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性和性别培训

参与性和性别培训

一、参与式与社会性别培训(论文文献综述)

宋少鹏,高小贤[1](2021)在《“妇女/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历史语境、组织实践、理论反思》文中提出本文以对话体的形式,"以自己为方法",以高小贤的个体经历为对象,把高小贤及其参与的妇女/性别发展项目放置在更大的时代背景和更长的历史—文化脉络里,通过追随高小贤的视角、追溯她的思想历程来呈现她为何接受GAD,如何创建与改革组织让GAD落地,在什么样的事件与思想触发下不断地推动她反思,思考GAD的本土化、中国经验以及中国本土的"妇女/性别与发展"。并以此来呈现1990年代初外来的GAD作为一种触媒,是如何激活与对接深嵌在中国历史—文化土壤中的"妇女研究者/妇女工作者"与农村妇女工作经验,生长出不同于GAD的西方模式而极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性别与发展"实践。

边丽瑾[2](2020)在《农村妇女性别角色转变研究 ——以妇女参与陕西华村旅游服务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性别意识反映一个国家社会政治进步的程度。男女平等是社会性别平等理念下全世界追求的目标,但在许多人心目中这只是一句口号,或者认为我国男女平等问题早已解决,甚至有些人认为妇女的地位在某些方面高过男性了。对妇女参与发展权利的呼吁,被错误的理解为简单的照顾和保护,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未被正视。就我国而言,得益于改革开放,参与式发展项目在不同领域蓬勃开展。因此,妇女参与成为性别和发展领域的重要话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这一参与式发展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乡村旅游在宏观上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整体的价值不可小视;微观层面则对妇女性别意识觉醒、性别角色重塑都具有重要意义。华村旅游业为农村妇女参与社会化生产提供机会,同样她们也在华村旅游发展中彰显自己的价值。社会性别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妇女在不同领域中的角色特征的不同。华村旅游的开展必然导致性别分工的变化,从而引起妇女性别角色的转变。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思考,以华村参与旅游的妇女群体为研究对象,进入华村与当地妇女直接对话,深入观察当地妇女的参与模式与性别分工。并且参考摩塞社会性别分析框架对于妇女性别角色的划分标准,将妇女性别角色分为生产角色、家庭角色和社区工作角色。通过生产、家庭、社区三个领域的不同性别分工来描绘妇女的多重性别角色,探究华村妇女参与乡村旅游业前后性别角色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及给当地妇女带来的影响,总结妇女性别角色转变的特征以及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参与旅游业后妇女性别角色发生了转变,她们的性别角色定位从以家庭角色为主到三重角色平衡,从附属走向独立。这种性别角色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性别角色分工、性别角色地位及性别角色身份的改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妇女的再生产角色有所减弱,生产角色却不断增强,经济地位得到提升,传统性别角色分工趋于弱化;第二,妇女家庭经济地位提高,掌握一定的家庭资源和家庭事务决策权,夫妻之间的家庭关系更加平等,由依赖型角色至较为独立角色转变;第三,妇女社会经济和政治参与程度加深,从家庭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向公共事务参与者转变。然而,不管是在家庭领域还是公共领域,社会文化所赋予妇女的再生产角色都很难改变,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并未在农村地区完全消除。一方面妇女面临着生产与再生产角色冲突,性别规范要求她们扮演好“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同时她们又渴望在社会发展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妇女生产领域的“情感劳动”依然是家庭领域再生产劳动的延续,公领域和私领域中对于妇女的性别偏见又限制了她们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根据研究结论和实际情况,从增强妇女主体意识,提升妇女政治地位和决策权,调整公众对妇女的角色认知等角度出发,思考推进性别平等的具体措施。发挥妇女参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改变妇女的弱势地位和两性权力不平等机制,实现乡村旅游场域下两性平等和性别公正,进一步推动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高小贤,宋少鹏[3](2020)在《社会性别进中国:历史进路与理论反思》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妇女研究运动:被社会问题激发的学问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框架当代中国的妇女研究发端和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80年代的时段划分,学界有三种意见:一是指从1980年到1989年,严格意义上的80年代;二是从改革开放算起,即从1978年到1989年;第三种涵盖的时间段更长,是从1978年到1992年,

杨力超[4](2020)在《发展援助项目中的社会性别与参与式方法——以内蒙古某项目为案例的人类学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发展援助项目在推动农村妇女发展和扶贫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性别主流化"、"妇女赋权"和"参与式"逐渐进入中国发展领域的主流话语体系。本研究以一个在内蒙古实施的外援项目为例,以人类学民族志的方法展示了上述发展理念与方法在发展援助项目中的实践,并从发展的视角深入探析了社会性别和参与式方法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中落地生根所面临的制度和文化困境。本文指出,性别平等与参与式需要结合特定的制度和文化向前推进。发展援助项目只有更加深刻地理解项目实施当地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现状,才有可能真正助力中国发展。

过巧[5](2020)在《日常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由起点公平向过程公平深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承担着促进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角色。教师持有的性别观念与教育教学相关联,并通过言语、非言语等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生成就与心理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就日常教学情境中教师性别刻板印象的呈现样态调查并阐述,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思考可行的对策。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范式,深入宁波某重点高中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研究,以9名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教师性别刻板印象呈现样态、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共计进行了45节课堂观察和一个多月的教师办公室观察。本研究从教师主体入手,对丰富教学与性别研究,推动教育过程公平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发现,尽管教师自持“去性别化”的教育观念或“性别中立”的教育观念,但在深入调查和追踪中发现存在日常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其典型呈现样态为:课堂表现上的性别刻板期待与对待:受关注的男生和被忽略的女性;学业成就的性别刻板分析与期待:赋予男生厚望而无形束缚女性;学科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导向:男生更擅长与适合学习理科。究其原因,本研究中所调查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至少受四方面影响,社会和文化的建构影响角色形塑和偏见传递;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导致社会性别敏感意识不足;教育评价制度导向下忽视对学生经历的性别关怀与引导;而学校教育环境中缺乏性别平等的整体氛围支持对突破日常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突破日常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需要考虑开展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与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社会性别敏感意识与分析能力;借助性别分析工具与鼓励开展行动研究,正视并挑战性别刻板印象;关怀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并动态灵活分析性别差异;此外,也需要创设性别平等的日常教学环境氛围。

何阳[6](2019)在《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 ——以河南周山村为例》文中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是一种极富价值的探索,这种探索既为广大留守村民提供了切合需求的服务、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与平台,又帮助政府节省了动员村民参与以及村庄维稳工作的大量成本,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主要立足于解决“乡政村治”结构中存在的理论悖论与实践困境,集中体现在基层政府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乡村治理的研究等。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则关注较少,文献相对零散,且大多研究囿于乡村社会精英视角并呈现单一问题的分析,如分析乡贤理事会、老年协会与政府合作的运行模式等等。在其参与乡村治理产生的影响方面,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农村社会组织提供乡村公共服务、维护村庄秩序以及发展乡村公共精神的作用,而对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所引起的乡村治理主体结构、治理方式、治理内容的变化研究甚少。本研究基于河南周山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试图展示农村社会组织推动村庄实现自治的图景。因此,本研究以周山村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观察以及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周山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周山村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二是周山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领域与方式;三是周山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产生的影响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有益经验。周山村社会组织是由村民自愿成立,兼具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社会组织,呈现出组织成员主体意识强、公益性与互助性凸显、村民参与程度高、注重性别平等的特点,在农村社会组织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自我管理与运行过程中,周山村社会组织采取“同心圆”式的组织结构实施管理,并以宣传、激励、说服和服务等动员方法动员村民参与,同时采用不同互动形式与社会多元主体进行互动,构建起政府、村两委、媒体、专家团队、其它组织等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了较为完整且高效的内在运行机制。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周山村社会组织积极变革文化风俗,推进乡村性别平等,促进乡村德治;培育乡村行为规则,依法修订村规民约,促进乡村法治;激发乡村治理主体自觉,探索社会经济,促进乡村自治。实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发现,在治理主体结构方面,周山村治理主体的结构已由乡镇政府村两委村民,逐渐向乡镇政府村两委、农村社会组织村民转变;分配规则方面,集体资源分配制度与规则注重性别公正,已落实出嫁女群体的合法土地权益;治理方式方面,治理主体间更加强调民主协商、互助合作、共同参与。故此,基于周山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本研究归纳出三条有益经验,一是性别平等视角应当纳入到乡村治理进程,二是采取民主协商促进民主与法治相统一,三是正视与发挥老人与妇女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曾佳[7](2019)在《中国社会性别预算可持续发展探索 ——基于合作治理视角》文中研究指明社会性别预算将性别意识纳入政府预算过程,聚焦于公共收支中的性别敏感问题并予以回应,对推进性别平等、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当前,随着有关公共政策性别评估机制的建立以及追求两性平等的预算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深化,为中国实施社会性别预算提供了难得的现实机遇。然而,在现时的中国,虽然社会性别预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可持续性却遭遇瓶颈。如何破除社会性别预算在实践中出现的长期制度建设与短期改革成效冲突、社会性别预算项目执行能力局限、以及相关主体与项目工作协调配合失衡等现实困境,进一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实践焦点和理论热点。通过比较研究法,论文首先对中国社会性别预算的三地典型实践,张家口、焦作和温岭试点进行梳理,分析其成效及面临的困境,探讨制约中国社会性别预算可持续发展的成因所在。研究发现,除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薄弱、缺乏成熟的社会性别预算分析工具和实施框架等原因外,实践中普遍采取的“单主体主导”模式也是导致如今实践可持续性低、推广难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选择合作治理为视角探讨中国社会性别预算改革,在总结国内已有的试点经验基础上,借鉴吸收国际成功经验——南非合作式社会性别预算,为我国持续开展社会性别预算提供新思路。南非社会性别预算是该领域中存续时间长,完整度高,多元性、辐射性强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合作式运行逻辑是其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具体而言,南非合作式性别预算的运行逻辑主要体现在行动主体的多元异质性;行动目标的一致性;行动过程的合作性和行动结构的弹性化。面对我国社会性别预算存在的困局,这一运行逻辑给予了我国“单主体主导”模式有益的启示。社会性别预算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亦可采取合作治理的路径,各行动主体在生成社会性别主流化共识的基础上,消解当前实践中的中心——边缘结构,构建多元化的合作运行机制。进而在此基础上建构社会性别预算制度。

李红梅[8](2010)在《社会性别预算中的参与式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公共预算政策是政府重要的政策文件之一,反映政府的政策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体现了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和动态。可以说,预算是政府的血液和命脉。通过对预算的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反映政府治理的水平和能力,更能找到贫富、性别、歧视等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根源。众所周知,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政府在促进男女平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承诺和杰出贡献,但是落到实处并给予充足资金保证的项目并不多。社会性别预算从性别角度进行分析,能够洞悉政府政策执行对男女造成的不同影响,并揭示无酬劳动的忽视有可能造成公共政策的性别非中性,进而加剧性别不平等进程。社会性别预算关注女性的参与和需求,注重对预算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尝试改进预算配置效率,促进政府治理水平提高,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财政监督;而参与式预算强调公民参与预算的权利的实现。通过预算参与,实现积极公民权,促进政府和民间的对话和交流,使预算政策真正符合民意,使财政资金更好地服务人民。社会性别预算和参与式预算都强调公民参与,尝试通过公民参与,赋予公民权利,提高财政透明度,进而实现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两者诸多的契合之处,使得把参与式管理思想纳入社会性别预算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和价值。通过对国际上进行参与式社会性别预算试点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的对比分析,并对国内唯一的参与式社会性别预算试点的考察,试图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的公共预算改革,就如何在中国公共预算中纳入社会性别视角和参与式管理思想,以及社会性别预算本土化的实践方案,提出可供选择的、较具操作性的设想和建议。

袁继红,彭凤萍[9](2003)在《参与式社会性别培训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作者通过尝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进行参与式社会性别培训,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参与式社会性别培训的对象、内容、形式及协作者自身等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杨静[10](2002)在《参与式与社会性别培训》文中认为参与式社会性别培训 ,是指用“参与的方式”启蒙社会性别意识和获取相关知识。参与式背后的哲学基础与社会性别的理念是一致的 ,只有用参与式方法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性别所倡导的理念和达到社会性别培训的目标。

二、参与式与社会性别培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与式与社会性别培训(论文提纲范文)

(1)“妇女/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历史语境、组织实践、理论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 “以自己为方法”的研究进路:对话与反思
二、初触GAD理论:历史语境、时代关切与理论需求
三、GAD落地中国时的独特历史条件
四、GAD实践在中国:以陕西妇女研究会与妇女发展项目为例
五、理论反思:从“本土化”到“中国经验”
六、对话后记

(2)农村妇女性别角色转变研究 ——以妇女参与陕西华村旅游服务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理论依据和核心概念
        1.4.1 理论依据
        1.4.2 概念界定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华村旅游及妇女参与情况简介
    2.1 华村自然状况与区位条件
    2.2 华村旅游发展现状
    2.3 华村妇女参与旅游服务业情况
        2.3.1 被访妇女基本情况
        2.3.2 妇女参与旅游服务业的原因
        2.3.3 妇女参与旅游服务业的过程
第三章 参与旅游服务业前的妇女性别角色
    3.1 生产角色
        3.1.1 外出务工的性别歧视
        3.1.2 家庭经济利益策略的妥协
    3.2 家庭角色
        3.2.1 再生产劳动的固有属性
        3.2.2 家庭决策的依赖与服从
    3.3 社区工作角色
        3.3.1 社区管理的长期缺位
        3.3.2 社区政治参与边缘化
第四章 参与旅游服务业后的妇女性别角色
    4.1 生产角色
        4.1.1 生产劳动的参与主体
        4.1.2 经济独立的社会化生产者
    4.2 家庭角色
        4.2.1 再生产劳动的部分出让
        4.2.2 家庭决策影响力强化
    4.3 社区工作角色
        4.3.1 社区管理参与度提升
        4.3.2 社区政治权力意识觉醒
第五章 妇女性别角色转变的影响
    5.1 妇女从附属走向独立
        5.1.1 传统性别角色分工格局弱化
        5.1.2 家庭性别角色地位提高
        5.1.3 性别角色身份多样化
    5.2 妇女性别角色的冲突与延续
        5.2.1 “生产”和“再生产”角色冲突
        5.2.2 “情感劳动”是“再生产”的延续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6.1 研究结论
    6.2 推进性别平等的思考
        6.2.1 增强妇女的主体意识
        6.2.2 提升妇女政治地位和决策权
        6.2.3 调整公众对妇女性别角色认知
    6.3 妇女参与式发展的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社会性别进中国:历史进路与理论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20世纪80年代中国妇女研究运动:被社会问题激发的学问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框架
90年代社会性别进中国:历史进程与多元路径
理论反思与实践经验:妇女发展项目中的中国经验
余论:逝去的知青代?

(4)发展援助项目中的社会性别与参与式方法——以内蒙古某项目为案例的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发展领域中的社会性别和参与式方法
二 项目背景和社会性别政策
三 两个民族志片段
    (一)参与式需求评估
    (二)塔拉村的第二轮小额信贷会
四 讨论
    (一)制度与参与式的影响
    (二)草场管理项目的参与式理论和实践
    (三)当地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社会性别与参与式
五 结论

(5)日常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1.实现性别平等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维度
        2.教师是推动教育性别平等的重要角色
        3.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学生产生不当影响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课程与教学中的性别研究
        2.教科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3.教学主体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4.对已有研究的述评与小结
    (四)概念界定
        1.性别
        2.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
        3.日常教学情境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1.研究问题
        2.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1.参与式观察法
        2.访谈法
        3.实物收集法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四)研究的实施过程
        1.进入研究现场
        2.进行观察
        3.开展访谈工作
        4.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五)研究信效度和伦理
二、日常教学情境中教师性别刻板印象的呈现样态
    (一)课堂表现上的性别刻板期待与对待:受关注的男生与被忽略的女生
        1.课堂表现的性别刻板认知
        2.教学用语中的女性人称省略
        3.教师话语中传统性别文化传递与再生产
        4.无意识的教学关注与对待偏好
    (二)学业成就的性别刻板分析与期待:寄予厚望的男生与无形束缚女生
        1.“男生要是不懒不会差的”
        2.“女生很认真的,作业免检”
        3.“女生太死板就没有灵气了”
    (三)学科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导向:“男生擅长学习理科,女生不行”
        1.“有些女生竟然也选了物化生”
        2.“女孩子学医很累的”
        3.“男生就是理科动物!”
        4.潜意识的学科导向:“可能女生还是去读文科好”
三、日常教学情境中教师性别刻板印象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文化建构:角色形塑与偏见传递
        1.传统文化中的偏见传递与再生产
        2.作为法定文化的教科书中的角色形塑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社会性别敏感意识与能力不足
        1.教学与学习经历影响:固化性别刻板印象
        2.性别教育与培训缺失:社会性别敏感意识与分析能力缺失
    (三)教育评价制度导向:忽视对学生经历的性别关怀与引导
        1.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影响:“考试的时候会看你是男是女?”
        2.以考试为标准的教学内容选择:“女性话题讨论了也没有多大效果”
    (四)学校环境影响:性别平等氛围缺失
四、突破日常教学情境中教师性别刻板印象的对策建议
    (一)开展性别教育与培训,提高教师社会性别敏感意识与能力
        1.增加社会性别教育内容,培养教师社会性别敏锐
        2.创新课程学习方式,提高性别自觉与关照日常教学情境并举
        3.倡导多元学习交流,提升理论与实践素养
    (二)借助性别分析工具与开展行动研究,正视并挑战性别刻板印象
        1.借助性别分析工具,复杂性别刻板样态可视化
        2.鼓励开展行动研究,基于性别维度反思教学
        3.专家介入与同伴研讨,助力服务于真实教学
    (三)关怀学生经验与体验,动态灵活分析性别差异
        1.发挥校长权力,树立关怀的育人理念
        2.教师深化育人观,关怀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创设性别平等的日常教学环境
        1.重视性别平等尊重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
        2.关注教师办公室性别平等的文化氛围建构
        3.注重校园性别平等的文化环境创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进度表(部分)
附录3 :课堂实地观察记录表
附录4 :办公室实地观察记录单
附录5 :采取性别平等原则的教育系统的要求
附录6 :师生互动核对清单(CHECKLIST)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 ——以河南周山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
        (二)社会组织与农村社会组织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关于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研究
        (二)国外关于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研究
    四、理论基础
        (一)社会互动理论
        (二)社会性别理论
        (三)人的主体性理论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当前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情境
    第一节 当前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与特征
        一、当前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二、当前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特征
    第二节 当前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基础
        一、乡村社会发展呈现新特征
        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制度与行动支持
    第三节 乡村治理视角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
        一、运行低效:村民参与程度低
        二、依附性强:依赖政府与村庄能人
        三、意识淡薄:性别平等意识相对缺失
        四、定位模糊:公益性与互助性不明
    小结
第二章 周山村社会组织概况及特点
    第一节 周山村及其社会组织概况
        一、周山村的基本情况
        二、周山村社会组织概况
    第二节 周山村社会组织的特点
        一、组织成员主体意识强
        二、公益性与互助性凸显
        三、村民参与程度高
        四、性别平等观念注入
    第三节 周山村社会组织生长的动力
        一、周山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周山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推力
    小结
第三章 周山村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周山村社会组织的组织结构
        一、有机性组织结构的内涵
        二、“同心圆”式组织结构
        三、“同心圆”式组织结构的特征
    第二节 周山村社会组织的社会动员
        一、周山村社会组织骨干:社会动员的主导力量
        二、周山村社会组织的社会动员策略
        三、周山村妇女:社会动员不可或缺的群体
    第三节 周山村社会组织的社会互动
        一、周山村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
        二、周山村社会组织与内外主体的互动
        三、周山村妇女的发展与社会互动
    小结
第四章 周山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主要领域
    第一节 推进性别平等
        一、性别平等的风俗变革
        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
    第二节 修订村规民约
        一、参与修订村规民约的过程及方式
        二、促进村规民约的深化与完善
        三、推动村规民约的全面落实
    第三节 探索社会经济
        一、社会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二、周山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理念
        三、周山村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
    小结
第五章 周山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周山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政治影响
        一、拓宽民主政治的参与途径
        二、提升村民的政治效能感
        三、优化乡村治理主体结构
    第二节 周山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经济影响
        一、丰富乡村经济的发展理念
        二、促进乡村集体资源公正分配
    第三节 周山村社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文化影响
        一、推进乡村性别文化的重构
        二、培育乡村集体意识与公共精神
    第四节 周山村社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社会影响
        一、维护乡村社会秩序
        二、丰富乡村社会公共服务
    小结
结语
    一、本研究的结论
        (一)农村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
        (二)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并完善着乡村治理主体的格局
    二、本研究的启示
        (一)正视老人、妇女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二)性别平等视角应当纳入乡村治理进程
        (三)民主协商促进民主与法治相统一
    三、可能的拓展研究
        (一)对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机制创新研究
        (二)对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规范性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周山村社会组织成员及部分村民调查问卷
    附录2:周山村社会组织部分采访提纲
致谢

(7)中国社会性别预算可持续发展探索 ——基于合作治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基础性研究
        2.实践模式研究
    (三)概念厘清与理论基础
        1.核心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合作治理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本土化探索:中国社会性别预算实践
    (一)中国实施社会性别预算的必要性
        1.促进政府履行性别平等的政治承诺
        2.助力现代政府预算制度体系的建立
        3.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及优化资源配置
        4.推动经济领域对无酬劳动价值认可
    (二)中国社会性别预算三地典型试点
        1.张家口:妇联主导型社会性别预算
        2.焦作:政府主导型社会性别预算
        3.温岭:人大主导型社会性别预算
        4.三地社会性别预算实践成效
    (三)中国社会性别预算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
        1.长期制度建设与短期改革成效的冲突
        2.社会性别预算项目执行能力的局限
        3.相关主体与项目工作协调配合的挑战
三、困境分析:制约中国社会性别预算可持续发展的成因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淡薄
        1.传统文化中的性别盲视
        2.政治权力系统中女性边缘化
    (二)社会性别预算改革动力不足
        1.相关法律制度供给相对匮乏
        2.社会性别预算技术尚未成熟
    (三)单主体主导模式能力受限
        1.政府推行工作略显乏力
        2.社会组织政策倡导力弱
        3.社会力量参与程度偏低
四、国际经验:南非合作式社会性别预算
    (一)南非社会性别预算概况
        1.南非社会性别预算的发展历程
        2.南非社会性别预算的成效
    (二)南非社会性别预算特性分析
        1.时间上的持续性
        2.运行周期的完整性
        3.运行类型的多样性
        4.运行效应的扩散性
    (三)南非社会性别预算运行逻辑:合作治理
        1.行动主体的异质性
        2.行动目标的一致性
        3.行动过程的合作性
        4.行动结构的弹性
五、可持续发展对策搜寻:中国合作式社会性别预算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建构..
    (一)中国社会性别预算路径选择新方向——合作治理
        1.生成社会性别主流化共识
        2.消解中心——边缘结构
        3.合作运行逻辑机制化
    (二)中国合作式社会性别预算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构
        1.认知更新:优化社会性别预算的制度环境
        2.顶层设计:完善社会性别预算的制度安排
        3.能力建设:保障社会性别预算的制度效率
六、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与不足
        1.研究创新
        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社会性别预算中的参与式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文献综述
        1.1.1 国外研究
        1.1.2 国内研究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 论文框架结构
第2章 社会性别预算的基本理论概述
    2.1 社会性别预算的概念
    2.2 社会性别预算的意义
        2.2.1 社会性别预算的理论意义
        2.2.2 社会性别预算的现实意义
    2.3 社会性别预算的工具
    2.4 社会性别预算的理论支撑
        2.4.1 社会性别预算实施的必要性
        2.4.2 社会性别预算实施的可行性——时间使用
第3章 社会性别预算中的参与因素分析
    3.1 社会性别预算的重要技术支撑载体——参与式预算
        3.1.1 参与式思想体现于社会性别预算实践
        3.1.2 社会性别预算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参与式方法
        3.1.3 社会性别理论在参与式预算实践中的体现
    3.2 参与式管理的一般理论
        3.2.1 参与式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3.2.2 参与式预算的概念及实施条件
    3.3 社会性别预算和参与式预算的契合点
        3.3.1 研究目标的高度重合
        3.3.2 研究对象的近似一致
        3.3.3 利益相关主体
        3.3.4 面临的挑战
        3.3.5 政策实施的效果
第4章 典型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借鉴及启示
    4.1 参与式社会性别预算实践的背景及模式
        4.1.1 社会性别预算的参与式管理实践的背景分析
        4.1.2 社会性别预算的参与式管理实践的主要模式
    4.2 社会性别预算的参与式管理实践的主要特点
        4.2.1 纳入国家政策框架
        4.2.2 专门的机构负责
        4.2.3 足够的资金支持
        4.2.4 法律制度的保障
        4.2.5 国际援助和支持
    4.3 社会性别预算的参与式管理实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3.1 参与式社会性别预算实践的内部因素
        4.3.2 参与式社会性别预算实践的外部因素
    4.4 社会性别预算的参与式管理实践的启示
        4.4.1 预算改革纳入国家宏观政策体系
        4.4.2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4.4.3 建立多方合作的联盟
        4.4.4 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第5章 中国的参与式社会性别预算探索:焦作试点
    5.1 焦作参与式社会性别预算实践的背景分析
        5.1.1 改革创新的精神
        5.1.2 良好的政治契机
    5.2 焦作参与式社会性别预算实践的现状
        5.2.1 焦作社会性别预算的内容
        5.2.2 焦作社会性别预算面临的问题
    5.3 焦作参与式社会性别预算实践的特点
        5.3.1 财政部门主导
        5.3.2 复式预算的一个子预算
        5.3.3 选择部分预算作为试点
    5.4 焦作参与式社会性别预算实践的启示
        5.4.1 社会性别预算实践必须纳入体制内
        5.4.2 预算编制问题
        5.4.3 预算编制范围问题
        5.4.4 社会性别预算和参与式预算的结合
        5.4.5 社会性别预算的量化指标
第6章 中国社会性别预算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6.1 社会性别预算本土化的基本原则
        6.1.1 遵循宏观发展方向
        6.1.2 理论与实践并行
        6.1.3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6.1.4 多方交流合作
    6.2 社会性别预算本土化的保障机制
        6.2.1 稳定的经济环境
        6.2.2 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6.2.3 多方合作联盟的建立
    6.3 社会性别预算改革自主推广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6.3.1 预算意识和公民能力的培养
        6.3.2 预算程序的制度化
        6.3.3 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6.3.4 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6.4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附录1:英文缩略语表
附录2: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10)参与式与社会性别培训(论文提纲范文)

一、参与式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二、参与式背后的教育学理念
    (一) 对传统教育学的反思
    (二) 参与式教学理念的建立——批判反思课程论
三、参与式理念具体载体——小组工作社会目标模式和发展模式
四、参与式与社会性别关系

四、参与式与社会性别培训(论文参考文献)

  • [1]“妇女/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历史语境、组织实践、理论反思[J]. 宋少鹏,高小贤.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农村妇女性别角色转变研究 ——以妇女参与陕西华村旅游服务业为例[D]. 边丽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6)
  • [3]社会性别进中国:历史进路与理论反思[J]. 高小贤,宋少鹏.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0(01)
  • [4]发展援助项目中的社会性别与参与式方法——以内蒙古某项目为案例的人类学研究[J]. 杨力超. 中国研究, 2020(01)
  • [5]日常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对策研究[D]. 过巧.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6]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 ——以河南周山村为例[D]. 何阳.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中国社会性别预算可持续发展探索 ——基于合作治理视角[D]. 曾佳.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8]社会性别预算中的参与式管理问题研究[D]. 李红梅. 天津财经大学, 2010(03)
  • [9]参与式社会性别培训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反思[J]. 袁继红,彭凤萍. 当代教育论坛, 2003(12)
  • [10]参与式与社会性别培训[J]. 杨静.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4)

标签:;  ;  ;  ;  ;  

参与性和性别培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