分析
        3.2.3 实验后两班体育兴趣结果分析
        3.2.4 实验后两班体育知识分析
        3.2.5 实验后两班情意表现结果分析
    3.3 应用师友互助式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点分析
        3.3.1 师友角色的确定
        3.3.2 如何保障师友互助式学习有效的落实
        3.3.3 师友互助式学习考核方式的制定
    3.4 应用师友互助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优劣势分析
        3.4.1 应用师友互助式教学的优势分析
        3.4.2 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劣势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师友互助式学习提高学生部分身体素质
        4.1.2 师友互助式学习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4.1.3 师友互助式学习在篮球教学课有很好的效果
        4.1.4 师友互助式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情感发展
    4.2 展望
        4.2.1 加快构建师友身份的划分标准
        4.2.2 加大师友互助式学习在课下应用的推广力度
        4.2.3 统筹推进家校合作育人全程模式
        4.2.4 加强各学科教学方法之间的交流融合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执裁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小篮球运动发展概述
        2.1.1 相关概念的鉴定
        2.1.2 小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
        2.1.3 小篮球裁判员工作的发展历程
    2.2 国内研究动态
        2.2.1 篮球裁判员培养的研究
        2.2.2 篮球裁判员心理素质及临场执裁的研究
        2.2.3 小篮球裁判员培养的研究
        2.2.4 小篮球裁判员的考核和评价指标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动态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4.1.1 小篮球裁判员职业情况分析
        4.1.2 小篮球裁判员年龄情况分析
        4.1.3 小篮球裁判员裁判等级情况分析
        4.1.4 小篮球裁判员学历情况分析
    4.2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从事裁判工作情况分析
        4.2.1 小篮球裁判员的执裁年限情况分析
        4.2.2 小篮球裁判员的执裁场次情况分析
        4.2.3 小篮球裁判员的培训情况分析
        4.2.4 小篮球裁判员参加培训的动机分析
    4.3 对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执裁能力培养体系构成要素的分析
        4.3.1 小篮球裁判规则与成人篮球裁判规则区别分析
        4.3.2 小篮球裁判员执裁能力培养机制分析
        4.3.3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选材
        4.3.4 裁判员培训教学方法
        4.3.5 小篮球裁判员能力培养考核方式方法
        4.3.6 裁判员教学内容掌握情况考核
        4.3.7 小篮球裁判员执裁能力培养方式、方法分析
    4.4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执裁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4.4.1 太原市相关部门对小篮球裁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4.4.2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4.4.3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的使用机制不够健全
        4.4.4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裁判”与“教学”的矛盾
        4.4.5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经验不足
        4.4.6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地域分布不均衡
        4.4.7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执裁能力有待提高
        4.4.8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培养学时少
        4.4.9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考核体系不规范
    4.5 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培养优化策略
        4.5.1 构建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能力培养体系
        4.5.2 优化小篮球裁判员培养途径、内容和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叙事疗法在流动儿童厌学问题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
        1.3.1 概念界定
        1.3.2 理论依据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参与式观察法
        1.4.3 访谈法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
        2.1.1 叙事疗法的应用现状研究
        2.1.2 关于流动儿童的研究现状
        2.1.3 关于流动儿童厌学的研究现状
    2.2 国外相关研究
        2.2.1 叙事疗法的应用现状研究
        2.2.2 关于流动儿童的研究现状
        2.2.3 关于流动儿童厌学的研究现状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F社区流动儿童的学习现状调查
    3.1 F社区流动儿童学习现状及问题
        3.1.1 F社区流动儿童学习现状
        3.1.2 F社区流动儿童学习存在的问题
    3.2 F社区流动儿童厌学的原因分析
        3.2.1 内部因素
        3.2.2 外部因素
第4章 叙事疗法介入流动儿童厌学问题的服务设计
    4.1 个案情况概述
        4.1.1 服务对象的来源及背景
        4.1.2 叙事治疗模式介入的可行性
    4.2 前期资料收集
        4.2.1 第一次家访
        4.2.2 第二次家访
        4.2.3 测量工具
    4.3 案主问题界定与分析
    4.4 制定介入目标和治疗计划
        4.4.1 商定介入目标
        4.4.2 制定服务治疗计划
        4.4.3 签订契约
第5章 叙事疗法介入流动儿童厌学问题的实务过程
    5.1 第一次会谈:问题外化
    5.2 第二次会谈:寻找独特结果
    5.3 第三次会谈:与案主的班主任合作
    5.4 第四次会谈:改写故事
    5.5 第五次会谈:见证
    5.6 结案与评估
        5.6.1 过程评估
        5.6.2 结果评估
第6章 总结、反思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案主的厌学问题得到改善
        6.1.2 叙事疗法有助于流动儿童自我认同感提升
    6.2 研究反思
        6.2.1 叙事疗法的局限性
        6.2.2 个案服务的专业性不足
    6.3 对策建议
        6.3.1 个人方面
        6.3.2 家庭方面
        6.3.3 学校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低龄儿童厌学量表
致谢

(8)体育项目干预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相关研究
        1.2.2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相关研究
        1.2.3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依据及意义
        1.3.1 研究依据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法
        2.2.2 个案分析法
        2.2.3 访谈法
        2.2.4 实际调查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文献资料法
第3章 案例追踪详述
    3.1 案例追踪一:廖某娄底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三8班
        3.1.1 基本资料
        3.1.2 逆反表现
        3.1.3 追踪评价
        3.1.4 追踪评析
        3.1.5 追踪小结
    3.2 案例追踪二:唐某株洲市天元区建宁实验中学初一3班
        3.2.1 基本资料
        3.2.2 逆反表现
        3.2.3 追踪评价
        3.2.4 追踪评析
        3.2.5 追踪小结
    3.3 案例追踪三:何某某湘潭市湘潭县茶恩寺镇花桥中学初一2班
        3.3.1 基本资料
        3.3.2 逆反表现
        3.3.3 追踪评价
        3.3.4 追踪评析
        3.3.5 追踪小结
    3.4 案例追踪总结
第4章 项目设置的相关研究理论
    4.1 指导思想
    4.2 体育运动对逆反心理功能分析理论依据
        4.2.1 医学理论
        4.2.2 规律运动干预影响理论
        4.2.3 运动强度影响理论
        4.2.4 运动与抑郁、焦虑情绪控制理论
        4.2.5 运动处方干预理论
        4.2.6 干预方案拟定参考理论
        4.2.7 体育中考项目标准参考
第5章 研究结果
    5.1 案例追踪初始情况分析
    5.2 体育项目干预方案阶段分析
        5.2.1 各项目干预后的比较分析
        5.2.2 间接评价
        5.2.3 成因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调查问卷与量表
附录C:干预知情同意书
附录D:追踪过程部分照片资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提升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教育改革与发展
        1.1.2 学生自主发展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最新研究现状、研究成果
        2.1.1 关于学生自主管理概念的研究
        2.1.2 关于学生自主管理意义的研究
        2.1.3 关于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的研究
        2.1.4 关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2.1.5 发展趋势述评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初中生
        2.2.2 自主管理
        2.2.3 学生自主管理
3 研究过程
    3.1 研究的具体内容
    3.2 研究重点、难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3 研究的基本设计
        3.3.1 访谈提纲的编制
        3.3.2 个案的观察方案设计
    3.4 研究的主要方法
        3.4.1 观察法
        3.4.2 访谈法
        3.4.3 个案研究法
    3.5 研究的理论基础
    3.6 个案的基本情况
        3.6.1 个案所在学校的介绍
        3.6.2 个案所在班级的介绍
        3.6.3 个案的相关信息
4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4.1 初中生自主管理现状的调查结果
        4.1.1 初中生学习自主管理现状
        4.1.2 初中生活动自主管理现状
    4.2 个案自主管理的现状
        4.2.1 个案的成长环境
        4.2.2 个案的学习环境
        4.2.3 个案的校内、校外学习活动分析
    4.3 个案自主管理现状的成因分析
        4.3.1 个案自主管理能力偏低的主观原因
        4.3.2 个案自主管理能力偏低的客观原因
    4.4 个案的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表现
        4.4.1 个案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表现
        4.4.2 个案的自主活动能力提升的表现
    4.5 提升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措施
        4.5.1 对家长的建议
        4.5.2 对学校的建议
        4.5.3 对教师的建议
        4.5.4 对学生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观察方案
附录C 访谈实录
附录D 观察记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Abstract of Thesis

(10)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情绪管理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査法
        2.2.3 访谈法
        2.2.4 实地观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案例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要素
        3.1.1 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要素体系的构建
        3.1.2 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要素体系的释义
    3.2 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总体情况
    3.3 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各维度与总体的相关性分析
    3.4 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能力情况调查与分析
        3.4.1 不同性别的运动员情绪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3.4.2 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运动员情绪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3.4.3 独生与非独生运动员情绪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3.4.4 主力与非主力运动员情绪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3.4.5 不同运动年限的运动员情绪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3.4.6 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情绪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3.4.7 不同成长环境的运动员情绪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3.4.8 不同场上位置的运动员情绪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3.5 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 个人层面因素对运动员情绪管理的影响
        3.5.2 他人层面因素对运动员情绪管理的影响
        3.5.3 社会层面因素对运动员情绪管理的影响
        3.5.4 组织层面因素对运动员情绪管理的影响
    3.6 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成功案例
        3.6.1 辽宁省青年女篮运动员L的情绪管理案例
        3.6.2 辽宁省青年女篮运动员S的情绪管理案例
        3.6.3 辽宁省青年女篮运动员Z的情绪管理案例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四、论逆反心理对篮球教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行为偏差问题的个案介入研究[D]. 王宝阳.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X中学为例[D]. 李睿.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散居孤儿心理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卢笑然.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喊练”教学法在小学篮球基础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边惠.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许磊.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太原市小篮球裁判员执裁能力培养研究[D]. 邸伟. 中北大学, 2020(12)
  • [7]叙事疗法在流动儿童厌学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 唐羽迪.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8]体育项目干预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研究[D]. 胡斌.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5)
  • [9]提升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个案研究[D]. 陈蜜. 宁波大学, 2019(06)
  • [10]辽宁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管理研究[D]. 王俊杰. 沈阳体育学院, 2019(09)

标签:;  ;  ;  ;  ;  

论逆向心理对篮球教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