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保障飞行安全的探讨

利用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保障飞行安全的探讨

一、利用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保障飞行安全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健治,陈声明,徐志钦,徐颖,徐敏辉[1](2021)在《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使用与探索》文中指出就如何充分利用自动观测系统的功能,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展开论述。通过充分挖掘自动观测系统的功能并利用系统输出的实时数据进行专门应用软件开发等方法,实现了对自动观测系统的多方面应用,开发了一套实用软件,定制了个性化的显示查询页面,方便了用户使用,有效地保障了飞行安全。该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在全国拥有自动观测系统的机场进行推广。

陈旭[2](2021)在《面向海空协同观测任务的控制算法研究》文中提出南海及邻近海区对海洋环境观测有着重大的需求,推动该地区海洋环境观测技术的发展对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海上观测能力的不足,需要开发一种新的高精度且自动化的海空协同观测系统,这就要求研发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协同无人艇、无人机等多种智能设备,实现海空协同观测任务。经调研,传统的控制算法过于依赖系统模型参数,也未考虑到通信时延因素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影响。此外,由于任务不同、约束不同,传统的控制算法不适用于本项目。因此,本文研究了面向海空协同观测任务的控制算法,主要工作如下:(1)观测任务需要多艘无人艇以集群编队的形式,对中尺度涡这类特定海洋现象展开大范围的观测。本文首先设计了连续、离散、时滞下的多无人艇协同编队控制律。其次,本文针对北斗卫星通信带宽有限导致于定位间隔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位置预测法,实现了通信时延下无人艇位置的最优预测。此外,本文针对无人艇PID控制器存在参数难以整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引力搜索算法的PID优化方法,保证了海面多无人艇编队系统的稳定性。(2)观测任务需要引导多艘无人艇与无人机协同观测中尺度涡的等温线数据。该任务要求无人艇首先搜寻出等温线,并沿着等温线自主航行,记录数据。其次,无人机对无人艇的观测数据进行大规模数据的“抄表”。考虑到海上环境的动态性以及异构系统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式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控制算法,实现了无人艇循迹等温线,以及多无人艇与无人机的海空异构协同观测。

丛亚琴[3](2021)在《陆海空天一体化网络中节点定位与路由演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区域的不断扩展,对通信网络覆盖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陆海空天一体化通信网络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是未来全球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而陆海空天一体化网管系统,是实现一体化通信技术的重要基础,但目前缺乏集成陆基、海基、空基、天基多层空间具有互操作能力的网管系统。另一方面,完成不同空间节点的定位与路由,是实现陆海空天一体化通信网络的重要技术。当前,移动自组织网络中最常用的是地理路由技术,但大多数地理路由协议都是为二维节点设计的,并不能很好的支持三维节点。本文将针对陆海空天一体化通信中的以上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的创新性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开发设计了一套陆海空天一体化通信网络演示系统。目前,已有的对地观测系统需要多平台协同任务规划、相互配合,网络数据获取缓慢,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理想的实时动态的显示效果。且缺乏集成陆基、海基、空基、天基多层空间具有互操作能力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网管系统。本文将开发设计一套陆海空天一体化通信网络演示系统,用四层虚拟节点代替网络真实节点,在一体化空间中加载海量三维模型数据,为每个动态节点设置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三维地理坐标。可根据实际需求,预先为虚拟节点规划运行轨迹,调整节点位置、运行速率和方向,与实际分布情况一一对应。另外,软件为虚拟节点设计了一系列辅助定位和路由的功能,用于模拟真实陆海空天一体化网络架构。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原理适用于三维空间的局部三角剖分地理路由协议——LDTGR(Local Delaunay Triangulated Geographic Routing)。路由空洞问题是三维通信网络路由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经典的基于面的地理路由协议,利用面路由从路由空洞中恢复路径,仍然存在网络性能不佳和额外的路由开销等问题。本文将对传统的地理路由协议进行改进,引入了Delaunay三角剖分原理,采用一定的角度坐标系统选取一个局部临时目的节点来跳出路由空洞,提出了一种局部三角剖分地理路由协议LDTGR。本文对LDTGR协议的两大工作模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分析了 LDTGR协议的优点。最后,通过与GPSR(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on GG(Gabriel Graph)和 MDT(Multihop Delaunay Triangulation)协议比较两个关键的性能指标,数据包交付率和交付延迟,仿真结果验证了 LDTGR路由协议在网络性能上的优势。由于整个仿真是在二维网络中进行的,LDTGR协议如果在三维网络中,数据可能会沿着比GPSR on GG路由协议更多不同的路径路由到目的地,从而减少数据碰撞的概率。所以,三维网络中LDTGR协议的数据包交付率会比在二维网络中的交付率更高。

李传荣,马灵玲,唐伶俐,高彩霞,钱永刚,王宁,王新鸿[4](2021)在《面向定量遥感的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蓬勃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于稳定精准的定量遥感信息获取提出了迫切需求。遥感对地物目标信息的精准获取,从根本上取决于对遥感载荷性能及其长期业务运行期间状态变化的综合定标。"十一五"以来,中国科学院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牵头国内优势单位,系统性设计实现了面向定量遥感的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技术体系,研建形成"包头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简称"包头场")。该定标场具有集载荷严格航空校飞、卫星在轨定标与性能检测、产品真实性检验功能于一体的空天高分辨遥感载荷外场综合定标能力,所展现的综合定标与测试功能得到国际对地观测领域的广泛认可,并被科技部授牌为"国家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本文从高分辨遥感发展趋势下的定标技术需求出发,阐述了包头场的系统构成和各项功能,及其在高分辨率遥感载荷定标和性能评价中的成功应用,以期为遥感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陈雄壮,刘远方,李娟,王宏伟,祁振兴[5](2020)在《广西民航气象发展回顾及展望》文中指出回顾了六十多年来广西民航气象业务发展历史,在民航发展不同时期完成的科研成果,指出广西民航气象部门的业务发展和设备建设基本与中国民航气象发展同步,扼要介绍了各时期气象工作者的科技成果,总结了广西民航气象部门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航空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对加强广西民航气象的设备建设、行业交流、科技创新,提高预报水平和服务品质提出了展望。

周瑜[6](2020)在《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逐渐从专用大平台向通用小平台过渡、从单星观测向多星组网融合探测发展、从地面专业处理向星上实时处理迈进,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应用对数据处理的通用性、时效性、及高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引入李代数以解决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几何定位面临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李代数的卫星遥感影像几何定位相关问题,研究成果丰富和拓展了当前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理论和方法,且具有实用性。论文主要工作:1、深入分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精度定位相关理论和技术发展现状,针对经典欧拉角和四元数表征线阵卫星影像姿态,在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李代数应用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姿态表征,建立基于李代数的几何定位理论与方法体系。2、提出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基于李代数的外方位元素表征与建模、共线条件方程线性化、线性插值外方位元素建模以及线性插值的共线条件方程线性化等基础算法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和实际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李代数姿态插值相较于欧拉角和四元数姿态插值,精度高且插值结果完整平滑;三者后方交会计算精度一致,但李代数计算效率提升明显;从而验证了用李代数表征航天线阵摄影测量外方位姿态的可行性。3、提出基于李代数姿态表征的遥感影像严格成像模型,给出线阵卫星任意扫描行影像李代数姿态的插值方法;建立李代数姿态表征下对地直接定位时,地面目标与卫星影像之间成像几何关系;构建基于李代数的单幅影像定位、立体影像定位、多条带影像定位模型。利用天绘一号卫星位于平原、丘陵和高山地三种地形数据对李代数立体几何定位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欧拉角表征,李代数立体定位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且实用性较强。4、提出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无控区域网平差模型和方法,建立了李代数姿态表征的EFP法和轨道分段多项式拟合法的区域网平差模型。通过天绘一号01星和03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实际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欧拉角表征,基于李代数的区域网平差在系统误差探测上更灵敏,且在两种平差模型下都能实现定位精度提升,效率提升较为明显。5、提出基于HEIV模型的RPC参数求解方法。该方法针对RPC参数估计问题中设计矩阵元素含不等精度噪声和常规平差方法含有系统偏差难题,平差准则采用马氏距离最小,平差方法采用总体最小二乘,建立了新的RPC参数求解模型。天绘一号卫星位于不同区域的三种典型地形实际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相较于现有的直接最小二乘法、L曲线岭估计最小二乘法及截断SVD估计法在影像纠正精度上优势明显,能显着提高RPC参数估计精度。6、提出基于卫星影像数据和RPC参数反求卫星成像时刻内方位元素、轨道、姿态等严格成像模型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可在不需要初始值情况下,利用卫星影像和RPC参数解算得到卫星影像区域相应的成像时刻内外方位元素,实现有理函数模型反求严格成像模型,打通了严格成像模型和有理函数模型相互转化关键环节。天绘一号01星多景数据反求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外方位线元素最大残差0.96米、角元素最大残差0.95角秒,内方位残差最大0.42像素,为实现有理函数模型的长条带平差、少控/无控高精度定位、多传感器联合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张明[7](2020)在《民航空管气象观测信息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民航本场气象观测数据在保障安全飞行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个相关部门对本场气象观测数据有越来越多的需求。本文介绍分析了民航空管本场气象观测数据终端软件的设计和实现,可实现对本场气象自动观测数据的显示,并对部分关键数据进行对比监测,并有相关告警功能,以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异常数据具有报警和记录功能,以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生产运行保障能力,方便各运行单位及时准确的获得本场气象观测数据。

张明[8](2020)在《民航空管气压对比监测的研发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民航气象地面观测业务作为航空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安全飞行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提供的气压观测数据,需要具有可靠性、准确性、有效性。本文介绍分析了民航空管气压对比监测的方法和原理,以及据此开发的气压对比监测软件,可实现对多套气象观测系统气压数据的对比监测,并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异常数据具有报警和记录功能,以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生产运行保障能力。

陈雅贤[9](2020)在《《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文中指出2019年3月—10月,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对《现代军用直升机》一书进行翻译与审校。根据任务分配,笔者负责本书五小节(共计1,0973字)的翻译和三分之一内容(共计6,9939字)的审校工作。笔者以参与该翻译项目的实习为基础,选择翻译项目过程中的审校环节为研究对象,对整个审校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在报告中,笔者尝试将审校该德语军事类文本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翻译的两个阶段——理解与表达——将本次审校过程中发现的错误细化为语言层面的词语、句子和篇章三类。首先,面对德语原文文本出现的专业术语较多的问题,笔者需要查阅大量中文相关资料,寻找业内认可和遵循的译法。同时,因为军事类文本中涉及到大量军事装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等,长难句出现频率很高。为了译文的准确和通顺,笔者在审校长难句时分步骤进行,首先对照原文,判断译文是否出现漏译和错译,再对分句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按照中文语言表达规范和习惯调整译文语句结构。此外,笔者在审校时尽可能使译文与原文信息达到对等,在译文的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笔者希望通过此实习报告总结自己在审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的经验和方法,为该领域资料的翻译审校提供有启发的现实案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军事类文本翻译审校工作。

蔺陆洲[10](2020)在《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文中研究表明太空竞争与空间合作的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是航天外交的基本问题。本文围绕竞争与合作的主轴,建构了一种航天外交的理论框架并以商业航天为基点分析了航天外交的现实转型。在回顾航天外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方法和创新点,进而界定了航天外交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征。通过梳理自1957年以来航天外交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航天外交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互依存、霸权稳定、世界体系、国家主义和依附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分析范式,总结了航天外交在战略、资金和科技各方面的理论要素。基于这三个航天外交的理论要素,将航天产业的计划经济属性、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和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确立为航天外交理论的范式,以航天相对实力的变化和航天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主要逻辑,建立航天外交的理论模型,在太空竞赛和空间合作方面形成理论推论。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理论和推论进行检验。通过理论限制性条件分析,将商业航天识别为改变航天外交理论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颠覆性变量,并对航天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以文章建构的航天外交理论框架,针对世界航天外交总体态势、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的结构与政策,利用案例研究和博弈论进行分析,解释当前航天外交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航天外交实践的总结,在大国博弈、多边主导和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回顾和总结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并对未来的航天外交进行展望。

二、利用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保障飞行安全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保障飞行安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使用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AWOS)概述
    1.1 自动观测系统的型号及模块组成
    1.2 开展自动观测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2 用好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2.1 挖掘自动观测系统自带功能
        2.1.1 掌握系统的软件结构
        2.1.2 熟练运用系统内置应用程序
    2.2 通过软件开发来拓展使用功能
        2.2.1 设计思路
        2.2.2 软件实现
        2.2.2. 1 接收串口数据并显示
        2.2.2. 2 格式化处理串口数据并入库
        2.2.2. 3 定制个性化气象要素提醒阈值,实现语音告警
3 结语

(2)面向海空协同观测任务的控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气界面观测
        1.2.2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
        1.2.3 强化学习和数据驱动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海空协同观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系统结构组成
    2.3 观测任务规划
    2.4 场景约束条件
    2.5 关键技术路线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面多智能体协同编队算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无人艇数学建模
        3.2.1 参考坐标系
        3.2.2 无人艇的数学模型
    3.3 网络化一致性编队算法及实验验证
        3.3.1 一致性编队控制算法
        3.3.2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位置预测
        3.3.3 仿真实验
    3.4 基于GSA的编队优化算法及实验验证
        3.4.1 无人艇PID控制器
        3.4.2 基于GSA的 PID优化
        3.4.3 仿真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海空协同观测任务的控制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强化学习原理分析
        4.2.1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4.2.2 Q-Learning算法
    4.3 无人艇循迹等温线算法及实验验证
        4.3.1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4.3.2 无人艇循迹等温线算法的设计
        4.3.3 仿真实验
    4.4 海空异构协同控制算法及实验验证
        4.4.1 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4.4.2 海空异构协同算法的设计
        4.4.3 仿真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无人艇编队样机搭建与实验
    5.1 引言
    5.2 无人艇观测平台的搭建
    5.3 水面多无人艇编队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陆海空天一体化网络中节点定位与路由演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陆海空天一体化
        1.1.2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三维地理路由
    1.2 研究现状
        1.2.1 对地观测系统
        1.2.2 地理路由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工作
    1.4 论文组织架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理路由技术分析
    2.1 无线网络中地理路由协议设计理念
        2.1.1 3DGR协议基本原理
        2.1.2 3DGR协议邻居选择规则
        2.1.3 绕过路由空洞的方法
    2.2 基于面的地理路由概述
        2.2.1 基于面的地理路由设计前提
        2.2.2 基于面路由方法的实施方案
    2.3 多跳三角剖分图基本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陆海空天一体化通信网络演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1 软件系统架构分析
        3.1.1 软件系统的组成
        3.1.2 软件系统的功能设计
    3.2 软件系统技术分析
    3.3 软件系统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DTGR: 局部三角剖分地理路由协议
    4.1 地理路由问题分析
        4.1.1 基于面的地理路由的新问题
        4.1.2 MDT路由协议的新问题
    4.2 LDTGR协议
        4.2.1 LDTGR概述
        4.2.2 贪婪交付
        4.2.3 绕过空洞交付
    4.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面向定量遥感的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技术需求
    2.1 遥感信息精准性需求
    2.2 遥感载荷性能变化检测时效性需求
    2.3 遥感数据质量一致性需求
3 包头场设计思路与发展概况
    3.1 稳定均匀的宽动态测试目标
    3.2 质量可溯的高精度测试技术
    3.3 标准化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4 包头场系统组成
    4.1 测试标准目标系统
        4.1.1 光学固定式人工靶标
        4.1.2 光学可移动式人工靶标
        4.1.3 光学载荷几何控制点靶标
        4.1.4 SAR角反射器固定基座
        4.1.5 SAR角反射器
        4.1.6 自然场景目标
    4.2 地面/大气真值测量系统
        4.2.1 地面目标特性自动测量系统
        4.2.2 大气环境要素自动测量系统
        4.2.3 地表通量自动观测系统
        4.2.4 其他地面特性测量设备
        4.2.5 场地定标设施与测量数据实时监控系统
    4.3 航空飞行测试技术系统
        4.3.1 飞行测试标准载荷
        4.3.2 飞行控制管理系统
        4.3.3 载荷现场定标与测试技术系统
        4.3.4 航空飞行数据现场快速处理系统
    4.4 测试数据处理分析系统
        4.4.1 Rad Cal Net自主辐射定标数据处理系统
        4.4.2 载荷性能分析与评估系统
        4.4.3 目标综合特性知识库
    4.5 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4.5.1 飞行试验保障
        4.5.2 测试支撑保障
        4.5.3 后勤保障支撑
5 包头场的应用
    5.1 包头场综合定标能力
    5.2 典型案例
        5.2.1 国内外遥感卫星在轨定标
        5.2.2 空天遥感载荷性能与数据质量评价
        5.2.3 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
6 结语

(5)广西民航气象发展回顾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广西民航气象业务发展回顾
    1.1 广西民航气象建制历史
    1.2 主要气象设备发展回顾
        1.2.1 观测设备的发展
        (1)常规观测设备
        (2)自动观测设备
        1.2.2 探测雷达和卫星云图设备的发展
        (1)探测雷达设备
        (2)卫星云图设备
        1.2.4 气象传输和信息设备的发展
    1.3 气象观测业务发展回顾
        1.3.1 观测业务的发展
        1.3.2 历史观测资料
    1.4 气象预报业务发展回顾
2 广西民航气象科技发展回顾
3 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结论
    3.2 存在问题
        (1)气象设备配备不足
        (2)气象服务存在不足
        (3)气象科技创新力度不够
        (4)航空气象行业间交流不多
    3.3 未来展望
        (1)加强探测设备及信息系统建设
        (2)提升航空气象服务能力
        (3)推动航空气象创新工作
        (4)加强广西气象行业交流

(6)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发展现状
        1.2.2 高分对地观测几何定位技术现状
        1.2.3 李代数在高分对地观测定位应用现状
        1.2.4 技术难点与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李代数基础及基于李代数的外方位建模
    2.1 李代数基础
        2.1.1 李群/李代数定义
        2.1.2 李群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性质
        2.1.3 李群表达的三维旋转
        2.1.4 李代数求导与扰动模型
        2.1.5 李代数插值方法
    2.2 李代数姿态微分的共线条件方程线性化
        2.2.1 李代数姿态表征的线阵影像外方位元素构建
        2.2.2 李代数姿态微分的线阵影像共线条件方程线性化
    2.3 基于李代数姿态线性插值的线阵影像外方位建模
        2.3.1 基于线性插值的外方位元素建模
        2.3.2 姿态李代数分段多项式模型的共线条件方程线性化
    2.4 实验分析
        2.4.1 李代数姿态插值分析
        2.4.2 基于李代数的空间后方交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星载线阵传感器成像几何模型构建
    3.1 坐标系定义
        3.1.1 像方空间坐标系
        3.1.2 平台坐标系
        3.1.3 物方坐标系
    3.2 坐标系之间的转化关系
    3.3 卫星严格成像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立体定位
    4.1 星历和姿态数据的内插
        4.1.1 卫星星历数据内插
        4.1.2 姿态李代数内插
    4.2 基于李代数的卫星影像定位
        4.2.1 基本思路
        4.2.2 单幅影像定位
        4.2.3 立体影像定位
        4.2.4 多幅影像前方交会定位
    4.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李代数定位
        4.3.1 李代数定位与传统定位方法的区别
        4.3.2 基于李代数微分方程的外方位元素求解
        4.3.3 基于李代数线性插值的外方位元素求解
    4.4 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立体定位
    4.5 实验分析
        4.5.1 数据选取及实验方法
        4.5.2 北京山东测区实验情况
        4.5.3 江西广东测区实验情况
        4.5.4 重庆测区实验情况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无控区域网平差
    5.1 区域网平差基本原理
    5.2 外方位元素模型及误差方程式建立
    5.3 基于李代数的区域网平差模型
        5.3.1 基于EFP模型的区域网平差
        5.3.2 基于分段多项式拟合的区域网平差
    5.4 区域网平差精度验证
        5.4.1 理论分析法
        5.4.2 实验分析法
    5.5 实验分析
        5.5.1 基于EFP的李代数区域网平差
        5.5.2 基于分段多项式拟合的李代数区域网平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李代数的RPC参数生成与严格成像模型反求
    6.1 基于李代数的RPC参数生成方法
        6.1.1 线阵卫星影像严格成像模型建立
        6.1.2 RPC参数模型构建
        6.1.3 基于李代数RPC参数生成
        6.1.4 RPC模型及常用解算方法
        6.1.5 RPC参数的HEIV估计方法
    6.2 有理函数模型反求严格成像模型
        6.2.1 有理函数和严格成像基本模型
        6.2.2 有理函数模型下摄影光线的位置和定向
        6.2.3 内外方位元素具体计算
    6.3 实验与分析
        6.3.1 基于HEIV的 RPC参数解算技术
        6.3.2 有理函数模型反求严格成像模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论文创新与贡献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民航空管气象观测信息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行业标准及相关依据与要求
2 系统概述
    2.1 同一观测点气象观测数据变化的对比监测
    2.2 不同观测点的气象观测数据的对比监测
    2.3 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异常告警
3 方案设计与实现
    3.1 观测数据资料来源
        3.1.1 振筒气压仪
        3.1.2 AMS-Ⅱ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3.1.3 MIDASIV自动观测系统
    3.2 终端的数据显示
    3.3 特殊天气监测
    3.4 告警与历史记录
4 结束语

(8)民航空管气压对比监测的研发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要求及相关标准依据
2 系统概述
    2.1 每端气压数据变化监测
    2.2 不同来源的修正海平面气压数据对比监测
    2.3 修正海平面气压数据异常告警
3 方案设计与实现
    3.1 修正海平面气压数据获取
        (1)振筒气压仪
        (2)AMS-Ⅱ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3)MIDASIV自动观测系统
    3.2 数据显示
    3.3 告警与历史记录
4 结束语

(9)《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介绍
    第一节 任务详情
        一、原文内容
        二、原文文本特点
    第二节 目标受众
    第三节 委托方要求
第二章 翻译审校前期准备
    第一节 统筹审校任务
    第二节 确立审校目标与准则,明确审校质量标准
    第三节 剖析原译文,监控与评估译文质量
    第四节 选择审校理论、资源和技术支持
    第五节 制定审校计划
第三章 翻译审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词语
        一、专业术语
        二、专有名词
        三、近义词
    第二节 句子
        一、长难句
        二、插入语
    第三节 篇章
        一、前后一致性
        二、语言风格
第四章 翻译审校实习总结
    第一节 已解决的问题及总结
    第二节 未解决的问题及反思
    第三节 对未来翻译及审校工作的启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Moderne Milit?rhubschrauber审校原文
附录二 《现代军用直升机》审校前后译文
附录三 Moderne Milit?rhubschrauber翻译原文
附录四 《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译文
附录五 (部分)专有名词列表
致谢

(10)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军事安全
        二、法律政策
        三、经济产业
        四、科学技术
        五、文化认知
        六、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概述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四节 论证框架与章节结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航天的基础概念
        一、作为技术概念的航天
        二、航天科技
        三、航天系统和系统工程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概念和定义
        一、历史沿革
        二、定义范畴
        三、构成要素
        四、本质特性
    第三节 航天与国际关系理论
        一、航天与地缘政治理论
        二、航天与国际政治理论
        三、航天与外交理论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历史阶段
        一、第一个时段:1957 年-1975年
        二、第二个阶段:1975 年-1985年
        三、第三个阶段:1985 年-2000年
        四、第四个阶段:2000 年-至今
    第二节 太空竞赛与现实主义
        一、冷战早期50年代的航天外交
        二、冷战早期60年代的航天外交
        三、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空间合作与相互依赖
        一、冷战中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自由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四节 冲突对抗与霸权稳定
        一、冷战后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新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五节 世界航天体系与依附
        一、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计划
        二、世界体系中的航天外交
    第六节 商业航天与国家主义
        一、全球化与商业航天
        二、国家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七节 航天外交的核心要素
        一、科技是核心基础
        二、战略是根本动力
        三、资金是重要条件
第四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理论范式
        一、航天经济的计划属性
        二、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
        三、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理论模型
        一、关键要素
        二、理论内核
        三、主要逻辑
    第三节 理论推论
        一、太空竞赛
        二、空间合作
    第四节 理论验证
        一、定量检验
        二、定性检测
    第五节 理论颠覆
        一、理论界限
        二、商业航天
        三、理论发展
第五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总体态势分析
        一、综合分析
        二、分项分析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分析
        一、美国的航天外交
        二、俄罗斯的航天外交
        三、欧洲的航天外交
        四、日本的航天外交
        五、印度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国际组织分析
        一、国际组织类型分析
        二、多边平台博弈策略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六章 中国的航天外交
    第一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实践
        一、中国航天外交的基础
        二、中国航天外交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
        一、大国博弈
        二、多边主导
        三、应用推广
    第三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定位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模式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
        一、航天外交的本质
        二、航天外交的启示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未来
        一、持续的竞争
        二、潜在的合作
    第三节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利用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保障飞行安全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使用与探索[J]. 王健治,陈声明,徐志钦,徐颖,徐敏辉. 科技与创新, 2021(22)
  • [2]面向海空协同观测任务的控制算法研究[D]. 陈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3]陆海空天一体化网络中节点定位与路由演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丛亚琴.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面向定量遥感的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及其应用[J]. 李传荣,马灵玲,唐伶俐,高彩霞,钱永刚,王宁,王新鸿. 遥感学报, 2021(01)
  • [5]广西民航气象发展回顾及展望[J]. 陈雄壮,刘远方,李娟,王宏伟,祁振兴.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04)
  • [6]基于李代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D]. 周瑜.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7]民航空管气象观测信息终端设计与实现[J]. 张明.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0(09)
  • [8]民航空管气压对比监测的研发实现[J]. 张明.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09)
  • [9]《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D]. 陈雅贤. 青岛大学, 2020(02)
  • [10]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D]. 蔺陆洲. 外交学院, 2020(08)

标签:;  ;  ;  ;  ;  

利用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保障飞行安全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