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气制甲醇项目分析评价

焦炉气制甲醇项目分析评价

一、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的分析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杨庆[1](2021)在《气煤联供制乙二醇新工艺开发与系统评价》文中指出面对中国“富煤贫油”的国情,煤制乙二醇是降低我国乙二醇对外依存度的有效途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煤炭富碳缺氢的元素特性,导致该技术质能效率低、能耗与碳排放问题突出。如何高效、低成本、低碳排放的统筹集成富氢资源,以实现碳氢元素高效互补和系统技术-经济-环境综合性能最优为目标。基于煤与焦炉气、页岩气等富氢资源的元素互补特性,对传统的煤制乙二醇工艺(CtEG)进行系统集成与优化,分别提出了三种集成不同甲烷重整技术的焦炉气辅助煤制乙二醇的新工艺,即集成甲烷干重整的焦炉气辅助煤制乙二醇(D-CCtEG),甲烷蒸汽重整的焦炉气辅助煤制乙二醇(S-CCtEG)和甲烷干/蒸汽重整的焦炉气辅助煤制乙二醇(D+S-CCtEG)三种新型工艺;以及类似的三种页岩气辅助煤制乙二醇新工艺,即D-SCtEG、S-SCtEG和D+S-SCtEG工艺。基于焦炉气/页岩气辅助煤制乙二醇新工艺的全流程模型,对所构建的创新工艺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评价,量化其与传统工艺竞争的优劣势。结果表明,D-CCtEG、S-CCtEG和D+S-CCtEG新工艺所排放的CO2由2.58 t/t-EG分别降低至0.44、0.69和0.15t/t-EG;碳利用效率从21.23%分别提高至45.67%、44.58%和57.63%;(火用)效率从30.68提高至41.27%、34.93%和45.85%。分别节省了约8.75%、10.54%和14.88%的生产成本,提高了3.6%、3.76%和7.2%的内部收益率。与常规CtEG工艺相比,D-SCtEG,S-SCtEG和D+S-SCtEG工艺的碳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8.24%、37.28%和38.1%;(火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7.70%、20.66%和13.66%,其中D-SCtEG和D+S-SCtEG工艺可实现零排放,S-SCtEG工艺每吨乙二醇碳排放从2.58吨降低到0.57吨。而且。在经济性能方面,由于页岩气属于不需要预处理,因此创新型工艺总投资分别降低了4.84%、17.73%和16.18%,总生产成本提高了10.48%、13.23%和9.09%,内部收益也从9.25%提高到了13.64%、18.65%和16.43%。因此,富氢资源辅助煤制乙二醇新工艺更具竞争优势,是未来煤化工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方向。

张剑,张宝旭,彭瑞峰,陈玉民[2](2020)在《粗焦炉煤气协同二氧化碳热转化的动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焦炉煤气干重整回收热态钢渣热量,可同时资源化利用焦炉煤气(COG)与焦炉、钢厂的二氧化碳。重点围绕二氧化碳-粗焦炉煤气热转化过程开展了动力学分析和机理研究,定量考察了温度、CO2与COG入口体积流量比ψ、COG入口体积流量qVCOG(in)、压力p和反应气氛等因素对重整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过程中的原料转化与产物生成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在p=0.1 MPa,qVCOG(in)=1 cm3/s的工况下,为得到产物气氢碳比为2的产物气,粗焦炉煤气直接干重整的合适温度为1 600~2 100 K,ψ为0.16~0.21,对应的产物气中合成气产率γsyn为0.76~0.92;焦油和CO2转化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在重整介质中添加H2O使得焦油转化率略有提高,CH4转化率、CO2转化率和合成气产率略有降低;添加O2则会提高反应过程温度,明显提高CH4转化率,从而提高产物气产率。

杨文彪[3](2019)在《我国炼焦产业现状及绿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焦化产业在规模、技术以及产业链延伸等各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详细阐述了我国炼焦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焦化行业政策支撑和技术成果转化,认为在环保治理持续增强的新形势下,焦化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要注重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升焦化产业质量、运用创新理念为焦化行业寻找新出路,以实现焦化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李晶莹[4](2018)在《焦化多联产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与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焦化作为我国传统煤化工行业,能耗高、污染大,发展多联产循环经济是必然趋势。可持续发展要求把分析边界扩展到全生命周期控制,系统地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机会。本文引入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以两个焦化多联产系统为例,对多联产系统、焦化过程以及焦炉煤气不同利用路径的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结合经济性分析和能效分析给出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的最优方案建议,旨在为焦化多联产系统的推广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采用案例一系统2013年全年生产数据,构建焦化多联产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分析各产业链的环境影响贡献。结果表明,煤炭开采、合成氨分厂和焦化分厂环境影响贡献较高,而甲醇分厂和制砖分厂等所占比例几乎为零,原因在于其主要原料和能源采用了其他单元的副产物或废弃物。该结果体现了多联产系统具有节能减排的优势。其次,采用“细分法”对焦化过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化产过程对焦化整个生命周期环境负荷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硫铵工段和鼓冷工段为主要贡献单元,分别来源于硫酸、蒸汽及电力的消耗;在焦炭生命周期环境负荷中,洗精煤、加热煤气和电为主要贡献物质;相比于细分法,采用物理关系分配和经济分配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偏差;干法熄焦环境效益优于湿法熄焦。然后,对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并结合经济性分析与煤路线及天然气路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超过80%的环境负荷来自甲醇生产阶段,主要归结于电力和中压蒸汽的消耗。焦化阶段的贡献不足10%,源于焦炉煤气仅承担了16.06%的上游环境负荷;相比于煤制甲醇,焦炉煤气路线在环境和经济效益方面均具有显着优势。建议采用干法熄焦回收余热来补充甲醇生产过程中压蒸汽的消耗。此外,对焦炉煤气脱碳法制液化天然气(LNG)工艺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并与替代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NG生产阶段和汽化阶段为主要贡献单元,中压蒸汽、焦炉煤气和电力为生产阶段的关键物质;相比于国内天然气液化工艺,焦炉煤气路线资源消耗更低;焦炉煤气路线中,甲烷化工艺的环境效益明显优于脱碳法工艺。最后,为判断何种焦炉煤气利用路径最优,本文从环境影响、能效和经济性三方面对7种焦炉煤气下游利用路径(甲醇、合成氨、CNG、LNG、氢气、甲醇联产合成氨和LNG联产甲醇)进行对比。通过综合评价,优先推荐甲烷化制CNG路径、LNG联产甲醇及甲烷化制LNG路径,不建议采用合成氨和氢气单产路径。

龚敏慧[5](2017)在《CO2循环补碳焦炉煤气制甲醇技术—经济分析》文中指出焦炉煤气是焦化产业的副产品,对于独立焦化企业,如何实现焦炉煤气的高效价值化利用成为焦化行业发展的掣肘。焦炉煤气是一种富氢资源,通常焦炉煤气约50%返回焦炉燃烧室燃烧,给碳化室供热,剩余部分用作燃料或化工原料。焦炉煤气制高附加值化学品是焦炉煤气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最为成熟;而且甲醇作为高附加值的平台化合物、发展潜力巨大的液体燃料,应用前景较好。由于焦炉煤气富氢,甲醇驰放气中含大量氢气,导致甲醇产量低和氢资源的浪费。为了提高氢资源利用率,增加甲醇生产规模,工业上通常采用补碳过程将焦炉煤气的氢碳比(H/C)从5.0降到2.0。补碳的方式通常分为两种:1)直接外购CO2;2)配套建设造气装置,生产富碳煤气。但上述方法都不同程度增加了系统生产的复杂程度以及成本、能量消耗。基于此,本论文提出CO2循环补碳焦炉煤气制甲醇系统,并采用焦炉煤气/CO2干重整技术实现焦炉煤气与CO2的转化和合成气氢碳比的调节。新系统把焦炉供热单元和焦炉煤气制甲醇过程作为一个研究整体。与传统焦炉煤气制甲醇过程不同的是,该系统用于焦炉燃烧室的燃气不全是碳化室出来的焦炉煤气,而是部分焦炉煤气与部分甲醇合成未反应气的混合气,且燃烧方式采用纯氧燃烧,产生的高浓度CO2气体一部分用作补碳碳源,与焦炉煤气重整制取氢碳比为2.0的合成气;一部分循环回焦炉燃烧室调节温度。合成甲醇未反应气一部分循环利用,剩余部分与焦炉煤气混合,作为为焦炉和重整反应器供热的燃料气。考虑到焦炉煤气中过高的氢含量(55vol.%-60 vol.%)会影响重整反应过程CH4与CO2转化率,提氢有利于重整反应更大程度地向产物方向进行。为此,本研究中提出两种CO2循环补碳焦炉煤气制甲醇方案流程,即焦炉煤气不提氢(CWOHS)和提氢(CWHS)方案。通过软件Aspen Plus建立流程,并进行模拟、验证、计算和优化,获得了两个系统物质流与能量流分布情况,并对流程经济性以及CO2减排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CO2循环补碳焦炉煤气制甲醇系统可以增加甲醇产量并且降低CO2排放;2)焦炉煤气重整单元技术选择与操作参数对整个生产系统的能效、经济、碳排放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3)干重整较传统流程中的自热重整对氢气的化产利用率更高,自热重整过程氢气更多被燃烧;4)提氢有利于重整过程甲烷转化率的提升,并且减少设备处理量,同时降低设备投资;5)焦炉煤气用于重整与用于燃烧的比例(λ)是焦炉煤气制甲醇系统中的关键参数,对于CWOHS系统,当λ=0.55/0.45时,系统具有最高能量利用效率64.9%,最高?效率71.0%,但在λ=0.60/0.40时,系统经济性能最优;在CWHS中,系统技术、经济性能在λ=0.55/0.45时都达到最佳,系统能量利用效率为67.7%,?效率为73.9%,CO2直接排放为0.69t/t-甲醇,内部收益率为35.1%。CO2循环补碳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能均优于传统焦炉煤气制甲醇系统。本研究对于焦化行业升级转型,尤其是焦炉煤气低碳高效利用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指导。

汤志刚,贺志敏,李红伟,郭栋,赵志军,温燕明[6](2016)在《焦炉煤气不同深加工路线的枝化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充分挖掘焦炉煤气的深加工潜能,是解决目前焦化行业高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析了目前焦炉煤气的几种加工工艺路线,提出用枝化度、综合枝化度评价各路线增值效果,并定量计算出焦炉煤气合成甲醇、LNG和乙二醇,以及焦炉煤气通过甲醇合成二甲醚和聚甲醛等不同路线的枝化度和综合枝化度分别为59.15%、75.97%、120.24%、61.73%、176.65%和53.48%、74.76%、108.23%、53.83%、148.57%。结果表明,焦炉煤气生产乙二醇或经甲醇生产聚甲醛有较好的增值效果。

冀晓洲[7](2016)在《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节能机制与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之一,通过煤基多联产系统制取替代燃料,对于缓解我国油、气紧张状况、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也有重要意义。本学位论文从机理层面分析了多联产系统的基础单元——气化单元的(?)损失规律,研究了通过改变气化反应路径以减小气化反应过程(?)损失的可行性,并比较了生产甲醇、甲烷两种不同替代燃料的多联产系统性能差异、以及相对于各自单产系统的节能率差异等,进一步补充了多联产系统的集成优化原则。在机理层面,从气化反应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规律出发,研究了气化反应过程(?)损失随反应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传统的水煤浆气化工艺的炯损失构成,以及通过改变水煤浆浓度、氧煤比等来调节气化反应温度、从而对气化过程(?)损失造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水煤浆浓度可以减小气化反应产生的(?)损失,从而提高气化反应过程的炯效率。为了比较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及电力多联产系统的性能差异,首先,传统的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单产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带精馏、驰放气不回收的煤制甲醇单产系统的(?)效率为48.7%,而煤制甲烷单产系统的(?)效率为56.6%,造成两种系统性能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三点:合成的化工产品是否需要精馏,合成反应的温度及回收的热量,以及合成过程排放的驰放气是否回收利用。通过取消传统煤制甲醇单产系统的精馏单元、同时将驰放气用于补燃以回收其热值,煤制甲醇单产系统的(?)效率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无调整、适度循环的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多联产系统,两种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效率以及相对于各自单产系统的相对节能率也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增加CO2捕集单元后两种多联产系统的CO2捕集能耗差异。结果表明,醇电联产系统和煤制甲烷及动力多联产系统在各自的最佳循环倍率下的(?)效率分别为53.8%和60.9%,相对节能率分别为15.0%和14.2%;两种多联产系统实现系统节能的机理有所不同,煤制甲醇多联产系统通过对合成单元排出的驰放气进行补燃以回收其热量,可以在合成反应单元实现更佳的节能效果,而煤制甲烷多联产系统则通过取消合成气调整,节能效果主要来自于变换反应和净化单元。对于带CO2回收的两种多联产系统,由于煤制甲烷系统在合成反应之后捕集CO2,处理的气体量较少并且气体中C02的浓度较高,因此可以实现较低的CO2捕集能耗。通过利用CO2代替纯氧作为气化剂,可以改变气化反应路径,从而减小气化反应过程产生的(?)损失,并且可以取消空分单元,避免了传统空分制氧单元的巨大能耗,从而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率。利用CO2作气化剂的新气化制甲醇系统与传统煤制甲醇系统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其系统总(?)效率分别为61.3%和48.7%,新气化制甲醇系统在气化反应过程的(?)损失有大幅减少,同时,新气化制甲醇系统可以回收利用CO2分离单元捕集的一部分CO2,进而实现更高的系统(?)效率。另外,为了验证新气化工艺的可行性,设计并完成了煤炭炼焦以及焦炭-二氧化碳气化反应实验,并分析了煤种、炼焦方式、气化条件等对于焦炭-二氧化碳气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考察的褐煤、长焰煤、烟煤等均适合作为气化煤原料用于新气化系统,炼焦方式对焦炭气化反应速率影响不大,气化反应采取1000℃的温度便能够保证气化反应的速率;另外,通过添加碱金属催化剂也可以有效加快气化反应速率。

满奕[8](2016)在《低碳排放的煤和焦炉气联供化工过程新工艺》文中指出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近年来,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煤化工过程发展迅速。然而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煤化工过程存在碳排放量大、过程能耗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针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以及煤制天然气这三个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煤化工过程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煤化工工艺过程高能耗和高排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煤富碳少氢,原煤经煤气化得到的合成气的氢碳比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后续合成富氢化学品的要求,在进行组分调整的过程中,将大量有效碳元素转化为CO2排出系统外,并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因此,对这些煤化工工艺过程补充适量的富氢原料,可有效地避免生产过程中合成气的组分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工艺流程。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择我国产量较大的工业废气焦炉气作为富氢原料,对现有的煤制甲醇、煤制烯烃以及煤制天然气过程进行工艺设计与系统集成。本文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提出的新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找出新流程的优势与不足,为将来的煤化工过程工艺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带有甲烷三重整过程的焦炉气辅助煤制甲醇新工艺。在现有的煤制甲醇工艺基础上,集成了甲烷三重整单元。净化后的焦炉气经变压吸附分离为甲烷和氢气,甲烷和由煤气化过程产生的CO2以及水蒸汽共同进入三重整单元,甲烷三重整反应得到的合成气具有较高的氢碳比,与煤气化合成气混合后,可降低水煤气变换反应单元的规模,从而减少系统的CO2排放。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可以发现,焦炉气辅助煤制甲醇过程每吨甲醇产品的CO2排放由2.9吨降至1.6吨,减排45%;能效则由51%提高至62%。由于新工艺增加了工艺单元,导致总投资增加了10%和成本升高了8%。在煤制甲醇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煤和焦炉气联供制烯烃新工艺。新的联供过程集成了甲烷干重整和甲烷水蒸气重整单元,同时取消了水煤气变换单元。通过混合煤气化合成气、甲烷干重整合成气、甲烷水蒸气重整合成气以及焦炉气中的氢气,可以得到具有合适氢碳比的合成气,这样就避免了水煤气变换过程带来的碳元素转换,减少了CO2排放。同时,由煤气化过程所产生的CO2也被甲烷干重整单元回收利用。通过对系统进行能量集成,实现了工艺流程的能量梯级利用,实现烯烃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由技术经济分析可以发现,煤和焦炉气联供制烯烃过程每吨烯烃产品的CO2排放可降低至0.8吨左右,减排85%;能效达到46%,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虽然新工艺的生产成本升高了13%,但是考虑到未来碳税和碳排放权机制的引入,煤和焦炉气联供制烯烃过程将更具优势。本文还提出了一种煤和焦炉气联供制天然气新工艺。相比目前的煤制天然气工艺,新工艺增加了甲烷干重整单元以回收工艺过程所产生的CO2,同时取消了原流程中的水煤气变换单元。与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烃过程不同,煤制合成天然气过程的主要CO2产生自煤气化单元,因此仅通过物料匹配来取消水煤气变换过程,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碳减排。通过甲烷干重整过程,可实现CO2再利用,有效缓解碳排放问题。在联供过程中,甲烷化反应产生大量高品位热,通过对联供过程进行能量网络集成,这些热量回收后可为甲烷干重整供热,有效地降低了联供过程的能量消耗。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可以发现,煤和焦炉气联供制合成天然气过程可降低60%的CO2排放,并减少了72%的污水产生量,同时能效由52%提高至56%,而生产成本则降低了17%。因此,煤和焦炉气制天然气工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白宗庆,白进,李文[9](2016)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及CO2减排潜力分析"》文中指出焦炉煤气是我国特有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气,我国每年副产大量的焦炉气,其综合利用对于焦化企业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焦炉煤气的各种综合利用方式,包括焦炉气制甲醇、发电、制天然气等。结合焦化企业现场调研采样分析了焦炉气的典型组成、缺省碳含量及燃烧利用碳氧化因子。结果表明我国焦炉气的缺省碳含量明显低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缺省值,焦炉气燃烧利用的碳氧化因子为1。同时分析了焦炉气综合利用对CO2减排的贡献及潜力,指出我国富余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制化学品等对于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董永波[10](2015)在《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弛放气生产液化天然气》文中指出通过对20万t/a焦炉煤气制取甲醇过程中产生的甲醇弛放气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利用甲醇弛放气合成液化天然气的循环再利用途径,并且与利用甲醇弛放气合成氨、合成甲醇等循环再利用方法对比,得出了利用甲醇弛放气生产液化天然气是当前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途径,项目实施后企业每年可以生产液化天然气1.34万t,收益2 200万元。

二、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的分析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的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气煤联供制乙二醇新工艺开发与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乙二醇概述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现状
        1.4.1 煤制乙二醇的发展和产业现状
        1.4.2 富氢资源的利用现状
        1.4.3 煤与富氢资源集成技术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研究工具与评价方法
    2.1 建模工具简介
    2.2 技术性能分析方法
        2.2.1 碳元素利用效率
        2.2.2 (火用)效率
    2.3 经济性能分析方法
        2.3.1 总投资
        2.3.2 总生产成本
        2.3.3 内部收益率
第三章 焦炉煤气与煤联供制乙二醇新工艺
    3.1 焦炉煤气与煤联供制乙二醇新工艺流程描述
    3.2 焦炉煤气与煤联供制乙二醇流程建模与模拟
        3.2.1 煤气化单元模拟
        3.2.2 甲烷干重整单元模拟
        3.2.3 甲烷蒸汽重整单元模拟
        3.2.4 草酸二甲酯合成单元模拟
        3.2.5 乙二醇合成和精制单元模拟
    3.3 关键操作参数的优化
        3.3.1 关键参数对甲烷干重整单元的影响
        3.3.2 关键参数对创新型工艺氢碳比的影响
    3.4 D+S-CCtEG工艺全流程建模与模拟结果
    3.5 焦炉煤气与煤联供制乙二醇新工艺经济技术分析
        3.5.1 技术性能分析
        3.5.2 经济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页岩气与煤联供制乙二醇新工艺
    4.1 页岩气与煤联供制乙二醇流程建模描述
    4.2 页岩气与煤联供制乙二醇流程建模与模拟
        4.2.1 甲烷燃烧模型
    4.3 关键操作参数的优化
        4.3.1 D-SCtEG工艺进料比对氢碳比和CO_2排放量影响
        4.3.2 S-SCtEG工艺进料比对氢碳比和CO_2排放量影响
        4.3.3 D+S-SCtEG工艺进料比对氢碳比和CO_2排放量影响
    4.4 D+S-SCtEG工艺全流程建模与模拟结果
    4.5 页岩气与煤联供制乙二醇新工艺经济技术分析
        4.5.1 技术性能分析
        4.5.2 经济性能分析
        4.5.3 关键参数灵敏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粗焦炉煤气协同二氧化碳热转化的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模型与方法
    1.1 模型介绍
    1.2 过程效率评价指标
2 模型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T对干重整反应的影响
    3.2 ψ对干重整反应的影响
    3.3 qVCOG (in)对干重整反应的影响
    3.4 p对干重整反应的影响
    3.5 产物气主要成分分析
    3.6 H2O对干重整反应的影响
    3.7 O2对干重整反应的影响
    3.8 CH4主要消耗途径分析
    3.9 焦油主要消耗途径分析
    3.1 0 合成气主要生成途径分析
    3.1 1 积碳主要生成途径分析
4 结论

(3)我国炼焦产业现状及绿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焦化行业发展与历程回顾
    1.1 炼焦行业实现跨越发展,有力支撑钢铁工业等对焦炭的高需求
    1.2 实施《焦化行业准入条件》,推进焦化行业科学发展
    1.3 以先进技术装备置换落后产能,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着
    1.4 加强“煤-焦-钢-化”产业链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1.5 坚持创新和结构调整,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焦化工业体系
2 我国焦化行业政策支撑和技术成果转化
    2.1 重大技术有序集成和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2 焦炉大型化技术加快推进,装备水平全面提升
    2.3 捣固炼焦与优化配煤技术结合,有力缓解优质炼焦煤的不足
    2.4 低阶煤的中低温干馏技术发展,构成我国最完善的炼焦工业体系
    2.5 干熄焦等节能技术的推广采用,促进焦化行业节能减排
    2.6 多种焦炉煤气脱硫工艺的开发与完善,推进煤气净化质量的提高
    2.7 焦炉煤气高效优化升值利用技术,提高炼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8 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快行业绿色发展
3 焦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认清形势,应对挑战
    3.2 主动作为,打赢焦化行业生存发展攻坚战
        3.2.1 把握正确方向,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2.2 找准企业定位,按期实现环境治理目标
        3.2.3 高度关注市场动态变化,抓好生产经营工作
        3.2.4 推进兼并重组,做好产业园区建设
        3.2.5 加强企业间互利合作,全面推进煤焦钢产业链建设
    3.3 关注焦炭与钢铁等产业的协调供应问题
    3.4 新增炼焦产能兼顾高炉大型化对焦炭质量的需求
    3.5 用创新发展理念,实现行业绿色发展

(4)焦化多联产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与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
        1.1.2 我国焦化行业存在的问题
        1.1.3 我国焦化行业发展趋势
    1.2 煤焦化多联产系统
        1.2.1 多联产系统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本文所研究的案例系统
    1.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研究现状
        1.3.1 生命周期评价简述
        1.3.2 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现状
        1.3.3 研究系统及产业链的LCA研究现状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本文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二章 焦化多联产系统生命周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1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2.1.1 LCA发展历史
        2.1.2 LCA基本定义
        2.1.3 LCA技术框架
        2.1.4 常用的影响评价方法
        2.1.5 LCA数据库及软件
    2.2 焦化多联产系统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构建
        2.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2.2.2 数据来源及建模
        2.2.3 影响评价方法
        2.2.4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焦化“细分法”生命周期评价
    3.1 焦化工艺描述
        3.1.1 炼焦过程工艺
        3.1.2 化产部分工艺
    3.2 研究方法
        3.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3.2.2 环境负荷的分配
        3.2.3 数据来源及清单
        3.2.4 影响评价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生命周期排放清单分析
        3.3.2 化产过程各阶段分析
        3.3.3 焦炭的生命周期评价
        3.3.4 不同分配方法的影响
        3.3.5 熄焦方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焦炉煤气制甲醇生命周期评价
    4.1 甲醇生产工艺描述
        4.1.1 煤制甲醇工艺
        4.1.2 天然气制甲醇工艺
        4.1.3 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
    4.2 研究方法
        4.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4.2.2 数据来源及清单
        4.2.3 影响评价方法
        4.2.4 甲醇生产成本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焦炉煤气制甲醇LCA研究
        4.3.2 三种甲醇路线环境影响的比较
        4.3.3 三种甲醇路线生产成本比较
        4.3.4 敏感度分析
        4.3.5 改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生命周期评价
    5.1 天然气生产工艺描述
        5.1.1 焦炉煤气脱碳法制LNG(研究案例系统工艺)
        5.1.2 焦炉煤气甲烷化制LNG(提氢/不提氢)
        5.1.3 国内天然气液化制LNG
    5.2 研究方法
        5.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5.2.2 数据来源与清单
        5.2.3 影响评价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焦炉煤气脱碳法制LNG工艺LCA研究
        5.3.2 不同LNG工艺路线的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焦炉煤气不同下游利用路径的综合评价
    6.1 工艺描述
    6.2 研究方法
        6.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6.2.2 数据来源及建模
        6.2.3 影响评价方法
        6.2.4 能效计算方法
        6.2.5 经济性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对比
        6.3.2 能效对比
        6.3.3 经济性对比
        6.3.4 环境-能耗-经济综合评价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主要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5)CO2循环补碳焦炉煤气制甲醇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焦炉煤气利用现状
        1.1.1 焦炉煤气做燃气
        1.1.1.1 焦炉煤气用作民用燃料
        1.1.1.2 焦炉煤气用作工业燃料
        1.1.2 焦炉煤气生产直接还原铁
        1.1.3 焦炉煤气做化工原料
        1.1.3.1 焦炉煤气制合成氨
        1.1.3.2 焦炉煤气制氢
        1.1.3.3 焦炉煤气制天然气
        1.1.3.4 焦炉煤气制合成油
        1.1.3.5 焦炉煤气制甲醇
        1.1.3.6 焦炉煤气制二甲醚
        1.1.4 焦炉煤气联产
    1.2 焦炉煤气制甲醇技术的发展
        1.2.1 传统焦炉煤气制甲醇
        1.2.2 补碳焦炉煤气制甲醇
    1.3 传统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流程
        1.3.1 焦炉煤气脱硫净化单元
        1.3.2 焦炉煤气重整转化单元
        1.3.3 甲醇合成单元
        1.3.4 甲醇精馏单元
    1.4 CO_2分离单元
    1.5 变压吸附制氢单元
    1.6 甲烷重整方式
        1.6.1 甲烷水蒸气重整
        1.6.2 甲烷自热重整
        1.6.3 甲烷干重整
        1.6.4 甲烷三重整
    1.7 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流程模拟理论与评价方法
    2.1 流程模拟
    2.2 技术-经济评价
        2.2.1 技术分析指标
        2.2.1.1 CH_4、CO_2转化率
        2.2.1.2 能量利用效率和(火用)效率
        2.2.2 经济分析指标
        2.2.2.1 总投资(Total Capital Investment-TCI)
        2.2.2.2 甲醇生产成本(Production Cost of Methanol-COM)
        2.2.2.3 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
    2.3 甲醇生产成本敏感性分析
第三章 CO_2循环补碳焦炉煤气制甲醇流程建立与验证
    3.1 流程各单元模拟
        3.1.1 焦炉煤气精脱硫单元模型的建立
        3.1.2 焦炉煤气干重整单元模型的建立
        3.1.3 气相甲醇合成单元模型的建立
        3.1.4 粗甲醇精馏单元模型的建立
        3.1.5 变压吸附分氢单元模型的建立
        3.1.6 燃烧供热单元模型的建立
        3.1.7 CO_2回收单元模型的建立
        3.1.8 干重整和甲醇合成单元模型验证
        3.1.9 小结
    3.2 CO_2循环补碳焦炉煤气制甲醇系统
        3.2.1 流程分析
        3.2.1.1 流程物流能流匹配问题
        3.2.1.2 流程边界问题
        3.2.2 焦炉煤气不提氢方案(CWOHS)
        3.2.3 焦炉煤气提氢方案(CWHS)
第四章 CO_2循环补碳焦炉煤气制甲醇系统技术-经济评价
    4.1 物流分布及技术-经济评价
        4.1.1 系统技术评价
        4.1.2 系统经济评价
        4.1.2.1 假设条件下系统经济性能评价
        4.1.2.2 甲醇生产成本的灵敏度分析
    4.2 系统物流-能流平衡
        4.2.1 系统C流平衡
        4.2.2 系统能流平衡
    4.3 不同焦炉煤气制甲醇系统比较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果与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5.3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及攻读期成果

(6)焦炉煤气不同深加工路线的枝化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焦炉煤气合成产品路线
    1.1 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工艺路线
    1.2 焦炉煤气制LNG的工艺路线
    1.3 焦炉煤气制乙二醇的工艺路线
    1.4 焦炉煤气经甲醇生产二甲醚的工艺路线
    1.5 焦炉煤气经甲醇生产聚甲醛(POM)的工艺路线
2 焦炉煤气合成产品枝化度分析
    2.1 枝化度和综合枝化度
    2.2 枝化增值效果分析
3 结论
编者后记:

(7)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节能机制与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能源产业现状
        1.1.2 我国能源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研究动态
        1.2.2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关键流程技术概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气化过程(?)损失分析
    2.1 概述
    2.2 化学反应过程(?)损失规律
        2.2.1 反应过程能的品位基本方程
        2.2.2 反应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解析式
        2.2.3 气化反应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2.3 气化过程(?)损失规律分析
        2.3.1 GE水煤浆气化技术
        2.3.2 SHELL煤粉气化技术
        2.3.3 气化过程EUD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单产系统对比
    3.1 概述
        3.1.1 研究背景
        3.1.2 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单产系统工艺流程简述
        3.1.3 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3.2 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3.2.1 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3.2.2 系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多联产系统对比
    4.1 概述
        4.1.1 多联产概念的提出
        4.1.2 多联产系统结构
        4.1.3 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多联产系统工艺流程简述
        4.1.4 多联产系统评价准则
    4.2 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4.2.1 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4.2.2 多联产系统相对节能率
        4.2.3 系统(?)分析
    4.3 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多联产系统CO_2捕集特性分析
        4.3.1 带CO_2捕集单元的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多联产系统流程
        4.3.2 系统评价准则
        4.3.3 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气化制甲醇系统
    5.1 概述
        5.1.1 研究背景
        5.1.2 系统流程简述
        5.1.3 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5.2 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5.2.1 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5.2.2 系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二氧化碳-焦炭气化反应实验验证
    6.1 简介
        6.1.1 新气化系统简介
        6.1.2 实验方案
    6.2 实验数据结果及分析
        6.2.1 焦炭制备实验
        6.2.2 气化实验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主要创新点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博士学位论文科研项目背景
致谢

(8)低碳排放的煤和焦炉气联供化工过程新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和研究现状
        1.1.1 煤制甲醇产业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1.2 煤制烯烃产业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1.3 煤制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 以合成气为核心的联供化工系统
    1.3 焦炉气利用现状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法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建模模拟与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2.1 建模模拟
    2.2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2.2.1 碳元素利用率
        2.2.2 能量效率
        2.2.3 投资估算
        2.2.4 生产成本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焦炉气辅助煤制甲醇新工艺
    3.1 带有甲烷三重整的焦炉气辅助煤制甲醇新工艺
        3.1.1 煤气化单元
        3.1.2 甲烷三重整单元
        3.1.3 水煤气变换单元
        3.1.4 酸性气体脱除单元
        3.1.5 甲醇合成单元
        3.1.6 系统关键参数分析
        3.1.7 全流程模拟
    3.2 新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
        3.2.1 能效分析
        3.2.2 经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和焦炉气联供制烯烃新工艺
    4.1 煤和焦炉气联供制烯烃新工艺
        4.1.1 煤和焦炉气联供制合成气系统
        4.1.2 甲醇制烯烃系统
        4.1.3 系统关键参数分析
        4.1.4 全流程模拟
    4.2 新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
        4.2.1 能量集成与能效分析
        4.2.2 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4.2.3 经济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和焦炉气联供制天然气新工艺
    5.1 煤和焦炉气联供制合成天然气新工艺
        5.1.1 煤气化与净化系统
        5.1.2 焦炉气分离与甲烷干重整系统
        5.1.3 甲烷化系统
        5.1.4 系统关键参数分析
        5.1.5 全流程模拟
    5.2 无甲烷干重整单元的煤和焦炉气联供制合成天然气新工艺
    5.3 技术经济分析
        5.3.1 能效分析
        5.3.2 排放分析
        5.3.3 经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及CO2减排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途径分析
    1. 1 工业和城市燃气
    1. 2 发电
    1. 3 制甲醇/ 合成氨
    1. 4 制氢
    1. 5 制天然气
    1. 6 直接还原铁
2 焦炉煤气的碳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
3 结论

(10)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弛放气生产液化天然气(论文提纲范文)

1焦炉气制甲醇弛放气的产生
2 焦炉气制甲醇弛放气的循环再利用现状
    2.1 焦炉气制甲醇的弛放气制取合成氨
    2.2 焦炉气制甲醇的弛放气生产甲醇
3 焦炉气制甲醇的弛放气生产液化天然气
    3.1可行性分析
        (1)甲醇弛放气成分适合制液化天然气
        (2)甲醇弛放气生产液化天然气经济性可行
        (3)甲醇弛放气生产液化天然气技术成熟
        (4)市场前景广阔
    3.2 工艺过程
    3.3 项目优势
4 焦炉气制甲醇弛放气循环再利用方案对比
5结论

四、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的分析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气煤联供制乙二醇新工艺开发与系统评价[D]. 杨庆.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2]粗焦炉煤气协同二氧化碳热转化的动力学分析[J]. 张剑,张宝旭,彭瑞峰,陈玉民. 华电技术, 2020(10)
  • [3]我国炼焦产业现状及绿色发展研究[J]. 杨文彪. 煤炭经济研究, 2019(08)
  • [4]焦化多联产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与系统分析[D]. 李晶莹. 西北大学, 2018(01)
  • [5]CO2循环补碳焦炉煤气制甲醇技术—经济分析[D]. 龚敏慧.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1)
  • [6]焦炉煤气不同深加工路线的枝化度分析[J]. 汤志刚,贺志敏,李红伟,郭栋,赵志军,温燕明. 煤化工, 2016(05)
  • [7]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节能机制与特性研究[D]. 冀晓洲.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6(11)
  • [8]低碳排放的煤和焦炉气联供化工过程新工艺[D]. 满奕.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9]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及CO2减排潜力分析"[J]. 白宗庆,白进,李文. 洁净煤技术, 2016(01)
  • [10]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弛放气生产液化天然气[J]. 董永波. 氮肥技术, 2015(03)

标签:;  ;  ;  ;  ;  

焦炉气制甲醇项目分析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