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学习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研究性学习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浅谈“研究性学习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海栋[1](2019)在《试论高中计算机有效教学策略》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自然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鉴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必须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操作能力。

祝刚[2](2018)在《基于办公软件Excel实例教学的尝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诸如Excel等办公软件也被融入到信息教学任务中。本文就基于此,对办公软件Excel实例教学的尝试进行相关论述,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Excel综合操作技能,培养其信息素养。

李惠芳[3](2017)在《基于TPACK框架与目标导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即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的途径与方法。这一框架对教师如何运用技术开展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强调教师要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及方法,在运用CK(学科内容知识)、PK(教学法知识)和TK(技术知识)开展教学时,不是将三者简单地组合,而是要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技术“整合”到具体学科的教学法当中去,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然而,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不能灵活、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从TPACK框架的视角来看,出现此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授课教师没有具备全新的TPACK,不能处理好信息技术课程的CK、PK和TK之间的关系。那么,TPACK框架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思路。然而TPACK框架应用于教学设计时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两大问题,笔者提出了“基于TPACK框架与目标导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在借鉴TPACK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理论模式化”的思想为指导,将TPACK框架、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构建了“基于TPACK框架与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并以此教学设计模式中的知识分析环节为指导,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TPACK结构。接下来又以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和信息技术教师的TPACK结构为指导,设计了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并将案例运用到真实的课堂中。案例实施后,以问卷数据和访谈的方式分析案例的应用效果并得出以下结论:“基于TPACK框架与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应用到教学设计中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基于TPACK框架与目标导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马利群[4](2016)在《关于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文中认为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高中阶段的教学须注重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计算机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获取计算机知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这也是教学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体现。但是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表现出重视理论讲解,而忽视实践操作练习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从而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影响了计算机学习的效果,同时也

姜丹,吴秀芹,徐东[5](2016)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文中认为针对目前军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军校计算机课程的体系架构和各种教学方法,提出合理优化计算机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构建符合计算机课程特性和军校学员特性的全新、高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体系,以培养学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余小荣[6](2015)在《探究性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中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引下,近五年来,在中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课前质疑—自学解决—同学互动设疑—实践探索—老师引导设疑—再实践探索的方式,使学生对C语言知识的获取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又是计算机机能在实践中的体现。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更使学生在高考中的专业课成绩又上一个新台阶,使这门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夏兴竹[7](2015)在《初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中“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理念的实施》文中研究指明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利用生态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与教师的配合度更高,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中"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理念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董兰英[8](2015)在《以研究性学习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效率》文中认为首先,本文对中职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接下来,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具体包括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及能力;最后,则提出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对策,包括突破传统的学习观念、设计科学合理的自主研究课题、完善研究性学习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以及打造整体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这四个方面。

李小梅,叶赛英[9](2014)在《重探究、重应用、重体验——研究性学习法的具体举例——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正在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探讨,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疑对培养创新型、应用性、高质量的人才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虽然研究性学习法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一直在发展,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也蕴含着新的要求、新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探讨研究性学习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谭静[10](2014)在《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实践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也从单纯的计算机技术的训练转变为在多元化和全面性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转型期。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陈述性知识教学模式为主,属于单纯的传授形式,而信息技术需要实践性学习型教育,这就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此次研究中通过针对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进行研究,将在传统知识观下使知识与技能的矛盾有效解决。本研究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之上,采用文献收集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当中程序性知识教学展开调查研究,对“程序性知识”教学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定位,以此成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在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上,设定本研究程序性知识教学方案与实践,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简单操作性程序性知识教学与综合操作性程序性知识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对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实验结果验证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学评价和实践后测试结果与分析,分别对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接受态度、教学学习效果、教学的优势进行调查,并得出结论,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发现通过运用知识分类,将程序性知识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教授,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转变学习态度,并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也将有效推进信息技术的素质教学。

二、浅谈“研究性学习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研究性学习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办公软件Excel实例教学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一、办公软件Excel实例教学应用的重要意义
二、办公软件Excel实例教学的应用要点
    (一) 探究性学习法的融入
    (二) 个别化学习及协作性学习的应用
    (三) 创建Excel实例教学新模式
    (四)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办公软件Excel实力教学的案例分析
四、总结

(3)基于TPACK框架与目标导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要求
        1.1.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
        1.1.3 TPACK框架运用于教学设计时存在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TPACK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1.5.2 国内TPACK研究现状
        1.5.3 小结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TPACK框架
    2.2 知识分类理论
        2.2.1 知识的类型
        2.2.2 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2.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第三章 基于TPACK框架与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3.1 理论模式化思想对TPACK框架的启示
    3.2 知识分类理论对TPACK框架的启示
    3.3 基于TPACK框架与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第四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TPACK结构研究
    4.1 TPACK框架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角色定位
    4.2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TPACK结构研究
        4.2.1 CK分析
        4.2.2 PK分析
        4.2.3 TK分析
        4.2.4 TPACK分析
第五章 基于TPACK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
    5.1 案例教学设计
        5.1.1 案例一 《认识计算机系统》
        5.1.2 案例二 《初步体验操作系统的管理能力》
    5.2 案例应用研究
        5.2.1 课程实施概况
        5.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
    6.1 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
    6.4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关于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化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
2. 设计趣味性强的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结合计算机的实践应用, 提升教学效果
4. 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充足的时间

(5)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军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设置情况
    1.2 学员学习心理分析
    1.3 教学方法分析
2 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2.1 计算机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
    2.2 计算机课程的体系模式
    2.3 计算机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3 计算机课程的课型化分类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
    3.1 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课型化分类方法
    3.2 计算机课程的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3.3 课型及对应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举例
4 结语

(6)探究性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1.中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现状
    2.中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二、探究性学习法
    1.探究性学习法的核心内容
    2.探究性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3.探究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实施的效果
    4.探究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注意事项

(9)重探究、重应用、重体验——研究性学习法的具体举例——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举例
    2.1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2.2 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举例
        2.2.1 重探究———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 变为“主动探索”新的知识
        2.2.2 重应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 进行分析、整理、应用
        2.2.3 重体验———让学生亲临体验, 以吸引 学生学习欲望.
3 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调查分析
    3.1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调查
        3.1.1 数据收集方式
        3.1.2 调查表的设置
    3.2 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调查情况的 分析
4 结语

(10)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程序性知识教学概述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知识分类理论的研究现状
        1.4.2 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
        1.4.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1.4.4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论文组织
2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程序性知识教学的调查研究
    2.1 调查研究概述
    2.2 问卷调查
        2.2.1 问卷调查的目的
        2.2.2 问卷调查的对象的选择
        2.2.3 问卷调查的内容的设计
        2.2.4 问卷调查研究的实施过程
        2.2.5 问卷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2.3 访谈法调研
        2.3.1 访谈调研目的
        2.3.2 访谈对象
        2.3.3 访谈调查
        2.3.4 访谈过程
        2.3.5 访谈结果分析
    2.4 调研结论
3 程序性知识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实践研究
    3.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
        3.1.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分析
        3.1.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解析
        3.1.3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分类
    3.2 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3.3 高中信息技术各类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分析
    3.4 各类典型案例分析
        3.4.1 课例一:简单操作程序性知识教学
        3.4.2 课例二:综合操作程序性知识教学
4 教学效果评价及实验结果验证的研究
    4.1 实验对象的选取
    4.2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评价
        4.2.1 评价方法
    4.3 实践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接受态度的调查
        4.3.2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学习效果的调查
        4.3.3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的优势调查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四、浅谈“研究性学习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高中计算机有效教学策略[A]. 徐海栋. 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19
  • [2]基于办公软件Excel实例教学的尝试[J]. 祝刚.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02)
  • [3]基于TPACK框架与目标导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李惠芳. 云南大学, 2017(05)
  • [4]关于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J]. 马利群.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12)
  • [5]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 姜丹,吴秀芹,徐东. 计算机教育, 2016(02)
  • [6]探究性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 余小荣. 新课程(下), 2015(12)
  • [7]初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教学中“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理念的实施[J]. 夏兴竹. 中小学电教, 2015(10)
  • [8]以研究性学习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效率[J]. 董兰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02)
  • [9]重探究、重应用、重体验——研究性学习法的具体举例——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J]. 李小梅,叶赛英. 数学教学研究, 2014(02)
  • [10]高中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实践探究[D]. 谭静.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浅谈“研究性学习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