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导师

不可或缺的导师

一、不可缺少的指导老师(论文文献综述)

杨玲[1](2021)在《小学教师惩戒实践困境与出路研究 ——以昆明市Q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师惩戒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教师拥有正确的惩戒观是课堂秩序良好、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正常运行重要的前提和保障。然而教师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是复杂的,教师对惩戒的度与标准的把握不准确以及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道德情感与行为尚未发展成熟、家长群体对教师惩戒的错误认知以及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使得教师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困境重重。因此,进一步关注小学教师在惩戒过程中存在哪些困境?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困境产生?怎样有效地应对困境?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别从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的界定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调查工具的编制。第三部分首先从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惩戒的认知、教师惩戒的内容与形式和教师惩戒效果三个维度的现状调查分析入手,在对教师惩戒的认知上,发现小学教师在观念上能明确区分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差异;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教师实施惩戒都持肯定态度,但对实施具体细则却含糊不清。在对教师惩戒的内容和形式上,家长、学生和教师能够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实施惩戒,但也存在选择惩戒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家长、学生和教师对教师实施惩戒目的持肯定态度,但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对于惩戒方式的接受度持不同的看法同时还存在“生生惩戒”“情绪化惩戒”的现象。在教师惩戒的效果评价上,教师对惩戒后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变普遍持积极的态度,也认为大多数学生受到惩戒后问题行为有积极的改变,然而,家长在教师实施惩戒后产生的担忧与教师教育性措施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教师实施惩戒的方式与惩戒效果之间存在矛盾。最后,社会对教师惩戒普遍存在消极舆论,家长自身对惩戒消极态度也阻碍教师实施惩戒。第四部分从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四个层面出发分析教师惩戒存在困境的原因,教师惩戒认知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惩戒实施的相关细则出台缓慢细则可操作性和细化难度大;学校及社会对教师惩戒的宣传和监督都还不完善;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惩戒的学习以及参与度不够等等。教师惩戒内容和形式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育观偏离以学生个体成长为导向,偏向成绩和业绩的追求;学校忽视了惩戒方式的好坏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教师惩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家校合作没有形成教师惩戒有效性达成的合力;教师对惩戒标准与度缺乏清晰的认识。第五部分在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家长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围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范教师惩戒的合法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教师自身惩戒的教育性;提升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助力教师惩戒效果达成等切实可行的策略。

张振雨[2](2021)在《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规则适用研究》文中指出共同侵权和专利间接侵权是解决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的两条路径,其中共同侵权是构建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域外国家在处理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问题时,大都经历了从共同侵权理论向专利间接侵权立法的转变。其中,美国实现了判例法向成文法的过渡,德国和日本实现了民法典向专门法的转变。而在我国,是坚持传统的共同侵权理论,还是实现专利间接侵权立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达成共识。在处理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纠纷时,我国应立足于现行法律体系,适当借鉴域外立法和判例。在专利直接侵权判定上,可以借鉴美国司法实践中的“控制或指挥”标准,淡化各方主体的主观意思联络要件,强调其行为的客观关联性,追究在方法专利步骤中起控制作用行为人的直接侵权责任。另外,我国在专利间接侵权的立法模式上,可以采取帮助侵权一元立法模式,但需要采取谨慎的立法立场。在法律构成上,帮助侵权的成立以“从属说”为原则,“独立说”为补充,帮助侵权的物品应当对实施涉案专利具有实质性作用,且无其他合理用途,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具有过错。在责任承担方式上,间接侵权人承担独立责任,而非连带责任。

李瑶[3](2021)在《特殊教育中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不断完善的会计法规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招聘大量的专业财会人员来处理公司的日常财务工作内容,一些职业院校也大量开设会计专业来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实践型的会计人才。在此背景下,特殊教育中职院校也开设了会计专业,招收没有认知障碍的肢体残疾学生。虽然从认知上而言,这些学生与普通学生无异,但是真正在进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这些学生又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别,具有特殊性。《基础会计》实训课又是中职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会计起着重要的作用。特殊教育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们作为《基础会计》实训课的首要实施者,对其教学有效性存在深刻、真实的体会和感受,与残疾人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研究残疾人会计实训课有效教学以及解决其中相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关注以下问题:特殊教育中职院校会计教师是怎样认识《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开展与实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首先,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厘清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相关指标设计,明确从教师、学生、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来衡量有效性;其次,根据H中职的《基础会计》课程标准确定了有效教学的主要维度和一级、二级指标,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基于这些指标设计了H中职教师和学生关于有效教学认知和看法的问卷和访谈,结合实训课堂观察形成有效教学的标准,随后通过一线教师使用有效性标准来检验并修改有效性标准;第三,形成标准后,根据标准设计学生和教师问卷和访谈,根据调查内容衡量H中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的有效性,得出两个有效、七个低效的结论。最后,通过观察实训课堂的教学、调查和访谈特殊教育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了解特殊教育中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探讨特殊教育中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现状以及影响因素,针对特殊教育中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参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对特殊教育中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张安然[4](2021)在《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如今,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成为主流,消费者参与社会责任活动为社会公益做贡献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将慈善捐款与消费者产品购买关联在一起的善因营销被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青睐,它不仅可以使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承担和产品销售促进的双重收益,也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获得帮助他人的满足感,公益事件也在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作用下得以改善和发展。以往企业和学者们主要关注活动的设计制定和传播推广,而对善因营销的结果披露重视不足。学者们仅简要粗略地分析了应该披露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披露透明度的重要性,缺少对具体某一方面内容深入细致的研究,企业善因营销结果披露的效果也参差不齐,这与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不无关系。捐款帮助公益事件是善因营销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故也是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善因营销中的公益事件,企业是直接的捐赠方,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企业捐赠的根本前提条件,故企业和消费者对于捐款帮助公益事件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主体。那么,企业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对于捐款帮助公益事件应该突出强调谁的角色作用呢?实践观察表明,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对于捐款帮助公益事件存在突出强调企业的角色作用和突出强调消费者的角色作用两种,且后者引发的消费者口碑传播强于前者。这一作用关系的内在机制或作用路径是什么?是否有边界条件?过去还没有学者对此进行探究。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在对导向以及各种情境下不同类型导向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的概念用于说明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关于捐款帮助公益事件突出强调的角色问题,并将其分为企业导向和顾客导向两种类型,探究其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影响的作用机制。更具体地说,首先,本文探究了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的直接影响,即企业导向和顾客导向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的差异性影响(实验研究一);其次,本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究了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影响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的作用路径,即消费者-企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实验研究二);最后,本文基于信息整合理论和可及性-可诊断性理论,从活动特征和企业本身两个方面探究了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影响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的边界条件,即,企业-公益事件契合度(实验研究三)和企业声誉(实验研究四)的调节作用。在通过预实验选取适当的企业产品和公益事件等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四个正式实验,借助SPSS23.0和AMOS23.0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上述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会影响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意愿。更具体地说,实验研究一发现,在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顾客导向比企业导向引起的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更高,而且,无论是企业导向还是顾客导向的善因营销结果披露都高于无结果披露情境下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意愿。第二,消费者-企业认同对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与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间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实验研究二在使用不同产品作为实验材料以及更一般的消费者作为被试再次检验角色导向影响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主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了消费者-企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即在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相比企业导向,顾客导向引起的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水平更高,进而口碑传播意愿也越高。第三,企业-公益事件契合度对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与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间的关系有显着的调节作用且被消费者-企业认同所中介。实验研究三的结果表明,当企业-公益事件契合度较低时,相比企业导向,顾客导向引起的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更高;而当企业-公益事件契合度较高时,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没有显着影响,即顾客导向和企业导向引起的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没有显着差异。此外,企业-公益事件契合度的调节作用被消费者-企业认同所中介。第四,企业声誉对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与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间的关系有显着的调节作用且被消费者-企业认同所中介。实验研究四的结果表明,对于声誉较高和声誉中等的企业,其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顾客导向比企业导向引起的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更高;而对于声誉较低的企业则相反,即其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顾客导向引起的消费者口碑传播低于企业导向引起的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而且,企业声誉对角色导向与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被消费者-企业认同所中介。概括来说,本文通过四个实验研究首先证实了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关于捐款帮助公益事件突出强调消费者或顾客角色作用的顾客导向比突出强调企业角色作用的企业导向在引起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方面存在积极效应,其次探明了其作用路径,即消费者-企业认同的中介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了顾客导向(相比企业导向)积极效应的两个边界条件:一是善因营销活动特征——企业-公益事件契合度,当契合度较高时,顾客导向的积极效应被抑制;二是企业本身属性——企业声誉,对于声誉较低或者说不好的企业,顾客导向的积极效应被逆转。本文的研究聚焦于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关于捐款帮助公益事件突出强调企业的角色作用还是突出强调消费者的角色作用的问题,提出并界定了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的概念,以新的思路对善因营销领域尤其是善因营销的结果披露进行了探析和探究。本文实证研究了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的直接影响、作用路径及边界条件,揭示了善因营销结果披露影响消费者反应的内在机制,弥补了善因营销领域对消费者角色外行为研究的不足,也从整体上丰富了善因营销的研究内容。在实践管理应用方面,本文不仅有为企业如何通过善因营销提升与消费者的关系以及更好地实现长期收益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指导的战略方面的管理应用启示,还有为企业如何进行善因营销结果披露的具体操作策略方面的启示:一是企业不仅应该对善因营销最终产生的对公益事件的捐赠额等结果进行披露,还应该注意突出强调企业还是消费者角色作用的表述问题;二是企业可以通过在结果披露中采用顾客导向来弥补善因营销活动中企业-公益事件低契合度的不足;三是企业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采用何种角色导向对捐款帮助公益事件进行表述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声誉水平决定。

张妮[5](2021)在《启蒙教育之歌曲演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歌唱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笔者是一名定向研究生,在读期间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现仍是一名在编教师,学业与工作两头兼顾,一直处于一线教师的状态,因此笔者有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机会,在研究生期间所学的专业是:声乐表演、教学与文化研究,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并撰写了大量的心得论文,可以将学到的专业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因此笔者撰写了《启蒙教育之歌曲演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这篇论文,即能体现出研究水平又能结合笔者在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以3-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展开歌曲演唱的启蒙教育。在音乐活动的作用下,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与记忆力,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对于提升幼儿的敏感性与听觉辨别能力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合理的音乐启蒙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会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划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与方向。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唱活动作为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对于幼儿教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论文中,着重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幼儿在歌曲演唱中出现的跑调、节奏等问题;针对教师我们发现,在开展的歌唱教学活动中,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例如幼儿缺乏积极性、教师选歌困难以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等,以上问题的出现,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歌唱教学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价值;而对于家长则认为,学习音乐没有必要,家长以忙为借口,忽视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以及与教师间的相互配合。所以,对歌唱教学活动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尤为关键的。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以及教学活动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活动现状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怎样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爱好,以及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与音乐欣赏等多项能力。除此之外,从市、区教育局直属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出发,还提出了幼儿常见的一些问题;幼儿园歌唱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师专业、教学方法、设计歌唱活动的深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为幼儿音乐启蒙之路奠定基础。

苏日嘎[6](2021)在《乌珠穆沁长调演唱技艺探索 ——以昭那斯图《辽阔的草原》的分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千百年来,蒙古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源远流长,熠熠生辉。蒙古族长调民歌由于部落分布不同,每一部落长调民歌风格也有所区别。“乌珠穆沁”作为一个古老的蒙古族部落,是草原部落重要成员之一。乌珠穆沁长调民歌因其旋律的大幅度跳动,拥有音域较为宽广、诺古拉华丽多样、多以低腔开始的特征。《辽阔的草原》作为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长调民歌流传在民间,地域分布的不同使其歌曲风格也有所不同。《辽阔的草原》这首长调民歌,在民间各部落间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乌珠穆沁部落和巴尔虎部落不同的演唱版本。本文首先考察了解《辽阔的草原》这首长调民歌民间流传的传说以及同一首歌在两个不同部落各自特有的演唱风格。后以昭那斯图演唱的乌珠穆沁版本《辽阔的草原》为例,具体分析探索乌珠穆沁地区长调的风格特征,再与宝音德力格尔演唱的巴尔虎版本的《辽阔的草原》从歌曲风格特征、演唱技巧上做对比,从而更进一步凸显出乌珠穆沁长调民歌的风格特征。并通过昭那斯图演唱的乌珠穆沁版本《辽阔的草原》深入探索了解其长调教学方式。最后,结合笔者亲身学习过程和演唱展演形式,深入体会说明乌珠穆沁长调民歌演唱技巧以及风格特征。

沈倬丞[7](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范卫卫[8](2021)在《关怀伦理视角下昆明市A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培养具有关怀品质的教师,使幼儿成为“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且值得爱的人”,营造关怀的班级环境是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质量、营造关怀型班级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关怀伦理为视角,聚焦幼儿园班级管理,以昆明市A幼儿园C班为个案,采用个案研究法、文献法、非参与式观察、访谈法展开研究;以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借鉴已有文献对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和行为进行研究,整体上探究A幼儿园C班教师班级管理方面的情况。首先,笔者在关怀伦理视角下通过访谈和观察获取C班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和行为在班级规则、奖惩、班级管理方法、幼儿自我管理、班级环境创设五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C班幼儿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观念层面表现为:强调规则并注重情感;重视奖惩并关注过程;讲求方法并关注情境;突出能力并尊重差异、重视环境并升华环境。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的行为层面表现为:尊重幼儿作为规则制定的主体且关注规则执行中幼儿的需要;奖惩以对幼儿的认可为基础且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对话贯穿于方法实施过程且方法的使用考虑幼儿差异;对幼儿自我管理做到情理并重且适度引导和支持;班级环境创设和营造体现了安全与接纳、自主与温暖。其次,在现状概括及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的效果:教师的班级管理体现了情理交融;及时关注幼儿的感受和回应;注重以幼儿为本的班级精神环境创设;善用对话进行班级管理。研究对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概括为教师的认识既缺乏广度又不够深入;观念与行动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教师未重视幼儿作为关怀主体的价值;环境关怀不足在班级管理中仍存在。分析并将原因归结为:社会文化重的关怀缺失;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关怀不足;A幼儿园以情感为导向的教育未落到实处、A幼儿园缺乏系统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培训、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本身的琐碎和复杂;C班教师对关怀伦理未形成系统、全面认识,教师之间尚未形成一致的态度和行动。最后,提出优化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首先,促进教师向关怀型教师迈进。通过始于知:重视教师观念层面的广度和深度;达于行:指导并鼓励教师树立积极的榜样;促于思:关注教师持续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来实现。其次,关注幼儿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重视幼儿的关怀体验,鼓励幼儿积极地表达;打造实践关怀的课程,师幼共营关怀型班级。最后,营造关怀的班级环境,通过关注和审视班级的物质环境,坚守和净化关怀的精神环境来实现。

罗艺[9](2021)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文中指出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社会知识体系的不断解构与重塑。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素养需求与结构面临新的变革契机。信息素养成为技术变革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等国际性纲要文件彰显着信息素养的时代意义,并将信息素养纳入系统的教育计划之中,无容置疑凸显了信息素养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频现,其在应对技术变革层面胜任力明显不足。为此,本研究尝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议题。参照美国、欧盟等陆续推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本研究较为认同信息素养即能力这一概念,并将大学生信息素养界定为大学生发展中所应该具备的信息理解、选择、运用、评价、反思、创造能力。基于对境脉理论和学习者特征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论视角,本文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教育支持维度来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困境表征及教育支持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研、教育比较、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设计和验证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测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六个省份12所大学近2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而对60余名大学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次,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构成和教育支持的相关维度,构建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实施构想,注重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得两者互为补充、相互验证。研究发现,在信息素养现状方面,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教育成效不显着,具体存在的六个方面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等。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提出个人特质和外部环境两大教育支持影响因素,个人特质具体是指信息行为极易受到个人特质影响,且不易受大学教育影响而转变;外部环境则囊括大学、网络、社会三方,主要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大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足;专业师资缺乏;相应教育项目和举措不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未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重视;缺乏系统性成效评估体制机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等。基于以上发现,归纳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四项实然困境:其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理念滞后;其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其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多元主体缺失;其四,大学生信息素养政策大学供给匮乏。立足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三个原则构想,分别为“教育模式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原则”、“教育环境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原则”、“教育环境的系统化与长效性原则”,同时从大学生个体、大学本身、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出发,遵循微观到宏观、外促到到内生、泛化到专业、单主体到全育人的基本思路,提出构建“以内生为核心、大学为重点、网络为依托、全社会共同参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四条实施路径,以期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价值参考。

杨皇红桂(DUONG HOANG HONG QUY)[10](2021)在《越南石碑喃字现象之文化认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越南碑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越南国宝,从空间范围看,越南碑文在整个越南都能找到它的痕迹,从时间角度而言,第一块越南碑文是2012年在越南北宁发现的。经考证,该碑文大致可以溯源至隋朝(601年),大约是6至7世纪初,那时候的越南称为“交趾郡”。石碑上的内容都是以汉字与喃字所写,最早的汉喃字石碑文本出现于李朝时期(1010-1225),相当于中国的宋朝时期,因此可以合理推测石碑上的喃字出现得很早。喃字在越南从萌芽到发展、兴盛到衰落,再到现代被重点保护的整个过程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那么,越南人对石碑喃字所产生的强烈文化认同感的内在原因是通过哪些渠道来维持呢?众所周知,越南处在汉文化圈之中,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与很多处在汉文化圈的国家不同,汉文化在越南有着特殊的历史演变轨迹使用汉字系统到拉丁文字系统,越南文字经历过历史演变后出现了独特的改变,这也是越南在汉文化国家之中最罕见的现象。根据越南历史的演变过程,17世纪前,越南尚未被法国殖民统治之时,汉字和喃文在越南享有平等的地位。17世纪中期往后,法国殖民统治末期,越南古文字被禁止使用,除旧建新,直到法国传教士Alexander de Rhodes将国语字完善并传授给越南人,从此这种文字成为越南的官方文字。汉喃字与国语字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系统,现在的越南人能读懂汉字或者喃字极少,但在越南的大街小巷、寺庙、祠堂、文庙、家族家谱、传统节日活动等都可以看见石碑上的古字。为何至今越南人如此重视保护这些文物以及古文字呢?什么原因促使越南人产生保护的行为以及种下认同感的种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石碑起了什么作用而能直接影响越南人对其产生的情感?是否与历史文化记忆要素有密切关系;第二,虽然汉喃字已消灭殆尽近两千余载但至今仍得到重视,甚至每逢传统节日仍展示古文,这种“认同”的心理基础是如何形成的?第三,越南现代人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传承、发展以及对未来教育方面的思考与出路。为了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笔者根据历史的足迹结合现代的文化现象进行第一步的田野考察,察地点包括河内汉喃研究院、胡志明市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博物馆、寺庙、宗祠等。第二步是除了考察中搜集的资料以外,还通过博物馆、图书馆、官方网络等地方查阅相关的石碑拓片以及历史书。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认同的理论,对越南的传统节日、饮食衣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详细地记录与系统地梳理研究内容:第一,通过文献法梳理喃字历史演变与喃字文化对民族思维模式影响的相关文献;第二,通过人类学调查方法对碑刻、寺庙、墓碑、宗祠实地考察形成认同的基因;第三,通过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思维模式、心理基础、对传统节日的活动态度、宗教信仰与认识视角;第四,通过记录访问对象的口头陈述对石碑喃字文化认同的心理状态以及情感。综上,从“文化、认同、喃字现象、石碑”四个方面做了界定,引证越南人产生的情感以及认同的基因,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载体。本研究通过田野考察以及查阅文献后,在此研究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梳理渊源,弄清楚石碑与喃字历史演变过程中以及跟现在的维持关系。越南人对喃字现象的内在心理产生的认同情感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探讨了喃字与文化,越南人对喃字产生深层的思维结构,然后进一步深入剖析梳理问题以及提出文化认同产生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对喃字现象产生的文化认同对教育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教育方法,如何进行传承工作,对喃字研究领域培养出更多人才。同时,还将提到这些工作为将来教育发展带来的优势、以及对喃字教育的未来设想。碑上的喃字研究角度往往是历史上、艺术上、但在文化认同视角上的考察还比较缺乏。最后,本文所研究的喃字历史悠久,分布广阔,使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得出的结论还不够全面,笔者所掌握的材料也十分有限,这是本研究还有待加强的方面。本文研究目的,一是为越南文化认同的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献;二是为了使新一代越南人意识到喃字文化形成背景的重要性;三是强化越南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四是为越南学界提供可借鉴的现实依据。

二、不可缺少的指导老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可缺少的指导老师(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教师惩戒实践困境与出路研究 ——以昆明市Q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理论缘由
        2.现实缘由
        3.个人旨趣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与相关概念界定
        1.体罚与变相体罚
        2.教育惩戒与教育惩戒权
        3.教师惩戒与教师惩戒权
    (四)理论基础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2.行为主义学习观理论基础
    (五)文献综述
        1.教育惩戒权的历史渊源研究
        2.关于教师惩戒权的立法历程研究
        3.关于教师惩戒权属性的研究
        4.关于教师惩戒权的原则研究
        5.关于教师惩戒方式和范围的研究
        6.关于教师惩戒困境的研究
        7.关于教师惩戒的实施对策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的选择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
    (四)调查工具的编制
三、小学教师惩戒的实践现状分析
    (一)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小学教师惩戒的认知分析
        1.小学教师能在观念上明确区分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差异
        2.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教师实施惩戒持肯定态度,但对实施具体细则的认知不清
    (二)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小学教师惩戒内容与形式的分析
        1.教师能够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实施惩戒,但惩戒方式选择差异大
        2.家长、学生和教师对实施惩戒的目的态度一致,但对惩戒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差异大
        3.部分教师采用“生生惩戒”的方式
        4.教师在某些情境下会不自觉运用“情绪化惩戒”方式
    (三)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小学教师惩戒效果的分析
        1.教师对认为实施惩戒后学生问题行为普遍会有积极转变
        2.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受到惩戒后问题行为有积极的改变
        3.多数家长对教师实施惩戒后教育性效果的达成持怀疑态度
        4.教师实施惩戒的方式与实际惩戒效果之间存在矛盾
        5.社会舆论和家校合作现状不利于教师有效应对惩戒实施的后果
四、造成小学教师惩戒实践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造成小学教师惩戒认知困境产生的原因
        1.教师惩戒实施的相关细则出台缓慢,惩戒细则可操作性和细化难度大
        2.学校及社会对教师惩戒的宣传和监督都还不完善
        3.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惩戒的学习以及参与度不够
    (二)造成教师惩戒在内容与方式存在困境的原因
        1.教师的教育观偏离了以学生个体成长为导向,偏向成绩和业绩的追求
        2.学校忽视了惩戒方式的好坏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
    (三)造成教师惩戒实施效果存在困境的原因
        1.家校合作没有形成教师惩戒有效性达成的合力
        2.教师对惩戒标准与边界缺乏清晰的认识
五、应对小学教师惩戒实践困境的对策
    (一)围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范教师惩戒的合法性
        1.学校和教师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制定适合本学校和本班级的惩戒细则
        2.学校利用多种渠道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教师惩戒宣传与培训
        3.遵循惩戒规范性原则,设立学校惩戒监督机构
        4.加强立德树人理念对教师惩戒的规范和引导价值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教师自身惩戒的教育性
        1.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树立正确教育观
        2.惩戒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增强惩戒方式的灵活性
        3.惩戒后运用教育补偿原则,促进积极促进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变
        4.以德性培养为宗旨提升惩戒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提升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助力教师惩戒的效果达成
        1.改进与受惩戒学生家长沟通引导的方式方法
        2.通过有效家庭教育培训普及家长对教师惩戒的正确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教师篇)
附录二:调查问卷(学生篇)
附录三:调查问卷(家长篇)
附录四:访谈提纲(教师篇)
附录五:访谈提纲(学生篇)
附录六:访谈提纲(家长篇)
致谢

(2)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规则适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的特征与理论之争
    第一节 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的特征
        一、参与行为的多样性
        二、意思联络的复杂性
    第二节 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判定的理论之争
        一、专利侵害行为与专利侵权行为的混淆
        二、间接侵权成立前提之争
        三、专利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关系之争
第二章 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规则的适用困境
    第一节 专利法对于多方主体侵权的适用困境
        一、专利直接侵权难以认定
        二、专利间接侵权的适用困境
    第二节 民法典对于多方主体侵权的适用困境
        一、共同加害行为的适用困惑
        二、教唆、帮助侵权的适用困惑
        三、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适用障碍
第三章 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适用规则分析
    第一节 域外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适用规则分析
        一、美国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判定的规则演进与司法实践
        二、德国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判定的制度发展
        三、日本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规则的构成要件分析
    第二节 我国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适用规则分析
        一、我国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判定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判定的司法实践
第四章 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适用规则的完善
    第一节 多主体方法专利直接侵权理论完善
        一、区分专利侵害行为与专利侵权行为
        二、专利侵权“控制或指挥”标准的借鉴
    第二节 多主体方法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解读
        二、我国专利间接侵权的制度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特殊教育中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思路
    第六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调查法
        四、观察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研究综述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二、有效教学的指标
    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特殊教育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中职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
        三、会计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有效教学的文献评述
第三章 特殊教育中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有效性标准建构
    第一节 有效性标准的建构
        一、建构指标
        二、建构过程
    第二节 有效性标准的内容
        一、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第三节 有效性标准的实践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评价工具
        四、研究程序
        五、研究结论
    第四节 有效性标准的框架
第四章 H中职《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方法
    第二节 调查对象
    第三节 调查内容
    第四节 调查结果
        一、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学习效果的有效性
    第五节 调查小结
第五章 H中职《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有效性改进建议
    第一节 提升有效教学的对应措施
        一、加强教师对于有效教学的认识
        二、提升教学内容选取的有效性
        三、提高教学方法选用的多样性
        四、完善学校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资源应用能力
        五、集中每周课时安排
        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积极鼓励学生
        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
        八、强化实训教学,完善评价指标
    第二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会计实训课教学有效性标准建构的访谈
附录B 会计教师实训教学有效性标准调查问卷
附录C 会计教师实训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D 会计实训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4)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善因营销相关研究
        2.1.1 善因营销的概念内涵
        2.1.2 善因营销的类型划分
        2.1.3 消费者对善因营销的反应
        2.1.4 影响消费者对善因营销反应的因素
    2.2 角色导向相关研究
        2.2.1 导向与角色导向的概念内涵
        2.2.2 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的定义
    2.3 口碑传播意愿相关研究
        2.3.1 口碑传播意愿的概念内涵
        2.3.2 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因素
        2.3.3 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作用
    2.4 消费者-企业认同相关研究
        2.4.1 消费者-企业认同的概念内涵
        2.4.2 消费者-企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2.4.3 消费者-企业认同的影响作用
    2.5 契合度相关研究
        2.5.1 契合度的概念内涵
        2.5.2 契合度的影响作用
    2.6 企业声誉相关研究
        2.6.1 企业声誉的概念内涵
        2.6.2 企业声誉的影响作用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假设提出与理论模型构建
    3.1 理论基础
        3.1.1 社会认同理论
        3.1.2 信息整合理论
        3.1.3 可及性-可诊断性理论
    3.2 研究假设提出
        3.2.1 角色导向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的直接影响假设
        3.2.2 消费者-企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假设
        3.2.3 企业-公益事件契合度的调节作用假设
        3.2.4 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假设
    3.3 理论模型构建
        3.3.1 模型框架构建
        3.3.2 实验研究安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研究一:角色导向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的直接影响
    4.1 预实验
        4.1.1 公益事件及企业产品的选取
        4.1.2 角色导向的操控材料预检验
    4.2 实验一设计
        4.2.1 实验操控
        4.2.2 实验样本
        4.2.3 实验过程
    4.3 实验一结果
        4.3.1 样本特征
        4.3.2 操控检验
        4.3.3 信效度检验
        4.3.4 假设检验
    4.4 实验一小结
第5章 实验研究二:消费者-企业认同的中介作用
    5.1 预实验
        5.1.1 企业产品的选取
        5.1.2 角色导向的操控材料预检验
    5.2 实验二设计
        5.2.1 实验操控
        5.2.2 实验样本
        5.2.3 实验过程
    5.3 实验二结果
        5.3.1 样本特征
        5.3.2 操控检验
        5.3.3 信效度检验
        5.3.4 假设检验
    5.4 实验二小结
第6章 实验研究三:企业-公益事件契合度的调节作用
    6.1 预实验
        6.1.1 不同水平契合度的公益事件的选取
        6.1.2 角色导向的操控材料预检验
    6.2 实验三设计
        6.2.1 实验操控
        6.2.2 实验样本
        6.2.3 实验过程
    6.3 实验三结果
        6.3.1 样本特征
        6.3.2 操控检验
        6.3.3 信效度检验
        6.3.4 假设检验
    6.4 实验三小结
第7章 实验研究四: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
    7.1 预实验
        7.1.1 企业声誉的操控材料预检验
        7.1.2 角色导向的操控材料预检验
    7.2 实验四设计
        7.2.1 实验操控
        7.2.2 实验样本
        7.2.3 实验过程
    7.3 实验四结果
        7.3.1 样本特征
        7.3.2 操控检验
        7.3.3 信效度检验
        7.3.4 假设检验
    7.4 实验四小结
第8章 实验结果讨论与管理应用启示
    8.1 实验结果讨论
        8.1.1 角色导向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直接影响的实验结果讨论
        8.1.2 消费者-企业认同中介作用的实验结果讨论
        8.1.3 企业-公益事件契合度调节作用的实验结果讨论
        8.1.4 企业声誉调节作用的实验结果讨论
    8.2 管理应用启示
        8.2.1 战略层面的管理应用启示
        8.2.2 策略层面的管理应用启示
第9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9.1.1 研究结论
        9.1.2 理论贡献
        9.1.3 研究创新点
    9.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启蒙教育之歌曲演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概念的界定
        1.启蒙
        2.启蒙教育
        3.歌曲演唱
        4.启蒙教育之歌曲演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四)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
        2.国外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实践研究法
        3.调查研究法
        4.观察研究法
        5.案例分析法
    (六)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1.工作特殊
        2.研究较少
        3.新切入点
        4.研究成绩
二、调研启蒙教育之歌曲演唱的现状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内容
    (四)调研方法与步骤
    (五)数据结果与统计整理
        1.幼儿方面
        2.教师方面
        3.家长方面
三、启蒙教育之影响幼儿歌曲演唱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歌曲演唱时唱准音调
        1.营造愉快的倾听氛围
        2.培养积极的倾听习惯
        3.发展敏锐的倾听能力
        4.锻炼形成音乐记忆力
        5.学会乐音模唱的方法
    (二)歌曲演唱时唱准节奏
        1.学会阅读图谱
        2.模仿生活中声音节奏
        3.与动作相结合
        4.与游戏相结合
        5.与一日生活相结合
    (三)歌曲演唱时情感表达
    (四)歌曲演唱时即兴创编
        1.歌词创编
        2.律动创编
        3.节奏创编
    (五)歌曲演唱时咬字吐字
四、启蒙教育之教师歌曲演唱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对歌曲演唱教学活动过程性认识缺失
    (二)幼儿园教师对歌曲演唱活动教学过程趣味性低
    (三)幼儿园教师对歌曲演唱活动选择的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
    (四)幼儿园开展大型歌曲演唱活动频率低
    (五)幼儿园教师对歌曲演唱活动专业技能有欠缺
    (六)幼儿园教师对歌曲演唱活动教学方法不科学
        1.教唱歌曲方式机械重复,提不起兴趣
        2.歌唱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成就感降低
        3.不重视幼儿年龄特点,影响幼儿发展
        4.未与幼儿生活有机结合,参与体验机会少
        5.教师言语高控,幼儿常处于被动状态
五、启蒙教育之歌曲演唱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一)依据《指南》,制定正确的活动目标
        1.感知旋律要素
        2.理解歌曲内容
        3.掌握歌唱知识
        4.体验歌唱形式
    (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幼儿玩转课堂
        1.多样化的导入方式
        2.游戏化的教学方式
        3.丰富的歌曲演唱形式
        4.与其它领域相结合
    (三)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提升幼儿学习兴趣
    (四)增加开展大型活动次数,提高幼儿自信心
    (五)深入学习音乐专业知识,提升音乐素养
        1.为教师提供更多音乐教育方面的培训机会
        2.积极组织开展幼儿歌唱教学等相关音乐教育方面的教研活动
        3.积极练习音乐基础的专业能力
        4.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音乐课的教育教学能力
    (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1.柯达伊手势教学法
        2.音乐游戏教学法
        3.渗透式教学法
        4.情境创设教学法
        5.根据课型选择适当的教学法
        6.正确的评价方法
        7.支架式指导语教学法
六、家园共育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歌唱学习
    (一)幼儿家长在幼儿歌唱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1.动机较功利
        2.认识落实不到行动上
        3.期望较狭隘
        4.注重文化学习,忽视艺术发展
    (二)家园共育的途径
        1.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歌唱教育活动
        2.创造温馨美好的生活环境
        3.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的歌唱学习
        4.为家长提供专家知识讲座
        5.为幼儿建立音乐档案
        6.引导家长参与音乐亲子活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习故事
附录 B 教育笔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一、论文发表情况
        (一)论文一
        (二)论文二
        (三)论文三
        (四)论文四
        (五)论文五
    二、课题研究情况
        (一)市课题
        (二)微课题
        (三)小课题
致谢

(6)乌珠穆沁长调演唱技艺探索 ——以昭那斯图《辽阔的草原》的分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相关动态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
第一章 《辽阔的草原》在乌珠穆沁地区的流传及其特征
    1.1 《辽阔的草原》在乌珠穆沁传唱故事
    1.2 《辽阔的草原》乌珠穆沁风格特征
    1.3 《辽阔的草原》乌珠穆沁与巴尔虎版本的风格比较
    小结
第二章 从昭那斯图长调教学观其乌珠穆沁风格的体现
    2.1 昭那斯图演唱《辽阔的草原》的技巧特征
    2.2 昭那斯图演唱风格在其长调民歌教学中的体现
    2.3 乌珠穆沁长调演唱技巧在其教学中的体现
    小结
第三章 乌珠穆沁长调演唱技巧与表演的几点思考
    3.1 乌珠穆沁长调民歌的演唱特点
    3.2 乌珠穆沁长调中真假声的运用
    3.3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表演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一、研究路径
        二、总体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一、核心素养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一、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一、概念及内涵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一、文化历史理论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一、目的与原则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一、培养理念层面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三、考评机制层面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关怀伦理视角下昆明市A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忽视幼儿的问题亟待关注
        二、班级管理要求幼儿教师提高关怀素养
        三、在关怀伦理视角下研究幼儿园班级管理忽视幼儿的问题有重要价值
        四、个人的研究兴趣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分析框架
第二章 A幼儿园及其C班概况
    第一节 A幼儿园概况
        一、亲文化·活教育
        二、讲求专业情意,注重人文关怀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注入情感的管理
    第二节 A幼儿园C班概况
        一、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二、自主与约束并存的班级
        三、共促师幼成长的管理
第三章 关怀伦理视角下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分析
    第一节 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
        一、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之班级规则观念
        二、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之奖惩观念
        三、C班幼儿教师班级管理之管理方法观念
        四、C班教师班级管理之幼儿自我管理观念
        五、C班教师班级管理之班级环境创设观念
    第二节 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分析
        一、强调规则并注重情感
        二、重视奖惩并关注过程
        三、讲求方法并关注情境
        四、突出能力并尊重差异
        五、重视环境并升华环境
第四章 关怀伦理视角下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行为分析
    第一节 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行为
        一、C班教师班级规则的执行
        二、C班教师的奖惩行为
        三、C班教师班级管理方法的实施
        四、C班教师对幼儿自我管理之管理
        五、C班教师的班级环境创设
    第二节 A幼儿园C班教师的班级管理行为分析
        一、教师的管理行为体现着关怀关系
        二、教师的管理行为渗透着“非理性”
        三、教师的管理行为赋予班级活力
        四、教师的班级管理行为反映了管理观念
第五章 关怀伦理视角下A幼儿园C班班级管理的效果、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关怀伦理视角下A幼儿园C班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C班的班级管理体现了情理交融
        二、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感受和回应
        三、注重以幼儿为本的班级精神环境创设
        四、教师善用对话进行班级管理
    第二节 关怀伦理视角下A幼儿园C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C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C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关怀伦理视角下优化A幼儿园C班班级管理的建议
    第一节 促使教师向关怀型教师迈进
        一、始于知:重视教师观念层面的广度和深度
        二、达于行:指导并鼓励教师树立积极的榜样行为
        三、促于思:关注教师持续不断的反思和改进
    第二节 关注幼儿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一、重视幼儿的关怀体验,鼓励幼儿积极地表达
        二、打造实践关怀的课程,师幼共营关怀型班级
    第三节 营造充满关怀的班级环境
        一、关注和审视班级的物质环境
        二、坚守和净化关怀的精神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频现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缺乏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
        二、素养与素质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
        四、教育支持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内涵发展
        一、媒介素养
        二、数据素养
        三、网络素养
        四、信息素养
        五、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政策文本研究
        一、时代性标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
        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研究
        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政策研究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理论研究
        一、基于境脉理论视角的研究
        二、基于学习者特征理论视角的研究
        三、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文献述评与研究框架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启示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路线
    第二节 测量工具编制
        一、问卷编制的步骤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 调查数据搜集
        一、问卷预测与检验
        二、正式问卷的施测
        三、调查对象概况
第四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总体特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表现
        一、大学生信息理解能力
        二、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
        三、大学生信息运用能力
        四、大学生信息评价能力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能力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
    第二节 小结与讨论
        一、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
        二、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
        三、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
        四、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特质与信息素养教育
        二、外部环境与信息素养教育
        三、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维度影响情况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困境
        一、信息素养教育支持重视不够
        二、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
        三、信息素养教育教育支持体制机制不完善
        四、信息素养教育政策大学供给不充分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关系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互动模型
        二、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基本思路
        一、教育模式从外促到内生
        二、教育环境从泛化到专业
        三、教育主体从单主体到全维度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原则构想
        一、教育模式的个性化、精准化原则
        二、教育环境的专业化、规范化原则
        三、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长效性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实施路径构想
        一、以内生为核心,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自我支持
        二、以大学为重点,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以网络为依托,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制机制
        四、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治理生态圈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越南石碑喃字现象之文化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越南人的文化认同感是否与历史文化记忆要素有密切关系?
        (二)喃字现象文化认同之心理基础如何形成?
    二、论文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论文研究思路、创新点与存在问题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三)资料来源
        (四)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条件与存在问题
    四、概念界定
        (一)文化认同概念
        (二)石碑概念
        (三)喃字概念
    五、文献综述
        (一)对喃字的研究
        (二)对喃字文化的研究
        (三)对喃字与思维的关系研究
        (四)对碑文文化的研究
第一章 越南喃字渊源、教育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越南喃字渊源
        一、喃字诞生的年代
        (一)根据历史演变的证据而推论喃字何时出现的一些观点
        (二)以汉越音读音形成的时间为根据的观点
        二、从历史角度看喃字兴衰
        (一)喃字萌芽阶段——从李朝到陈朝、胡朝时期(12 世纪至14 世纪)
        (二)喃字发展阶段——后黎朝时期(15 世纪至18 世纪)
        (三)喃字发展鼎盛时期——后黎朝末年至阮朝(18 世纪至19 世纪)
        (四)喃字衰落阶段(19 世纪下半叶到20 世纪中叶)
    第二节 越南喃字教育历史与现状
        一、越南喃字教育历史
        (一)越南使用汉字的历史阶段:从秦始皇公元前218 年至20 世纪初年
        (二)越南汉喃并用的历史阶段:李朝至后黎朝、阮朝
        (三)越南国语字阶段:法国殖民统治至1945 年
        二、越南喃字教育现状
        (一)对于国家大学、研究院的教育与保留情况
        (二)对于社会教育与保留情况
        (三)对于家庭教育与保留情况
第二章 喃字现象之文化认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喃字现象对越南民族社团文化认同感的影响
        一、喃字现象对寺庙、宗祠的影响
        (一)寺庙
        (二)祠堂
        二、喃字现象对越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喃字对乡村习俗的文本
        (二)记录地方公益事件与赞颂功德者
        (三)记录一些关于民间戏剧演唱和书画艺术
        三、喃字现象对团体宗教的影响
        (一)喃字与儒教
        (二)喃字与佛教
        (三)喃字与道教
        (四)喃字与天主教
    第二节 喃字现象对个体文化认同感的影响
        一、问卷调查设计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内容
        三、第一部分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性别调查
        (二)汉喃专业班学习地方调查
        (三)汉字与喃字认知情况调查
        (四)家庭家谱传承调查
        (五)越南人的宗教信仰调查
        (六)越南民族与语言调查
        (七)调查对象的汉语水平、汉喃字汉越音认读水平
        (八)对于文化认知方面的调查——收看汉语报纸、新闻等等资料
        (九)对于文化认知方面的调查——对文化节日意义了解的程度
        四、第二部分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喃字对越南人的思维模式影响
        (二)喃字现象对个体情感的影响
        (三)喃字现象对个体文化精神与行为的影响
        (四)喃字现象对个人的传统节日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 喃字现象影响越南人文化认同的内在机理
    第一节 喃字与越南文化
        一、喃字与越南文化的关系
        (一)喃字与“儒文化”
        (二)喃字与汉字的密切关系
        二、喃字的独特性
        (一)喃字继承汉字发展鼎盛完善的成果
        (二)表音字概念
        (三)表音字的构造
    第二节 喃字深层的思维结构
        一、喃字的构造与本身构造的基本思维途径
        (一)喃字造字思维的独特性
        (二)喃字的文化功能特点
        (三)喃字思维的特征
        二、喃字构型越南人文化认同的心理因素
        (一)拥有共同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
        (二)拥有共同的心理思维而产生的共同语言符号
        (三)从心理学角度看喃字字形的规范
        三、喃字构造的内在逻辑
        四、喃字构造反映思维特征
        五、喃字构造反映民族文化精神
第四章 石碑喃字文化传承与喃字教育的优势、困境、未来出路
    第一节 石碑喃字文化传承
        一、博物馆保管文物
        二、汉喃研究院之职能与职责
        三、技术信息
        (一)古代墓碑
        (二)最近墓碑
        四、人才培养
        五、文化活动与传播
    第二节 喃字教育的优势与困境
        一、喃字教育优势
        (一)出版喃字教材
        (二)国家环境的支持
        (三)学员人数日益增加
        二、喃字教育困境
        (一)喃字教材编辑枯燥
        (二)喃字教学方法未更新
        (三)喃字教师队伍少
        (四)喃字培训班少
        (五)喃字的复杂对学生所造成的思维问题
    第三节 喃字教育的未来出路
        一、重视喃字文化传承
        二、重新定位喃字教育目标
        三、成立专门的喃字教材编写小组
        四、培养优秀喃字教师
        五、追溯文化根源,开拓字源知识教学
        六、系统化与丰富化教学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喃字现象文化认同问卷
    附录2:(?)
    附件3:考察照片
致谢

四、不可缺少的指导老师(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教师惩戒实践困境与出路研究 ——以昆明市Q小学为例[D]. 杨玲. 大理大学, 2021(08)
  • [2]多主体方法专利侵权规则适用研究[D]. 张振雨. 烟台大学, 2021(12)
  • [3]特殊教育中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D]. 李瑶.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善因营销结果披露中角色导向对消费者口碑传播意愿作用机制研究[D]. 张安然. 吉林大学, 2021(01)
  • [5]启蒙教育之歌曲演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D]. 张妮.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乌珠穆沁长调演唱技艺探索 ——以昭那斯图《辽阔的草原》的分析为例[D]. 苏日嘎.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7]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8]关怀伦理视角下昆明市A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D]. 范卫卫.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D].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10]越南石碑喃字现象之文化认同研究[D]. 杨皇红桂(DUONG HOANG HONG QUY). 西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不可或缺的导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