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治疗后咬合调整预防后牙折断分析

牙髓治疗后咬合调整预防后牙折断分析

一、牙髓治疗后咬合调整对预防后牙折裂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邹丰[1](2021)在《隐裂牙牙髓病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后的功能恢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探讨对患牙隐裂伴随慢性牙髓炎的患者进行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的功能恢复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之间所接收和治疗的牙隐裂伴随慢性牙髓炎的患者共11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之后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分别为一般组和研究组,一般组主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对患者进行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可知,研究组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咬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一般组的7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1,P<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3.44%明显低于一般组的1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P<0.05)。结论对于患有牙隐裂伴随慢性牙髓炎的患者,对其进行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状,增加患者的咀嚼和咬合能力,且安全性能较佳,并发症较少。

吴慧[2](2021)在《ClinproTMXT保护膜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玻璃离子长效保护膜(ClinproTMXT Varnish)是一种新一代的光固化树脂改性的玻璃离子聚合物,其辅助再矿化和增强牙釉质预防的作用效果尚未明确,值得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状况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显微硬度测定及钙磷元素分析,结合体外p H循环实验模型,比较ClinproTMXT Varnish与临床上常用的氟制剂多乐氟对于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再矿化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12-21岁因正畸治疗减数拔除的双尖牙122颗,超声清洗,去除软组织,截除牙根,制成4 mm×4 mm×3 mm的釉质块,随机选取2个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作为健康对照,其余用于两部分实验。(1)釉质脱矿预防实验(实验A):选择60个釉质块,随机分为3组(n=20),A1组全部釉质块按照厂家提供的使用方法涂布ClinproTMXT Varnish(酸蚀15 s,去除酸蚀剂,气枪吹干,用小毛刷在开窗区均匀涂一薄层材料,光照固化25 s);A2组为阳性对照组,用多乐氟反复涂擦1 min;A3组为阴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预处理完成后,分别将三组样本静置于人工唾液中;(2)釉质再矿化实验(实验B):另取60个釉质块,预先置于人工脱矿液中脱矿72 h,待脱矿完成后随机分为3组(B1、B2、B3)(n=20),处理方法同釉质脱矿预防实验各组。前期处理后的实验A、B共六组样本模拟口腔环境,均经人工脱矿液和人工唾液交替p H循环处理30 d。后期采用SEM观察釉质表面超微结构,显微硬度计测定釉质表面显微硬度(SMH)变化,X能谱分析仪分析釉质表面钙磷元素含量。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釉质脱矿预防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的牙釉质表面平坦均匀,釉质脱矿预防实验后的ClinproTMXT Varnish组牙釉质表面呈现釉柱间质增宽,无明显蜂窝状结构,表层基本完整;阳性对照组牙釉质表面可见大量片状沉积物,蜂窝结构部分被覆盖,可见较清晰的釉柱间质形态;阴性对照组组釉质表面明显凸凹不平,可见少量不规则沉积物,表现为典型的釉质脱矿的蜂窝状改变。显微硬度测量结果显示组间分析可见,釉质脱矿预防实验后的ClinproTMXT Varnish组与多乐氟组间的显微硬度值无显着差异(p=0.071),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组(p<0.05);各组间实验前、后的显微硬度差值ΔSMH两两比较,A1组<A2组<A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比值依次为A1组>A2组>A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釉质再矿化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Clinpro TMXT Varnish组牙釉质表面相对平坦,有片状沉积物散在分布,无明显的凹坑状结构,无明显的脱矿表现;阳性对照组牙釉质表面粗糙不平,可见凹坑状结构被大量沉积物覆盖,但仍可见散在孔隙;阴性对照组牙釉质表面呈现明显的蜂窝状结构,表面有较深的凹坑,甚至连接成片,可见清晰的釉柱中心及釉柱间质形态。显微硬度测量结果显示组间,各组实验后测得的显微硬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ΔSMH为实验前、后测得的显微硬度的差值,各组间ΔSMH两两比较,B1组>B2组>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比值依次为B1组>B2组>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linproTMXT Varnish和多乐氟均能预防牙釉质脱矿且促进脱矿的牙釉质再矿化,ClinproTMXT Varnish的作用更佳。(2)ClinproTMXT Varnish较多乐氟具有更优异的耐磨损性能。(3)釉质再矿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逆转白斑病变,预防釉质脱矿比治疗更重要。

赵花珍[3](2020)在《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的术后反应及成功率,来评估iRoot-BP Plu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牙科收治的乳磨牙深龋近髓或早期牙髓炎患儿共50颗患牙,根据盖髓剂的不同分为2组,iRoot-BP Plus组和氢氧化钙组,每组25例,观察2组的术后反应及术后3、6、12个月的成功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iRoot-BP Plus组术后反应观察报告:该组共25例患牙,成功24例,失败1例,治疗成功的牙齿X线示可见牙本质钙化桥形成,大部分牙齿的钙化桥连续,根分叉及根尖周影像无异常,临床检查无任何不适症状。1例患者术后高烧,用药后症状消失;1例活髓切断术后1天诉咬合时不适,叩诊(-),给予了适当调牙合处理,1天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1天轻微疼痛,观察1周后疼痛消失,1例(左上第二乳磨牙)术后12个月复诊时原充填体边缘有继发龋坏,叩诊(+),无病理性松动,X线片示:根分叉有轻度低密度影像,改为根管治疗术。氢氧化钙组术后反应观察报告:该组共25例患牙,成功17例,失败8例。治疗成功的牙齿X线示可见牙本钙化桥形成,只有少部分牙齿的钙化桥连续,根分叉及根尖周影像无异常,临床检查无任何不适症状。1例术后患儿出现低烧及厌食行为,3天后全身症状好转;3例术后3天内轻微不适,叩诊(-),1周后症状均消失;1例活髓切断术后1月疼痛,叩诊(++),检查无咬合高点,无病理性松动,X线示根分叉轻度低密度影像,与患儿监护人沟通后改为根管治疗。1例活髓切断术后3个月复查时,观察到X线片示:根分叉处有低密度影像,改为根管治疗术;2例术后6个月充填体脱落,叩诊(+),X线示:根分叉及根尖周有低密度影像,均改为根管治疗;4例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时发现根管内吸收影像且均伴有病理性松动,与患儿监护人沟通后拔除患牙,然后使用间隙保持器保持缺牙间隙。活髓切断术iRoot-BP Plus组术后1、3、6、12个月成功率分别为100%、100%、100%、96%。活髓切断术氢氧化钙组术后1、3、6、12个月成功率分为96%、92%、84%、68%。术后3、6个月,2组成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iRoot-BPPlus组成功率显着高于氢氧化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oot-BP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的术后反应较轻,且术后成功率iRoo-BP Plus组较氢氧化钙组高,所以iRoot-BP Plus更适合应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阿迪力·麦木提敏[4](2020)在《纤维桩长度和模拟牙周膜对修复体抗折强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桩和模拟牙周膜在体外实验中对纤维桩核冠修复体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54颗。截冠、根管治疗后随机分3组,预备桩道深度分别为A组6mm,B组9mm,C组12mm,每个组分为2个亚组,A1、B1、C1组用硅橡胶印模材料(轻体)模拟牙周膜,A2、B2、C2组没有模拟牙周膜。纤维桩粘接、复合树脂堆核及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将试件固定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与牙长轴成45°以1mm/min速度持续加载至样本牙出现折断,记录样本折裂时加载值和折断模式,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纤维桩长度和模拟牙周膜对样本牙抗强度没有交互作用(P>0.05),不同纤维桩长度组(A1/B1/C1,A2/B2/C2)和两种模拟牙周膜组的平均抗折载荷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样本牙折断模式多为可修复性断裂模式(P>0.05)。结论:对牙冠严重缺损的下颌前磨牙,纤维桩长度对桩核冠修复体的抗折强度无明显影响,不需要增长纤维桩长度来提高修复体抗折强度。在实验研究中使用弹性印模材料模拟牙周膜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纤维桩修复体折断多发生在牙颈部,有利于再次修复。

李一颖[5](2019)在《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在一期唇裂手术中联合应用口腔黏膜瓣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的术后效果,并对鼻底、鼻翼外形对称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口腔黏膜瓣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的16例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类,根据患儿术后1周1年恢复情况,拍摄患儿正面、仰面照片,选择10名专业人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患儿的术后唇形态、鼻形态、鼻底形态进行主观评价,满分各为5分,总分均50分,每个患儿的满分为150分。通过照片测量16例患儿健、患侧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鼻孔高度及宽度,鼻的长度及宽度等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对称比来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6例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口鼻腔瘘及鼻底凹陷,鼻翼塌陷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儿术后一周复诊的主观评价结果:唇形态的平均得分为46.375,得分最高的为50分,最低分为42分;鼻形态的平均的分为46.06分,得分最高的为49分,最低分为43分;鼻底形态的平均分为46.125分,得分最高的为49分,最低分为40分,16例患儿中总分在141145分的共3例,146150分的共3例;术后1年16例复诊患儿中唇形态主观评价的平均分为44.9分,得分最高的为48分,得分最低的为40分;鼻形态的平均分为43.31分,得分最高的为46分,最低为38分;鼻底形态鼻形态的平均分为43.44分,最高得分为47分,最低为38分,总得分在141145分的共1例,总分在146150分的为0。客观评价结果显示: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为0.79±0.15、鼻孔宽度对称比为0.86±0.17,相比术后1周的鼻底宽度比值1.04±0.25、鼻孔宽度比值1.08±0.18对称比变小;术后1年鼻小柱高度的对称比为1.62±0.48、鼻孔高度比1.44±0.17,相比术后1周鼻小柱高度比1.10±0.22、鼻孔宽度比1.03±0.19增大。术后1周鼻底宽度对称比相对术前对称比变化量为0.53±0.24,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相对术后1周变化量为-0.24±0.25;术后1周鼻小柱高度对称比相对术前对称比变化量为1.16±0.74,术后1年鼻小柱高度对称比相对术后1周变化量为-0.51±0.43;术后1周鼻底宽度对称比、鼻小柱高度对称比、鼻的长宽比、鼻孔宽度比、高度比与术前的各指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与术前的鼻底宽度比值呈正相关(r=0.64,P=0.007),与鼻的长宽比呈负相关(r=-0.65,P=0.006)。结论: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修复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不仅可以减少口鼻腔瘘的发生,还能严密封闭鼻底裂隙,恢复鼻底形态,并保持良好的鼻翼外形及鼻孔对称性。

严峻[6](2019)在《不同矫治策略治疗三种骨面型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运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双期矫治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分别矫治三种不同骨面型错牙合畸形,分析其方案选择、治疗过程及矫治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本人研究生学习期间治疗的三例不同骨面型患者。病例一:CM,男,18岁,主诉“地包天”求治。骨性Ⅲ类,下颌前突,颏部右侧偏斜,偏高角。左右侧的尖牙及磨牙关系均为Ⅲ类,反覆盖6.5 mm,后牙区牙列存在轻度横向宽度不调。全牙列、前牙区的Bolton指数均偏大,上下牙列均存在轻度拥挤。选择下颌单颌手术配合术前、术后固定正畸矫治。本病例前牙代偿量少,术前正畸以排齐整平牙列为主,消除正颌术中的咬合干扰,纠正上中线,并对存在的横向不调的问题进行纠正。术后正畸使上下牙列咬合更加紧密,并对个别牙位进行精细调整。病例二:YZC,男,19岁,主诉“暴牙”求治。骨性Ⅰ类,低角,双牙弓前突,双侧磨牙关系为Ⅰ类,双侧尖牙关系Ⅱ类,前牙区的Bolton指数83.3%偏大,上下切牙唇向倾斜严重。拔除(?),使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进行后牙支抗储备,强支抗内收前牙的同时重视对前牙转矩的控制。病例三:HDH,男,12岁,主诉“暴牙”求治。骨性Ⅱ类,低角面型,下颌中线右偏1.0 mm,双侧尖牙及磨牙关系为Ⅱ类,前牙Ⅱ度深覆牙合,Ⅲ度深覆盖(12.0 mm)。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咬下唇习惯,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一期矫治使用Activator功能矫治器改善矢状向不调,二期矫治精细调整上下牙齿咬合关系。矫治过程中破除不良习惯,并进行舌肌、唇肌功能训练。结果:三个病例经治疗后或维持Ⅰ类骨面型,或Ⅱ及Ⅲ类骨面型恢复至直面型,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安氏Ⅰ类关系。术后牙根平行度良好,髁突形态正常皮质骨光滑连续,无明显的牙槽骨吸收。患者对矫治效果满意。结论:治疗前全面客观地分析错牙合的形成机制、严重程度及个体生长发育潜力等多种因素,制定出最适宜的矫治方案。不同骨面型的患者进过治疗后,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咬合关系及协调美观的侧貌。

周贵霞[7](2018)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附20例临床病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与正常儿童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有其特殊之处。本文通过对健康儿童和ALL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对两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ALL儿童日常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及饮食情况,比较两组儿童在牙体及牙周组织健康方面的差异,了解ALL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同时,了解ALL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及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ALL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血液科接受治疗的73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3名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比较两组儿童患龋率、龋均、龋齿充填率、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及改良牙龈指数(modified gingival index,MGI)等的差异;同时对两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两组儿童的刷牙情况、饮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情况等)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儿童的龋均及患龋率均略高于对照组,而龋齿充填率显着低于对照组。ALL儿童的龋齿发病状况与患儿性别无关,但是受患儿年龄,不同地区、口腔保健行为及饮食习惯的影响。2)观察组儿童的软垢指数(DI)、菌斑指数(PLI)及改良牙龈指数(MGI)评分均普遍高于对照组。ALL儿童的牙周健康状况与患儿性别无关,但是受患儿年龄,不同地区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3)两组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均较差,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较低,在获得口腔保健知识途径方面也无明显差异。4)ALL儿童在甜食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ALL儿童的口腔清洁方式与对照组明显不同,两组儿童均较少使用牙线及含氟牙膏,且家长在孩子刷牙时均较少提供帮助。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较正常儿童差,口腔卫生维护不到位,ALL儿童家长的口腔保意识不强,对口腔健知识认知率较低,重视ALL儿童龋病和牙周病的防治非常必要。应加强对ALL儿童及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适时给予口腔卫生指导及饮食指导,提高ALL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改善ALL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

张小凤[8](2018)在《B.subtilis TLO3全基因组测序、功能注释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龋齿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类慢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龋损状态下的致龋微生物,会相互促进,加重龋齿的发生。因此控制由病原菌形成的牙菌斑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龋齿。有研究认为益生菌对预防龋病的发生及发展有积极作用。然而,近期报道的大多数益生菌,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胃肠道,可能是因为他们不适应口腔这种复杂的生存环境。那么找到一株来自于口腔的益生菌可能是降低龋齿发病率的最好选择。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也称为枯草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需氧型、不含内毒素和外毒素的非致病菌。之前有部分研究已经证实B.subtilis能够通过产生次级代谢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人类肠道分离的B.subtilis GS67通过产生fengycin和plipastatin,抑制苏云金芽孢杆菌DB2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B.subtilis SPB1通过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表现出对多重耐药微生物重要的抗菌活性;B.subtilis AS43.3和AS43.4通过产生iturin和fengycin(抗真菌的脂肽类化合物),表现出拮抗植物病原菌赤霉菌科的生长。人类口腔是一种高度动态且复杂的生物系统,细菌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才能生存。在口腔里牙菌斑中的p H值是不稳定的,具有高度可变性的特点;牙齿表面生物膜不同部位中的含氧浓度也是不同的,因为生物膜有一定的厚度,且接触不同环境的特点,其自身会形成一个氧浓度梯度;除此之外口腔是人体连接内外环境的通道,可进入口腔的物质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在复杂口腔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应该是开发潜在的口腔益生菌菌株的先决条件。我们课题组在之前研究中,从无龋志愿者牙菌斑中分离出一株B.subtilis TLO3(存放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No.9952,曾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zh78),并发现其代谢产物对龋病主要致病菌(变形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粘性放线菌),具有强的拮抗作用。此外,我们课题组通过代谢组学分析B.subtilis TLO3,发现其能产生15种可能对变形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粘性放线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代谢产物,如xylitol,L-glutamic acid,L-tyrosine等物质。因此我们猜测,B.subtilis TLO3能有效抑制致龋微生物的生长。目的1.为了解B.subtilis TLO3的全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功能;2.揭示B.subtilis TLO3拮抗病原菌的基因片段;3.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发现B.subtilis TLO3特征基因。方法本研究通过三代单分子测序技术联合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B.subtilis TLO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并与其它3个已公开全基因组序列的B.subtilis亚种B.subtilis subsp.subtilis strain 168,B.subtilis subsp.spizizenii strain TU-B-10和B.subtilis subsp.inaquosorum strain DE111进行基因组学的比较分析。结果1.采用PacBio RSII和Illumina MiSeq联合测序系统,对B.subtilis TLO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B.subtilis TLO3的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基因组圈图绘制;2.B.subtilis TLO3全基因组由一条环状染色体和质粒组成,大小分别为4,072,939bp和6,610bp,GC含量分别为43.61%和39.3%;将得到的B.subtilis TLO3全基因组序列,上传至Gen Bank数据库,染色体和质粒的序列登录号分别为:CP023257和CP023428。3.B.subtilis TLO3全基因组共4444个ORF,其中染色体ORF为4434,平均长度806bp,占基因组总长度的87.73%,编码4406个蛋白序列;rRNA数量30,tRNA数量85,分别占整个基因组1.125%和0.161%。质粒ORF为10,平均长度456bp,占基因组总长度的69.03%,编码8个蛋白序列。4.B.subtilis TLO3全基因组序列初步分析:B.subtilis TLO3中不存在CRISPRs;2个非完整的原噬菌体,1个存在争议的原噬菌体;700个基因参与形成30个基因岛;52个与抗生素抗性相关的基因,其中34个基因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2个基因与抗生素合成相关;染色体中共预测出155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259条信号肽序列。5.B.subtilis TLO3全基因序列中有46个抑菌基因,编码合成14种抗菌物质(苯丙素、异喹啉生物碱、托品烷,哌啶和吡啶生物碱、咖啡因代谢物、硫甙、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碳青霉烯、单胺菌素、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阿卡波糖和井冈霉素、吩嗪以及灵杆菌素)。6.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B.subtilis TLO3系统发育树,发现与其最接近的四株菌依次为B.tequilensis KCTC 13622,B.subtilis subsp.spizizenii NRRLB 23049,B.subtilis subsp.inaquosorum KCTC 13429以及B.subtilis subsp.subtilis NCIB 3610,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86%,99.71%,99.86%and 99.79%;基于全基因组序列,对这五株菌进行ANI(平均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TLO3在进化上与B.subtilis subsp.subtilis strain NCIB 3610(98.43%)最近;而与B.tequilensis KCTC13622距离最远。7.B.subtilis TLO3与B.subtilis subsp.spizizenii strain TU-B-10,B.subtilis subsp.inaquosorum strain DE111和B.subtilis subsp.subtilis strain 168三株菌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1)进化分析表明:菌株TLO3与168进化距离最短,与TU-B-10的距离次之,距离最远的是DE111。(2)共线性分析表明:四株B.subtilis的染色体中除了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排、倒位和缺失之外,全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进化距离较短。其中TLO3与168的基因组一致性最高。(3)基因家族比较及EggNOG-Mapper功能注释比较分析均表明:B.subtilis TLO3在细胞复制、重组和修复中的基因数量均高于其它三株菌168、TU-B-10和DE111,分别高41%,31%和52%。8.B.subtilis TLO3全基因组中共有27个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其中有7个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具有抗菌性能,这些基因簇主要与合成表面活性肽、丰原素、累积铁离子、枯草菌素以及抗菌素等相关。结论从口腔中发现的这株B.subtilis TLO3全基因组中含有可表达拮抗微生物蛋白的相关基因,并发现其可能会更好的适应口腔这种复杂的生活环境。它的这种双重有益作用再加上在牙菌斑上的定殖能力,使B.subtilis TLO3成为预防或治疗龋齿的潜在益生菌。

窦晨云[9](2017)在《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老年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因龋病、牙周病等因素导致牙列缺损或缺失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对于天然牙缺失较多的患者,在进行义齿修复过程中如何保证义齿具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是修复临床工作的难点。当患者牙列中仅存留个别残根、残冠时,为了增加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可以在口内余留的基牙上粘接衔铁,在义齿组织面粘接磁铁,利用磁性材料间的磁力进行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是由覆盖基牙、磁性附着体、全口义齿、粘膜和牙槽骨共同组成的力学系统。在正常咀嚼过程中,咬合力通过“义齿-附着体-基牙”和“义齿基托-粘膜-牙槽骨组织”两条路径传至颌骨组织。覆盖基牙承担适当的咬合力刺激,可以促进基牙牙周组织的改建,维持基牙牙周组织的健康;若基牙承担较大的咬合力,会造成牙周组织创伤,出现牙槽骨的吸收。有研究报道和我们临床工作中也发现,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使用一段时间后,咬合力分布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基牙牙槽骨密度及高度也会出现改变。但关于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还未见研究报道。为了分析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本研究对戴用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12年的85名患者进行临床调查,观察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32名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定期检查义齿咬合力分布的变化,并对咬合力分布不合理的患者进行咬合力调整,观察咬合力调整对基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以及基牙健康的维护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本实验包括两个部分:1.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患者临床回访研究为了调查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分析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槽骨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行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修复12年的85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检查基牙牙周组织情况,用T-Scan III测定义齿咬合力的分布,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实验结果表明:(1)85例患者对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义齿的固位、稳定和咀嚼等修复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的满意度;(2)基牙牙周检查发现约90%的覆盖基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牙周袋深度(PD)检查正常;(3)义齿使用一段时间后,基牙根颈1/3处牙槽骨密度出现了下降,尤其是单侧附着体固位义齿的基牙牙槽骨密度下降更明显;而牙槽骨丧失高度则无明显差异;(4)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不均衡,前牙区高于后牙区;单侧附着体固位的义齿,基牙与基牙侧咬合力明显高于对侧;而双侧附着体固位的义齿,义齿左右侧咬合力则无明显差别;(5)基牙区域咬合力的大小与基牙牙槽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随着基牙咬合力增大,基牙牙槽骨密度呈现下降趋势。2.咬合力调整对基牙与牙周组织的影响从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发现,随着基牙咬合力的增大,基牙牙槽骨密度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为了进一步探索咬合力的调整对基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通过对32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T-ScanⅢ测定义齿咬合力的分布并对咬合力分布不合理的患者进行咬合力的调整,观察咬合力调整过程中基牙牙周组织的改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修复后第3、6、12个月定期咬合测定和调整,保证咬合力在义齿前后、左右分布平衡,对于义齿左右侧咬合力相差大于20%,前牙区咬合力高于30%,基牙咬合力高于15%的患者进行咬合力调整,结果发现基牙牙周组织检查(PLI、GI与PD)与修复时无明显改变,而且基牙牙槽骨高度未见减低,根颈1/3处牙槽骨密度也无明显下降。结论:1.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具有良好固位和稳定的修复效果,而且临床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覆盖基牙的卫生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正常,基牙牙周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2.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使用一段时间后,义齿咬合力的分布会发生改变,造成义齿咬合力分布不平衡,前牙区咬合力高于后牙区,在单侧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中,基牙与基牙侧咬合力明显高于对侧;而双侧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中,左右侧与左右侧基牙咬合力无明显区别。3.基牙咬合力的大小与基牙根颈1/3处牙槽骨密度下降相关,即随着基牙咬合力增大,基牙根颈1/3处牙槽骨密度逐渐下降。4.通过定期调整咬合力的分布,基牙根颈1/3处牙槽骨密度和基牙牙槽骨高度未出现明显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基牙牙槽骨出现吸收。总结,在义齿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义齿咬合力的分布,并对基牙处咬合力过大的义齿进行咬合调整,必要时进行义齿重衬,使咬合力分布更均匀,防止造成基牙牙槽骨密度下降,从而维护基牙牙周的健康,延长义齿的使用寿命。

黄智光[10](2017)在《利用CBCT观察下颌神经管的三维位置测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扫描下颌后牙区定位下颌神经管,对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内的三维位置、下颌骨的形态进行测量分析,记录颏孔出现的位置,探究各年龄层及性别间关系,为口腔医师在行口腔外科手术如拔除阻生齿、牙种植手术术前提供参考依据,避免术中损伤下牙槽神经、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种植体植入位置的准确性,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研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间就诊的82例患者CBCT影像数据,其中男女性各41名,青年组(1839岁)50人,中年组(4060岁)32人,男性平均年龄35.8岁,女性平均年龄36.0岁。在下颌后牙区下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1颗牙的人数为16名,缺失2颗牙(缺牙间隙不连续)的人数为4名。在三维重建和校对图像后,在侧断面图像中截取颏孔开口处、下颌第二前磨牙区、下颌第一磨牙区、下颌第二磨牙区和下颌第三磨牙区共5个位置的图像作为测量截面。纳入标准:1.下颌骨基本对称2.无严重错牙合3.下颌骨无畸形4.下颌牙齿没有发生重度牙周病排除标准:1.在下颌后牙区没有完全将下颌管包括在内的影像片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的任何横截面不清晰的牙齿或颏孔定位不清的情况测量内容:1.颏孔出现的位置2.颏孔到牙槽嵴的距离3.下颌管到牙槽嵴顶的距离4.下颌管到下颌骨下缘的距离5.下颌管到颊侧骨板水平距离6.下颌管到舌侧骨板水平距离7.下颌管垂直和水平管径8.下颌骨形态9.根尖离下颌管最近的距离结果:右侧和左侧下颌后牙区牙槽嵴顶至下颌管上缘平均距离分别为(13.54±1.9)mm和(13.51±1.84)mm;右侧和左侧下颌后牙区下颌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平均距离分别为(9.65±1.35)mm和(9.61±1.55)mm;右侧和左侧下颌骨第一磨牙区下颌管内侧壁外缘至颊侧骨板平均距离分别为(5.72±1.24)mm和(5.68±1.2)mm;右侧和左侧下颌骨第一磨牙区下颌管内侧壁内缘至舌侧骨板平均距离分别为(3.52±1.21)mm和(3.51±1.05)mm。结论:通过CBCT借助参照邻近其他解剖结构,能够准确定位下颌神经管,进而完成大规模收集病例和统计学研究。因此,有理由认为利用CBCT观察下颌神经管是可靠和可行的。

二、牙髓治疗后咬合调整对预防后牙折裂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牙髓治疗后咬合调整对预防后牙折裂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隐裂牙牙髓病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后的功能恢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以及咬合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ClinproTMXT保护膜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正畸后白斑的介绍
    2.正畸后白斑的检测方法
    3.正畸后白斑的预防和治疗
第一部分 Clinpro~(TM)XT Varnish对釉质脱矿的预防作用的体外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2 纳入标准
        1.3 釉质块制备
        1.4 实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扫描电镜观察
        2.2 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结果
        2.3 釉质表面钙磷比分析
    3.讨论
        3.1 人工唾液在釉质脱矿研究中的作用
        3.2 体外p H循环模型的实验设计
        3.3 SEM形貌及钙磷比的分析
        3.4 显微硬度的结果分析
    4.小结
第二部分 Clinpro~(TM)XT Varnish对釉质脱矿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2 纳入标准
        1.3 釉质块制备
        1.4 实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扫描电镜观察
        2.2 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结果
        2.3 釉质表面钙磷比分析
    3.讨论
        3.1 SEM形貌及钙磷比的分析
        3.2 显微硬度的结果分析
        3.3 釉质脱矿再矿化实验与釉质脱矿预防实验的结果分析
        3.4 玻璃离子保护膜在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再矿化作用的优越性
        3.5 不足和展望
    4.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正畸后白斑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1.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2.乳牙的活髓切断术
    3.乳牙的活髓切断术
    4.牙根未发育完成的根尖周炎
    5.乳磨牙牙髓炎
    6.乳前牙透明冠
    7.根尖周炎
        讨论1
        参考文献
    8.前牙瓷贴面修复
    9.嵌体修复
    10.阻生齿拔除
    11.前牙外伤
    12.乳牙预成冠修复
    13.树脂充填
    14.前牙美学修复
    15.浅龋
    16.楔状缺损
    17.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
        讨论2
        参考文献
    18.慢性牙周炎
    19.固定矫治
    20.固定矫治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3)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1.2 病例纳入标准
        2.1.3 材料
    2.2 临床步骤
        2.2.1 术前准备
        2.2.2 操作步骤
    2.3 术后反应观察和评估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4.1 乳磨牙活髓切断术后结果分析
    4.2 乳磨牙活髓切断术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
    4.3 活髓切断术的应用前景
    4.4 活髓再生的发展和挑战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牙深龋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纤维桩长度和模拟牙周膜对修复体抗折强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和方法
    1 病例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2 评价方法
    3 测量指标及计算公式
        3.1 标记点标注
        3.2 测量长度标注
        3.3 研究指标(单位 mm)
        3.4 计算公式
    4 检验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主观评价结果
    2 客观评价结果
讨论
    1 异位解剖结构
    2 评价方法
    3 手术效果影响因素
    4 口腔黏膜瓣联合应用的优势
    5 术后效果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不同矫治策略治疗三种骨面型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病例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概况
    第一部分 初诊资料及方案制定
        1 基本资料
        2 临床检查
        3 辅助检查
        4 心理评估
        5 诊断
        6 问题列表
        7 矫治目标
        8 矫治方案
        9 方案可行性
    第二部分 治疗过程
        1 矫治器
        2 矫治时间
        3 治疗过程
    第三部分 治疗结果
        1 临床检查
        2 辅助检查
    第四部分 讨论
病例二: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矫治骨性Ⅰ类双牙弓前突病例概况
    第一部分 初诊资料及方案制定
        1 基本资料
        2 临床检查
        3 辅助检查
        4 诊断
        5 问题列表
        6 矫治目标
        7 矫治方案
        8 方案可行性
    第二部分 治疗过程
        1 矫治器
        2 矫治时间
        3 矫治过程
    第三部分 矫治结果
        1 临床检查
        2 辅助检查
    第四部分 讨论
病例三:双期矫治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概况
    第一部分 初诊资料及方案制定
        1 基本资料
        2 临床检查
        3 辅助检查
        4 诊断
        5 问题列表
        6 矫治目标
        7 方案设计
        8 方案合理性
    第二部分 治疗过程
        1 矫治器
        2 治疗时间
        3 治疗过程
    第三部分 治疗结果
        1 临床检查
        2 辅助检查
    第四部分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手术术前正畸的矫治目标
    参考文献
致谢

(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附20例临床病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及分组
    2.研究内容
        2.1 问卷调查
        2.2 口腔检查
    3.质量控制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儿童口腔检查表
病例汇报
    病例 1
    病例 2
    病例 3
    病例 4
    病例 5
    病例 6
    病例 7
    参考文献 1
    病例 8
    病例 9
    参考文献 2
    病例 10
    病例 11
    参考文献 3
    病例 12
    病例 13
    参考文献 4
    病例 14
    病例 15
    病例 16
    参考文献 5
    病例 17
    病例 18
    参考文献 5
    病例 19
    病例 20
    参考文献 6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B.subtilis TLO3全基因组测序、功能注释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B.subtilis的特征及研究现状
    1.2 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成长
    1.3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B.subtilis中的应用
    1.4 龋病的微生物学病因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菌株培养、抑菌试验及全基因组样品制备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
    2.2 方法
        2.2.1 菌株培养
        2.2.2 菌种鉴定
        2.2.3 抑菌试验
        2.2.4 基因组提取样品制备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菌株培养及抑菌试验
        2.3.2 菌种鉴定及全基因组样品制备
    2.4 总结
第三章 全基因组测序、组装评估及功能注释
    3.1 方法
        3.1.1 全基因组测序及数据质控分析
        3.1.2 基因组序列拼装及效果评价
        3.1.3 基因功能注释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测序数据整理及质控分析
        3.2.2 全基因组序列上传及基因组基本特征
        3.2.3 基因功能注释
    3.3 讨论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因组数据初步分析
    4.1 方法
        4.1.1 非编码RNA预测
        4.1.2 CRISPRs预测
        4.1.3 原噬菌体预测
        4.1.4 基因岛预测
        4.1.5 抗生素抗性分析
        4.1.6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分析
        4.1.7 抑菌基因预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非编码RNA预测
        4.2.2 B.subtilis TLO3 CRISPR预测
        4.2.3 原噬菌体预测
        4.2.4 基因岛预测
        4.2.5 抗生素抗性基因
        4.2.6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4.2.7 抑菌基因
    4.3 讨论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5.1 方法
        5.1.1 进化分析
        5.1.2 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及共线性分析
        5.1.3 基因家族比较分析
        5.1.4 次级代谢产物抗菌基因簇比较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进化分析
        5.2.2 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
        5.2.3 基因家族及eggNOG-Map比较分析
        5.2.4 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病例报告
    病例一:全口重度慢性牙周炎1例
        参考文献
    病例二:上颌第一磨牙MB2 1例
        参考文献
    病例三:上颌前磨牙弯曲根管1例
        参考文献

(9)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临床回访研究
    实验一 义齿使用情况与患者满意度调查
        1 材料及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患者口内情况检查
        1 材料及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三 咬合力分布的测定
        1 材料及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咬合力调整对基牙与牙周组织的影响
    实验一 咬合力测定和咬合调整
        1 材料及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咬合力的调整对基牙牙周改建的影响
        1 材料及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利用CBCT观察下颌神经管的三维位置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索引
引言
    1. CBCT在口腔种植手术的应用
    2. CBCT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3. CBCT在牙周病学的应用
    4. CBCT在牙体牙髓学的应用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主要材料和仪器
        1.2 病例的收集来源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测量步骤
        2.2 测量内容
        2.3 可信度分析
        2.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 病例报告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牙髓治疗后咬合调整对预防后牙折裂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隐裂牙牙髓病全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后的功能恢复分析[J]. 邹丰. 中外医疗, 2021(34)
  • [2]ClinproTMXT保护膜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和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D]. 吴慧. 青岛大学, 2021
  • [3]iRoot-BP Plus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的疗效观察[D]. 赵花珍. 郑州大学, 2020(02)
  • [4]纤维桩长度和模拟牙周膜对修复体抗折强度的影响[D]. 阿迪力·麦木提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D]. 李一颖. 青岛大学, 2019(02)
  • [6]不同矫治策略治疗三种骨面型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分析[D]. 严峻.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附20例临床病例[D]. 周贵霞. 青岛大学, 2018(12)
  • [8]B.subtilis TLO3全基因组测序、功能注释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D]. 张小凤. 兰州大学, 2018(10)
  • [9]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D]. 窦晨云. 第四军医大学, 2017(03)
  • [10]利用CBCT观察下颌神经管的三维位置测量研究[D]. 黄智光.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牙髓治疗后咬合调整预防后牙折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