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总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效率研究

广东省江门市总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效率研究

一、广东省江门市综合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其效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洁,庞震苗,徐庆锋,龚文进[1](2022)在《基于集聚度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公平性》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优化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及建议。方法采用集聚度法、熵权-TOPSIS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探索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深圳市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最大,各项指标集聚度达5.628 2~11.513 3;汕尾市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最小,各项指标集聚度为0.160 7~0.962 6。珠海市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最大,达1.482 5~2.152 7;汕尾市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最小,为0.166 1~0.995 1。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为珠三角中医药卫生资源最好(Ci=1),粤东最差(Ci=0)。结论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按地理范围配置公平性与按人口配置公平性存在差距,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低于物力资源配置公平性。

马尚君[2](2020)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江门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使养老服务面临着重大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呈现出“三多”的特点,即高龄老人多、失能老人多、空巢老人多,社会和家庭承受的养老压力增大。现在“421”的家庭结构,使得两个年轻人需承担四位老人的医疗养老成本;还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有的甚至跨市跨省跨国居住,导致很难周全照顾老人;如果家中有慢性病、易发病、失能老人,对于治疗、护理、康复等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合理有效的整合“医”、“养”资源,向老年人提供“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服务,从而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趋势所需。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各地积极探索,形成了多种机构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但同时也由于政府作用发挥不明晰,政府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机构发展较为混乱,造成市场混乱、阻碍机构发展。本文以江门市为例,借鉴福利多元化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基于养老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对江门市政府目前发展医养结合中采取的举措、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目前江门市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式已经多元化,医养结合机构的准入机制也已经较为全面,日常监管走向内容标准化,但仍存在政府职责定位不清晰、资源整合不到位,发展规划不明晰,政策实施不到位,监管内容不完善和监管方式传统单一,缺乏考核奖励机制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江门市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中发挥政府作用的对策措施,为江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供一定的借鉴。

汤美玲[3](2020)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路径研究 ——以江门市H医院为例》文中提出资源可为医院病患的需求提供支持,是缓解困境病患医疗经济压力大、疾病适应难、社会交往受限等社会问题的关键。但住院患者需求多元化、复杂化,特别是弱势病患的自我调动资源能力不足,在社会工作服务资源体系还不完善的背景下,为了解决病患及家属的社会问题,保障社会工作服务的有效性,进行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研究成了重要任务。通过个案研究发现患者有增强资源需求认识、拓展资源获取渠道、提高资源获取能力等资源需求,而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具有资源需求多样性、供给有限性、资源链接协作性的特点,并且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存在着社会网络碎片化、互惠规范缺乏等问题,以及患者由于关系网络狭窄、知识水平的短板,在获取资源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需要寻求医务社会工作者帮助。因此,本研究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深入剖析社会资本变化,带来资源增量、存量等影响和作用,探寻出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路径。通过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视角理论对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五个结论:第一,增强资源链接效应;第二,提升资源链接效率;第三,促进合作关系持续稳定;第四,实现资源增值;第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实践的不足,提出了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路径,即构建“医院—家庭—同路人—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化网络体系;建立多方联动信任规范机制以促进多种资源主体的组合利用;构建有利于医务社会工作社会资本和谐环境。

赵莺柳,蒋小燕,黄艳,陆艳华,莫月娥,关锦珍[4](2020)在《广东省江门地区4家二级综合医院护士执业环境测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广东省江门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现状,为改善护士执业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对江门地区四家二级综合医院1001名护士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了解护士执业工作制度与流程的建立、护士培训、医院管理参与度、薪酬待遇、工作被认可度等情况。结果护士执业环境测评总均分为(56.11±21.20)分。护士执业环境测评的36个条目中得分最高的前3个是"医院有清晰的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并能有效落实"、"医院对新入职护士有系统培训"、"各护理岗位职责清晰";得分最低的后3个是"护士薪酬在社会各行业所处水平""医院的薪酬分配制度合理"、"护士有机会参与决定医院/科室事务"。各维度得分中最高的3个条目:医护合作、临床护理专业性、领导与沟通;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薪酬待遇、社会地位、医院管理参与度。结论本次广东省江门地区4家二级医院护士执业环境测评总得分偏低,护士执业工作制度与流程的建立、护士培训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护士薪酬待遇、参与医院管理方面急需改进。建议二级医院管理者应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改善护士执业环境中的薪酬待遇问题;积极创造和发展护士参与医院管理工作,提高护士工作主动性及维持护理团队的稳定性,从而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陈珩[5](2020)在《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成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2017年7月广东省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调查分析该政策对广东省各级公立中医医院运营的影响,全面了解掌握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的现状与成效。针对全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在经济运营中凸显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推进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改革纵深落实的建议措施。方法:文献研究法。以“取消药品加成”为主题词合并“实施现状”或“医疗改革”等为关键词,分别从中国知网CNKI、万方两个数据库检索和收集2008年-2018年的相关研究文献,以“public hospital financing”或“public hospital reform”为关键词,从PudMed和Springer Link等外文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后对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价。统计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取能凸显广东省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成效的数据变量指标,利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统计学软件SPSS 24.0对所收集的中医医院相关数据(包括2017年-2018年全省各级公立中医医院、2012年-2017年48家样本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及2016月2月-2018年2月19家样本城市公立中医医院的相关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学处理分析,对比改革前后中医医院经济运行情况。Topsis和RSR模糊联合法。在使用Topsis法评价各方案的相对优劣程度和使用秩和比法对RSR值排序、分档或进行统计分析得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理论,将Topsis和RSR模糊联合法Ci:RSR分为3档,综合评价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成效评价。结果: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广东省各级政府为推进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共出台政策文本65件,其中中央层面政策文本23件,省级层面政策文本17件,市县层面政策文本25件。量化分析后可知,当前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体系是在战略政策工具的主导下,以环境和供给政策工具为主,监管政策工具为辅。改革后,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总体收支情况显示平衡良好,略有结余,结余率保持在1%左右;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为26.64%,降幅为3.8%,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收入占比为28.08%,增幅为2.04%,而物耗收入占比则为34.03%,增幅为1.38%,总体呈现出医务人员技术劳务性收入的占比呈正向增长,药品收入占比呈负向增长,而耗材、检查和化验的收入占比增长速度放缓趋势。在财政补助方面,2018年广东省对城市医院、区级医院及县级医院的中医类财政补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对县级医院的补助力度涨幅最大,已远超100%。改革后,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量未受到影响,绝对数值有所增长。在总诊疗人次数方面,2018年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4.09%,其中门诊人次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10%。在出入院人次数方面,2018年较上年同期增加了 8.96%,年均增长率达10.22%。每百门急诊患者住院率为3.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4.67%。改革后,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年度增幅得到明显控制,门(急)诊次均费用增幅减缓。但患者次均负担仍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全省公立中医医院次均门(急)诊费用同比增长8.78%;次均住院费用同比增长5.88%。改革后样本医院中,城市级和县级公立中医院的医疗收入结构均得到优化,各项药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收入总值上升(P<0.05);次均费用有所增长,但速度放缓。但改革后19家城市公立中医医院住院化验收入占比增幅明显,较改革前增幅为2.69%(P<0.05),提示医院未扭转对物耗收入的依赖;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收支结余总值和结余率呈现下降趋势,显示医院运营出现亏损。Topsis和RSR的结果显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广东省两类公立医院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均有所提升,但中医院的上升幅度没有综合医院明显。结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全面推行后,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医院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且医院医疗服务量未受明显影响,仍呈现平稳有序增加态势;次均费用虽呈现上升趋势,但年度增幅得到明显控制。但仍存在改革后,各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幅度不平衡,通过调高医疗服务价格弥补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亏损成效有待进一步测算;财政资金和政策在促进和推动医疗服务机构改革方面的作用有待增强;在收入结构中,医院未能摆脱对物耗收入依赖性,且门(急)诊收入结构仍待完善;现行取消药品加成成效评价指标太过笼统,有待进一步细化等的问题。为进一步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成效,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纵深发展,在政府层面,广东省各级政府应全面落实“三医联动”改革政策措施,正确认识中药饮片服务的特殊性,建立符合医疗行业价值发展规律的价格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并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在医院层面,公立中医医院自身需要引入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形成医院业务、财务和行政的三方管理联动,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中医药服务能力。

谭志潮[6](2019)在《在加强基层医疗的政策背景下广东乡镇卫生院升级改扩建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对基层医疗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提出,作为农村医疗结构的龙头的县级医院的建设引起了社会的重视。而广东省于2017年提出了基于现有的乡镇卫生院升级为县级医院的政策,促使大量基层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升级,其中不少采用原址改扩建的方式升级,为更好地总结这一特殊的改扩建设计经验,本文以此为题进行相关的研究。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同属于中国农村医疗系统中的一环,在其中分别起着承上启下和龙头的作用。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都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了完成“十三五”新时期对基层医疗发展的要求,它们将迎来建设和改扩建的高峰。县级医院的建设需要的土地、人才、资金等软硬件资源众多,以乡镇卫生院作为基础建设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对广东基层地区的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调研,总结了当前县级医院存在的规划和建设问题以及影响乡镇卫生院原址改扩建的难点。接着对在升级政策背景下原址改扩建的医院设计方案进行调研,总结出设计方案出现的问题和可供借鉴的方法。根据调研的结果总结的问题和特点,结合有关医疗建筑改扩建和设计的理论提出了因地制宜、整合重构院区、可持续和人性化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的项目设计经验和案例,对设计方法进行具体操作的案例分析和叙述,论证了设计方法的实用性。

张远妮[7](2019)在《公共政策视角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效果及风险评估研究 ——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设计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效果综合评估框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法、双重差分模型等方法验证政策效果。根据政策实际执行状况和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政策的初步成效,发现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完善和改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动态调整政策建议及风险应对策略。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公共政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效果、双重差分模型、风险评估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对目前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发展现状及效果做出评价,总结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评估相关研究内容。2、双重差分模型(DID,difference-in-differences):应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政策实施前后医院成本控制水平、医疗费用、收支结构、服务量、医疗服务效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评价改革效果。3、问卷调查法:设计公立医院补偿情况调查问卷了解补偿现状,并在政策分析、文献研究、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认知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和医务人员对改革的认知,收集政策实施会引起的风险。4、风险矩阵法:对风险事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评估风险事件潜在影响和风险发生的概率。5、专家咨询法:邀请来自临床医学、财务管理、卫生经济管理等不同专业的20名专家参与调查,经专家咨询,确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风险等级。研究结果与结论1、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基本到位,但下一步需要加强结构性调整。尽管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上略显成效,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依据薄弱,测算精度不足,并未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成本、技术要求以及风险程度等。大部分医院实际补偿情况符合改革预期,但各类别、各级医院之间补偿率较不平衡,部分医院补偿率差距较大。2、广东省公立医院总体运行良好,收支略有盈余,收入结构逐渐优化。2015-2017年全省公立医院总收入、总成本持续增长,增幅均超过10%,三年均有结余,75%以上的医院都能保持收支平衡,医院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是结余逐年收窄。医疗业务收入结构实现正向调整,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符合改革政策预期。3、医疗服务量增加,费用增长得到控制。广东省公立医院服务量持续稳步增长,诊疗人次、出院人次逐年提升。门诊次均费用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7年住院次均费用同比有所下降。4、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说明政策可能存在对冲。价格政策对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成本控制水平、改善医院收支结构有积极效应,验证成立。对医疗服务效率,工作量方面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甚至存在反向效应,验证不成立。这说明政策有局限性,需要与其他政策共同配合发挥作用。5、存在一定的价格风险,须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实现政策优化。通过对样本医院分析,发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存在决策风险、经营风险、社会风险、其他风险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12项风险:(1)风险等级确定为很高的有1项,大部分部属公立医院存在价格调整实际补偿不足80%风险;(2)风险等级确定为高的有9项,影响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政策落实的风险;省部级大型三级医院高水平医疗、科研、教学能力下降的风险;“一院一策”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医疗服务价格比价不合理的风险;医院收支失衡风险;部分患者医疗费用加重,可能引起患者不满;大型仪器设备检查价格大幅度降低,导致过度利用的风险;医院药事服务质量下降的风险;医院信息系统对接不及时,收费混乱的风险;存在被媒体炒作的可能。(3)风险等级确定为中的有2项,省部级大型三级医院对外支援和帮扶能力下降的风险;影响分级诊疗政策落实的风险。政策建议1、健全和完善公平、科学、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提高补偿率。一是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加大对公立医院的专项补偿;二是建议医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医院成本控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减支增效”;三是在下一步改革中通过调价适当平衡同一地市不同性质的公立医疗机构补偿率。2、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动态调价机制。一是加强成本监审和费用监测工作,并依据成本,动态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二是调升与调降同时进行;三是调价与医疗费用控制、医院收入结构变化相协调;四是借鉴与跟随策略。借鉴深圳、北京、上海经验,采用“随行就市法”、“价格平移法”定价方法,调整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五是规范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3、形成区域价格协调机制,理顺地区间比价关系。一是规范广东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名称与编码;二是建立统一价格政策信息公开平台;三是确立省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指导价,引导各地市合理调整价格;四是分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四个区域,实行区域协调。4、促进三医联动,加强政策的综合性和协同性。一是利用好医保支付杠杆;二是加强医疗服务的综合监管;三是完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目标下,控费政策需要综合改革和政策联动,与其他的改革配套推进。5、提升医院经济运行质量,维持医院良性发展。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二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分级诊疗:三是合理管控人力资源成本,促进价值创造;四是推进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降低运营成本。6、利用信息监测平台,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评估体系。对医疗服务价格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测及评估,及时应对医疗服务价格变化。减少因政策实施的地区差异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弱化。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过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决策、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的动态评估机制。7、构建价格风险评估机制,增强政策的抗风险能力。通过科学的价格风险评估流程,进行风险沟通来应对危机,提高政策的公众参与度,重视网络民意,选择公允的政策评价标准,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实现价格风险最小化,建立政策风险防范机制。8、健全和完善政策评估制度及流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推进政府治理科学化。建立符合医改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评估制度流程,是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和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促进循证决策。创新与不足1、研究创新点。(1)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定量评估和定性分析方法,而且数据样本量大,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可信,是截止目前文献资料上的最大规模广东省范围内调查研究。(2)构建了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效果综合评估框架。并梳理总结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具体政策文件和广东省实践做法,从价格改革进展情况、补偿现状及医院经济运行情况等方面对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3)对广东省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应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策效果,克服改革因素的内生性问题。(4)将风险管理理念纳入评估框架,提出风险应对策略。2、研究局限。(1)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施时间较短,可能政策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还未完全体现,某些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2)双重差分DID模型也有相应的局限性,现有政策评估方法学上还不能够完全排除一些混杂因素的影响。

林伟臻[8](2019)在《个体诊所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潜质及意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山东、湖南和云南三省的抽样调查,对样本地区的个体诊所运营现状及个体开业医生群体的职业素质水平进行现状描述,归纳总结个体诊所及个体开业医生的群体特征,结合个体开业医生转型家庭医生的意愿分析,探讨其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发现影响个体开业医生转型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政策建议,为进一步发挥个体诊所的作用,构建多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体系提供实证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总结英国、美国、德国等典型国家个体诊所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所提供的服务和承担的功能,为我国个体诊所的功能定位提供经验借鉴;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设计调查问卷,以山东省、湖南省、云南省作为调查地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个省份抽取2个区和2个县,对辖区内个体诊所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51份;根据抽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城乡个体诊所及个体开业医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总结个体诊所及个体开业医生的总体特征,探讨其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潜质;构建个体开业医生行为决策过程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发现相关因素对个体开业医生决策的影响路径。结果:1.个体诊所基本运营情况:个体诊所平均经营时间为10.18年,78.65%的个体诊所无法使用医保结算,科目设置以内科和中医科为主,平均配备执业医师1.96名,平均配备注册护士1.39名,平均日接诊量19.11人次,74.24%的诊所建筑面积在40m2-119m2,70.97%的诊所月收入在20 000元以下。城乡个体诊所在医保资质、执业医师数量方面存在差异(P<0.05),而诊所日接诊量与月收入城乡差异不显着。2.个体开业医生基本情况:个体开业医生平均年龄56岁,医学教育水平以大专(45.01%)为主,专业技术资格以执业/助理医师(44.69%)和主治医师职称(40.69%)为主,执业范围主要是内科(59.1%)和中医科(27.13%),平均从医30.67年。不同年龄组个体开业医生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存在差异(P<0.001),城乡个体开业医生学历水平差异不显着,职称结构与从医年限城乡差异显着(P<0.001)。3.个体开业医生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地区个体开业医生转型家庭医生的意向得分均值为3.48±0.92分,属于中等稍偏高的水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转型家庭医生意向有直接影响(P<0.001),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影响最大(b=0.65),其次为主观规范(b=0.24)和知觉行为控制(b=0.12),三者可以解释行为意向方差变异的65%(R2=0.65)。结论:个体诊所开业稳定性强,具备一定数量的卫生人力资源,服务能力仍有提高空间,且个体开业医生的学历与职称水平达到公立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执业医生平均水平,具备转型家庭医生的素质基础,同时个体开业的特征符合家庭医生服务的要求,个体诊所具有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潜质。但目前个体开业医生参与意愿属于中等水平,未来若要动员个体开业医生参与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其对于转型家庭医生的态度和主观规范是干预的重点。

罗菲[9](2019)在《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与建国之初同样被列为卫生工作重点的烈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同,新法接生直至1985年才基本得到普及,时间跨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若干历史时期,其中原因也远非普遍接种疫苗那样简单。因此,研究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历史过程,勾勒新法接生推行的社会图景,探究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各种因素,剖析影响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即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运用历史文献学方法,对新中国推行新法接生直至基本普及的全过程加以系统考察,从而再现新法接生推行的基本历史面貌。与此同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新法接生的36年间政治、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变迁,采用医疗社会史与医疗经济学研究的分析工具,在综合考察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政治运动、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和传统生育观念是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新法接生率的起伏变化的命题。成果:通过分析推行新法接生的各个构成要素,诸如宣传动员、人力资源、推广方式、组织管理等,全面梳理新法接生推广的基本历史经验,客观再现新中国新法接生由推广到基本普及的历史。通过查阅、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史料,发现“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率存在虚高的成分,而“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时期农村产妇受到的医疗照顾也并不像前此论者所估计的那样少。“文革”时期许多中、高级妇幼保健人员或参加巡回医疗队,或被下放到农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新法接生的推广,他们培训的“在地化”初级医疗人员也为“文革”后期新法接生迅速推广并普及储备了人力资源。在构建新法接生推行历史图景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对旧产婆改造、妇幼保健员培训、助产教育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结合社会制度变迁,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并剖析了其中隐含的内在逻辑。在乡村医疗卫生人员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传统中医业者以其技术水平、庞大数量和广泛分布,受到政府关注,并被组织到新法接生推行工作之中。文中还对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行特色作了分析,并结合政策环境,提出医疗资源配置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收集与分析各地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数据的基础上,生动再现新法接生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波浪式走向,借助医疗社会学、人口学等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考察影响新法接生推行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推动力量与影响因素,提出导致这种起伏变化及新法接生推广历时36年才宣告基本普及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环境多变、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经济条件落后、传统生育观念影响等几个方面。结论:本文力求在再现新法接生普及历史面貌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新中国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主要成就及基本历史经验,并由此揭示出新法接生普及耗时长久的主要原因及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背后隐藏的内外制约因素。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行以来,保护妇婴健康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中心工作,采取了团结改造己有人员,培训新生力量,大力宣传新法接生,并在城乡和厂矿广泛建立新法接生组织和机构的一系列措以施,运用点面结合、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在全国展开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和产妇产褥热的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妇幼保健人员的艰苦努力,新法接生于1959年在城市基本普及,此后,推行新法接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新法接生推行的过程,伴随着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构成新中国新法接生推行的独特面貌。在新法接生宣传中,除了教育民众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外,重点在通过新旧对比,激发民众对新的人民政权的认同感。在接生员培训方面,既有接生技能内容的培训,也带有土地改革、合作化、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鲜明时代特色,其中也能看到传统中医或隐或显的影响。在执业资格管理上,1949-1957年间较严格地实施专业化与证照制度;限于农村地区的各方面条件,1958年提出卫生人员都要做新法接生工作的要求,1963年正式提出只要采用了消毒接生与消毒断脐的方法,即使是家属或亲邻等实施的接生操作一样算作新法接生,事实上弱化了对接生员执业资格的管理,并使新法接生的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1978年后,在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着重推广了1963年以后的做法,从而提高了这种低技术含量的新法接生推行的速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的质量及新法接生率的稳定性。“文革”时期虽然妇幼保健机构大量撤销,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但由于前此“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以及“文革”时期包括妇产科专家在内的大批中、高级医疗卫生人员的下放,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的效果,部分地区农村母婴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采取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新法接生推行办法,加之农村经济逐步好转,医疗装备与专业人员基本到位,妇幼保健网基本形成,新法接生很快在全国基本普及。

贺俊[10](2019)在《基于GIS的中加寒地代表城市医疗机构可达性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持续的快速发展,人民、社会和国家对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有着迫切的预期与需要,而城市医疗机构的均衡分布对打造人人平等的健康服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医疗资源的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医疗资源配置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在实施医疗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而西方发达国家,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设计的领域,早已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中国和加拿大寒地代表城市——哈尔滨市和温尼伯市,有着相近的纬度、相似气候环境,但是在医疗机构规划和建设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可达性的高低是日常就医过程中对人民群众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所以本文旨在采用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医疗机构的可达性,尤其是通过对中加寒地代表城市医疗机构可达性进行比较研究,对城市医疗资源规划建设发展和现状进行探讨,来对比哈尔滨医疗机构发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中国现状,提出适合本国发展的医疗机构可达性优化策略。文章可以划定为三大部分,首先是绪论和基础研究,这两个章节分别从论文的选题入手,论述了医疗资源均衡分布的必要性和中加寒地代表城市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对中加医疗机构的建设背景和可达性的概念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梳理了常用的可达性度量模型、分析方法和计算值的处理,并进行了优缺点比较,以及对交通系统、土地使用、个人因素等可达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是空间数据分布的比较研究,通过GIS软件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的强大优势,建立了基于GIS的地理数据库,以中加寒地代表城市哈尔滨和温尼伯为研究对象,对两地基础数据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是医疗机构可达性比较研究,通过可达性比较研究的技术流程,基于均质背景和交通路网对医疗机构的可达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对医疗机构、交通路网和人口空间分布等数据的处理分析,探寻两地医疗机构可达性的差异。最后就中国现状,提出我国医疗机构可达性的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比较研究,探讨中加寒地代表城市医疗机构可达性的差异,并针对可达性影响因素中的土地使用影响因素和交通系统影响因素,提出立足于我国国情现状的城市医疗机构规划建设、医疗机构服务结构和医疗机构交通系统的优化策略。

二、广东省江门市综合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其效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省江门市综合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其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集聚度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公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卫生资源聚集度
        1.2.2熵权-TOPSIS法
        1.2.3 GIS空间分析法
2 结果
    2.1 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集聚特征分析
        2.1.1 广东省各地市卫生资源集聚度
        2.1.2 广东省各分区卫生资源集聚度
    2.2 广东省综合中医药卫生资源熵权-TOPSIS分析
    2.3 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的空间差异性GIS分析
3 讨论
    3.1 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
    3.2 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按地理范围配置公平性与按人口配置公平性存在差距
    3.3 广东省中医药卫生物力资源配置公平性高于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

(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江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老龄化社会
        2.1.2 健康老龄化
        2.1.3 居家养老
        2.1.4 医养结合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福利多元化理论
        2.2.3 公共治理理论
第三章 江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
    3.1 江门市养老市场现状
        3.1.1 江门市人口老龄化率及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
        3.1.2 江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3.2 目前江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式
        3.2.1 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
        3.2.2 构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3.2.3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第四章 江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作用机制分析
    4.1 江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组织架构
    4.2 江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
    4.3 江门市政府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总体规划
    4.4 江门市政府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
        4.4.1 对开设养老服务的医疗机构审批和监管
        4.4.2 对开设医疗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审批和监管
        4.4.3 对民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审批和监管
第五章 江门市政府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措施及问题分析
    5.1 江门市政府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保障措施
        5.1.1 加强体系建设
        5.1.2 落实资源保障
        5.1.3 开展不同类型的试点工作
        5.1.4 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5.1.5 积极探索新模式
    5.2 现阶段江门市政府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5.2.1 体制机制构建不到位
        5.2.2 政府财政承受压力大
        5.2.3 医养服务人力资源不足
        5.2.4 合作型医养结合模式地位不确定
        5.2.5 新型医疗机构未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适用范围
        5.2.6 社会力量投入不足
        5.2.7 机构满意度不高
    5.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3.1 政府职责定位不清晰
        5.3.2 政策实施不到位
        5.3.3 机构运营监督有缺陷
        5.3.4 发展模式有局限
    5.4 医养结合目前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六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6.1 国外经验
        6.1.1 美国的经验
        6.1.2 日本的经验
    6.2 国内城市的经验
        6.2.1 青岛的经验
        6.2.2 上海的经验
    6.3 经验借鉴
第七章 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作用的对策措施
    7.1 完善体制机构构建
    7.2 强化资金等资源投入
    7.3 补充人才资源
    7.4 建立监督评估体系
    7.5 加强医疗和药品的质量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对医养结合机构的机构运营者的访谈提纲
    附录2 :对卫生健康部门、民政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3 :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人满意度问卷调查
    附录4 :对江门市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意愿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社会资本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路径研究 ——以江门市H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关于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
        2、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
        1、研究问题
        2、研究目标
        3、研究思路
    (四)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
        1、半结构访谈法
        2、半结构观察法
二、H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基本状况
    (一)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现状
        1、资源链接服务的开展
        2、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特点
    (二)医务社会工作在资源链接中的存在问题
        1、社会网络碎片化
        2、互惠规范缺乏
        3、社会信任不足
三、社会资本视角下H医院资源链接的实务过程
    (一)扩展关系网络
        1、微观层面:增进患者社会关系网络
        2、中观层面:拓展组织型社会资源
    (二)建立组织间的信任关系
        1、打造品牌项目社会信任效应
        2、依托医院、政府公信力
        3、打造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示范效应
        4、建立信息公开制
        5、重塑患者信任网络
    (三)建立互惠合作的规范
        1、组建病友会,搭建患者互助平台
        2、组建同路人义工队,营造互助氛围
        3、建立志愿服务管理规范,保障服务资源持续性
        4、与资源合作方签订合作协议,保障资源规范及稳定
四、H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成效与不足
    (一)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资源链接成效分析
        1、增强资源链接的效应
        2、提升资源链接效率
        3、促进资源合作关系持续稳定
        4、实现资源增值
        5、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中存在的不足
        1、多方联动沟通机制不足
        2、关系网络的多样性不足
        3、信任互惠的脆弱性
五、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路径探索
    (一)构建“医院—家庭—同路人—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化网络体系
        1、充分善用医院资源
        2、整合家庭网络资源
        3、扩宽朋辈互助支持网络
        4、运用政治网络,争取政府资源
        5、搭建爱心企业公益好伙伴支持网络平台
        6、合作共享,建立资源库
    (二)建立多方联动信任规范机制以促进资源多元组合与利用
        1、善用患者特质与信任,激发资源方的同理心
        2、以医务社工为联结者,实现资源系统间的互动
        3、共建多资源主体的协同服务机制
        4、制定规范的资源链接服务流程
        5、做好资源方信任关系的维护
    (三)营造有利于医务社会工作社会资本的和谐环境
        1、加强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知晓度
        2、营造互惠、规范、信任的社会氛围
        3、倡导社会大众对病患的关注
        4、倡导更多有利于弱势病患的救助政策出台
六、讨论与反思
    (一)讨论
        1、资源链接意识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
        2、社会资本建设可以增进资源链接的效率
        3、增权赋能,提高服务对象动员资源的能力
        4、资源需从患者全人健康需求出发
        5、以项目合作的形式有助于链接及维护资源
        6、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路径可进一步拓展和推广
    (二)研究反思
        1、研究的局限性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广东省江门地区4家二级综合医院护士执业环境测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士基线资料
    2.2 护士执业环境各条目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2.3 不同基本情况与执业环境得分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广东省江门地区4家二级综合医院执业环境现状分析
    3.2 不同特征护士执业环境现状存在差异

(5)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背景
        1.1.2 取消药品加政策社会背景
    1.2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定量研究法
        2.2.3 统计分析
        2.2.4 Topsis和RSR模糊联合法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发展评价
    3.1 政策发文时间分析
    3.2 政策发文主体分析
    3.3 政策目标分析
    3.4 政策工具分析
        3.4.1 战略面政策工具
        3.4.2 供给面政策工具
        3.4.3 环境面政策工具
        3.4.4 监管面政策工具
第四章 取消药品加成后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的执行现状分析
    4.1 公立中医医院总收支情况分析
    4.2 医疗收入结构分析
    4.3 医院工作效率分析
    4.4 医疗费用与患者负担情况分析
    4.5 其他相关情况分析
    4.6 样本医院情况分析
    4.7 基于T0PSIS-RSR法模糊联合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后广东省公立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的综合效益评价
    4.8 小结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5.1 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运行情况和政策成效分析
        5.1.1 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5.1.2 医院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5.1.3 患者就医负担仍有所增长,但总体得到控制
        5.1.4 医院医疗服务量平稳有序增加
        5.1.5 医院内部综合管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5.1.6 全省公立中医医院总体价格补偿基本达到政策预期目标
        5.1.7 Topsis和RSR的结果显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广东省两类公立医院综合效益的影响不同
    5.2 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5.2.1 收入增长过快,门(急)诊收入结构仍待完善
        5.2.2 各地价格调整幅度不平衡,物耗收入依赖性未扭转
        5.2.3 取消药品加成成果评价指标待进一步细化
        5.2.4 财政资金和政策在推动医疗服务机构改革方面的作用有待增强
        5.2.5 医院卫生材料管理有待加强
        5.2.6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力度有待加强
第六章 政策建议
    6.1 全面落实“三医联动”改革政策措施,巩固改革的政策效果
        6.1.1 加强药品与耗材流通领域改革
        6.1.2 完善财政补偿政策
        6.1.3 理顺地区间、等级间、项目间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
        6.1.4 动态调整医保支付制度
        6.1.5 制定科学的公立医院激励机制
        6.1.6 要正确认识中医饮片服务在补偿问题上的特殊性
    6.2 建立符合医疗行业价值发展规律的价格项目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中医医院服务价格的测算
    6.3 医院自身应进一步完善自身精细化管理
    6.4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强化综合监管
    6.5 深化分级诊疗,构建科学的诊疗秩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6)在加强基层医疗的政策背景下广东乡镇卫生院升级改扩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概况
        1.3.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3.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3.3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加强基层医疗的政策背景概述
    2.1 加强基层医疗的必要性
    2.2 县级医院的综述
        2.2.1 发展历程概述
        2.2.2 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
        2.2.3 建设指标和功能配置
        2.2.4 建设标准的发展趋势
    2.3 乡镇卫生院的综述
        2.3.1 发展历程概述
        2.3.2 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
        2.3.3 建设指标和功能配置
    2.4 县级医院的发展趋势
        2.4.1 面临的发展和变革
        2.4.2 升级改扩建的可行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镇卫生院升级改扩建案例调研分析
    3.1 调研概述
        3.1.1 调研对象及范围
        3.1.2 调研内容
        3.1.3 调研方法
        3.1.4 调研目的
    3.2 现存医院案例调研总结
        3.2.1 调研案例的基本信息
        3.2.2 规划与运营总结
        3.2.3 院区总体布局
        3.2.4 结构质量与建筑形态
    3.3 改扩建医院案例调研总结
        3.3.1 案例概述
        3.3.2 指标和方案调研
        3.3.3 调研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升级改扩建的问题总结和设计原则
    4.1 县级医院当前存在的问题
        4.1.1 建筑布局模式的问题
        4.1.2 院区交通流线的问题
        4.1.3 室外空间的问题
        4.1.4 建筑功能分区的问题
        4.1.5 建筑交通流线的问题
        4.1.6 建筑外立面的问题
    4.2 影响乡镇卫生院升级改扩建的因素
        4.2.1 规划条件的因素
        4.2.2 现状建设环境的因素
    4.3 升级改扩建方案存在的问题
        4.3.1 医院建设科学合理的问题
        4.3.2 院区用地面积的问题
        4.3.3 建筑布局模式的问题
        4.3.4 整体提升建设的问题
        4.3.5 建设和运营衔接的问题
        4.3.6 建设高层医院的问题
        4.3.7 场地出入口的问题
    4.4 升级改扩建的设计原则
        4.4.1 适地的原则
        4.4.2 整合的原则
        4.4.3 可持续的原则
        4.4.4 人性化的原则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镇卫生院升级改扩建的设计方法
    5.1 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
        5.1.1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5.1.2 因地制定升级方式
        5.1.3 适合县级医院的布局模式
    5.2 整合重构院区的设计方法
        5.2.1 梳理原有建筑
        5.2.2 整合新旧建筑
        5.2.3 协调建筑与环境关系
        5.2.4 医院功能的重构
        5.2.5 医院流线的重构
    5.3 可持续的设计方法
        5.3.1 建设运营的协调
        5.3.2 节约成本的设计
        5.3.3 预留发展空间和长远规划
    5.4 人性化的设计方法
        5.4.1 营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
        5.4.2 协调消防规范与医院使用功能
    5.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公共政策视角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效果及风险评估研究 ——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概述公共政策评估理论、评估方法、模式及应用
        1.3.2 总结国内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研究现状
        1.3.3 分析广东省城市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状及经济运行质量
        1.3.4 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价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效果
        1.3.5 广东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风险评估
        1.3.6 提出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的政策建议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双重差分模型(DID)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风险矩阵法
        1.4.5 专家咨询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公共政策评估研究
        2.1.1 政策评估概念
        2.1.2 政策评估标准
        2.1.3 政策评估的模式
        2.1.4 政策评估的方法
        2.1.5 政策评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2.2 国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研究现状
        2.2.1 国外医疗服务定价机制
        2.2.2 国外医疗服务支付机制研究
        2.2.3 国外医疗服务费用控制研究
    2.3 国内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研究现状
        2.3.1 国内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机制研究
        2.3.2 国内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2.3.3 国内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效果研究
        2.3.4 国内医疗服务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制度变迁理论
        2.4.2 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理论
        2.4.3 风险管理理论
    2.5 已有研究的总结和不足
第三章 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情况及经济运行质量评价
    3.1 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变迁
    3.2 广东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情况
        3.2.1 广东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展
        3.2.2 广东省各地市之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对比
        3.2.3 广东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
    3.3 广东省公立医院补偿情况分析
        3.3.1 广东省公立医院基本情况
        3.3.2 广东省公立医院总体补偿情况
        3.3.3 广东省公立医院价格补偿情况
        3.3.4 广东省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情况
    3.4 广东省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质量评价分析
        3.4.1 总收支情况分析
        3.4.2 医疗收入结构分析
        3.4.3 医疗业务成本结构分析
        3.4.4 医疗服务效率及次均费用分析
        3.4.5 医疗费用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及结构变动度分析
    3.5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3.5.1 公立医院总体补偿率基本达到预期
        3.5.2 医疗业务收支略有结余,结余逐年收窄
        3.5.3 费用增长得到控制,结构趋于合理,但调整仍不够
        3.5.4 公立医院亏损面扩大,亏损额逐年上升
第四章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效果评估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数据的双重差分模型检验
    4.1 双重差分模型简介
    4.2 研究假设
        4.2.1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院成本控制的影响
        4.2.2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院收支结构的影响
        4.2.3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工作量的影响
        4.2.4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4.2.5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疗服务效率的影响
        4.2.6 研究假设汇总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3.2 模型构建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
    4.5 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结果
        4.5.1 成本控制水平相关变量回归结果
        4.5.2 收支结构相关变量回归结果
        4.5.3 工作量相关变量回归结果
        4.5.4 医疗费用相关变量回归结果
        4.5.5 医疗服务效率相关变量回归结果
    4.6 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4.6.1 验证结果分析
        4.6.2 验证结果汇总
第五章 基于风险评估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优化
    5.1 风险评估设计
        5.1.1 风险调查依据
        5.1.2 风险评估内容
        5.1.3 风险评估框架
    5.2 确定风险问题:医患双方对公立医院价格改革风险的认知
        5.2.1 调研工具
        5.2.2 患者对公立医院价格改革风险认知问卷调查情况
        5.2.3 医护人员对公立医院价格改革风险认知问卷调查情况
        5.2.4 风险调查结果分析
    5.3 风险识别
        5.3.1 决策风险
        5.3.2 经营风险
        5.3.3 社会风险
        5.3.4 其他风险
    5.4 风险评价
        5.4.1 风险评价方法
        5.4.2 风险影响程度及风险概率的确定
        5.4.3 风险评价的结果分析
    5.5 风险应对
        5.5.1 提高公众知情权,扩大公众参与渠道
        5.5.2 建立信息监测与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规范诊疗行为
        5.5.3 同步出台医改配套措施
        5.5.4 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
        5.5.5 开展监测评估与处置
第六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局限
    6.1 研究结论
        6.1.1 公立医院总体补偿率基本达到预期
        6.1.2 公立医院总体运行良好,收支略有盈余,结构逐渐优化
        6.1.3 医疗服务量增加,费用增长得到控制
        6.1.4 财政补偿与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统筹协调不足
        6.1.5 地区间及项目间比价关系有待理顺
        6.1.6 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说明政策可能存在对冲
        6.1.7 存在一定的价格风险,须加强风险防范,实现政策优化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公平、科学、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提高补偿率
        6.2.2 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动态调价机制
        6.2.3 形成区域价格协调机制,理顺地区间比价关系
        6.2.4 促进三医联动,加强政策的综合性和协同性
        6.2.5 不断提升医院经济运行质量,维持医院良性发展
        6.2.6 利用信息监测平台,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评估体系
        6.2.7 构建价格风险评估机制,增强政策的抗风险能力
        6.2.8 健全和完善政策评估制度流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推进政府治理科学化
    6.3 研究的创新点、局限及展望
        6.3.1 研究创新点
        6.3.2 研究局限
        6.3.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情况

(8)个体诊所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潜质及意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理论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资料处理与分析
    2.6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典型国家个体诊所功能定位及中国部分地区的试点探索
    3.2 城乡个体诊所基本运营情况
    3.3 城乡个体开业医生群体特征
    3.4 个体开业医生转型为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个体诊所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所具备的潜质
    4.2 诊所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障碍
    4.3 个体开业医生转型为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5 政策建议
    5.1 将个体开业医生纳入全科医生培养体系
    5.2 鼓励符合条件的个体诊所转型为全科诊所,允许其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5.3 探索建立诊所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支付制度
    5.4 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诊所医疗服务的监管
    5.5 提高个体开业医生转型为家庭医生的意愿
6 创新与不足
    6.1 创新
    6.2 不足
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体诊所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缘起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核心概念:新法接生及其演变
    2. 前人研究述评
        2.1 涉及“新中国新法接生”的史学着述
        2.2 有关新中国新法接生队伍及其管理机构的研究
        2.3 接生制度化与社会动员
        2.4 新中国新法接生研究的多个面向
        2.5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3. 研究的范围、分期及意义
        3.1 研究对象的范围
        3.2 研究对象的分期
        3.3 研究目的
        3.4 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
        4.3 创新之处
    5. 文献资料
        5.1 文献来源
        5.2 文献资料的甄选原则
第一章 新法接生推行的三种传统
    1. 民国时期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1.1 新法接生推行被纳入国家卫生行政
        1.2 卫生试验区的工作与新法接生推行试点
        1.3 助产教育与接生婆培训开启生育医疗化进程
        1.4 建立妇婴卫生公共服务网络的尝试
        1.5 免费接生实践及其经验
    2.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2.1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新法接生推广的理论基础
        2.2 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完善妇幼卫生制度
        2.3 开展群众性新法接生宣传
        2.4 多样化的新法接生队伍培训
        2.5 加强新法接生的组织管理
        2.6 积极团结各方面力量推行新法接生工作
    3.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3.1 学习苏联医学的历史选择
        3.2 学习苏联先进的妇幼卫生组织管理经验
        3.3 学习苏联经验改革助产教育制度
        3.4 引进新技术,为新法接生注入时代内容
        3.5 学习苏联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4. 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新法接生宣传
    1. 进行新法接生宣传的必要性
        1.1 新生儿破伤风与产妇产褥热高发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1.2 歧视妇女歧视助产的旧生育思想普遍存在
        1.3 新法接生宣传是打破旧思想束缚的有力措施
        1.4 新法接生宣传是构建“人财两旺”新社会的思想武器
    2. 不同历史时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宣传主体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2.2 1960年代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实施主体
        2.3 1970-1985年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3. 结合政治运动宣传新法接生理念
        3.1 土改时期新法接生宣传
        3.2 结合“大跃进”宣传新法接生
        3.3 结合革命话语宣传新法接生
        3.4 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新法接生
    4. 综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使新法接生家喻户晓
        4.1 利用妇幼卫生展览会等受众面广的宣传形式扩大影响面
        4.2 利用个别谈话或小型会谈的方式专注点上深入
    5. 宣传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5.1 宣传工作的成效
        5.2 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 小结
第三章 新法接生队伍培养与提高
    1. 初级新法接生人员培养
        1.1 旧产婆改造与新法接生员培训
        1.2 妇幼保健员训练与女赤脚医生培训
    2. 学校教育
        2.1 新中国早期的助产士培训
        2.2 助产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
        2.3 助产士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养
        3.1 由学校培养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3.2 由中级晋升而来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3.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
    4. 在职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4.1 行政干部的培训与提高
        4.2 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5. 小结
第四章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1.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1.1 国家政策与各省市举措
        1.2 各地试点区域选择与重点培养
        1.3 由点带面的工作方法
    2. 个案分析:广东兴宁县新法接生工作的全面推广
        2.1 兴宁县开启新法接生试点工作
        2.2 新法接生工作全面推广
    3. 民族地区的新法接生推广
        3.1 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广的方针政策
        3.2 新法接生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实践
    4. 小结
第五章 新法接生的管理措施
    1. 新法接生队伍的组织形式
        1.1 群众性妇幼保健组织
        1.2 国家举办的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2. 新法接生队伍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党政领导,实行第一书记挂帅
        2.2 实行劳动报酬与免费接生的双向经济驱动机制
        2.3 建章立制,严格制度管理
        2.4 建立妇幼保健网,实施一体化管理
        2.5 启动评模奖优的荣誉激励机制
    3. 小结
第六章 新法接生与中医
    1. 传统中医学产科理论与实践
        1.1 产科专着中与新法接生有关的分娩方法论述
        1.2 产科专书以外的医书中与新法接生相关的论述
        1.3 与产前检查及产后疾病防治有关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2. 产婆(接生员)接产中体现的中医理论
        2.1 优秀产婆接生技术源于中医理论
        2.2 接生员运用中医理论处理难产
    3. 中医积极参与新中国新法接生推广
        3.1 中医积极参与新法接生宣传
        3.2 中医参与培训与辅导管理接生员队伍
        3.3 中医理论与实践对新法接生的促进
    4. 中医被纳入新法接生制度之中
第七章 推行新法接生的成就及历史经验
    1. 新法接生推行工作的成就
        1.1 在全国基本普及新法接生,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1.2 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妇幼保健队伍,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开展
        1.3 革除旧生育习俗,初步形成科学生育观
        1.4 加强新法接生科学研究,推动助产学与产科学学术进步
        1.5 保障国家建设的劳动力供给,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的发展
        1.6 新法接生强化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2. 普及新法接生的基本历史经验
        2.1 党和政府的领导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根本保障
        2.2 持续有效的宣传工作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思想基础
        2.3 接生队伍建设是普及新法接生的人力保障
        2.4 创建制度化接生模式是新法接生普及的组织基础
        2.5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新法接生顺利推进的重要力量
        2.6 合理解决接生报酬是调动新法接生队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7 善用传统中医力量丰富了新法接生理论并促进其推广
    3. 小结
第八章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1. 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的起伏
        1.1 作为评价标准的新法接生率
        1.2 全国历年新法接生率呈现阶段性变化
    2. 1958-1959年新法接生率修正
        2.1 “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统计方法直接导致新法接生率过高
        2.2 通过《人口志》等资料修正新法接生率
        2.3 通过回顾性调查修正新法接生率
    3.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3.1 变动较大的政策环境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3.2 人力资源匮乏迟滞新法接生普及进程
        3.3 长期经济水平低下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3.4 传统生育观念长期存在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4. 除旧布新非易事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法接生大事记
    附录2 《医士、药剂士、助产士、护士、牙科技士暂行条例》摘录
    附录3 广东省农村接生员之组织领导
    附录4 关于普及新法接生工作的报告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10)基于GIS的中加寒地代表城市医疗机构可达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建设现状研究
        1.2.2 GIS在可达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解析及界定
        1.3.1 相关概念解析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基于GIS的医疗机构可达性基础研究
    2.1 中加医疗机构建设背景分析
        2.1.1 中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概况
        2.1.2 中加医疗保障体系概况
    2.2 基于GIS的医疗机构可达性评价思路
        2.2.1 GIS技术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2.2.2 基于GIS的医疗机构可达性评价流程
    2.3 基于GIS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2.3.1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
        2.3.2 基于GIS的可达性度量模型
        2.3.3 基于GIS的可达性计算处理
    2.4 可达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2.4.1 交通系统影响因素提取
        2.4.2 土地使用影响因素提取
        2.4.3 个人因素影响因素提取
        2.4.4 医疗机构可达性影响因素构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分布比较研究
    3.1 中加寒地代表城市研究区基本概况
        3.1.1 研究范围界定与概况
        3.1.2 人文地理概况
        3.1.3 医疗机构概况
    3.2 建立研究区地理数据库
        3.2.1 地理数据库内涵解析
        3.2.2 调查、收集原始数据
        3.2.3 研究区地理数据库建立
    3.3 基础数据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析
        3.3.1 交通道路空间分布比较分析
        3.3.2 医疗机构空间分布比较分析
        3.3.3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GIS的医疗机构可达性比较研究
    4.1 均质背景下的医疗机构可达性比较结果及分析
        4.1.1 医疗机构空间覆盖范围比较
        4.1.2 医疗机构服务域可达性比较
        4.1.3 医疗机构可达性比较结果及分析
    4.2 基于交通路网的医疗机构可达性比较结果及分析
        4.2.1 矢量数据网络可达性比较
        4.2.2 加权空间阻隔模型可达性比较
        4.2.3 医疗机构可达性比较结果及分析
    4.3 城市医疗机构可达性优化策略
        4.3.1 医疗机构规划建设的精准布局
        4.3.2 医疗机构服务结构的效率提升
        4.3.3 医疗机构交通系统的提效改善
    4.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中加寒地代表城市研究区数据概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广东省江门市综合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其效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集聚度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卫生资源公平性[J]. 杨洁,庞震苗,徐庆锋,龚文进.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 [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江门市为例[D]. 马尚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3]社会资本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路径研究 ——以江门市H医院为例[D]. 汤美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广东省江门地区4家二级综合医院护士执业环境测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赵莺柳,蒋小燕,黄艳,陆艳华,莫月娥,关锦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09)
  • [5]广东省公立中医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成效分析[D]. 陈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在加强基层医疗的政策背景下广东乡镇卫生院升级改扩建设计研究[D]. 谭志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7]公共政策视角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效果及风险评估研究 ——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D]. 张远妮.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8]个体诊所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潜质及意愿研究[D]. 林伟臻.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9]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D]. 罗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基于GIS的中加寒地代表城市医疗机构可达性比较研究[D]. 贺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广东省江门市总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效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