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服务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民族地区服务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民族地区服务企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泽宇[1](2021)在《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从不合理的状况,发展到合理促进改革并完善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以文化为旅游开发的灵魂和具有吸引力以及开发价值的自然资源为硬指标,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产业,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特色旅游小镇是旨在文化与产业的特色相互融合,建设集产业链和服务链于一体,产业、城镇、人口、文化等综合功能有机融合的空间载体和平台。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特色生态旅游小镇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整个环境处于刚刚经历了发展期进入成熟期的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云南龙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规划建设的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对其所存在的政策、市场细分、产品规划与建设、产品营销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供行之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产品营销策略和建议;这包括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资源,探索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升级的实践研究。目前,云南省各主要旅游线路仍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开发“旅游+健康”模式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真正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健康旅游业态,以特色小镇创建为契机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我省推动“旅游+健康”发展模式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围绕禄劝县转龙生态旅游为代表的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其问题具体表现及影响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特色旅游小镇旅游产品开发的相应建议和策略。具体对策包括旅游产品开发目标、产品类型、产品体系设计、产品开发原则和方法、产品营销策略等方面,能够为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的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以进一步丰富云南文化旅游产品,增加特色旅游小镇旅游产品的“文化”元素。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提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刘宁[3](2021)在《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根本改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均已将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的兴起(如苹果、小米、海尔、特斯拉等),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构成了经典创新耦合模型的基础,但除此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创新驱动模式——设计驱动型升级。自2000年起,众多国家制定了国家层面的设计政策与发展体系,其中,不乏将设计产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选择与政策制定的关键部分。因此,在此时代背景下,工业设计如何演变和进化,以及我国未来5-10年,工业设计相关国家战略的前瞻探析和实施路径的科学选择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溯因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设计学等多方面、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总结了我国工业设计正在发生的三方面深刻变化,即创新属性、创新关系、创新业态。由此,提出了在我国传统设计服务向设计产业转变和升级这一重要论点。进而,明确界定了工业设计产业的概念、特征,并基于发展社会学、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范式与范式转变的机会窗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通过钻石模型、SWOT分析,结合阿里巴巴、小米、方太等实际案例,解析了如何推动设计服务向设计产业转变,以及如何构建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新阶段,即在智能互联为产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着力构建设计创新力的新属性、创新驱动力的新生态、社会发展力的新关系、国际影响力的新姿态等战略。最后,具体规划了战略实施路径,其一,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包含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工业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两个部分。其二,产出工业设计标志性成果,包括成立并发展世界设计产业组织、持续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继续举办国家工业设计奖等。其三,开展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工程,包括建设设计开放大学、实施工业设计领军人才计划、开展设计人才能力素质评价等。其四,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两个部分。本次研究遍览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分析总结全球20多年工业设计发展历程,紧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时代浪潮,并基于产业发展理论,提出我国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王延霖[4](2021)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多维度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源型产业是民族地区产业布局的核心,但其长期依赖的中低技术水平引发的“规模扩张”成长模式在当今时代不可持续,也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如今全世界都处于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高技术服务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是传统产业获取产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融合现状、融合绩效及民族地区特性要素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了解产业融合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辅助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本研究以民族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田野调查法、对比研究法、规范和实证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熵指数法等多种方法,从实地调研和实证检验两方面综合分析当前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现状、水平及对绩效的影响,开展与非民族地区的对比研究以探究民族地区特殊规律,并从政府治理模式、社会要素配置和关系文化等特性要素方面探究了相关的调节机制。研究结论主要有:1.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初现,并具有改造资源型产业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创新效应,同时民族地区更易引进技术应用类服务企业,融合模式也以平台型、参与型和基础建设型为。但目前由于相关概念的标准化问题、产业间及政府部门间的“搭桥”问题以及资金压力问题使民族地区产业融合深化存在困难。2.利用熵指数法计算得到的民族地区产业融合水平值表明: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已实现从“轻度失调”向“勉强协调”的转变,2012年后稳定上升,但目前仍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同时空间异质性特征显示产业融合高高集聚区向东、向南转移态势显着,而民族地区则多被低融合水平省份包围,地域间协同效应不高。3.实证研究结果总体说明: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资源型产业的多维度绩效提升均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其中创新绩效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才能实现。相比于非民族地区而言,以上提升作用在民族地区更强,“技术追赶效应”凸显。4.民族地区的良好的政府治理模式和较高的社会资本配置效率有助于增强产业融合的经济和环境绩效提升效果,说明民族地区政府的关注及政府治理、高效的资本配置水平有利于引导稀缺资本应用到经济效益高和政府关注高的领域;但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在产业融合和创新绩效中呈负向调节作用,也说明民族地区的资本更倾向于向低风险领域倾斜。民族地区较高的关系文化程度也表现出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但影响程度不高。5.民族地区中产业融合经济绩效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着,说明其可充分借助高技术服务业所带来的网络效应来获取更高的经济影响,环境绩效方面虽然难以区分两种效应大小,但可借鉴非民族地区经验展开地域间的环保合作。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分别从提升民族地区政府治理水平,塑造创新、开放、合作的文化内涵、加强社会要素的培育和流动以及建设产业融合双方的能力体系方面提出多项政策建议。

张晨瑶[5](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赵萌[6](2020)在《“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推动下,“城乡二元”结构正向“城—镇—乡”三元结构转变,使得村镇与城镇作为联通城乡、连接工业与农业,承接二元双向物流的桥梁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在产业升级、成本高企、空间制约及交通拥堵等压力条件下,一方面推动城市物流向平台化的高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物流实体产业向外迁移。而农村物流在缺乏有效的要素支撑以及物流基础设施支撑情况下,开始寻求向上构建资源更加丰富、市场更加接近的村镇物流平台。另外,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分离,使村镇物流摆脱了地理区位、市场距离、资源禀赋等传统限制而发挥成本洼地优势,促进“城—镇—乡”三元物流形态与物流空间重构,从而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本文选取村镇物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揭示村镇物流在时代发展中作用和地位的变化,本文从村镇物流系统内部演化研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法在第三章构建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架构,通过系统理论、种群生态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等成熟的理论方法,在第四、五章研究分析村镇物流系统的生态演化方向、演化路径和演化机制等,第六章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进行验证。经过本文研究,论文取得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成果:(1)本文经过多种方式研究,构建了一个“三要素、四生态流、双层圈”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架构。架构包含村镇物流核心要素、村镇物流支持要素、村镇物流环境要素三类主体要素Agent;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四类生态流;“链环—功能”为基础层,“平台—模块”为主导层的两个层圈。其中,平台处于顶层,模块动态组合成柔性链条,功能融合于平台及模块化柔性链环之中。同时该架构也是由“生态元—生态链—生态网—生态群—生态圈—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态体系。(2)本文结合生态理论和系统理论研究,揭示出村镇物流生态演化机理、路径与方向。其中,三类主体要素的生态元变化是演化基础;技术依赖、制度依赖、关系依赖是平衡态演化路径;生态流是推动村镇物流演化的动力机制;共生机制与竞争机制引起生态位变化是演化的传导机制;“耦合—协同”是演化的放大机制;“链环—功能”主导模式到“平台—模块”主导是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3)通过本文的研究内容得出一个重要的管理启示,“双向双网—双层平台”是城乡一体化物流生态体系的演化架构。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物流加之区域化分工所带来的大流通,共同交织形成农村和城市两大市场网络。农村物流寻找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向上建构物流平台;城市物流一方面向高端升级发展以形成信息化为主导的虚拟网络平台,一方面向低端挤压通过快捷配送的替代方式和经济成本调节方式将物流实体平台向外推移。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城市化的顶层虚拟平台和村镇化的物流实体平台分离,形成“双向双网—双层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生态架构,平台与网络通过现代化的“集送/配送”连接。论文在取得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如下的研究性结论:(1)本论文通过采用改进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处理2009-2013年村镇物流服务节点投入产出数据,通过对“链环—功能”进行效率评价得出,2012年后由于互联网技术迸发形成“平台—模块”主导的电商双边市场使村镇物流服务主体的运营效率由发散转向收敛。(2)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结合收益矩阵和复制动态方程对村镇电商平台的运营主体、平台使用主体与政府三者之间合作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是“平台—模块”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同时网络平台还推动了城乡物流的产业升级以及空间重构,论文使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之后得出同样的结论。(3)本文基于非平衡力学构建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部更新分形机制,通过理论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生态流”对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时空结构具有分形影响,村镇物流空间结构变化是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基础,内部“生态流”作用空间分异是系统演化的本质。(4)本文运用SOM神经网络模拟预测“生态流”作用发现,外部环境稳定情况下,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空间自组织缓慢生长。2012年以后,在城镇化政策推动下,村镇物流空间环境巨变,进入新维度的空间重构和规模增长,使整个演化过程具有典型跨越性,但物流规模扩张仍滞后于村镇建成区面积扩张。(5)本文以村镇物流环境子系统2006-2026年历史数据及发展预测为依据,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三种互动情景推演出,提高教育经费和物流技术投入能够促进环境子系统整体“耦合—协同”状态改善,但从效果看,政策对经济和社会子系统效果明显,对资源和环境作用较弱。

罗仙庆[7](2020)在《“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南宁市H城区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未富先老”情况凸显,我国面临巨大的社会养老压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当前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更符合我国的国情。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原因,传统的居家养老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根据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发展智慧养老的目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传统居家养老方式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能更好地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满足日益增多的养老服务需求。2019年3月南宁市H城区开始通过“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采取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为H城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服务。老年人免费获得一定时长的养老服务,解决了部分养老需求,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快速高效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南宁市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标准及监督机制不完善、服务企业运营不佳、老年人接受度及消费意愿低、养老服务人员认知不足的问题。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社会嵌入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南宁市H城区相关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获取实际资料信息并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得出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可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政企合作、强化科普与宣传、提升人员素质的对策建议。

常雅妮[8](2020)在《HPV疫苗相关信息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4月HPV九价疫苗在国内上市以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有关于HPV疫苗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渠道涌向受众,对受众认知及信息采纳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乱象丛生的疫苗市场和疫苗接种风波更是极大影响到了消费者的信心。本文从媒介呈现与受众调查两个角度出发,就不同传播主体在媒介上的内容呈现与受众信息采纳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不断深化对HPV疫苗相关信息传播失真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进而就充分发挥不同传播主体的作用,有效加强HPV疫苗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科学接种HPV疫苗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认为,从大众传播的层面看,HPV相关信息的传播网络主要受到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大众传媒、医疗服务企业及社会公众等五类传播主体的影响,传播内容的选择与倾向受到传播主体功能定位、专业能力支撑及商业利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宫颈癌高发地区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问发现,被调查者HPV疫苗相关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整体表现一般,存在认知遗漏的同时,认知需求的空间仍然较大;被调查者普遍信赖权威度高的大众传媒,却更容易接受网络媒介中综合性更强的媒介;信息质量与信息可靠性对受众采纳信息有促进作用作为显着。通过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的对比研究发现,媒介呈现与受众认知存在一致性,媒介强调的有关“疾病认知”、“HPV病毒”、“疫苗种类”、“接种地点”方面的内容能够被受众准确认知。与此同时,媒介呈现与受众认知存在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传播失真的问题,现有的媒介信息呈现无法满足受众HPV疫苗信息采纳的需求,受众对于“疫苗安全性”、“疫苗价格”、“预约方式”、“注意事项”方面存在较大认知需求空间,各类传播主体却并未加以重视。综合来看,媒介呈现的信息在在知识普及方面表现较好,在正确引导受众行为方面表现较弱。以此为依据,结合不同传播主体的功能定位,本文为HPV疫苗相关信息的有效传播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推动各类传播主体对自身的传播行为进行反思,真正着眼受众、消费者以及用户合理的健康需求,以实现健康知识的有效传播作为传播目标。

王麒翔[9](2020)在《面向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政府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迅速攀升,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上升,对晚年生活的品质性、享受性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相对于具有“兜底”保障功能的公办养老机构,由社会资本建立的民营养老服务企业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民营养老服务企业发展起步晚,当前民营养老服务企业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普遍面临着资金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过高的收费价格将加重入住者负担,导致床位空闲,降低社会福利。因此,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鼓励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建设及运营,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补偿,以促进民营养老服务企业提高运营绩效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对高质量、高标准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为了科学合理地实现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政府补偿机制,首先,本文在搜集、梳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德尔菲法和灰色DEMATEL方法对影响民营养老服务企业政府补偿机制的关键因素进行辨识。然后,根据关键因素对模型做出基本假设,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包括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民营养老服务企业和消费者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计算博弈主体的支付矩阵、期望收益和复制者动态方程进而求得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接着,运用MATLAB R2019a软件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数值仿真,在验证模型可行性的同时,探究不同参数的变化对三者行为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根据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和数值仿真的结果,提出了面向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政府补偿实现机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第一,财政补贴、监管力度、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总收益、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净收益和消费者的净收益是影响民营养老服务企业补偿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第二,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政府补偿系统中存在多重演化稳定策略;第三,监管成本、财政补贴、罚金、额外投资成本及消费者参与成本的变化会改变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民营养老服务企业、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选择。根据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政策性建议。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着力实现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政府补偿机制。首先,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通过加强对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财政支持、适时调整补贴标准、财政补偿主体多元化等措施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其次,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通过构建灵活的监管机制、健全奖惩机制和强化政府对民营养老企业的服务机制以建立健全财政补偿配套机制,保证民营养老服务企业政府补偿机制的有效实现。

余汀[10](2020)在《甘肃邮政快递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已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并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增长率。甘肃邮政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甘肃的分公司,是目前甘肃省内最大的快递企业之一,尤其是寄递翼的快递业务,成为增长速度最快,营收和利润高增长的重要板块。但是,随着市场的开放,民营快递公司的业务西扩,甘肃邮政快递业务在区域市场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利用自身优势,优化和提升营销能力,强化竞争优势,是甘肃邮政快递业务当前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甘肃邮政作为研究对象,从优化和改进快递业务营销体系的视角,探讨研究如何提升甘肃邮政的竞争优势。首先运用PEST框架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发现:其一,甘肃邮政快递业务所处的宏观环境表现为:政策法规更加完善,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居民消费观念向注重服务质量和时效转变,技术变革深刻影响着快递行业;其二,行业环境表现为行业更加规范,壁垒提升,但面临的竞争形势却更加严峻,急需加大营销投入,提升快递业务板块竞争力;其三,利用SWOT工具模型,分析甘肃邮政快递业务的优劣势,发现甘肃邮政快递业务具备明显的品牌优势、网络渠道优势、政府和政策优势、人力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营销意识不足,产品定价高,服务意识弱,信息化落后和高素质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甘肃邮政快递业务营销方面的现状分析,结合STP分析工具和成熟营销理论,对甘肃邮政快递业务的营销体系进行优化调整。首先,将甘肃邮政快递市场细分为个人寄递、政府及事业单位、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和国际快递五大类,并结合营销优势明确主要市场的营销目标: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为主,定位“安全性”和“时效性”,提高个人寄递业务市场的重视度,定位“平价实惠”,维护和发展好其他几类细分市场,整体提升服务质量。其次,基于STP分析结论,结合4P、4C、4S营销理论体系,分别从产品视角、客户视角、服务视角对营销策略予以优化,形成符合甘肃邮政快递业务的递进式营销优化策略体系,并借助邮政快递智慧营销系统,实现金字塔型的营销策略组合体系。最后,为保障甘肃邮政快递业务营销体系的顺利实施,从组织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本文对甘肃邮政快递业务的营销策略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提出了整合营销策略体系,期望论文研究结论既能为甘肃邮政快递业务的营销策略提供改进思路和方案,也能为其他同类分公司或快递公司的营销改进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民族地区服务企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族地区服务企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旅游营销理论研究
        二、旅游特色小镇理论研究
    第四节 研究内容、技术线路及创新
        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技术线路
        三、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旅游小镇概述
        一、特色小镇建设
        二、旅游小镇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
        一、市场营销理论
        二、7P营销组合策略
        三、SWOT和PEST分析方法
第三章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概况
        一、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的项目建设现状
        二、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建设历程
    第二节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发展的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一、政策分析
        二、经济结构分析
        三、文化产业分析
        四、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节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的SWOT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面临的机遇
        四、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产品营销现状
        一、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产品经营状况
        二、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客源市场状况
        三、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产品开发状况
        四、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销售渠道状况
    第二节 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客源市场定位的不准确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影响
        二、产品定价策略中没有突出服务产品定价的特殊性
        三、产品销售渠道匮乏
        四、促销宣传推广手段单一
        五、人员要素资源的匮乏与配置不合理
        六、有形展示中产品标志性设计与实体环境特色不突出
        七、服务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与服务运行程序不健全
第五章 转龙道·旅游小镇营销策略与对策
    第一节 产品策略
        一、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客源市场定位与产品开发思路
        二、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产品策略
    第二节 价格策略
        一、产品差异定价策略
        二、捆绑产品定价策略
        三、服务定价策略
    第三节 渠道策略
        一、直接与间接渠道策略
        二、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第四节 促销策略
        一、广告促销策略
        二、节庆促销策略
    第五节 人员要素策略
        一、人员要素分析
        二、策略措施
    第六节 有形展示策略
        一、有形展示分析
        二、策略措施
    第七节 服务过程策略
        一、服务过程分析
        二、策略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
        一、不足之处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3)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来源
    第二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一 工业设计正在成为全球创新发展新模式
        二 我国工业设计已处于突破规模优势临界点
        三 工业设计正在发生三个深刻变化
        四 我国工业设计快速升级发展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 意义1: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从“政策红利”阶段转向“创新红利”阶段
        二 意义2: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从“跟随式发展”转型为“先进性发展”
        三 价值:为中国工业设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行动路径提供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行动路线
    第四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 工业设计产业研究综述
        二 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三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 研究的创新点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
    第一节 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的界定
        一 工业设计的界定
        二 工业设计产业的界定
        三 工业设计产业的主要特征
        四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产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一 产业发展战略的定义
        二 产业发展战略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三 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节 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工具
        一 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 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分析工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脉络
    第一节 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与成长
        一 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
        二 与产业脱节的初期成长阶段
        三 工业设计产业的成长
    第二节 政策推动下的产业发展
        一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中重要政策的提出
        二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中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智能互联时代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一 工业设计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二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互联时代背景下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的分析
    第一节 智能互联时代背景和特征分析
        一 智能互联时代的技术和经济发展特征
        二 智能互联时代对设计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新的要求
        三 智能互联时代设计产业的发展和走向
    第二节 服务国家现行战略
        一 “双循环”战略
        二 “一带一路”倡议
        三 供给侧、需求侧升级
    第三节 发展战略分析
        一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二 智能互联时代下的中国工业设计产业SWOT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互联时代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新战略
    第一节 战略之一:设计创新力的新属性构建战略
        一 构建设计产业资源配置系统
        二 工业设计产业领域扩展
        三 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
    第二节 战略之二:设计创新力的新生态构建战略
        一 智能互联重构“人、物、环境”设计生态
        二 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三 工业设计产业生态构建策略
        四 法律法规的保障策略
    第三节 战略之三:推动社会发展力的新关系构建战略
        一 工业设计与数字技术的新关系构建
        二 工业设计与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新关系构建
        三 工业设计与产业发展的新关系构建
    第四节 战略之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新姿态构建战略
        一 融入国际设计业界的“语境”
        二 成立中国主导的国际设计组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 路径之一: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一 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
        二 构建智能互联时代工业设计技术支撑体系
        三 建设工业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
    第二节 路径之二:产出工业设计标志性成果
        一 成立并发展世界设计产业组织
        二 持续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
        三 继续举办国家工业设计奖
    第三节 路径之三:开展人才培养工程
        一 建设设计开放大学
        二 实施工业设计领军人才计划
        三 开展设计人才能力素质评价
    第四节 路径之四: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 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二 实施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多维度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相关问题研究
        1.3.2 产业融合对传统产业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
        1.3.3 民族地区的地域要素特性研究
        1.3.4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民族地区概念界定
        2.1.2 资源型产业概念界定
        2.1.3 高技术服务业概念界定
        2.1.4 产业融合概念界定
        2.1.5 资源型产业绩效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产业融合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3 理论分析与概念模型
        2.3.1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融合基础
        2.3.2 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绩效影响机制
        2.3.3 民族地区特性及其调节作用
        2.3.4 研究的总体概念模型
    2.4 本章小结
三、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脉络及融合现状
    3.1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脉络
        3.1.1 发展历史
        3.1.2 发展特征
    3.2 民族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脉络
        3.2.1 发展历史
        3.2.2 发展特征
    3.3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现状——基于田野调查
        3.3.1 田野点介绍
        3.3.2 民族地区资源型企业内部高新技术服务融合的现象、成效与问题
        3.3.3 民族地方高技术服务业的融合方式及特点
    3.4 本章小结
四、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融合水平测度与评价
    4.1 产业融合水平测度方法
        4.1.1 基于专利数据的测度和刻画
        4.1.2 投入产出法
        4.1.3 熵指数法
    4.2 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4.2.1 评价指标体系
        4.2.2 评价模型构建
        4.2.3 融合评价结果
    4.3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水平评价
        4.3.1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水平
        4.3.2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融合水平对比分析
        4.3.3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五、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资源型产业经济绩效影响
    5.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5.1.1 研究假设
        5.1.2 模型构建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5.2.1 数据来源
        5.2.2 变量选取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民族地区的普通面板回归结果
        5.3.2 基于结构功能理论的民族地区特性要素调节效应
        5.3.3 民族地区的空间面板回归结果
        5.3.4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和全国总样本的对比研究结果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六、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资源型产业环境绩效影响
    6.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6.1.1 研究假设
        6.1.2 模型构建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6.2.1 数据来源
        6.2.2 变量选取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民族地区的普通面板回归模型
        6.3.2 基于结构功能理论的民族地区特性要素调节效应
        6.3.3 民族地区的空间面板回归模型
        6.3.4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和全国总样本的对比研究结果
    6.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七、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对资源型产业创新绩效影响
    7.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7.1.1 研究假设
        7.1.2 模型构建
    7.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7.2.1 数据来源
        7.2.2 变量选取
    7.3 实证分析
        7.3.1 民族地区的基本回归结果
        7.3.2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和全国总样本的对比研究结果
        7.3.3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创新绩效影响滞后性分析
        7.3.4 基于结构功能理论的民族地区特性要素调节效应
        7.3.5 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
    7.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八、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提高民族地区政府的治理水平
        8.2.2 塑造创新、开放、合作的文化内涵
        8.2.3 加强社会要素的培育和流动
        8.2.4 建设实现产业融合的能力体系
    8.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6)“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1.3.1 技术路线
        1.3.2 内容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研究范畴界定
        2.1.1 村镇概念范畴
        2.1.2 村镇物流概念范畴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种群生态理论
        2.2.3 演化博弈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产业链与价值链研究
        2.3.2 系统演化与产业链演化研究
        2.3.3 村镇物流发展研究
    2.4 文献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3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建构
    3.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涵及构成
        3.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涵
        3.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要素
        3.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CAS结构
        3.1.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层次与功能
    3.2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3.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路径依赖
        3.2.2 “链环-功能”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3.2.3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3.2.4 “链环-功能”升级至“平台-模块”主导模式的生态圈形成
    3.3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平衡性
        3.3.1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稳定性前提
        3.3.2 实现系统层级平衡的关键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平衡机理
    4.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演化
        4.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内涵
        4.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维度
        4.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测量及演化
    4.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演化
        4.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网络特性
        4.2.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共生机制
    4.3 “链环—功能”不平衡诱因实证研究
        4.3.1 “链环-功能”效率评价理论基础
        4.3.2 效率评价指标选取和样本选择
        4.3.3 “链环—功能”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4.4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机制
        4.4.1 平台服务型双边市场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4.2 “运营主体-使用主体-政府”三方协调演化模拟
        4.4.3 平台服务型双边市场主体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
    4.5 本章小结
5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分形
    5.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
        5.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基础
        5.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远离平衡态需求
        5.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非线性过程
        5.1.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外涨落驱动
        5.1.5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涌现
    5.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分形机制
        5.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流作用力
        5.2.2 生态流驱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非平衡相变
        5.2.3 生态流触发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结构时空分岔
        5.2.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部更新分形机制
    5.3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模拟
        5.3.1 SOM神经网络法模拟系统演化的适用性
        5.3.2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实证及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村镇物流生态环境子系统仿真测度与优化
    6.1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协同”驱动机制内涵
        6.1.1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关联理论
        6.1.2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关联内涵
        6.1.3 协同学分析环境要素子系统的耦合性
    6.2 村镇物流环境子系统序参量筛选
        6.2.1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设计
        6.2.2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构建
        6.2.3 序参量指标筛选方法
        6.2.4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筛选
    6.3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测度与优化
        6.3.1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测量模型
        6.3.2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动力学仿真
        6.3.3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动力学情景分析
        6.3.4 环境子系统情景互动调控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南宁市H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
        2.1.2 居家养老
        2.1.3 “互联网+居家养老”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3 社会嵌入理论
第三章 南宁市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情况
    3.1 南宁市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概况
        3.1.1 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推行背景
        3.1.2 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3.2 南宁市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3.2.1 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组成要素
        3.2.2 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特点
    3.3 南宁市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3.3.1 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3.3.2 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3.3.3 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流程
    3.4 南宁市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效果
        3.4.1 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
        3.4.2 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4.3 整合优化养老资源
第四章 南宁市H城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运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
        4.1.2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4.1.3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企业运营不佳
        4.1.4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接受度及消费意愿低
        4.1.5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认知不足
    4.2 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需充足的财力支持
        4.2.2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处于摸索阶段
        4.2.3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政企合作未到位
        4.2.4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自身条件限制
        4.2.5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存在局限性
第五章 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力度
        5.1.1 增加“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投入
        5.1.2 完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建设
        5.1.3 制定“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标准
        5.1.4 完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监督机制
        5.1.5 鼓励“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养老产品研发
    5.2 加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政企合作
    5.3 强化“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科普与宣传
        5.3.1 提高“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接受度与认可度
        5.3.2 提高“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消费意愿
        5.3.3 营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社会氛围
        5.3.4 增加“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志愿活动
    5.4 提升“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素质
        5.4.1 提高“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待遇
        5.4.2 增加“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
        5.4.3 增加“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内容(针对H城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HPV疫苗相关信息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创新点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健康传播
        二、HPV疫苗相关议题研究
        三、信息采纳模型
        四、健康信念模型
第一章 HPV疫苗相关信息传播网络及内容呈现
    第一节 作为传播主体的政府卫生部门
        一、HPV疫苗相关文件梳理
        二、卫健委系统推动HPV相关信息传播的具体方式
    第二节 作为传播主体的医疗机构
        一、医疗机构传播HPV相关信息的倾向性
        二、医疗机构传播HPV相关信息具有专业支撑
    第三节 作为传播主体的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传播HPV相关信息的内容倾向性
        二、专业媒体的发展有利于推动HPV相关信息的传播
    第四节 作为传播主体的医疗服务企业
        一、医疗服务企业传播HPV相关信息的倾向性
        二、HPV相关信息传播与商业利益的关系
    第五节 作为传播主体的社会公众
        一、社交媒体传播HPV相关信息的倾向性
        二、个人自媒体与HPV疫苗相关信息的二次传播
第二章 HPV疫苗信息受众采纳调查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概念界定与操作化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对象与抽样
        四、问卷设计与发放
    第二节 样本数据描述性分析
        一、样本分布情况分析
        二、HPV疫苗信息认知调查
        三、受众认知需求
        四、受众媒介接触与信任情况
    第三节 受众HPV疫苗相关信息采纳行为分析
        一、特征变量的影响分析
        二、各变量间影响分析
        三、模型拟合检验
    第四节 受众HPV疫苗信息采纳调查结果汇总
第三章 HPV疫苗信息的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HPV疫苗信息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的一致性
        一、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在疾病认知方面存在一致性
        二、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在HPV病毒特征方面存在一致性
        三、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在疫苗种类方面存在一致性
        四、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在接种地点方面存在一致性
    第二节 HPV疫苗信息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的差异性
        一、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对预约方式的表述及理解存在差异
        二、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在疫苗价格方面存在差异
        三、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在疫苗安全性方面存在差异
        四、媒介呈现与受众采纳在注意事项方面存在差异
第四章 改善HPV相关信息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针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一、发挥主导优势,健全传播渠道
        二、强化传播力度,丰富内容建设
        三、落实综合监管,保障疫苗安全
    第二节 针对医疗机构的建议
        一、建立网络预约平台,确保疫苗预约过程的透明
        二、优化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
        三、丰富内容形式,扩大传播范围
    第三节 针对大众传媒的建议
        一、引入权威话语,高效整合资源
        二、关注受众需求,调整内容结构
        三、精耕内容生产,提升信息品质
    第四节 针对医疗服务企业的建议
        一、加强平台管理,树立责任意识
        二、调整信息内容,精准服务受众
    第五节 针对个人自媒体的建议
        一、强化监管力度,培养自律意识
        二、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健康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9)面向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政府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关于民营养老服务企业发展的研究进展分析
        1.3.2 关于政府补偿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创新点
        1.4.3 研究方法
    1.5 框架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灰色系统理论
    2.2 演化博弈理论
    2.3 激励理论
第三章 面向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政府补偿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基于模糊德尔菲法的初步影响因素辨识
    3.2 基于灰色DEMATEL方法的补偿系统关键因素辨识
    3.3 计算结果分析
第四章 面向民营养老服务企业政府补偿的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1 模型构建思路
    4.2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2.1 博弈主体分析
        4.2.2 基本假设与变量设定
        4.2.3 复制者动态方程计算
    4.3 演化稳定策略求解
    4.4 数值仿真
        4.4.1 监管成本对三方行为演化趋势的影响
        4.4.2 财政补贴对三方行为演化趋势的影响
        4.4.3 罚金对三方行为演化趋势的影响
        4.4.4 额外投资成本对三方行为演化趋势的影响
        4.4.5 消费者参与成本对三方行为演化趋势的影响
第五章 面向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政府补偿实现机制
    5.1 完善财政补偿机制
    5.2 建立健全财政补偿配套机制
        5.2.1 构建灵活的监管机制
        5.2.2 健全奖惩机制
        5.2.3 强化政府对民营养老企业的服务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

(10)甘肃邮政快递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对象、方法与框架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营销分析工具及营销理论
        2.2.1 营销分析工具
        2.2.2 营销策略经典理论
        2.2.3 其他营销理论概述
    2.3 国内外快递业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甘肃邮政快递营销现状和营销环境分析
    3.1 甘肃邮政快递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3.1.1 甘肃邮政简介
        3.1.2 甘肃邮政快递业务服务现状调研
    3.2 甘肃邮政营销环境分析
        3.2.1 甘肃邮政快递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2.2 甘肃邮政快递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分析)
        3.2.3 甘肃邮政快递业务营销的SWOT工具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甘肃邮政快递业务STP分析与营销策略优化
    4.1 甘肃邮政快递业务STP分析
        4.1.1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
        4.1.2 目标市场(Market Targeting)
        4.1.3 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
    4.2 甘肃邮政快递业务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
        4.2.1 4 P理论指导下的营销策略优化
        4.2.2 4 C理论指导下的营销策略优化
        4.2.3 4 S理论指导下的营销策略优化
        4.2.4 邮政快递智慧营销策略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甘肃邮政快递业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做好组织保障
    5.2 优化资源配置
    5.3 加强企业管理
    5.4 提升团队建设
    5.5 重视企业文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甘肃邮政快递业务服务现状调查
附录 B甘肃邮政快递业务服务现状访谈提纲

四、民族地区服务企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转龙道·生态旅游小镇营销策略研究[D]. 吴泽宇.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D]. 刘宁.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多维度绩效研究[D]. 王延霖. 内蒙古大学, 2021(11)
  • [5]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6]“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D]. 赵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7]“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南宁市H城区为例[D]. 罗仙庆. 广西大学, 2020(07)
  • [8]HPV疫苗相关信息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 常雅妮.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9]面向民营养老服务企业的政府补偿机制研究[D]. 王麒翔.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10]甘肃邮政快递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余汀.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民族地区服务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