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一、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文献综述)

徐婷,方伟,陈俊峰,吕华,李东风,李厚补,李茹[1](2022)在《中国油井管技术助力国际标准化新发展》文中提出随着石油工业向复杂深层、严酷腐蚀环境和非常规油气开发,开采环境的日益严苛促进钻采技术的飞速发展,钻采技术的发展对特殊性能油井管提出更高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标准化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油井管国际标准的组织机构和标准项目情况,重点介绍了高端油井管国际标准的研制过程,并对油井管国际标准研制方向做出了展望。

张烈辉,胡勇,李小刚,彭小龙,鲁友常,刘永辉,葛枫,刘启国,张智,刘平礼,曾焱,张芮菡,赵玉龙,彭先,梅青燕,汪周华[2](2021)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历程与关键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期,国家规划在四川盆地建设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为了推动和保障该产能基地的顺利建设,在回顾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历程的基础上,提炼了各发展阶段的特点,论述了天然气开发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进展,展望了天然气开发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现代天然气工业经历了探索起步期、储产缓增期、快速增长期、多源全兴期四个阶段;(2)钻井、储层改造技术主要体现在深井超深井钻井、水平井分段多簇密切割压裂和碳酸盐岩体积酸压,气藏工程主要体现在碳酸盐岩渗流模型表征、复杂气藏流体相态分析、压裂—生产一体化数值模拟、复杂气藏气井试井方面,排水采气技术主要体现在井筒积液规律诊断和组合式排采工艺,高含硫气藏安全生产在深井超深井安全高效建井和井下、地面设施腐蚀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3)未来发展主要面向碳酸盐岩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和煤层气,深化复杂多重介质传质理论研究,着力提升钻完井、储层改造、排水采气等关键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结论认为,梳理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将加快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发展,促进该盆地尽快建成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基地。

谢增业,魏国齐,李剑,徐亮,张璐,李谨,李志生,武赛军,郭泽清,郝爱胜[3](2021)在《四川盆地川中隆起带震旦系—二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文中指出四川盆地川中隆起带震旦系—寒武系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万亿立方米,发现中二叠统栖霞组气藏,洗象池组、茅口组、玄武岩组、长兴组等层系获工业气流,不同层系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大量新获气井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氢同位素等分析实验数据,系统研究了川中隆起带天然气成因及成藏特征,明确了下一个万亿立方米级重点勘探领域。研究结果表明:(1)震旦系、寒武系和二叠系天然气均是以烃类气体为主且干燥系数大于0.997的干气,属于原油裂解气。绝大多数二叠系天然气C2H6含量、δ13C2、δ2HCH4与源自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的寒武系天然气相似;上震旦统灯影组天然气C2H6含量低、δ13C2重、δ2HCH4轻;GS19栖霞组气藏天然气C2H6含量高、δ13C2轻、δ2HCH4轻。C2H6与δ13C2差异主要与成熟度有关,δ2HCH4主要受原始母质沉积水介质盐度影响。(2)安岳气区与太和气区聚集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气,其中,安岳气区天然气δ13C比太和气区重,主要聚集原油晚期阶段的裂解气,太和气区聚集早期—晚期裂解气。(3)震旦系—二叠系气藏具有单源和双源聚集模式。寒武系气藏和GS19栖霞组气藏为单源聚集模式,烃源岩分别为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灯影组气藏和其他二叠系气藏为双源供烃成藏模式,除均有筇竹寺组烃源岩贡献外,分别还有震旦系烃源岩和二叠系烃源岩的贡献。研究认为,不同时代烃源岩贡献比例大小是造成不同层系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太和气区多层叠置连片的优质储层紧邻烃源灶或处于古油藏范围,具备万亿立方米级资源规模,勘探潜力大。

傅丛,丁华,陈文敏[4](2021)在《我国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勘探开发布局与政策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对其勘探开发布局旨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缓解环境污染、优化长江经济带能源结构与创新建设清洁能源体系以提升其清洁低碳能源供应水平,从而助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基于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建立页岩气地质调查联动协调机制及其布局态势、发挥页岩气示范区引领作用、推进核心技术创新与设备国产化等方面剖析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勘探开发整体布局,并针对其扶持政策与标准体系进行汇总分析。资料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未来页岩气资源的主力产区;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全面部署长江经济带的页岩气资源开发,初步创建由国家支持引导、地方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的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创新驱动与联动协调机制,已形成从长江经济带上游向中下游快速拓展的勘查开发布局态势;长江经济带页岩气深层勘探开发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已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主要关键技术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示范效应显着,页岩气商业化基本成熟。我国已初步构建页岩气扶持政策与标准体系并积极参与页岩气国际标准化活动,但仍需加大力度分层次布局长江经济带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充分发挥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与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在制定国家页岩气"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保持页岩气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勘探开发新格局。

李剑,曾旭,田继先,佘源琦,程宏岗,谢武仁[5](2021)在《中国陆上大气田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文中提出中国陆上天然气气藏类型多样,依据综合地质条件及勘探规模潜力,可划分为古老碳酸盐岩气藏、前陆冲断带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基岩—火山岩气藏4种类型。为了指导中国陆上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目标,结合天然气最新地质理论研究及勘探进展、基础成藏条件等方面,从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要素出发,系统总结了中国陆上不同类型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受优质烃源岩、规模储层及大型圈闭控制,前陆冲断带气藏受优质烃源岩、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等因素控制,致密砂岩气藏受构造背景、源储组合方式及储层分布等因素控制,而基岩—火山岩气藏受生烃凹陷、储层类型及输导体系等因素控制。同时,对陆上大气田的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1)优质烃源岩决定了天然气宏观分布,烃源岩中心周缘普遍分布大气藏;(2)优质储层类型多、分布广,天然气富集控制作用明显;(3)稳定构造期形成多期盖层是天然气多期成藏的关键因素;(4)现今构造格局控制了天然气分布的方向性。在富集主控因素及规律认识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天然气勘探领域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带进行梳理,指出了陆上天然气勘探主攻领域,天然气勘探仍需立足四川、鄂尔多斯和塔里木三大盆地。

丁国生,丁一宸,李洋,唐立根,武志德,完颜祺琪,胥洪成,王云[6](2022)在《碳中和战略下的中国地下储气库发展前景》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为了2060年能够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依靠中国能源供需结构的深刻转变,从高碳向低碳、无碳能源转型。未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将迎来大规模的消费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6 000×108 m3,2060年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达到6 500×108~7 500×108 m3。中国天然气受自身资源、获取国际资源能力、进口通道安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建设大规模地下储气库以满足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需求。从天然气消费安全角度,中国需建设储气能力达1 200×108~1 300×108 m3的地下储气库,既满足中国天然气调峰需要,又有一定的战略储备。中国目前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仅约150×108 m3,必须进一步扩大建库领域,形成"1+3+N"的储气库基地空间布局。在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储气库相关技术可与未来碳埋存、储氢、储氦、压气蓄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储气库在能源领域的作用,确保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图2,表4,参24)

魏雨泽[7](2021)在《中国地下储气库特征及建库导向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近几十年已建成枯竭油气藏、盐穴2种类型的地下储气库。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层时代范围广,为新生界至太古宇,埋深和运行压力范围变化大;圈闭类型主要为自然形成的断块、断背斜和断鼻,储集空间为岩石孔隙结构,如粒间孔、溶孔和裂缝,库容和工作气量较大;注采速度慢,一般夏注冬采,每年一个循环。盐穴型储气库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地层时代局限为中—新生界,埋藏较浅,运行压力相对较低;圈闭类型为人造盐腔,储集空间为整个盐腔自由空间,单腔库容和工作气量较小;注采灵活、速度快,每年可多次注采循环。含水层型储气库资源全国均有分布,特征与枯竭油气藏型类似,但一般优选埋深适中的建库目标。储气库建库导向主要包括季节调峰、消费和战略储备,季节调峰和战略储备导向型储气库首选枯竭油气藏型,消费导向型储气库首选盐穴型,而含水层型储气库可作为各类导向型储气库建造的补充。

张素荣,董大忠,廖群山,孙莎莎,黄生松,管全中,张晨晨,郭雯,蒋珊,史鹏宇[8](2021)在《四川盆地南部深层海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文中研究说明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是该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接替领域,但目前对于该区深层页岩气地质特征尚缺乏全面的认识。为了评价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并确定勘探有利区、给该区页岩气的立体开发提供参考,在系统分析深层海相页岩沉积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物性、岩石脆性、含气性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划分评价单元、优选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和计算参数,计算了深层页岩气资源量,明确了深层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沉积环境为深水陆棚相,平均有效厚度为61 m,分布面积占该区的83%,页岩气资源量基础大,总有机碳含量为3.1%,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处于原油裂解的高—过成熟生干气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2)该区深层页岩有机质孔、无机孔及微裂缝发育,孔隙度介于2.3%~8.1%,储层物性好,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脆性矿物含量为63%,具有较好的可压裂性;(3)深层页岩气层含气量高,游离气占比为60%,压力系数高,气体保存条件好;(4)深层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25.62×1012m3,其中可采资源量为6.14×1012m3,资源丰度为6.67×108m3/km2,资源潜力大。结论认为,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有利区为五峰组—龙一1亚段埋深4 500 m以浅的自贡—富顺、泸县—泸州和内江—永川3个地区。

帅训波,石文昌,冯梅,周兆华,贺佩[9](2021)在《基于动态存储的天然气地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我国油气行业的深度应用,石油天然气工业信息化建设正在迈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新征程。油气勘探开发信息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是我国油气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为了解决各分散应用系统之间难以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共享应用的问题,应用云计算技术开展了天然气地质数据的动态存储与共享集成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据集成应用管理的角度,设计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结构化数据集成应用接口,实现了天然气地质结构化数据的标准化动态共享管理;(2)应用OpenStack Swift实现了对天然气地质非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动态存储,构建了基于文档特征词抽取的非结构化数据快速检索方法,实现了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搜索应用;(3)通过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的参数"设置指南"和"方法库字典"构建方式,实现了天然气地质数据挖掘方法的集成应用;(4)应用云计算技术,对天然气地质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功能和数据架构进行详细设计,并对其采用Spring Boot技术实现了软件开发。结论认为,较之于传统信息应用系统,基于动态存储的天然气地质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实现了结构化数据的集成共享、非结构化数据的动态存储和综合数据的分析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戴金星,倪云燕,刘全有,吴小奇,龚德瑜,洪峰,张延玲,廖凤蓉,严增民,李宏伟[10](2021)在《四川超级气盆地》文中研究表明当沉积盆地累计产量超过50×108 bbl油当量(6.82×108 t油或7 931.66×108 m3气)和剩余可采资源量超过50×108bbl油当量即称之为超级盆地。四川盆地至2019年底油气总产量为6 569×108 m3,气油比为80︰1,总剩余可采资源量达136 404×108 m3,属二级超级盆地;由于产出以气为主,故为超级气盆地。四川盆地之所以成为超级气盆地,因其具有4个优势:(1)气源岩优势,有9组主要气源岩,为全国各盆地之首;(2)资源量优势,总剩余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36404×108m3,全国各盆地中为第1;(3)大气田优势,有大气田27个,在全国各盆地位列首位;(4)总产量优势,至2019年底天然气累计总产量6487.8×108m3,是全国各盆地之冠。四川盆地在天然气勘探上有4个方向性的重大突破:(1)页岩气方向性的重大突破,在中国首先发现开发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2)致密砂岩气方向性的重大突破,中坝气田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全国首个高采出度致密砂岩气藏;(3)碳酸盐岩超大气田方向性重大突破;(4)超深层气藏方向性重大突破。这些方向性重大突破引领和推动相关领域全国盆地取得重要进展。此外,按累计油气产量和剩余可采资源量、盆地大地构造属性和累计产量中油和气占比3类标准,对超级盆地进行了分类。图6表1参34

二、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油井管技术助力国际标准化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井管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标准
2 高端油井管技术新发展
    2.1 高端油井管产品发展
    2.2 高端油井管国际标准化
        2.2.1 高抗挤套管
        2.2.2 陶瓷内衬油管
3 油井管国际标准化面临挑战及发展展望

(2)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历程与关键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的历程回顾
    1.1 第一阶段:探索起步期(1939—1977年)
    1.2 第二阶段:储产缓增期(1978—1998年)
    1.3 第三阶段:快速增长期(1999—2010年)
    1.4 第四阶段:多源全兴期(2011年至今)
2 四川盆地气藏开发关键技术进展
    2.1 钻完井技术
    2.2 储层改造技术
    2.3 气藏工程理论与技术
        2.3.1 渗流模型
        2.3.1. 1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渗流模型
        2.3.1. 2 低渗透或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模型
        2.3.1. 3 页岩气藏渗流模型
        2.3.2 气藏流体相态表征模型与评价技术
        2.3.3 气藏数值模拟技术
        2.3.4 气井试井技术
    2.4 排水采气技术
    2.5 高含硫气藏安全生产技术
3 天然气开发理论与技术展望
    3.1 钻完井技术
    3.2 储层改造技术
    3.3 气藏工程理论与技术
    3.4 排水采气技术
    3.5 高含硫气藏安全生产技术
4 结论

(3)四川盆地川中隆起带震旦系—二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成藏地质背景
2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2.1天然气组成特征
        2.1.1天然气全组分特征
        2.1.2天然气C1—C3组成特征
    2.2 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特征
        2.2.1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
        2.2.2 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
    2.3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特征
3油气充注与成藏模式
    3.1油气充注史
    3.2油气成藏模式
4有利勘探领域及资源潜力
5结论

(4)我国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勘探开发布局与政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勘探开发布局
    1.1 建立页岩气地质调查联动协调机制
    1.2 形成从长江上游向中下游拓展的布局态势
    1.3 发挥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引领作用
    1.4 推进核心技术创新与设备国产化
2 页岩气扶持政策与标准体系
3 结论

(5)中国陆上大气田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中国陆上大气田分布特征
    1.1大气田主要类型
    1.2大气田分布特征
    1.3大气田“十三五”勘探进展
2大气田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
    2.1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富集主控因素——以安岳大气田为例
    2.2前陆冲断带大气田富集主控因素——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为例
    2.3致密砂岩大气田富集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大气田为例
    2.4基岩—火山岩气田富集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为例
3天然气富集规律
    3.1优质烃源岩决定天然气宏观分布,确保了天然气充注的充分性
    3.2优质储层类型多、分布广,确保了天然气的规模性
    3.3多期盖层动态封闭确保了天然气富集的持续性
    3.4现今构造格局控制了天然气分布的方向性
4有利勘探区带
    4.1海相碳酸盐岩领域重点围绕烃源灶面向深层,同时积极探索构造稳定区
        4.1.1德阳—安岳古裂陷北侧台缘带
        4.1.2德阳—安岳古裂陷槽内
        4.1.3塔北隆起及周缘
    4.2优质成藏组合、圈闭形态好、地震资料品质较好地区是前陆冲断带领域下一步主攻方向
        4.2.1 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
        4.2.2准南山前冲断带
    4.3油气源充足、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区带是致密砂岩领域下一步主攻方向
        4.3.1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
        4.3.2松辽盆地深层致密砂岩气
    4.4富油气凹陷周缘是基岩—火山岩领域重点勘探方向
        4.4.1四川盆地二叠系火山岩
        4.4.2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
5结论

(6)碳中和战略下的中国地下储气库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气产业发展前景
    1.1 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
    1.2 中长期天然气消费预测
    1.3 天然气消费安全的影响因素
2 地下储气库未来发展需求
    2.1 建设现状
    2.2 未来需求
    2.3 空间布局
3 地下储气库的挑战与机遇
    3.1 主要挑战
    3.2 发展机遇
4 结论

(7)中国地下储气库特征及建库导向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储气库类型及分布
    1.1 枯竭油气藏型
    1.2 盐穴型
    1.3 含水层型
2 储气库特征及建库导向
    2.1 储气库特征
        2.1.1 圈闭
        2.1.2 储集空间
        2.1.3 建库参数
        2.1.4 运行特点
    2.2 建库导向探讨
        2.2.1 季节调峰导向型
        2.2.2 消费导向型
        2.2.3 战略储备导向型
3 结论

(8)四川盆地南部深层海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 深层页岩气地质特征
    2.1 沉积环境与有效厚度特征
    2.2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2.2.1 总有机碳含量
        2.2.2 有机质类型
        2.2.3 有机质成熟度
    2.3 储层物性及岩石脆性特征
        2.3.1 储层物性特征
        2.3.2 岩石脆性特征
    2.4 含气性特征
3 深层页岩气资源量
    3.1 评价单元划分
    3.2 资源量计算
        3.2.1 关键参数选取
        3.2.1. 1 含气页岩面积
        3.2.1. 2 有效页岩厚度
        3.2.1. 3 页岩密度
        3.2.1. 4 页岩含气量
        3.2.1. 5 单井EUR
        3.2.1. 6 资源丰度刻度区
        3.2.1. 7 页岩气地质参数类比标准
        3.2.1. 8 相似系数
        3.2.2 资源量计算结果
4 深层页岩气勘探方向
    4.1 资源潜力
    4.2 勘探有利区
5 结论

(9)基于动态存储的天然气地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平台数据集成与管理
    1.1 结构化数据集成及接口设计
    1.2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与检索
    1.3 数据质量管理
2 数据挖掘应用方法集成
    2.1 数据挖掘方法程序及其参数管理
    2.2 数据挖掘方法库字典构建
3 平台功能设计与数据架构
    3.1 主要应用功能
    3.2 平台实现的数据架构
4 平台开发与应用实例
5 结论

(10)四川超级气盆地(论文提纲范文)

1 超级盆地概念的提出
2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的4个优势
    2.1 气源岩优势
    2.2 资源量优势
    2.3 大气田优势
    2.4 总产量优势
3 四川盆地在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上4个方向性的重大突破
    3.1 页岩气方向性的重大突破
    3.2 致密砂岩气方向性的重大突破
    3.3 古老碳酸盐岩超大气田的方向性重大突破
    3.4 超深层气藏方向性的重大突破
4 超级盆地的分类
5 结论

四、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油井管技术助力国际标准化新发展[J]. 徐婷,方伟,陈俊峰,吕华,李东风,李厚补,李茹. 中国标准化, 2022(01)
  • [2]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历程与关键技术进展[J]. 张烈辉,胡勇,李小刚,彭小龙,鲁友常,刘永辉,葛枫,刘启国,张智,刘平礼,曾焱,张芮菡,赵玉龙,彭先,梅青燕,汪周华. 天然气工业, 2021
  • [3]四川盆地川中隆起带震旦系—二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J]. 谢增业,魏国齐,李剑,徐亮,张璐,李谨,李志生,武赛军,郭泽清,郝爱胜.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 [4]我国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勘探开发布局与政策探析[J]. 傅丛,丁华,陈文敏. 煤质技术, 2021(06)
  • [5]中国陆上大气田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J]. 李剑,曾旭,田继先,佘源琦,程宏岗,谢武仁. 中国石油勘探, 2021
  • [6]碳中和战略下的中国地下储气库发展前景[J]. 丁国生,丁一宸,李洋,唐立根,武志德,完颜祺琪,胥洪成,王云. 油气储运, 2022(01)
  • [7]中国地下储气库特征及建库导向探讨[J]. 魏雨泽. 世界石油工业, 2021(05)
  • [8]四川盆地南部深层海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J]. 张素荣,董大忠,廖群山,孙莎莎,黄生松,管全中,张晨晨,郭雯,蒋珊,史鹏宇. 天然气工业, 2021(09)
  • [9]基于动态存储的天然气地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J]. 帅训波,石文昌,冯梅,周兆华,贺佩. 天然气工业, 2021(09)
  • [10]四川超级气盆地[J]. 戴金星,倪云燕,刘全有,吴小奇,龚德瑜,洪峰,张延玲,廖凤蓉,严增民,李宏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06)

标签:;  ;  ;  ;  ;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