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范”的存在谈加强伦理道德建设

从“失范”的存在谈加强伦理道德建设

一、从“失范”现象的存在谈伦理道德建设的加强(论文文献综述)

赵进,徐魏,龚飞[1](2021)在《我国体育竞赛裁判员执裁伦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应用伦理学的视角考察我国体育竞赛裁判员执裁公正问题,可以揭示裁判员执裁公正问题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剖析引发因素,以提升裁判员执裁公正性。裁判员执裁公正具有规范体育竞赛、优化体育竞赛制度、构建优良社会风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效用。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根本属性。体育竞技极易引致各种竞技公平异化的现象,出现各种各样的竞技体育伦理失范问题。其中,裁判员执裁的伦理失范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自由裁量权、"黑哨"和"争议哨"现象时有发生、自由散漫、缺乏责任感、职务犯罪等,主要原因是裁判员职业化程度不高、地方利益的纠缠、法制建设落后以及裁判员职务犯罪等。为此,应构建道德培养与量化考评体系;加强舆论监督及法制建设,实现"德法共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伦理构建中的作用,重构体育伦理道德体系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李恒[2](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朱海林[3](2021)在《从全民抗疫的道德镜鉴中探寻公共卫生治理之道》文中提出在我国全民抗疫的过程中,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道德状况得到了全方位检视和全景式展现。新冠疫情防控既使制度之善、行动之善、关系之善、风尚之善体现的道德进步及其迸发的道德力量得到充分展现,也使疫情防控决策、干预、救治、保障及健康传播等各个环节中的道德难题和道德失范暴露无遗。面对我国疫情防控中的道德难题和道德失范,应该在坚持依法治理的同时,建立和健全公共卫生伦理治理体制。在依法治理与伦理治理的结合中提升公共卫生治理效能作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有效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王旭峰[4](2021)在《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桂林部分高校为例》文中认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提供给每一个利用网络的人一个极为开放和自由的活动空间,在这一自由的网络空间中,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意见,享受购物、聊天、看电影、玩游戏带来的生活乐趣,获取网络中自己想要获取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在带给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改变的同时,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虚拟空间,然而,网络的使用主体最终任然是人,人们在利用网络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网络伦理问题。网络就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诸多不得不面对的伦理问题,这些网络伦理问题,冲击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也挑战着现有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很明显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因为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对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较高,这决定了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主力军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一方面在享受着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诸多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问题。在网络虚拟空间,面对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大学生有时很难把握自己,难免会出现网络伦理不规范情况的发生。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是遵守网络伦理规范的,但由于网络本身虚拟和匿名的特点,部分大学生难免会出现网络伦理失范的现象。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和明显,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行为进行理论研究,进而加强我国大学生遵守网络伦理规范的素养,为我国大学生网络伦理的规范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对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如网络的概念、网络的特征,网络伦理的界定以及网络伦理的特征,然后是大学生网络伦理的含义及大学生应当遵守的网络伦理原则进行了阐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形式,以广西桂林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研究得出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表现并相应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研究得出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表现有网络语言暴力,网络侵犯他人隐私和网络盗用知识成果以及传播网络虚假信息,过度依赖网络这五个方面的失范现象。同时对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表现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大学生主体内因和社会环境外因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原因。最后对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具体的措施有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增强大学生自身网络伦理素养和培养大学生健康上网习惯。然后需要健全网络伦理建设和加强网络伦理宣传,具体的措施有加大网络伦理立法力度,强化网络伦理监督机制和重视网络文化宣传。创新高校网络伦理宣传,具体的措施为创新网络伦理教育课程,创新网络伦理教育实践和强化网络伦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网络技术监管建设,具体的措施为创新网络新型技术,加强网络技术监管和完善网络实名制技术。面对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问题只有多角度、多层面的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避免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最后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对大学生网路伦理规范起到一定的作用。

芦玉颖[5](2021)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伦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锐[6](2021)在《新时代网络主体失范的伦理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存辉[7](2021)在《行政伦理视角下基层公务员行为失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奇[8](2021)在《自媒体传播的伦理失范与规避研究》文中认为

吴雨晴[9](2021)在《公共危机下“知识人”公共意见传播中的媒介伦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杨筱莜[10](2021)在《我国p2p网贷平台的伦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

二、从“失范”现象的存在谈伦理道德建设的加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失范”现象的存在谈伦理道德建设的加强(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体育竞赛裁判员执裁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裁判员公正执裁的伦理关涉及其效用
二、裁判员执裁的伦理失范现象
    (一)过度使用自由裁量权
    (二)“黑哨”“争议哨”现象时有发生
    (三)赛场执裁缺乏责任意识
    (四)借职务之便实施犯罪
三、影响裁判员执裁公正的主要因素
    (一)裁判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
    (二)地方利益的纠缠
    (三)竞技体育法制建设相对落后
    (四)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裁判员公正执裁的伦理秩序建构
    (一)构建职业化道德培养与量化考评体系
    (二)加强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对地方体育行政权力的舆论监督
    (三)加强竞技体育法制建设,实现“德法共治”
    (四)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伦理构建中的作用
五、结语

(2)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框架
        1.3.1 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解读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2.2.1 研究方法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2.2.6 本节述评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2.3.2 资料收集
        2.3.3 共词分析
        2.3.4 共词网络分析
        2.3.5 多维尺度分析
        2.3.6 本节述评
    2.4 文献述评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3.1.2 资料采集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式编码
        3.2.3 选择性编码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2.5 本节小结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4.2.5 案例分析讨论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3 案例分析讨论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4.4.5 案例分析讨论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5.1 调研对象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6.1.1 合理性的审视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评估问卷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3)从全民抗疫的道德镜鉴中探寻公共卫生治理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战“疫”成果彰显道德进步和道德力量
二战“疫”困难折射道德难题和道德失范
三在依法治理与伦理治理的结合中提升公共卫生治理效能

(4)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桂林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理论意义
        3.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研究法
        3.跨学科研究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1.研究的创新点
        2.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网络
        1.网络的定义
        2.网络的特征
        (1)网络具有虚拟性
        (2)网络具有开放性
        (3)网络具有隐匿性
        (4)网络具有交互性
        (5)网络具有自由性
    (二)网络伦理
        1.网络伦理的概念
        2.网络伦理的特征
        (1)网络伦理具有自主性
        (2)网络伦理具有开放性
        (3)网络伦理具有多元性
    (三)大学生网络伦理
        1.大学生网络伦理概念
        2.大学生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
        (1)无害原则
        (2)自主原则
        (3)诚信原则
        (4)公平正义原则
        (5)自律原则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现象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伦理的失范现象
        1.网络语言暴力
        2.网络窥探隐私
        3.网络盗用智力成果
        4.网络传播虚假信息
        5.网络过度依赖
    (二)原因分析
        1.大学生主体内因分析
        (1)网络伦理意识削弱
        (2)网络责任意识缺乏
        (3)网络诚信意识不足
        (4)网络自律意识不强
        2.社会环境外因分析
        (1)网络伦理规范不健全
        (2)网络伦理宣传不足
        (3)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滞后
        (4)网络技术自身存在缺陷
三、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1.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
        2.增强大学生自身网络伦理素养
        3.培养大学生健康上网习惯
    (二)健全网络伦理建设与加强网络伦理宣传
        1.加大网络伦理立法力度
        2.强化网络伦理执法力度
        3.健全网络伦理监督机制
        4.重视网络伦理文化宣传
    (三)创新高校网络伦理教育
        1.创新网络伦理教育课程
        2.创新网络伦理教育实践
        3.强化网络伦理教师队伍
    (四)加强网络技术监管建设
        1.创新网络新型技术
        2.加强网络技术监管
        3.完善网络实名制技术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从“失范”现象的存在谈伦理道德建设的加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体育竞赛裁判员执裁伦理问题研究[J]. 赵进,徐魏,龚飞. 广西社会科学, 2021(11)
  • [2]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3]从全民抗疫的道德镜鉴中探寻公共卫生治理之道[J]. 朱海林. 哲学探索, 2021(01)
  • [4]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桂林部分高校为例[D]. 王旭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伦理研究[D]. 芦玉颖.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 [6]新时代网络主体失范的伦理探析[D]. 张锐.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7]行政伦理视角下基层公务员行为失范研究[D]. 李存辉.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8]自媒体传播的伦理失范与规避研究[D]. 李奇. 南京财经大学, 2021
  • [9]公共危机下“知识人”公共意见传播中的媒介伦理问题研究[D]. 吴雨晴.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10]我国p2p网贷平台的伦理问题研究[D]. 杨筱莜.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从“失范”的存在谈加强伦理道德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