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与应对——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与应对——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一、“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应对——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韩美琳[1](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认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谢慧[2](2020)在《国际石油价格周期性波动及其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石油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且因其自身兼具多重属性,长期以来其价格走势备受关注。国际石油历史价格高低起伏不定,往往受到多种政治、经济因素以及突发事件影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经济发展所需石油消费量连年上涨,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也逐步向国际化靠拢、与国际油价联动挂钩,因此我国经济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受到外部石油价格冲击的可能性也日益增大。因此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周期性规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石油商品的认识,揭示石油价格运行的大趋势,为油价预测提供信息,而且于国家而言助益战略决策、于行业企业而言助益经营决策、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而言助益投资决策。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部分基于石油作为自然资源、作为商品、作为金融化标的物所对应的不同属性分析其定价机制的理论支撑,再联系商业周期理论支撑油价周期性,并进一步结合经济现实总结“商品链”和“金融链”的油价传导机制。实证重心之一是分析国际石油价格的周期性,借鉴了经济周期的测量方法,分析HP滤波结果得到如下结论:油价自进入21世纪,(1)周期长度有缩短趋势;(2)稳定性变差;(3)历史走势整体上升,未来趋于下降;(4)油价升降不对称,表现为缓升快降。谱分析估算出对国际油价历史轨迹贡献度最大的周期值是38、24、21、71和17个月,是对HP滤波结果初步划分的周期长度的进一步印证,其中重要的主次周期值与基钦周期相符。实证重心之二是构建SVAR模型分析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影响,证明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影响是接近单向的。在剔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后重新构建SVAR,脉冲响应分析得到一般12个月以内冲击影响力趋零,说明我国国内市场的调节能力较强。然后以中石化为案例对象分析发现国际油价周期波动对其盈利和发展能力有明显影响,二者与国际油价升降和扩张收缩同方向变动,且一体化石油企业的抗油价波动风险能力更强。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了加强能源多样化战略、发展石油期货市场、管控行业垄断暴利等启示。

吴从新[3](2019)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波动的混频数据模型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

高圆[4](2019)在《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国际油价波动的中介效应》文中认为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对中国石化企业具有重大影响。随着世界产业结构格局的不断调整,高能耗产业逐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国际油价波动对能耗较高、原油进口依存度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较大。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就是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从2017年的67.4%,增长至2018年的72.3%。进口依存度的提高将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加显着。近年来国际石油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是重新审视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结构性原因,结构性冲击对国际油价波动和我国石化企业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渐地増大。石化企业不仅作为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更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因此,从我国实际出发,研究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理清结构性冲击、国际油价波动与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关系,对我国石化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油价冲击分解视角,研究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影响。首先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着重阐释结构性冲击如何影响我国石化企业绩效,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阐述结构性冲击、国际油价和石化企业相关概念,阐释相关理论;其次,对结构性冲击、国际油价波动与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构建被解释变量为石化企业绩效,解释变量为经济总需求冲击,石油供给冲击和石油特定需求冲击的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模型;再次,对结构性冲击、国际油价波动与我国石化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明确数据来源和样本的选择,利用STATA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结构性冲击影响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主效应和国际油价波动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最后,针对第4章的实证分析结果,从企业角度针对石油供给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提出我国石化企业应对结构性冲击提高企业绩效的对策。

秦松昆[5](2019)在《多元框架下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原油对世界各经济体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第一张石油期货合约的发出,国际原油市场与金融市场迅速紧密结合,国际原油的定价规则更加复杂,价格波动也愈发频繁,股票市场对于国际油价的波动的敏感性逐年攀升。我国作为原油需求大国,国际油价的波动不仅仅在微观层面直接对我国股市造成冲击,而且往往通过宏观经济间接影响股票市场走势。目前我国股市仍属于新兴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成熟股票市场对外来冲击和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深入考察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股市的联动性,一方面能够加深对于国际原油价格对股市冲击的传导机制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于证券市场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和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也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对国际原油市场形成和发展、国际原油定价体系以及油价波动的冲击效应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以此为理论基础,展开本文关于多元框架下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股市联动性的研究。本文采用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月度数据,在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与上证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引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工业增加值以及进出口贸易总额三个宏观经济指标建立多元分析框架,对多元框架下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股市的联动性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分析方面,首先采用线性协整检测模型与非线性阈值协整检测模型分别研究了多元框架下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了保证协整关系的准确识别,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第一,时间跨度内,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存在联动性,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二,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股市的协整关系是非线性的,在2008年3月以及2012年12月发生了两次内生性结构突变,前者接近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倒闭为标志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而后者则与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关。值得关注的是,由金融危机之前到危机后,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股市的相关性大幅增加。第三,多元框架下变量间协整关系的存在也表明,本文引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工业增加值与进出口贸易总额在解释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股票市场冲击效应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Toda-Yamamoto因果检测考察多元框架下变量间的长期因果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国际油价对于我国股票市场的直接冲击是持续存在的。第二,国际油价对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冲击是持续存在的。第三,国际油价本质上是一个外生变量,不受本文所选取任何变量的影响。第四,宏观经济因素是传递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股市影响的重要渠道,我国股票市场不仅直接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还通过相关宏观经济因素间接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冲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对政府部门以及金融市场投资者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投资指导。以期减少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以及包含股市在内的资本市场的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姜勇[6](2019)在《国际原油市场的时变异质非线性溢出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原油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能源,其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存在显着影响。基于原油价格变动的非线性特征,本文构建多领域方法交叉融合的时间序列分析框架,基于时变性、异质性和非线性视角,研究原油价格波动特征及其对自身价格条件均值的时变波动溢出,同时以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不同金融市场影响机理存在差异的基本事实为核心切入点,探讨油价波动触发的信息、风险冲击对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的溢出机理和传导机制。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时变性溢出视角,第三章构建TVP-SVM模型实证分析了原油价格波动的时变反馈效应,发现原油价格波动具有正向的波动反馈效应,即油价波动对其价格变化有显着的正向时变溢出效应。同时基于贝叶斯估计方法对14个GARCH类和SV类时变波动模型进行估计,引入边际似然值和DICs准则,识别了国际原油价格及相关能源产品价格条件波动估计最优模型,结果一致表明,SV类模型相比GARCH类模型在估计原油价格条件波动上表现较优,特别是SV-MA模型为最优模型。第二、基于双向异质性溢出视角,第四章构建双向分位数分解的cross-quantilogram模型,研究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是否对金砖国家股市收益率具有异质性溢出效应,同时检验前者对后者是否具有方向预测性。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价格波动对金砖国家的股票收益率具有很强的溢出性和方向可预测性,且方向可预测性水平取决于这些国家是净进口国还是原油净出口国。第三、基于结构非线性非对称视角,第五章对SVAR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了不同的原油价格结构性冲击(由全球经济因素(总需求冲击)驱动的油价变化,以及受国际原油市场因素驱动(非欧佩克国家供给冲击,欧佩克供给冲击和原油特定需求)对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股市投资者情绪对总需求冲击和非欧佩克国家供给冲击的反应并不显着,而对原油特定需求冲击的负向反应和对欧佩克供给冲击的正向反应分别非常显着。证实了投资者情绪是油价影响股市的一个重要途径。第四、基于非线性门槛效应溢出视角,第六章构建STVAR模型研究了不同信贷市场条件下原油价格冲击对股市收益率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差异。基于美国总体股市和行业股票收益率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当美国经济处于正常信贷状态时,原油价格的正向(负向)冲击减少(增加)股票收益率。而当美国经济处于紧缩信贷状态时,原油价格的正向(负向)冲击会增加(减少)股票收益率。此外,油价对股票收益率的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短期而非长期。第五、基于时频异质非对称溢出视角,构建频域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分位数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第七章研究了原油价格变动与十大主要经济体(即英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墨西哥、挪威、印度、日本、南非和韩国)实际汇率变动之间的异质性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原油价格变动和实际汇率变动之间溢出关系存在时频差异,即在短期和长期内,油价和汇率的交互溢出关系具有异质性。此外,原油价格变化对除挪威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实际汇率变动产生溢出效应,特别集中于汇率变动分布的尾部。这表明,当实际汇率处于极端升值或贬值时,油价变化会对实际汇率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当石油价格处于极高状态时,大多数石油净出口国的实际汇率变动会对油价变动产生溢出效应,而当石油价格处于极低状态时则无效。相比之下,无论原油价格处于什么状态,考察的大多数石油净进口国的实际汇率对原油价格有稳定的溢出性。

聂炜[7](2019)在《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工业行业影响及提高原油利用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显示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球能量消费量的23.2%,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7.4%,达到历史最高值。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如果中国原油需求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至2035年中国石油依存度将达到80%,中国原油高度依赖进口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我国能源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内原油等能源价格将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而频繁波动,原油价格的快速上涨和频繁波动将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化石能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能源消费必然受到能源争夺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控制原油等能源消费总量和提高原油利用效率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问题。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都有重要影响,工业是我国原油的主要消费部门,在我国原油高对外依存度背景下,全面研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工业影响,并从空间视角研究工业原油强度影响因素及优化石油炼化行业空间布局以提高原油利用效率和控制原油消费总量,对积极应对原油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意义。论文首先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历程和波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我国原油消费现状与改革历程,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原油价格的相关性,详尽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工业的传导机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国际原油价格对工业产出、工业品出厂价格、利率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并构建面板VAR模型从工业整体和不同行业研究国际原油价格冲击的动态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视角分析研究工业原油强度影响因素及优化石油炼化行业空间布局两个方面来提高原油利用效率以应对原油价格波动,构建空间杜宾(SDM)面板模型对中国工业原油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以美国石油炼化行业布局经验为例分析其对我国可借鉴之处,测度我国石油炼化行业空间集聚水平并实证研究石油炼化行业集聚对行业产出的作用。根据研究得到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通过分析得到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原油等能源价格走势存在高度一致性,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也存在高度相关性。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和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引导关系,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和我国原油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建设好原油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原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能够提高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权,有助于我国应对原油价格波动。(二)借助于Granger因果检验得到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下跌的不同阶段,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增长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相互引导关系,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与下跌对中国工业具有不同影响效应。通过协整检验得到,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三)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国际原油价格对工业产出、工业品出厂价格、利率和工资水平的影响机制,并通过面板VAR模型实证分析得到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工业产出有负面影响,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给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对与原油相关度高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相关行业分析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工业生产造成的冲击效应对原油上游产业价格影响较大,能够较快传导,而对与原油相关的中游和下游行业的价格传导存在时滞。对于产出影响方面,对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出正向带动作用,而对于中游和下游相关产业产出有负面影响,造成产出下降。(四)通过Moran’s I指数分析得到工业原油强度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渤海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是主要集聚区。工业原油强度高的区域主要有新疆、甘肃、辽宁、沈阳、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省(直辖市),而工业原油强度低的区域主要是云南、内蒙古、四川、贵州、重庆、山西、河南等省。(五)通过构建空间杜宾(SDM)模型对工业原油强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到,技术进步有助于本区域和周边区域工业原油强度的降低,本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本区域工业原油强度降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本区域和周边区域工业原油强度降低,原油价格上升对本区域和相邻区域工业原油强度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影响因素作用存在溢出效应。政府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中需要考虑区域间协调作用以更有效地降低工业原油强度。(六)通过E-G指数和五省市集中度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四个行业的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得到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集聚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炼化行业集聚水平提高能够促进相关行业产出增长。因而,可以通过促进石油炼化行业一体化发展、优化石油炼化行业空间布局来提高原油利用效率。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原油价格体系、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能源多元化增强安全保障、增强区域间政策协调和优化石油炼化产业空间分布、加快海外市场布局等政策建议,以期在能源和环境双重条件约束下为中国应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提供有益的定量决策依据及措施建议,以期研究结果对成品油市场改革和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借鉴意义。

刘伟[8](2018)在《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并且特别提出政治安全是根本、经济安全是基础的重要思想。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并发表《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将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推向新的战略高度。而2014年俄罗斯在经历了乌克兰危机、欧美经济制裁、国际油价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各项经济指标急剧下滑,迄今为止欧美经济制裁尚未取消。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推进的顺利与否关乎着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发展态势,俄罗斯又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加强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1)一国经济安全对他国对外经济安全政策实施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2)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及其经济安全风险评估和趋势预判;(3)中国的应对策略。本研究共涵盖六章,各部分内容布局如下:第一章,绪论,包括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分别从国家经济安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与特色。第三章,概述了国家经济安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将国家经济安全涵义拓展至“防御型”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和“进攻型”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国经济安全对他国对外经济安全政策推进的影响”抑或“他国经济安全对本国对外经济安全政策推进的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了验证。下文皆在此框架下逐一展开剖析。第四章,阐述了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及维度,核心目标及保障措施。为后续分析及前景预判提供了指导思想。第五章,运用CRM模型和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分别对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进行了风险评估和趋势预测。针对风险评估,首先确定了模型的选择依据;其次,分析了风险评估模型的选择优势;再次,分别从经济结构、货币、主权债务、银行、政治五大领域构建了国家经济安全的指标体系;最后,进行了实证剖析。趋势预测亦是从上述五大领域分别进行剖析。得出的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值为第六章的Stata回归提供了解释变量。其结论为:单一的经济结构致使俄罗斯经济极易受到外部不安全因素(经济和政治)的冲击,其货币安全、主权债务安全、银行业安全除了自身系统的不健全外,均掣肘于经济结构单一所致的经济增长乏力。而畸形的经济结构为欧美经济制裁埋下了“定时炸弹”,欧美经济制裁更使俄罗斯的经济“每况愈下”,恶劣的经济基础和劳动力储备枯竭决定了未来5年内其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第六章,分别从中俄经贸合作、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及中美亚太地区博弈五个方面分析了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其中,前四节运用大量的数据及Stata回归模型进行剖析,最后一节采用有限多轮动态博弈模型构建了强国经济安全态势下一超双强数学博弈模型,并通过两个案例即“1998年俄罗斯主权债务危机+1998年科索沃危机”和“2014年乌克兰危机+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进行验证剖析。其结论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是确保欧亚空间的稳定与发展的首要机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至关重要。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危机对中俄、中国与中亚五国、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均有负影响,但俄罗斯经济安全形势的恶化使得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项目给予了妥协和支持,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项目合作,故当前是中国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机遇期。但若俄罗斯国力一旦恢复元气,因担心中国对其传统势力范围影响力的扩大,势必会增加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的难度。故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必须拿捏有度,否则于我不利。最后,总结相关结论并提出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的应对策略。

陈强[9](2018)在《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国内成品油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我国原油市场的价格随国际油价波动而波动。与石油同属重要战略能源物资的天然气,在燃气、交通、工业用气等诸多领域具有可替代性,这就使得天然气的价格与石油价格具有一定的联动性,所以国际油价的波动影响着我国天然气的价格和市场需求。特别是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低油价对世界天然气产业链造成了猛烈的冲击,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也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通过探讨国际油价的不同变化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我国天然气产业链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及可持续性发展、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保障民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系统的整理了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会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在结合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现状的基础上,详细的探讨了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随后通过分析跨国企业应对油价波动调整天然气经营的策略,总结出了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对策。

刘欣瑜[10](2017)在《我国成品油价格波动与调控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逐步实施,我国经济的开放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国内成品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宏观影响也会加强。成品油价格的持续波动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及经济安全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研究我国成品油价格波动与调控政策的课题,在世界经济低位徘徊,中国经济进入适度发展的新常态的复杂背景下,既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是以我国成品油价格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成品油价格波动特性及影响因素、完善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调控政策为目的,运用系统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文献分析与数据调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成果开展研究的。完成的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回顾了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的历史沿革,分析了成品油定价机制发展的现状。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政府单一定价阶段、双轨制阶段、与国际市场联动阶段、有控制的间接接轨阶段。在肯定了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大方向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即现行成品油价格价格形成机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市场供需的变化,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非对称现象依然存在。其次,基于SCP理论对我国成品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进行剖析。证明与国际着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大型石油公司资源配置效率低、技术配置效率差、资本收益率逐年下滑,规模经济水平差距大,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这一切都表明,现行市场结构已经成为我国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的桎梏。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必须要改革现有的石油产业结构,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第三,从成品油价格构成要素出发,分析了成品油价格的波动。运用季节调整模型和HP滤波分解模型对成品油价格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其价格波动的周期及周期性特征,随即深入剖析了导致成品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石油特性、金融属性、地缘政治和供需状况等,其中基于石油特性的价格波动是本文首次提出的观点,然后分析了成品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及贸易的影响。第四,对一些典型国家的成品油价格体系和政策进行阐述,分析对比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几个对外依存度高的石油消费国家应对国际油价冲击、形成市场化的成品油价格体系和调控政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一些典型作法,总结了这些经验和作法对中国实现成品油定价市场化、减少和降低国际油价的冲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最后,提出了我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调控政策建议,就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控的原则,步骤和政策提出了建议,如加强石油和成品油的立法、成立独立的成品油监管机构、加强市场主体竞争多元化、完善石油税收体系、设立石油基金、完善石油期货市场、全方位地加强石油储备、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

二、“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应对——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应对——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2.1.1 高质量发展
        2.1.2 产业结构调整
        2.1.3 产业结构转型
        2.1.4 产业结构升级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2.2.1 方向动力
        2.2.2 政策导向
        2.2.3 模式选择
        2.2.4 可行路径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2.3.3 产业竞争原理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3.1.1 产业部门分布
        3.1.2 主导产业选择
        3.1.3 规模水平测度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问题表现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4.2 症因探析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国际石油价格周期性波动及其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有关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
        1.2.2 有关国际石油价格周期性的研究
        1.2.3 有关国际石油价格对石油行业和企业影响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 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国际石油价格周期性波动和影响的理论基础
    2.1 石油行业和石油企业界定
    2.2 石油相关价格理论
        2.2.1 基于自然属性:可耗竭资源理论
        2.2.2 基于商品和战略属性:商品定价理论
        2.2.3 基于金融属性:期货市场定价理论
    2.3 石油价格周期与商业周期循环
    2.4 国际油价波动向中国企业传导的机制
        2.4.1 “商品链”传导
        2.4.2 “金融链”传导
第3章 国际石油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分析
    3.1 国际油价的周期性波动
        3.1.1 1973 年之前:单边定价的低油价时代
        3.1.2 1973 -1980 年:油价飙升与两次石油危机
        3.1.3 1980 -1998 年:油价下跌与OPEC大权旁落
        3.1.4 1998 -2008 年:两次金融危机间油价的长期攀升
        3.1.5 2008 年至今:油价震荡频繁
    3.2 原理和方法介绍
        3.2.1 HP滤波的原理和方法介绍
        3.2.2 谱估计的原理和方法介绍
    3.3 国际石油价格的HP滤波过程
        3.3.1 HP滤波的趋势分析
        3.3.2 HP滤波的周期分析
    3.4 国际石油价格的谱分析
        3.4.1 平稳性检验
        3.4.2 谱估计结果
第4章 国际石油价格周期性波动对中国石油企业影响的实证和案例分析
    4.1 模型介绍和数据选取
        4.1.1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
        4.1.2 数据选取
    4.2 实证分析过程和结果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4.2.3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4.2.4 格兰杰因果检验
        4.2.5 重新构建VAR模型和建立SVAR模型
        4.2.6 S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
        4.2.7 实证小结
    4.3 案例分析——以中石化为例
        4.3.1 中石化公司概况
        4.3.2 国际油价周期性波动对中石化盈利能力的影响
        4.3.3 国际油价周期性波动对中石化发展能力的影响
        4.3.4 应对国际油价周期性波动的对策建议
第5章 结论和启示
    5.1 本文结论
    5.2 本文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4)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国际油价波动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结构性冲击
        2.1.2 国际油价
        2.1.3 石化企业
        2.1.4 企业绩效
    2.2 相关理论
        2.2.1 可耗竭资源理论
        2.2.2 国际油价决定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3.1 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
        3.1.1 经济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
        3.1.2 石油供给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影响
        3.1.3 石油特定需求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的影响
    3.2 结构性冲击对国际油价波动影响的研究假设
        3.2.1 经济总需求冲击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
        3.2.2 石油供给冲击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3.2.3 石油特定需求冲击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
    3.3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
    3.4 国际油价波动的中介作用的研究假设
        3.4.1 在经济总需求冲击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3.4.2 在石油供给冲击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3.4.3 在石油特定需求冲击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3.5 模型的构建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与样本
    4.2 实证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相关性分析
        4.2.3 主效应检验
        4.2.4 中介效应检验
        4.2.5 结果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石化企业应对结构性冲击提高企业绩效的对策
    5.1 调整战略规划
        5.1.1 建立企业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1.2 积极进行战略变革
        5.1.3 开展战略联盟
    5.2 推进国际化经营
        5.2.1 充分利用资本运作
        5.2.2 与国际接轨
        5.2.3 增加海外份额油
    5.3 本章小结
结论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5)多元框架下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文献回顾
    2.1 国际原油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
        2.1.1 国外文献
        2.1.2 国内文献
    2.2 国际原油价格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性
        2.2.1 国外文献
        2.2.2 国内文献
        2.2.3 多元框架下国际原油价格与股市关联性研究
    2.3 综述小结
第3章 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与其冲击效应的相关理论
    3.1 国际原油价格形成
        3.1.1 国际原油市场
        3.1.2 国际原油价格及其定价体系
        3.1.3 我国成品油定价体系
    3.2 国际油价波动的冲击效应
        3.2.1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
        3.2.2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于对外贸易规模的冲击
        3.2.3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于汇率水平的冲击
        3.2.4 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股票市场的关系
第4章 模型介绍
    4.1 向量自回归模型
    4.2 协整理论
        4.2.1 线性协整检测模型
        4.2.2 基于结构突变的非线性阈值协整检测模型
    4.3 Toda-Yamamoto因果检测
第5章 实证研究
    5.1 数据选取及处理
        5.1.1 数据选取
        5.1.2 数据处理及来源
        5.1.3 符号定义
    5.2 实证分析
        5.2.1 序列平稳性检测
        5.2.2 线性协整检测
        5.2.3 非线性阈值协整检测
        5.2.4 稳健性检验
        5.2.5 Toda-Yamamoto因果检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国际原油市场的时变异质非线性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油价波动的时变反馈溢出研究
    1.2.2 油价与股票市场溢出效应研究
    1.2.3 油价与汇率市场溢出效应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油价与股市溢出理论分析
    2.1.1 股票价值驱动传导路径分析
    2.1.2 货币政策因素传导路径分析
    2.1.3 经济产出因素传导路径分析
    2.1.4 财政政策因素传导路径分析
    2.1.5 不确定性因素传导途径分析
    2.1.6 基于总供给-总需求理论分析
2.2 油价与汇率溢出理论分析
    2.2.1 原油价格对汇率的溢出机理分析
    2.2.2 汇率对原油价格的溢出机理分析
    2.2.3 驱动油价和汇率的共同因素 第3章 油价波动估计及其时变波动反馈溢出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模型构建
    3.2.1 GARCH类和SV类模型
    3.2.2 结构突变检验模型
    3.2.3 时变参数SVM模型
3.3 数据说明
3.4 实证结果和讨论
    3.4.1 油价波动估计模型比较分析
    3.4.2 油价结构突变点检验
    3.4.3 油价波动的时变反馈效应
3.5 小结 第4章 油价波动对股票收益的双向异质性溢出研究
4.1 引言
4.2 数据说明
4.3 模型构建
4.4 实证结果和讨论
    4.4.1 油价波动对股市收益的异质性溢出
    4.4.2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比较分析
4.5 稳健性分析
    4.5.1 基于不同油价波动度量的检验
    4.5.2 基于不同样本期检验
4.6 小结 第5章 结构性油价冲击对股市投资者情绪的非线性溢出研究
5.1 引言
5.2 数据说明
5.3 模型构建
    5.3.1 标准SVAR模型
    5.3.2 扩展SVAR模型
5.4 实证结果和讨论
    5.4.1 标准SVAR模型的实证结果
    5.4.2 扩展SVAR模型的实证结果
    5.4.3 稳健性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不同信贷条件下油价冲击对股市的非线性溢出研究
6.1 引言
6.2 模型构建
6.3 数据说明
6.4 实证结果和讨论
    6.4.1 线性和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
    6.4.2 STVAR模型阈值估计与检验
6.5 非线性脉冲响应
    6.5.1 油价冲击对标准普尔500 指数的溢出
    6.5.2 油价冲击对行业股票收益的溢出
6.6 稳健性分析
    6.6.1 不同的信贷条件度量
    6.6.2 不同的原油价格度量
    6.6.3 不同的模型识别设置
6.7 小结 第7章 油价冲击对汇率的时频异质性溢出研究
7.1 引言
7.2 数据说明
7.3 模型构建
    7.3.1 频域格兰杰因果检验
    7.3.2 分位数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
7.4 实证结果和讨论
    7.4.1 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
    7.4.2 基于BDS模型的非线性检验
    7.4.3 频域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7.4.4 分位数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7.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 附录C 第4章检验结果

(7)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工业行业影响及提高原油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框架图
        三、研究内容
        四、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相关文献
    第二节 原油价格对宏观经济及工业行业影响相关文献
        一、原油对宏观经济影响相关文献
        二、原油价格对工业行业影响相关文献
    第三节 原油利用效率、能源强度等相关文献
    第四节 国际原油价格通过金融市场传导影响相关文献
    第五节 石油炼化行业空间布局相关文献
    第六节 国内外已有文献的评价
第三章 国内原油消费与国际原油价格特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原油等能源消费情况介绍
    第二节 国际原油价格发展历程及历史回顾
        一、第一阶段:石油中心转移(1945-1960 年)
        二、第二阶段:OPEC主导油价时代(1960-1991 年)
        三、第三阶段:亚洲崛起与金融危机(1991-1999 年)
        四、第四阶段:“金砖四国”和次贷危机(2000-2008 年)
        五、第五阶段:量化宽松、页岩革命与份额战(2009-2015 年)
        六、第六阶段:新一轮减产协议,油价再平衡(2016-2017 年)
        七、2018 年国际原油回顾
    第三节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发展历程
        一、政府统一定价阶段
        二、市场化改革阶段
        三、国内成品油实施价内税政策
    第四节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给因素
        二、需求因素
        三、库存因素
        四、政治因素
        五、其他因素
        六、中国购买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第五节 发达国家应对能源价格策略
        一、美国的能源发展战略:能源独立与页岩油革命
        二、日本的能源发展战略:积极转型
        三、欧盟的能源发展战略:低碳节能
        四、俄罗斯的能源发展战略:内外并进
    第六节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一、数据选取
        二、ARCH效应检验与GARCH族模型建模
        三、EGARCH模型检验
    第七节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原油期价格关系研究
        一、数据选取
        二、单位根检验
        三、协整检验
        四、布伦特原油期货和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第四章 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工业行业影响实证研究
    第一节 国际原油价波动对中国工业的影响效应分析
    第二节 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一、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增长短期关系分析
        二、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增长长期关系分析
    第三节 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工业的动态影响分析
        一、理论模型构建
        二、面板VAR实证模型构建
        三、基于面板VAR模型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工业增长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原油价格与中国工业原油强度关系研究
    第一节 原油强度理论模型构建
    第二节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介绍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二、空间计量模型解释变量作用效应的分解分析
        三、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第三节 中国工业原油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二、数据平稳性与协整检验
        三、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四、空间面板杜宾(SDM)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油化工行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第一节 石油炼化一体化作用和发展历程
        一、石油炼化一体化作用
        二、石油炼化一体化发展历程
    第二节 美国炼化行业空间布局的借鉴
        一、美国炼油产业布局及特点
        二、美国炼油产业布局的调整带来的启示
    第三节 中国原油消费与炼化行业空间区域特征
        一、中国原油消费空间分布特征
        二、中国炼化企业分布特征
    第四节 中国石油炼化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二、产业布局不合理
        三、炼油行业两级分化、一体化水平偏低
    第五节 石油化工产业集聚程度测算
        一、集聚度测算方法介绍
        二、数据来源及测算结果分析
    第六节 石油化工行业集聚与产出之间关系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七节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第七章 本文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文章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经济安全文献梳理及综述
        一、国外经济安全文献梳理及评述
        二、国内经济安全文献梳理及评述
    第二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献梳理及综述
        一、国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献梳理及评述
        二、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献梳理及评述
    第三节 本文创新点及特色
        一、理论创新
        二、模型拓展
第三章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
        一、国家经济安全内涵
        二、传统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
        三、本文对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的拓展
    第二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理论基础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界定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理论基础
    第三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理论分析框架的提出
        二、理论分析框架的验证
第四章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基本内容
    第一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及维度
        一、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内涵
        二、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维度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核心目标及保障措施
        一、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核心目标
        二、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措施
第五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评估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评估
        一、风险评估模型选择依据
        二、风险评估模型选择优势
        三、指标体系设计
        四、评估分析
    第二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趋势预判
        一、预测模型
        二、预测结果
        三、预判分析
第六章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
    第一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影响
        一、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及发展历程
        二、基于计量模型的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
        三、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发展态势下中俄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及发展历程
        二、基于计量模型的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三、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发展态势下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上合组织框架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的影响
        一、上合组织框架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及进程
        二、上合组织框架下中俄印大国经贸地位
        三、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形势下上合组织多边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影响
        一、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进程及目标
        二、基于计量模型的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合作的影响
        三、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形势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美亚太地区博弈的影响
        一、美国亚太战略布局及对华政策演变
        二、美国亚太战略布局对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阻碍
        三、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态势对中美亚太地区博弈的影响
第七章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中国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校期间获得奖项、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9)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产业链相关研究
        1.2.2 国际油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研究
        1.2.3 国际油价波动对相关产业影响的研究
        1.2.4 国际油价波动对天然气产业链影响的研究
第2章 国际油价波动分析
    2.1 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和现状
        2.1.1 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
        2.1.2 国际油价波动的现状
    2.2 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
        2.2.1 供给因素
        2.2.2 需求因素
        2.2.3 其他因素
第3章 天然气产业链及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
    3.1 天然气产业链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3.1.1 天然气产业链相关概念
        3.1.2 天然气产业链的特征
    3.2 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3.2.1 产业链上游发展现状
        3.2.2 产业链中游发展现状
        3.2.3 产业链下游发展现状
第4章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
    4.1 国际油价对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环境的影响
        4.1.1 油价高涨对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
        4.1.2 油价下跌对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
    4.2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上游行业的影响
        4.2.1 油价波动影响我国天然气上游的勘探开发
        4.2.2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LNG进口业务的影响
        4.2.3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上游产业影响的定量分析
    4.3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中下游行业的影响
        4.3.1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下游的影响
        4.3.2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中游的影响
第5章 应对本轮国际油价波动跨国企业调整天然气经营策略的经验借鉴
    5.1 本轮油价波动对跨国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5.2 跨国企业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对天然气产业造成影响的对策借鉴
        5.2.1 优化内部资产结构,收购优质天然气项目
        5.2.2 减少资本投资,降薪裁员
        5.2.3 加强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交流
        5.2.4 能源战略调整侧重天然气
第6章 应对国际油价波动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6.1 产业链上游
        6.1.1 借助价改新平台,保障LNG进口权益
        6.1.2 为我国天然气产业的海外勘探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
        6.1.3 注重科技创新,降低天然气开发和利用成本
    6.2 产业链中游
        6.2.1 推进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
        6.2.2 加快天然气智慧管道建设
    6.3 产业链下游
        6.3.1 大力补齐下游建设的短板
        6.3.2 促进下游天然气的需求侧管理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我国成品油价格波动与调控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成品油
        2.1.2 成品油价格
        2.1.3 成品油市场
    2.2 石油及成品油价格波动的相关理论
        2.2.1 可耗竭资源理论
        2.2.2 幔源油气论
        2.2.3 价格均衡理论
        2.2.4 产业组织理论
        2.2.5 地缘政治理论
        2.2.6 金融投机理论
        2.2.7 石油美元理论
第3章 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3.1 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历史沿革
        3.1.1 政府单一定价阶段(1953—1980)
        3.1.2 双轨制阶段(1981—1997)
        3.1.3 与国际市场联动阶段(1998—2005)
        3.1.4 有控制的间接接轨阶段(2006——至今)
    3.2 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展现状
        3.2.1 完善调控程序
        3.2.2 加快市场化步伐
    3.3 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3.4 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成品油产业的SCP分析
    4.1 市场结构(S)分析
        4.1.1 市场集中度分析
        4.1.2 产品差异化分析
        4.1.3 进入壁垒分析
    4.2 市场行为(C)分析
        4.2.1 价格行为分析
        4.2.2 非价格行为分析
        4.2.3 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4.3 市场绩效(P)分析
        4.3.1 资源配置效率
        4.3.2 规模经济水平
        4.3.3 资本利润率
        4.3.4 X--非效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现行成品油价格构成及波动分析
    5.1 我国现行成品油价格构成分析
        5.1.1 原油成本分析
        5.1.2 加工成本分析
        5.1.3 流通环节成本分析
        5.1.4 税费分析
        5.1.5 企业利润分析
    5.2 我国成品油价格波动的周期性特征分析
        5.2.1 基于季节调整模型分析
        5.2.2 HP滤波分解模型分析
    5.3 我国成品油价格波动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分析
        5.3.1 基于石油特性的价格波动
        5.3.2 基于石油金融属性的价格波动
        5.3.3 基于地缘政治的价格波动
        5.3.4 基于商品属性的价格波动
    5.4 我国成品油价格波动效应分析
        5.4.1 成品油价格波动对国内总产值的影响
        5.4.2 成品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指数的影响
        5.4.3 成品油价格波动对贸易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际成品油价格体系与调控政策的经验借鉴
    6.1 国际石油市场与价格体系
        6.1.1 OPEC的崛起
        6.1.2 国际能源机构的成立
        6.1.3 石油期货市场的形成
        6.1.4 国际原油价格体系
    6.2 典型国家成品油价格体系及调控政策
        6.2.1 美国成品油价格体系及调控政策
        6.2.2 日本的成品油价格体系及调控政策
        6.2.3 韩国的成品油价格体系及调控政策
        6.2.4 其他国家的成品油价格体系及调控政策
    6.3 典型模式的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调控政策建议
    7.1 我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调控原则
    7.2 我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调控步骤
        7.2.1 下放权利加强监管
        7.2.2 打破垄断促进竞争
        7.2.3 降低壁垒放宽准入
    7.3 我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调控相关政策
        7.3.1 供应管理政策
        7.3.2 需求引导政策
        7.3.3 价格监管政策
        7.3.4 税收调节政策
        7.3.5 价格保险政策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应对——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2]国际石油价格周期性波动及其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影响[D]. 谢慧. 吉林大学, 2020(08)
  • [3]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波动的混频数据模型与实证研究[D]. 吴从新. 中国矿业大学, 2019
  • [4]结构性冲击对我国石化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国际油价波动的中介效应[D]. 高圆.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5]多元框架下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D]. 秦松昆.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6]国际原油市场的时变异质非线性溢出效应研究[D]. 姜勇. 湖南大学, 2019(07)
  • [7]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工业行业影响及提高原油利用效率研究[D]. 聂炜.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9(08)
  • [8]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 刘伟. 新疆财经大学, 2018(02)
  • [9]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陈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我国成品油价格波动与调控政策研究[D]. 刘欣瑜.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与应对——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