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外商投资的产业选择

台湾外商投资的产业选择

一、台湾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志[1](2020)在《台湾赴大陆投资对两岸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绩效影响 ——基于竞争效应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中美贸易战的情势节节升高,对于海峡两岸经贸活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台商赴大陆投资政策,是台湾当局海峡两岸往来政策的重点之一。台商赴大陆投资是否以及具有何种优势及其对出口绩效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海峡两岸的产业政策制定,对促进两岸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发挥双边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为弥补当前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多聚焦于单边维度,可能会得出偏颇性的结论。首先,通过将台湾地区产业的出口产品区分为农业与非农业两个部门,利用RCA与TSC探讨中国台湾两部门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测算台湾地区的农业与非农业部门的出口竞争力。其次,利用博弈理论,建构了两个出口地区同时出口至第三地区市场的竞争模型,探讨两者间直接投资对于出口市场绩效的影响。然后,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台商赴大陆进行投资(包含整体投资、农业投资及非农业投资)的金额对于两岸农工产品(包含整体出口、农业出口及非农业出口)在美国市场出口金额的相互影响。最后,针对两岸农工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包含整体产品、农业产品及非农业产品)出口金额,利用固定市场份额理论进行分解,再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台商赴大陆进行投资(包含整体、农业及非农业)的金额与中国台湾及中国产品(包含整体、农业及非农业)在主要国际市场(美国)的竞争效应的关联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有几项发现:首先,在RCA与TSC的竞争力分析上,在美国市场中,中国台湾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低的,历年间其TSC均处于负值的情况,而RCA则约仅有0.02,表示台湾地区农产品的绝对竞争力不足,不具备显示性比较优势。在非农产品出口方面,其TSC长期为正,其RCA皆大于1,表示台湾地区非农产品的出口上不仅较具备绝对竞争力,同时也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第二,台湾对大陆投资和对于中国出口美国市场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均有正向影响,但短期的相互影响并不显着。第三,中国整体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竞争效应会负向影响台湾地区整体产品对美国市场的竞争效应,台湾地区非农产品对美国市场出口的竞争效应会负向影响中国非农产品对美国出口的竞争效应,这隐含着两者间存在竞争关系。第四,在投资对出口竞争的影响上,台商赴大陆投资对两岸产品出口的竞争效应并不显着,这一结果反映了台湾地区与中国在美国市场竞争力的变动,并非仅有来自于台商赴大陆进行投资(整体投资、农业投资及非农业投资)的结果,还需要后续的更细致的研究分析来深入探讨。综上,台商赴大陆进行各项投资,不论是整体投资、农业投资或者是非农业投资,将能促进两岸产品对美国市场的长期出口,对台湾地区来说,可以改善资源分配效率,对大陆而言,则是获取投资外溢效果。然而,就竞争效应而言,海峡两岸产品在整体贸易与农产品上,似乎存在互相竞争的关系,这一点有待于海峡两岸进一步的深化产业合作与分工来解决。在中国对美非农产品竞争效应改善下,将进一步的吸引台商赴大陆进行非农投资。台湾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适度给予各项优惠以吸引台商,达到海峡两岸互利、互惠的目标。

杨少芬,邵昱晔,朱佳佳[2](2019)在《台湾地区对外投资变动趋势与两岸合作》文中指出我国台湾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变动在区域布局、产业类型、投资形态、运营模式等方面具有显着特征。近年来,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有所减缓,服务产业成为其对外投资的主要领域,独资是台湾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形态。台湾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动因是融入世界经济整合,规避贸易摩擦及壁垒,突破资源条件约束,实现岛内产业转型升级。在复杂的两岸政治关系下,台湾当局在对外投资布局时总是掺杂诸多政治因素。"新南向政策"被台湾当局定位为其对外经贸与投资战略的重要一环,试图降低对祖国大陆经济的过度依赖。新区域合作背景下,要多渠道推动台湾地区对外投资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丁懿腾[3](2019)在《全球价值链与台商对外投资布局演变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变动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台商在选择对外投资目的地时一直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在近年来两岸政治形势出现重大变动,同时大陆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背景下,台商已经逐步出现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台商在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的区位考量进行一项全面的研究,详细探究影响其演变的主要因素,从而对台商今后对外投资的布局提出合理推测,并以此探讨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是否符合经济规律,有无成功的可能性。为此,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探究台商对外投资布局变动趋势与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大势间的相关性,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台湾与世界各地区的国际产业关联格局进行具体分析。最终,文章发现虽然近几年来东南亚地区对台商投资的吸收对于台商在大陆地区的投资力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这在传统产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大陆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了联结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重要纽带,作为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关键一环已成为台商无法回避的投资目的地,即使其向其他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也仍旧会同大陆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大陆与周边地区经贸联系的不断增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台商投资的方向。因此,台湾当局意图通过“新南向”政策减轻对大陆依赖的谋划是违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也必然不会成功。

魏少彬,韦素琼,李航飞[4](2019)在《1991年以来两岸关系背景下台湾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时空格局演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造业是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基于两岸关系背景,利用1991—2016年台湾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将台商制造业细分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分析台商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GLS征:①投资金额呈不断上升趋势,投资行业结构阶段变化明显,1991—1997年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并重,1998—2016年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②投资金额的地域分布呈高度不均衡状态,形成以大陆地区为核心的单集聚中心格局;③不同阶段台湾不同类型制造业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两岸关系对台湾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尤为显着。

吴林婧[5](2018)在《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其一,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包括了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机制、影响因素及投资动机;其二,基于上述分析,探讨新形势下两岸投资合作模式构建。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和运作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宏观层面:探讨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具体分析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当前呈现出怎样的动机;中观层面:探讨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主要讨论台湾对外产业布局当前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台湾本土的产业发展方向是否相适应;微观层面:探讨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选择。主要讨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台资企业的行销布局、企业集群、人才结构、进入模式等。基于台资全球布局探讨两岸投资合作模式构建。评析“新南向政策”,梳理台湾“南向政策”的演变、动因与成效,分析“新南向政策”的“新”与局限性;探讨大陆与台湾在对外经济布局上的合作空间,充分考虑两岸政治经济实力对比的动态变化,根据双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务实地挖掘合作契机;探讨产业合作与企业合作,考察投资产业结构上的替代性与互补性,探讨企业的合作意愿、人才交流、风险规避。本文得出如下基本结论:首先,结合特征事实提出假说解释台湾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机制,指出台湾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模式存在差异;其次,对台湾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投资引力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距离因素现阶段对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区位选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制度因素方面,台湾看重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倾向于投资与自身制度安排接近的地区;最后,新形势下台商全球区位布局合作模式是要将现有区域合作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更加高效地整合起来,以突破既有环境和距离带来的制约。

谷婀娜[6](2017)在《身份转换背景下中国对外缔结BIT的立场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世界范围内,部分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身份不再单一化,角色转变的现象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也不例外,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并逐步由“吸引外资为主”的资本输入大国发展成为“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双重混合大国。特别是在2012年中国—加拿大双边投资条约缔结后,更是引发了学界对中国身份转换议题的广泛热议。本文以中国在国际投资实践中的身份转换为背景,对因身份转换引发的立场定位及未来缔约实践选择为主要研究对象,涵盖中国缔约立场定位的前提和理论依据、立场定位的实践以及对外缔结BIT谈判时核心议题的立场对策等,并尝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在外国投资者保护与东道国管理权利之间寻求审慎的平衡。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包括以下四章的内容:第一章首先就中国在国际投资实践中的身份转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当下中国实务界和国际法学界对于身份转换和BIT立场定位的争论,以2012中加BIT为例,引出对中国在缔结BIT谈判时立场定位的思考,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作为“他山之石”,为中国正在进行的以及日后将要进行的投资协定谈判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二章主要从理论的视角探讨中国缔约立场的定位。本章首先对中国国家身份进行科学的定性,分析中国在国际投资实践中身份转换的独特和复杂之处,进而从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念两个层面对缔约立场进行科学的定位。最后,对中国在缔约立场定位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科学的定向。本章指出,国家身份、国家利益、价值观念和国家对外行为,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因为国家身份和国家利益相互建构,只有辨认清楚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身份和利益,我们才能理解国家的行为。但是,国际公认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又会对国家身份和国家利益施加一定的影响。第三章重点分析中国缔约立场定位的实践以及未来缔约谈判策略的选择。实践表明,中国的缔约立场定位经历了从坚持“留权在手”到片面强调“自由化”,再到审慎平衡投资者权益保护与东道国规制主权。与此同时,中国的缔约实践也证实了中国在对外缔结BIT的过程中采取了区别对待不同国家的做法,未来中国仍应坚持这一谈判策略,根据不同缔约方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而不是无差别化地对待所有国家,一味地追求范本的示范效应。第四章在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基础上,探讨在身份转换的背景下中国缔结BIT谈判核心议题的立场和对策。笔者通过对中国现有BITs中相关条款的审视和评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新形势下中国在对外缔结BIT谈判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的策略提出些许建议和思考。笔者认为,作为身兼投资东道国和投资母国身份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在充分尊重缔约对方主权的基础上,坚持自身的身份和立场定位,并对谈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事先作出合理评估。

吕安哲[7](2016)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及竞争力的变化对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文中认为在台湾与中国大陆密切的贸易关系下,中国大陆在对外贸易政策及竞争力方面的一举一动对台湾均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研究动机方面,中国大陆在经济与贸易的崛起和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台湾的经济具有正面影响或是负面影响,在过去的研究当中并没有定论,故本文希望透过相互依赖理论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观点,来描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及竞争力的变化对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验证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及竞争力的变化是否直接影响台湾的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大陆在贸易政策及竞争力的变化,是否透过影响台湾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进而影响台湾的经济增长。分析结果显示台湾的经济增长直接和间接受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及竞争力变化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的观点:1.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当中,提升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将促进台湾的商品出口至广大的中国大陆市场,进而提升台湾的经济增长。2.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当中,扩大国际资金的开放程度,吸引台湾的资金外流至中国大陆,而中国大陆资金进入台湾受到严格限制,故台湾经济发展将陷入困境。3.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当中,扩大国际投资的开放程度,吸引台商进入中国大陆设厂,中国大陆需要从台湾进口的商品将会减少,使得台湾出口贸易受到冲击。4.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当中,扩大国际投资的开放程度,中国大陆资金投资与台湾产业结构相近的经济体,将使得台湾出口商品产生被取代的危机。5.中国大陆的竞争力提升时,台湾透过与中国大陆维持贸易交流,有助于提升台湾的经济增长。

李琴[8](2014)在《基于引力模型的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已成为世界各国(地区)参与全球经济的两大重要形式。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农业经济相对发达,但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是否与其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关?本文基于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关系的相关理论,描述统计分析了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通过建立引力模型,对2006-2012年台湾与中国大陆、日本、美国等1 3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台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其他因素,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并得到要借鉴台湾经验,促使大陆农业积极稳步“走出去”的启示。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贸易与投资关系相关理论研究,贸易与投资关系实证研究则包含基于不同层面及不同方法的研究及其结论。其次,分析了台湾近年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主要从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台湾农产品贸易、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的关系及特征三方面进行分析。再次,利用贸易与投资关系的理论,基于贸易引力模型,构建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函数,运用EVIEWS7.0,采用面板数据,实证考察2006-2012年台湾对中国大陆、日本、美国等13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台湾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效应。文中除了农业对外投资额这一解释变量外,还引入GDP、地理距离、文化渊源等相关控制变量进行分析,以此探索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之间是否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农产品进口、出口贸易都存在替代效应,其他控制变量中,双方GDP乘积、贸易开放度和台湾农业对外投资的交叉项对台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地理距离对台湾农产品出口贸易起抑制作用但对农产品进口贸易却起促进作用,文化渊源对台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着。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得到要借鉴台湾经验,促使大陆农业积极稳步“走出去”的启示。

郭利田[9](2013)在《台资企业祖国大陆投资及区位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和两岸关系的逐渐缓和,两岸经贸交流日益密切,台资企业对大陆投资规模占其对外投资的比重日趋增加。1991~2011年台资企业对大陆的累计投资总额为1116.98亿美元,所占地区比重为61.71%。单就2010、2011年来说,投资金额分别为146.18、143.77亿美元,所占地区比重分别高达83.81%和79.55%。显然,大陆已然成为台资企业对外投资的最重要的地区,并且有进一步向大陆地区集中的趋势,但是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区域分布差异显着。台资企业投资大陆初期,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心理距离与空间距离上离台湾较近,语言和文化习俗相似的珠三角和闽东南地区;2000年以后台资企业对珠三角和闽东南地区的投资步伐已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投资重心已转向以上海为中心,浙北、苏南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2008年以来,环渤海地区成为继珠三角、闽东南、长三角之后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又一个热点地区,并且台资企业在中西部省区的投资也呈规模化发展势头,形成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辐射的全方位发展格局。虽然与以前相比,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区域更趋分散化,但是区域分布极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在评述了具有代表性的FDI‘理论和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FDI的区位选择与两岸学者有关TDI2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成果,从两岸软、硬环境两个角度,投资方、受资方和资金流出地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台资企业投资大陆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从样本总体、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三个角度,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台资企业在大陆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对台资企业区域布局的影响,探究台资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内在机制。最后,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推导出有关政策建议,力图为大陆各省区的招商引资与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区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指导。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基本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第二章:理论探讨与文献综述。本章主要评述了具有代表性的FDI理论和区位理论,并在评述国内外学者有关FDI区位选择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两岸学者有关TDI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据此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三章:台资企业祖国大陆投资的基本状况。本章首先从台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行业分布、地域分布角度全面分析台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然后,本章全面回顾了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发展阶段,从投资规模、行业构成、区域分布角度分析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动机与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政策敏感性。第四章:影响台资企业投资大陆区位选择的因素。本章从两岸软、硬环境两个角度,从投资方(台资企业)、受资方(大陆各省区)和资金流出地(台湾)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影响台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台资企业在大陆各省区的分布状况。第五章: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对台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本章在综合分析台湾当局两岸政策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开放初期、“戒急用忍”时期、“开放与管理并举”时期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区位选择状况。第六章:影响台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本章采用1995-2011年的统计数据,借助statall.2软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台资企业在大陆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动态变化对台资企业区域布局的影响,探究台资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内在机制。第七章:结论、建议、不足及研究展望。本章首先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然后根据所得结论对大陆地区政府的招商引资提出相关建议,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将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继承国内外学者有关FDI的区位选择与两岸学者有关TDI区位选择的研究成果,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经验和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结合台资企业投资大陆区域分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得出本文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点:第一,本文首次详细地将资金流出地——台湾因素纳入到台资企业区位选择的理论框架中。研究角度紧紧围绕投资方(台资企业)、受资方(大陆各省区)和资金流出地(台湾)三个主体,对影响台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做全面分析。第二,本文在研究内容上进行了拓展。从两岸软硬环境出发,比较分析台湾当局开放初期、“戒急用忍”时期、“开放与管理并举”时期的政策形成背景,探讨不同政策期间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区位选择,以了解台湾当局的政策因素对台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第三,在实证研究时,按照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本文从总体、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三个角度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深入阐述了影响台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动态变化,探究TDI在大陆区位选择行为的内在机制。

何柳[10](2012)在《中国台湾主要外贸市场从美国转移到祖国大陆的原因探析(1979-2008年)》文中指出近三十年来,台湾海峡两岸的经贸发展迅速扩大并日益深化。1992年,祖国大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2002年,大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2003年起,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自此以后,祖国大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在这一过程中,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持续升高,而对美国出口依存度则不断降低。台湾主要对外贸易关系发生了重大转移,改变了过去长期且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局面。本论文针对这一现象,主要从1979至2008年间大陆对台政策、美台贸易的演变、台湾内部环境、国际经济环境等四个方面分析台湾外贸的主要市场从美国转移到祖国大陆的原因。论文的主体共有五个部分,包括四个章节和一个结语,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回顾了由50、60年代美国对台经济援助所开启的美台之间紧密的贸易关系,分析了“美援”对于美台经贸关系的深刻影响,以及之后美台之间投资、贸易情况。随后探讨了台湾外贸主要市场转移到大陆之后两岸间贸易与投资的现状。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对台政治、经贸政策对于台湾外贸主要市场转移所产生的影响。首先,回顾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对台大政方针及台湾当局的因应政策、大陆对台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在此背景下,检视了台湾官方经贸政策的转变和台湾外贸关系的变化。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是两岸从隔绝走向互动的主导因素,也是两岸经贸往来发生发展的政治前提;大陆对台经贸政策开启并主导着两岸转口贸易和间接投资的发展,是两岸经贸往来的决定因素。在大陆优惠政策的推动下,从70年代末期开始两岸间的转口贸易开始起步,至80年代后期已经初具规模。从80年代后期开始,大陆给予台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起了台湾对大陆投资的快速增长,台湾当局又有限地放松了台商赴大陆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企业将其海外生产基地逐渐扩展到中国大陆,由此导致对美直接出口的减少和对大陆出口半成品和机械设备的增加,台湾对大陆出口的扩大则伴随着其对美国出口的下降。所以,在台商投资的带动下,两岸间接贸易规模和数额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以致最终大陆于2002年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第三章主要检视了1979至2008年这30年间,美台贸易关系的演变轨迹。从美国方面的因素探讨了台湾外贸主要市场转移的原因,并得出如下结论:虽然,就整体而言,美台贸易总额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其双边贸易的密切程度和依赖程度却在不断下降,美台贸易在各自贸易格局中的比重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台湾外贸已经改变了过去片面倚靠美国市场的局面。第四章主要检视了近三十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内外环境的变迁。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探讨台湾内部政治、社会和经济转型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台湾外贸市场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大陆的影响。政治转型和社会运动的频仍导致台湾经济发展受非经济因素的干扰日益严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不复存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困境;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取代竞争使得台湾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挑战。两岸经贸的迅速发展适时地成为台湾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且对其重要性与日俱增。随着两岸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格局不断扩大和深化,大陆市场最终取代美国市场成为支撑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1979至2008年这三十年之间,台湾主要贸易对象从美国转移到祖国大陆的原因,分析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加强对于未来两岸政治统一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指出台湾的经济前途在大陆。

二、台湾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台湾赴大陆投资对两岸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绩效影响 ——基于竞争效应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
    1.3 研究创新点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对外投资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2.1.1 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2.1.2 对外直接投资对当地以及技术输出地的影响
    2.2 对外投资与贸易之相关文献回顾
    2.3 台湾对大陆投资与贸易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
    2.4 固定市场份额的相关文献回顾
    2.5 贸易竞争力相关实证文献回顾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
    3.1 固定市场份额模型理论基础
    3.2 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基础
        3.2.1 单位根检定(Unit Root Test)
        3.2.2 协整检定(Co-integration)
        3.2.3 向量自我回归模型(VAR)
        3.2.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3.3 贸易竞争力指标的相关理论基础
        3.3.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3.3.2 贸易专业化系数
第四章 台湾对大陆投资与产品出口现况分析
    4.1 台湾农工产业发展过程
    4.2 台商赴大陆投资分析
        4.2.1 投资区域分析
        4.2.2 投资行业别分析
    4.3 台湾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变化分析
    4.4 美国市场中台湾地区农工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第五章 赴大陆投资与两岸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关联分析
    5.1 对外投资对出口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5.1.1 模型设定
        5.1.2 无对外投资之均衡分析
        5.1.3 存在对外投资之均衡分析
        5.1.4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
    5.2 数据源说明
    5.3 单位根与协整检定
        5.3.1 台商赴大陆投资之单位根检定
        5.3.2 协整检定
    5.4 向量自我回归、误差校正模型与因果关系分析
        5.4.1 台商赴大陆整体投资金额与两岸整体产品出口美国市场金额
        5.4.2 台商赴大陆农业投资金额与两岸农产品出口美国市场
        5.4.3 台商赴大陆非农业投资金额与两岸非农产品出口美国市场金额
    5.5 讨论
第六章 赴大陆投资与产品出口竞争效应关联分析
    6.1 资料说明
    6.2 两岸在美国市场出口金额竞争效应的分解与单位根检定
        6.2.1 两岸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金额的竞争效应
        6.2.2 两岸整体产品竞争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单位根检验
        6.2.3 两岸农产品竞争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单位根检定
        6.2.4 两岸非农产品竞争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单位根检验
    6.3 两岸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3.1 两岸在美国市场整体出口竞争效应的VAR分析
        6.3.2 两岸农产品出口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3.3 两岸非农产品出口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4 对陆投资与两岸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4.1 赴陆整体投资与两岸出口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4.2 赴大陆农业投资与两岸农产品出口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4.3 赴大陆非农投资与两岸非农产品出口竞争效应的向量自回归分析
    6.5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与对策
致谢
参考文献

(2)台湾地区对外投资变动趋势与两岸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变动特征
    (一)投资的区域布局特点。
    (二)投资的产业分布特点。
    (三)投资的基本形态特点。
    (四)投资的运营模式特点。
二、台湾地区对外投资动因剖析
    (一)融入世界经济整合。
    (二)规避贸易摩擦和壁垒。
    (三)突破资源条件约束。
    (四)台湾当局的政治考量使然。
三、“新南向”投资现状及海峡两岸政策比较
    (一)“新南向政策”涵义。
    (二)“新南向”投资趋势。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南向政策”的比较。
四、台湾地区对外投资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愿,培育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新动力。
    (二)积极构建民间交流机制,重塑海峡两岸企业合作模式。
    (三)共同挖掘“一带一路”商机,拓展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新领域。

(3)全球价值链与台商对外投资布局演变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
第二章 理论分析框架
    一、全球价值链相关概念
    二、全球价值链对企业布局的影响
第三章 台商对外投资布局演变
    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国际产业转移
    二、国际产业转移与台商对外投资布局演变
    三、近年来台商对外投资布局的新变化
第四章 全球价值链对台商对外投资布局演变的影响
    一、模型设定
    二、数据来源
    三、地区间产业转移定量分析
    四、地区间产业关联度测算
    五、东南亚与大陆产业关联度对台商投资的影响
第五章 台商对外投资布局演变的微观分析
    一、影响台商对外投资布局的经济因素
    二、影响台商对外投资布局的非经济因素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相关研究
    第二节 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文献综述
第三章 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机制假说
    第三节 基于投资引力模型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与投资动机分析
第四章 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特征事实
    第一节 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布局
    第三节 基于区位选择的产业分布特征
    第四节 基于区位选择的企业主体概况
第五章 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检验
    第一节 理论假设
    第二节 投资引力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第三节 模型检验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布局演进新态势
    第一节 台资全球区位布局总体演进态势
    第二节 “南向政策”的演变
    第三节 新形势下两岸投资合作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身份转换背景下中国对外缔结BIT的立场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对外缔结BIT的立场定位问题之提出
    第一节 中国在国际投资实践中的身份转换
        一、投资东道国向投资东道国和投资母国的身份转换
        二、国际投资仲裁实践的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换
    第二节 身份转换与中国缔结BIT立场定位之争
        一、身份转换与中国缔约立场转变的关系
        二、身份转换与中国未来缔约实践的选择
    第三节 中加BIT对中国缔结BIT立场定位的启示
        一、中加BIT:对传统BIT模式的突破
        二、加国民众忧患意识的集中再现
        三、中国在中加BIT中的坚持与妥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身份转换背景下中国缔约立场定位的依据
    第一节 中国缔约立场定位之基本前提
        一、中国国家身份的科学定性
        二、中国在国际投资实践中身份转换的特殊复杂性
    第二节 中国缔约立场定位之理论依据
        一、缔约立场定位之国家利益
        二、缔约立场定位之价值观念
    第三节 中国缔约立场定位之基本原则
        一、坚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则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身份转换背景下中国缔结BIT立场定位的选择
    第一节 中国BIT实践及其背景概述
        一、晚近全球BIT的发展与趋势
        二、中国BIT实践的总体分析
        三、中国对待FDI立场的重大转变
    第二节 中国缔结BIT立场定位的实践
        一、探索期的缔约立场定位
        二、扩散期的缔约立场定位
        三、自由化转向期的缔约立场定位
        四、调整期的缔约立场定位
        五、平衡期的缔约立场定位
    第三节 未来中国缔约谈判策略的选择
        一、区别对待不同国家与一视同仁对待所有国家
        二、一个范本与多个范本的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身份转换背景下中国BIT谈判核心议题的对策
    第一节 准入前国民待遇的立场与对策
        一、对中国BITs中国民待遇条款的审视
        二、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对中国的挑战
        三、完善中国BITs中国民待遇条款的建议
    第二节 投资争端解决条款的立场与对策
        一、中国在投资争端解决条款上的立场
        二、中国在投资争端解决条款上的对策
    第三节 中国BITS中新型条款的立场与对策
        一、关于业绩要求条款的思考
        二、关于环境保护条款的思考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7)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及竞争力的变化对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大陆对外贸易发展现况
    第二节 研究动机
        一、改进台湾总体经济
        二、加强台湾优势地位
        三、加强台湾与主要贸易伙伴关系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创新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流程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流程
第二章 台湾与中国大陆贸易发展相关理论
    第一节 相互依赖理论相关文献
        一、相互依赖理论的兴起
        二、相互依赖理论的定义与特征
        三、相互依赖理论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相关文献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
        二、国家竞争优势的衡量
        三、国家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台湾与中国大陆经济贸易发展的相关文献
    第四节 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文献
        一、“出口引导经济增长假说”的相关研究
        二、“进口引导经济增长假说”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中国大陆贸易全球化与区域经济整合策略
    第一节 中国大陆对外贸易布局策略分析
        一、中国大陆扩展全球贸易策略
        二、“一带一路”的跨区域策略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台湾经济与贸易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大陆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整合策略思维
        一、“中国大陆-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分析
        二、“中国大陆-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台湾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与竞争力影响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对台湾影响分析
        一、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相关变量说明
        二、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对台湾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分析
        三、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对台湾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二节 中国大陆竞争力对台湾的影响分析
        一、中国大陆竞争力相关变量说明
        二、中国大陆竞争力对台湾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分析
        三、中国大陆竞争力对台湾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对台湾经济的直接影响
        二、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对台湾经济的间接影响
        三、中国大陆竞争力对台湾经济的直接影响
        四、中国大陆竞争力对台湾经济的间接影响
    第二节 未来展望
        一、台湾的未来展望
        二、台湾与中国大陆经贸合作的未来展望
        三、台湾与中国大陆经贸合作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8)基于引力模型的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拟采取的研究实验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贸易与投资关系理论研究
        2.1.1 贸易与投资替代关系的理论
        2.1.2 贸易与投资互补关系的理论
        2.1.3 补偿投资论和不确定关系论
    2.2 贸易与投资关系实证研究
        2.2.1 基于不同研究层面的研究及结论
        2.2.2 利用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及结论
    2.3 述评
3 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
    3.1 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3.1.1 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状况
        3.1.2 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及困难
    3.2 台湾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3.2.1 台湾农产品贸易状况
        3.2.2 台湾农产品贸易政策及困难
    3.3 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的关系及特征
        3.3.1 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的关系
        3.3.2 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征
4 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说明和设定
    4.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 结论及启示
    5.1 主要结论
    5.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9)台资企业祖国大陆投资及区位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
        1.2.3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探讨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2.1.1 垄断优势理论
        2.1.2 内部化理论
        2.1.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4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1.5 折衷理论
        2.1.6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述评
    第二节 经典区位理论
        2.2.1 古典区位理论
        2.2.2 近代区位理论
        2.2.3 现代区位理论
        2.2.4 区位理论述评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文献综述
        2.3.1 国际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2.3.2 大陆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2.3.3 大陆台资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2.3.4 实证文献述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台资企业祖国大陆投资的基本状况
    第一节 台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
        3.1.1 台资企业对外投资的历程
        3.1.2 台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3.1.3 台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发展阶段
        3.2.1 间接试探性阶段(1979~1990年)
        3.2.2 波动中快速增长阶段(1991~2000年)
        3.2.3 稳定发展阶段(2001至今)
    第三节 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动机
        3.3.1 市场导向
        3.3.2 低成本导向
        3.3.3 分散风险导向
    第四节 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主要特征
        3.4.1 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规模分析
        3.4.2 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行业分布
        3.4.3 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地域分布
        3.4.4 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政策敏感性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台资企业投资大陆区位选择的因素
    第一节 资金流入地——大陆各省区因素
        4.1.1 市场因素
        4.1.2 劳动力因素
        4.1.3 自然资源因素
        4.1.4 基础设施因素
        4.1.5 集聚因素
        4.1.6 政策因素
    第二节 资金流出地——台湾地区因素
        4.2.1 岛内投资环境
        4.2.2 外部环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4.2.3 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
    第三节 投资者——台资企业因素
        4.3.1 企业自身优势
        4.3.2 网络关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对台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一节 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 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的制订过程
        5.2.1 开放初期到“戒急用忍”时期政策形成的背景及制订
        5.2.2 “戒急用忍”时期到“开放与管理并举”时期政策形成的背景及制订
    第三节 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对TDI区位选择的影响
        5.3.1 开放初期(1991~1996年)
        5.3.2 “戒急用忍”时期(1997~2011年)
        5.3.3 “开放与管理并举”时期(2002年~)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影响台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计量模型介绍
        6.1.1 混合模型(pooled model)
        6.1.2 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
        6.1.3 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
        6.1.4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6.1.5 豪斯曼检验(Hausman test)
    第二节 变量选择
        6.2.1 市场规模
        6.2.2 工资水平
        6.2.3 技术水平
        6.2.4 基础设施
        6.2.5 政策因素
        6.2.6 集聚因素
    第三节 数据处理与模型设定
        6.3.1 数据处理
        6.3.2 样本尺度
        6.3.3 数据来源
        6.3.4 模型设定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实证结果
        6.4.2 比较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不足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中国台湾主要外贸市场从美国转移到祖国大陆的原因探析(1979-2008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星移斗转:台湾主要外贸市场从美国转向祖国大陆
    第一节 跨洋经济“蜜月”:台湾对美国市场的严重依赖
        一、 美国对台经济援助
        二、 美国——台湾最重要的市场
    第二节 两岸经贸“蜜月”:台湾融入祖国大陆市场
        一、 台湾对大陆的投资
        二、 大陆——台湾最重要的市场
    小结
第二章 祖国大陆的对台方针和政策的作用
    第一节 大陆对台大政方针及台湾当局的因应政策
        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提出和升华(1979-1986 年)
        二、 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1987-1994 年)
        三、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分裂”、反“台独”(1995-1999 年)
        四、 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新思维”(2000-2008 年)
    第二节 大陆对台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一、 优先发展对台贸易的政策(1979-1985 年)
        二、 台商投资优惠政策的制定(1986-2000 年)
        三、 构建政党交流平台,开启互利双赢(2001-2008 年)
    第三节 大陆对台政策对于台湾主要外贸市场转移所产生的影响
        一、 台湾官方经贸政策的转变
        二、 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的变化
    小结
第三章 美国与台湾贸易关系的不断衰退
    第一节 逆势上扬的美台贸易(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一、 前所未有的贸易繁荣
        二、 贸易失衡问题的凸显
        三、 美台双边贸易谈判
        四、 美台贸易失衡的原因及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
    第二节 激烈的美台贸易摩擦(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一、 平稳增长的美台贸易
        二、 美台贸易冲突的激化
        三、 美台双边贸易谈判
    第三节 新形势下的美台贸易(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 21 世纪初期)
        一、 美台贸易的波动起伏
        二、 美台自由贸易协定
    小结
第四章 台湾经济发展内外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战后至 80 年代中期之前台湾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二节 台湾内部环境的巨大变化
        一、 政治、社会的变革
        二、 经济发展的困境
    第三节 台湾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四节 内外环境的变迁对于台湾外贸主要市场转移所产生的影响
    小结
综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四、台湾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台湾赴大陆投资对两岸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绩效影响 ——基于竞争效应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D]. 张学志.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台湾地区对外投资变动趋势与两岸合作[J]. 杨少芬,邵昱晔,朱佳佳. 福建金融, 2019(11)
  • [3]全球价值链与台商对外投资布局演变关系研究[D]. 丁懿腾. 厦门大学, 2019(08)
  • [4]1991年以来两岸关系背景下台湾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时空格局演化[J]. 魏少彬,韦素琼,李航飞. 经济地理, 2019(03)
  • [5]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 吴林婧. 厦门大学, 2018(07)
  • [6]身份转换背景下中国对外缔结BIT的立场对策研究[D]. 谷婀娜. 厦门大学, 2017(01)
  • [7]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政策及竞争力的变化对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D]. 吕安哲.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基于引力模型的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D]. 李琴.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9]台资企业祖国大陆投资及区位选择研究[D]. 郭利田. 南开大学, 2013(07)
  • [10]中国台湾主要外贸市场从美国转移到祖国大陆的原因探析(1979-2008年)[D]. 何柳. 武汉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台湾外商投资的产业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