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T-4 作文命题和写作

CET-4 作文命题和写作

一、大学英语四级作文命题与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杜洪波[1](2020)在《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策略——以锦城学院为例,巧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篇章,促进四级写作教学》文中认为本文以锦城学院学生为例,剖析了大学英语四级教学过程中,巧用四级听力篇章作为学习资料,从写作布局谋篇、语法句法、四级词汇等维度促进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训练听力和阅读的同时,解决四级写作在思维、语法和词汇等各个方面的难题。

韩瑶瑶[2](2020)在《对外汉语写作测试方式效度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能力测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写作能力必不可少又难以提高,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的水平,因此备受重视。但如何检验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却是语言测试领域研究的难题,探索不同的测试方式,减少主观性,尽量反映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和能力,追求其客观真实有效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本文参阅了第二语言研究领域关于写作测试的大量文献,回顾了国内外写作测试方式有效性的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测试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借鉴国外写作测试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测试题型,对汉语二语学习者进行写作测试,且对比了多种测试方式的有效性,旨在通过自己的研究对写作教材、写作测试方式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针对来华留学生初、中、高不同汉语水平学习者,分别进行了不同写作测试方式的有效性研究:1.针对初级汉语水平者,写作测试方式有完成句子、看图写作及图表题;2.针对中、高级汉语水平者,写作测试方式有完成句子、看图写作、命题作文及图表题。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与汉字文化圈学生在写作测试方式有效性方面的差别。本文的研究假设为:1.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看图写作测试的效度最高;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命题作文测试的效度最高;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图表题测试的效度最高;2.是否为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写作测试方式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基本印证了我们的假设,但也有不同发现,如对中级学习者来说,完成句子测试的有效性是最高的。本文最后提出了改进写作教材练习题、丰富写作练习方式的建议,如针对初级汉语水平者,适当在练习题中增加看图写作及完成句子;针对中级汉语水平者,可以加强完成句子的练习;针对高级汉语水平者,可以增加图表题的练习方式等。希望以上建议能够为提高写作测试方式有效性、增强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陈露露[3](2019)在《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测试是检测被试者英语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现在国际上的通用语言,也是我国的第二语言。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国内认可度最高的英语考试是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经过这么多年,问题也在逐渐显现,为此我国开始研究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并且在2020年前逐步推行。目前国内的英语考试现状如何?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为何会出现,出现的背景以及意义何在?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在未来的实施中又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去应对?笔者以此题进行研究,对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在未来的实施无疑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除了引言与结语之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对考试、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四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交际语言测试理论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是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出现在的背景以及目标意义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比较分析,将国内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中的五级与六级考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四六级的问题以及证明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科学性。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对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在的实践初探进行分析并且理性的看待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存在的问题,对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未来实施提出相关建议。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是新兴事物,会存在很多的质疑。但是通过将它与现有的英语考试类型进行比较分析,我们会发现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从量表的研制到考试系统的建立都更加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社会需求。终将对我国未来的外语测评与英语教学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4](2018)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文中认为本文以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探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问题。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研究框架应包括: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5个要素,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以3种发展相对成熟的汉语水平测试:中国大陆的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中国台湾的华语文能力测验(TOCFL)和日本的中国语检定考试作为参照,采用文献研究法、宏观系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混合法4种研究方法,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中的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本文在论述语言测试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发现语言测试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以此为基础,对《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教学目标试图培养泰国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本研究明确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得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三个主要原则。本文在考察与分析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基础上,发现等级标准的制定应以语言能力标准为参照依据,并应划分为几个等级考试以面向具有不同语言水平的考生。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作为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重要参照依据,以《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辅助,主客观性测试都应划分为6个等级考试。本文还提出应制定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以便于为各等级考试界定范围。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的制定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任务大纲的制定为例,本文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任务选取应以需求为基础,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并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等。对于测试的设计,本研究发现应包括5个环节:测试对象、测试目的、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和试卷构成。本文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应针对泰语母语者群体,应以考察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为测试目的。听力和阅读测试应以真实情景且贴近泰国考生生活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言材料作为测试内容,采用客观题型为主。写作和口语测试内容取决于测试任务,应通过主观题型来考察。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由笔试、写作和口试3种试卷构成,题量应当足以能准确推测考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不至于让考生产生疲劳效应,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试卷中的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适量运用泰语。本文发现,分数体系主要涉及报告分数、分数解释和合格分数3个方面。本研究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采用二分和非二分计分法来计算原始分数,并将“量表分数”作为报告分数,并通过标准参照分数解释体系来解释考生的测试结果。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不应设定合格分数,以避免考生考试通过后就放弃汉语学习以及教育机构利用合格分数与毕业条件挂钩。除此之外,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第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第三,泰国政府的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除此之外,还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四点启示:第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第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第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第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基础上。

吴颖[5](2017)在《论CET-4写作改革对写作者思辨技能的影响——基于两种命题写作中转述动词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大学英语四级作文改革为非英语专业写作者在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转述动词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下,从语义内涵、评价潜势、引述方式和原作者呈现四个方面比较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两种命题写作中写作者使用转述动词的情况,可以总结出写作者书面转述的特点以及改革对写作者思辨技能的影响。

徐洲洋[6](2015)在《基于语言模因观的CET-4英语写作探究》文中指出基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而产生的模因论,因为其对文化发展规律的强大解释力,而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密切联系性,模因论在二语习得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语言模因根据其传播能力的强弱可以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任何成功的语言模因必须要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发展阶段的考验才能最终得以继续生存。本研究根据CET-4英语写作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归纳出符合CET-4英语写作要求的强势写作语言模因模块,尝试建立四级写作语言模因库,并把语言模因的四个发展阶段与传统的结果和过程写作法相结合,试图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语言模因观的CET-4英语写作学习法,并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来证实其有效性。本研究过程围绕着两方面的问题展开:首先基于语言模因论的CET-4英语写作学习法是否比传统英语写作学习法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水平?其次基于语言模因论的CET-4英语写作学习法能否改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态度?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研究采用的工具是调查问卷、写作测试和访谈。研究过程为持续10周的实证研究,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的实施方式获取数据材料,并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以了解他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本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基于语言模因理论的CET-4英语写作学习法确实能对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并且改变了他们对英语写作的消极态度。学生能够过系统掌握的模因写作法,在未来持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尽管本研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可以为将来的大学英语写作的学习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实践参考和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促进更多的专家学者在此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陈秋月[7](2015)在《新HSK(高等)作文命题的问题与改进 ——基于二语学习者书面表达能力目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力标准是评估一门语言教学和测试的主要标准,尤其在衡量书面表达这种综合能力时,能力标准是必要的依据。可是现今的新HSK写作能力标准设置得比较模糊,不能满足教学和测试的需要,导致新HSK的写作命题出现各种问题。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从能力标准开始抓起。笔者在研究二语学习者书面表达能力目标的基础上重构新HSK(高等)写作能力标准,并且探究各类语言测试写作试题与能力标准的适应性,为新HSK(高等)作文建立一个命题标准。设立作文的命题标准,主要是为了命题者服务,可是它也是教学改革、测试评估的风向标,命题带动着教学和评分体系的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命题标准就不仅仅是为了命题而存在的,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写作教学和测试。而命题标准又是基于能力标准建立的,两者相连接的桥梁就是测试题目与能力的适应性,只有能力标准与题目能够相适应,命题才能真正测试出能力;反过来,能力要体现在命题上,命题标准就必须提高题目与能力标准实际的适应性。以命题与能力的相适应作为中介,把能力标准和命题标准相连接,对作文命题进行改进,以期探索一条改革新HSK(高等)写作测试的有效路径。

刘玲玉[8](2015)在《影响三语德语专业四级考试(PGG)写作成绩的学习者可控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飞速发展以及学习者个体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化,考察影响二语单项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多。与之相比,三语习得仍算一门新的学科,三语习得理论急切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撑和扩充,有关三语单项能力的研究可以填补一些研究空白,并补充三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发现或结论。本研究关注的是影响三语(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的因素。影响三语写作的因素很多,只凭一次实证研究想囊括所有的影响因素不切实际。与非学习者因素相比,本研究认为学习者因素更为重要,而学习者可控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学习者从自身寻找原因,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语言。所以,本研究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学习者可控因素的研究上,具体探讨的问题包括:(1)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德语写作焦虑(两种情感类因素)、德语写作策略(认知类因素)、迁移能力(包括:汉语写作能力、英语写作能力、汉译英能力、汉译德能力、英译德能力)、德语能力(德语除写作外的能力如:听的能力=听写+听力、阅读能力、语法词汇知识)这五种学习者可控因素对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是否有影响?(2)如果有影响,这些学习者可控因素怎样、以何种方式影响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3)这些学习者可控因素之间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4)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文本语料中出现哪些类型的错误,哪些错误主要出于语言水平,即来自三语(德语)语言内部的干扰,哪些错误主要来自于其他语言,这里指一语(汉语)和二语(英语)的负迁移?为了回答问题(1)-(3),本研究对七所高校的229名德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调查,包括:汉语作文、两篇翻译(中翻德、英翻德)、三个问卷调查(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德语写作焦虑和德语写作策略调查问卷)、两项测试(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测试、德语专业四级(PGG)测试,包括:听写、听力、阅读、词汇与语法、纠错、写作)。依据理论框架和实证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关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各变量两两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通过AMOS统计软件构建了一个各变量对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影响的结构模型。该模型描述所考察的学习者可控因素对德语专业四级(PGG)作文成绩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影响力度,而且清楚地展示各个学习者可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该模型阐释了上述(1)至(3)中提出的所有问题。为了回答问题(4),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中、英、德三门语言进行简单对比后,分析出可能的错误类型,并对作文高、中、低组90篇语料进行了人工错误数标记。之后利用统计软件对错误进行了统计,并对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阐释。一方面验证了试验阶段的部分研究结果,另一方面更直观地再现了迁移能力和语言能力对写作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发现和启示如下:(一)、本研究框架内影响德语专业四级(PGG)作文成绩的五个学习者可控因素中,除去德语写作策略外的其他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交错复杂的。四个学习者可控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有的因素被影响多些,有的因素影响别的因素多些,各种因素均不是呈孤立的状态,有些因素之间是正向影响的作用,有些因素间是负向影响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对德语写作焦虑产生负面效应,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越高,德语焦虑越轻;德语能力对迁移能力产生正面效应,德语能力越高,迁移能力越高;德语写作焦虑对德语能力产生负面效应,德语写作焦虑越高,德语能力越差;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对德语能力产生正面效应,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越高,德语能力越强;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对迁移能力产生正面效应,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越高,迁移能力越强;德语写作焦虑对迁移能力产生负面效应,德语写作焦虑越高,迁移能力越差。(二)、本研究框架内影响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的五个学习者可控因素中,除去德语写作策略外的其他四个因素都对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产生影响,有些因素的影响是直接的,如迁移能力;有些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如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焦虑和德语能力。具体表现为:德语写作焦虑对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产生负面效应,德语写作焦虑越高,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越差;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对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产生正面效应,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越高,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越好;德语能力对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产生正面效应,德语能力越好,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越高;迁移能力对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产生正面效应,迁移能力越高,德语专业四级(PGG)写作成绩越好。(三)、作文高分组的各种类型的错误数均最少,作文低分组的各种错误类型数均最多,按照词形、句法、词汇、拼写来分的四种错误类型的数量随着作文分数的升高而减少。根据具体情况,本研究语料中的错误共有四种基本原因。原因一:英语=德语(≠汉语),这种由于汉语表现形式在头脑中根深蒂固而容易导致产生语际间的负迁移;原因二:汉语≠(英语≠德语),三种语言都不相同,但大部分情况下汉语不对德语产生影响,英语与德语虽然不一致,但有相似性,所以英语的影响会比较深。原因三:德语≠(汉语=英语),德语不同于之前学习过的两种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因为未掌握好这门语言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混乱而造成错误。原因四:汉语=英语(≠德语)→德语,汉语和英语相似,所以学生直接借用之前学过的语言,在德语学习时未发现德语的不同而犯错。各种类型的错误有可能是上述四种原因之一造成,也有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德语专业四级(PGG)作文中的错误既有因为汉语或英语的负迁移而造成的,也有很多是由于德语基础不扎实而导致的。本研究的启示在于:三语(德语)写作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应当从多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德语写作水平:(1)应加强心理教育,提高模糊容忍度,减少焦虑,提高写作水平;(2)应全面提高各语言水平,特别是一语、二语写作水平,促进三语写作水平;(3)语言学习课堂应多样化,学习与习得应当恰当结合;可以将翻译练习作为应用所学语言的辅助手段,加强语言对比学习;(4)最后应努力提高德语写作教学效率、体验写作乐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董连忠[9](2014)在《全国高考北京市英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反拨效应,又称反拨作用,通常指考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产生的影响。反拨作用的大小与考试的重要性,即考试的社会权重成正比。考试结果有很多用途,而用于促进教学、推动教学改革由来己久。要使测试监控和指导教学,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引发教育教学相关人员,如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反应的高风险测试,二是考试设计科学、合理,能真实地衡量教与学的效果。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测试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才得以发挥。高考主要有两种职能: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促进中学教学。与其它学科考试一样,高考英语测试在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深造的选拔考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英语考试制度与命题工作始终在进行着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北京市2002年起开始试行自主命题,2005年自主命题的省(市)扩大到了14个,基本实现了考试重心从单纯考查语言知识向语篇层面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转变,尤其是考查了听力、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应用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试行自主命题以来高考英语改革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专家、教师和学生访谈、课堂观察及问卷调查,探究了高考英语测试给高中英语教与学带来的实际影响及变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对2位测试专家、1位教研员、1位特级教师、281名高中英语教师和1325名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自2002年试行高考英语自主命题以来,在试卷结构、试题内容和难度等方面均进行了改革。首先,增加了听力考试和开放作文,取消了统考卷的“单词拼写”和“短文改错”题;其次,分别在听力和阅读理解考查部分增加了以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主观题型——听力信息填充题和阅读填空题;第三,在试题内容、试题难度上均作了调整。高考英语测试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将考查重点从考查语言知识转变为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完成考试目标所要求的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在保证试卷信度的前提下,高考英语试题改革为考生提供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的空间,从而使优秀考生脱颖而出。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对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研究还发现,北京市高中英语教学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北京市高考英语测试改革对教学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高考英语口试还未正式纳入英语科考查范围,因而多数学校不开设口语课,忽视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开放作文的引入,不仅未实现促进考生语言交际能力提高的预期目标,反而使课堂写作教学更为模式化,给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延长备考复习时间,所有学校均存在压缩正常教学学时、删减教材内容的现象。然而,高考英语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也“因校而异”,生源质量较差学校受高考英语测试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以试题训练代替常规教学的现象更为普遍。因此,要充分发挥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研究者对北京市高考英语测试改革提出四点建议:1)增加高考英语口试,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2)减少客观题比例,增加主观题分数权重,提高考试效度;3)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4)高考英语改革应稳中求变,突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十几年来,北京市高考英语自主命题取得了显着成果,给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反拨作用。但也应借鉴其他省(市)多年来高考英语测试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改进现有试卷结构不尽合理、考试题型较为单一、试题难度上下波动等缺陷和不足,进一步促进北京市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罗海燕,邓海静[10](2013)在《从四六级写作命题改革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文中提出文章通过对2011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写作命题的研究,发现了此次命题的方式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首次废除了过去提纲式的命题思路;文章还研究了新的命题方式下考生写作中出现的审题不清、乱用模板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写作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英语四级作文命题与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四级作文命题与写作(论文提纲范文)

(2)对外汉语写作测试方式效度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写作测试方式及练习题设计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有关写作测试方式的研究概述
        2.1.1 国外有关写作测试方式的研究
        2.1.2 国内有关写作测试方式的研究
    2.2 国内外写作测试方式的效度与信度研究
        2.2.1 国内外关于效度的研究
        2.2.2 国内外关于信度的研究
    2.3 国内外写作测试方式评分研究
        2.3.1 评分标准
        2.3.2 评分误差
    2.4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中涉及练习题的研究
第三章 对外汉语写作测试实证研究设计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目的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假设
    3.5 实验设计与实施
        3.5.1 实验设计
        3.5.2 实验实施过程
    3.6 评分标准
        3.6.1 实验评分标准和办法
        3.6.2 任课教师评分方法
    3.7 效度检验
    3.8 信度检验
第四章 对外汉语写作测试实验结果及讨论
    4.1 信度检验
    4.2 各汉语水平测试效度的分析及讨论
        4.2.1 初级汉语水平不同写作测试方式的效度分析
        4.2.2 中级汉语水平不同写作测试方式的效度分析
        4.2.3 高级汉语水平不同写作测试方式的效度分析
    4.3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与汉字文化圈学生测试效度的对比分析
        4.3.1 非汉字文化圈(初中高)与汉字文化圈(初中高)情况对比
        4.3.2 非汉字文化圈(中高级)与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情况对比
    4.4 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4.4.1 评分员访谈
        4.4.2 任课教师访谈
    4.5 有待进一步检验的问题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启示
        5.2.1 三种代表性写作教材分析
        5.2.2 本人使用写作教材情况
        5.2.3 写作教材练习形式与HSK考试题型的对比
    5.3 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级汉语水平测试题
附录二 :中级汉语水平测试题
附录三 :高级汉语水平测试题
附录四 :评分标准
致谢

(3)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旨趣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二) 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比较研究法
        3. 问卷研究法
一、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1. 考试
        2. 英语考试
        3.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
        4.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二) 理论基础
        1. 交际测试理论
        2. 发展历史梳理
        3. 实际应用领域
二、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背景及意义
    (一)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提出背景
        1. 大学英语考试类型多样化
        2. 大学英语考试目的功利化
        3. 社会考试资源的严重浪费
        4. 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差
        5. 大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单一
    (二)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研究历程
        1. 恢复高考以前的英语考试
        2. 恢复高考至今的英语考试
        3.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发展历程
    (三)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推行目标
        1. 外语测试系统性建设
        2. 学生外语综合素质提升
        3. 外语教学目标科学化
三、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与现行四六级考试比较分析
    (一) 科学性
        1. 考试连贯性
        2. 考试侧重点
    (二) 基础内容
        1. 基本知识
        2. 语言应用
    (三) 试卷分析
        1. 试卷构成
        2. 考试题型
        3. 时间分布
四、研究结论
    (一) 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实践初步研究
        1. 试点实行初探
        2. 国际标准对接
    (二) 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存在的质疑
        1. 考察过于全面,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能力
        2. 考察难度相同,是否适用不同专业需求
    (三) 正式实施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建议
        1. 明确考试性质
        2. 国家政策支持
        3. 增强社会认可
        4. 借鉴国际经验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研究综述
    一、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二、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一) 等级标准的相关研究
    
(二) 测试大纲的相关研究
    
(三) 测试设计的相关研究
    
(四) 分数体系的相关研究
    三、英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一) 研究资料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研究法
    
(二) 宏观系统分析法
    
(三) 对比分析法
    
(四) 混合方法
第四节 研究价值 第一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测试与考试的界定
    一、测试与考试
    二、本研究的专用名词简称表
第二节 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科学前语言测试
    二、结构主义语言测试
    
(一)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 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特点
    三、交际语言测试
    
(一) 交际语言能力学说
    
(二) 交际语言测试的特征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理论基础的确定
    一、泰国汉语课程大纲的分析
    
(一) 语言与交际
    
(二) 语言与文化
    
(三)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贯通
    
(四) 语言与社区的关系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及测试原则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的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第一节 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一) 新HSK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二) TOCFL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三) 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二、《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异同与优缺点分析
    
(一)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与CEFR的异同
    
(二)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优缺点
    三、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CEFR作为考试等级标准制定的重要参照依据
    
(一) CEFR有助于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其他国际性语言测试具有可比性
    
(二) 有助于保证能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CEFR的对应关系
    
(三)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可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辅助参照
    
(四) 针对泰国学习者汉语能力标准的研制可作为后续工作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考试等级划分分析
    
(一) 新HSK的等级划分
    
(二) TOCFL的等级划分
    
(三) 中国语检定的等划分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等级划分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设置应与等级划分相一致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划分为六个等级考试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划分应建立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大纲
第一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词汇大纲
    一、新HSK和TOCFL的词汇大纲分析
    
(一) 新HSK的词汇大纲
    
(二) TOCFL词汇大纲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量应能反映出CEFR各等级的语言能力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收录来源应该是多元的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唯用词频为选词标准的不自足性
    
(四)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本土化”特征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语法大纲
    一、新HSK语法大纲的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语法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语法项的目确定应以语法单位为基础
    
(二) 语法项目解释应当采用列项加举例方式
    
(三) 语法项目应采用螺旋式排序法
    
(四) 语法大纲应当进行隐显性处理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话题大纲
    一、新HSK话题大纲的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话题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一级话题应当以CEFR的交际主题为依据
    
(二) 根据泰国本土汉语教材的话题分布确定二级话题
    
(三) 三级话题的选择应参考《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的词义分类
第四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任务大纲
    一、新HSK的任务大纲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任务选取应当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二) 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
    
(三) 任务大纲应当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设计
第一节 测试对象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一) 新HSK的测试对象
    
(二) TOCFL的测试对象
    
(三) 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二、确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
    
(一) 测试对象的个体特征
    
(二) 测试对象的知识结构
    
(三) 测试对象的需求
第二节 测试目的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目的
    
(一) 新HSK测试目的
    
(二) TOCFL测试目的
    
(三) 中国语检定测试目的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目的的确定
第三节 测试内容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内容分析
    
(一) 听力测试内容
    
(二) 阅读测试内容
    
(三) 写作测试内容
    
(四) 口语测试内容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内容的建议
    
(一) 听力测试内容
    
(二) 阅读测试内容
    
(三) 写作测试内容
    
(四) 口语测试内容
第四节 测试题型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题型分析
    
(一) 听力测试题型
    
(二) 阅读测试题型
    
(三) 写作测试题型
    
(四) 口语测试题型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题型的建议
    
(一) 听力测试题型
    
(二) 阅读测试题型
    
(三) 写作测试题型
    
(四) 口语测试题型
第五节 试卷构成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分析
    
(一) 新HSK的试卷构成
    
(二) TOCFL的试卷构成
    
(三) 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试卷构成建议
    
(一) 试卷构成应当以主客观性测试为依据
    
(二) 题量确定应当考虑语言能力的准确推断、考生的疲劳效应、主观评分等因素
    
(三) 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当适量运用泰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体系
第一节 报告分数
    一、原始分数
    
(一) 新HSK和TOCFL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二、导出分数
    
(一) 导出分数的类别
    
(二) 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导出分数的分析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导出分数
第二节 分数解释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分数解释的分析
    
(一) 新HSK的分数解释
    
(二) TOCFL的分数解释
    
(三) 中国语检定的分数解释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解释
    
(一) 分数解释体系
    
(二) 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
    
(三) 语言能力描述的类型
    
(四) 分数解释方式
第三节 合格分数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分析
    
(一) 新HSK的合格分数
    
(二) TOCFL的合格分数
    
(三) 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合格分数
    
(一) 传统合格分数
    
(二) 改良Angoff法
    
(三) 未设定合格分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与启示
第一节 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
    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
    三、泰国政府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启示
    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
    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
    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当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
    
(一) 国别化汉语测试的针对性
    
(二) 国别化汉语测试中的母语问题
    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的基础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论CET-4写作改革对写作者思辨技能的影响——基于两种命题写作中转述动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一)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改革
    (二) 英语写作中的思辨能力
二研究方案
    (一) 研究问题
    (二) 分析框架
    (三) 语料收集
三情况统计与调查
    (一) 语义内涵
    (二) 评价潜势
    (三) 转述方式
    (四) 原作者呈现
四结束语

(6)基于语言模因观的CET-4英语写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的提出
    四、论文的总体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模因概述
        (一)模因的定义和由来
        (二)模因类型
        (三)成功模因特征
        (四)模因的发展阶段和选择器
        (五)语言中的模因
    二、模因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模因论国外研究现状
        (二)模因论国内研究现状
    三、模因论视角下的传统写作学习理论
        (一)结果写作法的模因解读
        (二)过程写作法的模因解读
第三章 基于语言模因观的CET-4 英语写作学习法构建
    一、CET-4 英语写作的特点和问题分析
        (一)CET-4 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分析
        (二)CET-4 英语写作特点分析
    二、语言模因观下的CET-4 英语写作学习法的主要内容
        (一)CET-4 英语写作中的语言模因提取
        (二)语言模因观下CET-4 英语写作法的学习阶段
第四章 实证研究具体过程
    一、实验准备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四)研究所用教材
    二、实验过程
        (一)前测
        (二)学习方法
        (三)后测
    三、数据收集
第五章 研究发现和讨论
    一、数据分析
        (一)成对样本T检验
        (二)独立样本T检验
    二、问卷分析
    三、访谈分析
    四、结果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一、主要发现
    二、局限与反思
    三、对未来工作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评分原则与标准
    附录2 前测和后测作文题目
    附录3 问卷 一
    附录4 问卷 二
    附录5 访谈问题题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新HSK(高等)作文命题的问题与改进 ——基于二语学习者书面表达能力目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目的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2 各类语言测试写作能力标准研究
    2.1 国内外语言测试写作能力标准研究
    2.2 新旧HSK写作能力标准研究
3 重构新HSK(高等)写作能力标准
    3.1 语言知识
    3.2 语用能力
    3.3 思想表达
    3.4 语言规范
4 命题与能力标准的相适应研究
    4.1 托福作文命题与CEFR能力标准相适应研究
    4.2 雅思作文命题与CEFR能力标准相适应研究
    4.3 四、六级作文命题与《四、六级大纲》能力标准相适应研究
    4.4 MHK作文命题与《MHK大纲》能力标准相适应研究
    4.5 旧HSK作文命题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相适应研究
    4.6 新HSK作文命题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相适应研究
    4.7 小结与启示
5 基于能力标准建立新HSK(高等)作文命题标准
    5.1 新HSK(高等)作文命题标准
    5.2 新命题标准评价命题
    5.3 新命题标准下的教学改革新动向
    5.4 评分标准与命题标准、能力标准的关系
6 结语
    6.1 总结
    6.2 不足之处及研究方向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影响三语德语专业四级考试(PGG)写作成绩的学习者可控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基本框架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语言习得
        2.1.1 二语习得研究
        2.1.2 三语习得研究
    2.2 写作研究
        2.2.1 写作研究历史
        2.2.2 写作模式研究
        2.2.3 德语写作研究
        2.2.3.1 德语(作为二语)写作
        2.2.3.2 中国德语专业四级考试(PGG)写作
    2.3 该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外语(二语/三语)写作的学习者因素研究综述
    3.1 学习者不可控因素
        3.1.1 天赋
        3.1.2 性别
        3.1.3 年龄
    3.2 学习者可控因素
        3.2.1 情感因素与写作成绩
        3.2.1.1 学习动机与写作成绩
        3.2.1.2 模糊容忍度与写作成绩
        3.2.1.3 焦虑与写作成绩
        3.2.2 学习策略与写作成绩
        3.2.3 语思维与写作成绩
        3.2.4 二语思维与写作成绩
        3.2.5 翻译水平与写作成绩
        3.2.6 外语水平与写作成绩
        3.2.6.1 听写能力与写作成绩
        3.2.6.2 听力能力与写作成绩
        3.2.6.3 阅读能力与写作成绩
        3.2.6.4 词汇知识与写作成绩
        3.2.6.5 语法知识与写作成绩
    3.3 该章小结
第四章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
    4.1 本研究理论框架内的各因素
        4.1.1 德语写作焦虑
        4.1.2 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
        4.1.3 德语写作策略
        4.1.4 德语能力
        4.1.5 迁移能力
        4.1.5.1 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4.1.5.2 语言迁移
    4.2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
    4.3 基于理论模型的假设
    4.4 该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部分的设计
    5.1 测试研究的问题
    5.2 测试研究设计
    5.3 试测
    5.4 测试
        5.4.1 受试者
        5.4.2 研究工具
        5.4.2.1 测试卷
        5.4.2.2 调查问卷
        5.4.2.2.1 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调查问卷
        5.4.2.2.2 德语写作焦虑调查问卷
        5.4.2.2.3 德语写作策略调查问卷
        5.4.3 数据收集
        5.4.4 数据分析
    5.5 该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6.1 问卷调查量表
        6.1.1 问卷调查量表的描述性统计
        6.1.2 问卷调查量表的因子分析
        6.1.2.1 德语写作焦虑量表因子分析
        6.1.2.2 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量表因子分析
        6.1.2.3 德语写作策略量表因子分析
    6.2 本研究的测试
        6.2.1 迁移能力测试
        6.2.2 德语能力测试
    6.3 各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
    6.4 测量模型
        6.4.1 进入结构模型的两个调查问卷量表的区别效度
        6.4.1.1 写作焦虑量表各潜在构念的区别效度
        6.4.1.2 写作模糊容忍度量表各潜在构念的区别效度
        6.4.2 本研究的测量模型建构
    6.5 结构模型
        6.5.1 结构模型建模
        6.5.2 基于结构模型的讨论
        6.5.3 基于结构模型的阐释
    6.6 该章小结
第七章 语料错误分析
    7.1 中、英、德三语比较
        7.1.1 语言形态
        7.1.2 词汇
        7.1.3 句法
        7.1.4 拼写
    7.2 本研究语料错误分析
        7.2.1 语料错误情况描述
        7.2.2 语料错误情况分析
        7.2.2.1 词形错误
        7.2.2.2 句法错误
        7.2.2.3 词汇错误
        7.2.2.4 拼写错误
    7.3 该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主要发现、启示与建议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1.1 试验研究发现
        8.1.2 错误分析发现
    8.2 本研究的启示
        8.2.1 加强心理教育,提高模糊容忍度,减少焦虑,提高写作水平
        8.2.2 全面提高各语言水平,一语、二语写作水平,促进三语写作水平
        8.2.3 将翻译练习作为应用所学语言的辅助手段,加强语言对比学习
        8.2.4 提高德语写作教学效率、体验写作乐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8.3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德语PGG作文题(2012年)
    附录二:德语写作模糊容忍度调查问卷
    附录三: 德语写作焦虑调查问卷
    附录四: 德语写作策略调查问卷
    附录五: 德语能力测试(听能)+阅读+词汇语法项
    附录六: 汉译德测试题
    附录七: 英译德测试题
    附录八: 汉语作文测试题
    附录九: 汉语作文测试评分标准
    附录十: 翻译评分标准
    附录十一: 中译德参考答案
    附录十二: 英译德参考答案
    附录十三: 文中部分图表
致谢

(9)全国高考北京市英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要回顾
    1.1.2 高考英语的发展变化
    1.1.3 北京市高考英语题型变化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
2.1 有关语言测试与教学的关系研究
2.2 反拨作用的起源——语言测试
    2.2.1 语言测试
    2.2.2 信度与效度
2.3 反拨作用研究
    2.3.1 反拨作用的界定
    2.3.2 反拨作用的维度
2.4 反拨作用研究的内容、模式和机制
    2.4.1 Alderson和Wall的反拨作用假说
    2.4.2 Hughes的反拨作用研究机制
    2.4.3 Bailey的反拨作用研究模型
    2.4.4 Green的反拨作用研究模型
2.5 高考英语反拨作用研究模型
2.6 小结 第三章 文献回顾与综述
3.1 有关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
    3.1.1 国外重要语言测试反拨作用实证研究
    3.1.2 国内重要语言测试反拨作用实证研究
3.2 国内外反拨作用研究主要发现
3.3 有关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回顾
3.4 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问题的提出
4.2 研究设计
4.3 研究对象
    4.3.1 高考英语专家
    4.3.2 高中英语教师
    4.3.3 学生
4.4 研究工具
    4.4.1 访谈
    4.4.2 课堂观察
    4.4.3 问卷调查
4.5 小结 第五章 高考英语改革评价
5.1 有关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题的原因及目的
5.2 有关北京市高考英语试题效度评价
5.3 展望未来:高考英语改革
5.4 小结 第六章 高中英语教学情况
6.1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高中英语教学
    6.1.1 教学大纲
    6.1.2 课程标准
    6.1.3 高中英语课程
    6.1.4 高中英语教材
6.2 课堂教学分析与讨论
    6.2.1 课程描述
    6.2.2 课堂教学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师生对英语教学和高考的认知与态度
7.1 学生和教师情况
7.2 高中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分析
    7.2.1 学生和教师与外教交谈情况
    7.2.2 学生和教师对语言技能的认知情况
    7.2.3 高中英语教材使用与练习完成情况
    7.2.4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课外学习情况
    7.2.5 语言技能训练情况
    7.2.6 模拟考试情况
7.3 师生对高中英语教学与学习及备考的观点/态度
7.4 高三复习及备考情况
7.5 师生对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建议
    7.5.1 教师的建议
    7.5.2 学生的建议
7.6 小结 第八章 综合分析与讨论
8.1 课堂观察与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8.1.1 听力教学
    8.1.2 口语教学
    8.1.3 阅读教学
    8.1.4 写作教学
    8.1.5 语法和语言知识教学
    8.1.6 课堂目的语的使用
8.2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关于北京市高考英语试行自主命题的预期目的
9.2 关于北京市高考英语改革措施及其反拨效应
9.3 关于北京市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中各年级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其特点
9.4 关于如何发挥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积极反拨作用的建议
9.5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9.6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专家访谈 附录4:教研员访谈 附录5:阅读课(高一) 附录6:阅读课(高二) 附录7:写作课(高三)

(10)从四六级写作命题改革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1年12月四六级写作命题与往年命题的对照
    1. 往年四六级写作命题模式及缺陷
    2. 2011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命题模式及优势
二、新命题形式下学生写作暴露的问题
    1. 审题不清, 离题万里
    2. 随意套用模板
三、新的命题形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四、大学英语四级作文命题与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策略——以锦城学院为例,巧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篇章,促进四级写作教学[A]. 杜洪波.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 2020
  • [2]对外汉语写作测试方式效度的实证研究[D]. 韩瑶瑶.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3]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研究[D]. 陈露露.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D].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 中央民族大学, 2018(01)
  • [5]论CET-4写作改革对写作者思辨技能的影响——基于两种命题写作中转述动词的比较研究[J]. 吴颖. 红河学院学报, 2017(05)
  • [6]基于语言模因观的CET-4英语写作探究[D]. 徐洲洋.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06)
  • [7]新HSK(高等)作文命题的问题与改进 ——基于二语学习者书面表达能力目标研究[D]. 陈秋月. 暨南大学, 2015(06)
  • [8]影响三语德语专业四级考试(PGG)写作成绩的学习者可控因素研究[D]. 刘玲玉. 南京大学, 2015(01)
  • [9]全国高考北京市英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D]. 董连忠.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01)
  • [10]从四六级写作命题改革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 罗海燕,邓海静.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标签:;  ;  ;  ;  ;  

CET-4 作文命题和写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