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湖北省宏观经济季报

2001年湖北省宏观经济季报

一、湖北省2001年季度宏观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陈静泽[1](2021)在《新冠疫情对湖北省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李颖[2](2021)在《基于GBRT集成模型的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及世界经济遭受重创,虽然我国经济有所复苏,但世界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并伴随衰退风险。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及未来走势的预测,对我国及全球经济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有诸多专家学者对此已做一定分析,但主要集中在对一般宏观经济指标的基本分析,而针对新冠疫情这一新形势下,对宏观经济预测指标研究并利用算法建模预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新冠疫情的特点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路径,构建了新冠疫情下的宏观经济预测指标体系,分析2020年宏观经济指标受疫情影响的现状。并基于宏观经济预测指标数据,利用统计回归模型和机器学习经典算法进行探索分析,择优选出鲁棒性好、泛化能力强的GBRT集成算法模型,基于该模型对2021年四个季度的GDP同比增速进行预测,由此得出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如下:首先,基于国内外新冠疫情相关数据,利用热力图、词云图等方式可视化展现新冠疫情呈现的特征,探索其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路径。在已有宏观经济预测指标集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消费水平、社会投资等7个方面构建了新冠疫情下宏观经济预测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现状分析,并将其与疫情相关数据作关联性分析,发现各种宏观经济指标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差别较大。其次,为了进一步探究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指标季度GDP同比增速的影响程度,基于1998年-2020年各宏观经济预测指标的数据,先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进行探索性分析,发现数据无法满足多元线性回归假设要求,且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波动较大的数据预测精度不高。于是进行基于树模型、核空间、集成学习的机器学习经典算法建模探索,根据R2、MSE、MAE指标优选出GBRT集成算法模型,并引入复工复产率及疫苗接种率这两个控制变量,在乐观、中观、悲观情景下对2021年四个季度GDP同比增速进行预测。最后,根据特征分析、路径分析、现状分析、关联度分析及预测分析,发现新冠疫情下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生产回归常态,第三产业恢复缓慢;消费尚未走出困境,投资增速较同期回落;进出口恢复虽快,外贸仍存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尚未牢固,衍生风险仍未消失。并由此提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建设数字经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深度挖掘内需消费,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发挥生产链优势,加大稳外贸力度;保障财政政策不转弯,加速提升疫苗覆盖率。

赵依琳[3](2020)在《消费信贷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消费信贷是鼓励提前消费、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是信用资源分配的一种形式。“十三五”以来,国家要求通过优化消费环境,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以改革创新方式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机制体制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信贷提质升级。在这一进程中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稳定性(银行不良贷款率)有何影响。本文建立全国以及东、中和西部样本利用31个省份2005—2017年消费信贷和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消费信贷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选取产能利用率、产业结构、存贷款余额比例、政府干预、以及金融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在全国样本回归中,消费信贷对不良贷款率显着正向影响,在西部地区,消费信贷与不良贷款率显着负相关,在东部地区消费信贷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但是统计上不够显着,中部地区,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显着正向关系。因此,本文分别从消费信贷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余萌玫[4](2020)在《湖北省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2004-2018年统计数据的计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湖北省为中心,对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文章的主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绪论,明确了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文章可能的创新及其不足之处等等;第二,分析湖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阐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分析了湖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相互关系;第四,基于统计数据,对湖北农村金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计量分析;第五,阐明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农村存款规模反映出农业部门的资本积累状况。农村社会的资本积累能力一直较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农村贷款规模反映出农业部门的融资能力。农业部门融资比较困难,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第三,农村经济增长会促进农村金融的扩张。一方面,农村经济增长会增强农产部门的积累,从而扩大存款规模;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会增加对资金的需求,有利于贷款规模的增大;第四,农村金融尽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不够理想,但从总的趋势来看,这种作用在加强。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一,深化农村金融结构改革;第二,提高农村金融存贷款比重;第三,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第四,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第五,发挥政府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畅浩天[5](2020)在《基于用电量的多维数据融合的宏观经济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宏观经济是一个综合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更好地检验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完成情况。研究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做出精确的短期宏观经济预测能够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快速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宏观经济本身具有复杂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用电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仅考虑一种影响因素得到的经济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需要使用大数据及信息技术的先进方法,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融合多维数据中隐含的宏观经济信息,才能更加精准地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得到更加准确的宏观经济预测结果。因此,在结合过往宏观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时代的变迁,使宏观经济预测模型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特征。本文选取用电量作为基础因素、气象作为影响用电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扰动因素、在线社交网络作为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因素,以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为基础,通过PSO(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搭建多维数据输入的深度学习模型,研究三种因素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关系,并通过这三种因素的指标数据获得更加准确的宏观经济预测结果。文章以全社会用电量作为用电量的代表指标,以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作为气象代表指标,微博新用户数作为在线社交网络代表指标,以GDP(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宏观经济的代表指标,对各因素与GDP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地对PSO-LSTM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电量与GDP之间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关系以及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微博新用户数与GDP之间有着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以及从GDP到微博新用户数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三种气象指标与GDP之间均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用电量预测GDP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微博新用户数、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GDP的预测精度,获得精度更高的GDP预测值,且本模型对在线社交活动越活跃的省份的经济预测效果越好。

李星[6](2019)在《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比较分析 ——基于SVAR模型》文中认为1980—2017年期间,江西、安徽、湖南和山西这四个省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升,且当前东部地区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也被中部地区超越,这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更加重要影响,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中部四省宏观经济也存在着波动的情况,而经济忽冷忽热不利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因此有必要对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本文能够帮助我们寻找中部四省经济发展的经验规律,并希望借此为今后中部四省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在阅读和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并对VAR模型和SVAR模型进行介绍,再对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然后通过分省份建立多个SVAR模型,分别探讨分析三大需求对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的具体影响,最后对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的脉冲结果和方差分解结果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建议。通过研究,发现三大需求均是影响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的因素,只是影响力度的大小有区别。江西省和山西省的经济波动情况类似,湖南省和安徽省宏观经济波动情况类似。消费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出口对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贡献不足,另外中部四省民间投资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都偏低,甚至会带来负向影响。最后,对中部四省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发挥有效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当前群众需求多样的特点,主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有效供给,促进消费升级,促进和带动新产业、新模式发展,注重提升居民收入与劳动者报酬,并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力度,还应当保障中等收入人群的利益;二是进一步稳定投资规模,实现有效投资,将资金投入到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和项目上,并且提高民营资本的市场地位,消除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壁垒,放宽民营资本准入条件,鼓励和推动民营资本对实体经济进行投资,提高民间投资效率,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民间投资流向回报率高的地方,引导民营资本理性投资,并积极引导金融业给予民营资本支持;三是瞄准沿海省份与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积极承接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优势制造业,提高中部四省对外开放程度,拓展自己的贸易领域,明确自身招商引资的重点,依托自身优势和相关政策,加强对外开放平台、经济区和园区建设。本文主要创新有,研究视角上,从需求侧出发,建立多个SVAR模型对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基于实用的SVAR模型进行建模,能避免主观性假设和前提。

胥日[7](2019)在《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在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外部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席卷以及国内债务违约事件的不断发生,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货币当局的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经济、金融结构性改革的“深水区”,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的框架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基于上述背景,文章旨在研究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源以及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来调控金融稳定以最终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全球各国机构、学者对金融稳定的研究工作,并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中国央行对于金融稳定基本形态的刻画来分析金融稳定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再从相反角度出发,阐述了发生金融风险的主要成因,将其归纳为以下理论:债务风险理论、金融不稳定假说、金融周期理论、恐慌情绪蔓延理论、货币政策失效理论;回顾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事件,从金融体系、宏观经济基本面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传染三个方面归纳导致金融危机的各项风险因子;我国政府在“十九大”中强调了“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双支柱的模式,对此,本章基于近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原因,分析了货币当局对于金融稳定的监测重点。第二部分是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测度以及稳定性状况的实证分析。目前金融稳定度量的方法主要有金融压力测试分析、金融危机预警模型以及综合指标分析法。其中金融压力测试分析法很难全面地反映整体金融状况,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阈值较难把握,而综合指标合成法则应用更为灵活,可以全面反映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采用了综合指标合成法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定指数(FSI),该体系是由金融市场状况(FSCI)、宏观经济状况(MECI)以及国际间资本流动(ICFI)的3个一级指标以及11个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进出口以及金融状况的二级指标所构成;本章选用了2003年到2017年这一时期的各项指标的季度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拟合了我国的金融稳定指数,并分别分析了各指标对于金融稳定的贡献度。结果表明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存在于金融市场的监管审慎,而宏观经济状况也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此外,由于我国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原因使得我国金融体系对外部环境变化较为敏感;通过金融稳定综合指数的拟合观测到我国的金融稳定水平整体上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受到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稳定性在2008年、2011年前后出现大幅波动。第三部分分别检验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货币政策一直以来被当局作为调节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采用以基础货币投放量为代理变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还是以利率为代理变量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议题,这一章对两种货币政策特征做了阐述并对比了两种货币政策的影响效果;在实证分析中构建了一个三维TVP-VAR模型,涵盖金融稳定指数、货币供给量以及利率三个主要变量,通过等间隔脉冲分析以及时点脉冲响应分析来研究不同阶段金融稳定与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动态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首先,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的作用机制存在显着的阶段性特征,现阶段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提高金融的稳定性;其次,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显着优于价格型政策,政策当局在调控过程中应当以数量型政策为主;最后,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调控应更加表现为一种长期效应,因此货币当局应当着眼于维持金融体系长期的稳定性,采取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货币政策的延续性,从而为公众树立良好预期。第四部分研究了我国的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模型引入了经济增长率(GDPR)和金融稳定指数(FSI),基于2003年到2017年的季度数据,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对我国金融稳定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线性及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得到,金融稳定(FSI)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得出,我国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三区制特征,即我国的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随着经济增速的“换挡”以及金融稳定性水平高低而呈现较为显着的非线性特征,经济增长对金融稳定的冲击比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更为显着;经济增速过快时经济增长对金融稳定为反向作用,而经济增速下降,经济增长对金融稳定表现为正向作用;金融稳定指数位于较低水平时,金融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增长,而当金融稳定程度较高,指数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转变为反向关联。第五部分在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增长三个变量直接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机制。首先基于财富效应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广义流动性陷阱理论以及金融加速器理论分析了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以及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其次,本章分别阐述了学者们对于货币中性理论以及货币非中性理论的论述;在实证分析中,建立了由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组成的联立方程,并采用了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别估计了金融稳定、经济增长与“数量型”、“价格型”货币政策之间的关联性;总体来看,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表现为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对金融稳定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有助于经济的增长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促进作用,而从总体来看,利率的提高有助于金融的稳定却一定程度抑制了经济的增长。第六部分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调控在各地区的非对称效应。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而各地区之间的发展状况又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异质性特征,将其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及经济增长在不同地区的关联性做了量化分析,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研究在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下进行差异化调整。“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小依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而两种货币政策对价格稳定影响方面则是西部地区影响系数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景辛辛[8](2019)在《中国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与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去杠杆”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高杠杆的存在使得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容易陷入债务危机的陷阱,会成为阻碍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的背后会导致社会融资规模以及货币流动量M1、M2的增速与实体经济、宏观经济增速产生不对称性。在经济新时代下,全球经济将致力于偿还债务、修复资产负债表以及降低企业债务风险。在中国,降低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提高企业治理水平的任务也尤其迫切。为了使我国上市公司更加健康稳健发展,降低企业债务风险积聚,切实完成企业去杠杆的重任,有必要先回答哪些因素导致企业的债务风险积聚不断增加。在微观、中观、宏观不同的层面以及内、外部找到企业债务风险不断积聚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路径,才能对症下药,找到企业去杠杆、降低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的最佳途径。通过降低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过程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而通过研究企业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可以发现降低企业债务风险积聚有助于整体上市公司的债务风险水平降低,有助于上市公司更有效的制定治理制度。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之上,分析总结了引起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因素以及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结合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的相关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现状总体情况以及分行业、分地区的积聚情况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力图通过数理推导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确实对其他上市公司存在溢出效应,为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溢出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本文运用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对影响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微观、中观、宏观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产生影响的作用路径。由于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情况与其公司治理情况密切相关,企业产权性质与股权结构直接影响上市公司治理,所以,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企业产权性质与股权结构对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以期根据公司治理的不同特点,为降低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水平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再次,为了研究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溢出效应,本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建立经济上的空间性联系,研究每家上市公司债务风险对其他上市公司的溢出效应。为了研究每个行业的溢出效应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分行业研究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溢出效应。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除导论外,本文的研究内容共计六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分析部分,包含第一、二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与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及溢出效应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影响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主要因素以及作用机制,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溢出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为中国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现状以及问题。本章主要通过描述性统计以及分行业、分地区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描述统计了解中国上市公司整体的债务发展、债务融资规模以及债务风险积聚情况。进一步将上市公司进行分行业研究每个行业的债务发展、债务融资规模以及债务风险积聚情况,并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分析不同债务风险积聚状况的原因;分地区研究每个地区的债务发展、债务融资规模以及债务风险积聚情况,针对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分析不同地区之间债务风险积聚存在差异的原因。第二部分为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影响因素分析,包含本文第三、四、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三章为微观分析部分,研究了上市公司自身财务特点、企业生命周期、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的关系。本文主要是从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综合负债率、企业是否处于衰退期以及管理层是否存在风险偏好等几个方面研究了企业自身特点与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之间的关系。企业生命周期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影响的作用路径是通过实施不同的竞争战略。管理层是否持股会直接影响管理层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并进一步根据上市公司产权性质以及股权结构进行分类,研究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对微观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第四章为中观分析部分,研究了行业发展状况、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行业景气度等几个方面研究了行业发展与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根据上市公司产权性质以及股权结构进行分类,研究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对中观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第五章为宏观分析部分,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宏观经济产出缺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宏观经济发展与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影响上市公司外部面临的融资约束与内部经营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根据上市公司产权性质以及股权结构进行分类,研究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对宏观观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第三部分为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包含第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六章主要研究了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溢出效应。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的经济空间溢出效应具体为竞争效应还是溢出效应。进一步分行业根据行业不同特点研究每个行业内的企业债务风险溢出效应不同特征。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整体呈上升趋势。分行业研究发现,制造业、建筑行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农林牧渔业五个行业债务风险呈不断积聚趋势;分地区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的债务风险呈不断积聚趋势。第二,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有显着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其债务风险积聚显着负相关,综合负债率与其债务风险积聚显着正相关;企业在衰退期的债务风险积聚程度最高,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竞争战略不同,从成长期到衰退期,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管理层对风险越喜好与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正相关。第三,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行业景气程度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有显着影响。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程度越低;行业景气度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负相关。股权集中度高、企业为民营性质,产品市场竞争的负相关性越强。企业为民营性质,行业景气度对债务风险积聚影响越强。第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波动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有显着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强烈,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越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影响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与企业内部经营不确定性影响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程度。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存在逆经济周期性。在民营企业中,宏观经济波动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更明显。第五,上市公司债务风险存在明显的正外部性,即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溢出效应表现为明显的传染效应。在五个风险积聚行业中,只有在制造业中存在负外部性,即竞争效应。在其他四个行业中均表现为正外部性,即传染效应。与以往文献进行对比,发现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的创新点包括:第一,国内外对企业债务风险积聚与溢出效应的研究较少,主要的研究是集中在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研究以及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过程。有少部分研究关注到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因素,但是并没有更细致的研究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因素以及没有将每个因素对企业债务风险具体的积聚影响路径用实证模型表示出来。之前大多数学者表示企业债务风险时,选择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该指标虽然与企业债务风险有显着相关性,但是并非是完全的线性关系。本文选取了更准确的企业债务风险综合指标来表示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第二,在研究企业自身特征对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因素时,克服了之前研究对企业特征考虑不全面的缺陷,通过因子分析法,将企业各方面特征考虑进去计算出一个综合指标。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只有极少数学者对企业债务风险的微观影响因素有关注,第三,以往学者没有对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债务风险以及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首次关注到了中观层面以及宏观层面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第四,本文首次考察了上市公司债务风险对其他上市公司的溢出效应,并研究了每个行业内企业是否存在债务风险溢出效应以及溢出效应的具体表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GMM模型考察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引入滞后项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在考察因果关系后,并进一步通过PSM方法以及工具变量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内生性问题,使得研究结果可信度更高。在研究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溢出效应时,将每个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经济单元,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经济空间性的债务风险溢出情况。

王梓睿[9](2019)在《经济周期下的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利差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2017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审计署发现某些金融机构违规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者实际承担融资平台功能的企业融资。尽管在金融工作会议举办后,涉及违规地区增强了风险防范的意识,同时减少了地区的违规举债问题。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聚集金融风险,暴露出存在银行违规融资、地方政府为违规担保的现象。虽然从2014年以来,中央政府颁布意见,明确剥离城投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清晰划分地方政府债务,新发城投债券不属于地方性债务的范畴。但是,城投平台作为一个股东背景、投资方向与地方政府存在渊源的企业,是否真的剥离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值得深思。现如今,在城投平台发行的城投债中,无担保的城投债是否已经剥离了政府的隐性担保,以及政府实施的监管政策对城投债影响的传导机制,本文就此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2009年-2017年四川省城投债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2014年以前,是否存在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2014年以后,在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对无担保城投平台的隐性担保是否减少甚至消失。进一步,本文考察了监管政策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能力,最终对无担保城投债的信用利差产生影响。同时,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在“衰退”状态下,给城投债信用利差带来何种影响。首先,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宏观经济“衰退”状态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研究十分重要,但是以往研究政府隐性担保的学者均未考虑过经济周期因素。本文对2009年-2017年GDP同比增长率建立了非线性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MS(2)-AR(1),将宏观经济环境划分了“衰退期”和“扩张期”两种状态。其次,查阅参考城投债的发展历程、出台政策以及当前成效,首次提出、界定严监管政策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城投债发行信用利差的因素,包括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变量、城投平台运营指标。同时将严监管政策变量、经济周期状态变量以虚拟变量的形式加入模型中,考察和变量的交叉影响,确定其传导机制。再次,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模型存在的异方差进行修复。最后,本文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作为结论补充,对比研究了有担保的城投债和无担保的城投债在严监管实施前后发行利差的差异。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结论:1)宏观经济处于“衰退期”时融资难度加大,体现在城投债发行规模越大,信用利差越走阔。2)严监管政策的出台降低了四川省政府的对无担保城投债的隐性担保力度。3)整体来看严监管政策出台后,存在担保和没有担保的债券发行利差均下降,其中存在担保的债券发行利差下降较多。

刘晓莉[10](2018)在《限购政策下房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以上海市2011~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利用2011~2017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限购政策下房价波动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房价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适度范围内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增长,对GDP有正向的刺激作用,但是过度的房价上涨显然会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隐患。同时,土地价格上涨、房地产投资过热均会导致房价的上涨,并且有中长期的影响,容易导致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相关部门更好地实施限购政策。

二、湖北省2001年季度宏观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省2001年季度宏观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GBRT集成模型的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机器学习经典算法基本原理
    2.1 决策树算法
    2.2 SVM算法
    2.3 集成学习算法
    2.4 交叉验证
第3章 新冠疫情下宏观经济预测指标体系构建及基本分析
    3.1 新冠疫情特征及对宏观经济影响的路径分析
    3.2 新冠疫情下宏观经济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3.3 宏观经济预测指标的现状动态分析
    3.4 宏观经济预测指标与疫情相关数据的关联性分析
第4章 基于GBRT集成模型的新冠疫情下宏观经济预测研究
    4.1 基于统计回归模型的探索
    4.2 基于机器学习经典算法的探索
    4.3 宏观经济预测的GBRT集成模型研究
第5章 新冠疫情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5.1 新冠疫情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5.2 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3)消费信贷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消费信贷相关文献综述
        二、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关文献综述
        三、文献综述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技术路线、可能的创新
        一、技术路线
        二、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消费信贷的界定与分类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理论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消费信贷的基本理论
        二、不良贷款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消费信贷与银行不良贷款发展概况
    第一节 消费信贷发展概况
        一、消费信贷发展背景
        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不良贷款现状及其产生因素分析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基本现状
        二、消费信贷对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分析
第四章 消费信贷对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指标选取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模型的设定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检验
        二、单位根检验
        三、个体效应检验
        四、三大问题的检验(三大问题代表截面相依、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的检验)
        五、模型选择
        六、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相关对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理论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数据样本有待扩充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湖北省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2004-2018年统计数据的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1.5 相关概念
2 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2.1 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2.2 湖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3 产业结构的调整
3 湖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
    3.1 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概况
        3.1.1 湖北省金融机构情况简介
        3.1.2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3.2 农村金融产品发展情况
    3.3 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3.3.1 农村金融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3.3.2 农村经济增长拉动农村金融发展的作用
4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性分析
    4.1 变量选择
        4.1.1 被解释变量
        4.1.2 解释变量
    4.2 模型与数据
        4.2.1 模型构建
        4.2.2 数据的来源
    4.3 计量分析
        4.3.1 变量的处理
        4.3.2 平稳性检验
        4.3.3 协整分析
        4.3.4 建立VAR模型
        4.3.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3.6 脉冲响应分析
        4.3.7 方差分解
    4.4 实证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深化农村金融结构改革
        5.2.2 提高农村存贷款比
        5.2.3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5.2.4 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5.2.5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用电量的多维数据融合的宏观经济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经济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研究
        1.2.2 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及方法
    1.3 本文工作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选取及分析
    2.1 用电量作为基础因素
        2.1.1 电能是各大产业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
        2.1.2 电力需求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2.2 气象作为扰动因素
    2.3 在线社交网络作为时代因素
        2.3.1 通过在线社交网络进行数字营销
        2.3.2 通过在线社交网络加快信息交流
        2.3.3 通过在线社交网络更好地进行投资或吸引投资
    2.4 宏观经济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分析
        2.4.1 相关关系计算
        2.4.2 Granger因果检验
        2.4.3 实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研究
    3.1 LSTM神经网络模型
        3.1.1 神经网络原理概述
        3.1.2 LSTM神经网络原理
    3.2 深度学习概述
    3.3 粒子群优化算法
    3.4 PSO-LSTM宏观经济预测模型
    3.5 数据处理方案
        3.5.1 缺失值处理
        3.5.2 异常值处理
        3.5.3 数据频率转换
    3.6 各因素在待预测时段数据的获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例验证
    4.1 建模前准备
        4.1.1 指标选取及数据收集
        4.1.2 数据预处理
        4.1.3 各因素特征分析
    4.2 宏观经济关联关系模型
        4.2.1 模型网络结构及激活函数
        4.2.2 模型评价指标的选取
    4.3 最优输入指标组合的确定
        4.3.1 微博数据对用电量预测GDP的优化分析
        4.3.2 微博和气象数据对用电量预测GDP的优化分析
    4.4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4.4.1 月度GDP预测结果分析
        4.4.2 季度和年度GDP预测结果分析
        4.4.3 周度GDP预测结果分析
        4.4.4 省份GDP预测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比较分析 ——基于SVAR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
        1.4.2 论文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模型
    2.1 宏观经济波动
    2.2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2.3 SVAR模型
3 中部四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3.1 宏观经济总量比较分析
    3.2 宏观经济发展要素比较分析
        3.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2.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
        3.2.3 民间投资分析
        3.2.4 出口分析
    3.3 中部四省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3.3.1 模型构建及数据选取
        3.3.2 回归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实证分析
    4.1 模型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4.1.1 变量选取
        4.1.2 模型设定
    4.2 单位根检验和序列协整检验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序列协整检验
    4.3 最优滞后阶数确定和稳定性检验
        4.3.1 滞后阶数选择
        4.3.2 整体稳定性检验
        4.3.3 约束条件的施加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中部四省波动的脉冲分析
        4.4.2 中部四省方差分解
    4.5 四省宏观经济波动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论文结构及思路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1.4 研究有待改进方面
第二章 金融稳定及监管机制的理论研究
    2.1 金融稳定内涵的研究
    2.2 金融危机的理论研究
    2.3 金融稳定与监管审慎
第三章 我国金融稳定的测度
    3.1 金融稳定模型分析
    3.2 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分析与建立
    3.3 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时变特征研究
    4.1 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
    4.2 文献综述
    4.3 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4.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
    5.1 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5.2 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5.3 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介绍
    5.4 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模型设定
    5.5 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实证分析
    5.6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 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分析
    6.1 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6.2 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6.3 联立方程模型介绍
    6.4 联立方程实证分析
    6.5 本章结论
第七章 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经济增长调控的区域非对称性研究
    7.1 货币政策区域化的最优标准
    7.2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的差异
    7.3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实证分析
    7.4 结论及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中国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与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与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
    第一节 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与溢出
        一、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概念及分类
        二、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含义
        三、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溢出含义
    第二节 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一、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因素选取
        二、不同因素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作用机制
第二章 上市公司债务风险发展及样本分类风险积聚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风险论述
        一、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概述
        二、债务风险模型概述
    第二节 样本分行业债务风险积聚分析
        一、农、林、牧、渔业企业债务风险积聚情况
        二、采矿业企业债务风险积聚情况
        三、制造业企业债务风险积聚情况
        四、建筑业企业债务风险积聚情况
        五、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积聚情况
        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债务风险积聚情况
    第三节 样本分区域债务风险积聚分析
        一、东北地区债务风险积聚情况
        二、东部地区债务风险积聚情况
        三、中部地区债务风险积聚情况
        四、西部地区债务风险积聚情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特征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主要变量与说明
        二、模型与估计方法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企业财务特征对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
        二、企业生命周期对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
        三、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
        四、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行业发展对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主要变量与说明
        二、模型与估计方法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产品市场竞争对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
        二、行业景气度对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
        三、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主要变量与说明
        二、模型与估计方法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债务风险积聚
        二、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债务风险积聚
        三、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主要变量与说明
        二、模型与估计方法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总体债务风险积聚企业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实证检验
        二、分行业债务风险积聚企业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实证检验
        三、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经济周期下的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利差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城投债信用利差
        1.3.2 影响因素模型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1.5 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2 城投债的产生发展与现状
    2.1 城投债的产生背景
        2.1.1 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融资动机
        2.1.2 财政分权下的地区间财政问题
        2.1.3 地方政府融资发展历程
    2.2 城投债的产生原因
    2.3 城投债的发展历程
    2.4 城投债现状
        2.4.1 全国城投债的总量现状
        2.4.2 全国城投债的特征现状
        2.4.3 四川省城投债的现状
3 严监管政策影响因素
    3.1 严监管政策的界定
        3.1.1 严监管政策出台前
        3.1.2 严监管政策出台后
    3.2 严监管政策对城投债发行利差影响分析
4 宏观经济影响因素
    4.1 宏观经济指标
    4.2 文献综述
        4.2.1 指标法
        4.2.2 划分周期法
    4.3 经济周期对城投债发行利差影响分析
5 政府隐性担保影响因素
    5.1 隐性担保的界定
    5.2 隐性担保的传导机制
    5.3 隐性担保的文献综述
    5.4 隐性担保对城投债发行利差影响分析
        5.4.1 隐性担保意愿的产生原因
        5.4.2 隐性担保能力的代表指标
6 城投平台影响因素
    6.1 城投平台的运营指标
    6.2 城投债的自身指标
7 实证研究
    7.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7.2 经济周期的识别
        7.2.1 研究设计及数据来源
        7.2.2 马尔可夫转移模型
        7.2.3 模型估计结果
        7.2.4 经济周期识别准则
    7.3 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机制
        7.3.1 多元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7.3.2 模型检验及修正
    7.4 有无担保城投债的对比试验
        7.4.1 研究设计和假设
        7.4.2 假设一实证结果
        7.4.3 假设二实证结果
8 本文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本文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限购政策下房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以上海市2011~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 限购政策对房价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二)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
        2.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3.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
    (三) 政府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三、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四、实证研究
    (一) 数据处理
    (二) VAR建模
    (三) 实证结果分析
        1. 宏观经济变量冲击对房地产价格冲击的响应分析。
        2. 房地产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响应分析。
    (四) 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四、湖北省2001年季度宏观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疫情对湖北省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 陈静泽. 广西大学, 2021
  • [2]基于GBRT集成模型的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李颖.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消费信贷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D]. 赵依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4]湖北省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2004-2018年统计数据的计量研究[D]. 余萌玫.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基于用电量的多维数据融合的宏观经济预测方法研究[D]. 畅浩天.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6]中部四省宏观经济波动比较分析 ——基于SVAR模型[D]. 李星.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7]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 胥日. 吉林大学, 2019(10)
  • [8]中国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积聚与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D]. 景辛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9]经济周期下的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利差影响分析[D]. 王梓睿.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10]限购政策下房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以上海市2011~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例[J]. 刘晓莉. 财会月刊, 2018(21)

标签:;  ;  ;  ;  ;  

2001年湖北省宏观经济季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