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技术联合髓内克氏针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Ilizarov技术联合髓内克氏针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一、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克氏针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论文文献综述)

秦泗河,郭保逢,石磊,臧建成,赵俊[1](2021)在《Ilizarov技术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胫骨假关节》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NF1)相关胫骨假关节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NF1相关胫骨假关节伴下肢短缩畸形患者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27±8.3)岁(范围17~44岁)。假关节畸形均位于胫骨中下段。既往均有1次以上手术失败史,其中1例有5次不成功的手术史。所有病例假关节处均出现重度前弓成角或内翻、外翻畸形,合并胫骨短缩(10.8±3.7)cm(范围5.6~16.5 cm)。术前重度跛行者4例,佩戴支具(或持单拐)行走者8例。家族史中父亲遗传7例,母亲遗传5例。术中切除胫骨假关节及其周围增厚的骨膜及纤维组织,切开延长挛缩的跟腱,打通胫骨髓腔;于胫骨近端截骨,置入髓内钉穿踝关节固定,术中截骨后即刻矫正胫骨前弓畸形,恢复胫骨轴线;假关节截骨处取自体髂骨植骨,Ilizarov外固定跨踝关节固定。术后第7天开始以0.5~1 mm/d的速度行胫骨延长,采用X线阶段性观察评估假关节愈合、肢体长度、下肢力线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7.6±14.7)个月(范围31~80个月)。全部病例达到假关节临床骨性愈合,其中9例接受了促进骨愈合与矫正残余畸形的二次手术,假关节部位骨基本愈合后降低外固定刚度,患肢全负重行走。胫骨延长(8.4±2.5)cm(范围5~12 cm)。外固定佩戴及骨愈合时间为(31.5±3.7)个月(范围25~37个月)。延长期间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重度软组织及骨性感染并发症,髓内钉均未取出。末次随访按照下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术后疗效评价表,评分为(2.4±0.3)分(范围2.1~2.8分),9例为优、3例为良,优良率为100%。结论 Ilizarov胫骨延长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NF1相关胫骨假关节能同期矫正成角畸形及双下肢不等长,缺点是治疗周期与佩戴外固定器时间偏长。

刘尧喜,张学军,郭跃明,徐宏文,李进,蒋飞,梅海波[2](2020)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行不同术式疗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多中心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行不同手术方式后的愈合情况。方法收集多中心自2007年7月至2019年9月应用手术治疗的CPT患儿429例。其中,男277例,女152例;CPT Crawford Ⅳ型408例,Crawford Ⅲ型21例;左侧209例,右侧214例,双侧6例;294例患儿伴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1);胫骨假关节位于上1/3者16例,中下1/3者413例。平均手术时年龄为8岁,范围为0.8~13.4岁;患儿首次骨折的平均年龄为3.3岁,本研究中最早骨折的年龄为出生时,首次骨折的最晚年龄为12岁。本研究按手术方式可分为包裹式植骨联合手术(329例)、弹性髓内针(13例)、伊氏架+弹性髓内针(32例)、伊氏架(18例)、钢板(28例)、单臂外固定(4例)、克氏针(3例)、伊氏架+髓内棒(2例)。收集术后随访胫骨假关节患儿的初期愈合情况。结果 330例CPT患儿实现初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范围为3.0~8.5个月)。包裹式植骨联合手术治疗较单纯运用钢板、伊氏架联合弹性髓内针治疗的初期愈合率高,整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分割法(显着性水准调整为0.05/3=0.017)进行两两比较,包裹式植骨联合手术与弹性髓内针愈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包裹式植骨联合手术与伊氏架+弹性髓内针愈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包裹式植骨联合手术与伊氏架愈合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弹性髓内针与伊氏架+弹性髓内针愈合率的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3)。结论包裹式植骨联合手术是治疗CPT的一种有效方法,初期愈合率高。单纯运用伊氏架、钢板、弹性髓内针、克氏针等治疗的患儿初期愈合率低,常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王治国,贾宏伟,王开强,孙青涛[3](2020)在《Ilizarov技术分期治疗重度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Ilizarov技术分期治疗合并严重肢体短缩畸形的重度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的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8年11月,应用Ilizarov技术分期治疗5例重度CPT患儿。男1例,女4例;年龄2岁6个月~7岁1个月,中位年龄4岁7个月。术前患侧胫骨长度较健侧短缩4.0~6.8 cm,平均6.06 cm。按照Boyd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Ⅴ型1例。一期切除胫骨假关节及病损组织,应用Ilizarov技术行肢体延长,矫正肢体短缩畸形;二期行骨搬移至端端对合后,行植骨内固定促进对合端愈合。结果 5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41个月。外固定架佩戴时间210~360 d,平均262 d。肢体延长4.5~8.0 cm,平均6.06 cm;患肢胫骨与健侧等长或略短(≤2 cm)。术后7~12个月胫骨假关节均骨性愈合;愈合指数42~50 d/cm,平均45.2 d/cm。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固定针折断及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分期治疗重度CPT,可矫正肢体短缩畸形、减少肌腱挛缩、创伤小、胫骨对合端稳定性好、愈合率高、再骨折发生率低,可最大限度改善肢体功能。

邓凤良[4](2019)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制定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为指导CPT联合手术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本研究通过回顾病历资料,筛选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医嘱类护理项目;通过质性访谈深入了解CPT患儿联合手术后父母的居家照护体验和健康教育需求,补充完善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内容;再通过文献分析法,完善临床护理路径,形成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雏形。(2)通过对来自上海、山东、安徽、武汉、湖南、深圳、广西、四川等8个地区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临床护理路径内容进行2轮评判筛选,初步完成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3)通过预实验验证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与便捷性,最终完成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结果(1)通过病历回顾法、质性访谈、文献研究,初步制定了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雏形:包含临床护理路径表单、4个具体护理方案、出入路径标准、变异及原因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评价指标等。(2)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筛选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内容,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90,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81、0.379,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01。根据专家意见,增加条目20个,删除条目5个,调整条目27个,初步完成了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3)3轮预实验结果表明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便捷性,最终完成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包括: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表单、5个具体护理方案(针孔护理方案、功能锻炼方案、疼痛护理方案、负压引流护理方案、留置导尿护理方案)、出入路径标准、变异及原因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评价指标。结论构建了儿童CPT联合手术的临床护理路径,将为指导CPT联合手术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卢阳[5](2019)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月到2016年12月本院收治住院的采用Ilizarov技术进行骨延长治疗的31例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31例患儿术前及术后肢体长度均不服从正态分布,随访6-60月,平均25月。肢体短缩长度为2.2-16 cm,术前双下肢长度差4.4cm(3.5cm,6.5cm),术后双下肢长度差0.5cm(0.3cm,1.2cm),骨延长1.4cm-6.9cm,平均3.90cm。愈合指数2463 d/cm,平均30.7d/cm。手术前后下肢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21例(67.74%),良7例(22.58%),中2例(6.45%),差1例(3.23%)。对男性与女性及股骨与胫腓骨的延长长度及愈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创伤性及非创伤性的延长长度及愈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技术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治疗儿童LLD的方法,同时能矫正下肢的成角畸形,其中创伤性LLD骨延长及骨愈合效果更好,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植骨、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邓华军,梅海波,赵伟[6](2018)在《骨牵引针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牵引针联合Ilizarov外固定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确诊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且采用骨牵引针联合Ilizarov外固定术后获得骨性愈合的患儿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0.8~11.3岁,平均(3.6±2.7)岁。随访时间>36个月。分别对性别、是否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手术时年龄、腓骨状态、踝关节状态、假关节愈合处横截面积相对比进行单因素无骨折生存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从而得到导致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性别、是否合并NF-1的患儿无骨折生存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年龄≥3岁者平均无骨折生存时间及中位无骨折生存时间长于年龄<3岁者,其无骨折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腓骨完整或远端融合、固定者平均无骨折生存时间及中位无骨折生存时间长于腓骨假关节者,其无骨折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踝关节固定者平均无骨折生存时间及中位无骨折生存时间长于踝关节未固定者,其无骨折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关节愈合处横截面积相对比<0.15者平均无骨折生存时间及中位无骨折生存时间长于相对比≥0.15者,两者无骨折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假关节愈合处横截面积相对比与再骨折呈负相关(β=-1.989,P<0.05),腓骨状态与再骨折呈正相关(β=1.506,P<0.05),手术时年龄、踝关节状态与再骨折无关(P>0.05)。结论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导致术后再骨折的主要风险因素为较小的假关节愈合处横截面积和伴有腓骨假关节。

刘尧喜,梅海波,刘昆,唐进,伍江雁,赫荣国,朱光辉,叶卫华,胡欣,严安[7](2016)在《四合一骨融合术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同时行四合一骨融合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采用联合手术+四合一骨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210.1岁,平均4.4岁,3岁以下者5例。左侧4例,右侧8例。5例既往有14次胫骨假关节手术史。均伴腓骨假关节,胫腓骨假关节位于同一水平。2例伴胫骨近端发育不良,7例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0例患儿胫骨短缩211 cm,平均4.5 cm。联合手术包括经足踝髓内固定、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和包裹式自体髂骨植骨;同时行四合一骨融合术,在植骨前将胫、腓骨四个骨端缝合,使胫腓骨假关节融合。随访时评估早期愈合率及再骨折发生率,并观察踝外翻、胫骨近端外翻和胫骨不等长等后遗畸形情况。结果术中7例行胫骨延长。手术时间3.54.5 h,平均4 h;出血量60150 ml,平均113ml。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45.7个月,平均28.5个月。均达到早期愈合,愈合时间3.34.8个月,平均4.1个月。随访期间7例(58%,7/12)存在胫骨不等长,双侧胫骨差0.85.0 cm,平均2.9 cm,其中4例行胫骨延长术。2例(17%,2/12)发生胫骨近端外翻,分别为13°和15°。术后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的横截面积增大至胫骨远、近端骨干横截面积平均值的1.52.8倍,平均2.3倍。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再骨折及踝外翻。8例患儿恢复踝关节活动,背伸20°30°,平均23°;跖屈40°50°,平均42°。另4例踝关节仍固定于中立位。结论在联合手术同时行四合一骨融合术治疗伴腓骨假关节的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近期疗效良好。胫骨假关节愈合处横截面积增加,早期愈合率高,但存在胫骨不等长、胫骨近端外翻畸形等并发症。

刘尧喜[8](2016)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后X线分型与再骨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后X线分型与术后再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8月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7例CrawfordⅣ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根据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实现胫骨假关节愈合2年时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横断面积大小;将其分为萎缩型组(A组)、非萎缩型组(肥大型、中间型,B组),比较这2组患儿的再骨折发生情况。应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间再骨折率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当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再骨折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方法,两组间的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萎缩型组)8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有5例发生再骨折,再骨折发生率为63%;B组(非萎缩型组)59例CPT患儿有8例发生再骨折,再骨折发生率为14%。B组的再骨折发生率比A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Fisher确切概率法)。(2)A组患儿术后2.1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为88%,术后3.3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为40%;术后4.1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下降至20%。而B组患儿术后4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为94%,术后5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为88%;术后6.3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下降至77%。此外,B组的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比A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3)X线表现为肥大型患儿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横断面积与胫骨近端干骺端横断面积平均比值为0.20(0.09,0.44),中间型患儿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横断面积与胫骨近端干骺端横断面积平均比值为0.18(0.05,0.85),萎缩型患儿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横断面积与胫骨近端干骺端横断面积平均比值为0.15(0.05,0.54)。肥大型与中间型的横断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Mann-Whitney检验),肥大型与萎缩型的横断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Mann-Whitney检验);中间型与萎缩型的横断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Mann-Whitney检验)。结论:Crawford IV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经包裹式植骨联合手术治疗,愈合后X线表现为非萎缩型者(肥大型、中间型),其再骨折发生率比表现为萎缩型的患儿低。增大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的横断面积可能会减少患儿术后再骨折的发生。

胡永恒[9](2016)在《Ilizarov外支架治疗31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Ilizarov外支架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PT患者31例,均给予Ilizarov外支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个月,X线片结果显示31例假关节处均骨性愈合。随访0.72.1年,平均(1.5±0.4)年,29例均拆除外固定支架,支具保护下负重。2例在拆除外支架后2个月再次发生骨折,再行Ilizarov外支架固定、植骨后,患者骨折位4个月愈合,9个月拆除外支架,支具保护下顺利行走。31例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踝、膝无显着活动障碍。结论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治疗中,Ilizarov外支架可促进骨折愈合,再骨折发生率和并发症低,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梅海波[10](2015)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联合手术治疗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儿童骨科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治疗目标是实现胫骨假关节初期愈合及最大程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没有明确的最佳手术方案,联合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疾病本身的异质性,所以针对不同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策略往往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二、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克氏针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克氏针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论文提纲范文)

(4)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5 相关理论基础与框架
    1.6 研究路线
第2章 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雏形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与结果
        2.2.1 病历回顾法
        2.2.2 质性访谈
        2.2.3 文献研究
    2.3 总结
第3章 德尔菲法筛选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内容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预实验
    3.5 正式形成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方案
第4章 讨论
    4.1 函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4.2 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内容的分析
    4.3 本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分析
    4.4 构建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4.5 构建儿童CPT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
第5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肢体延长在儿童上肢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后X线分型与再骨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采集
        2.1.2 一般资料
        2.1.3 诊断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管理及随访方式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间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
    3.2 两组间的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比较
    3.3 不同类型横断面积比值
第4章 讨论
    4.1 CPT愈合后的X线形态与术后发生再骨折的相关性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Ilizarov外支架治疗31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克氏针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论文参考文献)

  • [1]Ilizarov技术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胫骨假关节[J]. 秦泗河,郭保逢,石磊,臧建成,赵俊. 中华骨科杂志, 2021(11)
  • [2]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行不同术式疗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刘尧喜,张学军,郭跃明,徐宏文,李进,蒋飞,梅海波.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0(10)
  • [3]Ilizarov技术分期治疗重度先天性胫骨假关节[J]. 王治国,贾宏伟,王开强,孙青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0(06)
  • [4]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D]. 邓凤良. 南华大学, 2019(01)
  • [5]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D]. 卢阳.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6]骨牵引针联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 邓华军,梅海波,赵伟. 中华骨科杂志, 2018(03)
  • [7]四合一骨融合术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中的应用[J]. 刘尧喜,梅海波,刘昆,唐进,伍江雁,赫荣国,朱光辉,叶卫华,胡欣,严安. 中华骨科杂志, 2016(12)
  • [8]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后X线分型与再骨折的相关性研究[D]. 刘尧喜. 南华大学, 2016(03)
  • [9]Ilizarov外支架治疗31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疗效观察[J]. 胡永恒. 当代医学, 2016(10)
  • [10]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联合手术治疗策略[J]. 梅海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23)

标签:;  ;  ;  ;  ;  

Ilizarov技术联合髓内克氏针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