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简易编程时间显示

FLASH简易编程时间显示

一、FLASH简单编程之时间显示(论文文献综述)

宋洪晓,刘建强[1](2021)在《从电脑到手机从Flash到HTML5——大学物理交互动画开发工具的变革与探索实践》文中提出Flash是一种重要的多媒体开发技术,曾经是大学物理交互动画的主要制作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前端技术的更迭,Flash逐渐被HTML5所取代。回顾Flash技术发展壮大到逐渐衰落的过程,介绍大学物理课程使用主流前端技术制作交互动画的探索实践。

赵宽[2](2021)在《基于同步Flash的高速数据记录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数据记录仪被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中对关键飞行数据的采集与存储,随着测试总线及数据采集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可实现高速大容量数据存储的数据记录仪已成为研究的必然趋势。但受限于数据记录仪的使用环境,数据记录仪的体积需要小型化。因此,如何在小型数据记录仪中实现高速数据存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当前数据记录仪广泛采用异步模式进行读写操作,无法发挥Flash的最高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同步Flash的高速数据记录仪,外部传输的数据为高速AD采集数据和LVDS数据,选用具有小体积、低功耗、读写速度快、抗震性能高等优点的4片存储容量为32GB的NAND Flash作为存储芯片。使用基于ONFI3.0的DDR接口模式,提高了单片Flash的存储速度,在结合并行访问的优势增加数据传输带宽的同时,使用了片内片外复合流水线技术,提高了Flash阵列的数据吞吐率。同时设计了新的无效块映射机制,解决了由于并行访问导致的存储空间的损失和同一位置的无效块的映射问题。采用USB3.0作为数据回传接口,实现上位机与记录仪之的间高速数据回读。本文对高速数据记录仪系统的硬件电路和逻辑进行了设计,并重点对同步Flash阵列的高速存储进行了论述,通过对硬件内部逻辑的验证和系统各功能的测试保证了高速记录仪的AD采集功能、Flash同步模式下阵列高速读写功能和USB3.0高速传输速度功能均可实现,最终测得实际同步Flash高速阵列写入速度约为280MB/s,USB3.0高速传输速度约为180MB/s。

王旋[3](2021)在《千米级以浅海洋多物理参量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海洋数据采集与传输工作是获取海洋数据的关键技术,是研究海洋能量、使海洋透明化的重要推动力。针对“基于MEMS技术的全海深湍流混合矩阵剖面观测仪器研究”这一项目中提出的在海底1000 m对温盐深仪(CTD)、MEMS湍流传感器、罗经传感器、姿态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的要求,本文设计了千米以浅海洋多物理参量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的方案,该系统能够实现这四种传感器的全数据采集、存储,并且将温盐深仪(CTD)、罗经传感器、姿态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传输,通过上位机对数据进行解析,实现温度、深度、盐度、电导率以及剖面仪的姿态等重要物理量的实时显示;设计抛载电路模块,结合上位机的重要物理参量的显示对子设备进行抛载;将剖面仪搭载的摄像头视频进行实时传输与保存,为剖面仪在500-1000 m处释放子设备做充分准备。文中将目前存在的各种长线传输的方式以及海洋数据观测的各种系统进行总结对比,结合项目技术指标与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根据部分数据实时显示以及剖面仪需要搭载摄像头进行观测的需求,选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保证了传输速率。该系统以FPGA为核心时序控制芯片,采用RS232数字接口实现对温度、深度、盐度和电导率以及三维姿态的数据采集;采用双通道同步模数转换芯片ADS8353,满足二维矢量MEMS湍流传感器中X与Y路数据的同步采集。所接收的数字量信号和模数转换采集速率各不相同,设计了可变长度的混合帧传输结构,实现了不同传输速率传感器的全数据采集,完成了剖面仪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存储。该设计电路和数据帧结构传输模式已经应用于水池水库实验,且具备海洋环境下的测试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实时传输数据和存储回读数据无丢数乱码现象,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多参量数据同步采集装置在海洋观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雨婷[4](2021)在《某高速数据记录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高速记录器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飞行器飞行过程中数据存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录器对分析飞行器性能等参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突发状况,而对记录器中的数据进行研究可以为飞行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尽可能规避意外风险。本文设计的高速数据记录装置由采编器、存储器、地面测试台、配套上位机软件组成,重点针对采编器与测试台接口电路、高速信号传输、存储器存储方式等进行设计。该高速数据记录设备需采集存储4路同步RS-422数据和1路LVDS数据,每路422信号单路传输速率均达到10Mb/s,使用HDLC接口协议;LVDS信号使用CRC校验保证数据可靠;上位机和存储器、采编器和存储器之间都用以太网接口传输数据,使用协议芯片W5300,并采用TCP/IP传输协议,保证回读速率达到90Mb/s以上;测试台与采编器之间经由1553B总线传输命令和工作状态,确保传输结果符合预期;存储器记录飞行前、中段的数据,对Flash芯片中的坏块进行处理,对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码进行ECC校验,存储速度大于30MB/s。本论文优化了FPGA程序固件更新设计和Flash编程方式。FPGA固件更新通过TCP协议使上位机与FPGA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可靠性,设计内容包括FPGA配置电路、固件更新逻辑设计、程序存储Flash芯片M25P64读写流程;Flash编程采用优化的多平面流水线边擦边写方式,即可保留原有数据,又提高了Flash编程速度。最后对高速数据记录器系统功能进行了测试,通过试验验证该高速数据记录器满足设计指标,达到良好预期;分析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因断网、断电而导致的程序更新异常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法。

李詧森[5](2021)在《多通道坑道冲击波存储测试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来源于兵器某厂的坑道冲击波测试项目,致力于完成各种精确打击毁伤弹药的测试任务。本文针对有限空间内冲击波的传播规律问题,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论文资料,分析了坑道中冲击波传播的一般规律,针对常用的自由空间冲击波测试设备难以满足坑道冲击波测试需求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可同时测试多路信号的存储式冲击波测试系统。本系统采用FPGA作为主控制器,针对ICP压力传感器输出存在直流偏置的问题,设计时摒弃了传统电容交流耦合隔离直流电压的方式,采用数字电位器结合仪表放大器的方式通过FPGA程控消除传感器的直流偏置,不会影响信号低频特性,提高数据准确度性;采用多参数可通过上位机软件设置修改的方式赋予系统对不同测试条件下的通用性;采用存储式设计的方法,将多通道测试数据存储至系统内存储单元中,试验结束后回收读数,有效缩短了传感器引线长度;针对NAND FLASH的无效块问题,采用了保留区替换法,将无效块和有效块替换,并采用ECC校验,可实现对一定程度数据错误的检测与纠正;NAND FLASH采用双页编程的工作模式显着提高了系统存储速度,使其可以匹配信号采样速率;采用多通道的方式,各通道具备统一时基;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供电,现场无需额外供电设备和防护掩体,适用性强。系统根据坑道内冲击波的传播特点和实际测试需求制定了合适的方案,研制出可测试坑道冲击波的多通道存储测试系统。系统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调试与标定,经实际测试试验检验,系统工作可靠,测试数据完整无误。通过测试数据分析,拟合出针对坑道冲击波的经验公式,并与自由空间冲击波对比,初步总结了冲击波在该坑道试验中的传播规律。

周少帅[6](2021)在《多通道温度、应变参数监测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大型桥梁建筑工程的温度、应变测试的问题,温度、应变测量仪主要是用来对温度、应变参数进行精密测量的一种仪器。通常需要对工程结构中的温度、应变进行测量,但由于其结构较为复杂,相关的理论计算无法实现,并且可知此类工程问题解决的正确与否与仪器测量的精度密切联系,基于以上研究,设计了多通道温度、应变参数监测存储系统。而温度、应变测量仪就是用来专门针对测量部件以及结构等温度、应变的一种仪器。本文主要描述了多通道温度、应变仪在提高测量精度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同时对温漂等误差产生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使用传感器对大型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的应变、温度的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系统标定、系统的相关功能测试和系统精度测试等七个方面。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采集、调理、供电等硬件电路设计。系统软件设计是在硬件电路设计基础上对各个模块进行代码编写,内容主要包括USB接口程序、FLASH存储程序、AD采集程序的设计和编写,以及基于LABVIEW2017的上位机应用软件的编写。系统功能测试主要是对回读数据监测、长时间数据监测等功能进行相应测试。系统标定主要是使用SGJS701B高低温试验箱与标准应变模拟仪XL2106-4对整个搭建成型的温度、应变测试系统进行线性标定。系统精度测试主要是对已标定好的温度、应变测试系统进行精度测量和计算。最后测试结果表明可以稳定实现温度、应变数据采集,经过多次实验测试,应变测试的最大允许非线性误差为±0.5%,温度测试的最大允许非线性误差为±2%,且整个系统要采用低温漂设计,应变最大时漂需在±1με范围内,温度最大时漂需在±0.5℃范围内,通过实验可以证明系统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满足系统任务书的设计要求。

赵计贺[7](2021)在《弹载高精度多参数数据记录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弹药技术与导航技术的发展,战争模式从火力覆盖逐渐演变为精确打击,因此精确制导弹药已成为现代战争打击中的主要手段。在导弹研发阶段需要进行大量测试,精确的数据记录系统可以为弹体性能评估和飞行故障解决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进而缩短弹体研发周期。本课题以某弹载实际应用为牵引,以精确记录多种参数为核心开展电压、电荷和ICP三种传感器信号的高精度记录研究。本文围绕高精度数据记录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首先,针对如何提高采集前端模拟调理电路精度的问题,运用元器件噪声模型分析噪声和误差来源,进行ADC供电电源去耦设计,使用串联隔离电阻增强基准电压电路驱动容性负载能力,利用有源滤波器和差分传输技术增强抗干扰能力,在ADC前端增加RC网络以达到输入数据抗混叠和提供陡峭电流的目的;其次,针对系统在极端力学环境下重复上电导致数据覆盖和NAND FLASH使用过程中会新增坏块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数据存储带宽影响较小的动态综合管理机制,在NAND FLASH中LUN间流水避免等待页编程的基础上,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案将坏块信息放置冗余区内,有效减少了存储坏块信息的页编程次数,在LUN流水队列中插入已完成页编程的固定块实时更新当前记录地址信息;最后,针对高速回读数据过程中出现误码的问题,引入了RS编码,运用RS码对采集到的数据编码,将信息码和生成的纠错码存入NAND FLASH,回读时通过译码纠正传输中产生的误码。经实验验证,记录电压、电荷和ICP传感器三种信号的精度均优于4‰FS。

郑志旺[8](2021)在《基于国产FPGA的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数据采集存储系统在国防、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关键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后续的分析实验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存储器的核心控制模块都使用FPGA进行设计,大多数使用的是进口的Xilinx或Intel的FPGA,导致核心部件对国外进口产品的依赖性非常高。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和国产化的要求,本文提出并设计了基于国产FPGA的数据采集存储系统。本文设计的基于国产FPGA的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集LVDS信号存储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并设计基于USB3.0的高速数据回读模块,提高了计算机读取数据的速度。首先,分析了数据采集存储系统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和国产FPGA发展的现状,分析本文功能需求,对国产FPGA、USB3.0、LVDS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理论制定了总体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使用了自主国产的紫光同创Logos系列型号为PGL22G的FPGA作为主控模块,能够满足本设计的要求。然后,搭建了系统的硬件平台,采用国产FPGA作为主控模块,控制接收LVDS接口的数据,并存储于Flash中,数据回读部分使用了USB3.0总线传输的方式,采用了USB3.0通信芯片可以实现FPGA与计算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本文主要从关键技术研究、系统硬件设计、软件逻辑设计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研究与设计,最后搭建了系统测试平台,对系统中的各模块功能和整体功能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能够满足本设计的需求,实现了对LVDS数据的采集、存储、读取等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罗晶晶[9](2021)在《基于4G网络的嵌入式设备远程升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嵌入式设备的联网应用领域得以大规模扩大,远程升级功能成为产品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对嵌入式设备远程升级进行了研究,在不改变设备硬件集成度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分离式升级的远程升级系统。新程序文件的获取由升级工具来完成,终端设备通过UART开发的引导程序实现新程序的下载和更新。该升级工具为无线网络与终端设备的中间适配层,向下适配不同的硬件接口,扩展了应用场景和设备类型,向上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应用开发接口,方便移植和扩展。本文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完成了总体架构设计。根据模块化设计方法,搭建一个基于STM32F405的远程升级平台,实现对嵌入式设备的远程升级。主要进行的研究和工作如下:第一、本文在分析以往的研究和设计下,针对物联网快速发展下嵌入式远程升级的新要求和新的应用场景,提出了基于4G网络的远程升级方案。第二、分析该系统在技术上和功能上的要求,对比各种远程通信的方案,最后采用TCP/IP协议和4G网络实现远程通信,并对总体架构进行了设计。第三、在分析升级工具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后,进行了主要的芯片的选型,确定了整个硬件平台的总体结构,并进行模块化搭建。设计了MCU电路、串行接口电路、SIM7600CE模块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等。第四、根据系统的工作流程,采用有限状态机对各个任务和通信过程设计实现。为整个软件进行设计了统一的API接口,对远程通信协议和BootLoader协议进行设计。为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采用加密算法对协议的数据部分进行了处理。第五、搭建了远程升级的测试平台,测试了远程程序获取和下载升级,在测试过程中根据系统工作流程进行记录分析,完成了预期的功能。结果表明,远程通信连接和协议解析处理成功,基于4G网络的嵌入式设备远程升级系统的设计是可行的,最后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

乔丹[10](2021)在《红外和高清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市面上单一种类图像传感器的视频处理传输平台仅在光照充足的白天可以得到清晰的图像信息,在夜晚等光线不好的情况下,获得的图像信息有限。本文设计了一种在白天和夜晚都可获得清晰图像的红外和高清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本次设计采用TI公司的TMS320DM8168作为平台的核心处理器,结合目前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需求分析,利用其多核架构的优势完成了红外和高清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方案设计。在硬件方面,设计了基于TMS320DM8168核心处理器的电路板,主要设计了视频输入输出模块、网络传输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等硬件电路;在软件方面,选用Linux操作系统Ubuntu 12.04,基于Mc FW软件框架,采用C语言完成了视频采集程序设计、视频融合程序设计、视频压缩编码程序设计和视频传输程序设计。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将红外和高清两路视频图像融合叠加并综合显示,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同时针对实时视频采集出现畸变的问题,采用了图像矫正算法对发生畸变的图像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设计的图像处理传输平台可降低光线影响,获得清晰完整的视频图像,增加了图像的有效信息,提高了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适用性。

二、FLASH简单编程之时间显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LASH简单编程之时间显示(论文提纲范文)

(1)从电脑到手机从Flash到HTML5——大学物理交互动画开发工具的变革与探索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Flash的兴起
二、Flash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Flash编程动画的表现形式及演化
    1.改变“影片剪辑”的属性。
    2.复制“影片剪辑”。
    3.使用交互控件调整变量。
四、Flash的衰落和HTML5技术的兴起
五、HTML5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
六、现存Flash教学动画课件的使用和未来
七、物理教学资源中从Flash编程动画到HTML5动画的转换
八、小结

(2)基于同步Flash的高速数据记录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存储方式的发展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论文主要结构
2 高速数据记录仪方案设计
    2.1 记录仪功能及性能指标
        2.1.1 记录仪主要功能
        2.1.2 记录仪设计指标要求
    2.2 高速数据记录仪总体方案设计
        2.2.1 主控制器的选择
        2.2.2 传输接口的选择
    2.3 记录仪系统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数据记录仪电路设计
    3.1 AD模块设计
        3.1.1 AD9267 特性分析
        3.1.2 AD9627 采集电路设计
    3.2 LVDS数据接收接口设计
        3.2.1 LVDS传输原理
        3.2.2 LVDS接收电路设计
    3.3 USB3.0 传输接口设计
    3.4 同步NAND Flash高速存储阵列设计
        3.4.1 同步NAND Flash存储结构
        3.4.2 同步Flash片内片外复合流水线设计
        3.4.3 同步Flash DDR接口设计
        3.4.4 同步Flash并行阵列结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高速数据记录仪时序逻辑设计
    4.1 AD9627 采集逻辑设计
    4.2 USB接口逻辑设计
    4.3 同步Flash时序逻辑设计
        4.3.1 同步Flash读写操作实现
        4.3.2 Flash并行阵列无效块检测
        4.3.3 Flash ECC校验
    4.4 本章小结
5 高速数据记录仪系统测试
    5.1 AD采集功能测试
    5.2 USB3.0 传输系统测试
        5.2.1 USB3.0 数据传输功能验证
        5.2.2 USB3.0 数据传输系统速度测试
    5.3 同步Flash存储阵列验证
        5.3.1 上电初始化
        5.3.2 同步读模式
        5.3.3 同步擦除
        5.3.4 同步页编程
        5.3.5 Flash阵列流水线测试
        5.3.6 Flash阵列速度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千米级以浅海洋多物理参量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长线传输研究现状
        1.3.2 海洋多参量数据采集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数据采集终端需求多样化分析
    2.2 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方案设计
    2.3 耐压仓结构模型
    2.4 四元数解算姿态
    2.5 本章小结
3 多物理参量采集与传输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系统整体构成
    3.2 接口模块电路设计
        3.2.1 光耦隔离电路设计
        3.2.2 模数AD转换设计
        3.2.3 光模块设计
        3.2.4 通用数字接口设计
    3.3 MEMS湍流传感器放大滤波电路
    3.4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3.5 开关量模块电路设计
    3.6 电源模块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多物理参量采集与传输系统逻辑设计
    4.1 系统控制逻辑
    4.2 关键模块控制逻辑设计
        4.2.1 AD模块时序逻辑
        4.2.2 UART模块逻辑控制
        4.2.3 帧结构设计
    4.3 数据存储模块控制逻辑设计
        4.3.1 FIFO存储设计
        4.3.2 FLASH存储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性能验证及实验测试
    5.1 耐压仓的结构设计
        5.1.1 耐压仓结构尺寸计算与Comsol仿真
        5.1.2 耐压仓结构设计
    5.2 系统调试
        5.2.1 电池模块调试
        5.2.2 光模块调试测试结果
        5.2.3 ADS8353 模块调试
        5.2.4 MEMS湍流传感器前端放大电路调试
        5.2.5 系统联调
    5.3 水池水库环境下的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某高速数据记录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飞行数据记录器研究现状
        1.3.2 数据采集研究现状
        1.3.3 数据存储研究现状
        1.3.4 1553B总线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高速数据记录设备整体方案设计
    2.1 高速数据记录器功能概述
    2.2 高速数据记录器方案设计
        2.2.1 高速数据记录器采编器设计方案
        2.2.2 高速数据记录器存储器设计方案
        2.2.3 高速数据记录器测试台设计方案
    2.3 本章小结
3.记录器数据采集模块接口设计
    3.1 同步422 链路设计
        3.1.1 RS-422 接口设计
        3.1.2 HDLC协议
    3.2 LVDS链路设计
        3.2.1 LVDS环网总线技术
        3.2.2 LVDS接口设计方案
        3.2.3 CRC校验
    3.3 数据采集模块接口实现
    3.4 本章小结
4.记录器通信模块接口设计
    4.1 以太网高速数据传输设计
        4.1.1 以太网硬件电路设计
        4.1.2 以太网传输模式
        4.1.3 介质接口信号设置
        4.1.4 W5300 配置
        4.1.5 W5300 数据接收和发送
    4.2 以太网断网重连
    4.3 FPGA固件更新设计
        4.3.1 模块总体设计
        4.3.2 FPGA配置电路设计
        4.3.3 固件更新逻辑设计
    4.4 1553B总线接口设计
        4.4.1 MIL-STD-1553B传输协议介绍
        4.4.2 1553B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4.4.3 总线监视器设计
        4.4.4 FPGA对 BU-61580 的控制设计
        4.4.5 1553B总线监控器配置
        4.4.6 1553B总线监控中断设置
        4.4.7 1553B总线控制器实现
    4.5 本章小结
5.记录器存储模块设计
    5.1 Flash芯片选型
    5.2 Flash初始化操作
    5.3 Flash坏块处理
        5.3.1 坏块检查
        5.3.2 坏块标记
        5.3.3 坏块替换
    5.4 数据写流程
    5.5 ECC校验
        5.5.1 ECC列检验
        5.5.2 ECC行检验
        5.5.3 ECC纠错算法
    5.6 本章小结
6.系统功能测试及分析
    6.1 测试平台功能调试
    6.2 调试及分析解决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7.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多通道坑道冲击波存储测试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气冲击波研究现状
        1.2.2 坑道冲击波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系统原理与总体方案
    2.1 坑道冲击波的特点
        2.1.1 空气中的爆炸冲击波
        2.1.2 空气冲击波的反射
        2.1.3 坑道中冲击波的传播规律
    2.2 研制要求
    2.3 技术指标
    2.4 总体设计方案
    2.5 系统工作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拟电路及电源模块设计
    3.1 传感器选型
    3.2 直流偏置消除电路
    3.3 程控放大、滤波电路
    3.4 信号采集模块
        3.4.1 AD芯片选型
        3.4.2 AD芯片控制
    3.5 电源管理模块
        3.5.1 模拟电路电源管理模块
        3.5.2 数字电路电源管理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电路及逻辑设计
    4.1 NAND FLASH存储模块
        4.1.1 存储介质的选择
        4.1.2 NAND FLASH的控制
        4.1.3 NAND FLASH可靠性管理
    4.2 FPGA主控模块
        4.2.1 主控程序逻辑控制
        4.2.2 放大、滤波控制
        4.2.3 触发电平可编程
    4.3 通信模块
        4.3.1 通道选择模块
        4.3.2 USB驱动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与试验
    5.1 测试平台搭建
    5.2 模块功能测试
        5.2.1 电源模块测试
        5.2.2 电路测试
        5.2.3 数据传输测试
    5.3 试验现场布置
    5.4 测试数据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多通道温度、应变参数监测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温度、应变参数监测存储系统的发展趋势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设计背景
        2.1.1 设计任务
        2.1.2 设计思想及原则
    2.2 应变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2.3 应变片引线制
        2.3.1 二线制测应变
        2.3.2 三线制测应变
        2.3.3 电桥自动平衡的设计
    2.4 热电偶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2.4.1 热电势测量原理
        2.4.2 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的设计
    2.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温度、应变参数监测存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3.2 桥式应变片电路设计
    3.3 信号放大调理设计
        3.3.1 应变信号放大调理设计
        3.3.2 温度信号放大调理设计
    3.4 信号滤波调理电路设计
        3.4.1 应变信号滤波调理的设计
        3.4.2 温度信号滤波调理的设计
    3.5 AD转换电路设计
    3.6 FPGA及其外围电路的设计
    3.7 FLASH电路设计
    3.8 USB接口电路设计
    3.9 供电电路设计
    3.10 系统抗干扰设计
    3.11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下位机软件设计
        4.1.1 AD采集逻辑设计
        4.1.2 方向控制开关SN245
        4.1.3 异步FIFO设计
        4.1.4 FLASH存储逻辑设计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4.2.1 上位机软件流程设计
        4.2.2 应变数据处理
        4.2.3 温度数据处理
        4.2.4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标定、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最小二乘法拟合
    5.2 温度、应变的标定
        5.2.1 应变标定设备原理
        5.2.2 温度标定设备原理
        5.2.3 标定过程与结果
    5.3 温度、应变参数监测存储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3.1 回路数据监测
        5.3.2 长时间数据监测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所做工作的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弹载高精度多参数数据记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2.记录系统方案设计及噪声分析
    2.1 记录系统方案设计
    2.2 电阻固有噪声
    2.3 运放噪声类型
    2.4 运放噪声模型
    2.5 运放输出失调电压
    2.6 本章小结
3.硬件平台搭建
    3.1 电源及去耦设计
        3.1.1 电源设计
        3.1.2 电容等效模型
        3.1.3 去耦电容取值
        3.1.4 电源布局布线
    3.2 恒流源供电
    3.3 电荷放大电路
    3.4 有源滤波器
    3.5 差分传输技术
    3.6 RC网络
    3.7 基准电压
    3.8 本章小结
4.控制逻辑设计
    4.1 ADC控制逻辑
    4.2 NAND FLASH动态管理
        4.2.1 多LUN交互操作
        4.2.2 坏块管理
        4.2.3 断电恢复
        4.2.4 NAND FLASH管理逻辑
    4.3 回读逻辑
    4.4 Reed-Solomon码
    4.5 逻辑仿真验证
        4.5.1 AD7761仿真
        4.5.2 坏块管理逻辑仿真
        4.5.3 FPGA与USB控制器同步仿真
        4.5.4 RS编解码仿真
    4.6 本章小结
5.实验验证
    5.1 电压信号测试
    5.2 ICP传感器信号测试
    5.3 电荷信号测试
6.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国产FPGA的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2 关键技术研究
    2.1 紫光同创FPGA概述
        2.1.1 Logos系列FPGA概述
        2.1.2 Logos系列FPGA产品特性
        2.1.3 Logos系列FPGA芯片结构
    2.2 USB3.0技术
        2.2.1 USB3.0概述
        2.2.2 USB3.0电器连接
        2.2.3 USB3.0编解码方式
    2.3 LVDS通信技术
        2.3.1 LVDS概述
        2.3.2 LVDS传输基本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2 FPGA主控模块设计
        3.2.1 国产FPGA芯片选型
        3.2.2 FPGA最小系统设计
    3.3 DDR3 高速缓存电路设计
        3.3.1 FPGA与DDR3的接口设计
        3.3.2 DDR3硬件电路设计注意事项
    3.4 LVDS接口电路设计
    3.5 数据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3.6 USB3.0通信模块设计
        3.6.1 USB3.0芯片选型
        3.6.2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3.6.3 CYUSB3014的接口设计
    3.7 电源模块设计
        3.7.1 常用电源类型
        3.7.2 电源需求分析
        3.7.3 电源总体设计方案
    3.8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FPGA逻辑设计
        4.1.1 系统逻辑总体设计方案
        4.1.2 LVDS数据传输逻辑设计
        4.1.3 DDR3读写逻辑设计
        4.1.4 数据存储控制模块设计
        4.1.5 FX3控制模块设计
    4.2 FX3固件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功能测试
        5.1.1 FPGA模块测试
        5.1.2 LVDS数据接收测试
        5.1.3 DDR3高速缓存模块测试
        5.1.4 USB3.0通信模块测试
    5.2 系统整体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4G网络的嵌入式设备远程升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总体架构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网络通信协议选择
    2.3 无线通信方案选择
    2.4 总体架构设计
    2.5 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主要芯片选型
        3.1.1 MCU选型
        3.1.2 无线模块选型
    3.2 硬件总体设计
    3.3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3.4 MCU硬件电路设计
    3.5 外部接口硬件设计
        3.5.1 USB接口电路设计
        3.5.2 RS-232接口电路设计
        3.5.3 RS-485接口电路设计
        3.5.4 组合接口电路设计
    3.6 SIM7600CE模块硬件设计
        3.6.1 模块基础电路
        3.6.2 通信接口电路
    3.7 状态指示电路设计
    3.8 小结
第四章 软件和通信协议设计
    4.1 状态机设计结构
        4.1.1 状态轮询
        4.1.2 中断服务函数
    4.2 软件架构
        4.2.1 MCU初始化
        4.2.2 存储空间分配
        4.2.3 4G模块初始化
        4.2.4 LED数码管显示
    4.3 协议制定
        4.3.1 自定义远程通信协议
        4.3.2 BootLoader协议
        4.3.3 数据加密算法
    4.4 远程接收任务
        4.4.1 远程通信数据解析
        4.4.2 远程获取程序
    4.5 终端接收任务
        4.5.1 BootLoader协议解析
        4.5.2 远程下载程序
        4.5.3 FLASH操作
        4.5.4 BootLoader升级
    4.6 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平台介绍
    5.2 设备连接服务器测试
    5.3 远程升级测试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红外和高清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视频处理传输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2.1 课题需求分析
    2.2 总体方案设计
    2.3 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硬件方案
    2.4 视频处理传输平台软件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硬件设计
    3.1 CPU功能模块
    3.2 视频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3.2.1 视频输入接口设计
        3.2.2 视频输出接口设计
    3.3 通信接口设计
        3.3.1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3.3.2 串口电路设计
        3.3.3 JTAG电路设计
    3.4 电源电路设计
    3.5 存储电路设计
        3.5.1 DDR3 存储电路设计
        3.5.2 Flash存储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外和高清双路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4.1 图像缩放算法
        4.1.1 双线性插值算法原理
        4.1.2 双线性插值算法实现
    4.2 图像叠加算法
        4.2.1 图像叠加算法原理
        4.2.2 图像叠加算法实现
    4.3 图像校准算法
        4.3.1 图像校准算法原理
        4.3.2 图像校准算法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cFW框架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链路总体设计
    5.2 嵌入式系统的环境搭建
        5.2.1 交叉编译工具
        5.2.2 Linux内核移植
        5.2.3 DVRRDK软件开发包环境搭建
    5.3 采集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5.4 图像融合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5.5 视频压缩编码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5.6 视频传输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与结果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四、FLASH简单编程之时间显示(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电脑到手机从Flash到HTML5——大学物理交互动画开发工具的变革与探索实践[J]. 宋洪晓,刘建强.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1(11)
  • [2]基于同步Flash的高速数据记录仪的设计与实现[D]. 赵宽. 中北大学, 2021(09)
  • [3]千米级以浅海洋多物理参量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的设计[D]. 王旋. 中北大学, 2021(09)
  • [4]某高速数据记录器的设计与实现[D]. 王雨婷. 中北大学, 2021(01)
  • [5]多通道坑道冲击波存储测试系统研究[D]. 李詧森. 中北大学, 2021(09)
  • [6]多通道温度、应变参数监测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少帅. 中北大学, 2021(09)
  • [7]弹载高精度多参数数据记录系统设计[D]. 赵计贺. 中北大学, 2021(09)
  • [8]基于国产FPGA的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郑志旺. 中北大学, 2021(09)
  • [9]基于4G网络的嵌入式设备远程升级系统设计与实现[D]. 罗晶晶. 吉林大学, 2021(01)
  • [10]红外和高清双路视频处理传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乔丹.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FLASH简易编程时间显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