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论文文献综述)

韦祚霞[1](2021)在《论新时代学生观的转变》文中研究说明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地位、主体性、差异性和独特性等方面的整体认识和基本态度,将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目的、过程、呈现方式和教学效果。然而,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面对快速变迁和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树立面向未来、关注学生幸福的新时代学生观。

乔月[2](2020)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 ——基于对秦皇岛市某小学的研究》文中认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教师有效运用课堂评价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语的使用上提供参考,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运用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本研究以小学三四年级师生作为研究对象,进入真实教学情景中,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发出的口头评价语进行研究。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根据对前人研究成果以及新课程理念的梳理,总结出教师课堂评价语在内容、指向对象、语言特点以及使用效果四个维度的应然状态,以此作为分析的依据。其次,以发现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运用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收集一手资料,并从上述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指向语对象方面包括评价语缺乏公平性、忽视对集体的评价。评价语的内容方面表现在评价语未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语的特点和效果方面体现在评价语单一笼统缺乏启发性。针对问题及背后的原因,标本兼治,提出七个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学校方面提高对教师课堂评价语的重视程度,例如增加对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考评、丰富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主题活动。教师方面,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培养教育机智增强评价启发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评价语言以及加强对评价语的课后反思等。

李文玲[3](2020)在《农村小学影视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XX镇中心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优秀的影视作品因其独特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影视教育成为信息化时代培养和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按照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3-5年内基本普及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然而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影视教育的现状亟待明确。本论文立足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河南省三所农村中心小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的方法开展研究。发现农村小学对影视教育认识有限,重视不够;影视教育没有专业教师队伍,缺乏有效引导;资源有限,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内容贫乏,组织形式单一;影视教育效果不佳,在素质教育中无所担当;影视教育家校配合不力,家长引导缺位。分析原因主要有:影视教育在农村普遍不受重视;实施条件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村家庭影视教育严重缺失。针对现状笔者从国家政府、社会力量、学校和家庭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国家层面需要重视农村小学影视教育,加强宣传导向和组织领导;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影视教育条件;加强对网络和影视作品监管。社会层面应“开源、限流”学生影片,营造和谐文明影视环境;加强服务保障,拓宽农村观影渠道;整合社会资源,丰富农村影视教育途径;借助社会各级力量,加快影视教育师资培训。学校层面需提高认识,坚持影视教育立德树人目标;加强组织管理,积极推进影视教育发展;因地制宜,完善适应农村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家校联合,共同推进家庭影视教育。家庭层面需要提高家长自身影视素养,担当家庭影视教育责任;主动引导学生观影行为,树立学生健康影视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影视教学,巩固影视教育成果。为推动农村小学影视教育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对于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覃平平[4](2020)在《参与式教学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研究 ——以F镇初级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在加快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而被倡导应用于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中提到:要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和综合性,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其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将所学、所想、所为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建构和言行举止中。由此可以得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符合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标准要求的有效教学方式。处于农村地区的青少年,生活环境复杂,家庭长辈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青少年从小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行为习惯差,道德意识较弱,学习态度较差,没有认识到学习该课程对发展思维和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加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多是处于“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专业技能较弱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力较差,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佳。面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现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中国教育发展的要求,将参与式教学运用于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势在必行的。本人试图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参与式教学,分析其可行性并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改变本乡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贡献自己的智慧,为乡村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本人研究论述了选题来源和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参与式教学的概念界定、基本特征、运用原则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我校道德与法治参与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第四部分结合本人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经验,分析参与式教学在农村初中法治课的可行性,即可从夯实教师专业素养,巧用导学案,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合作学习和多维度学习评价这五个方面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增强其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最后,对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为促进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农村初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罕柯孜·图尔荪[5](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以乌鲁木齐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是以教育生态学与其相关的交叉学科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尊重生命为前提,把生态教学的思想、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形式、课堂管理、评价方式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个过程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作为人们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探索和创新的结果是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科学运用思想政治课课“生态圈”教学模式既能帮助师生双方查找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也能诊断出需要改进之处,从而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导依据,更能够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培养目标,为学生立德树人增砖加瓦。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需要理解现阶段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构建的实际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身心发展不匹配的地方,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现实情况,基于新课程改革,从教育生态学、心理学、教育主客体的成长特点等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态圈”教学模式的特征、追求目标、功能及原则加以概述。结合相关理论和新课标的相关变化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提出了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建议:树立以人为本的开放性教学理念、构建体验、探究性的“生态圈”教学设计体系;构建主导性与主体性相和谐、角色互换并教学相长“生态圈”师生关系、建立个性化、进步主义的“生态圈”学生观、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性的“生态圈”评价体系。文章以乌鲁木齐市X中学为研究地点,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形式对高中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虽然X中学实行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有可取之处,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的认识;教学目的;课堂教学创新;师生沟通交往;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以此分析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教学观念尚未真正实现更新;“生态圈”课堂认识不足;和谐师生关系的失衡;忽视学生主体的发展需要;评价取向并未充分关注学生。根据问题及其成因,结合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力图从教师角度出发寻求解决对策。从重建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体系,重建平衡的师生关系,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学生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内容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构建的针对性对策。以期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黎婷[6](2020)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去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需重视该传统教学模式能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的问题。教师满怀期待的赞美和信任会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待获得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下“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理念日益明晰,得到各学科一线教师的认可,并纷纷开展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实践。如何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摆脱对“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肤浅认识,让“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变得高效显得极为重要。本论文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模块《经济生活》,提出了如何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一些构想,以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所帮助。全文包括导论在内共五个部分:导论,论述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旨在引出后文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具体情况;第一部分,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来与形成过程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特点;第二部分,笔者分析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高中《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性,从四个角度阐述了高中《经济生活》模块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笔者立足于所在实习学校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即“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中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实践展示两次“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实践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高中《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和原因,从教师主体的角度出发,阐述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优化“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

秦雪颖[7](2020)在《全纳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提问是师生间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与互动,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课堂提问是否得法、公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公平的教师课堂提问不仅能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更能促进每位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实现教育价值。但遗憾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提问环节更倾向去选择他们喜欢的学生,这类学生多为成绩优异、性格活泼开朗、家庭背景好、逻辑思维强的学生,而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内向安静、家庭条件不理想、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成为了被老师忽视的对象,得不到平等的对待。全纳教育以其“接纳所有学生,关注所有学生参与,反对歧视排斥”的思想与教育公平的诉求不谋而合,为课堂提问的公平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力图从全纳教育视角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进行深入研究,以改善教师课堂提问不平等、部分学生被忽视、边缘化在课堂之外的现象。本研究共包含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现状;对研究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设计。第二部分,全纳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出发点。本部分旨在搭建全纳教育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内在联系。介绍了全纳教育的提出与发展历程,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基于全纳教育核心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评价原则。第三部分,现状分析。本部分笔者依据全纳教育“关注平等、尊重差异、促进参与合作”的核心理念,运用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平等对待情况”、“差异对待情况”、“参与合作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访谈。第四部分,现存问题。经研究发现,教师课堂提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教师课堂提问未能尊重学生差异与部分学生的特殊需要;课堂提问时学生参与合作情况较差。第五部分,原因分析。导致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不公平,部分学生被忽视、边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学校三方面。教师方面:教师的全纳教育理念严重缺失,教师全纳教学能力不足,带有功利化的价值观、以效率为导向的教学观以及偏见色彩的学生观;学生方面:包括学生个体因素差异,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过度服从,以及学生存在错误的竞争观;学校方面:教师全纳教育理念培训不足,教师考评机制中的分数至上,班级规模过大、优质师资匮乏。第六部分,改进建议。建议也包含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教师方面:基于实践的教师全纳教育素养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生观,对课堂提问的全纳效果进行反思;学生方面:克服自身局限主动争取课堂答问,树立维权意识,形成正确的竞争合作观;学校方面:加强教师全纳教育理念引导,健全全纳性教师考评机制,缩小班级规模,重视优质师资引进与培养。

刘晓云[8](2020)在《互动视角下农村小学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小学课堂纪律早已呈现出异化状态,这种异化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的课堂纪律问题就成为了困扰诸多一线教师的难题之一,如何对课堂纪律问题进行管理是最关键的,也是教师们最关心的话题。课堂纪律管理作为课堂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目的是解决课堂中的秩序问题与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进行协调与控制。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特殊地理环境,留守儿童逐渐增加,父爱母爱的缺失,加之平时疏于管教,使得课堂问题行为增多,加大了课堂管理的难度。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的个案为农村小学E教师,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与访谈法收集资料,并从E教师在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探寻与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分析上对所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基于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主要借用吴康宁的师生互动理论模式作为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试图揭示E教师在学生行为异化、转化路径与行为复归这三方面中所遭遇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归因,在此基础上为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对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考察分析主要从以下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追溯: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探寻,这部分引入了学生行为异化、转化路径和行为复归这三方面对E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问题追溯,主要运用访谈法进行详细的了解。第三部分为聚焦:E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分析,这部分分别介绍了师生互动视角下学生行为异化的课堂纪律问题、转化路径、行为复归、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表现以及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归因,运用课堂观察法对E教师在师生互动视角下的学生行为异化的课堂纪律问题进行观察,通过对E教师课堂纪律问题的认识、转化路径与行为复归上来看其在课堂纪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教师与学生这两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干预: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解决。主要从教师层面的思想回归: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寻找课堂的“失语者”: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纪律管理、重拾“丢失”的制度:课堂规则的制定以及拾起教学的“魔法棒”: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从学生层面的自我的力量:学会自我管理与约束等两个层面提出干预农村小学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方法。

邵红蒙[9](2019)在《职业学校教师学生观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职业学校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观点与态度。正确的学生观有助于对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民主、公平的教育环境的营造。为了帮助职业学校教师更好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该文对职业学校学生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分析了正确的职业学校学生观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当前职业学校学生观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多个方面探索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可行路径。

吴佳晶[10](2019)在《小学教师学生观的梳理与审视 ——基于四川省成都市十所小学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小学阶段占据了学生人生阶段的基础性位置,小学教师的学生观发展对学生的内在生长、甚至整个教育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是面向全体教师,研究内容主要是从理论方面和宏观方面去探索学生观。而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到小学阶段的教师,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综合考虑的方式去探索学生观。以以往学生观和新课程下的学生观理论发展为基础,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教师学生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多渠道去探索小学教师学生观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形成原因提出对应的转变策略。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小学教师学生观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小学教师学生观的理论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审视,发现理论上的建树与不足。其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川省成都市十所小学的教师进行了调查,本文的问卷主要把学生观分为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对学生独特性的认识、对学生发展性的认识、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和师生关系五个方面,力图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这五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五个维度在不同因素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了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发现小学教师当前学生观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同时验证问卷调查的真实性。通过研究发现,小学教师学生观的发展较之以往有所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学生观在学历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在性别、年龄、教龄、教授学科、培训次数等方面存在着显着性差异,对学生主体性、学生发展性、学生独特性的认识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评价两者都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现目前小学教师学生观的存在问题包括学生观发展不平衡、学生观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学生观缺乏时代性、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观残缺导致师生关系走向极端等问题。因此,本文对小学教师学生观的形成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重点的针对当前学生观的问题,主要从教师自身、教师评价机制、教师培训、家校沟通、学校办学理念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策略,为小学教师学生观的改进提供了参考路径。本研究认为,小学教师合理的学生观为小学生的内在成长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构建合理且符合实际的学生观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论文提纲范文)

(1)论新时代学生观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树立正确学生观的重要性
二、新时代学生的处境与变化
三、树立面向未来、关注学生幸福的新时代学生观

(2)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 ——基于对秦皇岛市某小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基于我国新课改的要求
        1.1.2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基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小学中年级
        1.3.2 课堂评价语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现状总结
    1.5 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维度
        1.5.1 评价语的指向对象
        1.5.2 评价语的内容
        1.5.3 评价语应具备的特点
        1.5.4 评价语应达到的效果
    1.6 研究方法
        1.6.1 问卷调查法
        1.6.2 观察法
        1.6.3 案例分析法
        1.6.4 访谈法
第二章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现状调查
    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2.1.1 调查设计的依据
        2.1.2 问卷设计与实施
        2.1.3 访谈设计与实施
        2.1.4 观察设计与实施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指向对象分析
        2.2.2 教师课堂评价语内容分析
        2.2.3 教师评价语言的特点分析
        2.2.4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效果
第三章 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
        3.1.1 评价语公平性欠缺
        3.1.2 忽视对集体的评价
        3.1.3 评价语未突出三维目标整体性
        3.1.4 评价语笼统单一,缺乏启发性
    3.2 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学校对教师课堂评价语的重视不足
        3.2.2 教师课堂评价理念滞后
        3.2.3 缺乏正确的学生观的引导
        3.2.4 对三维目标应整体实现认识不足
        3.2.5 教师教育机智缺乏
        3.2.6 语言运用能力不足
        3.2.7 缺乏对课堂评价语的反思
第四章 优化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策略
    4.1 学校要提高对教师评价语的重视程度
        4.1.1 注重对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考评
        4.1.2 丰富教师课堂评价主题活动
    4.2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4.3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3.1 公平对待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4.3.2 着眼全体学生,面向集体评价
    4.4 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4.5 培养教育机智,增强评价启发性
    4.6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评价语言
    4.7 加强对评价语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3)农村小学影视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XX镇中心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影视教育具有丰富的育人作用
        1.1.2 我国对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时代要求
        1.1.3 互联网时代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形式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理论基础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中小学影视教育综述
        1.4.2 国外中小学影视教育综述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本文创新点
2 农村中心小学影视教育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与问卷基本情况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学校层面影视教育现状调查
        2.2.2 家庭层面影视教育现状调查
3 农村中心小学影视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农村中心小学影视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3.1.1 农村小学对影视教育认知有限,重视不够
        3.1.2 影视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缺乏有效引导
        3.1.3 影视教育资源短缺,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3.1.4 影视教育内容贫乏,组织形式单一
        3.1.5 影视教育效果不佳,素质教育中无所担当
        3.1.6 影视教育家校配合不力,家长引导缺位
    3.2 农村中心小学影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农村地区对影视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3.2.2 农村小学影视教育实施条件不完善
        3.2.3 农村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3.2.4 农村家庭影视教育严重缺失
4 促进农村小学影视教育提升的对策
    4.1 国家需加强政策扶持导向和保障教育环境安全
        4.1.1 重视农村小学影视教育,加强宣传导向和组织领导
        4.1.2 加大影视教育相关投入,改善农村影视教育条件
        4.1.3 加强网络环境和影视作品监管
    4.2 社会需做好农村小学影视教育开展的多元保障
        4.2.1 “开源、限流”学生影片,营造和谐文明影视环境
        4.2.2 完善加强服务保障,拓宽农村学生观影渠道
        4.2.3 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丰富农村影视教育途径
        4.2.4 借助社会各级力量,加快影视教育师资培训
    4.3 学校应发挥落实农村小学影视教育的主力作用
        4.3.1 提高认识,坚持影视教育立德树人目标
        4.3.2 加强组织管理,积极推进影视教育发展
        4.3.3 因地制宜,完善农村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
        4.3.4 家校联合,共同推进家庭影视教育
    4.4 家庭要主动担当农村小学影视教育的家庭责任
        4.4.1 提高家长自身影视素养,担当家庭影视教育责任
        4.4.2 主动引导学生观影行为,树立学生健康影视观念
        4.4.3 积极配合学校影视教学,巩固影视教育成果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村小学影视教育问卷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二 农村中心小学影视教育问卷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三 农村中心小学影视教育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农村中心小学影视教育家长访谈提纲
访谈一 农村中心小学影视教育教师访谈
访谈二 农村中心小学家长访谈
访谈三 农村中心小学学生《战狼二》观后感
致谢

(4)参与式教学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研究 ——以F镇初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文献研究述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方法
        1.本研究的重难点
        2.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参与式教学的相关概述
    (一)参与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二)参与式教学基本特征
        1.主体参与性
        2.民主性
        3.开放性
        4.互动合作性
    (三)参与式教学的运用原则
        1.多样性原则
        2.主动性原则
        3.公平性原则
        4.有效性原则
    (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用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合作学习理论
二、F镇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参与式教学现状分析
    (一)F镇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参与式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2.调查数据分析
    (二)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参与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方面
        2.学生方面
    (三)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参与式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学科素质有待提高
        2.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标准和参与式教学理论缺乏了解
        3.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动机及参与学习的能力有待提升
        4.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基础薄弱
三、参与式教学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策略
    (一)夯实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参与式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技能
        1.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2.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
    (二)巧用导学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
        1.导学案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参与度的原因
        2.导学案应用于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3.以《网络改变世界》为例进行参与式导学案设计
    (三)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创设教学情境对农村道德与法治课参与式课堂的重要性
        2.创设教学情境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参与式教学应用策略
    (四)开展合作学习,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1.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
        2.合作学习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参与式课堂的运用技巧
        3.以《网络改变世界》为例进行参与式新课授入
    (五)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参与式的课堂得到发展
        1.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对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2.多维度的评价主体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评价
四、参与式教学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一)参与式教学实践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促进学科素养提升
        4.提高教师教学的成就感
    (二)参与式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1.教师备课时间增多,工作压力大
        2.课堂管理难度增大,部分学生参与度低
        3.教学活动范围具有局限性
    (三)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参与式教学展望
        1.群策群力,号召集体共同参与
        2.发挥同伴作用,帮助边缘学生
        3.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在实践中促进成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致谢

(5)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以乌鲁木齐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点
2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生态圈”教学模式
        2.1.2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的特点
        2.2.1 整体性与动态平衡的统一
        2.2.2 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统一
        2.2.3 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统一
        2.2.4 差异性与标准性的统一
    2.3 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2.3.1 学习主体形成可持续的学习态度
        2.3.2 课堂充满思想与观点交流
        2.3.3 知识富有生活与文化色彩
        2.3.4 教学气氛充满智慧与幽默
        2.3.5 师生互动体现尊重与关怀
    2.4 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构建的的必要性
        2.4.1 体现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程特点的要求
        2.4.2 破解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难题的需要
        2.4.3 引导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X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现状调研与分析
        3.1.1 调查设计
        3.1.2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2 X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2.1 “生态圈”教学观念滞后
        3.2.2 缺乏课堂教学创新
        3.2.3 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
        3.2.4 教学目的结构的单一化
        3.2.5 忽视对教学主因素的全面评价
    3.3 X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教学观念尚未真正实现更新
        3.3.2 “生态圈”课堂认识不足
        3.3.3 和谐师生关系的失衡
        3.3.4 忽视学生主体的发展需要
        3.3.5 评价取向并未充分关注学生
4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4.1 树立“生态圈”教学理念
        4.1.1 以人为本的“生态圈”教学理念
        4.1.2 开放性的“生态圈”教学理念
    4.2 建立“生态圈”课堂教学设计体系
        4.2.1 体验性的“生态圈”课堂
        4.2.2 探究性的“生态圈”课堂
    4.3 构建“生态圈”师生关系
        4.3.1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
        4.3.2 角色互换并教学相长
    4.4 建立“生态圈”学生观
        4.4.1 个性化的“生态圈”学生观
        4.4.2 进步主义的“生态圈”学生观
    4.5 建立“生态圈”评价体系
        4.5.1 评价主体多元化
        4.5.2 评价内容多样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后记

(6)“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课题选题的缘由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三)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基本理论概述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涵及特点
        1、“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涵
        2、“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的特点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形成
        1、教师如何形成期望
        2、教师期望的影响因素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2、多元智能价值理论
        3、归因理论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认识
        2、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
        2、有利于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优化《经济生活》教学质量
三、高中《经济生活》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实践--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
    (一)初次教学实践
        1、教学设计
        2、课堂实录
        3、教学反思
    (二)第二次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及改进
四、高中《经济生活》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体验及启示
    (一)高中《经济生活》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2、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足
        3、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高中《经济生活》有效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学启示
        1、勤于反思总结,重视教师的教育影响
        (1)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2)增强教师的教育机智
        2、营造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1)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强化学生积极的行为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构建课堂互动平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4、改进表扬或者批评的方法
        (1)表扬方式要恰当
        (2)合理运用批评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全纳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全纳教育理念呼唤着教育公平
        2.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公平情况不容乐观
        3.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全纳教育理念的文献综述
        2.课堂提问的文献综述
        3.文献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1.全纳教育
        2.课堂提问
    (五)理论基础
        1.罗尔斯“正义论”
        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3.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
    (六)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2.研究框架
        3.研究方法
        4.研究对象
一、全纳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出发点
    (一)全纳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二)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
        1.关注平等
        2.尊重差异
        3.参与合作
    (三)全纳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评价原则
        1.平等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3.参与合作性原则
二、全纳教育理念下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一)课堂提问时教师的平等对待情况
        1.叫答机会的平等对待情况
        2.教师反馈的平等对待情况
        3.教师候答的平等对待情况
    (二)课堂提问时教师的差异对待情况
        1.教师提问层次的多样性
        2.教师提问难度的适切性
    (三)课堂提问时的参与合作情况
        1.课堂提问时学生的参与情况
        2.学生间的合作、讨论情况
三、全纳教育理念下教师课堂提问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课堂提问时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1.叫答机会不平等
        2.反馈机会不平等
        3.候答时间不平等
    (二)教师课堂提问时忽视学生差异与部分学生的特殊需要
        1.教师提问层次单一
        2.提问难度适切性不佳
        3.教师提问过程忽视部分学生的特殊情感需求
    (三)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参与合作情况较差
        1.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参与度较差
        2.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问题的机会较少
四、全纳教育理念下教师课堂提问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因素
        1.教师的全纳教育理念严重缺失
        2.教师全纳教学能力严重不足
        3.教师过于功利化的价值观
        4.教师以效率为导向的教学观
        5.教师带有偏见色彩的学生观
    (二)学生因素
        1.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限制
        2.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过度服从
        3.学生间存在错误的竞争意识
    (三)学校因素
        1.教师全纳教育理念培训严重不足
        2.教师评价机制中的分数至上
        3.学校班级规模过大
        4.学校优质师资匮乏
五、全纳教育理念下教师课堂提问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方面
        1.基于实践的教师全纳教育素养提升
        2.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3.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4.对课堂提问的全纳效果进行反思
    (二)学生方面
        1.克服自身局限主动争取课堂答问
        2.树立维权意识
        3.形成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
    (三)学校方面
        1.加强教师全纳教育理念引导
        2.健全全纳性的教师考评机制
        3.缩小班级规模,实施小班化教学
        4.重视优质师资引进与培养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互动视角下农村小学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理论基础:师生互动理论模式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追溯: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探寻
    2.1 行为异化: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认知
    2.2 转化路径: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主体认识
    2.3 服务课堂: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目的的认识
3 聚焦: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分析
    3.1 行为异化:师生互动视角下的课堂纪律管理问题
    3.2 转化路径: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转化过程
    3.3 行为复归: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目的
    3.4 问题追踪: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表现
    3.5 影响因素: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归因
4 干预: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的解决
    4.1 思想回归: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2 寻找课堂的“失语者”: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纪律管理
    4.3 重拾“丢失”的制度:课堂规则的确定
    4.4 拾起教学的“魔法棒”: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4.5 自我的力量:学会自我管理与约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9)职业学校教师学生观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学校学生观的概述
    (一)职业学校学生观解析
    (二)正确的职业学校学生观的重要性分析
二、当前职业学校教师学生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学校学生是差生
    (二)职业学校学生智力低下
    (三)职业学校学生不爱学习
    (四)职业学校学生过于自卑
三、树立正确的职业学校学生观的路径探索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学校学生观理念
    (二)增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认识
    (三)系统地学习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
    (四)深入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
四、结语

(10)小学教师学生观的梳理与审视 ——基于四川省成都市十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教育课程改革内在的要求
        2. 小学教师学生观的树立对小学生发展影响重大
        3. 当前一些学生观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日益扩大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辨析
        1. 小学教师
        2. 学生观
        3. 小学教师学生观
    (三)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四) 文献综述
        1. 学生观的研究
        2. 小学教师学生观的研究
        3.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五) 研究方案设计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小学教师学生观理论发展现状
    (一) 对以往学生观的批判和继承
        1. 学生天性的发展:束缚与自由
        2. 学生地位与角色的发展:边缘化与中心化
        3. 学生能动性和差异性的发展:跌宕与平缓
    (二) 对当前我国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梳理和审视
        1.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和独特性的人
        2. 学生是具有发展性和生活性的人
        3. 学生是具有人格尊严和个人权利的人
二、小学教师学生观的实践现状
    (一) 量表的制作与发放
        1. 量表的初步设计
        2. 问卷信效度的分析与检验
        3. 问卷的回收与整理
    (二) 小学教师学生观的调查现状
        1. 问卷的总体统计分析
        2. 基于人口学资料分析小学教师学生观
        3. 小学教师学生观的相关性与回归模型分析
三、小学教师学生观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观发展不平衡
    (二) 学生观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标准”
    (三) 学生观缺乏时代性,脱离时代轨迹
    (四)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导致教师角色缺失
    (五) 学生观的残缺化导致了师生关系处于两种极端
四、小学教师学生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教师内部因素的局限
    (二) 教师评价机制的欠缺
    (三) 教师职后培训的匮乏
    (四) 家校沟通方式的失当
    (五) 学校办学理念的不合理
五、小学教师学生观的提升策略
    (一) 促进教师内在成长,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二)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重视教师的隐形表现
    (三) 加强教师的职后培训,更新教师的学生观
    (四) 构建家校沟通的机制,促使教师与家长的合理沟通
    (五) 树立合理的学校办学理念,引导教师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新时代学生观的转变[J]. 韦祚霞. 基础教育论坛, 2021(04)
  • [2]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研究 ——基于对秦皇岛市某小学的研究[D]. 乔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 [3]农村小学影视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XX镇中心小学为例[D]. 李文玲.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4]参与式教学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研究 ——以F镇初级中学为例[D]. 覃平平.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以乌鲁木齐X中学为例[D]. 罕柯孜·图尔荪.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6]“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货币的基本职能”框题为例[D]. 黎婷.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7]全纳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 秦雪颖. 西南大学, 2020(01)
  • [8]互动视角下农村小学E教师课堂纪律管理问题研究[D]. 刘晓云.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9]职业学校教师学生观问题探析[J]. 邵红蒙.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9(09)
  • [10]小学教师学生观的梳理与审视 ——基于四川省成都市十所小学的调查[D]. 吴佳晶.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