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光农业 开发旅游资源

发展观光农业 开发旅游资源

一、发展观光农业 开发旅游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张诗悦[1](2021)在《我国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研究 ——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年我国已经全面脱贫,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发展观光农业的良好契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完善配套设施。竹沟镇作为首批特色小镇,具有红色文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农业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且主导产业发展活力强劲,具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链条,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景广阔。在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对确山县竹沟镇观光农业案例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其地理位置及行政规划、自然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社会概况、农业基础概况、产业资源概况、旅游业发展现状做了全面调查,得出了竹沟镇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竹沟镇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优势、前景、挑战和对策。结合竹沟镇政府对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意见,设计形成了“一心三环七区”的空间布局。但是由于观光农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将当地红色资源和观光农业联系起来,两者之间没有互相带动作用;二是观光农业发展水平低,没有引入现代科技,智慧化水平低;三是仅依靠自然资源,受季节影响旅游淡季时间较长;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观光农业活动体验感下降等。进而提出深挖本地特色、借助网络优势加大宣传推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加大观光农业相关的资金投入、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观光农业的特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米林[2](2021)在《喀斯特地区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以息烽刺梨园区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选取了贵州省息烽县刺梨园区作为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是探讨在脆弱的喀斯特地区进行观光农业规划设计的方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参考。首先对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理论进行了总结,在概念上将观光农业同美丽乡村规划和田园综合体进行了区分,并提出了在观光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规划设计手法、步骤流程和理论基础。其次对刺梨的价值和特性进行了概述,刺梨产业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价值,并对贵州省龙里刺梨谷做了案例分析。最后对研究区进行了方案设计,主要包含前期分析、发展战略布局、总体规划和效益分析,并得出了以下五点结论:(1)喀斯特地区观光农业规划设计以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美学为理论基础,在设计手法上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造园手法以及现代景观设计方法,规划设计流程包含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确定规划目标与和功能定位-园区结构规划与布局-功能区规划-景观要素设计等。(2)喀斯特地区具有生态环境脆弱和景观资源丰富的特征,在观光农业规划中需将两者结合综合考虑。喀斯特地区的观光农业发展经历了萌芽期(1980~1990)、起步期(1990~2000)、成长期(2000~2010)目前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同时迎来了政策的支持、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市场需求的高涨等机遇。(3)喀斯特地区的刺梨具有美学和文化特性,在环境生态方面具有保持水土,治理石漠化等作用,在经济发展上,由于刺梨含有丰富维生素C、SOD、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医学、食品开发上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在社会发展上,刺梨在推动扶贫,促进社会发展上发挥了巨大作用。(4)龙里刺梨谷利用刺梨种植业+模式,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大力发展林药、林苗、林菜、林鸡等立体种养业,将刺梨产业引向林下空间,开发旅游活动等,为本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5)本研究选取了息烽刺梨园区作为研究区,研究区具有交通便利、自然景观丰富等优势。在规划设计中,将一轴一带四片区作为园区的结构布局,从产品出农村、消费进农村出发解决地区产业发展问题,从封山育林、结果林种植、种草保护与畜牧发展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研究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环境问题,植物设计上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基本实现了景观规划、产业规划和游憩规划“三位一体”的规划布局,为南山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赵庆伟[3](2020)在《广东省东源县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其是否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各省份。广东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也是多山省份,山区主要分布于粤东西北地区且当地发展滞后,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急需加快粤东西北山区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加快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村振兴,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山区观光农业不仅在整个观光农业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影响着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县域尺度,构建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本文首先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山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依据本文提出的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概念模型、思路和原则等,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包含26个指标的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HP法和PCA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具体权重,并根据结果得出了“资源环境可持续、产业发展可持续”承载了0.7796的权重,对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采用极值法和目标值法标准化相结合的方法对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案例研究部分选取广东省山区县——东源县为例,运用构建的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东源县2011—2018年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8年8年间其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逐年增长,从0.3225增长到0.8466,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于2016年从“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上升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水平。基于研究结果和分析,本文也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策略,希望为相似地区的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张倩倩[4](2020)在《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代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满足,城乡居民被乡村旅游魅力所吸引,对绿色消费需求大大增加。近年来,牡丹江市宁安市从多方面开始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取得了较好效果和积累了许多成果。虽然近期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处于初期阶段,本地农业观光旅游景点跟其他发展较好的景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另外,主要还存在景区规模小、比较分散、娱乐项目少且开发度不高;配套的旅游六大要素不够等问题,导致了景区竞争力弱,限制了游客所带来的效益;同时在环境、景观和管理等方面,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团队能力素质也需提高。本文以农业观光旅游相关理论知识为理论依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围绕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基本情况和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开展研究,运用文献收集法和实地探查法,研讨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现状,发现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如以政府主导为主,提升工作人员文化素质,创新宣传,多元开发旅游形式等,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观光旅游机制,才能实现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又好、又快、又稳定的发展。

左竞骞[5](2020)在《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以宁强县青木川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旅游型特色小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结合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是特色小镇类型中最普遍的一种。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支撑核心,本文立足于城乡规划学科,分析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发展的现状,基于青木川镇的实际案例分析,探究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的优化策略,旨在为陕南地区旅游型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空间支持,进而带动旅游型特色小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以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具体以宁强县青木川镇作为案例,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首先对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的产业及其空间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并对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之上,以青木川镇为例归纳演绎了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的问题,最后对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从优化目标、优化内容、优化原则、优化方法、优化策略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优化策略解析。通过以上这些研究,丰富了特色小镇在东西部欠发达地区关于产业空间的理论研究,也为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的建设和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一是归纳总结了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的组成要素,产业要素由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服务产业构成;同时产生了相对应的产业空间要素,即主导产业空间、辅助产业空间和服务产业空间。二是构建了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的优化体系,明确了普遍适用于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的优化内容,包括:主导产业空间优化、辅助产业空间优化和服务产业空间优化。三是提出了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的优化策略,镇域对整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空间进行宏观性的优化,镇区主要对旅游产业空间进行具体优化分析。最后,在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策略的基础上,对青木川镇产业空间的优化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马天明[6](2020)在《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目前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起步也就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才逐渐被提及和开始发展。在大力推动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力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重要的时代任务。本文对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是总结前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进行理论构架,提出新的举措,塑造其成为惠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力求把惠州市从农业大市打造成农业强市,为惠州市的经济增长带来积极作用。本文以产业链理论为基础,以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找出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结构以及发展效益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提出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此外,文章还以惠州市A、B两个典型观光园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产业链的视角对两个主体的经营模式及项目开发进行分析,总结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本文章节做如下安排: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围绕休闲观光农业,从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着手进行阐述,然后介绍了研究涉及到的方法及具体的内容,最后点明研究创新点;第二章为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第四章为典型案例分析,借助案例分析,总结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验证;第五章为对策建议;第六章为结论。

万斐[7](2019)在《铜川市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结构性调整,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建设。休闲农业作为其主要拓展功能,在提供城市居民休闲游憩、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提供产品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效益突出,在今后的园区建设中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是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仅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划引导,严重影响园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但当前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多集中于产业特性、现状问题、区域布局等方面,对休闲农业的旅游市场定位、产品开发、空间规划研究较少,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铜川市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为对象,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实例调研、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和技术,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趋势下,现代农业园区的休闲农业旅游规划问题。主要从园区基本条件、建设现状、旅游资源等方面深入分析,明确园区的旅游发展优势与开发重点,瞄准目标客源市场,确立园区旅游发展定位,提出依托产业现状及资源特色,以耀旬路为轴线,串联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生态休闲等特色旅游资源,构建“一带三板块”的旅游空间规划策略及“强化主题、组团发展”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指导园区旅游产品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功能拓展,提升园区影响力,促进照金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为现代农业园区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宗积章,田荣,李姗姗[8](2019)在《基于SWOT分析法的黔溪村城郊观光农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微观视角城郊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是确保城郊农村观光农业同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无人机拍摄、实地勘察和座谈等方式收集黔溪村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其内部优劣和外部机遇与威胁,进而根据内生整合与外部嵌入的农村发展模式理论和农村产业同农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分阶段理论决策黔溪村发展城郊观光农业定位及其策略。研究表明黔溪村当前的发展缺乏直接进行内生整合的条件及能力,发展城郊观光农业需要在政府、市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政策、资本、贸易可达性"的外部嵌入,并在乡村精英的主导下进行整合。

庄艳[9](2019)在《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化是导致人们旅游消费观念转变的重要因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旅游的目的正不断向追求精神世界的高品质生活转变。同时,中国是产茶大国,有着广泛的茶叶种植面积和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观光农业和茶文化旅游业,近年来,观光茶园旅游从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观光茶园作为观光农业的新型类型,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且磐安有着天然优势的茶园生态环境和古茶场文化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此时对观光茶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笔者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的,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梳理总结,了解了国内外观光茶园的研究概况和发展概况,并分析了国内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叙述了观光茶园的功能与类型,最后总结出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其次,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4个观光茶园为重点调研对象:中华武夷茶博园、梅家坞茶文化村、大木山骑行茶园和雁南飞茶田景区。从这几个茶园的规划理念、功能区划分、植物和水体景观、建筑和小品景观、交通和旅游活动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炼和借鉴其中茶园景观设计的手法、良好的茶产业发展模式与创新的活动项目等特点。最后,通过对磐安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走访调研,对当地的基础资料分析,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以及磐安茶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磐安主要以茶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茶园生态资源为主,旅游资源特色鲜明,这些资源的可开发性较强,有着非常优越的旅游开发条件,基于这些现状条件对磐安发展观光茶园进行SWOT分析。对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茶园景观进行设计研究,主要以“茶园觅古”为主题,传承茶文化与古茶场文化特色为宗旨,通过茶园骑行道串联,着力营建自然优雅的茶园生态风情和浓厚的茶文化气氛。

张安安[10](2019)在《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特征及发展动力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论文基于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相关理论,分析了第一批、第二批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的分布特征、区位特征、旅游资源特征、旅游产业特征以及产业发展概况。文章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因子,并通过样本小城镇的指标量化分析,归纳出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的三个主成分,进一步构建出由吸引系统、需求系统、中介系统、支持系统、决策系统构成的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动力系统。论文通过分析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主导动力的演变,将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的旅游发展动力模式归纳为资源驱动型、需求拉动型、政策驱动型、创意再造型四种。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梳理第一批、第二批中国特色小城镇中的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资料,进行初步分析。首先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影响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分布的因素。其次是在规划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从区位特征、旅游资源特征、旅游产业发展特征以及小城镇产业发展概况等方面对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进行分类别的分析解释。第二,结合理论与实际,从外部推力和内在动力两个角度分析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形成与发展的动力因子。其次,对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动力因子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量化指标。文章选取了30个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收集各项动力因子的指标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因子归纳为资源力、支持力、市场力三个主成分。第三,通过对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资源力、支持力、市场力的分析,构建出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系统,并解释吸引系统、需求系统、支持系统、中介系统、决策系统五个子系统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第四,通过分析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主导动力的演变,将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的旅游发展动力模式归纳为资源驱动型、需求拉动型、政策驱动型、创意再造型四种,并结合案例解释各个动力模式的特征、运行机理和作用条件。第五,在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特征和动力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发展观光农业 开发旅游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观光农业 开发旅游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研究 ——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实际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满足城镇居民的观光旅游需求
        1.3.2 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
        1.3.3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综合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观光农业研究综述
        2.1.1 观光农业的概念
        2.1.2 观光农业发展阶段
        2.1.3 观光农业的类型
        2.1.4 观光农业的特征
        2.1.5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驱动力
    2.2 国外观光农业研究综述
        2.2.1 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内容及特色
        2.2.2 国外观光农业的经验
第三章 确山县竹沟镇观光农业发展调查
    3.1 调查方法及内容
    3.2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2.1 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
        3.2.2 行政区划
    3.3 自然资源
        3.3.1 气候条件
        3.3.2 地形地貌
        3.3.3 水资源
        3.3.4 土地资源
    3.4 红色文化资源
    3.5 社会发展
        3.5.1 全镇建设情况及经济状况
        3.5.2 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
    3.6 农业基础概况
        3.6.1 农业概况及资源优势
        3.6.2 农业生产现状
    3.7 特色产业及发展现状
        3.7.1 特色产业
        3.7.2 产业发展现状
    3.8 观光农业现状
第四章 竹沟镇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4.1 SWOT分析
        4.1.1 优势(Strengths)
        4.1.2 劣势(Weaknesses)
        4.1.3 机遇(Opportunities)
        4.1.4 威胁(Threats)
    4.2 问卷设计
        4.2.1 游客基本情况
        4.2.2 观光农业行为信息
        4.2.3 观光农业与农村发展关联点
    4.3 调查过程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4.1 游客基本情况分析
        4.4.2 观光农业行为信息分析
        4.4.3 观光农业与农村发展关联点分析
        4.4.4 调查结论
第五章 竹沟镇观光农业总体规划
    5.1 建设目标及规划原则
        5.1.1 建设目标
        5.1.2 规划原则
    5.2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5.2.1 一心
        5.2.2 三环
        5.2.3 七区
第六章 竹沟镇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1 发展具有竹沟特色的观光农业
        6.1.1 结合红色旅游,使观光农业提质增效
        6.1.2 科学合理分区,实现功能效益最大化
        6.1.3 借助特色小镇优势,丰富观光农业产品结构
    6.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6.2.1 加强全镇基础设施建设
        6.2.2 加强景区服务设施建设
    6.3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6.4 多产业融合发展
    6.5 借助网络资源,加强宣传推广
    6.6 培养乡土人才,做强观光农业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2)喀斯特地区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以息烽刺梨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理论基础
    2.1 观光农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原则
    2.3 观光农业规划设计理论基础
3 喀斯特地区观光农业发展概述
    3.1 喀斯特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环境资源特征
    3.2 喀斯特地区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3.3 喀斯特地区发展观光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 喀斯特地区刺梨的特性和价值概述
    4.1 刺梨的概况
    4.2 刺梨的特性
    4.3 刺梨的价值
5 龙里刺梨谷案例分析
    5.1 龙里刺梨谷概况
    5.2 龙里刺梨谷景区的总体规划
    5.3 龙里刺梨谷景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6 息烽刺梨园区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6.1 研究区概况
    6.2 发展战略
    6.3 总体规划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广东省东源县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关键问题
    1.6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山区
        2.1.2 观光农业
        2.1.3 可持续发展
    2.2 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2.2.1 国外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2.2 国内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3 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借鉴
        2.3.1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体系
        2.3.2 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2.4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概述及评析
        2.4.1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2.4.2 研究方法梳理与评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3.1 评价体系构建总体过程
    3.2 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概念模型
    3.3 山区县域特征
        3.3.1 自然生态资源
        3.3.2 人口综合素质
        3.3.3 经济发展水平
        3.3.4 生产条件方面
        3.3.5 科技教育方面
        3.3.6 产业融合方面
    3.4 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5 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3.5.1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3.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3.5.3 指标选取依据
        3.5.4 具体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第四章 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综合评价
    4.1 基于AHP和 PCA的熵组合权重的计算
        4.1.1 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赋值
        4.1.2 主成分分析法指标权重赋值
        4.1.3 基于AHP和 PCA的熵组合权重
    4.2 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选择东源县作为案例研究的依据
        5.1.1 地貌特征方面
        5.1.2 观光农业方面
        5.1.3 资源环境方面
        5.1.4 小结
    5.2 东源县基本情况
        5.2.1 基本概况
        5.2.2 农业产业概述
        5.2.3 观光农业概述
    5.3 基于AHP和 PCA的熵组合权重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5.3.1 数据来源
        5.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5.3.3 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5.3.4 计算组合权重
        5.3.5 基于极值法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5.3.6 基于目标值法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5.3.7 基于两种标准化方法的综合评价
    5.4 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5.4.1 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丰富农业景观
        5.4.2 丰富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组合,提高过夜游客比重,优化客源结构
        5.4.3 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5.4.4 提升地域特色和吸引力,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5.4.5 积极加强农旅资源的生态保护,促进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5.4.6 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产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之处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调查问卷
    附件2 东源县评价指标基础数据
致谢
附件

(4)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旅游
        2.1.2 生态旅游
        2.1.3 农业观光旅游
    2.2 农业观光旅游特征
    2.3 农业观光旅游相关基础理论
        2.3.1 农业区位旅游理论
        2.3.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3 经济学理论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现状
    3.1 宁安市农业概况
    3.2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3.3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业现状
第四章 宁安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4.1 宁安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4.1.1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
        4.1.2 观光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新亮点
    4.2 宁安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第五章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 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全局意识薄弱,服务行业发展缓慢
    5.2 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不够完善
    5.3 低层次开发普遍,品味有待提高
    5.4 推进旅游发展的创意、策划和宣传力度不够
    5.5 服务人员缺少培训,素质不高
    5.6 生态旅游形式单一,参与互动性活动匮乏
    5.7 季节性强,开发难度较大
第六章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
    6.1 因地制宜原则
    6.2 可持续发展原则
    6.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
    6.4 市场需求原则
第七章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对策
    7.1 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
    7.2 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7.3 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提升旅游产业质量
    7.4 加强宣传,创新宣传新形式
    7.5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7.6 深层次挖掘特色旅游文化
    7.7 多元开发,发展四季旅游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以宁强县青木川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建中国特色小镇的目的及意义
        1.1.2 中国特色小镇的产业空间问题
        1.1.3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发展潜力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概念界定
        1.3.1 陕南
        1.3.2 旅游型特色小镇
        1.3.3 产业空间
        1.3.4 优化策略
    1.4 研究内容与空间范围
        1.4.1 研究空间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基础理论研究
        2.1.1 城乡规划学理论
        2.1.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1.3 区位理论
        2.1.4 产业集聚理论
        2.1.5 点轴理论
    2.2 国外旅游型特色小城镇产业空间理论与实践研究
    2.3 国内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理论与实践研究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问题研究
    3.1 陕南地区概况
        3.1.1 地形地貌
        3.1.2 气候特征
        3.1.3 水文资源
        3.1.4 历史人文
        3.1.5 文化特征
    3.2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概况
        3.2.1 区位概况
        3.2.2 自然环境
        3.2.3 旅游资源
        3.2.4 地域文化特征
        3.2.5 社会经济
    3.3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问题研究——以青木川镇为例
        3.3.1 青木川镇产业构成
        3.3.2 青木川镇域产业空间构成
        3.3.3 青木川镇区产业空间构成
        3.3.4 青木川镇镇域产业空间问题
        3.3.5 青木川镇镇区产业空间问题
    3.4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影响因素
        3.4.1 内生基础因素
        3.4.2 市场经济因素
        3.4.3 政策制度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4.1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目标
        4.1.1 产业优化目标
        4.1.2 产业空间优化目标
    4.2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内容
        4.2.1 主导产业空间优化内容
        4.2.2 辅助产业空间优化内容
        4.2.3 服务产业空间优化内容
        4.2.4 产业空间关系优化内容
    4.3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原则
        4.3.1 差异性原则
        4.3.2 系统性原则
        4.3.3 层次性原则
        4.3.4 可持续原则
    4.4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方法
    4.5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策略
        4.5.1 镇域产业优化策略
        4.5.2 镇域产业空间优化策略
        4.5.3 镇区产业优化策略
        4.5.4 镇区产业空间优化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青木川镇产业空间优化实践研究
    5.1 青木川镇产业空间优化目标
        5.1.1 青木川镇产业优化目标
        5.1.2 青木川镇产业空间优化目标
    5.2 青木川镇产业空间优化原则
        5.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5.2.2 生态优先原则
        5.2.3 可操作性原则
    5.3 青木川镇产业空间优化方案
        5.3.1 青木川镇镇域产业优化方案
        5.3.2 青木川镇镇域产业空间优化方案
        5.3.3 青木川镇镇区产业优化方案
        5.3.4 青木川镇镇区产业空间优化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要素构成
        6.1.2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问题总结
        6.1.3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体系构建
        6.1.4 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策略应用——以青木川镇为例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的推动
        1.1.2 惠州产业的转型
        1.1.3 社会需求的增加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休闲观光农业概念的内涵及延伸
        2.1.1 休闲观光农业概念的定义
        2.1.2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
        2.1.3 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主体
        2.1.4 休闲观光农业的功能类型
    2.2 产业链理论
        2.2.1 产业融合
        2.2.2 产业链延伸
        2.2.3 产业链优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3.1.1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资源优势
        3.1.2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3.2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
        3.2.1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3.2.2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3.2.3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结构不合理
        3.2.4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效益不佳
    3.3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缺乏深度融合
        3.3.2 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缺乏有效延伸
        3.3.3 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缺乏持续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
    4.1 案例Ⅰ—惠州市A花卉观光园分析
        4.1.1 A花卉观光园基本情况
        4.1.2 A花卉观光园发展效益分析
        4.1.3 案例Ⅰ总结
    4.2 案例Ⅱ—惠州市B农业观光园分析
        4.2.1 B农业观光园基本情况
        4.2.2 B农业观光园发展效益分析
        4.2.3 案例Ⅱ总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促进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5.1 重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
        5.1.1 休闲观光农业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
        5.1.2 休闲观光农业与第二产业拓展融合
        5.1.3 休闲观光农业与第三产业转型融合
    5.2 做好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工作
        5.2.1 加强休闲观光农业的技术研发
        5.2.2 重视休闲观光农业的品牌建设
        5.2.3 完善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5.3 持续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的优化调整
        5.3.1 持续加强经营理念的升级
        5.3.2 持续加强辅助政策的优化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铜川市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外发展现状
        1.4.3 国内研究进展
        1.4.4 国内发展现状
        1.4.5 小结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基础研究
    2.1 概念辨析
        2.1.1 休闲农业
        2.1.2 美丽乡村
        2.1.3 现代农业园区
    2.2 相关理论依据
        2.2.1 城乡一体化
        2.2.2 产业融合
        2.2.3 旅游经济学
        2.2.4 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理论
    2.3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案例分析
        2.3.1 天津曹庄花卉植物园旅游区
        2.3.2 北京蟹岛度假村
        2.3.3 福建省围头战地文化渔村
        2.3.4 陕西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2.3.5 经验总结
    2.4 本章小结
3 照金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3.1 铜川市照金现代农业园区概况
        3.1.1 交通区位
        3.1.2 自然条件
        3.1.3 社会经济
        3.1.4 农业产业
        3.1.5 建设情况
    3.2 园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3.2.1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3.2.2 休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3.3 园区休闲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3.3.1 发展优势
        3.3.2 发展劣势
        3.3.3 发展机遇
        3.3.4 面临挑战
        3.3.5 分析总结
    3.4 本章小结
4 照金现代农业园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市场分析
    4.1 周边旅游资源概况
        4.1.1 铜川市旅游资源概况
        4.1.2 耀州区旅游资源概况
    4.2 照金现代农业园区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4.2.1 旅游资源分类
        4.2.2 旅游资源评价
        4.2.3 旅游资源特征
    4.3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4.3.1 区域客源市场现状
        4.3.2 旅游方式分析
        4.3.3 旅游目的分析
        4.3.4 消费构成分析
        4.3.5 旅游偏好分析
        4.3.6 客源目标市场定位
    4.4 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4.1 旅游发展竞争分析
        4.4.2 旅游发展合作分析
        4.4.3 旅游开发方向
    4.5 本章小结
5 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策略
    5.1 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5.2 旅游规划策略
        5.2.1 因地制宜,确立园区旅游发展定位
        5.2.2 轴线带动,构建网络式空间发展格局
        5.2.3 组团发展,建设主题旅游产品体系
        5.2.4 强化优势,打造精品农业,提供旅游发展载体
        5.2.5 提升服务,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6.1.1 主要研究结论
        6.1.2 论文创新点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SWOT分析法的黔溪村城郊观光农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黔溪村发展城郊观光农业的基础
    1.1 黔溪村概况
    1.2 黔溪村观光农业发展基础
2 黔溪村城郊观光农业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观光农业条件优越
        2.1.2 区域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2.2 劣势
        2.2.1 村域内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2.2.2 专业人力资源不足
    2.3 机遇
        2.3.1 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城郊观光农业
        2.3.2 乡村旅游市场行情好
        2.3.3 梵净山申遗成功的辐射带动作用
    2.4 威胁
        2.4.1 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
        2.4.2 生态环境优势逐渐减弱
3 黔溪村城郊观光农业发展定位及其策略分析
    3.1 明确目标定位,理清发展思路
    3.2 从客体角度出发,发挥“政策、工商资本和贸易可达性”相互推拉作用,从外部为城郊观光农业区嵌入工商资本
    3.3 从主体角度出发,实施“村支两委+乡贤”的模式,吸纳乡村精英主导内生整合村域城郊观光农业发展资源
4 结论
    (1)黔溪村发展城郊观光农业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2)黔溪村当前缺乏直接进行内生整合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能力。
    (3)黔溪村发展城郊观光农业策略。

(9)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缘起
        1.1.1 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
        1.1.2 浙江省茶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1.1.3 磐安古茶场旅游发展的政策性依据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学术意义
        1.2.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课题研究概况
        1.3.1 论文开题与进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1.4.1 国外观光茶园研究和发展概况
        1.4.2 国内观光茶园研究概况
    1.5 论文研究思路
        1.5.1 论文研究方法
        1.5.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观光茶园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茶文化
        2.1.2 观光农业
        2.1.3 观光茶园
        2.1.4 特色小镇
        2.1.5 文化小镇
    2.2 相关理论阐述
        2.2.1 景观生态学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景观美学原理
        2.2.4 茶学
    2.3 观光茶园的功能与类型
        2.3.1 观光茶园的功能
        2.3.2 观光茶园的类型
    2.4 观光茶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4.1 整体性原则
        2.4.2 生态性原则
        2.4.3 特色性原则
        2.4.4 以人为本原则
        2.4.5 体验与参与性原则
3 观光茶园调研分析
    3.1 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内容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中华武夷茶博园
        3.2.2 大木山骑行茶园
        3.2.3 梅家坞茶文化村
        3.2.4 雁南飞茶田景区
        3.2.5 经验借鉴
4 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茶园现状调查及分析
    4.1 项目概括
        4.1.1 设计背景
        4.1.2 上位规划
        4.1.3 项目范围
    4.2 基础分析
        4.2.1 区位条件
        4.2.2 自然条件
        4.2.3 旅游资源分析
        4.2.4 市场分析
        4.2.5 茶园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4.2.6 观光茶园环境容量分析
        4.2.7 磐安茶产业的发展概括与分析
        4.2.8 配套设施分析
    4.3 地域文化解读
        4.3.1 许逊与玉山古茶场
        4.3.2 非物质文化遗产——赶茶场、迎大旗、岭口亭阁花灯
        4.3.3 舞龙文化
        4.3.4 榉溪孔氏家庙
    4.4 茶园发展策略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遇分析
        4.4.4 挑战分析
    4.5 设计理念与总体布局
        4.5.1 设计理念
        4.5.2 设计原则
        4.5.3 主题定位
        4.5.4 总体布局
        4.5.5 设计特色
5 观光茶园的专项设计
    5.1 茶叶品种适宜性分析
        5.1.1 首选品种
        5.1.2 配套品种
    5.2 茶叶利用
    5.3 茶园地形改造设计
    5.4 道路交通设计
        5.4.1 主干道
        5.4.2 次干道
        5.4.3 游步道
        5.4.4 骑行道
        5.4.5 道路文化主题专线
    5.5 茶园植物景观设计
    5.6 建筑小品景观设计
        5.6.1 建筑景观设计
        5.6.2 小品景观设计
    5.7 其他配套设施设计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录
个人简介
致谢

(10)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特征及发展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分析
        1.1.3 相关概念解析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2.1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2.1.1 相关基础理论
        2.1.2 国内外旅游与城镇的关系研究
        2.1.3 我国旅游小城镇的发展历程
        2.1.4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特征
    2.2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相关研究
        2.2.1 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相关研究
        2.2.2 旅游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相关研究
        2.2.3 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相关研究
第三章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特征分析
    3.1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分布特征分析
        3.1.1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空间分布特征
        3.1.2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特征分析
        3.2.1 风景名胜类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
        3.2.2 历史文化类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
        3.2.3 民族风情类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
        3.2.4 田园休闲类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
        3.2.5 康养度假类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
        3.2.6 休闲要素类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
    3.3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4.1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分析
        4.1.1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推力
        4.1.2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4.2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因子的量化分析
        4.2.1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因子及量化指标的确立
        4.2.2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4.3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系统构建
        4.3.1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系统模型
        4.3.2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主导动力因子的演变
    4.4 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动力模式分析
        4.4.1 资源驱动型
        4.4.2 需求拉动型
        4.4.3 政策驱动型
        4.4.4 创意再造型
    4.5 促进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四、发展观光农业 开发旅游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研究 ——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为例[D]. 张诗悦.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2]喀斯特地区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以息烽刺梨园区为例[D]. 张米林.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8)
  • [3]广东省东源县山区县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赵庆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倩倩.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5]陕南旅游型特色小镇产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以宁强县青木川镇为例[D]. 左竞骞. 长安大学, 2020(06)
  • [6]惠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D]. 马天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7]铜川市照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策略研究[D]. 万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8]基于SWOT分析法的黔溪村城郊观光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 宗积章,田荣,李姗姗.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9]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研究[D]. 庄艳.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10]旅游发展型特色小城镇特征及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 张安安.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发展观光农业 开发旅游资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