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论文文献综述)

周笑非[1](2021)在《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不论是教育大环境的引导下,还是亟需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岗位推动下,职业教育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趋势。就中职教育发展而言,教学是其根本。STEAM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性思维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与综合能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得以更好地实施必须依靠于符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适合中职学生能力与发展、结合社会岗位各类技能要求的课程教学。社会对中职学生定位是可以胜任岗位要求的技术型人才,STEAM教育理念与中职人才培养标准对接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研究旨在将STEAM教育理念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相融合,借鉴STEAM教育理念的特点与优势,构建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教学设计。并在该模式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形成教学设计,为后续教学实践撰写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支持各阶段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我国STEAM教育研究现状以及STEAM理念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情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对广西某中职学校进行现状调研,了解当前中职学校对STEAM理念运用情况,学生跨学科思维培养情况,为设计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接着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通过实验效果以验证本研究中基于STEAM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教学实践阶段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并总结,提出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建议,为中职学校开展STEAM理念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提供相关参考。

姜雪[2](2021)在《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印度政府创建的国家重点学院典型代表,是印度高等教育系统重要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教育在印度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培养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高级计算机人才,成为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竞相招揽的对象。计算机人才从诞生、成长再到壮大的培养过程与其计算机学科从创立、发展再到崛起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学科的历史进程保持一致。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国情和历史发展背景方面较为相似,与欧美发达国家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相比,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长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创建一流学科,成功进行计算机教育,有效发挥计算机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文献研究法,由点到面,从纵向到横向尝试对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立体化、系统化的梳理与剖析。从学科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出发,以时间为线索,探寻其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管理体制及社会服务等学科建设必要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建设经验,指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明确对我国建设一流学科的历史价值。以1963年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计算机中心的成立为主要标志,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正式创立。1963年至1982年是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早期发展阶段,计算机中心、电气工程系和数学系开展了一系列的计算机教育与研究活动。1983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由此,计算机学科拥有了规范化的学术平台,学术项目更加丰富。同时,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的确立也推动了学科的蓬勃发展与快速崛起。从计算机学科创立伊始,印度政府就在国家财政支出和国家政策方面对其给予了大力支持。20世纪80年代,在财政及政策的双重保障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在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建设举措,迅速成长为印度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学科。1992年,“创新与技术转移基金会”在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正式成立,标志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进入产教融合、产学研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考查,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积极承担国家级政府资助及企业咨询项目的举措不但与国家科技政策及国家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促进了企业与高校协同发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学科发展新模式的产生。在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及印度政府制定的建设信息技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不断发展完善稳步提升,培养的尖端计算机人才在国际知名计算机企业崭露头角。从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学科的快速发展无外乎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外部因素而言,国际环境中有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革命浪潮的推动,国内环境有印度政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科技战略,特别是建设计算机超级大国目标的指引;就内部因素而言,印度理工学院从学科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制度以及社会服务等若干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本文最后总结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促进以计算机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近年来,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学术自治权;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然而,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曹萍萍[3](2021)在《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鉴于此,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教学的改革,鼓励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支架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适时适量的指导,以期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支架式教学改善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的教学现状,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在开展行动研究的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对所运用的支架进行及时的调整。因此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实习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得出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溯源分析。其次,对支架式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将支架式教学运用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并展开行动研究,并在行动中不断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最后,从实践结果可以得知支架式教学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提升学习效果。将支架式教学运用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将会为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方向,同时拓宽了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范围,并为研究支架式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

张连青[4](2021)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习者接收知识的渠道逐渐增多,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育教学模式亟需变革和创新。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使线上教学成为各级教学机构的必然选择。由于全国范围内使用在线教学尚属首次,直播网络不稳定、师生信息技术不娴熟等问题是全体师生必然面临的严峻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导致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和教学目标完成度不高。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的目标不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开展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本文通过现状分析、理论梳理及调查分析,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构建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型,进而对该模型进行实施和验证。首先,以问卷的形式对河南省35所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进而选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文字处理章节、电子表格章节和演示文稿章节三部分作为教学内容。选择河南省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实践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展开基本情况调查,发现以游戏化比赛形式开展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其次,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活动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设计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型,实现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上的混合,以达到提高学生学术收获和社会成长之目的。最后,以实践学校中的两个成绩水平相当、班级人数相近的班级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教学实践。通过课程教学实践采集两个班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效果。研究发现,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学术上的收获,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成长。同时发现:(1)学生在线上评价框或聊天窗口中表现得更为开朗活泼;(2)使用游戏式积分排名学生的参与感更强;(3)课前资源包与课堂教学活动相关联能提高课前预习率;(4)围绕着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会更高。

董盼[5](2021)在《基于“CBE”模式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研究 ——以大连市LS中专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国际商务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应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国际商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培养中职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而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单一,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实训课程设置尚待优化,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因而亟须对中职教育实训体系的完善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姆的学习理论、项目教学理论等,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CBE模式,针对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开发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调查国际商务技术技能人才质量需求情况和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国际商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之处;进而,通过对国际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接着,基于CBE模式从实训课程目标、实训课程内容、实训课程师资、实训课程设施和实训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一般性优化策略;最后,针对LS中专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进行个案应用性设计,通过对实训课程目标、实训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实施方式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设计,以提高LS中专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能力需求之间的吻合度。通过研究如何实现该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企业对相关人才能力培养要求衔接的问题,本篇论文针对当今社会的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希望可以提升国际商务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素养,满足国际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不断推进国际商务专业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余彦妮[6](2021)在《基于CDIO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教育开启新的征程,向着高质量教育体系迈进的同时职业教育也担起了培养技能素质人才的重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计算机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存在大量缺口,当下的大多数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存在着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低层次的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找出原因与对策后提出一个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型,这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适应新兴产业需要、平衡职业教育层次的人才结构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本文研究首先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后了解当下基本的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环境进行了解与查证,搜集有关CDIO理念在工科教育、课程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与拓展;其次,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石家庄市S学校学生、教师进行问卷与访谈,通过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来具体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在对CDIO模式的构建原则和设计理念进一步深化,提出基于CDIO理念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的构建,提出中职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构建模型,并以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进行实例设计为促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模型框架和具体的实施建议。旨在改善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各种弊病,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在毕业之后能无缝与岗位对接,从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着手,进一步探索、改革课程体系以促进我国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长远发展。

王仪[7](2021)在《基于OBE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一直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OBE作为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关注学生毕业时能带走什么作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来反向设计课程教学,OBE这种未来导向的教育思想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顺应中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浪潮。其中,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石,如何促使OBE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是中职教师改进教学设计的重点。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着手,基于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支持,在对OBE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就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改进进行探究。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的设计原则,打破传统的基于知识和过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从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的改进几方面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为如何真正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供新的思路。OBE理念在教学层面的落实,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环节,OBE为中职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范式,结合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让基于OBE的反向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活动与工作过程适应,有效解决学生通用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是中职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努力的方向。

王梅[8](2021)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 ——以演示文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建设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渐推进,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是中职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许多中职院校的教育学者不断探索和实践,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项目化教学作为新课改下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扬州某技师学院幼儿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究。首先梳理项目化教学的相关文献,界定项目化教学概念,简述项目化教学特点及其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整理。之后深度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需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演示文稿》模块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根据设计方案,对幼儿教育(中)201班全体学生进行三轮项目化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实施监察,收集相关数据,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分析总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并做进一步展望,从而为现阶段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教学理念和可行性参考意见。实践结果表明,本次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该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多重能力的培养,践行了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笔者也发现由于学生长期接受的是应试教育,部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以符合项目化教学的要求。这对继续推动并践行项目化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将是一个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

刘星[9](2021)在《游戏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现已成为当前我国整个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如何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中职学校重点研究课题。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网络和游戏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能够换个视角思考游戏的积极意义,为学生们创造更为良性的游戏教育模式,也会成为突破中职教育教学水平瓶颈的“法宝”。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游戏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上的实际应用及其教学效果,期待能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本文将进行游戏化教学课程的具体设计,详细阐述如何将游戏化教学环节渗透到课程知识点中,以便达到以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并为今后继续进行游戏化教学案例设计提供指导。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会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来进行备课,在游戏资源的辅助之下,借助一定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将教学活动合理转化为游戏活动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课后与学生进行密切交流,对整个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明确研究结果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张袖斌[10](2020)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及各类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过去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的新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根据当代学生特点,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3.中职教育与STEAM理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STEAM理念研究现状
        2.我国STEAM教育
        3.STEAM理念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技术路线
二、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STEAM理念内涵与素养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3.教学设计
    (二)基于STEAM理念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自我效能理论
        3.社会互赖理论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分析
        1.调查方法
        2.调查对象的选择
        3.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4.调查问卷分析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存在问题
        2.解决策略
四、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设计原则与要素分析
        1.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的原则
        2.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要素分析
    (二)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设计思路
        1.基于STEAM理念教学设计宏观思路
        2.基于STEAM理念教学设计中观思路
    (三)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设计
        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要素
        2.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
五、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实践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安排
        2.数据收集
        3.基于STEAM理念的课程内容
    (二)教学实施
        1.第一轮行动研究
        2.第二轮行动研究
        3.第三轮行动研究
    (三)基于STEAM的中职教学设计应用成效
        1.教学设计应用评价方案
        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3.研究小结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构建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
        2.提供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案例
        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实施建议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发端奠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与早期发展(1963—1982 年)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的背景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逐步扩展与完善
        二、汇集国内外优秀学者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确立以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
        五、争取国际援助为学科发展提供硬件与资金支持
        六、开展学科治理体制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七、积极开展计算机社会咨询服务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国内一流: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崛起(1983—1991 年)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背景
        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开展
        二、“计算机总理”拉吉夫·甘地带领印度迈向信息时代的决心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的专业化发展
        二、构建以学术认同为基础的内聚性学术团队
        三、确立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实践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五、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六、完善五级管理体制确保管理自治与学术自由
        七、实施学校计算机素养与学习提升计划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国际知名: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稳步提升(1992 年—至今)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背景
        一、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
        二、印度领导人建立信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及设施的现代化更新
        二、构建以探索学科核心领域为目标的传承性学术团队
        三、确立以计算机前沿领域研究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创新性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五、积极提升计算机学科国际学术交流话语权
        六、实施旨在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本科学术项目审查评估
        七、承担国家级计算机系统和程序研发项目,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取得的成效
        二、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的省思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
        二、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科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三、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计算机学科可持续发展
        四、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问题
        一、学科发展后期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了学术自治权
        二、学科发展后期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
        三、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
附录1 专有名词简称、全称及中译表
附录2 信息技术领域印度理工学院知名校友代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1.国家政策的导向
        2.中等职业教育面临挑战
        3.支架式教学优势
    (二)文献综述
        1.支架式教学国内外的研究
        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访谈法
    (六)研究内容
    (七)研究思路图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教学策略
        2.支架式教学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设计分析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
        3.调查对象
        4.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数据分析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
        2.教师调查数据的分析
    (三)调查现状及原因分析
        1.调查现状
        2.原因分析
四、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1.理论条件
        2.现实条件
    (二)支架的类型
    (三)支架式教学原则
    (四)支架式教学实践流程分析
五、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行动研究方案
        1.实践目的
        2.实践对象
        3.实践时间
        4.实践方法
        5.实践分析方法
    (二)教学实践准备
    (三)教学实施案例
        1.第一轮行动研究
        2.第二轮行动研究
        3.第三轮行动研究
    (四)教学实践结果
        1.问卷数据分析
        2.学习自主性
        3.合作学习能力
        4.学习效果
        5.学生成绩分析
        6.访谈资料分析
        7.支架使用分析
    (五)行动研究总结
        1.实践总结
        2.实践建议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指导语
    附录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指导语
    附录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4: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简单排版-制作学校宣传简章任务单
    附录6:表格制作-制作个人简历任务单
    附录7:任务3-小组评价表
    附录8:任务4-小组评价表
    附录9:组内评价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混合式学习概述
    2.2 SPOC概述
    2.3 理论基础
        2.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3 活动理论
第三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前期分析
    3.1 课程分析
    3.2 学情分析
    3.3 教学现状分析
第四章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4.1 SPOC教学环境搭建
    4.2 SPOC教学过程设计
        4.2.1 课前教学活动设计
        4.2.2 课中教学活动设计
        4.2.3 课后教学活动设计
    4.3 SPOC教学评价设计
        4.3.1 诊断性评价
        4.3.2 过程性评价
        4.3.3 总结性评价
    4.4 SPOC模型的优势
第五章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实施
    5.1 教学对象
    5.2 教学内容
    5.3 教学实践流程
    5.4 教学实践过程
第六章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6.1 数据测量标准
    6.2 调查问卷介绍
        6.2.1 学习投入问卷
        6.2.2 学习收获问卷
    6.3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6.3.1 在线学习行为分析
        6.3.2 学习投入度对比分析
        6.3.3 学习收获对比分析
    6.4 实践结果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研究局限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表
附录B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基本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C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投入追踪调查表
附录D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收获调查表
附录E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5)基于“CBE”模式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研究 ——以大连市LS中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3.研究特色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二、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实训
        2.课程体系
        3.CBE模式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布鲁姆的学习理论
        3.项目教学法
三、大连市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现状调查
    (一)大连市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访谈研究
        1.访谈对象
        2.访谈目的
        3.访谈设计
        4.访谈实施
        5.访谈结果
    (二)大连市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问卷调查研究
        1.问卷预调查
        2.调查对象
        3.问卷设计
        4.数据分析
    (三)国际商务企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
        2.问卷设计
        3.数据分析
四、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现存问题分析
    (一)实训课程体系不健全
    (二)实训教学资源匮乏
    (三)实训指导教师力量薄弱
    (四)实训课程评价不规范
五、基于“CBE”模式中职学校实训课程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实训课程目标构建
        1.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职业能力需求
        2.基于职业能力构建实训课程目标
    (二)实训课程体系的框架构建
    (三)优化实训教师队伍,完善教学资源
    (四)规范实训课程评价体系
六、大连市LS中专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设计
    (一)实训课程培养目标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订实训课程计划
        2.以“CBE”模式为导向,确立实训课程目标
    (二)实训课程体系设计
    (三)实训课程实施方式
        1.小组教学法
        2.个别竞赛活动
        3.项目教学法
    (四)实训课程考核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中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现状
附录2 教师访谈题纲
附录3 企业调查问卷 国际贸易企业人才质量需求情况调查
致谢

(6)基于CDIO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问卷结果分析
    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存在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模糊
        (二)课程结构落后
        (三)课程内容学科化
        (四)课程实施难以衔接
        (五)缺乏课程资源整合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一)外部原因
        (二)内部原因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建议
        (一)明确专业方向定位
        (二)优化课程资源配置
        (三)加强校企联合办学
第三章 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构建基础与模型
    一、基于CDIO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一体化原则
        (二)梯度化原则
        (三)职业化原则
    二、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
        (一)CDIO的愿景
        (二)CDIO的教学大纲
        (三)CDIO的标准
    三、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
    四、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模型重构
第四章 基于CDIO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目标设置
    二、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三、课程体系的课程实施
    四、课程体系的课程评价
    五、实例设计——以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为例
        (一)培养目标
        (二)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置
        (四)工程项目设计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结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结构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就业负责人)
    附录四 访谈提纲(计算机应用专业授课老师)
致谢

(7)基于OBE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是改革中职教学的外在动因
        (二)工程教育认证是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成果导向是提高中职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OBE
        (二)学习成果
        (三)中等职业教育
    二、理论基础
        (一)泰勒原理
        (二)能力本位教育
        (三)精熟学习理论
第三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回收
        (四)调查结果分析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清晰
        (二)教学内容片面
        (三)教学方式单一
        (四)教学评价形式化
    三、OBE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OBE聚焦有效性教学目标
        (二)OBE适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三)OBE整合实用性教学内容
        (四)OBE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第四章 基于OBE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特点
    二、设计原则
        (一)清楚聚焦
        (二)扩大机会
        (三)高度期待
        (四)反向设计
        (五)持续改进
    三、设计思路
    四、基于OBE的课程目标的确定
        (一)需求分析
        (二)课程目标
    五、基于OBE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
        (一)重构教学内容
        (二)选择教学方法
    六、基于OBE的课程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过程+结果”双层次评价
        (二)“内部+外部”多元化主体
第五章 基于OBE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践前期准备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内容
        (四)实践时间
        (五)实践方法
    二、教学实践案例
        (一)课前准备
        (二)课上实施
        (三)教学评价
    三、教学实践成效分析
        (一)学生成绩分析
        (二)上机作品分析
        (二)问卷分析
总结
    一、研究总结
    二、创新之处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中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主要岗位及工作内容表
    附录四:《基于OBE理念设计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8)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 ——以演示文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社会对中职教学提出的时代要求
        1.1.2 中职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1.1.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项目
        2.1.2 项目化教学
    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项目化教学设计
    3.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求分析
        3.1.1 教学目标分析
        3.1.2 教学需求分析
        3.1.3 教材内容分析
        3.1.4 教学资源分析
    3.2 项目化教学一般过程
    3.3 教学案例设计
        3.3.1 《创建演示文稿》项目设计
        3.3.2 《演示文稿的美化》项目设计
        3.3.3 《演示文稿动画设置》项目设计
第4章 项目化教学实践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
    4.2 第二轮行动研究
    4.3 第三轮行动研究
    4.4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1 教学效果分析
        4.4.2 调查问卷分析
    4.5 访谈结果分析
        4.5.1 教师对教学的评价
        4.5.2 学生对教学的评价
    4.6 教学反思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项目化教学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9)游戏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访谈法
    六、研究重点、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介绍
        (一) 游戏
        (二) 游戏化
        (三) 游戏化教学
        (四) 游戏化教学设计
    二、理论支撑
        (一) 行为主义理论
        (二) 建构主义理论
        (三) 沉浸理论
第三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求分析
    一、问卷调查设计
        (一)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情况进行调查
        (二) 对学生玩游戏情况进行调查
        (三) 对玩游戏的社会支持层面进行调查
        (四) 对游戏化教学方面进行调查
        (五) 对教师层面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论
    三、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分析
        (二) 中职学生特点分析
        (三) 游戏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分析
        (五) 融入游戏要素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游戏化教学课堂设计
    一、教学特点
        (一) 实施游戏化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加入游戏化教学因素
    二、游戏化教学设计
        (一) 基于“模拟演练”的游戏化教学设计
        (二) 基于“团队竞技”的游戏化教学设计
    三、教学评价
第五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游戏化教学课堂案例研究
    一、案例一: 《揭开计算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秘密》模拟演练实施过程
        (一) 教学分析
        (二) 教学过程
        (三) 交流评价
    二、案例二: 《计算机数制转换和逻辑运算》团队竞技实施过程
        (一) 教学分析
        (二) 教学过程
        (三) 交流评价
第六章 效果分析评测
    一、学生参与游戏化教学的情感分析
    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变化分析
    三、学生认识方面变化分析
结论
    一、本文总结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课前调查问卷
后记(含致谢)

(10)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学情分析
    (二)课程开展现状
二、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思考
    (一)教学改革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贯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三)教学改革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整合
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修订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二)教学改革实践
        1.需求调研
        2.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
        3.教学任务和单元设计
        4.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
        5.引入考证、竞赛、项目培养创新精神
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效果总结和反思
    (一)实施效果
    (二)教学反思
        (1)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拓展课程。
        (2)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课外实训项目,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3)完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四、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D]. 周笑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D]. 姜雪. 河北大学, 2021(09)
  • [3]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曹萍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D]. 张连青.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5]基于“CBE”模式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研究 ——以大连市LS中专为例[D]. 董盼.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CDIO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D]. 余彦妮.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OBE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D]. 王仪.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8]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 ——以演示文稿为例[D]. 王梅. 扬州大学, 2021(09)
  • [9]游戏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 刘星.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10]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J]. 张袖斌.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11)

标签:;  ;  ;  ;  ;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