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与改善供给相结合

扩大内需与改善供给相结合

一、把扩大内需和改善供给结合起来(论文文献综述)

孙国志[1](2021)在《双循环背景下扩大内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指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正努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此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导向型经济,其实质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更强调把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双循环背景下扩大内需应该注意协调好积累和消费、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消费力等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杨嘉懿[2](2021)在《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下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内涵,两者有机结合不仅要考虑供给端的改革,还要兼顾需求侧的管理。因此,新发展阶段,发挥内需潜力强化国内大循环的大背景下,需要重新思考供需关系及两者如何有机结合的现实问题。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下,两者需在总量和结构平衡、价值生产和实现均衡、积累与消费相适应的条件下,才能够有效结合,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来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赵智杰[3](2021)在《粤苏鲁浙GDP从4万亿跨越6万亿的发展特征及主要抓手》文中指出推动共同富裕,"做大蛋糕"是前提。2019年福建省经济总量进入4万亿台阶,正朝着6万亿目标迈进。目前,全国跨越6万亿台阶的省份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4省。本文对粤苏鲁浙四省GDP在4万亿~6万亿阶段的发展特征及主要抓手进行分析,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蛋糕"提供思路建议。

胡炅坊[4](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1)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高度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由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内部问题,以及由国际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外部问题。从外部环境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始终没有摆脱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走势持续低迷。加之2020年初全球范围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各地区经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重创。在这种世界历史背景下,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和经济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多个地区抬头,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浓厚阴影。从内部环境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过去几十年发展所带来的部分问题开始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如生态环境破坏、产能过剩、贫富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我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各种矛盾交织并行的特殊历史背景。为了应对处理国内外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各种风险挑战、积极求变,在指导新时代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经济指导思想。在2017年12月党中央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探索新时代经济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经济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一重大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既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演变范式,又克服了西方经济学重实证而轻实践的理论缺陷,从根本上解决了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后带来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矛盾和困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通过系统总结以往经济发展理论的不足和缺陷,立足于新时代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科学揭示了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准确判断了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走势。具体来说,本文一共分文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力图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思路,力图通过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科学完整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全貌。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概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结合相关资料,将其划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成熟期。第四部分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内容,从逻辑层面将其概括为“1+7+1”的逻辑架构,即为“新发展理念+七个坚持+新发展格局”。第五部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和理论特征进行了科学概括。在理论逻辑上具体体现为:植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发展逻辑;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逻辑;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全球发展逻辑。在理论特征上体现为科学性、现实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国际性的高度统一。第六部分集中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在理论贡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而且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框架。在实践价值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一方面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另一方面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车王凤[5](2021)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性研究 ——基于对西方供给学派的超越》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结构失衡,而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表现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西方公开叫嚣的供给学派的翻版,而是远远超越了供给学派。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西方供给学派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创性贡献,对于澄清理论界的模糊认识,对于总结“十三五”经济改革的发展经验,对于开启“十四五”仍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除引言外共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西方供给学派的主要内容展开论述。首先对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即萨伊定律进行了阐述;其次,梳理总结了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包括供给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拉弗曲线和通货膨胀理论;再次,总结了供给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包括减税、放松政府管制和减少社会福利等等;最后从西方国家对供给学派的评价和我国对西方供给学派理论局限性两个角度分别对供给学派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主要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原创性贡献展开论述。首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包括市场与政府关系理论、供求关系理论、长期和短期管理理论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关系理论;其次,梳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再次,总结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价值导向即以人民为中心;再次,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主张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再次,总结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改革方法论,包括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着眼长远、持续发展;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剖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创性贡献。第三部分从多层次和多角度分析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供给学派的超越之处。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理论基础的超越。供给学派坚持萨伊定律,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制度基础的超越。供给学派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第三,价值导向的超越。供给学派以资本为中心,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第四,供求关系理论的超越。供给学派坚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平衡。第五,政策主张的超越。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单一,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主张丰富、精准。第六,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超越。供给学派反对政府干预,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下,“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将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宋广玉[6](2021)在《中国经济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常态》文中认为3月13日,“中国经济2021新年论坛暨首届重大课题首席专家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论坛由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北京朗姿韩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

李忠杰,杨松[7](2021)在《立足新阶段深化对扩大内需战略的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在新发展阶段党中央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坚持扩大内需”提到了“战略基点”的高度。我们要准确理解扩大内需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深刻涵义,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同时高?

滕延妮[8](2020)在《“绘蓝图”“补短板”坚定不移站稳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文中提出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就要把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抓牢抓好,要尽快增强扩大内需的效果。通过中国经济大循环的畅通、需求带动生产和供给、供给促进需求进一步扩大的良性循环,使中国经济尽快形成一个持续向好的增长态势。

陈景华[9](2019)在《马克思的供求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供给和需求作为经济学的最基本要素,两者相互关系决定或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时,市场供求达到平衡,社会产品得以实现,经济运行将处于健康有序的良好态势。当供求失衡时,生产受到抑制,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严重的供求失衡甚至还会引发经济危机。因为供给和需求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理论界都将供求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早在奴隶制社会时期,思想家已经就农业生产、农产品供给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作出阐述。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不断扩大,各个时期的经济学者对供给和需求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供求理论。这些供求理论犹如璀璨的星光,在经济理论体系的苍穹里熠熠生辉,其中有一颗最为耀眼,那就是马克思的供求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社会运行发展的必然规律。供求问题是融入在马克思上述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经济学者们分别从市场价值与价格关系、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方面研究供给和需求问题,但尚未将马克思供求理论进行体系化、系统化。因此,本文选此作为研究课题,着眼于经济思想的发展,试图梳理出马克思供求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内容、理论特点、传承与发展,并基于马克思供求理论的视角对中国当前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对策建议。首先,本文梳理分析了马克思之前的供求理论,总结古代思想家、古典经济学家有关供给和需求的思想,他们为马克思建立科学供求理论提供了思想源头和理论素材。然后,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考察马克思供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微观供求理论阐述了供给和需求的内涵特点及市场供求、市场价值、市场价格、市场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宏观供求理论包括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含义、总供求平衡、总供求失衡及其调控等内容,微观部分是宏观部分的基础,宏观部分是微观部分的发展,两者共同构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进而,本文总结了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供给学派等西方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并与马克思供求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清晰地把握马克思供求理论的理论特点、政治立场和时代价值。再而,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有关于供求问题的论述,可见其是对马克思供求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供求理论中国化的成果。最后,本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供求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当前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在马克思供求理论的指导下,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市场供求平衡性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本文尝试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供求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结合相关学者关于供求理论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马克思供求理论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理论形成之路,这对新时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实际深化供求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第二,从政策指导的角度,基于马克思供求理论分析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环境与科学依据,解读当前市场供求结构性不平衡的特征及成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又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节供求作用机制提供了政策指导,进而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支撑。

贾根良[10](2013)在《国内经济一体化:扩大内需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扩大内需问题上,目前的研究关注的只是最终消费需求,忽视了作为中间需求的国内企业间相互提供的生产性需求这一巨大的内需市场,忽视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在扩大内需中的基础性作用,忽视了资本品工业的价值链高端环节在扩大内需之中的关键性地位,未能充分认识到工资增长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整合迄今为止的经济学说史中的相关论述,提出了四个依次递进的关于"国内经济一体化"的命题,构建了一个对我国内需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的理论框架,论证了加快国内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扩大内需中的引擎作用及其长效机制,讨论了扩大进口战略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就扩大内需的四大途径——统一国内市场、提高工资作为增长的发动机、资本品工业高端价值链的进口替代和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提出了新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二、把扩大内需和改善供给结合起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扩大内需和改善供给结合起来(论文提纲范文)

(1)双循环背景下扩大内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2 合理应对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3 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双向调整
4 释放社会消费力需要持续增加居民收入
5 结束语

(2)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下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内涵
二、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理论逻辑
    (一)总量和结构的平衡
    (二)价值生产与实现的均衡
    (三)积累与消费的相适应
三、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实践路径
    (一)深化改革实现总量和结构的平衡
    (二)加大创新达到价值生产与实现的均衡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成积累与消费的相适应

(3)粤苏鲁浙GDP从4万亿跨越6万亿的发展特征及主要抓手(论文提纲范文)

一、粤苏鲁浙跨越4万亿~6万亿台阶,平均用时4年
二、粤苏鲁浙GDP在4万亿~6万亿阶段的发展特点
    (一)创新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各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优势凸显
        2.突出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
        3.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1.大型骨干企业成为稳增长的主体力量
        2.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三)区域协同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
        1.“双核联动”“多核驱动”引领都市圈、城市群加速崛起
        2.县域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四)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明显扩大
        2.民营企业规模加快发展壮大
    (五)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成为带动内需平稳增长的重要来源
三、粤苏鲁浙跨越4万亿~6万亿阶段的主要抓手
    (一)在创新驱动方面,把构建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作为主要抓手
        1.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2.设立海外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3.提升企业研发机构整体研发能力和研发队伍层次
    (二)在转型升级方面,把推进产业高端化、数字化、规模化作为主要抓手
        1.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
        2.打造数字经济先发省份
        3.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发展
    (三)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主要抓手
        1.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2.规范县域项目投资准入标准
        3.引导各类资源向县域集聚
        4.注重县域金融创新
    (四)在扩大内需方面,把促进消费升级为主要抓手
    (五)在培育市场主体方面,把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要抓手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研究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资源
    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2.1.3 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崭新且复杂
    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理论资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相关政治经济学理论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经济思想
        2.2.3 西方经济学值得借鉴的相关理论
第3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
    3.1 萌芽期:七年知青岁月的初期经验
        3.1.1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树立
        3.1.2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开启
    3.2 形成期:30 年的地方经济治理经验
        3.2.1 正定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2.2 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2.3 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2.4 上海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3 成熟期: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经济思想
        3.3.1 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3.3.2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3.3.3 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3.3.4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第4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内容
    4.1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引领——新发展理念
        4.1.1 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4.1.2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4.1.3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涵——“七个坚持”
        4.2.1 经济发展领导核心论: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4.2.2 经济发展目的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2.3 经济发展阶段特征论: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
        4.2.4 经济体制改革论:坚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二元关系
        4.2.5 宏观经济管理论: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4.2.6 经济发展战略论: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4.2.7 经济工作方法论: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
    4.3 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新发展格局
        4.3.1 构建高质量国内大循环
        4.3.2 优化发展国际大循环
        4.3.3 促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第5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及理论特征
    5.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
        5.1.1 植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发展逻辑
        5.1.2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逻辑
        5.1.3 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全球发展逻辑
    5.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
        5.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性
        5.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现实性
        5.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性
        5.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人民性
        5.2.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国际性
第6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6.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
        6.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6.1.2 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框架
    6.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实践价值
        6.2.1 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6.2.2 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性研究 ——基于对西方供给学派的超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重点难点
        2.创新点
一、西方供给学派的主要内容
    (一)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溯源
    (二)西方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
        1.供给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2.拉弗曲线
        3.通货膨胀理论
    (三)西方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1.减税
        2.放松政府管制,减少国家干预
        3.减少社会福利,削减财政开支
    (四)西方供给学派评述
        1.西方国家对供给学派的评述
        2.我国对西方供给学派理论局限性的评述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创性贡献
    (一)主要内容
        1.理论基础
        2.发展理念
        3.价值导向
        4.主要措施
        5.改革方法论
    (二)原创性贡献
        1.理论上的贡献
        2.实践上的贡献
三、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西方供给学派的超越
    (一)理论基础的超越
        1.供给学派坚持萨伊定律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制度基础的超越
        1.供给学派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
    (三)价值导向的超越
        1.供给学派以资本为中心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为中心
    (四)供求关系理论的超越
        1.供给学派坚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平衡
    (五)政策主张的超越
        1.供给学派政策主张单一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主张丰富、精准
    (六)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超越
        1.供给学派反对政府干预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
结语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中国经济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常态(论文提纲范文)

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内需成为实现新一轮全球化战略工具资源和手段
区域发展须破除经济收敛与环境失衡矛盾
共生共荣推动金融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
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需要新型政策体系
在发展主线上拓展需求

(7)立足新阶段深化对扩大内需战略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新发展阶段要把扩大内需置于战略基点
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明确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路径

(9)马克思的供求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供求问题的研究历史
        二、关于马克思供求理论的研究动态
        三、关于中国经济供求问题的研究动态
        四、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和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二、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马克思之前的供求理论
    第一节 前古典思想家的供求思想
        一、古希腊思想家的供求思想
        二、古罗马思想家的供求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经院学派的供求思想
        四、重商主义的供求思想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的供求理论
        一、重农主义回归生产
        二、亚当·斯密对供求理论的系统概括
        三、萨伊、李嘉图的供给决定论
        四、马尔萨斯、西斯蒙第的需求决定论
        五、穆勒对两类商品价值决定的分析
    第三节 对马克思之前供求理论的评价
        一、马克思之前供求理论的特点
        二、马克思之前供求理论的缺陷
        三、马克思对之前供求理论的批判性继承
第二章 马克思的微观供求理论
    第一节 供给与需求及其相互关系
        一、供给的界定及其特点
        二、需求的界定及其特点
        三、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第二节 市场供求与市场价值
        一、市场供求不决定市场价值
        二、市场供求影响市场价值
    第三节 市场供求与市场价格
        一、市场价格由市场价值决定
        二、市场供求影响市场价格
        三、市场价格调节市场供求
    第四节 市场供求与市场竞争
        一、市场竞争推动市场价值的形成和转化
        二、市场价值与市场供求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互动
    第五节 马克思微观供求理论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的宏观供求理论
    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的供给和需求
        一、社会总产品供求和单个产品供求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第二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总供求平衡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中的供求平衡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中的供求平衡
    第三节 总供求平衡的内在机制
        一、总供求平衡的内容
        二、总供求平衡的实现机制
    第四节 市场供求失衡与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
        二、供求失衡的调控
    第五节 马克思宏观供求理论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供求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供求理论的比较
    第一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
        一、以效用为中心的需求理论
        二、以生产成本为中心的供给理论
        三、供求均衡决定商品价格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有效需求决定论
        一、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二、有效需求决定论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第三节 供给学派的理论
        一、供给学派的概况
        二、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
        三、供给学派理论的实践
    第四节 马克思供求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供求理论的比较
        一、马克思供求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供求理论的相同之处
        二、马克思供求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供求理论的内容区别
        三、马克思供求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供求理论的本质区别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供求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的有计划的供求平衡发展理论
        一、建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二、有计划的供求平衡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邓小平的市场调节供求理论
        一、改革开放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二、市场调节供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江泽民的需求拉动供给发展理论
        一、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经济社会形势剧变
        二、需求拉动供给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胡锦涛的“以人为本”供求平衡发展理论
        一、新世纪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二、“以人为本”供求平衡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习近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一、新时代我国市场供求情况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对中国共产党供求理论的评价
        一、中国共产党供求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供求理论与马克思供求理论是一脉相承
        三、中国共产党供求理论是在传承中发展
第六章 马克思供求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济供求平衡发展分析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供求发展
        一、中国经济总供给的发展情况
        二、中国经济总需求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 马克思供求理论对中国经济供求平衡性的解读
        一、马克思供求理论对中国经济供求平衡性的评判分析
        二、马克思供求理论对中国经济供求不平衡的原因解析
    第三节 马克思供求理论对促进中国经济供求平衡发展的指导
        一、市场竞争机制消除供求总量不平衡
        二、部门结构优化消除供求结构不平衡
        三、生产进步推动供求平稳发展
        四、生产与流通衔接促进产业资本循环
    第四节 促进中国经济供求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消除体制弊端,发挥市场调节供求主导作用
        二、注重发展质量,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三、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供求平衡弹性
        四、优化流通环节,促进生产和消费相匹配
    第五节 马克思供求理论对中国经济供求平衡发展分析的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国内经济一体化:扩大内需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经济一体化:内需分析的理论框架与历史经验
二统一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和事半功倍的捷径
三工资增长如何使扩大内需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基点
四资本品工业价值链高端的自主创新: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关键
五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为互补性的生产性需求创造巨大的内需市场
六结语

四、把扩大内需和改善供给结合起来(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循环背景下扩大内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孙国志.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4)
  • [2]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下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J]. 杨嘉懿. 党政干部学刊, 2021(12)
  • [3]粤苏鲁浙GDP从4万亿跨越6万亿的发展特征及主要抓手[J]. 赵智杰. 发展研究, 2021(S1)
  •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D]. 胡炅坊. 吉林大学, 2021(01)
  • [5]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性研究 ——基于对西方供给学派的超越[D]. 车王凤.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中国经济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常态[N]. 宋广玉. 南京日报, 2021
  • [7]立足新阶段深化对扩大内需战略的认识[N]. 李忠杰,杨松. 经济日报, 2021
  • [8]“绘蓝图”“补短板”坚定不移站稳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J]. 滕延妮. 审计观察, 2020(12)
  • [9]马克思的供求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陈景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国内经济一体化:扩大内需的政治经济学研究[J]. 贾根良. 清华政治经济学报, 2013(00)

标签:;  ;  ;  ;  ;  

扩大内需与改善供给相结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