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儿童龋齿的监测与分析

集体儿童龋齿的监测与分析

一、集体儿童龋病监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秦雨[1](2021)在《儿童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文中研究指明

杨华旋[2](2021)在《口腔健康教育结合局部氟化物应用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龋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对儿童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儿童龋齿的预防已经成为家长及儿科医生关注的焦点。乳牙龋病的发生发展与儿童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行为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幼儿家长、幼儿教师的口腔保健意识及口腔日常护理能力对于预防幼儿龋病非常重要。同时,研究表明氟化物的应用可以降低儿童龋病发生率,已有多种氟化物防龋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已有研究多数为分析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或氟化物应用对预防龋病的单独作用效果,二者相结合的预防效果的临床研究较少。研究目的:研究口腔健康教育结合局部氟化物应用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效果,为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提供可参考的方案。实验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选取某幼儿园3-5岁的132名儿童为实验组,另一所幼儿园3-5岁的143名儿童为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结合局部氟化物应用,对照组仅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比较二组干预措施前后的患龋率、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 SECC)患病率、龋均、软垢检出率;并比较二组干预1年后的患龋情况、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情况。结果:1、实验组口腔健康教育结合局部氟化物应用后的患龋率、SECC患病率、软垢检出率以及龋均分别为68.18%、52.27%、50.765%、(3.61±5.12),对照组分别为80.42%、67.83%、64.34%、(5.01±4.68),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干预后的患龋率、SECC患病率、软垢检出率及龋均与干预前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显着高于干预前,均无显着差异(P<0.05)。2、实验组在口腔健康教育结合局部氟化物应用干预1年后,dt、ds、mt、ms、ft、fs、dmft、dmfs均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3、干预1年后,实验组在刷牙次数每天在2次及以上、家长再刷一遍、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时间在3min及以上、睡觉前从不进食、每天饭后漱口2次及以上等6个方面,其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使用牙线、从不进行口腔检查2个方面,其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保健结合局部涂氟,不仅能够通过降低患龋率、SECC患病率、软垢检出率、龋均等而改善患龋状况。除此之外,还能够强化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因此,建议在幼儿园广泛应用和推广口腔保健结合局部用涂氟这一方式。

周玭娉[3](2021)在《全凭吸入麻醉下口腔治疗对幼儿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全身麻醉下接受牙科治疗的幼儿逐年递增,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帮助患儿克服牙科焦虑症以顺利完成治疗,恢复牙齿功能,有助于恒牙生长发育,并且可改善儿童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 L)。但部分父母和儿科医生表示对麻醉药物是否存在长期中枢神经功能影响感到担忧。本试验的研究目标是研究和探讨儿童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龋齿治疗是否会对神经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方法:在这项前瞻性、对照、等效性试验中,拟招募340名小于7岁的无影响神经发育因素的健康儿童在全凭七氟醚全身麻醉下与常规清醒局部麻醉下接受龋齿治疗进行比较。观察记录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患儿在围术期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开展患儿父母对治疗方式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在手术后六个月时,使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对受试儿童的神经认知功能实施测验,选取评估结果中的全量表总智商(FSIQ)作为试验的主要结果。等效性界值定义为5(FSIQ标准差的1/3),若两组FSIQ分数均值之差的95%CI在(-5,+5)之间,则可认为两组的FSIQ分数具有等效性。结果:在招募的研究对象中,共有306例完成了所有治疗(全身麻醉组150例,局部麻醉组156例)。局部麻醉组有一名患儿在术中发生了局部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暂停手术操作后自行恢复。全身麻醉组有两名儿童在术后麻醉复苏期间出现了轻度喉痉挛,未发现明显缺氧。全身麻醉组中使用七氟醚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25min(IQR 105150),其术后的不良反应以苏醒期躁动为主(39%)。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父母(83%)对在全身麻醉下的治疗方式表示高度满意。在术后半年时,全身麻醉组有129名儿童、局部麻醉组有144名儿童完成了所有评估项目。全身麻醉组的FSIQ分数均值为103.12(SD 8.94),局部麻醉组为103.58(SD 8.40)。两组FSIQ分数均值相差0.46,95%CI为-2.531.61,证明了两组间的FSIQ分数呈等效性。在年龄亚组中,两组FSIQ分数也具有等效性。全身麻醉组中,不同麻醉持续时间分组的FSIQ分数间未发现显着性差异。在可能影响主要结果的因素中,只发现了母亲的学历对FSIQ分数有显着影响。结论:在全凭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下接受口腔治疗,可使严重牙科焦虑症患儿安全且高效的完成手术,大多数父母对此表示高度满意。在本试验中,与清醒局部麻醉相比,未发现健康的学龄前儿童在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进行较长时间牙科治疗对术后六个月时的神经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的证据。

张铮[4](2021)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不同涂抹范围的气管插管对全麻下学龄前期儿童龋病治疗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不同涂抹范围的气管插管对全麻下学龄前期儿童龋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全麻下治疗口腔龋病的患儿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经鼻气管插管方法。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口腔科全麻下治疗龋病的学龄前期儿童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即石蜡油1组、石蜡油2组、石蜡油3组和实验组即奥布卡因1组、奥布卡因2组、奥布卡因3组,每组患儿各50例。石蜡油1组、石蜡油2组及石蜡油3组分别在气管导管前端1/4、1/3及1/2均匀涂抹石蜡油,奥布卡因1组、奥布卡因2组与奥布卡因3组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的方式和范围分别与石蜡油1组、石蜡油2组及石蜡油3组相同。比较各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0min(T3)、气管插管后20min(T4)、气管拔管时(T5)、气管拔管后10min(T6)、气管拔管后20min(T7)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各组患儿拔管后1h、2h的鼻腔和咽喉的疼痛程度;对患儿其他并发症即气管插管时鼻出血,气管拔管时呛咳及术后声音嘶哑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各组基础资料的比较本研究中六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BMI)、龋齿数量、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的麻醉方式、麻醉用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均相同。2.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2.1各组间MAP的比较通过对六组之间MAP的比较发现,T0、T1、T4、T7这几个时间点的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5、T6这几个时间点的MA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1奥布卡因组与石蜡油组之间MAP的比较奥布卡因1组与石蜡油1组的T2、T3这两个时间点的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0min这两个时间点,奥布卡因1组优于石蜡油1组;奥布卡因2组与石蜡油2组的T2、T3、T5、T6这几个时间点的MAP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0min、气管拔管时及气管拔管后10min这几个时间点,奥布卡因2组优于石蜡油2组;奥布卡因3组与石蜡油3组的T2、T3、T5、T6这几个时间点的MAP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0min、气管拔管时及气管拔管后10min这几个时间点,奥布卡因3组优于石蜡油3组。2.1.2奥布卡因组间MAP的比较奥布卡因1组与奥布卡因2组的T3、T5这两个时间点的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后10min和气管拔管时这两个时间点,奥布卡因2组优于奥布卡因1组;奥布卡因1组与奥布卡因3组的T2、T3、T5、T6这几个时间点的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0min、气管拔管时及气管拔管后10min这几个时间点,奥布卡因3组优于奥布卡因1组;奥布卡因2组与奥布卡因3组的T2、T6这两个时间点的MAP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拔管后10min这两个时间点,奥布卡因3组优于奥布卡因2组。2.2各组间HR的比较通过对六组之间HR的比较发现,T0、T1、T4、T7这几个时间点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5、T6这几个时间点的H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1奥布卡因组与石蜡油组之间HR的比较奥布卡因1组与石蜡油1组的T3这个时间点的H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后10min这个时间点,奥布卡因1组优于石蜡油1组;奥布卡因2组与石蜡油2组的T2、T3、T5、T6这几个时间点的HR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0min、气管拔管时及气管拔管后10min这几个时间点,奥布卡因2组优于石蜡油2组;奥布卡因3组与石蜡油3组的T2、T3、T5、T6这几个时间点的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0min、气管拔管时及气管拔管后10min这几个时间点,奥布卡因3组优于石蜡油3组。2.2.2奥布卡因组间HR的比较奥布卡因1组与奥布卡因2组的T2、T3、T5、T6这几个时间点的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0min、气管拔管时及气管拔管后10min这几个时间点,奥布卡因2组优于奥布卡因1组;奥布卡因1组与奥布卡因3组的T2、T3、T5、T6这几个时间点的HR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0min、气管拔管时及气管拔管后10min这几个时间点,奥布卡因3组优于奥布卡因1组;奥布卡因2组与奥布卡因3组的T2、T3、T5、T6这几个时间点的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0min、气管拔管时及气管拔管后10min这几个时间点,奥布卡因3组优于奥布卡因2组。3.VAS疼痛评分的比较通过对六组之间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发现,各组术前的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及术后2h的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奥布卡因组与石蜡油组之间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奥布卡因1组与石蜡油1组的术前、术后1h及术后2h的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布卡因2组与石蜡油2组的术后1h及术后2h的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术后1h及2h降低鼻腔和咽喉疼痛的作用方面,奥布卡因2组优于石蜡油2组;奥布卡因3组与石蜡油3组的术后1h及术后2h的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术后1h及2h降低鼻腔和咽喉疼痛的作用方面,奥布卡因3组优于石蜡油3组。3.2奥布卡因组间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奥布卡因1组与奥布卡因2组的术后1h及术后2h的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术后1h及2h降低鼻腔和咽喉疼痛的作用方面,奥布卡因2组优于奥布卡因1组;奥布卡因1组与奥布卡因3组的术后1h及术后2h的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术后1h及2h降低鼻腔和咽喉疼痛的作用方面,奥布卡因3组优于奥布卡因1组;奥布卡因2组与奥布卡因3组的术后1h的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术后1h降低鼻腔和咽喉疼痛的作用方面,奥布卡因3组优于奥布卡因2组。4.其他并发症的比较通过对六组之间其他并发症的比较发现,各组之间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奥布卡因组与石蜡油组之间并发症的比较奥布卡因1组与石蜡油1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布卡因2组与石蜡油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布卡因3组与石蜡油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降低其他并发症方面,涂抹同一范围的石蜡油和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并无明显差异。4.2奥布卡因组间并发症的比较奥布卡因1组与奥布卡因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布卡因1组与奥布卡因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降低其他并发症方面,奥布卡因3组优于奥布卡因1组;奥布卡因2组与奥布卡因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降低其他并发症方面,奥布卡因3组优于奥布卡因2组。结论:在全麻下治疗学龄前期儿童口腔龋病的手术中,气管导管前端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比涂抹石蜡油更有利于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且更能减轻气管插管及拔管造成的疼痛反应;气管导管前端涂抹不同范围的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一定范围内,其涂抹范围越大越有利于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同时还能减轻气管插管及拔管造成的疼痛反应、减少鼻出血、呛咳、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术后的舒适度。

马秀秀[5](2021)在《2014-2019年云南省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2014-2019年云南省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资料,掌握当地中小学生身体形态、营养状况、生理机能和常见病等指标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了解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为当地教育、卫生相关部门制定学校卫生工作发展规划、科学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收集云南省学生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2019年蒙自市城区共13所中小学校学生的健康体检资料,其健康体检过程遵照《云南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实施。本文研究的指标包括:(1)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等身体形态指标(2)生长迟缓、中重度消瘦、轻度消瘦、超重和肥胖等营养状况;(3)血压、肺活量等身体机能指标;(4)视力不良、贫血和龋齿等学生常见病。采用云南省学生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录入数据,利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描述,两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变化趋势分析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结果(1)身体形态方面: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维尔维克指数均随年份、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生平均身高、体重、胸围、维尔维克指数水平均高于女生(P<0.05),女生出现身高增长高峰期比男生早、男生和女生体重和胸围增长高峰期均在12岁。小学阶段汉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维尔维克指数水平最高(P<0.05);初中阶段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身高水平高于彝族、哈尼族、壮族和苗族学生(P<0.05),汉族、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体重水平高于哈尼族和苗族学生(P<0.05),彝族学生胸围水平高于汉族、哈尼族和苗族学生(P<0.05),彝族学生维尔维克指数高于汉族和苗族学生(P<0.05)。与全国学生相比,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胸围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各年龄组女生身高、体重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711岁女生胸围水平也低于全国水平。(2)营养状况方面:学生营养不良率随年份增加呈下降趋势,男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女生(P<0.05),小学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初中学生(P<0.05),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营养不良率较高(P<0.05)。学生营养过剩率随年份增加呈上升趋势,男生营养过剩率高于女生(P<0.05),小学学生营养过剩率高于初中学生(P<0.05),彝族和汉族学生营养过剩率较高(P<0.05)。(3)身体机能方面:初中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随年份增加呈上升趋势,男生血压偏高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汉族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高于苗族学生(P<0.05);初中学生肺活量随年份增加呈下降趋势,男生肺活量水平高于女生(P<0.05),苗族学生肺活量最低(P<0.05)。(4)常见病方面: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份增加呈上升趋势,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初中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小学学生(P<0.05),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彝族、哈尼族和苗族学生(P<0.05)。学生贫血率随年份增加呈曲折上升趋势,女生贫血率高于男生(P<0.05),小学学生贫血率高于初中学生(P<0.05),哈尼族学生贫血率高于汉族(P<0.05)。学生龋患率随年份增加呈曲折下降趋势,女生龋患率高于男生(P<0.05),小学学生龋患率高于初中学生(P<0.05),哈尼族学生龋患率最高(P<0.05)。结论(1)2014-2019年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全国水平还有差距,因此今后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生长发育水平。(2)2014-2019年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显着改善,但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仍需被重点关注;学生营养过剩状况明显加重,尤其彝族和汉族学生需重点控制。(3)2014-2019年蒙自市城区初中学生血压偏高问题突出,其中汉族学生需重点改善;学生肺活量水平有所下降,苗族学生需重点提高。(4)2014-2019年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愈发严重,其中汉族学生尤需注重用眼卫生;学生贫血状况仍有缓慢增长趋势,其中哈尼族学生需要重点改善;学生患龋状况虽有改善,但远高于全国中小学生龋患水平,尤其哈尼族学生需关注口腔卫生。

刘璐[6](2021)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老年龋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预测方法学比较的泛化能力验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立足我国老年龋病常见且多发的现状,且大量文献提示老年龋病引起的疼痛、咀嚼障碍往往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导致其他全身慢性系统疾病的患病几率增高,成为困扰其生活的主要问题。我国最近一次的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指出,我国老年患龋率为98.0%,由此可见,我国老年龋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寻找老年龋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构建其有效的预测模型,以及在外推人群中进行其泛化能力的验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通过辽宁省城、乡老年龋数据库筛选出影响老年龋发生及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老年龋预测模型,并对新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比较与评估;再利用不同于前面部分的独立数据集,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的新预测模型分别带入东北三个省份地区老年人群数据库进行方法学比较的泛化能力验证,从而为老年龋病的早期诊断、早期筛查和防治提供科学的支撑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辽宁省2015年5月-12月的老年龋现场抽样数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抽取辽宁省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65-74岁的老年人各584例(男女各半)作为调查对象。对每位受检者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完成面对面口腔问卷调查。实际完成的总样本量为1168例,符合要求且回收有效问卷,最终计入结果为1144例。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进行患龋情况中的计数资料的按照城、乡分层做描述性分析。在影响龋病发生的因素分析中,先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筛选出P<0.05的自变量,再将这些统计学上有意义的自变量全部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然后分别就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对多因素Logistic模型筛选出来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的诊断。2)将收集到的1144例老年龋观测数据随机抽取80%(共915例)作为训练总集,剩余20%(共229例)作为测试集用于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前向法对纳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训练总集中的老年龋样本进行逐步回归;其中,因变量为结局变量,即受检者是否患老年龋,自变量为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筛选变量。采用Matlab 2012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编程建立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将训练集中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输入,结局变量作为输出。使用SPSS 22.0绘制模型预测结果的ROC曲线。将训练集中的约登指数最大值时对应的预测模型预测概率值作为最佳诊断值作为模型预测概率的判别标准,统计学显着性水平设置为0.05。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建立使用R软件RSNNS包完成。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隐含层选择为1层。本研究从3个隐含层神经元开始,每次增加1个,到20个神经元为止,以找到合适的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将学习率设置为0.01;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激活函数选择sigmoid函数。最大迭代次数设置为1000次,当验证集的均方误差达到最小时为训练停止条件。使用标准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进行模型的训练。将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警模型、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与非条件Logisitic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在分类一致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方面比较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应用优势,并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3)利用不同于前面部分的独立数据集,运用已构建好的预测模型对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个省份口腔健康抽样调查数据库中的老年龋的发生进行预测,研究申请获得了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个省份口腔健康抽样调查数据库中的老年龋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来自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及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包含每位老年受检者的口腔健康检查资料及口腔问卷调查资料,最终计入结果为1236例。分别利用论文第二部分由软件Matlab2012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已建立好的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及R软件RSNNS包已建立完成的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三个省份的老年龋数据库进行预测,将两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分别就分类一致率、特异度和灵敏度方面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较,并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以验证多场景下的人工神经网络老年龋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1)1144例老年人的患龋率达68.5﹪,患龋均数为2.43。危险因素分析中,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老年人群中,过去一年有牙痛史(OR=1.550,95%CI:1.164-2.063)、上颌义齿修复(OR=4.320,95%CI:2.647-7.051)、下颌义齿修复(OR=4.420,95%CI:2.477-7.885)、吸烟(OR=1.469,95%CI:1.084-1.992)、喝酒(OR=1.591,95%CI:1.130-2.240)是老年人易患龋的危险因素;而农村户口(OR=0.676,95%CI:0.503-0.908)、自我口腔卫生评价良好(OR=0.606,95%CI:0.423-0.868)是老年人患龋的保护因素。对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筛选出来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七个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的诊断,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都小于2,可以认为该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2)采用Matlab2012软件编程建立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为了确定广义回归网络模型的最优光滑因子,从训练总集(共915例)中随机选取20%(183例)作为检验集。按照Sprecht提出的光滑因子法寻找光滑因子,最终确定为0.7。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建立使用R软件RSNNS包完成。以单因素卡方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15个变量作为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入神经元个数为15。以结局变量作为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出,输出神经元个数为1(即是否患龋)。从3个隐含层神经元开始,每次增加1个,到20个神经元为止,当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隐含层神经元数为14时,验证集的均方误差达到最小值,因此本研究中隐含层神经元数设置为14。选择训练集中的约登指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模型预测概率值作为本研究的最佳诊断值。训练集中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和0.733,对应基线的P值均<0.001。两个模型的AUC比较的统计学检验P值<0.001;训练集中BP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和0.733,对应基线的P值均<0.001。两个模型的AUC比较的统计学检验P值为0.001。最终,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概率的最佳诊断值为0.606,对应的约登指数为0.370;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概率的最佳诊断值为0.680,对应的约登指数为0.638。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概率的最佳诊断值为0.703,对应的约登指数为0.591。当选择最佳诊断值时,Logistic回归模型和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8和0.777,对应的P值为0.056和<0.001。两个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比较的统计学检验P值为0.000;当选择最佳诊断值时,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8和0.721,和基线相比,对应的P值为0.056和<0.001。两个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比较的统计学检验P值为0.012。3)当用已经建立好的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及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东北三个省份老年龋数据库进行风险预测的外推验证研究时,结果显示,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的特异度、分类一致率均低于两种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而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BPNN反向传播神经模型预测的的灵敏度结果在三省份间略有差异。吉林地区验证结果显示,其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8,95%可信区间为(0.544,0.673),P值为0.001;而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95%可信区间为(0.675,0.793),P值<0.001;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95%可信区间为(0.719,0.832),P值<0.001。辽宁省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2,95%可信区间为(0.612,0.731),P值<0.001;而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可信区间为(0.767,0.864),P值<0.001;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95%可信区间为(0.809,0.900),P值<0.001。而黑龙江省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5,95%可信区间为(0.607,0.722),P值<0.001;而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可信区间为(0.731,0.832),P值<0.001;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95%可信区间为(0.769,0.864),P值<0.001。和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较高的预测精度。结论:辽宁省老年人(65-74岁)龋齿的患病率较高。居住城市、有上颌或下颌义齿修复、过去12个月内有牙痛史、有吸烟习惯、有饮酒习惯、自我口腔卫生评价不佳的老年居民更容易患上老年龋这种慢性疾病。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是准确和有意义的老年龋预测工具,可用于老年龋病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计划,为老年龋病的预测及防控提供科学的支撑依据。

卢洁[7](2021)在《基于微生物组大数据的龋病菌群分析及诊断模型构建》文中指出龋病是一种传染性的口腔疾病,若不及时处理,易引发疼痛与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菌群之间的作用与口腔健康状态息息相关[1,2]。针对龋病的菌群研究及基于微生物组的龋病诊断方法的探索是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涌现了大量基于龋病与健康人群微生物组相关关系的菌群研究,但是,此类研究因其实验方法、目标人群、测序手段的差异,往往无法将研究结果进行同一层面的比较。同时,传统的基于口腔微生物组的龋病诊断研究需要疾病样本及相对应的健康样本来构建模型,抑或是采用基于疾病样本的基因标记物对龋病进行诊断,但这均需在对疾病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并且由于个体遗传因素存在差异,模型可能无法在不同地域的人群中进行复制,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龋病诊断模型。为了探讨一个能在大范围人群中进行龋病诊断的模型,我们检索并下载了全球范围内的口腔微生物组数据,采用一个以大数据为驱动的、基于微生物组搜索的方法对龋病进行诊断,以期在大数据层面找到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无偏好的基于口腔菌群的龋病诊断方法。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章基于口腔微生物组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目的:调研口腔微生物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别在口腔疾病状况、国家、取样位点及测序策略等方面的分布情况。方法:在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5个电子数据库中检索到了1997年至2019年间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口腔微生物组研究文献,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完成文献筛选后,下载文献中测序样本数据及元数据信息(即meta信息,其中包括宿主年龄、性别、国籍、取样部位、疾病状况、测序平台、测序区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经过前期调研,根据筛选标准,从入选本研究的6,431篇文献中筛选出202篇文献并下载38,998例测序数据及相关meta信息。(2)口腔微生物组数据以健康人口腔微生物来源的数据为主,约占86%;在其余的口腔疾病类型中以牙周病和龋病为主,分别占比45%和28%;在国家分布上,口腔微生物组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61%),其次为日本(13%)和中国(7%);最常见的取样位点为唾液(52%),其次是牙菌斑(28%);口腔微生物组数据中以16S r RNA测序手段为主,占比79%,剩下21%的数据中,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占20%,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数据占1%。结论:(1)本研究已获得的高通量测序数据中达79%为16S r RNA测序;(2)从分布来看,本研究已获得的数据集中在以美国为主的北美洲国家,研究对象主要是口腔健康人群;(3)在研究口腔疾病的数据中以牙周病为主,其次为龋病,占比分别为45%,28%。(4)本研究中以唾液为取样位点的数据量达52%,第二为牙菌斑,占比28%。第二章基于微生物组大数据的龋病诊断模型目的:基于前期收集的已发表的微生物组数据,探索一个可涵盖不同地域、年龄、测序区间等的具有普适性的基于微生物的龋病诊断新方法;同时探索在何种条件下该方法可达到最大的诊断准确性,以期为临床疾病诊断及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上述搜集到的数据中基于16S r RNA测序样本并分为三组,分别为基线数据组(Baseline,简称基线组,为口腔健康样本,来源于以口腔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的样本数据),龋病组(Caries,为龋病样本数据)和健康对照组(Control,简称对照组,为口腔健康样本数据,与龋病组来源于相同研究的健康对照组数据),后两者组成龋病数据集(Data Set Caries);使用Parallel-MET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基于微生物搜索的方法(即基于物种进化关系的群落对比算法,从已知数据中找到与未知样本在群落结构上高度相似的已知匹配)计算出每个样本的微生物组新奇指数(MNS,可以衡量样本独特性的指标,相较于健康样本,疾病样本存在更独特的新奇指数),然后分别计算三组数据的α多样性,利用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进行统计分析,随机森林方法(Random Forest,RF)对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最后通过ROC曲线评估龋病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1)所有测序序列经过注释后可分为10个门,63个属。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显示基线组和对照组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大于龋病组,表明健康受试者的口腔微生物多样性要高于龋病患者,且随机森林结果表明细菌在属水平上可以显着区分龋病组与对照组和基线组样本;(2)经过数据处理后,三组测序样本共留下22,243例高质量样本数据,计算其MNS值,并按年份排列分布,结果显示MNS在每年呈正态分布(与模拟正态曲线比较),说明本研究前期收集到的微生物样本数量足够,没有出现显着偏好性,且数据大小随年份递增而减小;(3)对照基线数据集搜索龋病数据集中的1703个样本,计算其MNS,基线组和对照组的MNS显着低于龋病组的水平,说明相对于口腔健康样本,龋病样本有着变异更大的菌群结构;(4)使用ROC曲线(可用于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对龋病数据集进行评估,得到准确率AUC=0.67;随后应用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比较了不同宿主因素对口腔菌群MNS的影响大小,发现龋病状态、年龄、取样位点、国家、DMFT指数均对样本MNS产生了显着影响,其中龋病状态的影响最大;在样本meta信息详尽的情况下,控制了年龄、取样位点、国家及DMFT指数四个相关宿主因素后,龋病数据集的准确性增加,其中中国高龋儿童唾液样本数据集诊断准确性最高,达AUC=0.88,说明在控制宿主因素后,龋病诊断模型可达到很好的诊断性能。结论:(1)在控制宿主因素后发现中国儿童高龋样本能得到得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中唾液样本AUC=0.88,牙菌斑样本AUC=0.87);(2)通过比较中国儿童牙菌斑样本中的高、中、低龋样本的诊断性能,发现龋病早、中期及龋病末期均有一个较高的诊断准确性,AUC值分别为0.74,0.74和0.87。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搜集全球人类口腔微生物组数据,总结了现阶段口腔微生物组测序数据的分类情况,同时基于大数据,通过微生物搜索的算法对龋病数据集中每一样本进行计算,基于得到的MNS值,构建诊断模型,对龋病进行诊断,其中中国高龋儿童唾液样本数据集准确性最高,为0.88。表明我们通过微生物搜索的方法,可以构建一个具有普适性且具有较高准确性的龋病诊断模型。本研究证明我们可以通过微生物群落基于健康口腔样本对龋病进行诊断,丰富了基于微生物组诊断龋病的方法,这种以龋病严重程度评价龋病诊断性能的方法在临床诊疗及疾病预后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对于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及预后的评估有重大意义。

路致云[8](2020)在《山东日照市秦楼街道社区2012年-2018年出生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0-6岁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快速增长阶段,儿童时期的健康成长,为成年以后的健康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还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可为提高我国民众的健康素质与水平奠定基础,提升未来的人力资源质量,降低因生长发育不良所致疾病的卫生资源消耗,提高社会资本产出的价值与效益和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质量。因此,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12年至2018年间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的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该地区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现状,探讨其生长发育的问题及其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0-6岁儿童的保健工作提供指导,为改善该类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提供研究依据和参考意见。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数据来源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的儿童保健服务数据,选取2012年至2018年间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儿童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入本研究的样本儿童共2585名。2.分析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将儿童保健档案中的相关体检数据在excel中进行双录入,用WPS制作公式,对应儿童查体时间和评价量表给出相应评价标准,并输出结果。运用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的结果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定性指标的结果使用频率、构成比表示;分类资料的单因素分析使用卡方检验,两组定量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多组定量资料的单因素分析使用方差分析;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本研究中最终共纳入2585名儿童,其中男童1341名(51.88%),女童1244名(48.12%);户籍类型为城中村的儿童2148名(83.09%),城市儿童437名(16.91%);出生方式为顺产的1313名(50.79%),剖宫产1272名(49.21%);足月产的为2349名(90.87%),早产儿90名(3.48%),过期产儿24名(0.93%);正常出生体重的儿童为2177名(84.22%),低出生体重的儿童为95名(3.67%),巨大儿为313名(12.11%)。不同年份的剖宫产比例、早产率、平均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及巨大儿分布情况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2.12月龄内(含12月)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2585名儿童的出生身长平均值为(50.44±1.98)cm,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平均值为(13.51±1.40)kg/m2,新生儿身长、男童和女童新生儿BMI、不同年份出生新生儿的出生BMI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依据WHO新生儿BMI百分位数标准对新生儿BMI水平进行分类后,BMI ≥85th的比例为16.21%,其中男童17.54%,女童14.79,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新生儿BMI ≥95th比例为4.91%,其中男童4.63%,女童5.23%,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满月时的BMI均值为(16.13±1.70)kg/m2,七年间的满月BMI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014年平均水平最高,2012年最低。男童与女童满月BMI≥85th 比例分别为48.89%与44.90%,男童高于女童(χ2=3.85,P=0.05)。满月时BMI ≥95th比例为25.35%,男童与女童满月时BMI ≥95th 比例分别为26.07%与24.6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6月龄时婴儿平均体重为(8.66±1.11)kg,平均身长为(67.46±2.46)cm,BMI平均值为(19.00±2.03)kg/m2,不同年份的体重、身长及BMI分布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月龄婴儿中BMI ≥85th 比例为52.00%,男童与女童分别为 54.97%与 48.77%;BMI ≥95th 比例为 31.23%,男童与女童分别为34.28%与27.93%。12月龄时婴儿平均体重为(10.57±1.21)kg,平均身长为(76.11±2.30)cm,BMI平均值为(18.22±1.67)kg/m2,不同年份体重、身长及BMI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2月龄婴儿中BMI≥85th比例为49.49%,男童与女童分别为50.70%与48.15%。BMI≥95th比例为27.09%,男童与女童分别为 29.18%与 24.76%。3.2-6岁儿童的体重、身长及BMI2-5岁时儿童男童BMI平均值均高于女童(P<0.05),6岁儿童BMI未见性别差异(P>0.05)。调查对象儿童中共计超重1445人,超重率为37.75%,其中男童829人,占41.43%,女童616人,占33.72%;肥胖共计717人,占18.73%,其中男童450人,占22.49%,女童267人,占14.61%。2-6岁儿童超重的比例分别为 40.09%、33.69%、40.92%、37.67%与 29.86%,2岁男童超重率高于女童(P<0.05);2-6岁儿童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8.29%、16.51%、21.97%、28.08%与18.75%,各年龄段男童肥胖率高于女童。4.6月-6岁儿童的贫血发病情况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显示,贫血人数总计为1170人,贫血率为21.80%,其中轻度贫血占20.70%,中度及重度占1.10%。儿童6月龄与8月龄贫血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2.52%与34.02%,以轻度贫血为主,占30.94%和31.10%,中度及以上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61%与2.93%;其次为18月龄及3岁时期,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7.59%与16.03%。5.12月-6岁儿童的龋齿状况调查对象的总龋齿患病率为5.24%,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龋齿患病率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龋齿发生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8月龄-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随年龄上升,4岁、5岁及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分别达到 15.18%、30.61%与 43.75%。6.儿童的肥胖与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与农村儿童相比,城市儿童(OR=3.73,95%CI:2.78-4.99)出现肥胖的风险更高;与出生后母乳喂养的儿童相比,混合喂养的儿童出现肥胖的风险更高(OR=1.34,95%CI:1.10-1.63)。城市儿童、出生后混合喂养均为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与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OR=3.06,95%CI:1.23-7.59)出现贫血的风险更高;与正常出生体重的儿童相比,低出生体重儿出现贫血的风险更高(OR=1.13,95%CI:1.00-1.52);与足月儿相比,过期产儿出现贫血的风险更高(OR=4.38,95%CI:1.46-13.15)。农村儿童、低出生体重儿、过期产儿均为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1.新生儿过期产比例处于较低水平,早产比例则相对较高,巨大儿比例较高,提示早产、新生儿体重过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胎儿营养过剩可能是该社区剖宫产率较高的重要原因;2.儿童低体重营养不良相对少见,但超重及肥胖问题较为突出,应该加强儿童合理饮食及运动的宣传教育,改善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3.1岁以内贫血问题也较为常见,6月龄与8月龄贫血发生率较高,其次为18月龄及3岁,多处于轻度贫血,部分年龄段高于全国水平。儿童保健机构应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降低贫血的发生;4.18月龄-6岁儿童龋齿的患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主要原因是家长对于儿童牙齿健康的知识缺乏和关注度不够。5.应对城市儿童、出生后混合喂养的儿童对于超重和肥胖问题以及对农村儿童、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的贫血问题给予更多关注。6.本研究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妇幼保健机构在工作中应给与足够重视,加强孕期和儿童期关于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

刘晓丹,孙嘉曦,许卫星[9](2020)在《上海市黄浦区3~6岁儿童乳牙涂氟防龋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上海市黄浦区3~6岁儿童乳牙涂氟防龋项目的防龋效果和成本效益,为学龄前儿童群体涂氟项目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龋病防治的基本措施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在2016—2017年间,对黄浦区12所幼儿园3~6岁儿童实施每半年一次的涂氟。按照基线调查结果将12所幼儿园的3岁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按照制订的规范实施,对照组按照常规要求实施,分别在涂氟前和第4次涂氟后进行患龋状况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年3、4、5、6岁儿童患龋率、龋均和显着性龋均指数有所下降,其中5岁乳牙患龋率从2016年的58.8%降低到2018年的45.0%;干预组患龋率低于对照组,人均涂氟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的涂氟覆盖率和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项目的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5.16。【结论】学龄前儿童涂氟防龋项目能有效降低乳牙龋齿发病率,具有较好的经济学效益;学龄前儿童群体乳牙涂氟规范的应用影响防龋效果。

马永红[10](2020)在《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的编制及膳食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的基础,膳食摄入决定营养状况,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决定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未来的体质健康水平。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物产、种族等特点决定了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和膳食模式与我国其他地区明显不同,但由于缺乏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膳食调查与评价工具,导致对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模式、膳食摄入与营养状况以及膳食模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等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影响了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相关干预措施的科学制定。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研究目的:第一,采用标准化问卷编制流程,开发具有较好信度、效度的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第二,综合采用多种多变量统计方法提取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探索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膳食特点;第三,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膳食模式与主要健康指标的关系,定量研究膳食模式对肥胖、睡眠等健康指标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1.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框架的建立通过国内外膳食调查相关文献研究,初步确定学龄前儿童食物频率概念的内涵,包括学龄前儿童食物频率的内容及形式、膳食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西北地区饮食文化与习惯,构建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的框架。2.初始问卷的形成依据问卷的框架结构,通过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以及目标人群定性访谈等方式,建立学龄前儿童食物清单,通过专家咨询、焦点小组讨论、主要照护人和目标人群调查等方式形成初始问卷。3.试用问卷的形成在西安市、兰州市、银川市3个地区,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18名3~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使用初始问卷收集学龄前儿童膳食摄入种类及摄入量等资料。在此基础上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和相关文献资料,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确定19种营养素为基础营养素。利用累积百分位数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学龄前儿童食物清单进行初步筛选,累积百分位数法以各种营养素提供的基础营养素累计百分贡献率达到摄入量的90%为筛选标准,多元回归分析以决定系数R2达到0.9为基本筛选标准,并在营养学等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对食物条目进行修订,形成试用问卷。4.正式问卷的形成在兰州市、西安市、银川市、西宁市和乌鲁木齐市等5个地区,以方便抽样法选取266名3~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使用试用问卷进行调查。运用Cronbach’s a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和离散趋势法等经典统计学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中的研究方法,对学龄前儿童试用问卷中的各个条目进行筛选;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析问卷维度的基础上,由相关专家指导对食物条目进行修订,最后形成《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Preschooler’s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PSFFQ)。5.正式问卷的评价在西安市、兰州市、银川市,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26名3~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以PSFFQ和《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开展膳食摄入调查。其中,PSFFQ问卷调查两次,间隔4周。两次PSFFQ膳食调查的中间,进行一次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利用两次PSFFQ调查数据所得能量和营养素计算问卷的重测信度,利用第2次PSFFQ调查数据所得能量和营养素计算问卷分半信度和Cronbach’s a系数,以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所得能量及营养素数据为标准,利用2次PSFFQ膳食调查所得能量和营养素的平均值进行校标效度检验,利用2次PSFFQ膳食调查食物摄入频率资料进行结构效度检验,利用内容效度比进行问卷内容效度检验。6.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提取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利用PSFFQ分别在西安市、兰州市、西宁市、银川市、乌鲁木齐市等5个地区收集541份3~6岁儿童膳食每日平均食物摄入量等资料,分别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法提取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通过不同膳食模式间营养素摄入量及各类食物摄入量比较判断各种膳食模式的特征。7.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不同膳食模式为应变量,学龄前儿童人口学特征以及在外就餐次数、户外运动时间、看屏幕时间等因素为自变量,分析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8.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与其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以因子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法所提取的不同膳食模式为自变量,以学龄前儿童是否肥胖、睡眠质量是否正常、近一个月内是否患呼吸道疾病、近一个月内是否发生消化不良等作为应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学龄前儿童人口学特征及膳食模式与各健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问卷初稿包含有11大类166种食物、19种基础营养素。经学龄前儿童试验性测试,幼儿园教师、营养学专家的审查及补充,对食物清单条目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价,从而形成包含11个维度153个食物条目的初始问卷。2.根据第一轮218名学龄前儿童的半定量食物频率初始问卷调查结果,经累计百分位数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对问卷条目进行筛选,形成包含87种食物的试用问卷。根据第二轮266名学龄前儿童的试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问卷的食物条目进行再次筛选,所用方法为离散趋势法、因子分析法和Cronbach’s a系数法。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因子分析提取出9个公因子,最后形成包括9大类66种食物条目的正式问卷。9大类食物分别命名为主食类、肉类及其制品、蛋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水果类、深色蔬菜类、浅色蔬菜类、菌菇类蔬菜和饮料类。9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3.7%。3.正式问卷的测量学属性评价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其中信度评价中Cronbach’s a系为0.819,能量及各营养素的Cronbach’s a系在0.780~0.829之间;分半信度系数为0.869,能量及各营养素分半信度系数在0.723~0.942之间。重测信度系数为0.542,各营养素的重测信度系数介于0.282~0.882之间;利用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9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4.42%,验证性因子分析各因子载荷均大于0.4。校标效度分析能量及各营养素各维度Pearson相关系数介于0.368~0.814,平均为0.613。效度检验中内容效度比CVR=0.8。4.为了避免食用率较低的食物在膳食模式提取过程中信息丢失,根据食物种类、营养素含量等将9类66种食物归为20大类,以此进行膳食模式提取。潜在剖面分析法对学龄前儿童食物摄入量进行膳食模式提取,根据AIC、BIC、a BIC值最小,且使LMR和BLR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3分类模型为理想模型。根据3个潜在类别的类别概率和20类食物的条件均数分布情况,将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分别命名为:“高质量膳食模式、常规膳食模式和低质量膳食模式”,其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分布分别为9.22%、57.38%和33.41%。5.K-means聚类分析法对学龄前儿童食物摄入量进行膳食模式提取,营养学专家指导下将其聚类数预设为3,将最大分类数设置为最大值20,进行快速聚类分析。根据不同类型膳食模式所含食物种类对其命名,分别为传统型、健康型和高糖型三类膳食模式。其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分布为48.80%、33.09%和18.11%。6.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学龄前儿童20类食物日均摄入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参照碎石图和特征值的基础上,为了得到更典型的因子成分,以便结果更易解释,根据专家指导最终保留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17%。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学龄前儿童各类食物的因子得分进行膳食模式提取,按照因子分析结果将聚类数目确定为4。根据K-means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分别命名为主食型、高蛋白型、健康型和高糖型等4种膳食模式,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分布为41.77%、26.99%、23.66%和7.58%。主食型膳食模式日常以谷物类、馅类等食物摄入较多,是西北地区居民及儿童传统膳食模式,但其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素摄入较少(P<0.05);高蛋白型膳食模式日常奶蛋类及制品及豆制品食物摄入较多,其与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呈负相关(P<0.05);健康型膳食模式肉畜类、禽肉类、水产品类、动物内脏类以及叶类深浅色蔬菜等食物摄入较多,其与碳水化合物呈负相关(P<0.05);高糖型膳食模式甜食类、饮料类等食物摄入较多,其与蛋白质、膳食纤维、钙等营养素摄入呈负相关(P<0.05)。7.采用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6~7岁儿童更易选择高糖型膳食模式(OR=3.263,95%CI:1.834~11.741,P<0.05)。母亲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上更易选择高蛋白型膳食模式(OR=2.263,95%CI:1.245~8.456,P<0.05),家庭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是主食型(OR=0.642,95%CI:0.165~0.914,P<0.05)及高糖型膳食模式(OR=0.620,95%CI:0.138~0.798,P<0.05)的保护性因素;家庭结构中以三口之家为参照,与父母祖父母同住更易选择主食型膳食模式(OR=2.783,95%CI:1.392~6.735,P<0.05);近一个月在外就餐次数在8次以上的,更易选择高糖型膳食模式(OR=2.248,95%CI:1.806~10.570,P<0.05),每天屏幕时间在2小时以上更易选择高糖饮食(OR=3.217,95%CI:1.579~9.732,P<0.05)。8.导致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及肥胖的膳食模式是主食型膳食模式(OR=1.762,95%CI为:1.212~2.561,P<0.05)和高糖型膳食模式(OR=1.690,95%CI:1.021~2.810,P<0.05),选择高糖型膳食模式的儿童其睡眠质量较差(OR=2.357,95%CI:1.014~4.078,P<0.05),选择高蛋白型膳食模式的儿童(OR=0.753,95%CI:0.109~0.863,P<0.05)睡眠质量较好,且高蛋白型膳食模式的学龄前儿童不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OR=0.465,95%CI:0.251~0.893,P<0.05)。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包括主食类、肉类及其制品、蛋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水果类、深色蔬菜类、浅色蔬菜类、菌菇类蔬菜和饮料类等9大类66种的食物,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2.将因子分析法中连续型变量因子得分可反复进行统计分析的特点,与聚类分析法可将个体归为不同类型膳食模式的优势相结合,提取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潜在剖面分析法在膳食模式提取研究中存在数据要求高、群体特征代表有限以及在营养学中模型估计标准不确定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提取的膳食模式有待进一步验证。3.因子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法将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分为“主食型、高蛋白型、健康型和高糖型”等4种膳食模式,发现主食型、高蛋白型膳食模式中膳食纤维、维生素E、维生素C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健康型膳食模式中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少,高糖型膳食模式中脂肪、膳食纤维、钙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因此,儿童膳食指导及日常喂养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膳食模式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营养素的摄入量,以达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目的。4.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更大的孩子偏向于高糖型膳食模式。母亲文化程度越高的儿童偏向于高蛋白型膳食模式。高收入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更偏向于高蛋白型膳食模式。与父母、祖父母同住的学龄前儿童更偏向于主食型膳食模式。在外就餐次数越多的儿童偏向于高糖型膳食模式。看电视、手机等屏幕的时间越长,学龄前儿童更偏向于高糖型膳食模式。5.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与健康指标相关性研究发现,偏主食型和高糖型膳食模式的学龄前儿童更容易患超重及肥胖等疾病。偏向于高蛋白型膳食模式的儿童睡眠质量较好,偏向于高糖型膳食模式的儿童睡眠质量不好。偏向于高蛋白型膳食模式的儿童相较于其他儿童不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创新点1.首次以我国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标准的问卷开发流程,编制了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膳食状况调查工具—《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2.率先采用因子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法,探索出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存在四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分别是健康型膳食模式、主食型膳食模式、高蛋白型膳食模式和高糖型膳食模式。3.发现高糖型和主食型膳食模式是导致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和睡眠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高蛋白型膳食模式可提高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和减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学龄前儿童要减少以饮料类为代表的不健康食物的摄入,加大高蛋白型膳食模式的推广。

二、集体儿童龋病监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体儿童龋病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口腔健康教育结合局部氟化物应用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词缩写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一节 一般资料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观察指标
    第四节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第一节 一般资料比较
    第二节 干预措施前后的患龋率、SECC患病率、软垢检出率及龋均
    第三节 干预措施1 年后的口腔新增患龋情况
    第四节 干预1 年后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情况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易感因素及发病率
    第二节 氟化物防龋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机制
    第三节 氟化物防龋的应用价值
    第四节 口腔健康教育结合局部氟化物应用在预防乳牙龋的效果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低龄儿童龋口腔保健结合局部涂氟措施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全凭吸入麻醉下口腔治疗对幼儿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儿童口腔治疗的应用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单一七氟醚麻醉下的口腔治疗对儿童近期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婴幼儿全身麻醉与神经发育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不同涂抹范围的气管插管对全麻下学龄前期儿童龋病治疗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龋病的危害
        1.1 学龄前期儿童龋病的发病率
        1.2 龋病对学龄前期儿童的影响
    2. 全麻下治疗学龄前期儿童龋病的意义
    3. DGA气管插管方法的选择
    4. 全麻下气管插管的不良反应
        4.1 气管插、拔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2 关于插、拔管其他不良反应
    5. 气管导管常用润滑剂及临床应用
        5.1 气管导管常用润滑剂种类
        5.2 现有对气管导管润滑剂研究的不足之处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采集时间点
        2.3 指标采集和评价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基础资料分析
    2. 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2.1 各组间MAP的比较
        2.2 各组间HR的比较
    3. VAS疼痛评分的比较
        3.1 奥布卡因组与石蜡油组之间VAS疼痛评分的比较
        3.2 奥布卡因组间VAS疼痛评分的比较
    4. 其他并发症的比较
        4.1 奥布卡因组与石蜡油组之间并发症的比较
        4.2 奥布卡因组间并发症的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润滑剂在全麻下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现状
    2. 气管导管润滑剂涂抹范围的选择
        2.1 气管导管润滑剂涂抹范围现状
        2.2 本研究中润滑剂涂抹范围的选择
    3. 本研究中观察指标的选择
        3.1 血流动力学指标
        3.2 并发症指标
    4. 气管导管润滑剂对患儿的影响
        4.1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2 对疼痛的影响
        4.3 对其他并发症的影响
        4.4 总结
第五部分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附录三: 数据资料收集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2014-2019年云南省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指标测量
    2.4 判别标准与相关概念
        2.4.1 判别标准
        2.4.2 相关概念
    2.5 质量控制
        2.5.1 培训考核
        2.5.2 人员资质
        2.5.3 仪器设备
        2.5.4 数据录入
    2.6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人口学分布特征
    3.2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
        3.2.1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身高比较分析
        3.2.2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体重比较分析
        3.2.3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胸围比较分析
        3.2.4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维尔维克指数比较分析
    3.3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3.3.1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分析
        3.3.2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过剩状况分析
    3.4 蒙自市城区中学生生理机能状况
        3.4.1 蒙自市城区中学生血压状况分析
        3.4.2 蒙自市城区中学生肺活量状况分析
    3.5 蒙自市城区学生与全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状况对比
    3.6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
        3.6.1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3.6.2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分析
        3.6.3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龋齿状况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4.1.1 身体形态指标
        4.1.2 营养状况
        4.1.3 生理机能
        4.1.4 学生常见病
    4.2 建议
        4.2.1 多部门协同提高学生体质及健康水平
        4.2.2 学校加强学生健康管理工作
        4.2.3 家长树立健康意识,督促学生提高健康素养
        4.2.4 学生积极主动养成良好健康行为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老年龋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预测方法学比较的泛化能力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老年龋病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 研究对象与检测指标
        2.2.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2.2.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2.3 检测指标
        2.3 诊断标准与测量方法
        2.4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主要研究因素与赋值方法
        2.6.1 建立数据库
        2.6.2 老年龋的流行特征分析研究
        2.6.3 老年龋病影响因素分析
    3 结果
        3.1 老年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3.1.1 老年人群患龋总体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3.1.2 老年人群口腔健康问卷知、信、行概况
        3.2 老年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
        3.2.1 单因素χ~2检验结果
        3.2.2 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分析结果
        3.2.3 多重共线性诊断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老年龋病预测模型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老年龋的诊断标准
        2.3 神经网络的建立
        2.4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主要研究因素与赋值方法
        2.6.1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
        2.6.2 GRNN及BPNN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2.6.3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评估,及与传统预测模型效果比较
    3 结果
        3.1 非条件Logistic Regression预测模型研究
        3.1.1 单因素χ~2检验结果
        3.1.2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1.3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结果
        3.2 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研究
        3.2.1 建立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3.2.2 利用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
        3.2.3 非条件Logistic和 GR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3.3 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研究
        3.3.1 建立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3.3.2 利用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预测
        3.3.3 非条件Logistic和BP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4 讨论
        4.1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各函数、参数的设置
        4.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龋病预测能力的比较
        4.3 人工神经网络的缺陷与不足
    5 结论
第三部分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老年龋病预测的泛化能力验证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 研究对象检测指标
        2.3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4 主要研究方法
        2.4.1 三省份地区老年龋影响因素分布状况差异分析
        2.4.2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验证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辽、吉、黑地区老年龋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
        3.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老年龋病预测的泛化能力验证(吉林省地区)
        3.2.1 吉林省老年龋预测结果
        3.2.2 吉林省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3.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老年龋病预测的泛化能力验证(辽宁省地区)
        3.3.1 辽宁省老年龋预测结果
        3.3.2 辽宁省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3.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老年龋病预测的泛化能力验证(黑龙江省地区)
        3.4.1 黑龙江省老年龋预测结果
        3.4.2 黑龙江省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工神经网络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前言
    一、人工神经网络的起源及发展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2 人工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2.1 有师学习
        2.2 无师学习
        3 人工神经网络优越性和特点
        4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
        4.1 按拓扑结构分类
        4.1.1 前馈网络
        4.1.2 反馈网络
        4.2 按网络模型分类
        4.2.1 感知器模型
        4.2.2 反向传播模型
        4.2.3 径向基函数RBF模型
        4.2.4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s,GRNN)模型
        4.2.5 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模型
    三、人工神经网络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1 人工神经网络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策略
        1.1 信息处理
        1.2 模式识别
        1.3 医疗专家系统
        2 人工神经网络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方向
        2.1 疾病诊断
        2.2 临床决策分析
        2.3 预后预测分析
        3 人工神经网络在临床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3.1 心血管疾病
        3.2 肿瘤
        3.3 神经系统疾病
        3.4 内分泌疾病
        3.5 口腔疾病
    四、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微生物组大数据的龋病菌群分析及诊断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组数据的统计分析
    材料与方法
        1.文献检索
        2.纳入及排除标准
        3.文献筛选
        4.资料提取与数据统计
    结果
        1.文献检索结果
        2.数据提取与统计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基于微生物组大数据构建龋病诊断模型
    材料与方法
        1.数据源
        2.数据处理与分析
        3.统计分析
    结果
        1.基于属水平的口腔微生物群落分析
        2.基于微生物组搜索对龋病状态进行判断
    讨论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龋病病因学研究及龋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山东日照市秦楼街道社区2012年-2018年出生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见缩写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上海市黄浦区3~6岁儿童乳牙涂氟防龋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分组及干预措施
    1.3 质量控制
    1.4 数据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不同年龄儿童患龋状况
    2.3 经济学评价
    2.4 干预前后男女患龋情况
    2.5 干预前后涂氟状况比较
3 讨论

(10)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的编制及膳食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
文献回顾
    1 膳食与学龄前儿童健康
        1.1 膳食与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
        1.2 膳食与学龄前儿童营养相关性疾病
        1.3 膳食与学龄前儿童智力和语言的发育
    2 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饮食特点
    3 膳食调查常用方法
        3.1 称重法
        3.2 记账法
        3.3 食物频率法
        3.4 24 小时膳食回顾法
        3.5 膳食史法
        3.6 化学分析法
    4 食物频率测量工具研究进展
        4.1 国外食物频率问卷研究进展
        4.2 国内食物频率问卷研究进展
    5 儿童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5.1 儿童膳食模式的内涵
        5.2 儿童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
    6 膳食模式研究方法
        6.1 先验法
        6.2 后验法
        6.3 综合法
第一部分 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的编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框架的构建
        1.2 食物清单与问卷初稿的形成过程
        1.3 试用问卷的形成
        1.4 统计分析方法
        1.5 正式问卷的形成
        1.6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框架结构
        2.2 食物清单与问卷初稿的形成
        2.3 试用问卷的形成
        2.4 正式问卷的形成
    3 讨论
        3.1 关于试用问卷
        3.2 正式问卷的确定
第二部分 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特征
        2.2 正式问卷信度评价
        2.3 正式问卷效度评价
    3 讨论
        3.1 关于食物种类
        3.2 问卷信度研究
        3.3 问卷效度研究
第三部分 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的提取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2.2 正式问卷食物分组及食用率
        2.3 潜在剖面分析法提取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
        2.4 利用聚类分析法提取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
        2.5 利用因子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法提取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
        2.6 不同类型膳食模式食物种类检验
        2.7 不同类型膳食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膳食模式提取方法
        3.2 关于膳食模式类型
        3.3 关于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 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与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2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膳食模式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比较
        2.2 健康状况与膳食模式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家庭人口学特征对儿童健康指标的影响
        3.2 膳食模式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指标的影响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集体儿童龋病监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 秦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2]口腔健康教育结合局部氟化物应用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临床研究[D]. 杨华旋.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 [3]全凭吸入麻醉下口腔治疗对幼儿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D]. 周玭娉.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不同涂抹范围的气管插管对全麻下学龄前期儿童龋病治疗影响的比较研究[D]. 张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2014-2019年云南省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D]. 马秀秀. 兰州大学, 2021(09)
  • [6]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老年龋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预测方法学比较的泛化能力验证研究[D]. 刘璐.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7]基于微生物组大数据的龋病菌群分析及诊断模型构建[D]. 卢洁.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山东日照市秦楼街道社区2012年-2018年出生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路致云. 山东大学, 2020(04)
  • [9]上海市黄浦区3~6岁儿童乳牙涂氟防龋效果评价[J]. 刘晓丹,孙嘉曦,许卫星. 上海预防医学, 2020(10)
  • [10]西北地区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的编制及膳食模式研究[D]. 马永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20

标签:;  ;  ;  ;  

集体儿童龋齿的监测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