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万山绿色——广东第一高峰

夺取万山绿色——广东第一高峰

一、夺得千山翠色来——广东第一峰探胜(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娟[1](2017)在《《陈白阳集》注释与研究》文中指出苏州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明代中期,这里经济繁荣,商业通达,促成了吴门画派的崛起,这是以地域为特征而命名的画派。吴门画派中名家辈出,而陈淳作为吴门画派后期的中坚力量,其绘画对明代中后期具有特殊的价值,他的绘画至今都影响着许多人。在中国美术史中,谈及陈淳时,把他与徐渭合誉为“青藤白阳”,但往往只侧重于介绍他在写意花鸟画方面的成就,并把他与徐渭合誉为“青藤白阳”。实则陈淳在山水画方面也具有很深的造诣,多隐晦于史料中,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影响了人们对陈淳的全面评价,这对于研究明代中后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本文从陈淳的着作《陈白阳集》出发,通过注释的方法,详细的梳理陈淳的生平、交游、山水画风格面貌及嬗变等,深入挖掘了陈淳对吴门画派及明代中后期艺术的贡献。全文以《陈白阳集》为基础,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现学术研究成果,对《陈白阳集》做了详尽的注释,较为完整的展现了《陈白阳集》的整体面貌,并深入的分析了陈淳山水画方面的师承。论文共分为十四章:第一章主要综述有关陈淳研究的若干问题。这一部分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为陈淳生平。第二小节为《陈白阳集》中相关问题探讨,主要探讨了陈淳的文集《陈白阳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小节论述了陈淳山水画渊源。分别是师法沈周、一身清癖米家风和旁参元四家三个方面。从第二章至第十四章为《陈白阳集》十卷和附录一卷的注释部分,其中包括《陈白阳集》的原文录入、断句、添加标点符号和注释。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百四十六册《陈白阳集》着手,录入原文,共十一卷,后对集中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六言绝句、七言绝句、诗余等断句并添加标点符号,注释则主要依靠《康熙字典》、《佩文韵府》以及中国基本古籍库来完成。文章后有参考书目,末添加了附录,收录了陈淳现存世绘画一览表。陈淳及其《陈白阳集》的研究仅仅是明代画家、画论研究的一个微小的节点,透过个案研究的方式,进一步看到当时苏州地区人文画家的交游情况等。陈淳在艺术上的贡献,对于研究吴门画派、明代中晚期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丽[2](2013)在《“黄山画”派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图像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了历史学、社会学、文学、比较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从三个章节展开对黄山诗画的论述。第一章陈述黄山入画的三大时期。主要从明末清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来论述:明中叶以后,普门和尚筑路开山,开发黄山。以徐霞客为首的文人士大夫对黄山的推广,使黄山成为旅游的名山。明末清初,由于江山易主,明遗民画家遁迹山林,情寄书画。以黄山的自然风光寻求心灵的寄托,将悲愤之情和亡国之恨在真切的黄山云海中得到宣泄和排解,,对尘世的逃避和愤恨在山川丘壑里得到升华。而徽商对黄山题材的山水画的大量购藏,是艺术家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在明末清初时期出现了最多的山水题材;民国时期明清个性化画家的被发现,是因为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意识恰好迎合20世纪的社会变革和个性解放思潮。石涛和明末遗民画家的黄山画引发当时画家对写生的兴趣,大批画家赴黄山写生,把写生作为打破清末山水画高度程式化的图像样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寻找自我艺术新的立足点;新中国时期的文艺方针改变了传统山水画的价值概念、精神内涵、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画家们响应政府对艺术的干预,加入到“写生运动”中去,直接用笔墨宣纸到生活中去面对真山真水进行写生。黄山再次成为探索新的审美空间和确立个性艺术图式的自然母题。第二章阐述黄山诗画审美特征及风格的转变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对明清至20世纪的黄山诗画代表艺术家做个案研究,将黄山画作为主体研究,同时运用“以图证史”和“以诗释图”的方式来对画和诗分析和比较而明确黄山诗画的变迁:诗的黄山(唐宋时期)、诗画的黄山(明末清初时期)、画的黄山(民国到新中国时期)。第三章论述黄山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多样化和具体化。这两大特色既由黄山自然地理独特的山川地貌特征所致;更因为明清文化价值观的改变所导致艺术审美观的变化,出现了与古典和谐美相异的一些新艺术个性追求。受“个性解放、创新意识”的文化思潮影响,民国、新中国的黄山画无论写实或者不写实的绘画图像均为多样化和具体化为表现特征。关于黄山诗和黄山画的研究,虽已有学者论及,但少有从“黄山诗画的审美变迁”这个角度来把握唐宋至20世纪的发展脉络、缘由及影响。本文正是在于探讨不同时代文化价值观发生变化下的黄山画和黄山诗的审美观的变化和黄山作为母题绘画的近代变革与突破。

韦乐[3](2010)在《清代《西厢记》评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就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西厢记》差不多是最早被纳入评点范畴的一种戏曲文学作品。《西厢记》的评点在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出现,直到清末民初方才画上句号,它可谓整个中国古典戏曲评点的一个缩影。全面而透彻地把握这部作品的评点状况,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而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古典戏曲批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学界基本上都将研究的目光锁定于明代,而对于清代,则只有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得到了充分的探讨和论证。由此导致人们几乎要产生《西厢》评点在金圣叹本之后似已断流的错觉。为此,本文将对清代《西厢》评点的真实状况进行全面的考察,尤其注重对金本以外评本的开掘,力图在客观的史述基础上,运用恰当的理论思维,对清代评点作出细致的分析与公允的评价。全文在总体上由引论和上、下两编组成。引论主要界说“评点”的概念,并对清代《西厢》评点的评点史背景进行勾勒。关于前者,文章根据清代《西厢》评点的具体情形,在常规的“文学性评语”与“圈点”相结合是为评点认识的基础上,指出校注在特定情况下也是批评的一种展现方式;而某类评本中的改编,也是评点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关于后者,则是在简述明代《西厢》评点发展情形的基础上,从评点意图、评点方式、评点内容和评点的美学特征四个角度进行考察,认为在娱情意图下诞生的明代评点已逐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评点方式,叙事渐渐成为评点内容的重心,而“真”则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美学追求。上编分作五个章节,意在多角度地对清代《西厢》评点作一综合性的探讨。这些角度的选取和引论中对明代的考察角度基本相同,正是要突出时序方面的变革,从而体现清代评点的独特价值。第一章为清代《西厢》评点概览。主要从文献角度对清代各个《西厢》评本进行介绍。这些评本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形可从时序上划分为清代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其中,前期评本数量较多,包括《第六才子书》在内的各家评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中期和后期则相对式微,评本数量减少,而且都选用了《第六才子书》作为底本。清代评本在文献上有一个与明代最不同的特征,那便是所有评本皆是文人独立完成和苦心孤诣的成果,这使得它们完全成为文人意识的载体。第二章为清代《西厢》评点的评点意图研究。主要探讨评点行为发生的主观动机。清人评点《西厢》主要出于五个意图,即表达自我、度尽金针、惊世醒梦、整理典籍、舞台搬演。这些意图彼此之间虽差异甚大,却普遍具有比较突出的实用性特征。世俗的趣味在此时的《西厢》评点中已基本散去,《西厢》已逐渐被推离原本的戏曲小道位置,而被纳入阳春白雪的范畴。第三章为清代《西厢》评点的评点方式研究。主要探讨评点展开的具体途径。清人承继着明人留下的成果,从各自的评点意图出发,采用了不同的评点方式。其中,重在表达主观见解的评本采用了评论式,着力于典籍整理的评本采用了整理式,而唯一关心《西厢》舞台生命的评本则采用了评改式。清人在对各种方式的具体运用中,将评点的外在形态发展得更加完善而严密,同时多方拓展评述文本的视角,使批评的方法异彩纷呈。第四章为清代《西厢》评点的理论成果研究。主要探讨清人在《西厢》评点中的理论建树。与清代其他批评领域的研究不同,《西厢记》在评点领域已基本被定位为与古文和八股同一体系的正统文章。除《西厢记演剧》之外,绝大部分评本的执笔者首先对作品敏感的题材进行合“礼”化阐释,竭力使其表现出正统文学应该具备的端庄严肃的思想面貌。在此基础上,他们直奔主题,在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叙事性解读的同时,更加积极地探寻作品对于正统文章写作的指导意义,剥析出若干极富操作性的写作技法。第五章为清代《西厢》评点的审美特性研究。主要探讨清人贯注在《西厢》评点中的美学追求和评点所体现出的相应美学特征。清人的评本无论外在评点形态还是内在评述都体现出鲜明的体系性;其语言也逐渐由感性和缠绵过渡到理性和峻洁,后者则成为主流美学特征;而随着时代和世风的变换,清人的“雅”也取代了明人的“真”,成为《西厢》评点在思想上的主要美学追求。这些美学特性与评点的理论建树具有内在的共通性,它们结合在一起,表明作为文学批评的《西厢》评点已高度成熟。下编分四个章节,主要对四个具有较高文学批评价值而学界关注甚少的评本进行个案研究。第一章研究朱璐的《朱景昭批评西厢记》。首先从批本本身留下的线索入手推勘这位史料不载的评者之生平,进而推断批本的成书时间;然后结合批本主要以选录金圣叹《西厢》批语来评点作品的具体情形,在与金本的对比研究中探析它的理论建树,指出它所确立的是以结构为核心的创作观,而这和它守“礼”重“法”的精神以及追求语言风格的“雅重”结合在一起,正反映出《西厢》评点之清代特色正在迅速形成。第二章研究戴问善的《西厢引墨》。首先从相关史料中推勘这位默默无闻的评者之生平,并认为他关于《西厢》“变而不失其正”的题材认识正与他独特的生平密切相关;然后详细探讨批本所提出的“恰”之美学追求和它认为可资八股借鉴的《西厢》写作技法。第三章研究毛西河的《论定西厢记》。首先结合毛西河生平对他的评点行为作出进一步分析;然后详细探讨“以剧证剧”和“以剧解剧”这两种毛氏论定作品的主要方法,指出它们是毛氏“实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并进而论述他对金圣叹本的批判;最后则论述毛本在文献和文学两方面所取得的具体成就和建树。第四章研究李书云等人的《西厢记演剧》。首先考证四位评者的生平和他们在评点过程中的分工情形,其中关于李书楼的考证澄清了前人众说纷纭的模糊认识,得出他和李书云实为一人的结论;然后抓住评本在清代评点领域基本都将《西厢》作为正统文章来解读的背景下依旧坚持从舞台演出角度分析作品的事实,剖析其独特的艺术追求。

农福庞[4](2006)在《《红杏村人吟稿》校注 ——附《戊子诗钞》《静存斋集》《小竹斋集》》文中提出王衍梅(1776—1830),字律芳,绍兴人,清代旅桂作家。自幼聪颖好学,17岁童子试第一,嘉庆十六年(1811)中进士。授粤西武宣县令,未履任,因耽误而去官,以幕友遍游广西各地。他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喜文嗜酒爱画,诗名颇盛,有《绿雪堂遗集》二十卷传世,收诗词两千多首。对其诗集《绿雪堂遗集》进行系统研究,既有史学价值,也有文学价值。 本论文《〈红杏村人吟稿〉校注—附戊子诗钞、静存斋集、小竹斋集》以广西桂林图书馆收藏的道光二十年(1840年)刊刻的《绿雪堂遗集》十册二十卷为底本,以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849年的《绿雪堂遗集》六册二十卷增刻本为校本,进行校勘与注释。主要是对王衍梅到广西武宣县赴任,失官后旅居广西平乐、桂林一带,最后客死桂林,这一段时期所作的诗歌进行校注。诗歌的内容除一般文人常有的唱和赠答、怀乡思亲、感遇抒怀外,还有对广西境内秀丽风光的大量描写,特别是桂林的风景名胜,几乎一一有诗描述。此外还有部分反映了广西的风土人情,通过与驻越南使节的交往也描写了越南的民俗风情。在全面校勘、注释《红杏村人吟稿》、《戊子诗钞》、《静存斋集》、《小竹斋集》的基础上,前言部分主要是对王衍梅的生平、思想、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不足之处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力图对作家、作品做出较为恰当的的评价。

刘晖[5](2005)在《李宗瀛《小庐诗存》校注》文中研究指明清代广西诗坛兴起于乾嘉时期,繁盛于道成年间。以“杉湖十子”诗派为代表的临桂诗人,是道咸时期广西诗坛的支柱和成就最大者。李宗瀛是“杉湖十子”之一,其诗歌用典缜密,旁征博引,气魄宏大,风格险涩,辞藻华丽,言语犀锐,不袭古人面目,自成一家,在当时的广西诗坛乃至全国的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但他的诗歌集《小庐诗存》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与研究。 本论文以张凯嵩编辑的《杉湖十子诗钞》中所收录的《小庐诗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版本鉴别、文字校勘及诗句注释等整理工作,以期让读者能读懂李宗瀛的诗歌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李宗瀛的生平思想、文艺观及《小庐诗存》的内容意旨到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希望今人能对李宗瀛及其诗歌有全面的了解,并对其文学成就作出公允的评介。

王先岳[6](2004)在《《退遂斋诗钞》校注》文中认为倪鸿(1828—?),字延年,号云癯、耘劬,广西桂林人,为“岭南三大家”中张维屏、黄培芳的入室弟子,诗名颇盛。他长年游宦广东,早年为巡检,后去粤适闽,襄办台湾军务,官至七品。 本论文以倪鸿《退遂斋诗钞》光绪七年泉州本为底本,以《曼陀罗庵集》梁昌汉抄本为校本,对《退遂斋诗钞》进行校注整理;并以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对其创作展开一番知人论世的探讨。倪鸿受儒、道、释三家思想影响,仰慕玄、远、清、虚的生命精神,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诗化性格。其诗学最重要的有性情说和尚奇说两方面,前者体现了晚清诗学的一种价值取向,后者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另外,他还主张脱化论、教化论等。倪鸿转益多师,诗宗仲则、樊榭,参以渔洋、梅村,并能融铸唐宋风韵,早年诗风清新俊逸,绵丽明秀;晚年诗风凄清萧瑟,奇崛苍凉。其诗中恒有一种“清”的因子,这与其生命精神是相通的。倪鸿诗歌意境营造主要有意象迭加、诗禅合一等手法,其最大特点是善于经营意象。但其某些作品,也有浅俗的缺点。

彭寿辉[7](2002)在《夺得千山翠色来——广东第一峰探胜》文中研究说明 我曾到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寻幽揽胜,为其雄、高、秀、奇而心往神驰。谁料想,广东省阳山县境内竟也有一个几与华山齐肩、海拔高达1902米的天南第一峰。去年11月,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亮牌,我作为首批游客,得以先睹芳容。下车伊始,进入第一个景点——天泉度假村,的确名副其实,庭院幽雅,瀑布如溅珠碎玉,石桥下泉水淙淙,造型各异的竹亭,倚山而建的别墅式住房,蓝瓦黄墙与怒放的野杜鹃相互辉映。若此恬静、安宁的度假村,真能让人沉睡酣眠,第二天再以充沛精神到多处景点,领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乐趣。从天泉度假村出发到峰顶,虽然全程仅39公里,由于山路狭窄,车辆只能倚山盘旋而上,缓缓前行。放眼处,但见松柏冠盖如云,枝干如铁,郁郁葱葱,千山争翠,或浓装,或淡抹,各具雄姿,沿途无山不长树,各种各样的树、根、叶、果和藤蔓、草木,或古

二、夺得千山翠色来——广东第一峰探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夺得千山翠色来——广东第一峰探胜(论文提纲范文)

(1)《陈白阳集》注释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的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4.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关于陈淳研究的若干问题
    1.1 陈淳的生平
    1.2 《陈白阳集》中相关问题探讨
    1.3 陈淳山水画渊源
        1.3.1 师法沈周
        1.3.2 一身清癖米家风
        1.3.3 旁参元四家
第二章 《陈白阳集》序注释
第三章 《陈白阳集》叙注释
第四章 《陈白阳集》卷一注释
第五章 《陈白阳集》卷二注释
第六章 《陈白阳集》卷三注释
第七章 《陈白阳集》卷四注释
第八章 《陈白阳集》卷五注释
第九章 《陈白阳集》卷六注释
第十章 《陈白阳集》卷七注释
第十一章 《陈白阳集》卷八注释
第十二章 《陈白阳集》卷九注释
第十三章 《陈白阳集》卷十注释
第十四章 《陈白阳集》附录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2)“黄山画”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黄山画”派的概念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 本文的创意
第一章 “黄山画”派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明末清初“黄山画”派的崛起
        一、 黄山成为名山
        二、 徐霞客游记对黄山的影响
        三 晚明的性灵文化
        四 清初遗民思想
        五 徽商的文化热情
    第二节 民国时期“黄山画”派的中兴
        一、 民国政府对黄山的旅游开发和宣传
        二、 “石涛热”和“黄山写生”
    第三节 新中国时期的“黄山画”派
        一 新中国山水画的政治背景
        二 现实主义和黄山写生
第二章 “黄山画”派的审美变迁
    第一节 诗的黄山——唐宋元对黄山的艺术审美
    第二节 诗画的黄山——明清对黄山的艺术审美
        一、 黄山诗文
        二、 黄山画
        三、 诗画一律
    第三节 画的黄山——民国以降对黄山的艺术审美
        一、 黄宾虹
        二、 刘海粟
        三、 张大千
        四、 钱松喦
        五、 李可染
        六、 宋文治
第三章 “黄山画”派的风格特色
    第一节 多样化和具体化
    第二节 黄山的地貌特征
    第三节 文人画家的艺术观
结语
附录一、历代“黄山画”派代表画家一览表
附录二、历代名家“黄山画”代表作品一览表
附录三、论文插图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3)清代《西厢记》评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引论
    一、"评点"界说
    二、明代《西厢记》评点概述
        (一) 明代《西厢记》评点的发展轨迹
        (二) 明代《西厢记》评点的主要特征
上编 清代《西厢记》评点的综合研究
    第一章 清代《西厢记》评点概览
        第一节 清代初期评本
        一、《详校元本西厢记》
        二、《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三、《朱景昭批评西厢记》
        四、《论定西厢记》
        五、《西来意》
        六、《西厢记演剧》
        第二节 清代中期评本
        一、《静轩合订评释第六才子西厢记文机活趣》
        附:乾隆致和堂刊本《增补笺注绘像第六才子书西厢释解》之无名氏眉批
        二、《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
        第三节 清代晚期评本
        一、《西厢引墨》
        二、《天香吟阁增订金批西厢记》
    第二章 清代《西厢记》评点的评点意图
        第一节 表达自我
        第二节 度尽金针
        第三节 惊世醒梦
        第四节 整理典籍
        第五节 舞台搬演
    第三章 清代《西厢记》评点的评点方式
        第一节 评论式
        一、评点形态
        二、评点方法
        (一) 艺术批评
        (二) 事理批评
        (三) 哲学批评
        (四) 伦理批评
        第二节 整理式
        一、评点形态
        二、评点方法
        (一) 本事批评
        (二) 体例调法批评
        (三) 文意批评
        第三节 评改式
        一、评点形态
        二、评点方法
        (一) 评改结合的体制变动
        (二) 评改结合的唱词调度
        (三) 评改结合的科白变动
    第四章 清代《西厢记》评点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文体定位——从"戏曲小道"到正统文章
        一、《西厢记》作为"戏曲"的传统文体属性依然得到承认
        二、《西厢记》已被视作"案头戏"而非真正的"场上戏"
        三、《西厢记》在事实上已主要被视为正统文章
        第二节 题材认识——"辨淫"与"变雅"
        一、"辨淫"
        二、"变雅"
        第三节 文本的艺术解读
        一、人物解读
        (一) 主要人物
        1、崔莺莺——"尊贵"、"有情"和"撒假"的佳人
        2、张生——"聪明"而"至诚"的才子
        3、红娘——"热心"而"鹘伶"的相府家婢
        (二) 其他人物
        二、结构解读
        (一) 《第六才子书》的结构观
        (二) 《西来意》的结构观
        三、语言探讨
        (一) 高度的逼真性
        (二) 丰富的内蕴性
        (三) 清爽的层次性
        (四) 回环伏应性
        第四节 写作研究
        一、为文之心
        二、行文之技
        (一) 题文关系的处理
        (二) 结构秘法
        1、文脉
        2、文势
        3、伏应
        (三) 怎样写人
        1、注重从联系中定位人物的主次是写人的前提
        2、旁侧描写是写人的有效途径
        3、"心、地、体"是塑造人物的根本原则
    第五章 清代《西厢记》评点的审美特性
        第一节 结构之美——体系性
        一、关于"体系性"的界说
        二、评点形态的体系性
        三、评点内容的体系性
        第二节 语言之美——从感性缠绵到理性峻洁
        一、初始阶段的感性和缠绵
        二、作为主流的理性和峻洁
        第三节 思想之美——雅
        一、释"雅"
        二、"由礼则雅"
        三、含蓄深远
        四、反腐求变
下编 清代《西厢记》评本个案研究
    第一章 《朱景昭批评西厢记》述论
        第一节 批者生平及成书时间
        第二节 批本的理论状况
        一、守"礼"重"法"
        二、结构是创作的核心
        三、语言要切实服务于结构且风格雅重
    第二章 《西厢引墨》述论
        第一节 批者生平
        第二节 "变而不失其正"题材认识的的思想根源
        第三节 "恰"的美学追求
        第四节 服务八股的写作技法研究
        一、起结伏应
        二、偶对骈行
        三、修辞笔法
    第三章 《毛西河论定西厢记》述论
        第一节 毛西河与《西厢》
        第二节 论定《西厢》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论定西厢》的主要评点内容
        一、文献论定
        (一) 作者和第五本问题
        (二) 杂剧体例问题
        (三) 调法和习语
        二、文学探析
        (一) 文学作品的叙事虚构性
        (二) 结构章法探究
    第四章 《西厢记演剧》述论
        第一节 诸批者生平及评改分工
        第二节 "场上戏"的艺术魅力
        一、气氛热闹
        二、剧情精彩而明晰
        三、斥低俗,添文雅
附录一 王实甫本《西厢记》评点汇评举例
    凡例
    《西厢记》第一本
        楔子
        第一折
        第四本
        第四折
附录二 金圣叹本《西厢记》评点汇评举例
    凡例
    一之一 惊艳
    四之四 惊梦
参考文献
后记

(4)《红杏村人吟稿》校注 ——附《戊子诗钞》《静存斋集》《小竹斋集》(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王衍梅的生平研究
        (一) 少年勤学,一举成名
        (二) 青年畅游,潇洒不羁
        (三) 壮年游粤,流连诗酒
        (四) 晚年旅桂,落寞悲凉
    二、王衍梅的着述及其版本情况
    三、王衍梅的思想研究
        (一) 追求隐逸梦逍遥
        (二) 显亲荣身求捧檄
        (三) 外儒内道融一身
    四、王衍梅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 山水田园诗
        (二) 交游酬答诗
        (三) 思乡怀人诗
        (四) 其它杂咏诗
    五、王衍梅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 秀笔惠心 写景融情
        (二) 简洁明快的白描手法
        (三) 诗歌的议论化和散文化
        (四) 触处生春的用典艺术
    六、王衍梅诗歌的不足
凡例
    红杏村人吟稿(上)
        舟中读六家诗作放歌行
        别高要令叶健庵
        苍梧呈郡伯袁介庵同年
        斗草虫画片谭秀才索赋戏成徘体
        书苍梧典史余应松越南纪闻卷后并序
        余七小霞别十九年今乃见,于苍梧即席赋此为赠
        自检诗草有怀座主方伯公
        入峡
        昭州骚口逢越南贡使自京都回,赋成四律,奉怀方伯红茶公兼呈制宪仪征师
        自平乐至阳朔,一路山皆石骨幽秀峭拔,自成一子,诡橘奇俶,不名一家,余心喜焉援笔赋此
        和人咏茄
        紫桃花
        追悼陈二梅
        初至桂林上静谷太守
        春日独游壶山
        赠阎鲁翼同年
        社日复往壶山一杯酹雷酒人
        伏波岩
        春暮积阴
        柳州刘司户墓
        桂林近事三章
        蚕豆词
        上孙少兰太守
        信步至栖霞禅房以诗题壁
        春游曲同阎大鲁翼邓五樵香作
        书扇赠宁大寄斋
        连日游山寺
        平乐太守俞苕琴先生见过
        闲居无事杂和唐人小诗
        得樵香刺史长沙书却寄
        桂林杂诗
        书山寺壁
        湖西庄怀春湖副宪
        帘钩四首奉和筠潭廉访
        刘仙岩
        陆小姑紫蝴蝶花馆诗题词并序
        孟棠同年在宾州葺听荷小阁,落成,自倡四诗,为一时傅诵,旅斋澹坐依韵和之
        前题用吴次山孝廉韵呈孟棠兼柬春舍
        次孟棠池上白莲作花分得香奁元韵
        春畲刺史刊听荷阁落成诗迭次山韵题于卷尾
        读过学斋诗集因柬家味兰孝廉
        秋兴四首呈松圃先生七夕前二日,立秋先生过双藤谭,至日哺而散。晚间露坐,有怀池上草堂,遂成四诗。望日为先生八十生辰,时孟棠将归盱眙,幼于擢守泗城,引例北上,故末首及之。
        题马云谷自写云谷图
        常晴川桂林纪游图
        李公子松孙以诗社题四首见质依韵答之
    红杏村人吟稿(下)
        夜坐有怀蘅(?)司马时权篆佛山
        桂林十二名山图 佚二
        漓江秋日送孟棠同年还盱眙
        复和诗社题四首
        夕阳四首和玮
        崖竹同年所居湘别墅与余双藤池仅隔一堵数日未面拈此贻之
        和芸甫忆梅用新城秋柳元韵
        送谢小浦由湘南北上
        正月三日为小浦书横幅得诗六章即示故园诸好
        五日送小浦登舟有怀镜西韵香百谷又溪诸丈
        雨中送许美叔还钱唐
        次韵黄秋槎见赠
        二月朔日作
        寄(?)上人
        赠盆兰
        晓寒
        书兴
        平乐太守俞公苕琴建飞楼于郡之东南隅宫保阮公颜曰丰乐以拟环滁之胜落成四首
        雨后园林漫兴
        寄副总河潘芸阁同年
        苦雨排闷示倪彦嘉
        三月一日阅邸抄喜闻扬威将军阿克苏奏捷因览甘肃全图作回疆凯歌十二首
        三月五日寄家人
        春日寓斋书感寄七弟顺德幕
        郡斋题壁
        试院榕轩
        闻蚓
        郡厅二榕树歌用新城尚书六朝松石歌元韵
        次苕翁怀梦岩学使元韵
        李崖竹同年以庶母吕宜人五十初度索诗赋呈四律并柬十三十五两令弟
        闰端午先慈忌日
        玮儿自羊城寄呈诃林吊虞功曹二首小有风格山斋无事拈此示之
        试院大榕树歌
        玮儿自岭南寄荔枝诗摹仿坡公而能运以已意作此示之
        赠陈大绰堂
        一鉴堂暴雨
        寄阳朔富兰渚大令
        僦居凤岭西偏题壁
        山斋小病购兰一盆约四十余茎以奉苕琴先生猥贻佳句奉答四章
        后园栽焦一雨而活喜为作歌
        平乐谭侯下凤山之麓建朱吴二忠祠属余作碑纪诗四首地为宋五贤祠故基
        得玮儿书六月二日奉一雄老夫有弄孙之喜作诗自贺并寄玮续一首
        和玮花田送春韵
        夜坐果木园林之佛斋用玮唐荔园赏荷诗韵兼柬陶绥之茂才
        笠孙诗一首寄玮
        山堂暴雨晚色苍然作诗遣兴
        观涨行并序
        乘兴为人书近作有山僧上堂而请口占赠之
        得西信三月二十八日三元戎合兵进剿连战两昼夜拔噶尔城禽逆回张格尔亲党馀贼十馀万人皆乞降渠魁指日就获喜成四首
        凉夜
        送客从园林散步怡然有作
        草堂一首示诸生
        闲趣
        赠水仙
        分岁
    戊子诗钞(上)
        戊子元日晓雨闻雷试笔二首
        果木圆林之佛斋二首呈苕翁
        新正二日作
        庭鸭
        家宴
        兰盆
        春头连日雷雨不止信笔排闷
        出郭送谢小坡
        上元弄笔戏效皮陆
        夜梦与同年何半馀畅饮醒后感成四首将寄其第三郎于岭南未审所寓故诗意及之
        城东三十韵仿香山体
        平乐衙斋呈裕济明府兼示同席诸君各赋数章为寿
        平乐赏花歌呈苕翁
        自题二首
        裕济生日以莺迁一联为寿翌日即得荣任马平之信赋此奉贺
        苕琴先生招陪得州大守孙公梧州太守袁公衙斋小饮二鼓送至西关
        合题绿珠太真画像
        和苕琴先生起凤亭种花
        正月晦日寄斋明府招饮醇酒诗以报谢
        寄椵翁
        羊角参歌奉酬苕先生
        题钱舜举明皇还蜀图
        内子新晴诗有日高飞絮淡风软落花轻之句颇近晚唐家数依韵和之
        谢谭二公子惠糟蟹
        门生罗锦送春兰
        有欲为余分菊秧者拈此示之
        清明
        瓶花
        林薄间小鸟来巢卵生二雏啁啾其语为赋一诗
        春社祠
        烧香祠
        傀儡戏
        桂林人掘地得郡文学曹士琪所摹米临兰亭石刻 太守郎静谷先生榻本见贻赋此奉谢
        郡斋垂柳一株依依可爱仆有感焉乃赋是诗
        蚕豆
        落花
        题友人曲溪垂钓图
        黄参军壁上读云渚学博壶山看花诗,雨中走访不值。既而学博枉过,并见示苏台杂咏,及春明纪游诸诗,欣诵之。余赋此送似
        山斋
        春柳小湖学使席上作
        紫莺花馆淡坐用云渚学博旅斋独酌韵呈学博
        移入试院来凤堂后轩偶成四首
        呈苕琴先生
        五月九日竹坪翁六十有七出自寿诗见示书扇奉赠
        病后闲遣
        六月五日张润斋招集蕉风芩雨之馆即席有作
        陈思王
        寓园即事
        竹坪翁以荷花生日诗见示次韵一首
        山城晚眺遣兴四首
        七夕饮彦嘉寓斋是仆旧馆戏书其壁
        饮是亦山房次竹坪翁韵
        拟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戊子诗钞(下)
        即事为佩亭书扇
        读三国志重感蔡议郎一首
        夜坐偶成
        梅公亭晚眺
        次韵周以廷学博甲申年咏菊诗并呈彦嘉晴圃
        庭树乌
        酬范画师
        月夜偕友人登梅公亭
        有诵疑雨集者作此示之
        见说
        月下闻歌
        大榕
        李丈青崖见访即送其自楚旋浙
        家香雪秀才以茅山纪游诗见示即和香轮女史元韵
        迭前韵并柬香雪
        再迭前韵即送香雪之襄阳
        寓斋闲坐默数双藤池馆之游杂书数诗寄芸甫水部
        自来凤堂移入道乡书院是为紫薇花吟榭题壁四首
        次韵竹坪翁喜余移居之作
        紫薇花吟榭用竹坪韵呈苕琴太守
        书叶露田家藏仙迹后并序
        甘泉谢文学佩禾,刻同人兰言集,收余诗数首,又自刻春草堂集,中秋前一日,檥舟过访,即席奉赠四章送之珠江
        中秋夜唐参军招游点翠亭不果,饮太守衙斋,大雨
        归斋听雨作
        秋夜读余七小霞诗感旧怀今即题其卷寄之苍梧
        竹坪翁见和移居之作迭元韵复之
        闲遣
        青莲行题阳湖陈少逸诗卷
        秋日昭州田家杂兴
        寓斋有怀寄孟堂
        奉题红茶方伯诗钞即书富良江使槎图上
        山寺望隔岸枫林
        题赵子固画渊明小像
        登北城
        赠陈丈竹坪即题徐荣画竹长卷兼柬令嗣少逸
        关宝臣学博招饮山荘即席四首
        闲遣
        九月二十日早起偶作
        纪梦并序
        晓步昭冈
        (?)儿呈社中课作如数示之
        汉高帝告沛中父老
        武侯街亭诛马谡
        晓渡榕津一路书所见寄谭静斋明府
        双岭道中
        行落花生田中
        残腊二十三日夜,梦渡钱唐中流,遇风雪还泊江口。醒作三绝句纪之。
    静存斋集
        已丑人日立春集唐四首呈苕琴先生
        集唐自嘲
        二月将尽中宵风雨尚闻雁声感而有作
        晓起闻莺
        三月五日作
        病后杂诗
        池中白莲
        竹坪翁将之桂林属书团扇奉赠四章兼柬曾幼竹明府
        秋怀
        闲居
        次韵杨芝樵茂才桂林见寄之作
        己丑重阳过寿佛庵访范画师
        姜介侯秀才招饮园亭即席和赠别元韵
        复过寿佛巷小饮
        饮丰乐楼次秋搓明府韵
        己丑秋,寓昭州之珠玑巷,主人萧姓,庭有黄皮果一树。坡公诗野果名黄子,此其是己。题曰黄果山房。
        喜玮儿自三水至
        焚香静存斋夜坐杂诗
        赴桂林舟行甚驶同介侯剪烛夜话
        訾洲道中
        寓楼听雪
        小楼望桂林诸山作歌
        宿睢阳张中丞祠祠方落成题壁四首
        竹坪翁有诗送余北上依韵奉和即以道别
        遣病
        松圃先生惠晚菊一盆赋谢
        山楼短歌
        钟生招饮陈乙园林题墨四首
        钟生送兰
        二十三日訾洲放掉
        归舟书兴
        鳜鱼塘二解
        望见昭州城戏作
        绝句
        入郭
        已丑除夕示儿辈
        庚寅元旦试笔
        松圃翁赠晚菊尚艳,钟生送春兰已花,姜秀才致红梅、水仙盛开,寓中山茶亦红白齐放,园丁复购得缃梅两盆,掩映阶砌。元旦传坐,饭罢,诗以赏之。
        赠水仙红梅
        红梅
        水仙
        昭州录别
        正月三日答秋槎除夕见怀
        送玮儿赴粤东
        登昭州亭忆故园诸山
        夜饮松岩同年寓斋即事
        正月十二日作
        月下口号
        昭州记事八首留别苕琴先生
        滩落
        瞬息
        落灯日昭江放掉口占赠内
        皇华驿口接秋槎自漓江舟次寄和昭州录别之作仍依元韵奉柬即送其北上
        阳朔
        舟中杂兴
        桂江听雨怀黄柳坡仍用昭州元韵兼寄秋槎
        戏咏舟中食物
        舟中漫兴
        大风泊碧崖角
        连日骤暖闻虫声,一夕大风严寒,忽忆杨芝樵咏桃花扇传奇戏和三断句
        龙门滩
        微雨舍舟登陆入门有晴色未几淋浪达旦水流上阶悦然有作
        雨夜读青莲集
        病中乞缓程赴选长官不许
        春寒
        题马云逵画象
        客中赠内
        送穷日作
        苍梧吟寄余小霞
        杨芝樵过访
    小竹斋集
        竹斋坐雨用昌黎寒食出游韵
        壶山桃花
        北城望李花如雪遂有邓尉看花光景
        舍馆十日,芝樵来问讯,病中连雨竟不一(?),新晴欣然欲往,先此代简,聊以解嘲,仍用昭州元韵
        雨中送姜介侯回平乐
        僦居行呈张幼于同年
        旅斋闲兴
        社日雨
        桂林咏古
        苦雨
        细雨寒甚杂下雪掺戏柬竹坪翁
        寒雨过客皆断萧然清坐寄姜介侯秀才
        题许雨山孝廉汉皋逸事卷并序
        题耶溪樵者图
        戏书斋壁呈竹坪先生芝樵秀才
        前诗意有未尽戏迭元韵兼柬幼竹明府
        杂咏
        跋唐顾升瘗琴铭及其妻庄清卿心经墨刻并序
        为张仙查补题粤游二图
        自叹
        戏咏故乡风味
        鳓鲞
        故园俊味戏迭前韵各一首
        书有正味斋集
        船山莲裳诸集罗列案头书二断句
        芝樵邀同竹坪游芙蓉山馆作歌用坡公上己日携酒出游韵
        题二树山人画双角石
        三月三日梦游兰亭
        三月五日六首
        竹坪先生以春日游栖霞诗见寄灯下信笔奉和兼柬芝樵同赋
        和竹坪春日杂咏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5)李宗瀛《小庐诗存》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前言
第一节 李宗瀛的生平与思想
    一、显赫的家世
    二、曲折的人生
    三、矛盾的思想
第二节 李宗瀛的文艺观
    一、宗唐和宗宋的倾向
    二、清代诗论的影响
    三、自成一家之言
第三节 《小庐诗存》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小庐诗存》的内容
        1、写景状物之诗
        2、描写社会现实,反映民生艰辛的作品
        3、交游题赠之作
        4、以妇女、家事为题材的作品
        5、表现宗教思想的诗
        6、咏史诗
        7、论诗之作
    二、《小庐诗存》的艺术特色
        1、意境由雄浑开阔、气势磅礴走向孤清幽独
        2、诗风由豪放纵横、奇崛峭拔走向凄厉激越
        3、诗句由艰深古奥到笔随意先
        4、语言缛丽藻饰、刻意雕琢到通畅自然
第四节 《小庐诗存》的版本介绍
注释
《小庐诗存》校注
    《杉湖十子诗钞》卷十五(《小庐诗存》卷一)
        秋夜听晏筠塘先生弹琴
        祀灶词
        除日城北泛舟小憩虞山庙
        与郭处士
        壶山看桃花吊山下雷酒人墓
        胡马
        薄暮山行
        秋夜同松崖延春楼登眺
        恼公次李长吉
        送高氏妹二首
        送筠塘先生之广州
        重过五亩园
        孟丽堂梧柳吟蝉小景为从弟晴湖题
        宋藕堂秋窗小景用前韵晴湖题
        鼓吏行戏赠香甫
        惜别曲
        寄远曲
        栖鹤楼有感
        登独秀峰
        书晏筠塘先生重游桂林诗册后
        送香甫之太平
        长画
        榕溪阁登眺
        少翯过访留宿斋中谈艺甚乐翌日以诗奉柬兼寄芗甫明江
        少翯枉同韵见答次前韵复之
        途遇王柳塘因过酒家小饮感作
        隐山吊慧上人
        铜鼓歌
        雪夜闻邻语二首
        雪中招苕甫
    《杉湖十子诗钞》卷十六(《小庐诗存》卷二)
        中秋夜同人集湖西庄延鹤楼
        定粤寺吊定南王
        开元寺
        大雷雨作歌
        春阴
        筠塘先生书来言舟覆大庙峡仅以身免占此志感
        秋晓意行
        霪雨叹
        天启小铁斧歌
        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
        钱忠懿王金涂铁塔歌
        赵忠毅公铁如意歌
        连雨江涨漫述(四首)
        夜坐有述
        晓妆曲
        题汪剑锋孝廉诗卷后
        观刘氏七龄童子书擘窠大字歌
        德公夜禅
        寄秦氏太清楼
        感愤三首
        斋中晓兴
        风洞
        中隐山
        李迪牧牛图
        自订旧稿十一首
        田家杂兴(二首)
        少翯以近作见示率题一律
        再书少翯诗后一首
        中年
    《杉湖十子诗钞》卷十七(《小庐诗存》卷三)
        客有示余《蜀后主祠》诗意有未尽赋此广之
        题宋徽宗仿唐人《明皇训储图》
        读文中子
        谕花奴
        盆鱼
        清明过李春舫墓作
        送从弟韵棠之广州
        义马行(九首)
        病中不得观江涨因成一律
        岁暮谣二首
        张睢阳祠
        口技
        春郊牧马图为郁澂斋明府题
        嗟哉黄生行
        答澹仙梦小韦
        天柱双峰歌
        城南有一士赠黎镃伯
        次韵答王少鹤户部见怀之作
        布被行
        读九芝草堂集
        得少鹤都中书却寄
        奖花奴
        海门
        七夕
        检阅近稿感成一律
        游七星岩
        寄怀少鹤都中
        东江行
        赠庭中石
        秋日独游钵园
        春日园居六首
        养气
        短檠行
        杉湖叹
        西延谣十八首
        读淮阴侯
        老翁叹
        老妪叹
        新妇叹
        流民叹
        车田避兵作四首
        自车田暂归途遇余七丈
        车田村
        平田村
        莫边村
        力冲村
        庙头圩
        村夜
        再往车田道中书所见
        小奴致西山泉
        玉皇阁
        梦中作
        纵言二首
        对酒放歌
        宋徽宗画鹰歌
        韩蕲王湖上骑驴图
        有客行
        薪女叹
        题人桐阴对奕图
    《杉湖十子诗钞》卷十八(《小庐诗存》卷四)
        答人问近状
        致桐树
        江上
        挽义宁协副戎玛隆阿
        挽贺县二尹赖锦荣
        挽永福茂才吕廷颂
        放生池谣(九首)
        跋李何相驳书并示同志诸子
        题画
        与少竹夜话明日奉呈一律
        雨后白桃花
        哀修仁
        哀荔浦
        徐四秬卿承瓒至自荔浦
        九月十三日为孙九龄试晬作
        遥送闵萟馨之晋中
        山鸟一首寄和少竹
        仲秋理架上匏作
        重有感
        杪秋寄怀小帆富川
        一鹦鹉畜数年尚不能言矣戏赠一律
        一饭
        道旁柳
        江边柳
        寄唁狱中友人
        隋宫
        清明题村店壁
        余以身世多艰,聊习禅。诵于觉义,初无所得也,澹仙辱问以宗乘大旨,愧无以答其意,叠韵二首报之
        岁六日夜过待雪斋谭诗即事有作
        人日野望
        晚晴
        雨中澹仙少竹见过
        倪云渠珠江夜游图
        悲泪
        喜闻官军大捷
        偶题定粤废寺
        江晚秋泛
        瘦马行调居梅生
        病中示内,先是妇病风痹,逢秋必作,今秋益剧,而余亦构小极,枕上占此示之
        病中少竹枉书见讯,自云亦以微疾止酒,其闺中药烟且未病也,感其遇与余同,短句奉柬,情见乎词
        过湖西庄与春垌湖楼看雨,薄暮月出,慨然有作
        瓜棚
        父老有劝余乡居者,因托买田为他日躬耕讲书,此代券且坚约焉
        孤燕
        德公于经舍傍杂植花卉,方春烂然,题四十字咏之
        钱石叶少府将游桂林,以其曾祖文端公高庙赐杖寄汤雨生副戎琴隐园,雨生为作寄杖图,属题得七古一首
        遣疟
        茶声
        题徐曰谷《红芍药斋诗》卷
        采莲有寄
        三过车田作
        与车田父老
        跳端公
        肩舆中望前村枫林作
        暮春听雨忆去年花事
        索小芸棣画兰
        得我斋书却寄
        久不得少鹤书,客从都中来者述其近状甚悉,占四十字寄讯
        次韵答万寿崖表侄见赠
        焚诵余暇偶书
        花下独咏
        春日出郭寄怀澹仙用前韵
        晚餐
        明霞墓
        秋城写望
        三从军行为韵棠作 并引
        首夏春樵司马招同人莲荡夜沉短歌四章(四首)
        子夜歌十首
        里妇有不获于姑无辜被出者为作弃妇怨二首
        有学子谭诗颇涉从同,又沾沾于毁誉得失,盖人我相未化尔。惧其入于知见障也,为下一转语晓之。不足云诗作,有韵偈子观可
        秋夜少竹以避疟枉过奉柬
        过联瑚学舍
        湘皋先生出其大父松堂读书图属题
        出郭
        闻官军进攻永安州消息叠前韵
        立春后一日伯韩招集斋中看红梅次韵
        峤西
        吴兴
        前意未尽又拈得横字韵一首
    《杉湖十子诗钞》卷十九(《小庐诗存》卷五)
        侧闻
        少鹤农部以参相国军事使粤,驻节榕城,重九前一日随相国之阳朔,诗以送之
        梅生以二樵山人手书贻黄虚舟诗轴见示
        倚楼
        方塘即日
        初夜对雪
        自题小照
        题《赵饴山集》后
        池上
        初秋闻雁寄怀少鹤越中
        秋斋晚坐寄怀黎镃伯
        小除日寒甚
        欲雪
        晴
        读《霍光传》
        雨过
        芟诗
        闻蟋蟀有感二首
        私盐叹
        西洋医
        鸣雁词
        溪边
        小沧见过谈艺翌日赋长律四十韵赠之
        明日再柬一首
        初食哈密瓜
        一春闭门听雨,花事将阑,柬游春诸子
        取次
        秋雨遣闷
        仲春过栖霞寺
        赠史翁叠韵二首
        癸丑元日
        途遇一客忽揖余:君非懒余子乎?佳句必折久矣,实未尝谋面也。占此自嘲
        长女遣嫁前夕占此送之(五首)
        寒夜闻雷
        复雪
        同人镃伯湖楼小集
        二月二日效玉溪生
        九龄上学
        清明郭东展墓二首
        汪剑峰孝廉溶于丹经,复躭释典,仆若有志未逮也,率赠五十六字
        负薪窔效香山
        寄怀朱我斋
        秋日杉湖写望二首
        晨起读道书作
        宋芷湾咏史诗中有读项羽本纪一律,辄追同其韵
        示联瑚二首
        示次女慧照
        联琨侄以先五兄《小松山房图》索题,距兄殁已十五年矣
        咏苔
        载咏
        长至日晨起礼佛有示
        元夜口号四首
        余自署心牧子系二绝句自励(二首)
        答人问乾嘉间诗人作
        睡起
        目昬
附录
参考书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业论文
致谢

(6)《退遂斋诗钞》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一、 倪鸿的生平和思想
    (一) 生平
        1 寓宦广东
        2 从戎闽台
        3 游历江浙
    (二) 思想
        1 人生哲学
        (1) 曾点之乐
        (2) 高蹈之念
        (3) 逃禅之缘
        2 诗学思想
        (1) 诗见性情
        (2) 诗因人奇
        (3) 诗精脱化
        (4) 意在离即
        (5) 诗有迭法
        (6) 诗尚蕴藉
        (7) 诗见风趣
        (8) 诗关教化
二、 倪鸿《退遂斋诗钞》的版本情况和思想内容
    (一) 版本情况
    (二) 思想内容
        1 山川田园
        2 交游酬答
        3 风土人情
        4 抒怀述志
        5 家庭生活
三、 倪鸿诗歌艺术散论
    (一) 倪诗艺术风格论
        1 绵丽明秀,清新俊逸--倪鸿前期诗风的基本倾向与特征
        ① 摹来花样悉精工,宋杼唐机织寸衷
        ② 风神雅与渔洋近,体格偏如独漉新
        2 凄清萧瑟,奇崛苍凉--倪鸿后期诗风的基本倾向与特征
        ① 江湖北月笙歌夜,兵火关山涕泪秋
        ② 鲸呿鳌掷沧溟外,百怪新从笔底收
        3 倪鸿诗风之“清”的文化内涵阐释
    (二) 倪诗意境营造论
        1 对“意境”一词中“境”的外延的界定
        2 倪诗意境营造论
        (1) 从内容上看
        ① 融情于景
        ② 寓怀于事
        ③ 抒情用思
        ④ 寄慨于典
        ⑤ 诗禅合一
        (2) 从形式上看
        ① 逆象曲衬
        ② 意象迭加
四、 倪鸿的文化意义及其诗歌的得失与地位
    (一) 倪鸿的文化意义
    (二) 倪鸿诗歌的地位与得失

四、夺得千山翠色来——广东第一峰探胜(论文参考文献)

  • [1]《陈白阳集》注释与研究[D]. 王海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2]“黄山画”派研究[D]. 何丽. 上海大学, 2013(01)
  • [3]清代《西厢记》评点研究[D]. 韦乐. 复旦大学, 2010(05)
  • [4]《红杏村人吟稿》校注 ——附《戊子诗钞》《静存斋集》《小竹斋集》[D]. 农福庞. 广西大学, 2006(01)
  • [5]李宗瀛《小庐诗存》校注[D]. 刘晖. 广西大学, 2005(06)
  • [6]《退遂斋诗钞》校注[D]. 王先岳. 广西大学, 2004(04)
  • [7]夺得千山翠色来——广东第一峰探胜[J]. 彭寿辉. 源流, 2002(01)

标签:;  ;  ;  ;  ;  

夺取万山绿色——广东第一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