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传媒业20个关键词

2003年中国传媒业20个关键词

一、2003年中国传媒业20个关键词(论文文献综述)

苏敏,喻国明[1](2019)在《以人为本的成长逻辑: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25年——基于学术视角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是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5周年,文章以CNKI中25年的互联网研究成果为数据基础,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力图以一种更客观的方式来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找寻其发展规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不断走向人的过程。人本逻辑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向所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尊重互联网发展规律,带着我们人之为人的思考走向未来。

薛峰[2](2019)在《媒介融合语境下之动画奇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资本与技术的冲击令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度的变革。由于信息载体的跨领域统合,社会媒介则持续性的相互介入和渗透;新的概念和意义在媒介融合的文化生态中不断产生。通过广泛的社会传播,媒体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等各个方面发挥了全面深入的影响,既规训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与生活模式,也涉及国家文化形象的构建与塑造。同时,动画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具有“时代符号”意义的文化实践与现象,在全球化的语境中通行于文化艺术、产业经济、社会应用等各个领域;从而与民族审美意识形态、国际文化霸权的对抗、以及自我民族文化的完善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从动画相关的媒体文化现象研究入手,结合社会学相关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深人系统的剖析媒介融合环境下动画技术与应用的形态和规律;在宏观的视野下研究和梳理动画在当代媒体文化限阈中的概念生成、文本构建、语言结构、表述范式;继而进一步对动画媒体奇观的形态表现展开批判式的诊断,并结合当下媒介语境对动画中民族文化美学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肖志涛[3](2016)在《基于融合视角的中国广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广播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优势与劣势均被放大的重要战略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目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具体经营实践上,我国广播界对于未来发展战略的系统性认识和研究都显不足。本研究立足于媒介融合视角下中国广播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引入媒介生态学、战略管理学和媒介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模型,全面细致地剖析了中国广播在当前媒介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竞争潜力,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中国广播当前的结构性战略竞争地位。本研究归纳总结了当前中国广播界普遍通行的MFD战略范式,提出了战略制定、选择和实施的流程和步骤,提出了新的重点集中、差异化和品牌建设等广播基本竞争战略,对旧战略中可以改进、拓展的方面,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应于未来中国广播战略发展的P-R-C高级融合战略模式,提出了以平台发展为根本,以“RAUDIO”产品为串联,注重“COPYRIHGT”版权开发与利用的战略发展新路径。本研究首次提出了适应于融合背景的中国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为中国广播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绩效评估难题提出了一种可行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外部框架设计、内部框架构建、指标体系构建等环节的阐释,表明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路演,对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穆瑶[4](2016)在《传播学视角下《今日美国》涉华报道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成就斐然,预示着这个古老国家的再次崛起。中国的发展也使其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近年来,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关注不断增长,无论是报道数量、篇幅,还是报道内容、领域都不断扩充。对于国际社会来说,这些报道成为其了解中国的主要方式与手段。对于外国社会,尤其是外国民众,由于了解中国社会的渠道有限,因而对于本国大众媒体有着极强的依赖。大众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成为受众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手段,其对于新闻事件的选择和报道方式决定了人们对于事件的态度、观念,并直接影响其以此信息为基础而形成的行为与决策。长久以往,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受众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与构建。因此,对于外国媒体涉华报道的分析与解读极为重要,了解其认识中国、构建中国真实的方式,有助于改进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增强我国媒体国际竞争力,树立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本文选取全美发行量最大的《今日美国》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其面向受众的广泛性。其读者群主要集中于美国普通民众,其对于中国的报道决定和构建了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的印象,其对于中国社会所发生事件的看法与态度也间接引导了美国民间对于中国相关事件的舆论走向,对于《今日美国》的分析最易勾勒出接近美国普通民众所认知到的中国形象。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今日美国》自2012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三年内所有的涉华报道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统计及文本分析,掌握近三年来《今日美国》对于中国的报道特点,并试图描绘其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在此基础上,判断 《今日美国》塑造的中国形象与现实的差别,并试图提出一些思考,以提升我国媒体实力,在国际发出属于中国的声音,使外国受众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塑造真实健康的国际形象。

陈玥[5](2014)在《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历史进路与范式建构 ——基于学科史的视角》文中认为就某学科的发展历史进行撰写,自公元前四世纪起就已出现。十八世纪后,学科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学术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学科史的研究对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学科专业化、规范化的进程都有着十分巨大地促进作用。与众多传统学科相比,传媒经济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其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亦只经历了近六十年的时间,国内仅有二十年左右。因此,传媒经济学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在系统地梳理国内外传媒经济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学科史视野下,运用文献计量研究、定量研究等研究方法,本论文以时间作为研究线索,从“内史”与“外史”这两个维度同时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进行梳理与分析。在对史实的了解和文献分析基础上,描绘出西方传媒经济、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起始、发展的过程。在对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梳理与分析后发现:在其早期研究阶段,经济学家是最先介入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者,而这段时期的研究呈现出独立、分散的研究格局。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在全球传媒经济大繁荣的现实背景下,西方传媒经济学发展迈入了成熟与范式建构阶段。此时的研究拥有了一批较为稳定的研究队伍,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学科背景的学者是其主要研究力量。核心研究者间也存在着合作关系,科学共同体已经形成。经济学研究范式是西方传媒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范式。这些都标志着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常规科学”阶段。基于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本文将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梳理与研究:初始研究时期、“前科学”时期、迅速成长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初始时期,由于中国民营报业的兴起以及新闻学的发展,新闻传播学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了传媒经济相关议题,但由于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体制变迁,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与传媒经营活动的终结一样,相关议题两次提出、两次被终止,实质性的研究尚未展开。直到七十年代末期,在传媒业界对“经营”的呼唤下,传媒经济相关领域研究才再次引发学术关注,传媒经营问题,广告问题在以业界为主的研究者中被提及。1993年至2000年,本文将这段时期划定为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前科学”时期。这时的传媒经济学相关研究是在国家政策与业界发展的推动下展开的,学界和业界同时构成了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知识生产。新闻传播学学科背景研究者是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绝对主力。这段时期的研究没有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没用科学共同体,中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出现缺失。2001年至今,是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迅速成长期。在传媒产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从文献数量、研究队伍、研究内容、学科建设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界成为其绝对研究主力,研究者的学科背景更为多样、学科的自觉建制亦已开始,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正向着“常规科学”阶段迈进。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对于其研究范式的困惑,预示着中国传媒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危机。2008年后,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出现“放缓”现象,学科自身发展遇到阻碍。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后,笔者认为对西方传媒经济学已有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范式导入未完成,新的一系列问题又等待着解答所带来的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双重范式危机“是阻碍该学科发展最为主要的因素,中国传媒经济学期待着范式的建构。而根据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所面临的现实,在由五部分组成的研究框架下,笔者从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传播学三大理论范式维度出发,为中国传媒经济学构建了集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为一身的研究范式,试图解决传媒经济学学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局限。而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为今后传媒经济学学科发展研究也提供足够的线索与空间。

喻国明[6](2014)在《当前中国传媒业发展态势的数字化素描——基于社会认知视野中的2013年中国传媒业关键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从关键词分析的维度出发,以"传媒业"、"传媒产业"、"媒介业"、"新闻传播业"为主要关键词的科学抽样文本进行词频统计分析,经过聚类排重与无意义词提出,提取归纳了2013年年度热词、传媒业地区关键词、传媒业行业关键词、传媒业总体趋势词4个词群。并从社会认知的维度出发,通过社会实际呈现与传媒业相关文本中的关键词的词频分析,管窥出当前传媒业的热点,并预测传媒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喻国明,杨雅[7](2014)在《2013年中国传媒业的发展状况与未来态势——基于智能化社会文本分析技术视野中的中国传媒业》文中提出文章以2013年与传媒业相关的新闻与微博文本为基础数据,采用词频分析的方法,经过聚类排重与无意义词提出,提取归纳了传媒业年度热词、传媒业地区关键词、传媒业行业关键词、传媒业总体趋势词四个词群。从社会认知的维度出发,通过社会实际呈现的有关传媒业的文本中的关键词的词频分析,管窥出本年度传媒业的热点,并预测传媒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数据及分析表明,中国传媒业在2013年承受重大压力,多少有些被动无奈的"改革"、产权界限并不明晰条件下的"并购"、概念流行但把握度低的"大数据"这三个关键词成为2013年中国传媒业的年度热词,一方面表明中国传媒业正承受着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发展将表现为种种的不确定性———传媒业的发展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传媒技术改变社会形态并受到社会的反制、传统媒体内部矛盾集中爆发、移动互联网增量与PC互联网存量调整突破这四个方面。

廖圣清,申琦,柳成荫,李硕德,秦悦,秦绍德[8](2013)在《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1998年至2012年刊载的959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以文本挖掘、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综合性、纵贯性地审视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近15年的发展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早期100家机构的300人扩充到目前近400家机构的1200人;研究分支主要有综论、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广告学等,基本上与学科分布相一致;研究由术转学,从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维度,透视中国新闻传播业与人类传播活动;传播学研究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平台功能已初显端倪;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加强,但对话不够;需加强方法训练与把握国际理论研究并重,努力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学术水平

强月新,姜欣[9](2012)在《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的中国媒体发展可以归纳概括为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十二个字。谋划开局,指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无论是报业、广播电视业、互联网行业、出版业还是电影行业,在这一年都本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伟大目标,在本行业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未来五年发展的高屋建瓴的规划与措施。深化改革,指2011年无论是从媒介经营还是政府规制这两方面,媒介变革正逐渐走向深化。无论是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广播电视媒体出台的一系列规制措施、互联网行业

程明,林翔[10](2012)在《2011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一、前言2011年,我国"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4月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9亿户大关,其中3G用户总数为6 757万户;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所公布的2011年5月份经营数据显示,中国电信3G用户增至1967万户,中国移动3G用户超过了3199.8万户,中国联通的3G用户总数则达到了2209万户。另外互联网新媒体创新发展趋势强劲,根据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达3.18亿,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

二、2003年中国传媒业20个关键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中国传媒业20个关键词(论文提纲范文)

(1)以人为本的成长逻辑: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25年——基于学术视角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设计:透视中国互联网发展演化逻辑的学术视角
    1.本项研究的观察视角与分析素材的来源
    2.本项研究的历史分期及依据
二、从技术逻辑走向人的逻辑:中国互联网25年的迭代、深化与多元发展
    (一)第一阶段:1994—2000年,互联网作为工具,处于基础起步阶段
        1. 以借鉴美国为主导
        2. 基础建设及基础知识的认识与普及是中国互联网初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 互联网与媒体具有天然的相似性,第四媒体成热门话题
        4. 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刊最早“试水”互联网应用
        5. 互联网的商业驱动是其原生性基因
    (二)第二阶段:2001—2008年,互联网的社会化、普及化阶段
    (三)第三阶段:2009—2014年,互联网融入日常生活,即时化、社交化的连接功能凸显
        1. 互联网技术迭代迅速,移动互联网全面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互联网行业生态系统形成
        2. 电子政务与互联网金融成为重要节点,以人为本的社会日渐显化
        3. 大数据时代与微时代并行不悖,互联网思维走红
        4. 媒介融合研究贯穿始终,2014年步入融合新元年
        5. 从关键词突变来看,数字鸿沟、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等互联网带来的问题依然是重点研究的问题,政府加大互联网治理力度
    (四)第四阶段:2015年至今,互联网研究呈井喷式发展,人类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
三、不断走向人本的互联网:中国互联网发展第一个25年的启示
    (一)25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充满创新、不断走向“以人为本”的过程
    (二)互联网是巨大的隐喻———体现人类与技术的多重面向
    (三)人本逻辑是互联网今后发展的趋向所在
    (四)立足未来,把握现实

(2)媒介融合语境下之动画奇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重点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背景
        一、现代媒介分析研究
        二、影像与景观社会的研究
        二、媒体奇观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
        一、思路的创新
        二、观点的创新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一、学科研究
        二、文献分析
        三、演绎推理
第一章 、当前动画奇观之滥觞
    第一节 、景观与奇观的概念重建
        一、概念原意——社会生产方式结构的导向
        二、衍生条件——文本交互在数字网络中的进化
        三、理念重建——文本主体与话语权力的分解
    第二节 、媒介融合环境中的泛动画
        一、泛动画的外因——虚拟现实的后读图时代
        二、泛动画的内因——数字基因的动画影像
        三、泛动画的特征——奇观堆积的虚假真实
第二章 、动画奇观的内部构建
    第一节 、非线化的文本逻辑
        一、世界观多层异化
        二、叙事要素游移
        三、趣味娱乐反讽
    第二节 、常态更迭的图像语素
        一、全球化符号消费
        二、瞬间式情感传递
    第三节 、内爆的表义系统
        一、传播——交互与航行
        二、样式——消解与重构
        三、内容——改写与再造
        四、评判——道德与伪善
第三章 、动画奇观的外部延展
    第一节 、产业奇观的延展
        一、产业延展的基础
        二、大数据下的影视娱乐
        (一)感官与情怀的院线社交
        (二)当下主义弥散的动画番剧
        (三)病毒式营销的短视频
        三、互联网产业赛博空间的化身
        (一)虚拟的代言
        (二)符码的互动
        (三)现实的二元
    第二节 、新艺术生态的延展
        一、主题内容的延展
        二、言说空间的延展
        三、价值内涵的延展
第四章 、本土语境下动画奇观的深层读解
    第一节 、文化政治的冲突与调和
        一、审美意识形态的分层弥合
        二、新文化权力的生态构建
    第二节 、文化霸权的争夺和渗融
        一、他者认同的矛盾
        二、在地元素的整合
    第三节 、当下本土动画审美范式的塑形
        一、技术唯美的现状
        二、根茎思维下的发展格局
结语
附录一:本文图录
附录二:各章思维导图
附录三:“第四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策展人与艺术家对谈部分实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相关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融合视角的中国广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广播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和问题的提出
        1.1.1 广播发展研究的意义
        1.1.2 融合背景下广播战略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逻辑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相关概念、工具的引入
        1.2.4 研究的框架结构
    1.3 研究目标与创新
        1.3.1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2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广播发展研究综述
        2.1.1 广播发展研究的历史阶段
        2.1.2 中国广播研究的历史脉络
    2.2 广播战略管理研究综述
        2.2.1 传媒战略管理理论
        2.2.2 中国广播战略研究现状
    2.3 小结:中国广播发展战略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中国广播发展现状和竞争力分析
    3.1 中国广播发展规模和传播特点
        3.1.1 中国广播发展历程和四级广播体系
        3.1.2 中国广播现有传播模式分析
        3.1.3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现状
    3.2 中国广播综合竞争能力评估
        3.2.1 基于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中国广播营利能力测评
        3.2.2 基于受众媒介使用指数的中国广播市场占有能力测评
        3.2.3 基于受众需求的中国广播用户满足能力测评
    3.3 中国广播竞争潜力分析
        3.3.1 (E-I)FE竞争矩阵在广播竞争潜力分析中的应用
        3.3.2 基于EFE矩阵的中国广播PEST分析
        3.3.3 基于IFE矩阵的中国广播内部治理环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基本竞争战略构建
    4.1 中国广播基本战略制定的MFD范式
        4.1.1 M-广播战略愿景和使命的确立
        4.1.2 F-广播战略聚焦与战略选择
        4.1.3 D-广播战略目标分解
    4.2 基于新广播市场的重点集中战略
        4.2.1 重新定位广播收听市场
        4.2.2 重新确立频率重点发展方向
        4.2.3 集中力量打造黄金时段
    4.3 基于新受众需求的广播差异化战略
        4.3.1 类型细分区分不同兴趣的听众类型
        4.3.2 年龄细分区分不同年龄听众喜好
        4.3.3 性别细分区分不同性别听众收听习惯
        4.3.4 职业细分区分不同职业听众的内容需要
        4.3.5 民族宗教细分区分不同信仰听众收听的节目类型
    4.4 重塑广播媒介形象的广播品牌战略
        4.4.1 广播品牌的作用与价值
        4.4.2 广播品牌形象塑造的实现路径
        4.4.3 广播品牌塑造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广播P-R-C高级融合战略模式构建
    5.1 P战略维度——搭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动态广播云平台
        5.1.1 树立以云平台为核心的融合发展意识
        5.1.2 强化广播制播全流程大数据支持
        5.1.3 保持云平台的动态开放性
        5.1.4 重建广播组织架构和制播流程
    5.2 R战略维度——积极推动广播内容产品化
        5.2.1 RAUDIO产品和产品理念
        5.2.2 RAUDIO产品的设计开发
    5.3 C战略维度——加快广播内容版权开发与利用
        5.3.1 媒介融合过程中广播内容版权维护重点与方向
        5.3.2 媒介融合过程中广播内容版权的动态博弈分析
        5.3.3 媒介融合过程中广播内容版权开发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战略模式下中国广播绩效评估模型与应用
    6.1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外部框架设计
        6.1.1 中国广播绩效主体特征
        6.1.2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整体设计概念
    6.2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内部系统构建
        6.2.1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内部框架构建原则
        6.2.2 可量化考评TCQ三维模型的引入
    6.3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中评估指标的确立
        6.3.1 战略绩效指标的多级划分
        6.3.2 不可量化指标的认定
    6.4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
        6.4.1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原则
        6.4.2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步骤
        6.4.3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举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成果
        7.1.1 确认中国广播战略竞争地位
        7.1.2 总结归纳MFD战略范式
        7.1.3 P-R-C高级融合战略模式的提出
        7.1.4 新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提出
    7.2 研究的可拓展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4)传播学视角下《今日美国》涉华报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1. 数据统计分析法
        2. 文本分析法
    (四) 研究综述
    (五) 创新之处
二、《今日美国》涉华报道样本数据分析
    (一)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
        2. 类目构建说明
    (二) 对于《今日美国》涉华报道样本数据分析
        1. 报道数量及分布
        2. 文章篇幅
        3. 消息来源
        4. 报道体裁
        5. 报道议题
三、《今日美国》涉华报道倾向性分析
    (一) 《今日美国》涉华报道词频分析
    (二) 《今日美国》涉华报道中关键词的使用
四、《今日美国》涉华报道所呈现的中国形象
五、对于《今日美国》涉华报道的思考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历史进路与范式建构 ——基于学科史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学科史——学科发展的史学观照
        1.1.2 传媒经济——一门走向成熟的新兴学科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综述
        1.2.2 关于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综述
    1.3 理论资源与研究方法
        1.3.1 学科史与科学发展模式
        1.3.2 文献计量研究与定量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2 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及其现状
    2.1 传媒产业——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绚烂明珠
        2.1.1 交融于文化产业中的传媒产业
        2.1.2 文化产业、传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2 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兴起与早期研究
        2.2.1 经济学家的介入
        2.2.2 各自分散独立的研究格局
    2.3 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成熟与范式建构
        2.3.1 研究的持续发展
        2.3.2 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2.3.3 经济学范式主导下的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传媒经营的历史沿革及其初始研究状况
    3.1 传媒经营两次大的起落
        3.1.1 民营报业的兴起与新闻学框架下的传媒经济议题
        3.1.2 发展中的传媒与相关议题的终止
        3.1.3 建国初“传媒经营”的又一次起落
    3.2 市场呼唤下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发轫
        3.2.1 传媒经营问题的再度提出及其现实发展
        3.2.2 “混合体制”引发的学术探讨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前科学”时期
    4.1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分期
        4.1.1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文献增长曲线
        4.1.2 基于文献分析的基本结论
    4.2 政策引导下传媒业界的迅速壮大
        4.2.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系列政策
        4.2.2 传媒机构的改制与壮大
    4.3 现实推动下传媒经济学研究缓慢前行
        4.3.1 来自业界与学界的知识生产
        4.3.2 高度分散的研究机构与研究者
        4.3.3 研究范式的缺失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迅速成长期
    5.1 政策支持下传媒产业持续壮大
        5.1.1 从“支持发展”到“实现大繁荣”
        5.1.2 从集团化改革排头兵到发展放缓的中国报业
        5.1.3 从集团化改革跟随者到领头羊的中国广电
    5.2 迅速成长与成长中的困惑
        5.2.1 速增长的文献数量
        5.2.2 研究队伍的壮大
        5.2.3 尝试建构中的科学共同体
        5.2.4 “常规科学”建构中研究范式的反思
    5.3 本章小结
6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双重范式危机”与范式待构
    6.1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在发展中踌躇
        6.1.1 经济现实与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
        6.1.2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放缓的“外因”解读
    6.2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反思中的范式困惑
        6.2.1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面临的新议题
        6.2.2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双重范式危机”
        6.2.3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待构
    6.3 本章小结
7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6)当前中国传媒业发展态势的数字化素描——基于社会认知视野中的2013年中国传媒业关键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3年年度关键词
    第一高频词:改革 (词频863)
    第二高频词:并购 (词频601)
    第三高频词:大数据 (词频519)
二、2013年地区关键词
    (一) 省市关键词
    (二) 国别关键词
        1.“美国”依旧词频热度最高, 新兴国家传媒业受到关注
        2.传统媒体续显颓势, 美国几大资本巨头注资报业
三、2013年行业关键词
    (一) 报业
    (二) 出版业
    (三) 电视业
    (四) 电影业
    (五) 互联网
    (六) 移动终端
四、中国传媒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
    1.传媒业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2.传媒技术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形态
    3.传统媒体内的深层次问题集中爆发
    4.互联网从增量与存量两个领域多重探索盈利模式

(7)2013年中国传媒业的发展状况与未来态势——基于智能化社会文本分析技术视野中的中国传媒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年度关键词
    1. 第一高频词:改革
    2. 第二高频词:并购(词频601)
    3. 第三高频词:大数据(词频519)
二、地区关键词
    1. 省市关键词
    2.国别关键词
        (1)美国依旧词频热度最高,新兴国家传媒业受到关注
        (2)传统媒体续显颓势,美国几大资本巨头注资报业
三、行业关键词
    1. 报业
    2. 出版业
    3. 电视业
    4. 电影业
    5. 互联网
    6. 移动终端
四、总体趋势
    1. 传媒业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2.传媒技术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形态
    3. 传统媒体内的深层次问题集中爆发
    4. 互联网从增量与存量两个领域多重探索盈利模式

四、2003年中国传媒业20个关键词(论文参考文献)

  • [1]以人为本的成长逻辑: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25年——基于学术视角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苏敏,喻国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媒介融合语境下之动画奇观研究[D]. 薛峰.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3]基于融合视角的中国广播发展战略研究[D]. 肖志涛.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4]传播学视角下《今日美国》涉华报道分析[D]. 穆瑶.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5]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历史进路与范式建构 ——基于学科史的视角[D]. 陈玥. 武汉大学, 2014(06)
  • [6]当前中国传媒业发展态势的数字化素描——基于社会认知视野中的2013年中国传媒业关键词分析[J]. 喻国明. 新闻与写作, 2014(05)
  • [7]2013年中国传媒业的发展状况与未来态势——基于智能化社会文本分析技术视野中的中国传媒业[J]. 喻国明,杨雅.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3)
  • [8]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J]. 廖圣清,申琦,柳成荫,李硕德,秦悦,秦绍德. 新闻大学, 2013(06)
  • [9]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 强月新,姜欣.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2(00)
  • [10]2011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研究述评[J]. 程明,林翔.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2(00)

标签:;  ;  ;  ;  ;  

2003年中国传媒业20个关键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