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特征

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特征

一、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赵亚飞[1](2021)在《颈通颗粒联合康复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颈通颗粒联合康复推拿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骨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于平凉市崆峒区中医医院就诊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康复推拿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接受康复推拿联合颈通颗粒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并于治疗后定期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6周后及随访1个月后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骨关节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7.22%,与对照组的75.00%相比,显着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2周后至随访1个月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治疗组各时间点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棘突或横突偏歪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均显着降低,且治疗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通颗粒联合康复推拿疗法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骨关节功能,改善血流流变学,且安全性良好。

陈晓峰,李茜,李浩,韩桩汛,刘奕,郭伟俊,蔡东岭[2](2021)在《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9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甲钴胺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颈椎功能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适应能力及CASC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降低血液粘度,提高颈椎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林楚镇[3](2021)在《运耳术结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运耳术结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中医症状积分、双侧椎动脉血管管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运耳术结合针刺组)和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侧)、后溪(双侧)穴位,留针30分钟;针刺完行运耳术点按耳穴起动点、神门、肾区、脾胃区、心点、对耳屏、颈椎、交感、耳垂。运耳术操作两遍。上述操作每日1次,共操作14天。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5mg,每晚1次,共服用14天。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ESCV的总积分、眩晕积分、肩颈痛积分、头痛积分以及中医症状积分和颈部血管彩超指标中双侧椎动脉血管管径的变化。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ESCV总积分、眩晕积分、肩颈痛积分、头痛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组内治疗前后ESCV眩晕积分、颈肩痛积分、头痛积分和总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在眩晕积分、肩颈痛积分和总积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侧椎动脉血管管径的改变:治疗前两组管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治疗前后两组管径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组间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运耳术结合针刺和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均能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ESCV的总积分、眩晕积分、头痛积分、颈肩痛积分以及中医症状积分,运耳术结合针刺在改善眩晕和颈肩痛以及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运耳术结合针刺和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均能扩大气滞血瘀型CSA患者椎动脉血管管径,其中运耳术结合针刺的改善幅度比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大。

吴柏宽[4](2021)在《基于CNKI近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取穴规律及关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查找近十年中国知网(CNKI)中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期刊类文献,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与关联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文献平台数据库,从2011年-2020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检索方法为检索词以题名“椎动脉型颈椎病”,并含“针灸”或“针刺”或“刺络拔罐”。将检索到的结果排除明显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后,进行全文下载并阅读,严格地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将纳入的文献录入EXCEL表中并进行分类整理,EXCEL表中包含了腧穴出现频次统计、腧穴在经络分布统计(十四经)、奇穴与特定穴的统计、腧穴分布规律(头颈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胸腑部)、评价方法和治疗方法(单法、双法、三法及以上)的结果。并将EXCEL表中的统计结果导入IBM SPSS Modeler 18.0以及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腧穴的关联分析与腧穴的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检索符合标准的文献147篇,纳入总的腧穴使用次数为990次。1.腧穴出现频次统计:25种腧穴使用频次≥10次,依据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前10种腧穴分别为风池、颈夹脊穴、百会、天柱、大椎、风府、太冲、太阳、完骨、合谷;2.腧穴在经络分布统计(十四经):督脉217次,足少阳胆经200次,足太阳膀胱经1 14 次;3.奇穴、阿是穴与特定穴的统计:奇穴、阿是穴与特定穴的腧穴一共出现574次,奇穴取穴频次最多174次,输穴76次、原穴75次;4.腧穴分布规律:头颈部641次、上肢部125次、下肢部133次;5.评价方法: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使用的最普遍,第二是使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第三则是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做出的疗效评价;6.148篇治疗方法大多使用双法98篇,占比66%;7.腧穴关联分析的研究:风池-颈夹脊穴、风池-百会、风池-颈夹脊穴-内关出现的频次最多;8.腧穴聚类分析的研究:分析频次大于20次的穴位,结果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取穴可分6类,第一类为足三里、三阴交、印堂、太阳;第二类为太冲、内关、大椎;第三类为风府;第四类腧穴为合谷、后溪;第五类腧穴为风池、百会、颈夹脊;第六类为天柱、完骨。结论:1.本研究认为,风池、颈夹脊穴、百会为CSA取穴频次前三的腧穴。督脉、胆经、膀胱经为CSA取穴频次前三的经脉,且前六条经脉都为阳经。2.头颈部为CSA取穴中腧穴分布频次最多的部位、下肢部次之。3.根据穴性分类结果,奇穴取穴频次最高,输穴次之。奇穴又以位于头颈部的颈夹脊穴取穴频次最多,与腧穴在人体部位分布规律相互呼应。

蔡其锐,林远方,刘国科,周灵通[5](2021)在《中医整脊手法联合穴位深刺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中医整脊手法联合穴位深刺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科收治的CSR患者60例,使用抛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及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整脊手法联合穴位深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整脊手法联合穴位深刺治疗对CSR的效果显着,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宋海瑞,孙刚,布尔古德,熊志坚,刘浩波[6](2020)在《针灸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的中医科康复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在给予保守、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针刺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采用血液流变仪测定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相关因子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相关氧化应激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等炎症反应相关因子水平,比较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OD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TNF-α、IL-6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较常规治疗好,可有效调节患者炎症反应,抑制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刘万宝,刘颖苏[7](2020)在《葛根汤加味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味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眩晕症状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C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葛根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参数。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阻力指数、椎基底动脉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内径大于对照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SA患者采用葛根汤加味治疗,可扩大椎基底动脉血管内径,降低血液黏度及循环阻力,加快血流速度,缓解眩晕症状。

刘俊,肖迪,李艳兵,张卫[8](2020)在《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3例给予单纯推拿治疗,观察组77例采用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后疼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8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PPI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度均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2.2%(71/77)、36.4%(28/77),对照组分别为76.7%(56/73)、31.5%(23/73),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佳,可显着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陈琳[9](2020)在《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客观评价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定眩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纳入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n=72)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n=36)予定眩汤中药颗粒剂冲服早晚各一剂,对照组(n=36)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30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6mg po tid治疗,两组分别干预2周,对比分析两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的总分及各单项计分和生存质量量表(SF-12)总分,明确定眩汤较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该病在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优效性;记录两组患者各个观察时间点的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结果:剔除年龄不符合纳入标准8例患者,数据分析集包含试验组32例,其中临床控制例数7例,显效例数4例,有效例数16例,无效例数5例,总有效率达84.38%;对照组32例,其中临床控制例数3例,显效例数3例,有效例数13例,无效例数13例,总有效率达59.38%.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研究期间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基线比较:年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基线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男性多于女性,对照组女性多于男性;两组患者基线病程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病程比对照组患.者病程长。两组患者基线ESCV总分比较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ESCV总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2.14。两组患者基线眩晕程度比较有极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眩晕程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基线眩晕频率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线眩晕持续时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线颈肩痛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理及社会适应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线SF-12总分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ESCV各分项组间比较,是以治疗后与治疗前的改善值(差值)进行统计,描述不同改善值的频数及百分数,进而比较组间疗效。两组患者眩晕程度比较第1周与第2周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眩晕频率比较第1周与第2周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眩晕持续时间比较第1周与第2周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颈肩痛比较第1周与第2周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头痛比较第1周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第2周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效趋于接近。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比较第1周与第2周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工作比较第1周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第2周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心理及社会适应比较第1周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第2周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不同分组ESCV总分主体内效应检验的F=6.057,P<0.05,说明不同时间ESCV总分有显着差异;不同访视时点ESCV总分校正后的F=2836.623,P<0.001,说明不同时间ESCV总分有显着差异;而交互作用不同访视时点*组别经校正后F=264.203,P<0.001,表明在不同访视时点,对于ESCV总分两组疗效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组间ESCV总分对比可知,治疗前、第1周、第2周三个时间点两组ESCV总分的总体效应有显着差异(P<0.05)。主体内效应检验ESCV总分校正后的F=2135.941,P<0.001,说明试验组不同时间ESCV总分有显着差异。ESCV总分成对比较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ESCV总分1周时比治疗前高了 4.547(95%CI:3.329-9.186,P<0.05);2周时比治疗前高了8.438(95%CI:6.383-10.492,P<0.05);2周时比1周时高了3.891(95%CI:2.208-5.573,P<0.05)。主体内效应检验ESCV总分校正后的F=778.571,P<0.001.,.说明对照不同时间ESCV总分有显着差异。ESCV总分成对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ESCV总分1周时比治疗前高了1.590(95%CI:1.310-1.871,P<0.05);2周时比治疗前高了4.802(95%CI:4.471-5.132,P<0.05);2周时比1 周时高了3.211(95%CI:2.933-3.489,P<0.05)。SF-12总分的组内比较,各组分别与基线相比均从第1周开始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SF-12总分组别效应的F=0.061,,P>0.05,说明两组对于SF-12总分的总体效应无显着差异;不同访视时点SF-12总分校正后的F=20.510,P<0.001,说明不同时间SF-12总分不全相同;而交互作用不同访视时点*组别经校正后F=1.335,P>0.05,表明在不同访视时点,对于SF-12总分两组疗效的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口服中药定眩汤的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对照组。明确了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优效性及安全性,证实了该方能够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浊上蒙证)患者眩晕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眩晕程度、头痛、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较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祥[10](2020)在《芪蛭通络胶囊中补益气血类药药效学评价及血清药化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芪蛭通络胶囊上市多年,临床效果良好。其作为一个由26味中药构成的大复方,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为寻找芪蛭通络胶囊中的药效物质基础,确定该胶囊的真正活性成分。本研究根据芪蛭通络胶囊中各药味的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将该胶囊进行拆方研究,本研究主要研究拆方后芪蛭通络胶囊中的8味补益气血药,对这8味补益气血药进行药效学评价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探究补益气血药味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1.采用饥饿、高脂联合醋酸泼尼松龙口服的方法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以相关行为学表征、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中ET-1、C-反应蛋白、NO含量作为观测指标,观察芪蛭通络胶囊全方、补益气血组、全方缺补益气血组对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影响。2.采用力竭游泳的方法制备气虚证模型,以各组力竭游泳时长、血清尿素含量、肝糖原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胸腺、脾脏脏器指数作为观测指标,观察芪蛭通络胶囊全方组、补益气血组、全方缺补益气血组对气虚小鼠运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3.采用乙酰苯肼联合环磷酰胺的方法制备血虚小鼠模型,以各组小鼠外周血WBC、PLT、RBC、HGB、MCH、HCT的数值作为观测指标,观察芪蛭通络胶囊全方组、补益气血组、全方缺补益气血组对血虚小鼠补血作用的影响。4.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确立补益气血药组相关的超高效液相特征图谱,考察并确定不同批次下补益气血药组特征图谱的共有峰;随后通过对补益气血药各单味药、补益气血药缺单味药及对照品在同条件下的超高效液相图谱的鉴别和指认,确定共有峰的归属,明确各味药对指纹图谱的贡献。5.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空白大鼠、模型大鼠、空白给药大鼠、模型给药大鼠血清超高效液相特征图谱,通过各色谱图的比较,分析补益气血组潜在的入血成分,初步探究芪蛭通络胶囊中补益气血药味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气虚血瘀”的表现,模型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P<0.05),C-反应蛋白、ET-1水平增高(P<0.05),NO含量降低(P<0.05),上述指标证实,复制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较为成功。各给药组的全血粘度在各切变率下均低于模型组(P<0.05),各给药组C-反应蛋白、ET-1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表明各给药组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中芪蛭通络胶囊中缺补益气血药味组在全血粘度(低切I)中低于空白组(P<0.05),但在降低C-反应蛋白、ET-1含量,同时升高NO含量中,芪蛭通络胶囊全方组更好,表明补益气血药味对全方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2.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与补益气血组在力竭游泳时间长短上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实验各组可有效提高小鼠抗疲劳能力,减少小鼠体内肝糖原的消耗(P<0.05),降低小鼠体内尿素氮的含量(P<0.05),同时降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胸腺、脾脏指数降低(P<0.05),说明造模成功,模型组免疫力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和补益气血组的胸腺、脾脏指数显着增高(P<0.01),缺补益气血组的脏器指数增高程度不及其他两组(P<0.05),证实补益气血药味可缓解运动性疲劳,提高免疫功能。3.模型组的WBC、PLT、RBC、HGB、MCH较空白组有下降趋势(P<0.05或P<0.01),HCT有上升趋势(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对比,全方组与补益气血组均能提高WBC、PLT、RBC、HGB、MCH,同时降低HCT(P<0.05或P<0.01)。同缺补益气血组相比,全方组和补益气血组可显着升高HGB、MCH,同时降低HCT(P<0.05或P<0.01),证实补益气血药味在芪蛭通络胶囊中确有补血作用,进一步说明补益气血药味在芪蛭通络胶囊全方中发挥着一定作用。4.首先对供试品制备条件进行摸索,同时考察并优化了设定的色谱条件,最终确立了芪蛭通络胶囊中补益气血药的超高效液相特征图谱。最终确定该图谱建立的色谱条件为:选用Zorbax SB-C18色谱柱(100mm×2.1mm,1.8μm);选择的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B);最终确定其梯度洗脱条件为(011min,5%17%A;1117min,17%17%A;1725min,17%30%A;2536min,30%42%A;3646min,42%70%A),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210nm,柱温为25℃,流速为0.3mL·min-1,信号采集时间为46min。随后考察了8批样品的相似度,均高于98%,证实该方法稳定可靠,同时在图谱中共指认出23个共有峰。随后对补益气血药的单味药和补益气血药缺单味药的超高效液相图谱进行对比,并归属其中的共有峰,数据表明芪蛭通络胶囊中8味补益气血药在共有峰图谱上均有所体现。随后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图进行比对,指认鉴定出7个成分,分别为3号峰为没食子酸、8号峰为芍药苷、11号峰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5号峰为黄芪甲苷、16号峰为大黄素、17号峰为阿魏酸、20号峰为人参皂苷Rb1。5.通过模型大鼠与空白大鼠、空白给药大鼠与模型给药大鼠入血成分两两对照后,结合补益气血药UPLC特征图谱,共检测出10个入血成分,其中4个为原型成分,6个为代谢成分。结论从芪蛭通络胶囊全方中拆分出来的补益气血药味,对全方作用的发挥有很大作用,研究补益气血药味组的药效物质基础对阐释全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帮助。最终通过构建的8味补益气血药体外指纹图谱,以及利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考察空白与模型大鼠,空白给药与模型给药大鼠体内的入血成分,探究补益气血药在体内的代谢及转化,有助于揭示全方中补益气血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为芪蛭通络胶囊全方物质基础的揭示提供条件,为芪蛭通络胶囊的配伍科学性提供实验支持,同时为以后大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二、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颈通颗粒联合康复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NRS评分
    2.3 骨关节体征
    2.4 血液流变学指标
    2.5 不良反应
3 讨论

(2)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6.1 颈椎功能改善情况
        1.6.2 血液流变学
    1.7 临床疗效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CASC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3 讨论

(3)运耳术结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盲法
        2.3 治疗方法
    3 不良反应的处理
    4 观察指标
        4.1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
        4.2 中医症状积分
        4.3 颈部血管彩超
    5 临床疗效评定
    6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分析
    3 研究结果统计
        3.1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比较
        3.2 中医症状积分改变情况比较
        3.3 左侧椎动脉血管管径改变情况比较
        3.4 右侧椎动脉血管管径改变情况比较
        3.5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代医学认识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1.2 现代医学治疗
    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祖国医学认识
        2.1 文献记载
        2.2 中医病因病机
        2.3 针刺治疗
        2.4 耳穴疗法
        2.5 中药治疗
        2.6 推拿治疗
        2.7 其它疗法
    3 证型选择依据
    4 耳穴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联系
    5 运耳术理论以及使用依据
    6 运耳术选穴依据
    7 针刺治疗的选择依据
    8 针刺选穴依据
    9 运耳术结合针刺的选择依据
    10 对照组药物治疗的选择依据
    11 疗效指标依据
        11.1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11.2 中医症状积分选择依据
        11.3 颈部血管彩超选择依据
    12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12.1 一般资料
        12.2 ESCV评分分析
        12.3 中医症状积分分析
        12.4 椎动脉血管管径疗效分析
        12.5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1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基于CNKI近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取穴规律及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中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1 病名溯源
        2 病因病机
        2.1 病因
        2.2 病机
        3 证候分型
        4 中医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
        4.1 针刺治疗
        4.2 针法与灸法联合治疗
        4.3 针刺联合中药
        4.4 针刺联合推拿
        4.5 针刺联合针刀
        4.6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
        4.7 针刺联合拔罐
        5 小结
    二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
        1 椎动脉型颈椎病概述
        2 流行病学
        3 颈椎病的定义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进展
        4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4.1 机械压迫性学说
        4.2 交感神经学说
        4.3 体液学说
        4.4 血液流变学
        4.5 血管自身病变
        5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5.1 非手术治疗的基本疗法及应用原则
        5.2 手术治疗
        6 小结
前言
第二部分 数据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选择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数据预处理
        3.2 文献规范化
        3.3 腧穴名称规范化
    4 数据分析
        4.1 使用的软件
        4.2 数据分析的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统计结果
    6. 讨论
        6.1 结果分析
        6.2 数据挖掘小结
    7 问题与展望
    8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医整脊手法联合穴位深刺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2.2 对比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3讨论

(6)针灸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各组血清炎症反应比较
    2.3 各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2.4 各组氧化应激比较
3 讨论

(7)葛根汤加味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椎基底动脉参数比较
3 讨论

(8)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项目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VAS评分、PPI评分比较
    2.3 2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3 讨 论

(9)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椎动脉型颈椎病国内外研究进展
    引言
    1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诊断
        1.2 发病机制
        1.3 影像学检查
        1.4 治疗
    2 中医药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目标
    2 研究方案
        2.1 试验设计
        2.2 随机方法
        2.3 样本含量估算
        2.4 治疗方案
        2.5 合并用药的规定
        2.6 药品的分发与保存
        2.7 观察指标
        2.8 结果评价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及疗效分析
        4.2 两组基线比较
        4.3 两组ESCV各分项疗效比较
        4.4 两组ESCV总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4.5 两组SF-12总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 讨论
        5.1 发病机制的探讨
        5.2 影像学检查的意义
        5.3 相关干预措施的对比分析
        5.4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
        5.5 治疗方案的选择
        5.6 疗效标准的选择
        5.7 研究结果分析
        5.8 不足和展望
    6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
    附录2. 生存质量量表SF-12
个人简历

(10)芪蛭通络胶囊中补益气血类药药效学评价及血清药化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总论
    1 芪蛭通络胶囊的研究现状
    2 芪蛭通络胶囊中8味补益气血药的研究现状
    3 立题依据
    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芪蛭通络胶囊中补益气血药组对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芪蛭通络胶囊中补益气血药组对气虚小鼠运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芪蛭通络胶囊中补益气血药组对血虚小鼠补血作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芪蛭通络胶囊中补益气血药组体外化学成分特征图谱的建立
    第一节 补益气血药组体外化学成分特征图谱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补益气血药组体外化学成分特征图谱共有峰的指认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芪蛭通络胶囊中补益气血药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发表论文
致谢

四、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颈通颗粒联合康复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 赵亚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24)
  • [2]补肾活血方结合岭南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陈晓峰,李茜,李浩,韩桩汛,刘奕,郭伟俊,蔡东岭. 环球中医药, 2021(06)
  • [3]运耳术结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楚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CNKI近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取穴规律及关联分析[D]. 吴柏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中医整脊手法联合穴位深刺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J]. 蔡其锐,林远方,刘国科,周灵通. 内蒙古中医药, 2021(01)
  • [6]针灸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宋海瑞,孙刚,布尔古德,熊志坚,刘浩波.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6)
  • [7]葛根汤加味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刘万宝,刘颖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21)
  • [8]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刘俊,肖迪,李艳兵,张卫.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9)
  • [9]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D]. 陈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芪蛭通络胶囊中补益气血类药药效学评价及血清药化初步研究[D]. 李祥.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标签:;  ;  ;  ;  ;  

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