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一届麻醉与镇痛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征集

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一届麻醉与镇痛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征集

一、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征文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肖雄[1](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刘梦婷[2](2020)在《近代上海医药报刊与西医知识传播(1927~1937)》文中认为明清以来,传教士的东来打开了我国医学传教的窗口,社会上层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知识。清中期广州地区成为传教士医学传播的策源地,医学开始向下发展,推进了西医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进程。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繁荣发达的上海社会、日渐兴起的文人群体、不断完善的报刊行业,推动了近代上海新闻传播业发展。在传教士的示范作用下,教会医院、西医人才数量增多,国人学习西医、开业行医、创办医校的规模也日渐壮大。报刊传播西医、宣扬西医知识成为主流,在中西医冲突背景下,蓬勃发展。1927年至1937年是近代上海医药报刊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医药报刊数量丰富、种类多样、思想交织碰撞。其中以政府主导的《卫生月刊》、药商创办的《新医药刊》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引导的《申报·医药周刊》在这一时期别具一格,开创西医知识传播的新平台,传播现代医学知识,有助于沟通编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医药知识的传播过程中,从传播主体的转变看,早期由国外医学传教的传教士引入,并主导传播。伴随着国内医学院校、医药社团的组织创办,国人开始学习、传播西医日益成为近代上海西医传播的主流。从传播的内容来看,专业深奥的西医知识逐渐被民众日常的卫生知识、健康知识所取代,西医知识的大众化日益成为社会主流趋势,民众开始参与医药知识的讨论,并影响医药刊物的编辑方针和志向。从传播的受众看,报刊传播西医知识的过程中,其受众主要包括近代上海乃至全国的中西医师、身患疾病的患者、报刊订户以及依靠报刊进行商品营销的广告商等,通过读者来函或医药问答的方式,传递作为读者的疑问与诉求。从传播的效果看,报刊传播西医知识的受众有限,停留于医患关系以及商业利益表面,能够阅读刊物的也仅是一些具备阅读水平和医学经验的知识分子,广大的普通老百姓仍游离于知识传播的范围内。但我们亦不可忽略报刊传播西医知识的价值。报刊传播西医知识传递了科学准确的西医专门知识,干净清洁的公共卫生观念,形成了医师在开业行医过程中的规范,转变了民众的就医观念和就医行为,对近代上海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周莹[3](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认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夏乐,刘菲,张馨月,吴莉霞,施凤涟,陈吉,齐薛浩,诸葛张明,柏文华,罗力冰[4](2018)在《"第十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创刊二十周年纪念"会议纪要》文中研究说明

郭晶[5](2016)在《A医院国际医疗部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高端医疗作为大健康领域鼓励产业,是社会资本办医的主要方向,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高端医疗还没有统一标准的概念界定。新医改以来,高端医疗产业作为社会办医的重点领域,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自2014年起颁布了多个文件,放宽准入条件,从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的发展。当前,伴随人民多元化健康服务预防需求的释放,及医疗产业与健康服务产业的融合扩张,高端医疗、疾病预防及健康管理等领域有无限潜力。我国高端医疗服务正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人才储备不足、梯队发展不完善、专业技能不足、品牌号召力较弱以及管理问题较多等诸方面问题,都阻碍了高端医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国最好的医院,A医院拥有顶尖的专家、良好的声誉和丰富的经验,可以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在这种背景下,研究A医院高端医疗的战略管理,将对医院的未来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对同行业的其他医院也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为主线研究医院战略。文章通过对高端医疗发展历程的回顾,呈现了高端医疗目前的现状和所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对A医院国际医疗部面临的问题进行SWOT模型分析,发现了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到了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根据综合分析本文规划出了A医院未来选用的竞争战略和具体应对的实施策略,即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高效服务,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借助“互联网+”探索管理创新,并提出了重点科室的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医院战略实施的四个保障管控方法,理论结合实际以指导未来的工作方向。

鲍海燕[6](2015)在《“满洲国”妇女史研究》文中指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满洲国”,对东北社会实行全面控制。日满统治者认为女性群体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他们极力宣扬妇女的重要作用,塑造女性角色;而妇女在政府和社会的双重引导下,也在一步步走进统治者规定的路径。整体呈现出的发展路径是:意识形态的构建、伦理观念的尊崇、时代潮流的迎合、妇女组织的建设。具体说来:统治者立“王道”思想为统治思想,择“王道政治”为其政治形态,进而提出一特定称谓——“王道妇女”。践行“王道妇女”,不只是需要妇女尽到家庭责任,还要求妇女承担国民义务。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的传统社会,贤妻良母可以概括传统女性的主要社会角色。所谓“新”贤妻良母,实际上是日满统治者在固有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进而,统治者要求妇女的活动范围从家庭扩大至社会,主要是在处理好家庭事务的同时,承担一些工作以承担家庭的日常开销。随着“满洲国”政权趋于稳定,为迎合时局转变及时代潮流,统治者开始着力塑造“新女性”。“新女性”拥有了一定的权利,要承担更多职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拥有这些权利的人数和程度均十分有限。随着日本急剧的侵华步伐,“满洲国”成为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供应战争物资的后备基地,妇女更是被纳入到战争体系中,主要方式是加强妇女组织的建设。政府通过构建妇女组织,以全面贯彻传统伦理为对外宣传的焦点,实际加强政府对女性群体的有效控制,突出表现为“满洲国防妇人会”的建成。该组织成为政府塑造女性角色的重要依托,也是“满洲国”政府统治女性群体成效的集中体现。该发展路径体现出“满洲国”政府对妇女的控制过程,亦展现出“满洲国”政权的矛盾性,即传统观念与现代性思想的交织、碰撞。此特点基本上贯穿了“满洲国”十四年的历史,特别是在重建社会观念的过程中,二者的共存及调适持续充斥其中。

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组委会[7](2005)在《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 2005年6月6~9日,北京 会议通知》文中认为

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组委会[8](2004)在《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征文通知》文中提出为了加强国内外麻醉和镇痛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麻醉和镇痛学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由国际麻醉研究学会(IARS)、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PUMCP)、《麻醉与镇痛》中文版杂志社(cLE A&A)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PUICAA)将于2005年6月6~9日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召开。本次大会是国内外麻醉与镇痛领域面对面交流的一次国际盛会,届时将有国内外着名麻醉学专家就麻醉与镇痛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大会上进行学术报告与交流。会议组委会特邀大会主席分别为:中方主席罗爱伦教授、黄宇光教授、彭南燕编审,外方主席 Ronald D.Miller 教授、Adrian W.Gelb 教授、K.C.Wong 教授、David R.Bevan 教授。此外,大会特邀国外麻醉学专家还

陈步伟[9](2013)在《新医改背景下医生媒介形象研究 ——以《人民日报》和《现代快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医生作为一个特殊而不可或缺的社会群体,在新闻传播学术领域被人关注的并不多,目前专门针对医生的媒介形象开展的研究还比较少,结合新医改社会情境来对医生媒介形象进行的研究更是尚未见到。本文紧密结合新医改社会背景,综合采用内容分析、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2006年和2012年《人民日报》、《现代快报》上共1026篇相关医生报道为内容分析研究样本,结合300份面向社会人群、医务人员的调查问卷,辅以对江苏省卫生厅和南京市卫生局卫生宣传负责人员、江苏省和南京市主要新闻媒体医疗卫生条口记者、江苏省和南京市主要医院宣传和行风部门负责人共20人进行的深度访谈,对新医改前后党报和都市报呈现出的医生媒介形象做了较为详细的横向的描述与纵向的对比。研究发现,新医改以来,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报,呈现出的医生媒介形象都有明显的改善,医生正面形象报道比例明显增加,负面形象报道明显比例减少,而且医生的媒介形象也开始趋向于多元化。另一方面,研究同时发现,媒体在建构医生媒介形象时仍然存在着“模式化”、“煽情化”、“模糊化”等需要改进的地方。文章从新闻框架理论出发,结合意识形态框架、新闻媒介框架、新闻工作者框架,从传统的宣传思维、新闻过度娱乐化、民生新闻的兴盛等角度分析了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受众框架对社会人群和医务人员关于医生媒介形象认知的“差异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政府、媒体、记者、公众、医院、医生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如何改善医生媒介形象、凝练社会共识的建议:政府要继续深入推进新医改,建立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改善医生媒介形象的治本之策,政府还需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生命、尊重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良好舆论氛围;媒体要加强客观报道、平衡报道,党报需改变长期以来“模式化”的传统宣传思维,都市报要多传递社会正能量,摒弃“煽情化”等不良倾向,记者要恪守新闻专业主义,学习健康传播学相关知识,增强专业素养,聚焦医生丰富多彩的工作与生活,使医生的媒介形象变得具体化、个性化;公众要理性看待社会转型时期的医患关系,并提高自身接触、解读和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在众声喧哗之中保持客观冷静和主动批判意识;医院与医生要大力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密切与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的互动,争取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二、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征文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征文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中国“十七年”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三) 运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材料
        (一) 材料来源
        (二) 材料的甄选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四) 简要评议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一、西医学习针灸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2)近代上海医药报刊与西医知识传播(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结构安排与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上海西医知识传播缘起
    第一节 近代上海的西医传播
        一、西医传播的社会环境
        二、传播者身份的转变:从传教士到上海西医
    第二节 医药报刊的探索与发展
        一、科学报刊与早期西医传播
        二、西医刊物的概述与分类
    小结
第二章 报刊传播中的西医知识
    第一节 政府与卫生:《卫生月刊》中的西医传播
        一、由《卫生季刊》到《卫生月刊》
        二、以“卫生”为导向的知识传播
        三、西医知识的多元讲述方式
    第二节 商业与营销:《新医药刊》中的西药传播
        一、新亚制药厂和《新医药刊》
        二、相时而动:星牌药品的宣传与营销
    第三节 媒介与健康:《申报·医药周刊》所见西医知识
        一、《申报·医药周刊》概况
        二、西医知识的介绍、宣传
        三、医学论争:关于煤油治肺痨的个案研究
    小结
第三章 西医知识传播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报刊传播西医知识的反响
        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二、编读之间的互动化
    第二节 西洋医学技术的传播和接纳——以X光技术为例
    第三节 近代上海的医学观念变迁
        一、西医知识传播与卫生观念的普及
        二、传统医药观念与中医科学化
        三、医师道德的社会规范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5)A医院国际医疗部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A医院国际医疗部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A医院国际医疗部历史沿革
        2.1.1 A医院历史概况
        2.1.2 国际医疗部历史沿革
    2.2 A医院国际医疗部发展现状
        2.2.1 国际医疗部组织结构
        2.2.2 国际医疗部业务构成
    2.3 国际医疗部面临的问题
        2.3.1 服务水平尚未与国际接轨
        2.3.2 患者需求无法全面满足
第3章 高端医疗行业发展前景及竞争态势分析
    3.1 中国高端医疗行业发展前景
        3.1.1 中国高端医疗发展现状
        3.1.2 中国高端医疗发展机会
        3.1.3 中国高端医疗面临挑战
        3.1.4 境外高端医疗发展借鉴
    3.2 公立医院高端医疗
        3.2.1 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
        3.2.2 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
    3.3 私立医院高端医疗
        3.3.1 和睦家医疗集团
        3.3.2 香港养和医院
    3.4 海外就医
        3.4.1 海外就医市场发展前景
        3.4.2 海外就医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第4章 A医院国际医疗部SWOT分析
    4.1 内部优势(S)
        4.1.1 医院品牌影响广泛
        4.1.2 医疗质量国际领先
        4.1.3 医院文化内涵丰富
    4.2 内部劣势(W)
        4.2.1 服务能力不足
        4.2.2 外语沟通能力不足
        4.2.3 公立医院的基本性质限制高端医疗发展
    4.3 外部机会(O)
        4.3.1 需求量爆发
        4.3.2 高净值人群数量增多
        4.3.3 高端商业保险增长
    4.4 外部威胁(T)
        4.4.1 现有制度阻碍竞争发展
        4.4.2 私立医院和私人医生需求增多
第5章 A医院国际医疗部发展战略设计
    5.1 A医院战略分析
        5.1.1 履行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
        5.1.2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
        5.1.3 借助“互联网+”探索管理创新
    5.2 A医院国际医疗部战略分析
        5.2.1 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高效服务
        5.2.2 建立国际化的临床服务标准
        5.2.3 主动控制医疗费用争取与商业保险合作中获得有利地位
    5.3 重点科室战略分析
        5.3.1 健康体检向健康管理过渡
        5.3.2 妇产科探索公私合作
第6章 A医院战略实施保障
    6.1 高素质的人才保障
        6.1.1 高薪吸引人才
        6.1.2 完善人才梯队
        6.1.3 注重员工培训
    6.2 完善的制度保障
        6.2.1 国家政策保障
        6.2.2 人才制度保障
    6.3 独特的文化保障
        6.3.1 打造特色文化
        6.3.2 重视文化传承
    6.4 先进的信息化保障
        6.4.1 信息安全保障
        6.4.2 信息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满洲国”妇女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写作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及基本资料
第一章 “满洲国”建立前妇女地位的变化
    一、清末新政时期
    二、张作霖父子主政时期
第二章 “王道妇女”理论的形成
    一、“满洲国”的建立与“王道政治”的确立
        (一) “满洲国”的建立
        (二) “王道政治”的确立
    二、“王道妇女”理论的提倡
    三、“王道妇女”理论的实践
        (一) 延续传统:旌表节烈
        (二) “新”贤妻良母的提倡
        (三) “满洲帝国道德会”与妇女
第三章 时代诉求:“新女性”的塑造
    一、“新女性”的提出
    二、“新女性”的涵义及职责
        (一) “新女性”的涵义
        (二) “新女性”的职责
    三、“新女性”的塑造
        (一) 女性健康
        (二) 婚恋观念
        (三) 女子教育
        (四) 职业女性
        (五) 女性的继承权
        (六) 女性的“国民”意识
第四章 妇女组织化:“满洲国防妇人会”
    一、“国防妇人会”的成立过程及组织构成
        (一) 成立过程
        (二) 组织构成
    二、“国防妇人会”的主要活动
        (一) 组织访日见学团
        (二) 家庭强化
        (三) 募集资金
        (四) 慰问军队,照顾伤兵
        (五) 救济贫寒者
        (六) 参与勤劳奉仕运动
    三、“国防妇人会”的作用
        (一) 政府对妇女的控制力增强
        (二) 为军队提供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
        (三) 妇女的社会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显现
        (四) 局限性
结语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新医改背景下医生媒介形象研究 ——以《人民日报》和《现代快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2.1 各类群体媒介形象研究综述
        1.2.2 医生媒介形象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理论与方法
    2.1 研究理论
        2.1.1 框架理论
        2.1.2 新闻框架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内容分析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深度访谈法
第三章 新医改前后医生媒介形象呈现
    3.1 中国医生形象的历史变迁
    3.2 新医改前医生媒介形象呈现
        3.2.1 2006年《人民日报》医生媒介形象呈现
        3.2.2 2006年《现代快报》医生媒介形象呈现
    3.3 新医改后医生媒介形象呈现
        3.3.1 2012年《人民日报》医生媒介形象呈现
        3.3.2 2012年《现代快报》医生媒介形象呈现
    3.4 思考和小结
        3.4.1 新医改以来医生媒介形象有所改善
        3.4.2 新医改以来医生媒介形象改善原因
第四章 框架理论下医生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4.1 目前医生媒介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4.1.1 医生媒介形象“模式化”
        4.1.2 医生媒介形象“煽情化”
        4.1.3 医生媒介形象“模糊化”
    4.2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传统宣传思维导致医生媒介形象的“模式化”
        4.2.2 新闻过度娱乐化导致医生媒介形象“煽情化”
        4.2.3 民生新闻的兴盛导致医生媒介形象“模糊化”
    4.3 不同人群对医生媒介形象认知“差异化”的思考
第五章 改善医生媒介形象对策
    5.1 政府:深入推进新医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5.1.1 深入推进新医改进程
        5.1.2 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5.2 媒体与记者:加强客观报道,增强专业素养
        5.2.1 加强客观报道
        5.2.2 增强专业素质
    5.3 公众:理性看待医患关系,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5.3.1 理性看待转型时期医患关系
        5.3.2 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5.4 医院与医生:加强自身建设,密切与媒体沟通
        5.4.1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5.4.2 加强医患沟通
        5.4.3 高度重视对外宣传
    5.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四、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征文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近代上海医药报刊与西医知识传播(1927~1937)[D]. 刘梦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第十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创刊二十周年纪念"会议纪要[J]. 夏乐,刘菲,张馨月,吴莉霞,施凤涟,陈吉,齐薛浩,诸葛张明,柏文华,罗力冰.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8(05)
  • [5]A医院国际医疗部发展战略研究[D]. 郭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06)
  • [6]“满洲国”妇女史研究[D]. 鲍海燕. 山东大学, 2015(02)
  • [7]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 2005年6月6~9日,北京 会议通知[J]. 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组委会. 癌症进展, 2005(01)
  • [8]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征文通知[J]. 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组委会.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12)
  • [9]新医改背景下医生媒介形象研究 ——以《人民日报》和《现代快报》为例[D]. 陈步伟. 南京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一届麻醉与镇痛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征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