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反对将军事打击扩大到其他国家

叙利亚反对将军事打击扩大到其他国家

一、叙反对将军事打击扩大到其他国家(论文文献综述)

李清宇[1](2021)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发展研究》文中指出

陈辰[2](2020)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越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苏联与越南由于利益互补选择成为盟友。两国关系飞速发展,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具有关键的地缘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但在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越双边关系的发展情况却发生明显转折。苏联为解决内外交困的局面推行新的外交政策,而越南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施行革新开放,相应地也将本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再加之多种国际因素的影响,苏越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往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时,曾经紧密的同盟关系已变得极为松散。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苏越关系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影响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越关系发展的因素,并以上述为基础对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苏越关系做出简要评析。

穆春唤[3](2020)在《美国对中东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在美国的国际战略中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也是美国建立和维持全球统治地位必然要涉足的重点区域。美国自冷战时起,就试图通过和中东地区各种类型政治行为体之间的联系来参与这个地区的事务,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与中东地区库尔德武装组织之间的关系。多年来,美国始终关注中东地区不同国家的库尔德武装组织,并根据自己与这些库尔德武装组织所在国家的关系或局势,来制定针对这些库尔德武装组织的不同政策。本文主要是从威胁认知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美国在规避威胁、遏制威胁以及消灭威胁等动机的驱使下,对中东地区不同国家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作为一种客观现实,美国对中东地区不同国家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政策是多元的。既有正向关系的支持、合作以及接触,也有反向关系的打压与制裁。在此基础上,政策实施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差异。而这些政策的形成与差异的产生,都和美国的威胁认知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首先,威胁认知是导致美国对不同国家库尔德武装组织开展合作、支持和接触,或是打压、打击和制裁等基本政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的积极支持与合作政策,主要源于美国对冷战时期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对伊拉克的影响,还有伊拉克极权主义政权在海湾地区的扩张以及穆斯林什叶派势力在伊拉克的增长等一系列威胁认知。同样,美国积极支持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政策,是感受到了叙利亚内战中“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崛起在中东地区对美国构成的巨大威胁。小布什政府和特朗普政府将伊朗视为中东地区的主要安全威胁,而与伊朗库尔德武装组织进行了接触。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伊朗的威胁评估显着下降,同时对库尔德武装组织自由生活党的威胁认知相对上升,因此,将该组织列入了恐怖主义组织名单进行制裁。对于土耳其库尔德武装组织,美国主要是考虑到与土耳其的同盟关系,因而支持土耳其政府镇压库尔德工人党,并将该组织列入恐怖主义名单予以制裁。其次,威胁认知对美国的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具有限制作用。中东地区库尔德武装组织所追求的违反国家主权原则的民族分离主义目标,影响着美国对库尔德武装组织的威胁认知,因此,美国在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组织采取支持与合作政策时,谨慎把握对这些组织的支持限度,尽量降低库尔德民族主义对地区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威胁。最后,威胁认知也影响到美国对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的性质。就美国与伊拉克和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组织的合作而言,考虑到伊拉克的地缘重要性和伊拉克什叶派威胁的长期存在,因而美国对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的合作政策更具有战略性;而由于“伊斯兰国”组织威胁的短期性和非关键性,因此美国基于反恐战争与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组织形成的合作关系则侧重于战术性。本文通过威胁认知理论对美国针对中东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所做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美国作为国家行为体对于中东地区库尔德武装组织所代表的非国家行为体制定政策时的威胁认知考量。并从中认识到美国对于中东地区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政策之所以存在如此巨大差异,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对待中东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政策,并非是为了支持库尔德民族的自治与独立,而是从威胁认知出发来更加有效地维护美国自身在中东地区的霸权。从论文研究的创新来说,这种研究的视角和研究结果,不仅是一种学术上的探讨,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崔璨[4](2019)在《1967年英属直布罗陀公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通过考察1967年英属直布罗陀公投的背景、过程及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公投结果的因素,阐明公投在英国、西班牙解决直布罗陀问题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揭示公投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局限性和特殊性。直布罗陀归属争端源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乌特勒支条约》。该条约第十条规定西班牙将直布罗陀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让渡给英国。此后双方因对该条款解读的差异导致冲突不断。二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地位有所提升,西班牙渴望重新获得直布罗陀主权。1963年以后英、西之间就直布罗陀归属问题矛盾激化,其突出表现就是西班牙将直布罗陀归属问题提交给联合国解决。联合国在非殖民化趋势下,做出了有利于西班牙的决议。为了应对国际压力,英国于1967年9月1日就直布罗陀主权归属问题举行公投。公投结果是直布罗陀人选择留在英国。1967年公投没有结束直布罗陀争端,反而因当地居民成为解决直布罗陀归属问题的第三方势力后,平添不可控因素,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

夏文奇[5](2018)在《远东国际局势与英德关系(1897-1901)》文中指出1895-1905年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十年,这十年里,远东占据了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位置,成为列强重点关注的地区,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立的两大集团中最重要成员英国和德国,它们的关系经由这一时期的远东形势发展变化所塑造,告别了过去二十年的间接合作状态,彻底分道扬镳;而这十年里,又以在1897-1901这四年里发生在远东的种种事件对两国关系的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英国长期维护的远东和平现状被中日甲午战争打破,羸弱不堪的中华帝国成为列强蚕食的对象。远东的这种变化,尤其是俄国自1897开始对华大肆扩张激起的英俄矛盾,客观上为德国扰乱列强相互关系、摆脱欧陆地缘政治僵局创造了机会。正是因为远东局势的扰动这一客观因素,促使英国一些政治家在主观上虽不情愿但不得不开始寻求临时性的区域合作以缓解英国作为全球帝国所面临的局部压力,吊诡的是,英国首先考虑的合作伙伴便是扰动的受益者——德国。然而,合作乃至结盟并非不可能,关键是能够在正确战略认知基础上给出合理报价,这就给两国外交互动带来了结构性制约。于是,在1897-1901年这四年间,德国利用英国的战略需求,获得英国承认把山东变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与英国共享津镇铁路权益并获得了黄河以北的铁路让予优先权,最终实现了长江流域对德国的开放,作为一个后来者短时间内在远东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这一切都是以英国减少自己在华利益所换来的,是建立在德国会帮助英国在远东遏制俄国的期望之上的;但是,德国认为,英国想要德国去帮助遏制俄国,就必须再进一步,加入三国同盟才是足够的;英国认为,欧洲的战略僵局使德国需要赢得英国的友谊,并且英国已经在远东向德国做出重大利益让步,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德国应该认清自己的形势。双方彼此都认为对方更需要自己,希望对方开出更高报价、承担更大义务而自己保持行动自由,导致两国陷入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外交互动频繁,却总是在更大希望后迎来更大失望,两国的关系不但未能取得重大进步,反而趋向倒退。德国不为所动,幻想着以恢复德俄友好关系来走出困境;而英国则以更大步骤的政策调整直接触发了欧陆外交的大洗牌。最终,远东局势在英德两国外交操弄之下,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在欧洲引发了大震荡,降临了一场毁灭性的世界大战,让英德两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绪论叙述选题的意义、选题相关的研究动态和本文的研究材料、研究方法。本文首先以1897-1898年远东危机为线索,受德国行为刺激的俄国势力范围扩张,使英国在陷入外交困境之后,不得不转向危机的推手但又是唯一能对俄国施加影响的德国,然而结盟时机并不成熟,英国只能以租借威海卫来保持战略平衡,但是英德两国关系由“克鲁格电报事件”后的冷淡转而开始升温;接下来,本文关注1898-1900年间英德两国围绕着对中国铁路让予权的争夺、势力范围的划分、义和团事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进行了频繁的外交互动,两国关系最终以《英德协定》这一政治成果而达到阶段性高度。随后,由于俄国在华的进一步扩张,《英德协定》开始经受外部压力的考验,两国关系变得扑朔迷离,终于因为德国不能接受英国要求双方共同遏制俄国在满洲的野心,英德关系承压失败,两国关系降温,从高峰跌落。最后本文分析阻碍英德两国关系进展的根本因素,引入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解释英德关系中国的结构性制约,揭示两国关系无法进步的内在原因。

孔刚[6](2017)在《欧洲联盟共同防务:当代定位与基本逻辑》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欧盟共同防务的当代定位及其基本发展逻辑。《里斯本条约》奠定了共同防务的法理基础,其防务条款规定了欧盟共同防务的基本规则与议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共同防务的物质基础造成冲击,但也为欧盟机构推动共同防务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机遇。欧盟成员国近年来在共同防务立场上的分歧较之前更为明显,但并未放弃积极的防务协调,当前日益普遍的区域性防务合作也对欧盟共同防务产生了正面作用。欧洲理事会通过峰会决议的形式为共同防务提供政治指导,这将有助于政治动力借助技术性决定的新方式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实用主义色彩也日益鲜明。

张程[7](2016)在《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法律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有了飞跃式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航空事业迅猛发展,人类对于外层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步加深。伴随着人类外空活动深入的,是各国抢占外空资源并展开外空军备竞赛。外层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正在朝着军事化和武器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利用外层空间自始至终是国际空间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为保障外层空间的和平利用,由联合国主导制定了一系列的外空法律制度,例如1966年的《外层空间条约》、1968年《营救协定》、1978年《责任公约》、1975年《登记公约》、以及1967年《月球协定》,同时还成立了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这些举措,对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以及外层空间和平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对各国利用外层空间行为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有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一定意义上对人类宇航事业起到了良好的规范作用。然而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空间活动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很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状况。并且,目前国际空间法的规定大多过于抽象和概括,很多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难有执行力;各国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想法主张不同,存在分歧,阻碍了原本就脆弱的国际空间法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不均衡,使得外层空间更像是归于科技强国与经济大国私有。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开发与利用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外层空间利用活动呈现出的商业化、军事化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阻碍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种种症结。同时通过分析现行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法律法规,结合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新的法律趋势——“外层空间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LTS)以及外层空间自卫权合法化,系统的阐述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一些重要法律问题,对在现有外空军事化已成事实的局面下,如何保证人类外层空间的利用和平有序,提出一些建议。

李敏[8](2016)在《从化武危机看奥巴马政府对叙利亚政策》文中研究说明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是中东地区反美势力的代表,美国一度希望借叙利亚反对派将其推翻,并为自己武力干预叙利亚内战划定了“红线”,即一旦发现叙利亚政府犯有大规模暴行和种族灭绝行为,例如使用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将会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措施对其进行惩罚。出人意料的是,在西方国家认定叙利亚政府使用了化学武器,国际社会纷纷讨论美国何时出兵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一反常态,与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进行政治对话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的这一变化源自国内政治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内政治方面,民众的反战心里和两党之间的斗争给奥巴马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带来了很大的干扰;美国还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战略部署,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调整也要求美国不能再过多的被中东事务缠身。为了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域外利益,奥巴马政府必须避免再陷入中东泥潭。此外,欧洲盟友对军事行动兴趣不大,使得美国军事行动显得势单力薄。外部因素方面,首先,叙利亚作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出于维护大国地位以及制衡美国的考虑,对巴沙尔政权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其次,叙利亚地缘战略意义重大。叙利亚除了是伊朗为首的什叶派新月带上的重要一环,作为伊朗的重要盟友,美国要考虑伊朗可能的反应。再次,美国需要考虑军事打击叙利亚可能会使以色列面临的潜在危险。另外,虽然叙利亚国内有上百个反对派组织,但想要在短期内彻底打败政府军还不可能。加上极端组织,特别是ISIS在叙利亚内战中迅速崛起,美国的反恐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叙利亚化武危机的分析,看出美国奥巴马政府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没有将军事打击付诸实施。我们不仅可以深化对叙利亚局势发展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对中东国家政治转型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战略调整有更清晰的认识。

孙怡冰[9](2016)在《乔治·奥威尔后期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文中研究说明奥威尔的文学创作始终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他的两部代表作《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一直被视为反对政治集权主义的经典。在奥威尔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西班牙内战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内战之前,他是基本拥护苏联政治体制的。从西班牙回国之后,奥威尔开始不加区别地批判共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将斯大林治下的苏联视为极权统治的化身。他在内战中加入了西班牙左翼边缘小党——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的民兵组织,结识了诸多无政府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思想有了深入了解。在内战期间,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和无政府主义者遭到共和国政府和西班牙共产党的镇压。出于为马统工党和无政府主义者辩护的急切之心,奥威尔在《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多次歪曲内战史实,一味攻击西班牙共产党的战时政策。也是在内战的影响之下,奥威尔以《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为政治寓言,提醒人们注意革命政权的独裁威胁。在奥威尔后期的文学创作和政治思考中,无政府主义所强调的个人绝对自由与平等、主张彻底的暴力革命、反对权力崇拜与精英统治等思想,始终暗藏其中。本文以奥威尔在西班牙内战中的经历为切入点,详细探讨奥威尔的政治思想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深刻渊源;以权威的内战史研究着作为依托,考察奥威尔在《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对“内战中的内战”的有意误写;同时借助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学说,揭示《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中隐含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第一章主要考察了英国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分析英国知识分子大规模左转的动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奥威尔的思想经历了相似的向左转的历程。奥威尔受到当时激进思想的影响,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志愿从军,奔赴西班牙战场,支援民选的西班牙共和国,抗击佛朗哥叛军。第二章着重梳理了欧洲无政府主义的源起和发展脉络,考察了19世纪以来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学说对西班牙工农运动的影响。同时分阶段论述奥威尔政治思想的发展和多次转向,并着重分析了西班牙内战中奥威尔与马统工党、无政府主义者的渊源,探索奥威尔对无政府主义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第三章从《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一书入手,对比奥威尔笔下的“事实真相”与相关内战史研究着作的相左之处,以此考察作者潜在的政治立场和写作出发点,揭示出奥威尔亲近并同情无政府主义者和马统工党的思想动因,以及他在书中对若干历史事实的歪曲再现。第四章参照奥威尔在《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一书中的观点,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重新解读《动物农场》的政治寓言和隐含意义。本章按照小说的发展脉络,详细对比了书中诸多动物形象、行动与奥威尔笔下关于西班牙内战的相似表述,深入挖掘作者强调暴力革命、反对特权统治和新精英阶层等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政治主张。第五章从三个方面入手解读了《一九八四》中暗含的巴枯宁式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大洋国的高压统治完全消解了人性,与无政府主义宣扬的自由、平等、良善等诸多社会理想完全对立;主人公温斯顿不屈不挠的反抗,体现了作者追求个人绝对自由的思想;以奥勃良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对权力的无限渴望,折射出作者对新生革命政权的警惕与担忧。通过具体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奥威尔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始终带有浓厚的无政府主义色彩。本文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无政府主义的政治主张一直暗藏在奥威尔的思想之中,并以隐含的方式影响着他的后期创作;他对政治集权主义的批判,并非像先前的许多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的,或是从民主社会主义立场出发的,而是从地地道道的巴枯宁式的无政府主义角度出发的。

马文超[10](2015)在《当代叙利亚国家利益研究 ——一种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文中指出国际社会对当前叙利亚危机的关注大多着眼于国际及地区力量可能存在着的重新分配,以及相关国家和组织利益得失的权衡与评估,但叙利亚自身的国家利益关切却少人问津。“国家利益”对叙利亚而言,同样也充满着与阿拉伯民族利益相互交织的无奈,而难以定性。观念的影响使国家利益在国家的社会性实践和国家在实践中形成的身份中不断改变。国家的观念变了,其身份就会发生变化,身份发生了变化,国家利益也就自然地随之发生变化。叙利亚正处于剧烈的政治社会变革当中,其国家身份的走向决定于体系文化对其的影响。本文试从建构主义的视角,通过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历史发展和决策沿革,以及对叙利亚所处的国际体系文化的系统性阐述和分析,来研究这一时期叙利亚国家利益的建构过程。全文共分为六章和一个结语。第一章为绪论,综合介绍了本项研究的缘起、意义、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状况、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和使用材料等。作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第二章以建构主义的视角探讨对国家利益的定义,在阐明理论选取缘由的同时,将国家的身份和行为概念引入到了分析框架之内。当前国际政治理论中分析国家利益主要基于两种视角,即经济学视角和社会学视角。建构主义作为后者对于国家利益的认识不同于现实主义,也不同于自由主义,而是主张将客观性应用于政治行为体之上,并认为结构主义的整体认识论是分析国际政治所不可或缺的。因而温特提出了国家利益不是外生于社会结构,而是由国家行为体作为施动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体系结构建构出来的论断。在社会理论的指导下,温特将国家利益定义为“国家—社会复合体”的再造要求或者安全要求,并且在乔治和基欧汉关于国家利益类别的基础之上,将国家利益的内容解释为“生存、独立、财产和集体自尊”。如果国家—社会复合体要想得到安全,就必须满足这四种利益,否则国家就会逐渐灭亡。本章以国家安全、国际环境、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实力以及国家主观认识水平等因素做为判定叙利亚国家利益的标准,基于建构主义对国家利益内容的理解和叙利亚(内战前)整合发展型的构建中国家属性,将叙利亚的国家利益总体划分为国家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国家的文化利益。第三章从国内维度上对叙利亚国家利益的建构进行了分析。主要通过对叙利亚国内政治文化以及基于此的国家认同观念的变迁叙述和特点总结来勾勒出叙国家利益的观念变化动态图,并最终总结出巴沙尔时期叙利亚政治文化所呈现出的几大特点。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巴沙尔执政前叙利亚就已经基本形成了的一套建立在专制主义政治体制下且具有自身特色的阿拉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此外,本章还以叙利亚国家独立作为起点,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简述巴沙尔政权之前叙利亚在各个政权统治下国家利益的演变过程。其中主要包括叙利亚独立初期国民政府时期、叙利亚复兴党一党执政时期以及哈菲兹·阿萨德专制主义时期,直至延续到巴沙尔时期的“弱权威主义”体制。并分析了在这一体制下叙利亚的官僚政治体制和巴沙尔政府的外交政策。叙利亚公民社会的发展说明了叙存在区别于国家政治文化的公民政治文化,为了更为全面地把握叙利亚国家利益的真正内含,本章也对其进行了单独阐述。第四章从国际维度上对叙利亚国家利益的建构进行了分析。基于国家的身份和利益是在国际体系结构中建立起来的这一建构主义体系理论的核心论点,本章综合运用费丽莫“经验性”规范建构模式和温特“理想型”建构分析模式,分别以巴沙尔执政时期叙利亚在安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上与国际体系的互动过程为分析对象,展现了叙利亚在安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具体而言即叙利亚与大国关系博弈下形成的“国际责任”安全体系、与一系列国际经贸协定和双边经贸协约所构成的经济体系,以及以阿拉伯国家之间长期维系着的传统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为代表的文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叙利亚形成的国家身份通过其偏好建构着叙利亚的国家利益。第五章分析了巴沙尔时期叙利亚在以大国政治为中心的国际体系与中东国际关系中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和在该过程中与它国之间的利益交汇,以及阿萨德政权与叙利亚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问题。世界主要力量在中东国际体系中逐渐形成了处于“洛克文化”下新的互动模式,面对新的中东局势,以及在传统利益的驱使下,美、俄、欧等中东地区主要区域外势力纷纷调整了自己的中东政策,这为处于中东政治核心地位的叙利亚在其新的国家身份形成过程中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由于叙利亚在中东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对外政策完全有能力去表达自身对地区规范和力量的认同,因此,本章以地区国家身份和观念认同为视角,同时以国家的民族身份为划分标准,分析了当今叙利亚在中东地区对外关系当中的行为和作用,从而廓清叙利亚外生认同的表现和特征。第六章以个案分析的形式,进一步就叙利亚国家安全利益的建构过程进行了验证。国家安全利益作为国家的核心利益,其重要性在叙以关系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出于叙以矛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对关系所处的政治文化类型仍旧停留在霍布斯文化之中,并且作为可能将中东整体政治文化拉回霍布斯文化的影响因素而存在。学界普遍认为,以色列在中东代表着美国的利益,而叙利亚则是伊朗的代言人,这样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美国与伊朗之间存在着的另一种霍布斯文化,而这种文化内化到了以色列与叙利亚的国家身份及利益当中,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叙以关系的概述和两国之间国家安全战略的比较,本章在建构主义框架下对巴沙尔执政以来的叙以和谈进程进行了梳理,认为叙以两国一直以来对彼此“敌人”的身份虽未发生改变,其互动模式也并没有因为体系文化的改变而发生重构,但在不同时期霍布斯文化的内化程度受到体系的影响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最后一部分为结束语,在根据中东各国对现有中东国际体系持有的不同态度而归纳出的三种国家利益性质的基础上,本部分将巴沙尔时期的叙利亚划归为中东国际系统进程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国家之列。受到这一属性的影响,叙利亚在国内危机中更加受制于中东国际体系文化对其的影响。而围绕叙利亚危机产生的几大国际规范都将影响着叙利亚国家利益新的的建构方向,中国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同样也不可忽视。

二、叙反对将军事打击扩大到其他国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叙反对将军事打击扩大到其他国家(论文提纲范文)

(2)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越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戈尔巴乔夫执政前苏越关系回顾
    1.1 1945年至1964年低速发展阶段
    1.2 1965年至1973年缓慢上升阶段
    1.3 1973年至1984年高速发展阶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越主要领域的关系
    2.1 政治关系
    2.2 经济关系
    2.3 军事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越关系的影响因素
    3.1 国内因素
        3.1.1 苏联因素
        3.1.2 越南因素
    3.2 国际因素
        3.2.1 美国因素
        3.2.2 中国因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越关系评析
    4.1 苏越关系呈降温趋势
    4.2 苏越两国调整外交方针
    4.3 越南不再“一边倒”向苏联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美国对中东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创新
    六、结构内容
第一章 研究美国对中东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威胁认知理论与国家行为体对非国家行为体的政策
        一、对外政策研究的认知方法
        二、威胁、威胁认知的内涵
        三、影响威胁认知的一般因素
        四、影响威胁认知变化的因素
        五、应对威胁的三种策略:规避威胁、制衡威胁和消灭威胁
        六、国家行为体对非国家行为体的政策
    第二节、中东库尔德武装组织的非国家行为体性质
        一、非国家行为体的内涵
        二、库尔德武装组织的组织性
        三、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意识形态
        四、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政治目标
        五、库尔德武装组织的跨国影响
    第三节、影响美国威胁认知的因素
        一、宗教价值观
        二、民主思想
        三、人权价值观
        四、主流意识形态
        五、国际法观念
        六、盟友因素
        七、历史因素
    本章小节
第二章 美国对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战略合作政策
    第一节、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对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的秘密援助
        一、美国对伊拉克的威胁认知
        二、库尔德武装组织暴力革命在伊拉克的兴起
        三、遏制威胁与美国对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的秘密援助
    第二节、海湾战争后美国与库尔德武装组织合作关系的初步建立
        一、美国对萨达姆政权的威胁认知
        二、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在海湾战争前的发展
        三、美国与库尔德武装组织战略合作关系的初步建立
    第三节、美国与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战略性合作关系的确立
        一、“9·11事件”与小布什政府对伊拉克的威胁认知
        二、库尔德武装组织在伊拉克战争前的发展
        三、美国与库尔德武装组织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合作
        四、伊拉克战后格局与美国和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战略合作
    第四节、美国与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关系的限度
        一、美国对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的威胁认知
        二、规避威胁与美国七十年代对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有限支持政策
        三、美国反对库尔德自治区独立公投
    第五节、威胁特点与美国对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的性质
        一、伊拉克的地缘重要性
        二、伊拉克战后形势与美国和库尔德武装组织建立战略性合作的必要性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美国对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战术性合作政策
    第一节、叙利亚内战前库尔德运动组织的发展
        一、内战前叙利亚库尔德人的生存状况
        二、叙利亚库尔德政党的建立与演变
        三、新世纪以来叙利亚库尔德政党的发展
        四、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库尔德政党格局的变化
    第二节、反恐战争与美国和库尔德民主联盟党的军事合作
        一、美国对“伊斯兰国”组织威胁认知的形成
        二、美国在叙利亚反恐战争中的盟友困境
        三、内战前美国与叙利亚库尔德人的关系
        四、美国与库民联党在反恐战争中的军事合作
    第三节、美国对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组织支持政策的限度
        一、美国对库尔德民主联盟党的威胁认知
        二、规避威胁与美国对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组织支持政策的限度
    第四节、“伊斯兰国”威胁特点与美国和库民联党的战术性合作
        一、“伊斯兰国”威胁的短期性与美国对库民联党的战术性支持
        二、美国的叙北撤军计划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美国对伊朗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接触与制裁政策
    第一节、影响美国对伊朗威胁认知的因素
        一、美国对伊朗威胁认知的历史因素
        二、美国对伊朗威胁认知的文化因素
        三、美国对伊朗威胁认知的政治因素
    第二节、伊朗对美国威胁的构成
        一、伊朗的地缘地位
        二、伊朗支持政治伊斯兰运动
        三、构建和扩张什叶派势力范围
        四、发展核技术
    第三节、美国对伊朗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的变化
        一、美国对库尔德武装组织威胁认知的构成
        二、美国对伊朗库尔德武装组织的双重政策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美国对土耳其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打压政策
    第一节、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
        一、土耳其的地缘重要性
        二、冷战时期美土同盟关系的建立
        三、冷战后美土关系的曲折发展
        四、中东剧变以来美国与土耳其的紧张关系趋势及其根源
    第二节、库尔德工人党运动对土耳其的影响
        一、土耳其早期的库尔德问题与政策
        二、库尔德工人党在土耳其的崛起及其运动发展
        三、库工党问题对土耳其内政外交的影响
    第三节、美国对土耳其库尔德武装组织的基本政策
        一、美国对库工党的威胁认知
        二、美国支持土耳其打击库工党
        三、美国协助土耳其抓捕奥贾兰
        四、美国制裁打压库工党
    本章小节
结论
    一、研究总结
    二、美国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在美国中东政策中的作用与影响
    三、美国对库尔德武装组织的政策对库尔德运动发展的影响
    四、库尔德运动对中东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4)1967年英属直布罗陀公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绪论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思路与方法
    4.主要研究内容
    5.创新点
第一章 1967年直布罗陀公投背景
    1.1 1967年直布罗陀公投的法理性
        1.1.1 国际法中的自决原则
        1.1.2 英国对公投的态度
    1.2 直布罗陀争端根源
        1.2.1 《乌特勒支条约》签订及其对直布罗陀地位的规定
        1.2.2 英西对《乌特勒支条约》第十条的差异化表述
    1.3 二战后复杂的国际形势
        1.3.1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西班牙国际地位提升
        1.3.2 直布罗陀争端重现
第二章 1967年直布罗陀公投过程
    2.1 直布罗陀公投的直接原因
        2.1.1 直布罗陀问题的国际化
        2.1.2 英西直布罗陀谈判的破裂
    2.2 1967年直布罗陀公投经过
        2.2.1 英国启动公投及西班牙的反对
        2.2.2 公投结果
    2.3 直布罗陀相关利益方的立场
第三章 1967年直布罗陀公投的分析
    3.1 影响公投结果的因素
        3.1.1 直布罗陀人的民族构成
        3.1.2 英国价值观对直布罗陀人的影响
        3.1.3 英西实力和对直布罗陀政策的差异
    3.2 1967年直布罗陀公投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远东国际局势与英德关系(1897-190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远东危机与英德关系的升温(1897-1898)
    第一节 远东危机的序幕:德国强占胶州湾与俄英两国的反应
    第二节 远东危机的焦灼:俄国强占旅大和英国的困境
    第三节 远东危机的尾声:英德结盟谈判和关于租借威海卫的交涉
第二章 围绕着中国事务的英德关系发展(1898-1900)
    第一节 在华铁路权利争夺与铁路范围协定
    第二节 对华军事行动、联军统帅权与长江流域中立化问题
    第三节 英德“扬子协定”谈判与华北铁路问题
    小结
第三章 英德关系的降温(1901)
    第一节 英俄天津摩擦
    第二节 满洲危机
    小结
第四章 1897-1901年英德关系的结构性制约
    第一节 欧陆格局中的结构性难题与新战略需求
    第二节 1897-1901年英德关系的囚徒困境
    第三节 英德两国行为的根源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7)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法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外层空间利用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外层空间活动概述
    第二节 外层空间利用商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外层空间活动商业化的含义
        二、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第三节 外层空间军事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外层空间军事化的含义
        二、外层空间活动军事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第二章 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法律渊源
    第一节 现行外空法条约概述
        一、《外层空间条约》
        二、《营救协定》
        三、《登记公约》
        四、《责任公约》
        五、《月球协定》
    第二节 现行外层空间法律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一、外空法中的基础概念存在的问题
        二、关于外空军事化的规定存在片面性问题
        三、缺乏足够的约束力
    第三节 外空和平利用法律制度的新动态
        一、“外空活动的长期可持续性”(LTS)
        二、外空自卫权的合法化
第三章 促进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法律手段
    第一节 完善现行外空法律制度
    第二节 创制新的国际外空法律文书
    第三节 推进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
    第四节 推动各国国内立法的制定和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从化武危机看奥巴马政府对叙利亚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论文的选题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结构和难点
第一章 叙利亚危机发展与化武危机爆发
    第一节、叙利亚危机爆发
    第二节、叙利亚化武危机发生
第二章 美国对叙利亚战略对策的转变
    第一节、叙利亚化武危机前美国的战略对策
    第二节、叙利亚化武危机之后美国态度
第三章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国内政治较量
    第二节、维护美国域外利益
    第三节、美国盟友的不配合及反对
第四章 外部因素对美国叙利亚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俄罗斯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叙利亚地缘战略意义
    第三节、叙利亚反对派实力不足
    第四节、巴沙尔政权实力尚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乔治·奥威尔后期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源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奥威尔、英国左派与西班牙内战
    第一节 英国知识分子的左倾化
    第二节 西班牙内战的起源
    第三节 奥威尔与英国志愿军
第二章 奥威尔与西班牙无政府主义
    第一节 无政府主义与西班牙左翼运动
    第二节 奥威尔政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奥威尔与西班牙马统工党
第三章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与内战史相悖的“真相”
    第一节 支持自由民主,反对政令统一
    第二节 主张革命,反对战争
    第三节 质疑人民阵线的合理性
第四章 《动物农场》:遭到背叛的革命
    第一节 共和国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二节 自发的暴力革命
    第三节 理想社会的覆灭
第五章 《一九八四》:革命之后的社会深渊
    第一节 大洋国:统治与奴役
    第二节 温斯顿:反思与抗争
    第三节 奥勃良:权力的永恒轮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西班牙内战年表及内战不同时期的区域划分

(10)当代叙利亚国家利益研究 ——一种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学术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关于相关理论的研究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着名学者
        三、国内外关于叙利亚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论文结构
        一、本文主要论点和创新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结构
        四、使用材料说明
第二章 叙利亚国家利益的建构主义研究视角
    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国家利益理论
        一、为什么是建构主义
        二、国家利益在“观念”中建构
        三、国家的身份和行为
    第二节 叙利亚国家利益的判断标准
    第三节 叙利亚的国家利益
        一、叙利亚国家的安全利益
        二、叙利亚国家的政治利益
        三、叙利亚国家的经济利益
        四、叙利亚国家的文化利益
第三章 叙利亚政治文化与国家利益观的演变:国内维度
    第一节 叙利亚政治文化的变迁
        一、民主政治文化与军人政治文化
        二、复兴党政治文化
        三、阿萨德统治集团集权政治文化
    第二节 叙利亚政治文化的特点
        一、伊斯兰体系文化的属性
        二、国家民族主义的工具性特点
        三、“克里斯玛”式的统治模式
        四、军事强权之核心理念
        五、西方及其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
        六、叙利亚部族主义文化的严重制约
    第三节 叙利亚国家利益的历史演变
        一、叙利亚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利益(1946—1963)
        二、叙利亚复兴党一党执政时期的国家利益(1963—1970)
        三、哈菲兹·阿萨德专制主义时期(1970—2000)
    第四节 巴沙尔执政时期的权威政治
        一、巴沙尔时期叙利亚的官僚政治体系
        二、巴沙尔执政时期叙利亚的外交决策
        三、“大马士革之春”中的叙利亚“公民社会”
第四章 叙利亚国家身份和国家利益的建构: 国际维度
    第一节 叙利亚与国际安全政治体系
        一、叙利亚与中东地区安全
        二、叙利亚与中东民主化进程
        三、打击恐怖主义
    第二节 叙利亚与国际经济体系
        一、融入国际和地区经济体系
        二、经贸合作进程中叙利亚的经济身份
    第三节 叙利亚与国际文化体系
    第四节 叙利亚国家身份的新特色
        一、“弱权威主义”的世俗化伊斯兰国家
        二、秉持阿拉伯国家反以先锋的角色
        三、阿拉伯民族主义“不倒的旗手”
第五章 叙利亚的对外关系与其国家利益的维护
    第一节 当代大国政治体系下的叙利亚
        一、叙美、叙欧关系的演变
        二、叙俄关系
    第二节 叙利亚与中东国际关系
        一、叙利亚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
        二、叙伊同盟的深度发展
        三、叙土关系
        四、叙黎特殊关系
    第三节 巴沙尔政府与叙利亚国家利益
第六章 叙以和谈中的国家利益建构: 个案分析
    第一节 叙以关系概述
    第二节 叙以两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一、叙以军事力量对比
        二、巴沙尔政权对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战略
        三、以色列对叙利亚的安全观
    第三节 叙以关系构建中的美国、伊朗因素
    第四节 建构主义框架下的叙以和谈
        一、巴沙尔上任之初对以色列的强硬态度
        二、叙利亚在伊拉克战争后对以和谈态度趋于缓和
        三、叙以和谈在黎巴嫩战争后再陷冰点
        四、叙以“秘密”和谈公开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叙反对将军事打击扩大到其他国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发展研究[D]. 李清宇.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2]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越关系研究[D]. 陈辰.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3]美国对中东库尔德武装组织政策研究[D]. 穆春唤.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7)
  • [4]1967年英属直布罗陀公投研究[D]. 崔璨. 河北大学, 2019(08)
  • [5]远东国际局势与英德关系(1897-1901)[D]. 夏文奇. 南京大学, 2018(09)
  • [6]欧洲联盟共同防务:当代定位与基本逻辑[J]. 孔刚. 欧洲研究, 2017(05)
  • [7]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法律问题[D]. 张程. 深圳大学, 2016(05)
  • [8]从化武危机看奥巴马政府对叙利亚政策[D]. 李敏. 外交学院, 2016(07)
  • [9]乔治·奥威尔后期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D]. 孙怡冰.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12)
  • [10]当代叙利亚国家利益研究 ——一种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D]. 马文超. 南京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叙利亚反对将军事打击扩大到其他国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