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变革的赢家——推荐一本好书《杰克·韦尔奇与通则》

掌握变革的赢家——推荐一本好书《杰克·韦尔奇与通则》

一、掌握变局的赢家——推荐一本好书《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林颖[1](2014)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技术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席卷当今世界任何一个产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图景。在新媒体技术浪潮裹挟下,今天的报业传媒正经历着一场“没有地图的旅行”,在转型中寻找自我拯救的出路。在媒介融合的传媒生态中,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报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在内容生产、商业模式、信息技术系统和组织结构上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报业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将带来深远的影响。从管理学视角来看,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核心、最有价值的资源。报业人力资源是报业组织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资源,对报业能否成功实现转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技术倒逼报业转型的过程中,内容生产流程的再造、商业模式的重塑和组织结构的变革对报业人力资源管理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实现变革,促进报业人力资源在职业角色、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上的转型与提升,激发报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热情,充分发挥报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探索出一条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业转型之路,是当今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迫切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媒介融合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框架,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在内容生产、商业模式、信息技术系统、组织结构的转型与变革中对报业人力资源产生的影响,提出媒介融合的新传播时代,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规划、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培训开发等实践环节的对策,呼吁继续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向企业化、社会化、职业化管理回归。

张苹[2](2007)在《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图书承袭了图书自产生以来的种种符号凝结,根据不同符号特征显现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沿袭传统图书的符号,以传播作者思想观点为主的图书,包括学术专着、自费出版物和传达政府意识形态的政策资料性读物;二是承接近代大众图书符号,以传递科技知识、人文关怀为主的实用性书籍,包括各类教材、教辅及专业图书;三是关注社会热点,消费大众欲望,制造符号霸权以谋取利润的畅销书。其中畅销书及畅销书现象是当代文化向消费转型最突出的代表,越来越受到大众文化研究者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对畅销书的研究却没有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的研究做得深入。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畅销书是大众图书商业操作的成功范例,只是大众图书的冰山一角,与整个图书文本的研究牵连太多;而且畅销书的主题此起彼伏,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致使文本过于分散,研究文本难以确定;二是畅销书运作涉及的环节太多,一本书能否畅销,文本只占三分之一的因素,此外还与出版编辑、装帧设计、营销宣传、物流、商流等诸多环节相关,业外人士很难把握。在信息泛滥,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时代,图书生产面临越来越残酷的竞争:既要面对几十万个品种对图书市场的分割,又要面对报刊、影视和网络对人们注意力的分散。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图书传播最大化,成为名利双收的畅销书,是业界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实呼唤对图书畅销模式的深入研究!但目前对畅销书的研究还大都停留在一些个案分析的表象上。畅销书是图书生产与传播的最高级阶段,凝聚了图书文化符号的历史内涵;在现代消费社会,又显示出文化消费品的种种特点。为了动态地全面把握畅销书和畅销书现象,本研究将图书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符号,将之置于历史的、社会的大语境中,关注不同历史阶段的图书的符号特征,着重研究从传统经典图书到近代大众图书再到当代畅销书符号的转型的实现过程,力求寻找图书符号的产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对应关系;探讨图书符号对人们认知心理的影响和对社会文化的构建的辩证关系,深入理解畅销书符号消费与社会流行思潮的相互作用,从而找寻出图书畅销的规律。围绕这个主题,本研究共分八个部分展开:第一章是论述了对图书符号转型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一节概述了我国当前大众出版面临的困境以及畅销书的研究对书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节说明畅销书是符号消费的典型,引出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畅销书及畅销书现象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介绍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一节综述了图书特别是畅销书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图书研究的局限;第二节介绍研究文本的来源以及对这些文本的选取运用的方法;第三节对研究方法——符号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介绍了罗兰·巴特的符号阐释学和鲍德里亚的符号经济学理论和成果,对在研究中进一步使用符号学打下基础。第四节提出本研究的学术创新点和难点,指出本研究在学术上的重要意义。第五节搭建了本研究的框架结构。第三章对我国古代图书符号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一节分别从文明的发展需求、生产力技术的提高和文化教育的普及等角度论述了图书发展的历程,指出图书是社会文明的符号。第二节对古代主要的经典图书、启蒙读物和休闲读物分别进行了描述,以便对古代图书的文本的总体情况进行大致勾勒。第三节论述了古代图书生产和传播的概况,并从文教政策和文官制度详述了社会政治制度对图书符号的打造之功,并以《西厢记》的传播为例,说明了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化传播的主导作用。第四节对传统图书承载的主要价值观进行了归纳,并对其书写风格、内容分布和阅读方式进行总结,获得了传统图书的基本符号特点。第四章是对传统图书向大众图书的转型过程进行分析。第一节介绍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对新式出版物进行了分类描述,使我们对近代图书出版状况有大体的认识。第二节分别从近代图书创作主体的转变、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推广以及图书生产目的改变三个方面分析了近代图书大众化的过程。第三节归纳了近代图书实用性、世俗化、多元政治性和交流互动性等符号特点,讨论了近代社会价值体系的转变与图书符号转型之间的关系。第四节详细论述近代大众传媒的兴起,并从其对大众读者的培养、对大众文化环境的构建着手对图书符号的转化过程进行了描述,说明图书符号的转变是与社会语境的构建紧密相关的。第五章是对中国都市人阅读轨迹的梳理。第一节对畅销书排行榜的发展历史做了简述,对其符号意义做了分析,指出它对畅销书文本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对1995~2004年历年的畅销书排行榜加以归纳整理,直观展示了中国畅销书的发展轨迹,并对每一年的畅销书形势进行描述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畅销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第六章是对人物类畅销书和经管类畅销书进行的符号学的分类研究。第一节按社会角色分类对人物类畅销书人物符号的消费热点进行剖析,归纳出现代人眼中“成功人士”的标准的转变过程。第二节通过对不同阶段经济类畅销书蕴涵的财富观的分析,寻找出现代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认识。由此得出畅销书符号消费主要源于人们对于价值观转化社会认同的需要。第七章是对畅销书运作过程中的符号策略进行的分析。第一节论述了在畅销书文本的生产、宣传和销售环节中符号策略的运用。第二节以《富爸爸穷爸爸》为例,说明符号在畅销书营销中的巨大威力,揭示出畅销书是出版者、传播者和读者在符号传播机制下共同创造的神话。最后是结语,归纳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指出畅销书研究对书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说明图书营销传播中符号学的使用价值和广阔前景。在整个研究中,第二、三、四章是对图书符号的纵聚合进行历时性的研究。这部分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的分析和评述上,并利用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传统图书、近代图书和以及现代畅销书的符号特征。第五、六、七章是我研究的重点,着重从当代社会文化经济的角度对畅销书符号和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这是对畅销书符号横组合的共时性研究,力求寻找出各种社会因素在流行文化的系统中,如何互相影响;作者、媒介和读者如何在符号机制下,共同建构出畅销书的神话。所以我的整个研究分两条主线进行:首先将图书置于不同时代经济文化的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出图书这一人类文化心理符号的消费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的内在关联;再将畅销书现象作为研究当代图书符号的范例,研究近十年畅销书主题的变化,研究它们如何与大众的审美需求相契合,从生产、宣传和销售这三个环节中去剖析和总结它们如何被编码,如何被解码,如何被接受,找出符号运用与图书畅销的关系,由此印证文化消费与现代人们的审美价值的同质同构关系,揭示在图书推广传播中人类审美价值概念化的符号运作模式。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符号学这一融会了社会学、心理学、大众传播学的研究的方法,借用了罗兰·巴特符号学分析理论和鲍德里亚符号经济学的成果,并结合内容分析、现象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不同时代的图书符号、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剖,突出图书符号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从文本创作、宣传、营销等角度对畅销书制作提供有益的思路。本研究开创了图书营销传播符号学的先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现代消费社会,在人们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时,只有图书生产者、传播者充分了解并掌握运用符号学的方法,才有可能将图书生产传播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在关系厘清,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审美心理与价值观的变迁,才能充分利用符号学的原理策划出契合人们需要的选题,增加其符号内涵,加速其传播,促进人们对图书的接受和解读,实现图书销量的最大化。因此本研究的成果更具现实意义。

徐一涛[3](2000)在《掌握变局的赢家——推荐一本好书《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文中研究表明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 受推崇的公司“和”美国最大财富 创造者”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 许多人眼中永远是一个“谜”。几 十年来,几乎世界上所有企业的 领导者都视“通用”为经营创意和 谋略的发源地;通用被广泛地认 为是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培训基地, 其设在克顿维尔的管理学院,更 被《财富》杂志称为“美国企业 界的哈佛”。许多从通用出来的人 正领导着其它成为《财富》杂志 评选出来的500强企业。 而成功地改革了有100多年 历史的通用公司,使之成为全球 最受推崇的、最富竞争力和市场 价值最高的公司的“通用”现任的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则更是一个另人费解的“谜”。

二、掌握变局的赢家——推荐一本好书《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掌握变局的赢家——推荐一本好书《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缘起
        1.1.1 问题的现实意义
        1.1.2 问题的理论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媒介融合
        1.2.2 融合新闻
        1.2.3 人力资源
        1.2.4 人力资源管理
        1.2.5 传媒人力资源管理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媒介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1 媒介融合的国外研究综述
        1.3.1.2 媒介融合的国内研究综述
        1.3.2 融合新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1.3.4 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1.3.5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1.4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他
        1.4.1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2 本文的结构
        1.4.3 本文的创新点
        1.4.4 研究的途径、方法、思路
        1.4.5 研究的不足之处
    注释
第二章 我国报业人事管理的历史变迁
    2.1 我国现代报业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
        2.1.1 企业化运作范式下的民国报业人事管理
        2.1.2 初步建立股权激励制度
        2.1.3 民国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化特征
    2.2 新中国建立后的报业人事管理
        2.2.1 1949年到1979年:计划经济时代“党的报纸工作者”
        2.2.1.1 文化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干部”
        2.2.1.2 政治觉悟重于职业素养
        2.2.2 1979年到1992年:媒体改革初期的报业人事管理
        2.2.2.1 合同聘用制的出现
        2.2.2.2 实行承包激励制
        2.2.2.3 实行干部内部竞聘制
        2.2.3 1993年到2003年:集团化发展中的报业人事管理
        2.2.3.1 聘用制适应报业扩张需求
        2.2.3.2 实行公开公平竞聘上岗制
        2.2.3.3 劳动派遣制使用工更加灵活
        2.2.4 2003年至今: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
        2.2.4.1 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中的报刊改制
        2.2.4.2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后的人事管理
        2.2.4.2.1 保证改制前后平稳过渡
        2.2.4.2.2 改制后应继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2.4.3 尚未转企改制的时政类报刊人事管理现状
        2.2.5 当前报业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2.2.5.1 当前报业人事管理困境源于政策
        2.2.5.2 行政化的人事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2.2.5.3 行政化的人事管理不适应报业新媒体转型
        2.2.6 报业人事管理要转变为报业人力资源管理
    注释
第三章 新媒体冲击下的我国报业人力资源现状
    3.1 新媒体倒逼下我国报业人力资源现状
        3.1.1 新媒体从报业大力“挖角”
        3.1.2 传统媒体精英的“个体突围”
        3.1.3 传统媒体人的集体焦虑
    3.2 新媒体转型中报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3.2.1 观念上的抵触与滞后
        3.2.2 人才结构与知识结构单一
        3.2.3 缺乏优秀经营人才
        3.2.4 缺乏技术领域“关键人才”
    注释
第四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三大子系统变革
    4.1 媒介形态演变理论
    4.2 媒介融合对报业新闻生产的重塑
        4.2.1 基于互联网的全天候出版
        4.2.2 内容的多媒体化和多终端呈现
        4.2.3 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的互动式报道
    4.3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商业模式变革
        4.3.1 互联网时代报业传统盈利模式式微
        4.3.2 媒介融合下报业商业模式的转型与探索
        4.3.2.1 定制化窄播的单边付费模式
        4.3.2.2 优化双边市场的广告营销模式
        4.3.2.2.1 定制营销
        4.3.2.2.2 原生广告
        4.3.2.2.3 原生广告的媒介伦理问题
        4.3.2.3 探索建立多边市场模式
    4.4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信息技术变革
        4.4.1 大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4.4.2 基于大数据的报业内容生产和营销
        4.4.2.1 大数据的概念
        4.4.2.2 大数据指导报业内容生产与广告营销
        4.4.3 大数据重塑报业信息技术系统
        4.4.3.1 搭建数字平台获取数据资源
        4.4.3.2 云计算改造报业信息技术系统
    注释
第五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变革
    5.1 报业人力资源的观念变革
        5.1.1 从工业人到数字人
        5.1.2 培养数字时代的互联网思维
    5.2. 报业三大系统人力资源变革
        5.2.1 报业管理层设立社长领导下的“三总师”制
        5.2.2. 协同理论下三大系统人力资源的协同合作
    5.3 报业采编子系统的人力资源转型
        5.3.1 从记者中心到编辑中心
        5.3.2 从新闻报道者到知识生产者
        5.3.3 从信息采集者到信息甄别者
        5.3.4 从全能记者到超级团队
        5.3.5 全面的技能与全面的思维
        5.3.5.1 全面认识社会问题的思维
        5.3.5.2 平衡表达的思维
        5.3.5.3 坚持质疑与调查的思维
    5.4 报业经营子系统的人力资源转型
        5.4.1 采编人员要有用户意识
        5.4.2 既懂采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经营人才
        5.4.3 媒介融合背景下采编与营销人力资源的协同合作——以《解放日报》“上海马拉松项目全媒体营销”为例
        5.4.4 采编与经营人员辩证的“两分开”
    5.5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技术人力资源变革
        5.5.1 首席技术官进入报业决策层
        5.5.2 重视兼具艺术思维与技术思维的人才
        5.5.3 重视数据、采编、设计人才的团队合作
    注释
第六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组织变革
    6.1 我国报业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
    6.2 报业现有组织结构不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
    6.3 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无边界组织”
        6.3.1 无边界组织
        6.3.2 报业无边界组织的特点
        6.3.2.1 从职能型到团队化
        6.3.2.2 从科层制到扁平化
        6.3.2.3 从封闭式到开放式
    6.4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的组织创新
        6.4.1 分布式创业型组织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6.4.1.1 报业融合新媒体转型的需要
        6.4.1.2 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6.4.1.3 自媒体崛起带来的启发
        6.4.2 探索分布式创业型组织
        6.4.3 报业组织创新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梦工场为例
        6.4.3.1 组织制度创新:全员转为企业编制
        6.4.3.2 用人机制创新:引入外部人才引领转型
        6.4.3.3 人才结构创新:跨界多元的人才结构
        6.4.3.4 组织管理创新:自我管理的管理方式
        6.4.3.5 组织文化创新:开放分享的组织文化
        6.4.3.6 考核机制创新:将组织长远利益与个人发展结合
        6.4.3.7 传媒梦工场对报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注释
第七章、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7.1 传媒人力资源的特征
        7.1.1 通用型人才
        7.1.2 流动性强
        7.1.3 高度的自主性
        7.1.4 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7.1.5 高度的政治意识
    7.2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业人力资源规划
    7.3 建立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业绩效考核体系
        7.3.1 我国报业采编绩效考核现状
        7.3.2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采编绩效考核体系的四个转变
        7.3.2.1 对新旧媒体内容产品统一考核
        7.3.2.2 完善并细化新媒体岗位的考核激励机制
        7.3.2.3 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考核相结合
        7.3.2.4 内部专业评价与外部数据评价相结合
        7.3.3 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媒体绩效考核体系
        7.3.3.1 媒介融合背景下全媒体采编绩效考核模型
        7.3.3.2 全媒体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模型
        7.3.3.3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7.4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薪酬制度变革
        7.4.1 激励理论
        7.4.2 绩效为导向的宽带薪酬制度
        7.4.2.1 案例一:破除身份和职称的绩效导向薪酬制度——以《钱江晚报》薪酬改革为例
        7.4.2.2 案例二:建立公共稿酬基金的绩效稿酬体系——以《福建日报》稿酬改革为例
        7.4.2.3 对两家报社采编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的思考
        7.4.3 探索长期激励的薪酬制度
        7.4.3.1 年薪制
        7.4.3.2 股票期权制
    7.5 建立职业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7.5.1 在职培养促进报业人力资源转型
        7.5.2 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7.5.2.1 我国传媒业缺乏对人力资源的职业规划
        7.5.2.2 一对一帮扶的内部“导师制”
        7.5.2.3 技术与管理“双通道”晋升体系
    注释
第八章 结语:报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回归趋势
    8.1 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向企业化管理回归
    8.2 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向社会化管理回归
    8.3 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向职业化管理回归
    8.4 媒介融合背景下重塑传媒人的职业精神
        8.4.1 众声喧哗时代需要记者的专业精神
        8.4.2 娱乐消费时代需要记者的人文关怀
        8.4.3 传媒转型时期需要记者坚守职业伦理
    注释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2)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中国书业的现状和畅销书的兴起
    第一节 中国书业的现状
        一、大众出版的兴盛
        二、大众出版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畅销书的崛起
        一、畅销书的概念
        二、我国现代畅销书出现
        三、畅销书是典型的符号消费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 畅销书研究现状
        一、我国图书研究历史综述
        二、畅销书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文本对象的选取
        一、文本的来源
        二、文本的使用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畅销书与大众文化研究
        二、文化研究的历史源流
        三、本研究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第四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学术难点
        一、研究思路的创新
        二、研究方法的突破
        三、研究难点
    第五节 本研究的框架结构
第三章 传统图书的符号解读
    第一节 图书是文明的表征
        一、图书载体的进化
        二、图书印制工艺的发展
        三、传统图书的生产与经营主体
    第二节 中国古代图书概述
        一、传统的经典图书
        二、古代的启蒙读物
        三、古代的休闲读物
    第三节 图书神圣地位的确立
        一、古代图书的生产和传播
        二、历代文教政策
        三、历代文官制度
        四、文化政治制度对图书符号的塑造
        五、从《西厢记》看科举制对图书传播的影响
    第四节 古代图书的符号意蕴
        一、传统图书承载的主流价值观
        二、传统图书是精英趣味的体现
第四章 近代大众图书的兴起
    第一节 我国近代的图书出版概况
        一、近代图书的定义
        二、近代图书符号形成的历史背景
        三、我国近代图书出版概貌
    第二节 图书大众化的过程
        一、生产主体——近代知识分子的崛起
        二、生产方式的变革
        三、生产目的的转变
    第三节 近代图书符号的特点
        一、从“文以载道”到“格物致知”
        二、神圣性被世俗化消解
        三、从一元统治的工具到多元政治的媒介
        四、从思想控制到文化交流
    第四节 大众传媒的兴起与图书大众化的实现
        一、近代大众传媒的兴起
        二、大众传媒对我国近代公共领域的建构
        三、大众传媒对近代图书符号转型的促进作用
第五章 十年排行榜:都市人阅读轨迹
    第一节 我国畅销书排行榜概况
        一、畅销书排行榜的发展史
        二、我国畅销书排行榜的符号意义
        三、本研究对畅销书排行榜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 1995年—2005年畅销书排行榜描述与分析
        一、1995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二、1996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三、1997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四、1998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五、1999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六、2000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七、2001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八、2002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九、2003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十、2004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第六章 从符号分析看畅销书转型
    第一节 对人物类畅销书的符号学分析
        一、图书主体人物符号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流行人物符号与“成功”观念转型
        三、人物类图书符号的变迁轨迹
    第二节 经管类畅销书的符号学分析
        一、不同阶段的财富符号
        二、经管类图书:从财富符号到心灵符号
第七章 畅销书运作与符号学运用
    第一节 畅销书运作的模式
        一、文本的生产
        二、宣传造势
    第二节 畅销书经典案例分析
        一、从《富爸爸穷爸爸》看图书的整体符号营销
        二、畅销书是共谋的神话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后记

四、掌握变局的赢家——推荐一本好书《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D]. 林颖. 复旦大学, 2014(01)
  • [2]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D]. 张苹. 四川大学, 2007(06)
  • [3]掌握变局的赢家——推荐一本好书《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J]. 徐一涛. 广东科技, 2000(01)

标签:;  ;  ;  ;  ;  

掌握变革的赢家——推荐一本好书《杰克·韦尔奇与通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