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沟通与信任——浅谈如何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

沟通、沟通与信任——浅谈如何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

一、交流 沟通 信任——浅谈如何拉近主持人与观众间的距离(论文文献综述)

刘锐[1](2022)在《计算机中介传播视野下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可供性分析》文中指出网络视频直播从纯粹的娱乐型应用转型为数字媒体基础设施,被集成到微信、抖音、淘宝等综合性通信和娱乐平台,为中国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可供性。研究以抖音为代表的视频流媒体平台所提供的技术可供性如何形成、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计算机中介传播研究的理论范式视野下,网络视频直播所提供的社会线索极其丰富,已经无限接近面对面传播方式,提供了逼真的社会临场感。随着流媒体平台的算法和数据能力的增强,社交视频软件不仅成为计算机中介传播的渠道,而且成为一个传播者。因此,基于网络视频直播界面的用户行为研究就不再局限于人机交互的层面,应用程序由于它的平台化、复杂化、智能化,已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成的技术系统。表面上看,它是用户通过直播软件在进行社会交往,但事实上,它是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将用户整合到平台所操控的技术网络中,使用用户的免费劳动来获得利润。因此,未来研究需要摆脱计算机中介传播视野的局限性,转向人机沟通和传播的视野。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多元分析方法目前是媒介与技术研究领域的一种方兴未艾的创新性研究方法。抖音是我国目前装机量、日活量和用户使用时长最高的视频社交软件。本研究综合使用了科学技术民族志、界面分析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抖音流媒体平台的直播模块进行了技术可供性分析。分析抖音直播界面的浏览引导、功能设置、按钮设计情况,广泛搜集与抖音使用相关的资料和档案(主要包括应用商店中用户对直播软件的评价和市场研究报告)在现阶段显得尤为迫切。研究发现:抖音开发了导航、滑动和快速切换;弹幕;实时连线;在线PK;礼物打赏;点赞、评论与分享按钮;美颜和变音等多种人机交互的界面设计来满足用户的需要。抖音还通过算法系统来对用户进行等级评价,管理和控制创作者的可见性。视频内容创作者使用抖音平台所提供的技术可供性生产与呈现了多元社会空间;通过身份展演建构文化社群;建构与观众的准社会关系获得经济收益。当然,抖音的技术可供性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我国正在积极立法和建构技术网络对网络视频直播进行协同治理。视频流媒体平台成为具有丰富技术资源的传播者和管理者,在网络视频直播的治理网络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不仅要在法律框架下规范视频流媒体平台的行为,更要使其积极承担相应的媒体社会责任。

杨羚琰[2](2021)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素养的提升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业务素养提出的高要求及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提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提升策略,如改善业务理念、创新业务形式、增强技术创新、强化内容创新、改进用户意识及加强产品投放的精准度等,以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业务素养。

杨紫玮[3](2021)在《全媒体语境下电视文化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换与职能嬗变》文中研究表明对于文化节目而言,主持人不但以有声语言和姿态语言引导并掌控着节目流程,其语言风格、节奏把控水准更直接影响到节目效果的呈现。媒介融合的主流趋势使得电视节目的全媒体语境日臻成熟,电视文化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定位和职能不断发展演化,成为节目深层意图和文化价值的传播者。主持人的个性风度与节目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主持人整体形象日益成为节目传播行为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均能展现节目的人文底蕴。

王鹏宇[4](2021)在《网络访谈类节目《酌见》中的谈话场场域构建及其价值》文中指出访谈节目的成功离不开谈话场的场域构建。《酌见》是国内首款企业家随访式对谈节目,其独特新颖的谈话场的场域,令该节目一推出便好评如潮。以《酌见》为例,分析谈话场中心理环境与物理环境建设对访谈节目的价值所在。

何林霞[5](2021)在《论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中的亲切感》文中认为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中的亲切感来源于受众心理的内在需要,是在传播双方主体平等的状态下完成的,是实现信息美感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播音的前期准备、播音过程、以"说"为主的播音主持形式、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对象感的建立、主持人播读风格和主持风格的融合等方面入手,对播音主持人应该如何塑造亲切感展开论述。

李璐[6](2021)在《媒体融合时代下广电播音主持的创新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媒体融合时代广电播音主持工作需要紧跟形势的变化,了解到受众获取信息已经不仅仅通过电视这一唯一渠道,主动探寻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特点、迎接面临的挑战。文章将主要探讨广电播音主持如何在媒体融合时代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以供参考。

李志强[7](2021)在《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带货的原则和技巧》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被广泛地运用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的主持技巧直接关系到了直播带货的销售效果。本文阐述了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带货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带货主持技巧的提高策略,分析了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带货需要遵守的直播原则,以期为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带货提供参考,进而推动直播带货销售模式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张斌[8](2021)在《90后主持人传播特质研究》文中提出90后成长于传统媒体环境和新媒体环境,成长的媒介环境跨度较大。但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互联网思维意识强。90后主持人除了具备典型的90后特征以外,在新媒体行业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传播特质,对媒体形象塑造和媒介理念的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媒体融合角度着手分析,探究90后主持人的传播特质,以便于正确看待全媒体背景下主持人与媒体的互动关系,剖析其传播特质。

连婉廷[9](2021)在《象征、动员与认同:音乐的三重政治功能研究 ——以“中宣部100首歌曲”为分析对象》文中提出音乐是一种包含人类丰富情感与复杂认知的艺术表达,能够为人类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功能,例如审美功能、教化功能、娱乐功能等。音乐的题材、体裁是丰富多样的,不过并非所有的音乐都主要服务于政治。在政治场域之中,部分音乐作品能够发挥政治功能,这类作品以表达政治信息为目的,塑造了“音乐政治表达”,发挥了相应的“音乐政治功能”。与普通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是,只有在政治场域中传递政治信息的音乐表达,才是音乐政治表达。由此,立足于音乐政治表达分析音乐政治功能,是政治学研究中具有音乐与政治交叉研究属性的重要范畴。政治与音乐具有相关性,虽然政治与音乐是看似相互独立的文明系统,拥有各自的形成逻辑与各自成熟的研究领域,但是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每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联。这些关联推动了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引发了由学科之间相互交融所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逻辑,这些新的知识体系拓展了人类认知,丰富了人类文明成果,也构成了解释音乐政治表达的依据,为厘清政治与音乐之间的逻辑,提供丰富的学术想象空间和理论探索驱动。音乐政治表达能够发挥某种政治功能,象征、动员与认同便是其中三重较为常见的功能。自古以来,音乐政治表达的例子屡见不鲜,无论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中“乐与政通论”,还是柏拉图所提及的派地亚过程中音乐对教化民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抑或是亚里士多德对音乐调性和德性之间的关联性阐述,都能够反映出政治家通过音乐的强动员性、象征作用和塑造情感的价值,从而教化民众以实现促进社会稳定等政治目的。从音乐的社会价值来看,音乐能够充实人类精神、调动人类情感、传承人类文化以及塑造人类文明,无论运用明示还是隐喻的方式,音乐政治表达都在政治文化中传递着政治信息,并以艺术表达和意识形态传播的姿态广泛存在。本文的总体架构是总分总的形式,第一章总体概括了音乐政治功能的基本内涵、三重功能的内在关联以及相关基础理论。最后一章总结了音乐政治表达的双向性和从责任视角延伸音乐政治研究的可能性。中间三章以并列式的方式进行展开,三种功能都通过功能主义中“结构-过程-功能”的研究层次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概念性的解释音乐政治表达的内涵是本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为,并非所有的音乐表达都能够实现政治功能,并且不同音乐所发挥的政治价值不同。不同音乐的具体内容、传播路径不同,这些差异成为了是否能够实现音乐政治表达以及实现何种政治功能的依据。因此,本研究并非在针对音乐的艺术性进行探索,而是立足于政治学的视角,将部分音乐作品作为分析对象,进而挖掘三重音乐政治功能的机理。其次,音乐政治功能很多,但是象征、动员与认同是较为常见的并且对政治需要而言十分重要的音乐政治功能。辨析音乐政治功能可以借鉴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并将其细化为“结构-过程-功能”三个维度。结构方面,从音乐的自身结构以及音乐的社会分工来理解音乐政治表达的微观结构与社会宏观结构。过程方面,音乐的政治情感、政治认知表达能够促成某种政治目标的实现,这一过程便是音乐政治表达能否发挥某种政治功能的过程。功能方面,不同的结构与过程可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及其音乐的政治实践,音乐可以通过特定的结构与过程实现某种政治功能。最后,本文终章总结了音乐政治表达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对于政治稳定而言音乐政治表达的作用可能是正向的,亦可能是反向的。反向作用易引起群体性事件,引发争乱等。因此音乐政治表达需要从责任的视角对音乐创作者责任以及政府对音乐宣传的责任两个方面加以延伸。本文的研究重心在于三重政治功能,不同政治功能的产生逻辑不同,因此三重音乐政治功能的分析重点也有所不同。首先,音乐政治象征方面。能否实现音乐政治象征功能在于音乐符号能否通过政治意义的在场,实现符号的价值转向。通过政治权力的作用使广义的政治意义进行强化,从而实现音乐政治象征。其次,音乐政治动员方面。实现音乐政治动员功能的核心在于是否能够进行情感的唤起,进而引发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变化,从而通过音乐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动员。最后,音乐政治认同方面。实现音乐政治认同功能的关键在于音乐中所表达的身份信息,能否使认同主体产生同一性、归属感、利益满足。因此,符号、情感与身份是厘清音乐象征功能、音乐动员功能与音乐认同功能的核心理论,具体展开如下。第一,音乐政治象征功能是通过音乐符号与政治意义相结合,形成的能够给人呈现出神圣性、权威性的音乐政治符号。音乐政治象征是包含政治意义的音乐符号,符号与象征之间的普遍差异在于意义的在场。因此,音乐政治象征既是音乐符号,更是饱含政治意义的政治象征。借助皮尔斯符号三元论可以发现,符号意义通过像似、指示与规约的方式被修辞,从而表达某种既定的意义。音乐政治象征通过音乐符号表达某种政治意义,并通过政治权威的认可、塑造和强化这一政治意义,最终生成具有权威性与神圣性的音乐符号,进而产生象征性权力。虽然各国国歌是音乐政治象征功能的标志性作品,但是发挥政治象征功能的音乐表达远不止于此。所以,本文将“中宣部100首优秀歌曲”进行分类,从音乐的国家政治象征、音乐的政党象征以及音乐的政治精神象征三重角度进行作品梳理。研究发现,音乐政治象征功能具有神圣性、修辞性、权力转化性的特征,即政治象征的音乐表达具有神圣性、音乐的政治意义需通过修辞性实现、音乐的政治象征过程中的权力具有转化性。第二,音乐政治动员功能通过音乐情感的价值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促发群体参与政治运动,以实现政治目标。政治动员与相对较静态的政治象征不同,政治动员的目的是为了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通过唤起并培育政治情感,实现对政治思想与政治行为的动员。音乐的价值在于它既能够携带政治信息,同时也是情感的表达。音乐自身的旋律与节奏的配合更替能够引发听众对情感的期待和释放,再加之歌词中明确表达的政治信息,使音乐更适合于唤起和培育某种政治情感,并且音乐的社会感染性能够影响广泛的人群。因此,音乐在抗战、“下乡”等政治情景中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动员功能。研究发现,音乐政治动员功能具有人民性、明确性、社会感染性特征,即音乐政治动员以创作人民性内容为主、音乐政治动员事件具有明确性、音乐的社会感染性是实现音乐政治动员的关键要素。第三,音乐政治认同是通过音乐的情感信息与文本信息,向公民传递情感与认知,以促进公民认同心理的政治过程。因为音乐政治认同功能是建立在公民认同基础上的,所以身份不仅是理解政治认同的核心要素,也是解释音乐政治认同的核心脉络。音乐中的政治信息不仅能够表达与身份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能够代表不同的身份。在音乐政治认同表达中,无论是由血缘、族群构成的“先天”的历史与文化观念,还是被“后天”的情感与社会认知改造而形成某种政治情感,抑或是通过利益驱动而形成的政治认知与政治倾向,都需要通过认同主体对音乐表达中的有关身份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研究发现,音乐政治认同具有公民性、分层性、边界性,即公民性是音乐政治认同的来源、音乐政治认同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以及传播内容具有分层性、音乐文化认同的跨边界性能够跨越政治的边界。总体来看,本文聚焦于自上而下的音乐政治表达范畴,因为正是这类音乐作品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然而,在广泛的政治文化中,自下而上的表达也是音乐政治表达中不可忽视的范畴,例如美国摇滚中具有大量的体现反叛精神的音乐作品。因此,政治责任对音乐政治表达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政治责任能够促进音乐政治表达的有序发展,发挥功能最大化。政治责任是完善音乐宣传体系的重要依据。一方面,政治责任可以使政府能够指导、改进和监督音乐宣传的内容、制度和机制。另一方面,音乐政治表达也需要基于具有政治责任意识的创作动机。就此而言,本议题还具有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

何云清[10](2021)在《浅谈新闻类访谈节目的叙事策略——以《我说新福建·向人民报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8集电视系列节目《我说新福建·向人民报告》是国内众多关于脱贫攻坚主题节目中,涌现出来的代表之作。编者以丰富、多元的叙事策略一改电视屏幕主观意识过强,说教味浓的局面,使节目兼具观赏性和思考性。本文试从结构布局,元素设计,巧用细节等方面探究节目中的多维叙事策略,以期今后能为更好的创作重大主题节目提供一些借鉴。

二、交流 沟通 信任——浅谈如何拉近主持人与观众间的距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流 沟通 信任——浅谈如何拉近主持人与观众间的距离(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中介传播视野下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可供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视频直播研究的基础设施转向
二、计算机中介传播理论视野下的新媒体技术可供性
    (一)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沟通
    (二)技术可供性理论
三、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四、抖音的技术可供性分析
五、直播技术可供性的积极效果
    (一)多元社会空间的生产与呈现
    (二)文化身份展演建构社群
    (三)准社会关系带来经济收益
六、技术可供性的负面后果
    (一)算法操纵与媒介依赖
    (二)商业模式滥用
    (三)个人隐私过度披露
七、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网络治理

(2)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素养的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素养的要求
    1.1 专业素养
    1.2 智能素养
    1.3 政治素养
2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素养的发展现状
    2.1 业务理念落后
    2.2 业务形式较单一
    2.3 技术使用不灵活
    2.4 内容细化程度低
3 新媒体时代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素养的有效策略
    3.1 改善业务理念
    3.2 创新业务形式
    3.3 增强技术创新
    3.4 强化内容创新
    3.5 改进用户意识
    3.6 加强产品投放的精准度
4 结语

(3)全媒体语境下电视文化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换与职能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面面俱到: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职能衍生
二、内外兼修:文化节目主持人的整体印象管理
三、情感交互:主持人的互动性传播与实时交流职责
四、声情并茂:语言表达要素与非语言表达要素

(4)网络访谈类节目《酌见》中的谈话场场域构建及其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谈话场的场域构建
    1.1 对谈话场的理解
    1.2 心理环境与物理环境在谈话场中的重要意义
2 《酌见》中的谈话场
    2.1 心理环境的构建
        1)“朋友圈”属性。
        2)“偏见”属性。
        3)“聚焦”属性。
    2.2 物理环境的构建
3 谈话场场域构建的价值与反思
    3.1 谈话场场域构建的价值所在
    3.2 关于访谈类节目发展的反思
        1)传播方式多元化。
        2)访谈类型细化发展。
        3)符合主流引导大众。
4 结语

(5)论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中的亲切感(论文提纲范文)

一、积极备稿、声情并茂,增强主持人节目播音主持中的亲切感
二、在播音主持形式上变播为“说”,以“说”为主,增进语言亲切感
三、通过节目主持人形象的塑造增进节目的亲切感
四、建立主持人的对象感以营造亲切形象
五、将文稿播读风格和主持风格融为一体,保证整体节目亲切感的建立

(6)媒体融合时代下广电播音主持的创新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媒体融合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特征
    (一)真实性
    (二)互动性
二、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
    (一)竞争加剧
    (二)主持风格上面临挑战
三、当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持人缺乏与受众的沟通和交流
    (二)多种新兴传媒方式互相竞争
四、融媒体时代进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创新的意义
五、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创新路径
    (一)顺应形势,注意创新
    (二)满足受众需求,改变信息形式
    (三)增强广电主持人的作用
    (四)创新节目和主持风格
六、结语

(7)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带货的原则和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带货需要具备的能力
    1.1 互动交流能力
    1.2 信息辨析能力
    1.3 随机应变能力
2 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带货主持技巧提高策略
    2.1 通过口语化表达与观众建立联系
    2.2 逐渐形成独特的直播风格
    2.3 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商品
    2.4 明确并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
    2.5 通过表情和形体动作传递信息
3 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带货需要遵守的直播原则
    3.1 科学严谨原则
    3.2 语言标准原则
    3.3 维护形象原则
4 结语

(8)90后主持人传播特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90后主持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
    (一)成长环境
    (二)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
二、90后主持人成为电视和新媒体重要力量的原因
    (一)时代背景
    (二)自身深耕专业,厚积薄发
    (三)全媒体行业提供舞台
三、90后主持人的传播特质
    (一)主持人特质
    (二)身份特质
    (三)品牌标签特质
四、当前90后主持人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一专多能”的专业素质
    (二)“一专多能”的能力要求
五、90后主持人传播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从专业素质出发,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二)深化全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思维
六、结语

(9)象征、动员与认同:音乐的三重政治功能研究 ——以“中宣部100首歌曲”为分析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政治与音乐关系的相关研究
        (二)政治与音乐研究的诸视角
        (三)现有研究评价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
    四、研究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音乐政治功能的内涵阐释与相关理论
    一、音乐政治功能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政治象征、政治动员与政治认同
        (二)政治功能与音乐政治功能
        (三)政治表达与音乐政治表达
    二、音乐政治功能的三重分析视角及其内在关联
        (一)音乐政治功能三重分析视角的依据
        (二)音乐政治功能的三重关系辨析
    三、音乐政治功能的相关理论基础与阐释
        (一)政治象征中的符号与音乐符号
        (二)政治动员中的情感与音乐情感
        (三)政治认同中的身份与音乐身份认同
第二章 音乐政治象征功能
    一、符号视角下音乐政治象征功能的解析
        (一)音乐符号与音乐政治象征的差异
        (二)符号学视角下音乐政治象征功能
    二、音乐政治象征功能的分析
        (一)音乐的政治精神象征功能
        (二)音乐的政党象征功能
        (三)音乐的国家政治象征功能
    三、音乐政治象征功能的特性
        (一)音乐政治象征艺术幻象的神圣性
        (二)音乐政治象征内容的修辞性
        (三)音乐政治象征的权力转化性
第三章 音乐政治动员功能
    一、情感视角下音乐政治动员功能的解析
        (一)政治动员中音乐的情感实践
        (二)情感视角下音乐政治动员功能
    二、音乐政治动员功能的分析
        (一)音乐的政治行为动员功能
        (二)音乐的政治思想动员功能
    三、音乐政治动员功能的特性
        (一)音乐政治动员事件的确定性
        (二)音乐政治动员方式的感染性
        (三)音乐政治动员内容的人民性
第四章 音乐政治认同功能
    一、身份视角下音乐政治认同功能的解析
        (一)政治认同中音乐的身份认同
        (二)身份视角下音乐政治认同功能
    二、音乐政治认同功能的分析
        (一)音乐的政治历史与文化认同功能
        (二)音乐的政治情感认同功能
        (三)音乐的政治利益认同功能
    三、音乐政治认同功能的特性
        (一)音乐政治认同内容的公众性
        (二)音乐政治认同传播的分层性
        (三)音乐政治认同表达的跨边界性
结语:音乐政治功能研究的前景
    一、理论拓展的空间
        (一)音乐政治表达双向性与音乐创作责任
        (二)音乐政治表达中的政府责任
    二、学科交叉的可能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浅谈新闻类访谈节目的叙事策略——以《我说新福建·向人民报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结构:布局与谋篇
    (一)版块式叙事结构
    (二)结构中的段落与层次
二、元素:铺陈与设计
    (一)访谈中实时设计悬念
    (二)素材文本中设计悬念
    (三)关注是营造叙事感的重心
三、细节:构思与巧用
    (一)构思细节搭建场景
    (二)巧用细节凸显主题

四、交流 沟通 信任——浅谈如何拉近主持人与观众间的距离(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中介传播视野下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可供性分析[J]. 刘锐.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2(01)
  • [2]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素养的提升策略[J]. 杨羚琰. 西部广播电视, 2021(21)
  • [3]全媒体语境下电视文化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换与职能嬗变[J]. 杨紫玮. 当代电视, 2021(10)
  • [4]网络访谈类节目《酌见》中的谈话场场域构建及其价值[J]. 王鹏宇. 新媒体研究, 2021(18)
  • [5]论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中的亲切感[J]. 何林霞. 现代视听, 2021(09)
  • [6]媒体融合时代下广电播音主持的创新与发展[J]. 李璐. 大众文艺, 2021(17)
  • [7]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带货的原则和技巧[J]. 李志强. 商展经济, 2021(17)
  • [8]90后主持人传播特质研究[J]. 张斌. 新闻研究导刊, 2021(17)
  • [9]象征、动员与认同:音乐的三重政治功能研究 ——以“中宣部100首歌曲”为分析对象[D]. 连婉廷. 吉林大学, 2021(01)
  • [10]浅谈新闻类访谈节目的叙事策略——以《我说新福建·向人民报告》为例[J]. 何云清. 东南传播, 2021(08)

标签:;  ;  

沟通、沟通与信任——浅谈如何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