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计费技术与实践

计量计费技术与实践

一、计量收费的技术和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贾幸婕[1](2021)在《不同收费政策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效果研究 ——基于合成控制法与DID双重检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每年都在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而我国目前的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存在结构不合理、任务较重、升级较慢、成本过高、资金短缺等问题,实际垃圾处理能力有巨大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中城市的循环发展,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大量资金的投入、末端基础设施的完善、处理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比较好的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但是要真正缓解中后端处理系统的压力,必须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要实现源头减量化和回收资源化,首先要从产出端——居民入手,鼓励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配合垃圾收费政策。日本从上世纪开始大力整治垃圾问题,在垃圾分类收费政策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例如强制分类、定时投放、计量收费等措施。我国垃圾分类从本世纪初就开始设置试点城市,但是缺乏强制性,实际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近两年国家发布正式文件,选取全国大中城市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并拟设立计量收费试点,各大城市也开始发布相关条例。垃圾收费是影响垃圾清运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收费制度可以改善准公共物品外部性的问题。目前我国针对居民收取的生活垃圾处理费用普遍是定额收费制度,即每户3-10元/月。但是定额收费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一般垃圾收费的定价标准较低,难以反映垃圾处理成本,不利于缩小垃圾处理缺口;不能很好的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对居民生活垃圾的减量效果较差。计量收费制度相对而言能够更好的弥补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差额。考虑到现实因素,直接由定额收费制度转向计量收费制度有一定的阻力。因此我国部分城市开始借由“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进行过渡。“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的测量标准是居民用水量,可以反映居民家庭规模、生活活动等指标,经过多方评估,居民用水量和居民垃圾产量有比较显着的关系,因此可以作为生活垃圾收费的依据。我国一些城市,如中山、九江、惠州,较早开始收费改革,由以往的定额收费制度转为使用“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收取垃圾处理费用。近几年有更多的城市开始进行生活垃圾收费改革,还有部分城市正在拟定收费方案,征求公众意见。本文选取城市生活垃圾不同收费政策对生活垃圾产量的减量效果作为研究课题展开详细论述,通过外部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运用函数从居民效用角度分析生活垃圾收费的必要性以及生活垃圾不同收费政策对生活垃圾减量的影响,为我国实施计量收费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收集了2007-2019年全国51个主要城市的相关数据,为了评估“水消费系数折算法”计量收费的减量政策效应,利用合成控制法(SCM)合成未实施政策的九江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了结果更加严谨,本文考虑实施时间和地区差异因素,将江西省九江市作为处理组,将武汉市、重庆市、岳阳市选为控制组,进行DID模型检验。对比实施定额收费制度和“水消费系数折算法”收费制度的减量效果,得出后者的减量效果要优于前者,有助于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基于理论和实证模型,得出我国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的背景下,可以更大范围的配合推进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改革的结论。

苏红,刘春生[2](2021)在《基于供热计量收费的机制设计的思考》文中提出本文以北京市某些小区的热计量收费为案例,结合国家实行热改以来的系列制度变迁,讨论热计量收费制度的机制设计问题及北京市现行的供热计量收费制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阐述热计量改革中实行热计量收费的重要性,如何避免公共品和半公共品的搭便车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基于历史收费数据分析实现"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的重要性。最后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供热计量未来的发展方向。

甘艳婧,徐波[3](2020)在《国外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指出各国在其城市化进程中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不同类型的垃圾收费制度作为解决问题的经济手段应运而生,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梳理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外关于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研究文献,对研究重点进行概括与回顾;分析日本及欧盟代表性国家垃圾收费制度的演进;分阶段讨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政策,按照政策的关键时间点将其分为探索起步阶段、规范引导阶段和深化完善阶段;在总结国外实行垃圾收费制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垃圾收费实施的情况,提出进一步改革垃圾收费制度的建议。

凌卯亮[4](2020)在《居民环保行为溢出效应的内在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环境保护的核心是“人”的问题,理解居民环保行为的基本规律已成为当前环境管理领域的前沿课题。新近研究不断发现了一类“行为溢出”现象:当参与某类环保行为后,居民实践其他环保行为的水平也会相应上升(正向溢出)或下降(负向溢出)。这预示着倡导某类环保行为的公共政策既可能凭借行为正溢出助推居民自愿参与其他领域的环保事务,进而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能因行为负溢出减弱个体后续的环保行动意愿,甚至造成政策之间的相互抵触。作为行为研究的热点议题,行为溢出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揭示个体在环保实践中的复杂行为生态,从而推动了环境行为与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凸显政策干预对非目标行为的“涟漪”效应,也为行为公共管理学与行为政策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增长点。然而,有关行为溢出的两类基本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亟待研究进一步探索。第一,行为溢出为何发生?尽管既有研究针对正向或负向溢出机制提出了种种假说,但理论之间彼此割裂甚至相互矛盾。更关键地,现有理论并未深刻说明行为溢出现象的本质,也无力于诠释行为之间时而呈现正溢出、时而又产生负溢出这一复杂现象,因此难以提供行为溢出内在机理的通则性解释。第二,行为溢出何时发生?溢出效应的显现往往取决于特定条件,但针对行为溢出影响因素的系统性检视却仍然缺乏,无法明确框定行为溢出的发生条件。对此,本文展开理论与实验研究,深入探讨行为溢出的内在机理与影响因素。理论研究的核心贡献在于提出了“自我推断”模型,以此追溯行为溢出现象的发生本源,揭示溢出效应的深层次机理。“自我推断”模型表明,行为溢出的实质是:有限理性的个体在追求多重目标的连续决策过程中,借助过往行为对内在偏好展开“自我推断”所引发的行为前后一致(正溢出)或偏离(负溢出)现象。模型进一步指出,环保目标承诺与自我环保身份承诺是“自我推断”过程的核心机制:当个体采取目标承诺视角、聚焦环保目标本身的价值时,过往环保行为将强化两类承诺感并促生行为正溢出;当个体采取目标进展视角、聚焦环保目标实现的程度时,过往行为将弱化两类承诺感并诱发负溢出;而现有的各类理论机制仅是对不同推断过程的具体刻画。由此,“自我推断”模型将正、负溢出效应纳入了统一的解释框架,弥合了现有研究的理论争议。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检视了决策主体、客体及决策情境中的四类异质性因素(个体价值观念、行为难度、政策干预及社会规范)对个体“自我推断”过程的潜在影响,以辨识它们对行为溢出具体形态的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对理论模型展开细致检验。研究综合运用两类实验方法,检视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对若干私人与公共环保行为的溢出效应。其中,调查实验基于百余个社区的大样本居民被试(N=4253),采用“回忆法”操纵个体对过往垃圾分类经历的具体感知;而田野准实验进一步观测居民在社区垃圾分类的实际参与过程中所展现的行为溢出现象(N=200)。实验研究结果充分支持了理论模型,表明:(1)垃圾分类行为对两类承诺感的弱化是负溢出的发生路径,对环保目标承诺感的强化是正溢出的发生路径;(2)后续环保行为难度较高时,无论正、负向溢出均不易发生;(3)强调垃圾分类环保属性的干预策略更易引发正溢出,但凸显垃圾分类经济属性的激励手段难以促生正溢出、甚至诱发负溢出;(4)社区环保规范越强,即社区居民普遍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越高时,个体的行为负溢出现象越易显现。然而与预设不一致的是,研究未发现证据表明自我环保身份承诺是正溢出的解释机制,同时个体价值观念对行为溢出形态也基本无影响。基于理论与实验研究,本文强调决策部门应结合行为溢出效应展开政策分析与评估,可考虑开展政策实验测算行为溢出的实际范围与程度,而在综合施策时也要警惕政策组合效果小于各政策效果之和的问题。为激发行为间的正向溢出,公共部门应当合理运用干预策略,尤其谨慎使用经济激励手段;同时关注政策运行的社会环境,纠正居民的规范偏离行为;此外也需进一步降低非目标行为的实践难度,结合环保信息框架策略不断扩大行为正溢出的作用域。最后,关注行为溢出的其他影响因素、检视溢出效应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未来行为预期对当前决策的潜在溢出是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郭振航[5](2020)在《盘锦市供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供热面积的不断扩大,供热需求的逐渐增加,城市供热作为我国重要的公用事业越来越得到重视。盘锦市的集中供热起步较早,现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已达到100%。虽处于全省前列,但随着城区热源形式的改变、供热面积的不断增大以及市民对供热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探索适应盘锦市供热发展现状的管理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论文在此背景下,以盘锦市供热管理实际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及相关利益者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大量收集关于城市供热管理的国内外文献;其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掌握盘锦市供热管理的现状,分析盘锦市供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政府管制理论、国家担保责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优秀的城市供热管理案例,设计盘锦市供热管理优化模式,即建立源网分离及多热源联网联供相结合的供热管理模式,构建了优化供热管理模式的组织机构,并对其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从城市规划和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根据盘锦市实际情况,运用公共管理学、行政学、社会学、法学等理论知识,对盘锦市供热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供热行业市场化的推进,供热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来促进盘锦市供热管理优化模式的建立。可以预见,随着供热管理优化模式的建立,将会大幅度增强供热稳定性、提高供热负荷、提升供热管理和服务水平,降低供热能耗,有利于实现城市供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也希望可以为改善盘锦市政府供热管理工作和探索新型供热管理模式起到帮助作用。

王仪[6](2020)在《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活垃圾治理对生态环境治理至关重要,在“绿水青山”的憧憬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近年来十分重视生活垃圾的治理问题,从试点城市探索垃圾分类,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重庆市作为国内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在垃圾分类中已取得初步成效。《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实施一年以来,垃圾分类四级指导员制度、生活垃圾全生命智慧管理等新措施成为重庆在垃圾分类探索过程中的闪光点。然而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全民覆盖的长期工作,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制度保障。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即政策工具。在政策制定阶段,需要考虑政策执行适用的政策工具,考量政策工具本身特性、政策议题性质、以往政策工具应用经验和政策受众群体可接受度等因素。在政策执行阶段,运用政策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是政策执行的本质,脱离了政策工具运用的政策执行是无意义的,政策工具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决定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政策工具的研究对于政策制定与执行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政策工具的视角出发,围绕“如何优化政策工具从而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一主线,对重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展开系统研究。笔者认为,提升垃圾分类政策效果,政府部门要重视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要充分发挥各项政策工具本身的优势,注重政策工具的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制定,为垃圾分类工作构建完整制度框架。本文将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文章分为六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政策工具和垃圾分类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阐释了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等相关概念以及公共物品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第三章以政策工具三分类方式分别介绍了上海、厦门、莱比锡、东京的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应用情况;第四章首先介绍了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包括管理现状、现行政策梳理和政策目标分析,其次分别探讨了三类重庆市政策工具应用情况;第五章在与国内外垃圾分类先进城市比较分析基础上,揭示了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六章提出了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政策工具的优化建议。

高轩[7](2019)在《基于PPP模式的供热企业与运营商风险及收益博弈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室温控制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供热计量收费过程中不平衡的问题,但是由于系统建设和运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因此许多国营的供热企业难以承担如此大的风险,所以许多供热企业往往是望而却步。公私合作模式,即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区别于传统的承包模式,而是由参与项目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每个项目参与方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而且期望的收益不同,想要保证项目的成功,就需要确立一套适合的风险分担方案和收益分配方案,促使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支持在供热计量领域引入PPP模式,以推广供热计量收费。本文从PPP项目风险分担及收益分配的视角出发,针对基于博弈论的PPP项目风险分担及收益分配方法展开研究。本文基于博弈论的理论对在本项目中利益相关者的风险分担和收益分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供热企业和运营商为本项目的两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类,通过建立模型,将风险分为共担风险和非共担风险,对利益相关者如何进行风险分担谈判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风险分担谈判博弈模型,并得出风险分担方案。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别对项目在总收益可估算和总收益不可估算两种情况进行了建模分析。已建成的住宅小区的技术改造总收益可通过估算得出,建立的收益分配比例博弈模型,通过计算得出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最优的收益分配比例;对于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在新建住宅小区中搭建系统,项目的总收益会提高,项目参与双方需要通过谈判重新确定收益分配比例,建立收益分配谈判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将风险分为共担风险和非共担风险,计算得出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通过计算得出了在不同损耗系数情况下总收益的变化情况,并总结出有助于提高项目建设、运营效率和提高收益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风险分担和收益分配的研究成果,将PPP模式引入供热计量领域能够大幅提高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效率.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数据依据,有助于解决供热计量收费难以推广的问题。

曹宏[8](2018)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变得日益严重,2016年全国的垃圾总量已经超过了2亿吨,而且近些年以每年7-9%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研究我国城市垃圾成分和处理工艺我们发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参考了德国、日本等国家先进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和经验,结合我国多年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推行垃圾计量(重量和分类)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分类的建议,用投放自动垃圾分类回收设备来实现垃圾计量收费和分类,通过挖掘回收物资的大数据价值来解决自动分类回收设备的投资。在城市垃圾分类策略实施过程中政府需要转换职能,着重监管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工作,出台政策支持和保障垃圾计量收费制度的实施,鼓励和引导企业进入城市新环保产业。企业则要抓住机遇,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勇于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新模式,挖掘实现垃圾分类的大数据价值,参与打造未来新制造、新零售、新环保的闭环循环经济链条。民众要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积极参加城市新环保行动,认识到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关乎每个人生存和命运的大事情。政府、企业和个人需要三位一体协同工作,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城市垃圾分类和管理的新模式,有力支持我国城镇化建设,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田华文[9](2018)在《网络治理视域下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正面临或即将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青岛市就是其中的代表。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不是单靠最末端技术及工艺的改进所能解决,而应是一个包含从源头到最终处置、需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综合的治理过程。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握“消费”这一关键节点,可以把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分为前端治理和末端治理两个环节。围绕“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主要目标,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的关键点是资源性垃圾的回收,末端治理的关键点是垃圾分类。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青岛市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上述两个关键点就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首先要有适宜的理论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网络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进入人们视野,并迅速引发研究热潮。进入90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政策网络已不仅被作为政策分析的模型,更是可应对现代复杂社会的治理工具,是传统治理形式的理想替代。作为治理工具的政策网络被认为有善于解难题的优势,擅长于分析解决复杂公共问题。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可概括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基于分析问题的基本逻辑顺序,认知已存在的网络是分析研究的第一步;原始的网络并不会必然导向理想的结果,因此如何运用网络,尽大可能的发挥其优点,采取必要措施弥补其缺陷则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根据渐进主义的逻辑,网络的完善应是渐进调适的过程,因此要不断检查网络以发现其不足。根据上述理念,政策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可包含3个环节:网络描述、网络管理以及网络检查。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政策网络最基本的元素包括行动者、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规则等,这也是认识及管理网络的主要维度。鉴于此,处于分析的方便上述每个环节都从3个分析维度入手,如网络描述包含行动者、行动者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规则;网络管理包含管理者、行动者管理以及网络规则管理;网络检查包含管理者自查、行动者检查以及网络规则检查等。本文以案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使用网络分析的理念,借助上述分析框架对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治理网络本身存在重要行动者缺失,主要行动者动力不足以及受利益驱使过于明显等问题;网络管理的措施难以持续,网络检查环节缺失,等等;末端治理阶段则存在重要行动者持续动力不足;行动者之间缺乏深层次互动;网络规则过于依赖行政主导,网络管理和网络检查缺失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发现前端治理阶段的问题是由制度设计不合理,社会的前端治理意识和环境意识不足,缺乏合理的网络设计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造成;末端治理阶段的问题可归咎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复杂的人口状况,既有的政府体制和行政传统,高昂的治理成本以及社会组织的发育不足等。对国(境)外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可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启示。德国的前端治理和台北的末端治理都是经典的案例,使用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对两个案例进行详细拆解,可提炼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德国的案例表明生产企业的参与,第三方机构,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市场导向为主的规则是前端网络治理成功的关键:台北的案例则说明完善的制度设计、公众及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以及市场主导的网络规则等对成功的末端网络治理必不可少。基于以上经验和前述分析,可得到完善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网络治理的对策建议。前端治理方面:成立第三方机构作为管理者;通过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押金返还制度等激活潜在的行动者;通过大力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前端治理意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大力扶持静脉产业等提高主要行动者的积极性;设计科学的网络规则等。末端治理方面明确政府作为管理者的地位;通过合理的收费制度,完善的奖惩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等措施提高各行动者的积极性;构建科学的网络规则,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检查机制,等等。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构建了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二是在对垃圾治理环节进行科学划分的基础上提出前消费阶段的治理也即是前端治理的概念;三是提出了生产企业应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观点;四是基于案例研究设计和完善了适合青岛市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网络。本文的研究是国内政策网络及网络治理研究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在厘清理论脉络的基础上提炼分析框架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可为国内同行在该领域的研究带来一些启示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青岛以及其他相类似的城市解决受困已久的垃圾围城问题提供思路,为治理模式的设计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

陈那波,蔡荣[10](2017)在《“试点”何以失败?——A市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政策试行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以局部试验带动整体改革的渐进式治理机制——"试点",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地区的各部门中。已有研究关注的焦点多在该机制的得失,但对"点"——试点的具体承载——着墨不多。本文呼吁把"点"带回试点研究,以分析试点的微观机制——即试点如何内嵌于科层体系之中。本文选取A市生活垃圾"计量收费"试点项目为个案,试图还原一个试点的过程始末,剖析其中各行动主体的利益诉求和行动策略、呈现试点运作的细节和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试点制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作用。研究发现,试点过程中行政资源和目标的"漏斗"属性、试点的程式化和多点运作等特征消解了试点的目的和作用,试点同样被科层化了。

二、计量收费的技术和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量收费的技术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收费政策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效果研究 ——基于合成控制法与DID双重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相关研究文献
        (一)生活垃圾收费依据
        (二)生活垃圾收费政策效果
        (三)生活垃圾收费政策选择
        二、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城市生活垃圾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第三节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理论模型
    第一节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基础
    第二节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模型
        一、理论模型介绍
        二、不同收费政策的减量效果分析
第四章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模型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选取
        一、计量方法选择
        (一)合成控制法(SCM)
        (二)双重差分法(DID)
        二、数据选取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合成控制法检验
        二、双重差分法检验
        三、安慰剂检验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理论模型结论
        二、实证分析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推进生活垃圾收费政策改革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费管理体系
        三、构建居民资源回收体系
        四、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进行收费监督
        五、教育并行,培育社会公德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一、发表文章情况
    二、获奖情况

(2)基于供热计量收费的机制设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何为机制设计
2 供热计量改革政策制度发展和实施简述
3 供热计量改革的产业链条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及现存机制简述
4 供热计量改革的机制优化设计及展望
5 按热计量收费的案例分析
    5.1 热计量收费政策
    5.2 北京市某些小区的能耗与收费分析
6 结论和建议

(3)国外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一)生活垃圾收费制度设计要素
    (二)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公平性问题
    (三)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实施效果
    (四)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对居民意识的影响
    (五)计量收费产生的非法倾倒现象
三、日本及欧盟代表性国家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演进
    (一)日本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演进
        1.垃圾收费制度萌芽阶段(1941~1953年)。
        2.垃圾收费制度推广阶段(1954~1969年)。
        3.垃圾收费制度出现反复阶段(1970~1990年)。
        4.垃圾收费制度规范普及阶段(1991年至今)。
    (二)欧盟代表性国家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演进
        1.爱尔兰。
        2.德国。
        3.荷兰。
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政策演进
    (一)探索起步阶段(1991~1999年):应该收,先机构,后家庭
    (二)规范引导阶段(2000~2016年):必须收,定依据,低标准
    (三)深化完善阶段(2017年至今):规范收,流程化,效率化
五、国外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一)明确发展阶段,把握改革方向
    (二)制定法律体系,确立基本原则
    (三)细化收费标准,建立配套措施

(4)居民环保行为溢出效应的内在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基本概念
        1.4.1 居民环境保护行为
        1.4.2 环保行为的溢出效应
    1.5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2 研究回顾
    2.1 行为溢出具体形态的实证检验
        2.1.1 私人领域环保行为间的溢出效应
        2.1.2 私人行为对公共行为的溢出效应
    2.2 对行为溢出内在机理的解释
        2.2.1 “目标激活”理论
        2.2.2 “行为一致”理论
        2.2.3 “道德许可”理论
        2.2.4 “单效偏见”效应
    2.3 行为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行为干预策略
        2.3.2 环保行为属性
        2.3.3 个体特征
    2.4 行为溢出的检验方法
        2.4.1 非实验研究
        2.4.2 实验室实验研究
        2.4.3 调查实验与田野实验研究
    2.5 简要述评
3 行为溢出的理论研究:“自我推断”模型
    3.1 行为溢出内在机理的理论分析
        3.1.1 追求多重目标的个体
        3.1.2 有限理性的个体与目标的认知可及性
        3.1.3 审视行为“信号”的两类视角
        3.1.4 “自我推断”的两类承诺
    3.2 行为溢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2.1 个体价值观念
        3.2.2 环保行为难度
        3.2.3 行为干预政策
        3.2.4 外部社会规范
    3.3 研究假设与后续实验安排
    3.4 本章小结
4 垃圾分类对公共环保行为的溢出:来自调查实验的证据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流程
        4.1.2 问卷测量
        4.1.3 数据匹配与插补
    4.2 数据分析
        4.2.1 垃圾分类行为的溢出效应检验
        4.2.2 行为溢出的发生路径检验
        4.2.3 行为溢出的影响因素检验
    4.3 讨论
        4.3.1 目标进展:“自我推断”的默认视角
        4.3.2 行为干预政策的框架效应
        4.3.3 个体价值观念
        4.3.4 行为属性
        4.3.5 社区环保规范
    4.4 本章小结
5 两类政策干预下的行为溢出:来自田野准实验的证据
    5.1 实验设计
        5.1.1 实验流程
        5.1.2 问卷测量
        5.1.3 公共因子提取
    5.2 数据分析
        5.2.1 两类干预策略下的行为溢出检验
        5.2.2 行为溢出的发生路径检验
        5.2.3 行为难度对溢出效应的影响检验
    5.3 讨论
        5.3.1 环保信息宣传下的行为溢出
        5.3.2 经济激励策略下的行为溢出
    5.4 本章小结
6 综合讨论与政策内含
    6.1 综合讨论
        6.1.1 行为溢出的内在机理
        6.1.2 行为溢出的影响因素
    6.2 研究发现的政策内含
        6.2.1 结合行为溢出效应展开政策分析与评估
        6.2.2 政策组合总效果≠各政策效果之和
        6.2.3 运用“行为杠杆”收获多重政策效果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理论研究结论
        7.1.2 实验研究结论
    7.2 主要学术贡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3.1 影响行为溢出的其他可能因素
        7.3.2 行为溢出的长期变化趋势
        7.3.3 未来行为预期对当前决策的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调查实验数据分析的补充材料
    附录 B 田野准实验数据分析的补充材料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历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盘锦市供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阐释
        1.2.1 集中供热
        1.2.2 供热管理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2 盘锦市供热管理实际现状
    2.1 盘锦市城市供热现状
        2.1.1 盘锦市城市概况
        2.1.2 城市供热基本情况
        2.1.3 主要热源及供热区域
        2.1.4 主要供热方式
        2.1.5 未来供热需求
    2.2 盘锦市供热管理现状
        2.2.1 主要供热管理模式
        2.2.2 供热主管部门职能定位
        2.2.3 供热管理组织机构
        2.2.4 供热服务监管机制
        2.2.5 供热管理相关制度
3 盘锦市供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社会调查及访谈情况
        3.1.1 调查目的与问卷设计
        3.1.2 问卷的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
        3.1.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1.4 访谈对象与访谈过程
    3.2 盘锦市供热管理存在问题
        3.2.1 供热主管部门反馈问题
        3.2.2 供热企业反馈问题
        3.2.3 热用户反馈问题
    3.3 盘锦市供热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供热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
        3.3.2 供热专业化服务有待提升
        3.3.3 供热市场开发力度不足
        3.3.4 热源的分散管理
4 盘锦市供热管优化模式设计及可行性论证
    4.1 理论基础
        4.1.1 政府管制理论
        4.1.2 国家担保责任理论
        4.1.3 委托-代理理论
    4.2 经验借鉴
        4.2.1 北京市供热管理经验借鉴
        4.2.2 佳木斯市供热管理经验借鉴
        4.2.3 哈尔滨市供热管理经验借鉴
        4.2.4 国内经验借鉴总结
    4.3 盘锦市供热管理优化模式设计
        4.3.1 盘锦市供热管理优化模式的设计原则
        4.3.2 建立供热管理优化模式
        4.3.3 供热管理优化模式下的供热集团组织机构
    4.4 优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4.4.1 政策支持的可行性
        4.4.2 技术支持的可行性
        4.4.3 利益相关方支持的可行性
5 优化盘锦市供热管理模式的建议
    5.1 完备供热管理法律制度
        5.1.1 修订城市供热管理法规条例
        5.1.2 明确供热主管部门职责权限
    5.2 加强供热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5.2.1 促进供热行业专业技术发展
        5.2.2 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5.3 继续推进供热行业市场化进程
        5.3.1 推进供热价格联动机制和热计量收费制度
        5.3.2 推进供热投融资体制建设
    5.4 建立规范化的供热管理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6)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重难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重点、难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生活垃圾分类
        2.1.2 政策工具
        2.1.3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社会治理理论
第3章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3.1 重庆市垃圾分类管理现状
        3.1.1 管理主体
        3.1.2 分类标准
        3.1.3 处理系统
    3.2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梳理
        3.2.1 国家政策视角下的重庆市垃圾分类政策背景
        3.2.2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梳理
        3.2.3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目标
    3.3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应用
        3.3.1 控制命令型政策工具
        3.3.2 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
        3.3.3 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
第4章 国内外典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应用经验
    4.1 国内典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应用经验
        4.1.1 上海市
        4.1.2 厦门市
    4.2 国外典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应用经验
        4.2.1 德国莱比锡市
        4.2.2 日本东京都
    4.3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经验总结
第5章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应用的分析
    5.1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应用的比较分析
        5.1.1 控制命令型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
        5.1.2 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
        5.1.3 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
    5.2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2.1 控制命令型政策工具强制力弱
        5.2.2 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发展不完善
        5.2.3 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应用不充分
    5.3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5.3.1 政策工具本身缺陷
        5.3.2 政策工具应用环境的局限性
第6章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优化建议
    6.1 增强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的强制力
    6.2 提高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的科学性
    6.3 创新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的丰富性
    6.4 加强各类型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PPP模式的供热企业与运营商风险及收益博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供热计量发展现状
        1.2.2 博弈论研究现状
        1.2.3 PPP模式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
    2.2 博弈论
        2.2.1 博弈论基础概念
        2.2.2 纳什均衡
        2.2.3 讨价还价
    2.3 PPP模式
        2.3.1 PPP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2.3.2 PPP项目中的风险分担
        2.3.3 PPP项目中的收益分配
    2.4 智能室温控制系统
第3章 风险分担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3.1 风险分担主体分析
    3.2 风险识别
    3.3 风险共担与非共担博弈分析
    3.4 问题的提出
    3.5 提出假设
    3.6 模型构建
        3.6.1 问题的描述
        3.6.2 模型构建及求解
    3.7 算例分析
    3.8 结论
第4章 收益分配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4.1 收益分配比例博弈模型
        4.1.1 问题的提出
        4.1.2 提出假设
        4.1.3 问题描述
        4.1.4 模型构建
        4.1.5 模型求解
    4.2 收益分配谈判博弈模型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提出假设
        4.2.3 问题描述
        4.2.4 模型构建
        4.2.5 模型求解
        4.2.6 算例分析
    4.3 结论
第5章 对策、建议及论文总结
    5.1 对策及建议
    5.2 研究结论
    5.3 存在的不足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PPP项目风险及收益情况调查
致谢

(8)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
    1.1 城市垃圾处理
        1.1.1 城市垃圾的定义
        1.1.2 我国城市垃圾的成分
        1.1.3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
        1.1.4 我国和世界垃圾处理方式对比
    1.2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
        1.2.1 政府政策
        1.2.2 实施情况
    1.3 小结
第二章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部门力量分散
    2.2 缺少垃圾分类设备和配套
    2.3 法律法规缺失
    2.4 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环保责任缺失
    2.5 回收企业责任不足
第三章 新型城市垃圾分类模式
    3.1 垃圾分类标杆实践的成功经验
        3.1.1 德国垃圾分类经验
        3.1.2 日本垃圾分类经验
    3.2 新型垃圾分类商业模式
        3.2.1 垃圾分类计量收费制度
        3.2.2 互联网+垃圾分类
第四章 新型城市垃圾分类模式的实施措施
    4.1 推行分类计量垃圾收费制度
    4.2 投放自动垃圾分类回收设备
    4.3 挖掘垃圾分类大数据价值
        4.3.1 大数据价值
        4.3.2 实现垃圾分类的数据价值
    4.4 融入平台经济
    4.5 加强政府引导支持
    4.6 小结
第五章 展望与总结
    5.1 展望
        5.1.1 新技术的发展
        5.1.2 新环保制度的发展
        5.1.3 新零售的发展
    5.2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网络治理视域下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创新点
        1.5.1 提炼了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
        1.5.2 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的概念
        1.5.3 提出了生产企业应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观点
        1.5.4 构建了适合青岛的生活垃圾治理网络
第2章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
        2.1.1 城市生活垃圾
        2.1.2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
        2.1.3 网络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政策网络理论
        2.2.2 倡议联盟理论
    2.3 网络治理的逻辑起点和分析框架
        2.3.1 逻辑起点: 3个基本假设
        2.3.2 分析框架
第3章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概述
    3.1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环节
        3.1.1 前端治理环节
        3.1.2 末端治理环节
    3.2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原则、目标和关键点
        3.2.1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原则
        3.2.2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目标
        3.2.3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点
    3.3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政策依据及取向
        3.3.1 政策目标: 减量化和资源化被强调
        3.3.2 政策行动者: 强调社会力量的参与
        3.3.3 政策工具: 家庭、社区等志愿性工具受到重视
        3.3.4 政策理念: 治理理念由简单处理到综合治理
    3.4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行动者
        3.4.1 中央政府
        3.4.2 地方政府
        3.4.3 家庭和社区
        3.4.4 各类企业
        3.4.5 社会组织
第4章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状况
    4.1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概况
        4.1.1 城市生活垃圾数量
        4.1.2 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率
        4.1.3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处理方式
        4.1.4 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
    4.2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前端治理
        4.2.1 青岛市资源性垃圾回收体系
        4.2.2 青岛市限塑令的实施
    4.3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末端治理
        4.3.1 青岛市推行垃圾分类的历程和主要措施
        4.3.2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置方式
    4.4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效果
        4.4.1 减量化目标的实现状况
        4.4.2 资源化目标的实现状况
        4.4.3 无害化目标的实现状况
第5章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1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的网络分析
        5.1.2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3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5.2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末端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2.1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末端治理的网络分析
        5.2.2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末端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2.3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末端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6章 境外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经验借鉴
    6.1 前端治理的经验借鉴: 德国绿点制度
        6.1.1 德国的绿点制度介绍
        6.1.2 德国绿点制度的网络分析
        6.1.3 德国DSD网络的经验启示
    6.2 末端治理的经验借鉴: 台北市的生活垃圾治理
        6.2.1 台北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历程
        6.2.2 台北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网络分析
        6.2.4 台北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经验启示
第7章 完善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
    7.1 完善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治理的对策
        7.1.1 前端治理网络的管理措施
        7.1.2 前端治理网络的检查
        7.1.3 构建理想的前端治理网络
    7.2 完善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末端治理的对策
        7.2.1 末端治理网络的管理措施
        7.2.2 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检查机制
        7.2.3 构建理想的末端治理网络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8.3 本研究进一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10)“试点”何以失败?——A市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政策试行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一种基础性治理机制的“试点”:问题及文献
二、试点的类型与变迁———理论上的辨析
三、把“点”带回试点研究———视角和方法辨析
四、试点的微观基础
     (一) 试点的科层结构和行动者
     (二) 试点的运作过程及其特征
        1.“漏斗型”试点
         (1) 行政资源的漏斗
         (2) 目标的漏斗
        2. 试点程式化
         (1) 宣传的程式化
         (2) 任务检查的程式化
        3. 多点运作
         (1) 非随机试点:点的选择过程
         (2) 多重试点的运作过程
五、试点的科层化:试点制及其作用的再检视
六、进一步的讨论:中国式治理的基础性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

四、计量收费的技术和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收费政策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效果研究 ——基于合成控制法与DID双重检验[D]. 贾幸婕.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基于供热计量收费的机制设计的思考[J]. 苏红,刘春生. 区域供热, 2021(01)
  • [3]国外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J]. 甘艳婧,徐波. 经济研究参考, 2020(21)
  • [4]居民环保行为溢出效应的内在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D]. 凌卯亮. 浙江大学, 2020
  • [5]盘锦市供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郭振航.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6]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工具研究[D]. 王仪. 西南大学, 2020(01)
  • [7]基于PPP模式的供热企业与运营商风险及收益博弈策略研究[D]. 高轩. 天津大学, 2019(06)
  • [8]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D]. 曹宏.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9]网络治理视域下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研究[D]. 田华文. 东北大学, 2018(12)
  • [10]“试点”何以失败?——A市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政策试行过程研究[J]. 陈那波,蔡荣. 社会学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计量计费技术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