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发展现状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发展现状

一、试论鄂尔多斯市近期农牧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中心支行课题组,赵子平,张艳红[1](2021)在《金融支持“两牛”产业发展研究——以内蒙古兴安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兴安盟深入实施肉牛奶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2019年以来,兴安盟金融系统持续加大对"两牛"产业的有效金融供给,在补短板、强弱项、延链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现阶段有效的金融支持手段仍显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牛产业链自身薄弱,保险业和担保业发展缓慢、补充支持作用不强等制约金融投入因素的存在。需要补齐短板,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点线面"多维度优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集聚效率,助力"两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刘晓迪[2](2021)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干旱风沙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短缺、天然草地退化等问题始终是影响西部牧区草原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想要改变牧区牲畜过牧、草原生态功能降低的现状,寻求水资源和天然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关键。开展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研究,通过协调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耦合配置,调整农业灌溉种植结构,控制合理载畜量,有助于促进牧区向生态型畜牧业发展,提升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牧区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此为目标,以鄂托克旗干旱风沙牧区为例,结合当地牧区水草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水草资源承载力相关因素,建立干旱风沙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SD模型,并结合农业用水和牲畜饲养规律分析SD模型中的敏感性参数,以此为依据设置不同方案,以鄂托克旗各水资源分区为单位,寻求适宜当地草原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水资源和草资源配置方案。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以鄂托克旗三个水资源分区为单位,调查分析2016年水资源和天然牧草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并对该牧区人工草地发展和牲畜饲养情况进行整理,在不同来水条件下进行水草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得出卓子山及山前平原区在不同来水条件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天然草资源和水资源超载;都斯图河流域分区在25%和50%来水条件下天然草资源相对充裕,但水资源超载严重,地下水存在超采现象,75%来水条件下水资源和天然草资源均超载;内流河分区水资源相对丰富,未出现超载情况,在不同来水条件下均出现人工草不足现象,在75%来水条件下天然草资源出现超载。(2)结合鄂托克旗牧区实际情况,对水草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构建鄂托克旗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将其划分为水资源子系统、牧草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草原生态子系统,共包含1 8个指标,并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3)将水草资源承载力复合系统细划为水资源、牧草资源、社会、经济和草原生态共5个子系统,基于鄂托克旗牧区水草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水草资源承载力SD模型构建,并通过合理性检验和历史检验,在模型中共选取13个敏感性参数,为不同方案设置提供依据。(4)依据敏感性参数,设置8个不同方案,并在SD模型中进行优化调试,最终得到各方案下的水草资源承载规模和各类经济指标,并进行水草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数计算,通过对比各方案总效益和承载力评价指数,最终得到各水资源分区的最优方案:卓子山及山前平原区2025年和2030年不同来水条件下选择禁牧季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灌溉水平提升(方案8),都斯图河流域分区2025年和2030年不同来水条件下选择禁牧季舍饲冷季补饲暖季放牧、灌溉水平提升(方案2),内流河分区在2025年25%条件下选择禁牧季舍饲冷季舍饲一个月补饲两个月暖季放牧、灌溉水平提升(方案4),其他来水条件和2030年均选择禁牧季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灌溉水平提升(方案8)。

朱兰[3](2021)在《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模式的改变,农村电商迅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鄂尔多斯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农村牧区电商网点不断增加,长期困扰农牧民的买难卖难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在电商的帮助下,传统产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电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成效。但是在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履职方面,仍存在问题,如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不充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功能不到位、市场监督的功能不健全和社会管理的功能亟待完善等问题。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角色理论、政府职能转变理论作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鄂尔多斯市政府发展农村电商中履职情况,并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职能等方面来分析政府在农村电商发展中的职能履行问题。通过研究得出鄂尔多斯市发展农村电商时造成政府职能履行不到位原因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规划指引不力、政府缺乏统筹安排、公共服务不到位、政府传统工业化观念没有转变等。结合黔南州、安顺市、遵义市发展农村电商过程中政府职能发挥的先进经验,经过分析,笔者认为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在今后的发展中,行政部门需要优化宏观调控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市场监督职能和加强社会管理职能。从而解决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商发展中的问题,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效率,助力农村电商又好又快发展。

李晔琳[4](2020)在《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工作开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是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城乡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战略工作安排,需立足当下、统筹兼顾。通过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相关工作,促进鄂尔多斯市稳健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本文基于鄂尔多斯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探讨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对策。

郭晖[5](2020)在《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文中指出水沙置换是为统筹解决内蒙古十大孔兑水土流失治理与鄂尔多斯新增工业用水需求而提出的全新思路,其基本思想是由有新增用水需求的工业企业出资,在十大孔兑修建拦沙坝,以此取得部分黄河下游节约的输沙水量作为生产用水。实施水沙置换,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水土保持学、生态学、制度经济学和水文水资源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通过生态补偿实施水沙置换的路径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1)将拦沙工程建设与水权交易相结合,从理论上构建了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其关键环节是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2)利用SWAT模型定量模拟拦沙工程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并以模拟结果为基础计算拦沙工程实现的减水减沙量。(3)通过流域水沙模拟分析,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水土保持工程拦沙可置换水量。(4)采用工程费用法核算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5)针对水沙置换特点,引入水权交易机制,设计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提出相应的交易机制和保障措施。(6)以西柳沟流域为例,对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计算得出,在设定的最可能出现的25a系列黄河干支流水沙方案组合下,新建79座拦沙坝,年均可减少入黄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为288.22万m3和138.53万t,工程平均拦沙年限为28a,年均可节约输沙水量1173.51万m3,以工程建设投资为依据核算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为22934.93万元。设定年均可交易的拦沙置换水量为1000万m3/a,交易年限为25a,采用成本定价法和影子价格法计算,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准价格范围在0.92元/m3·a至1.52元/m3·a之间。研究表明,在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建设拦沙工程,可以减少黄河干流河道淤积,进而节约下游输沙水量,虽然在拦沙的同时也拦蓄了部分进入干流的径流量,但其节约的输沙水量远大于工程拦截的水量,可以认为是相对增加了黄河流域的可利用水资源量,这是实施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基础。实施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和相关利益方的共赢。

张哲[6](2020)在《鄂尔多斯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优化配置研究》文中指出水资源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控制因素,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鄂尔多斯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短缺逐渐成为限制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17年为基准年,设立2025年、2030年分别为近期、中期研究水平年,对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等影响因子进行分析,采用定额法对研究区域不同研究水平年需水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合理性分析。以此为依据统一调配鄂尔多斯市各种水源,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区域水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确保鄂尔多斯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有序发展。2017年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总量为21.42×108m3,地表水资源量为4.31×108m3,地下水资源量为17.11×108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3 5m3,低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069m3,自治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226m3)。受自然条件限制,鄂尔多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次之。由于鄂尔多斯市用水需求不断提升,以及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导致鄂尔多斯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依据鄂尔多斯市2025年、2030年国民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不同供水保证率下的供需平衡分析,得出鄂尔多斯市在2025年、2030年两个规划年均处于缺水状态,采用多目标规划原理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鄂尔多斯市研究水平年2025年和2030年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2025年鄂尔多斯市规划用水量如下: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68亿m3,农业用水量11.07亿m3,工业用水量4.18亿m3,第三产业用水量0.2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1.02亿m3时,该用水量配置可以实现符合实际的水资源效益最大化;2030年鄂尔多斯市规划用水量为:居民生活用水量2.06亿m3,农业用水量10.46亿m3,工业用水量4.63亿m3,第三产业用水量0.29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1.21亿m3时,该用水量配置可以实现符合实际的水资源效益最大化。通过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提高污水处理率,提升利用量,在地下水有潜力的区域适当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内提高鄂尔多斯市2025年、2030年两个规划年供水能力,缓解常规水源的供水压力,基本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万峥[7](2019)在《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权转换综合效益及生态影响评估研究》文中认为近10余年水权转换的实践及制度探索,成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自然条件,以及国家提出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背景下,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促进水利工程补短板和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因此,进行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权转换综合效益及生态影响评估研究,对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生态评估体系机制,构建面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权转换调控策略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多种方法对水资源配置、利用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解决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矛盾突出等问题,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益流转,促进水资源开源节流,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沈乌灌域跨盟市水权转换为例,开展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权转换综合效益及生态影响评估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论文在分析借鉴国外相对成熟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水市场管理、运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水资源、水权及供给需求的实际国情,在理论层面对水权制度体系、水市场和水权转换的工作模式流程等进行了全面的剖析,研究提炼出了本国水市场的3级市场模式,探索和研究与中国水市场相匹配的水权交易管理运作模式、理论制度框架结构。(2)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作为要素层,确定农业节水效益、增产效益、工业供水效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替代效益、地下水埋深、水面面积变化率、草地和林地面积变化率、盐分排引比、土壤盐渍化率10个与要素层相匹配的指标层,考虑水资源系统的可变性及不稳定风险因素,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权转换综合效益评估模型。(3)选取内蒙古河套灌区盟市间水权转换实施区域沈乌灌域作为典型区域,采用了以调度控制指标为耗水指标、以分水系数反算水权相应耗水量、以分水系数反算水权相应耗水量、以分水系数折减初始水权为耗水指标、以初始水权为耗水指标计算五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计算河套灌区现状超用水量分别为3.79亿m3、3.56亿m3、6.63亿m3、5.96亿m3和2.65亿m3。依据计算结果分析确定河套灌区的规划压超水量,参考界定模型指标边界。运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权转换综合效益评估模型,构造模糊成对比较矩阵、整合不同专家意见、分解模糊成对比较矩阵,经过权重修正、逆模糊化、归一化、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得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权重分别为0.527、0.185和0.288。结合综合效益指标值,界定分析水权转换综合效益水平。(4)沈乌灌域实施盟市间水权转换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经济效益指数分别为0.864、0.89和0.988;社会效益指数分别为0.669、0.927和1;生态环境效益分别为1、0.69和0.49,水权转换综合效益指数分别为0.878、0.816、0.807。结果显示,综合效益处于较高的范围,说明水权转换试点的综合效益较高,具有较好的实施前景。但受灌域内扩灌、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效益逐年降低,导致综合效益指数逐年下降,亟待在下一步水权转换进程中,通过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考虑最优的水权转换量和水权转换范围。(5)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水权水市场建设和交易过程中的拓展领域,对交易规定、流程、时间、方式等方面运用可行性和优势。基于水权转换理论的全面解析、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内蒙古水权转换的实践经验及综合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政策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规范水权指标的初始分配制度,强化水权管理体系建设与提升,积极培育、健全水市场等相应的调控策略,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障条件,使得水权转换实践工作的综合效益最优化。

王新丽[8](2019)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札萨克镇总体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迈向新阶段的历史呼唤。以以人为本、人与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生态的全方位多维度发展为主要着眼点,进一步提倡可持续的发展建设理念,将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在城乡间进行整合配置。逐渐突破城乡分置发展局限,实现城乡融合统筹发展。本文通过深入探索我国城镇发展背景知识,搜罗相关理论证据。以国内外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典型案例为依据,学习经济发达国家在城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关注英国、德国对于特色小城镇及生态城镇的成功案例,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近十年城镇化率从2008年的46.99%一路攀升到2018年的59.58%。“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一理念在十八大召开之后可谓深入人心。特别是在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小城镇成为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连接城乡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在新型城镇化特征下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与空间载体。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开始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因此本篇研究契合时代背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并且深入研究和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特别是注重城乡间统筹发展,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削减城乡发展间失衡壁垒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经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实现人口和产业在小城镇的集聚和融合,进而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整体社会经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性。论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为例,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小城镇发展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的理论经验,并且重点研究借鉴了发达地区如日本、德国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现实背景可以发现,我国正处于地乡统筹均衡融合的关键时期,正在逐步平衡分布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并且努力实现城镇化过程中的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因此研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规划和研究的过程中,以札萨克镇在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空间用地布局为中心主轴线,在产城融合过程中注重优化人口和产业的空间协调与集聚发展,实现空间上的协调分布,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产业职能水平。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产城融合的先进理念,使整体空间结构布局依托于产业承载基地,并且进行了扎萨克镇城镇化过程中的多方面研究,其中包括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用地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建设完善的城乡地区交通网络体系,均衡社会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在规划的保障实施策略方面,研究提出了从法律上对总体规划进行明确规定,在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主体的广泛推动下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规划的可实施和可操作水平,并且完善财政支出体系和技术更新体系。本篇研究重点面向我国西部地区小城镇,尤其是以资源为依托的城镇发展建设,意义在于为其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刘科,冀当斌[9](2019)在《扩大农村牧区信贷资金投放的难点所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涉农金融机构对农牧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对优化农牧产品品质、提高农牧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农牧业信贷投放增长缓慢甚至下降,是近几年经济领域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格外重视农业发展,并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农业投入,但目前农村信贷供应与需求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农村信贷的投放力度。本文以鄂尔多斯为例,分析了近期扩大"农贷"资金投放量难的金融因素和非金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秦海波,汝醒君,李颖明[10](2018)在《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的中国草原可持续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草原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之一。寻求草原可持续治理机制,避免陷入"万能药"的陷阱,需要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的成果和知识整合起来。本文尝试利用奥斯特罗姆教授开发的跨学科整合性分析工具——社会-生态系统框架(SES框架),选取内蒙古阿巴嘎旗、乌审旗和四川省红原县三个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较大差异的传统牧区作为案例点,对不同学科有关三地草原治理的研究文献和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整合分析,希望找到与当地更为匹配的可持续治理途径。研究发现,阿巴嘎旗、乌审旗和红原县草原退化原因各有不同,同时受到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要促进三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除了继续推进和加强现有生态建设工程和补奖机制以外,还需要增加政策弹性,根据不同地区的问题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结果同时显示,SES框架能够很好地将已有研究成果系统地整合起来,不仅可以实现不同草原治理案例间的比较,还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影响其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变量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本文希望能够为当前中国草原(CPRs)治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推动其更加深入、系统和具体,并最终发展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试论鄂尔多斯市近期农牧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鄂尔多斯市近期农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金融支持“两牛”产业发展研究——以内蒙古兴安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兴安盟“两牛”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一)“两牛”存栏数量迅猛增长。
    (二)肉牛生产发展规模化程度显着提高。
    (三)奶源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四)牛产业拉动饲草产业协同发展。
    (五)肉牛良种繁育和改良工作持续推进,肉牛产业品牌取得新进展。
    (六)肉牛精深加工、奶食品加工短板加快补齐。
    (七)“两牛”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
三、金融支持“两牛”产业存在“滞险难”
    (一)金融服务相对滞后,综合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
        1. 缺少有效的金融服务手段,制约“两牛”产业发展。
        2. 保险保费高产品少,增信分险能力有待提升。
        3. 担保行业发展滞后,融资主体补充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贷款风险管控压力大,银行有“慎贷”趋势
    (三)牛产业自身“一高、两长、三不足”的原因使得银行“放贷难”
        1.“一高”,即高风险性。
        2.“两长”,即养殖周期长和资金回报周期长。
        3.“三不足”。
四、金融政策支持“两牛”产业发展处于“窗口期”
    (一)人民银行更加精准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窗口指导和政策导向作用
    (二)“点线面”多维度优化金融服务,激发牛产业发展活力
        1. 优化单“点”金融支持,增强服务“两牛”产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推广“链”式金融服务模式,提高牛产业供应链运营效率。
        3. 提升金融集聚效率,发挥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补齐发展短板,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最大化化合合力力效效应应
        1. 创新推出特色保险产品,提升保险服务“两牛”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2. 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
    (四)加强融资主体自身建设,提升自身融资能力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干旱风沙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1.2.2 草原生态保护研究进展
        1.2.3 水草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典型牧区选择
    2.2 鄂托克旗干旱风沙牧区概况
        2.2.1 自然地理
        2.2.2 社会经济
3 干旱风沙牧区水草资源承载现状
    3.1 水资源分区
        3.1.1 分区目的与原则
        3.1.2 分区结果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1 水资源条件
        3.2.2 现状用水情况
        3.2.3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3.2.4 现状需水分析
        3.2.5 现状供水条件
    3.3 牧草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3.1 天然草资源
        3.3.2 人工草地发展
        3.3.3 草场牲畜情况
        3.3.4 现状需草分析
    3.4 水草资源承载状况分析
        3.4.1 水草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3.4.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 干旱风沙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4.1 水草资源承载影响因素分析
        4.1.1 水资源子系统
        4.1.2 牧草资源子系统
        4.1.3 社会经济子系统
        4.1.4 草原生态子系统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3 水草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 水草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1 评价指标方法
        4.4.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干旱风沙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SD模型构建
    5.1 系统动力学SD概述
        5.1.1 系统动力学发展
        5.1.2 系统动力学特点
        5.1.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成
        5.1.4 系统动力学软件与建模步骤
    5.2 系统边界与子系统划分
        5.2.1 建模目的
        5.2.2 系统边界确定
        5.2.3 数据来源
        5.2.4 牧区SD模型子系统划分
    5.3 子系统结构与参数估计
        5.3.1 水资源子系统
        5.3.2 牧草资源子系统
        5.3.3 社会子系统
        5.3.4 经济子系统
        5.3.5 草原生态子系统
        5.3.6 鄂托克旗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SD模型
    5.4 基于SD的干旱风沙牧区复合系统模型检验
        5.4.1 合理性检验
        5.4.2 历史检验
        5.4.3 敏感性参数确定
    5.5 本章小结
6 干旱风沙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模拟研究
    6.1 模拟方案设置
    6.2 模拟结果分析
        6.2.1 水草资源配置结果
        6.2.2 水草资源承载力指标分析
        6.2.3 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分析
    6.3 最优方案选取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析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电子商务
        2.1.2 农村电子商务
        2.1.3 政府职能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政府职能理论
3 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和政府职能履行现状
    3.1 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
    3.2 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履行现状
        3.2.1 顶层规划和明确方向
        3.2.2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3.2.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2.4 借力电商扶贫脱贫
    3.3 鄂尔多斯市政府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取得的成效
        3.3.1 示范县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3.3.2 电商服务网点不断增加
        3.3.3 电商市场主体发展显着增速
4 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4.1.1 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有待优化
        4.1.2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尚待加强
        4.1.3 政府市场监管职能有待加强
        4.1.4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亟待完善
    4.2 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职能产生问题的原因
        4.2.1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规划指引不力
        4.2.2 政府缺乏统筹安排、公共服务不到位
        4.2.3 政府传统工业化观念未完全转变
5 国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履职先进经验借鉴
    5.1 黔南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履职先进经验
        5.1.1 政府构建长效机制
        5.1.2 深化电子商务培训
        5.1.3 实施品牌战略
        5.1.4 创新电商扶贫发展新路
        5.1.5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5.2 安顺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履职先进经验
        5.2.1 大力拓展农产品上行渠道
        5.2.2 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
    5.3 遵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履职先进经验
        5.3.1 着力机制建设,为电商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5.3.2 紧抓基础建设,夯实电商发展基础
        5.3.3 全力打造品牌,推动电商提档升级
        5.3.4 着力人才培训,创新电商发展模式
    5.4 其他地区经验借鉴启示
        5.4.1 加强政府引导
        5.4.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5.4.3 拓宽产销渠道、注重品牌建设
        5.4.4 注重电商队伍的培育
6 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完善政府职能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6.1.1 加强规划引导,强化组织保障
        6.1.2 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6.1.3 营造良好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6.2 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6.2.1 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6.2.2 加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6.2.3 加强线上平台和线下体验店建设
    6.3 完善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
        6.3.1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6.3.2 引导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6.4 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6.4.1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6.4.2 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集聚发展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工作开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鄂尔多斯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1.1 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
    1.2 发展战略
        1.2.1 结构转型,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2.2 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1.2.3 城乡统筹,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1.2.4 区域协调,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跨界合作。
        1.2.5 优化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空间发展战略
    2.1 城镇化发展战略
    2.2 城镇空间发展战略
        2.2.1 中心集聚。
        2.2.2 沿边带动。
        2.2.3 基地推进。
        2.2.4 一体发展。
3 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引导
    3.1 第一产业发展引导
    3.2 第二产业发展引导
    3.3 第三产业发展引导
4 鄂尔多斯市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目标
    4.1 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目标
    4.2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目标
    4.3 能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目标
5 结语

(5)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1.1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1.2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2.1.3 公共产品理论
        2.1.4 经济外部性理论
        2.1.5 博弈论理论
    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理论
        2.2.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理论
        2.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
    2.3 水权交易相关理论
        2.3.1 水权与可交易水权的法律界定
        2.3.2 水权交易基础理论
        2.3.3 水权交易定价理论
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构建
    3.1 水土保持水沙置换的基本思路
        3.1.1 思路提出的背景
        3.1.2 思路的阐释
    3.2 相关实践与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3.2.1 内蒙古黄河干流取水权交易的实践
        3.2.2 水权交易参与合同节水管理的研究
        3.2.3 水权交易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
    3.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设计
        3.3.1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可行性分析
        3.3.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3.3.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模拟
    4.1 模型概述
        4.1.1 水文模型
        4.1.2 土壤侵蚀产沙模型
    4.2 模型选择
        4.2.1 SWAT模型结构
        4.2.2 SWAT模型原理
        4.2.3 SWAT模型适用性
    4.3 模型建立
        4.3.1 研究区域概况
        4.3.2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分析
        4.3.3 研究区域淤地坝概况
        4.3.4 拦沙工程对流域水沙影响的计算方法
        4.3.5 淤地坝模块设置
        4.3.6 模型输入
        4.3.7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4.4 模型应用
        4.4.1 情景设置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5.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
        5.1.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方法
        5.1.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结果
    5.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5.2.1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
        5.2.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研究
    6.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础条件
        6.1.1 交易需求条件
        6.1.2 经济可行条件
        6.1.3 工程技术条件
        6.1.4 政策引导条件
    6.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机制设计
        6.2.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主要原则
        6.2.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市场要素
        6.2.3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本策略
        6.2.4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运作流程
    6.3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保障措施
        6.3.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风险防范
        6.3.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政策保障
    6.4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模拟
        6.4.1 交易方案
        6.4.2 交易定价
        6.4.3 交易流程
        6.4.4 效益分析
        6.4.5 综合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创新点
    7.3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鄂尔多斯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与水文
        2.1.4 土壤与植被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行政区划
        2.2.2 人口
        2.2.3 经济
        2.2.4 农业
        2.2.5 工业
        2.2.6 畜牧业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4.1.1 降雨
        4.1.2 径流
        4.1.3 水资源分配与分布
        4.1.4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4.2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
        4.2.1 人口增长预测
        4.2.2 国民经济产业发展预测
        4.2.3 生态发展预测
    4.3 各行业需水量预测
        4.3.1 生活需水量预测
        4.3.2 农业需水量预测
        4.3.3 工业需水量预测
        4.3.4 第三产业需水量预测
        4.3.5 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
        4.3.6 各行业需水量汇总
        4.3.7 需水量结果分析
    4.4 区域可供水量预测
        4.4.1 地表水可供水量
        4.4.2 地下水可供水量
        4.4.3 再生水可供水量
        4.4.4 可供水量结果分析
    4.5 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
        4.5.1 多水源调配策略
        4.5.2 基准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
        4.5.3 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
        4.5.4 供需平衡结果分析
    4.6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优化配置
        4.6.1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4.6.2 水资源多目标决策规划
        4.6.3 用水效益目标函数
        4.6.4 决策变量
        4.6.5 约束条件
        4.6.6 效益函数
        4.6.7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
        4.6.8 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分析
        4.6.9 鄂尔多斯市各旗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分析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比较
        5.1.2 水资源优化配置应用
        5.1.3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配置研究展望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权转换综合效益及生态影响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中国水权转换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撑
        1.1.2 水权转换的前提条件及实践支撑
        1.1.3 水权转换的必要性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权及水市场
        1.2.2 水权转换及综合效益分析
        1.2.3 水权转换实例效益情况
        1.2.4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关键科学问题
2 水权转换理论体系
    2.1 水权体系解析
        2.1.1 水权的概念
        2.1.2 水权的特征
        2.1.3 水权体系
    2.2 水市场解析
        2.2.1 水市场的建立
        2.2.2 水市场的类型
        2.2.3 水市场的运作模式
    2.3 水权转换解析
        2.3.1 水权转换内涵
        2.3.2 水权转换特征
    2.4 水权转换的基本问题
        2.4.1 水权转换的主体和客体
        2.4.2 水权转换的模式
        2.4.3 水权转换的基本原则
        2.4.4 水权转换的价格
3 不同层次水权转换模式研究
    3.1 国家水权转换模式
        3.1.1 国外水权转换模式案例
        3.1.2 我国水权转换模式探索
    3.2 流域水权转换模式
        3.2.1 流域水权模式特点
        3.2.2 流域水权模式案例——以黄河流域
    3.3 区域水权转换模式
        3.3.1 内蒙古水权转换实践及特点
        3.3.2 宁夏水权转换及其特点
        3.3.3 河套灌区水权交易实践及其特点
    3.4 行业水权转换模式
        3.4.1 工业水权转换及其特点
        3.4.2 农业水权转换及其特点
    3.5 用水户水权转换模式
        3.5.1 水权确权
        3.5.2 农村用水户协会
    3.6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水权交易模式创新探索
        3.6.1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
        3.6.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
        3.6.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水权交易模式讨论
    3.7 本章小结
4 水权转换综合效益分析模型
    4.1 水权转换综合效益的界定
        4.1.1 经济效益
        4.1.2 社会效益
        4.1.3 生态环境效益
    4.2 水权转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水权转换经济效益指标
        4.2.2 水权转换社会效益指标
        4.2.3 水权转换生态环境效益指标
        4.2.4 水权转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权转换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4.3.1 水权转换综合效益指标归一化处理
        4.3.2 水权转换综合效益指标权重计算
        4.3.3 水权转换综合效益评价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水权转换的综合效益评估与实证应用
    5.1 河套灌区的基本概况
        5.1.1 灌区范围及组成
        5.1.2 自然地理状况
        5.1.3 社会情况
    5.2 河套灌区选取原因
        5.2.1 河套灌区自身特性
        5.2.2 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
        5.2.3 内蒙古水权转换宝贵经验
    5.3 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供需预测分析
        5.3.1 水资源分布情况
        5.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3.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5.3.4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
    5.4 监测方案
        5.4.1 区域引排水监测
        5.4.2 区域生态环境监测
        5.4.3 田间灌溉用水监测
    5.5 试验方案
        5.5.1 渠道输水损失试验
        5.5.2 畦田改造
        5.5.3 畦田改滴灌
    5.6 河套灌区的节水潜力分析
        5.6.1 灌区引水量对照分析
        5.6.2 渠道衬砌工程节水效果
        5.6.3 田间节水分析
    5.7 灌区水权转换能力预测分析
        5.7.1 灌区可节水量
        5.7.2 灌区水权指标
        5.7.3 灌区规划用水量
        5.7.4 规划可转换水量
    5.8 综合效益分析
        5.8.1 经济效益
        5.8.2 社会效益
        5.8.3 生态效益
        5.8.4 水权转换综合效益评价
    5.9 本章小结
6 面向可持续利用的水权转换的调控策略
    6.1 建立相应政策法规,推动水权制度体系建设
        6.1.1 健全完善水法规体系
        6.1.2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6.1.3 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
    6.2 完善水权初始分配,培育水权水市场
        6.2.1 水权初始分配体系的建设
        6.2.2 水权初始分配的关键环节
        6.2.3 积极培育水市场
        6.2.4 拓展区块链技术下水市场交易
    6.3 完善监管监测及公众参与机制
        6.3.1 监管制度体系
        6.3.2 第三方影响评价机制
        6.3.3 利益补偿及保险基金机制
        6.3.4 信息披露与公众参与机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札萨克镇总体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基础研究概述
    2.1 新型城镇化相关理论
        2.1.1 新型城镇化概念
        2.1.2 新型城镇化内涵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中心地理论
        2.2.2 新城市主义
    2.3 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建设案例解析
        2.3.1 英国莱斯特郡低碳生态镇规划与建设经验解析
        2.3.2 德国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经验解析
        2.3.3 我国资源型城市金昌市建设规划发展经验解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札萨克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研究
    3.1 札萨克镇现状概况
        3.1.1 地理区位
        3.1.2 历史沿革
        3.1.3 自然条件
        3.1.4 村庄分布现状
        3.1.5 土地利用现状
        3.1.6 经济发展现状
        3.1.7 产业发展现状
        3.1.8 现状交通概况
        3.1.9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3.2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3.2.1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2.2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3.2.3 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战略
        3.2.4 充分把握经济发展大势,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3.3 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3.3.1 镇区环境质量较差,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3.3.2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方式依赖资源开采。
        3.3.3 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凸显,社会矛盾突出
        3.3.4 土地利用率低,用地分散
        3.3.5 商贸物流设施缺乏,管理经营薄弱
        3.3.6 现状道路自成体系,纵横连接度低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札萨克镇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研究
    4.1 城乡统筹的总体规划策略分析
        4.1.1 依托产业优势,产城融合发展的策略
        4.1.2 现代服务业发展应遵循满足生产需求与生活需求并重的策略
        4.1.3 适度集聚、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策略
        4.1.4 积极打造区域核心集聚载体与产业增长极策略
        4.1.5 和谐宜居、因地制宜、弹性规划的策略
    4.2 人口与用地规模预测分析
        4.2.1 城镇化与地区人口转移研究
        4.2.2 地区人口增长预测
    4.3 新型城镇化土地利用
        4.3.1 镇区土地的空间结构统筹
        4.3.2 镇区的土地利用
    4.4 城乡统筹的交通系统
        4.4.1 镇域交通系统
        4.4.2 镇区交通系统
    4.5 重视居民体验的景观绿化设计
        4.5.1 公园绿地
        4.5.2 防护绿地
        4.5.3 广场用地
    4.6 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规划
        4.6.1 镇域供电工程
        4.6.2 镇域给水工程
        4.6.3 镇域燃气工程
        4.6.4 镇域环境保护
        4.6.5 生态功能区划
        4.6.6 生态防护林网建设
        4.6.7 水体、水源涵养区、城市水源地
    4.7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均等化
        4.7.1 镇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确定
        4.7.2 镇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居民点间的平衡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扩大农村牧区信贷资金投放的难点所在(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扩大“农贷”资金投放的非金融因素
    (一) 国家加大对“三农”的补贴力度。
    (二) “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减少了农牧民基础建设投资。
    (三) 征地等补偿款到位, 直接减少了“农贷”投入。
    (四) 农村年轻劳动力输出, 打工收入增加, 也是影响“农贷”资金投放的因素。
    (五) 国家精准扶贫投入,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农”对资金的需求压力。
    (六) 养殖业疫情随机突发, 投资风险加大。
二、影响扩大“农贷”资金投放的金融因素
    (一) 金融新产品研发和投入不足。
    (二) “三农”经济抗风险能力差。
    (三) 互联网金融介入农村信贷市场,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牧区信贷资金投放量。
    (四) 信用卡发行量增大, 给“农贷”融资渠道增加了新的平台。
    (五) 信贷营销渠道创新乏力。
    (六) 信贷产品定价较高。
    (七) 信贷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三、政策建议
    (一) 适度放权, 提升基层网点的经营活力。
    (二) 加强农牧业信贷产品创新管理, 提升信贷业务工作持续发展力。
    (三) 明确信贷投放重点, 提升农村信贷产品的生命力。
    (四) 加强信贷队伍培训, 提升农村信贷市场实战水平。
    (五) 强化信用工程建设, 打造绿色信贷投放环境。
    (六) 创立互联思维应用, 拓展立体式多样化的营销渠道。
    (七) 加强不良资产管理, 促成良性循环。

(10)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的中国草原可持续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一)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二)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Framework, SES框架)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四、阿巴嘎、乌审和红原的草原退化与生态治理历程
五、基于SES框架的草原可持续治理关键因素识别
    (一) 基于SES框架的变量检查
        1. 相关生态系统 (ECO)
        2. 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 (S)
        3. 草地资源系统 (RS)
        4. 草原生态治理系统 (GS)
        5. 草原治理行动者 (A)
    (二) 草原可持续治理关键因素识别
六、结论

四、试论鄂尔多斯市近期农牧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融支持“两牛”产业发展研究——以内蒙古兴安盟为例[J]. 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中心支行课题组,赵子平,张艳红. 北方金融, 2021(12)
  •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干旱风沙牧区水草资源承载力研究[D]. 刘晓迪.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鄂尔多斯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研究[D]. 朱兰.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工作开展对策[J]. 李晔琳. 乡村科技, 2020(21)
  • [5]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D]. 郭晖.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6]鄂尔多斯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优化配置研究[D]. 张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7]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权转换综合效益及生态影响评估研究[D]. 万峥.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札萨克镇总体规划研究[D]. 王新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9]扩大农村牧区信贷资金投放的难点所在[J]. 刘科,冀当斌. 北方金融, 2019(03)
  • [10]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的中国草原可持续治理机制研究[J]. 秦海波,汝醒君,李颖明.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8(03)

标签:;  ;  ;  ;  ;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发展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